【渾沌描述——民族性與系統性種族歧視】
系統性種族歧視在學術界的實況更像是制度性暴力。第一是藉由簡化跟省略原住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獲得既得利益/學術credit的剝奪,再者透過學術研究成果滲透到學術市場去宰制沒有話語權的原住民族人;對天性/樂觀等善意族群歧視去營造兩面評價分化族人,同時在漢語中心/漢族...
【渾沌描述——民族性與系統性種族歧視】
系統性種族歧視在學術界的實況更像是制度性暴力。第一是藉由簡化跟省略原住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獲得既得利益/學術credit的剝奪,再者透過學術研究成果滲透到學術市場去宰制沒有話語權的原住民族人;對天性/樂觀等善意族群歧視去營造兩面評價分化族人,同時在漢語中心/漢族中心影響下排斥原住民族地位。剝奪,滲透,分化,排斥,正是Johan Galtung提及制度性暴力/結構性暴力的四種表現。制度性暴力不一定是積極主動的,在由龐大權力與資源結構起來的學術市場,善意族群歧視成為常態代表這種論述的典範化已經形成,在關鍵字背後其實是眾多大學教授、期刊審查委員、學術補助計劃、升等壓力...等等被默許而不被撼動的結構,進而鞏固了這種歧視的詮釋與發展空間。
典範轉移往往是緩慢而艱難的過程;不過也就是因為這種緩慢推移的潛移默化,一旦善意族群歧視繼續不被重視,那麼它是否將跟著新理論與觀點的發明結合繼續殘害下一個原住民族世代呢?我想用這篇論文來舉例,大家應該也會更明白公開譴責並抵抗學術界系統性種族歧視的重要性:這篇論文是王雅玄在2008年於台東大學教育學報提交的〈進入情境與歷史:台灣原住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實踐〉論文。我們摘要一下,這篇研究的目的是:
引導基層教師進入社會情境及其成長過程中族群經驗之歷史片段,從中瞭解在社會脈絡下,對多元文化素養內涵的理解與實踐策略。
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原住民中小學教師在認知、情意與技能面的多元文化素養內涵。
二、 瞭解原住民中小學教師在文化、族群與語言面如何實踐多元文化素養。
而它的研究立場是:
本研究從原住民教師及其文化背景來探索其所理解、所實踐的多元文化素養,並挪用人類學研究觀點,認為族群有其共通特性,可以在個別的個人身上找到屬於這族群的共通特性。假設個別的原住民身上有與其社群相類似的族群文化觀(Benedict, 1935),故不蒐集大量樣本進行調查,亦不預設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因為在每一個民族許多不盡相同的個人中總可找出所謂的民族性(李亦園,1992),所以應深入個別訪問原住民教師,以掌握教師觀點的多元文化素養內涵與實踐。
全文大家就自己去查詢,我們建議大家去找2005年發表在Science的論文〈National Character Does Not Reflect Mean Personality Trait Levels in 49 Cultures〉,針對49個文化進行調查,發現其文化人群並沒有所謂平均的人格特質。2005年的實證研究。而王雅玄在2008年,引用1935年及1992年的論述來做為立場,結果是甚麼?就是在結論的部分,持續用錯誤描述誤導大家:「但私底下面對不同族群學生則採取積極性差別待遇,例如在生活輔導方面依學生不同『民族性』與之相處」,所以是遇到布農族學生就找其他七個學生來唱「八部合音」嗎,還是遇到阿美族學生問他們今天怎麼不跳舞?這篇論文連同台東大學教育學報,收錄在TSSCI期刊(科技部補助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資料庫),你沒看錯,這就是一個種族歧視典範化的過程。研究者用過時/錯誤研究作為立場,一路進到國家級期刊的學術殿堂裡。我們閱讀論文好幾次,仍然想不通為何需要用民族性作為立場支撐自己的多元文化素養研究,難道不覺得矛盾嗎,這種充滿渾沌的描述過程,真的可以作為學術界、教育界的參考嗎?
是時候重新檢視學術界的陋習。雖然我們無法及時改變制度性暴力,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現在開始學會辨認它們的面孔:一起關注原住民族相關研究,支持你所在的學術領域去進行尊重族群差異的批判性思考,支持從原住民族主體性出發的研究。
論文摘要結構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在醫學中心任職,科內要求學術發展要以跨界的新領域為主,自己原本進行的研究主題被迫暫停,擔心過幾年管理階層異動,可能又有新的變數,該怎麼應對?
⠀⠀
答:(蔡依橙)關於「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及研究領域動盪的問題。我建議,身強體健的時候,臨床工作疑難雜症可以多做,但研究發表的領域,還是要專心在投資報酬率高的。
⠀⠀
例如我在台中榮總工作時,臨床工作包括胸腔放射、介入放射、兒童放射、心臟放射,肝臟移植也找我。這些我都做,也都在很短時間內把技術練到世界等級,但說到發表,我的主力還是心臟放射,因為這個領域新,而且發表的手感我累積最久。
⠀⠀
其他領域我也會偶爾寫寫小品文,case report、case series、educational review,但我不會在非心臟血管的領域,仔細的建立臨床病人資料庫,只有心臟血管領域,值得我這麼做。
⠀⠀
⠀⠀
💪 實力在手,選擇我有!
⠀⠀
我建議你盤點一下自己的資源,作了幾年,換了幾次老闆,翅膀也比較硬,推事情的技術也好多了,建議集中火力在「#能讓自己有成績」的領域,對於其他研究領域先放掉,這樣會比較好。
⠀⠀
當你真的有了深厚的成績,即使換了新老闆,他要叫你砍掉換領域,也說不出口,畢竟你可以說:「主任,這個領域不做的話,科內每年會少三篇 SCI,我發展新領域可能又要三年才會開始有成果,不如我還是做這個領域,新領域一邊學,你看這樣好嗎?」只要主任不是存心要搞你,應該都會同意的。
⠀⠀
作個結論,科內政治的確很麻煩,但有經驗的人都會告訴你「實力主義」,當我們有成績,別人沒辦法假裝看不見的時候,你的選擇權就大得多。所以,務必讓自己快速有成績。
⠀⠀
⠀⠀
🚩 【#全新改款】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五成,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課程特色
▪ 從審閱者角度,給你稿件準備建議,避免一眼就被退稿,學會正確的標題與摘要寫法。
▪ 怎樣寫論文,才會又快又有效。從靠靈感,變成靠結構,即使精神不好也能持續產出。
▪ 別擔心自己統計爛,下午兩點讓你在自己的電腦跑完統計,作出 SCI 等級圖表。
▪ 如何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真正讀懂 reviewer 想要的是什麼。
▪ 覺得自己的研究環境不夠好嗎?其實大家都是。如何整合手邊資源,順利起步。
▪ 想不到研究主題嗎?不知道怎麼累積研究資源嗎?我們教你。
⠀⠀
⠀⠀
🚩 SCI 天天有,讓國際級學者教你投稿重點!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論文摘要結構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住院醫師時代,不懂怎麼寫案例報告,常是依樣畫葫蘆,寫完後,好像會了,但下次又是重頭再來。
⠀⠀
在碩士班寫畢業論文時,指導教授並沒教怎麼寫,自己與一堆不求甚解的統計方法奮鬥,改了又改,東拼西湊再拿去投稿,容易被 reject 並不意外。
⠀⠀
最容易卡住的 revision,在身經百戰的講師眼中,似乎沒那麼困難,但要做到 revision 即是 accept ,該經過多少歷練才能說來輕鬆。⠀⠀
⠀⠀
⠀⠀
👉 講師不僅不藏私,還懂教!
⠀⠀
對於蔡校長創辦新思惟,其實我深受感動,因為會寫論文的醫師,很少不藏私跟你講怎麼寫,可能也是因為不懂怎麼教吧,不要扯後腿在背後捅刀就不錯了。蔡校長願意把獨門心法廣為傳授,讓大家一起變好的理念,實在是揪感心啊!
⠀⠀
先研究如何應用,再講求理論,亦深得我心;只需要知道什麼時候使用,怎麼選擇合適的統計軟體,然後一圖入魂,畫出 editor 和 reviewer 會接受的 Table 及 Figure,對吧?要寫出曠世巨作,不先從基礎開始,豈不是有點不自量力。
⠀⠀
⠀⠀
#這門課可以學⠀⠀
▪ 從審閱者角度,給你稿件準備建議,避免一眼就被退稿,學會正確的標題與摘要寫法。
▪ 怎樣寫論文,才會又快又有效。從靠靈感,變成靠結構,即使精神不好也能持續產出。
▪ 別擔心自己統計爛,下午兩點讓你在自己的電腦跑完統計,作出 SCI 等級圖表。
▪ 如何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真正讀懂 reviewer 想要的是什麼。
▪ 覺得自己的研究環境不夠好嗎?其實大家都是。如何整合手邊資源,順利起步。
▪ 想不到研究主題嗎?不知道怎麼累積研究資源嗎?我們教你。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五成,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論文摘要結構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新改款】協助校友課後發表超過 2000 篇 SCI 的新思惟國際,再次打造最符合今日學術環境的研究工作坊,全新改款開放報名囉!
⠀⠀
#這門課可以學⠀⠀
▪ 從審閱者角度,給你稿件準備建議,避免一眼就被退稿,學會正確的標題與摘要寫法。
▪ 怎樣寫論文,才會又快又有效。從靠靈感,變成靠結構,即使精神不好也能持續產出。
▪ 別擔心自己統計爛,下午兩點讓你在自己的電腦跑完統計,作出 SCI 等級圖表。
▪ 如何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真正讀懂 reviewer 想要的是什麼。
▪ 覺得自己的研究環境不夠好嗎?其實大家都是。如何整合手邊資源,順利起步。
▪ 想不到研究主題嗎?不知道怎麼累積研究資源嗎?我們教你。
⠀⠀
⠀⠀
【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為你而開】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2020年新思惟之友共689篇論文
#現在平均每月超過60篇論文發表
#下一個傑出校友就是你
⠀⠀
⠀⠀
▍ 從寫作到投稿一次學會
⠀⠀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2.5 小時互動實作:活用數據統計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 堅強陣容
⠀⠀
#吳昭慶: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核心編輯成員。從素人狀態起步,歷經 author / reviewer / speaker / editor,用研究與發表,讓世界知道自己的技術與專業。
⠀⠀
#黃志生:寫作眼光精準,從一個自建的臨床資料庫,快速發展出系列論文多篇。並在臨床工作中,善於發掘適合寫作的切入點,登上高分期刊。更厲害的是,這一切是在中小型醫院裡完成的!
⠀⠀
#蔡依橙:原創論文被引用破百次,領導制訂亞洲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 後,希望協助每個想在國際舞台發光的年輕朋友,於是辭職創業,全心投入課程規劃,協助大量傑出校友,活出更好的人生。
⠀⠀
⠀⠀
▍課程特色
⠀⠀
#以初學者為核心:課程設計核心,就是讓初學者能完成自己的第一篇 SCI 論文。直接告知許多起步者常掉進去的坑,協助避開。多年教學經驗,知道同學們卡關在哪邊,提供加速與避開陷阱建議,節省大量時間。
⠀⠀
#實際親手跑統計:用實際的例題,讓同學們親手操作,確定在自己的電腦上,用自己的滑鼠,能做出 SCI 等級的投稿用數據圖。並有新思惟講師與資深助教群,協助排解疑難雜症,卡關馬上能夠解決,立刻搞懂。
⠀⠀
#課後回饋再提升:現場互動實作,打通統計任督二脈後,回家繼續練習,在周三前上傳自己完成的數據圖,以及問題,由蔡校長一一看過,並個別回饋。假設統計數據圖,上課當天第一次做,能有 80 分,回家練五次,繼續進步到 95 分,由我們的快速提點與建議,能告訴各位到 100 分,還有哪些細節。用心把製圖學好,日後投稿不煩惱。
⠀⠀
⠀⠀
👤學員好評
⠀⠀
➠ 由專家帶路,讓新手無痛學習!
⠀⠀
「這是一堂由專家帶領小白逛大觀園的知識之旅,讓我們穿過高級新手、勝任者、精通者曾經踩過的佈雷區,進入專家的思考領域,有機會追逐這領域知識與信息的領先者,一起前往創造未來。」(林口長庚醫院 復健科 吳易澄 醫師)
⠀⠀
➠ 論文寫作力,讓你帶著走。
⠀⠀
「過去幾年,念了研究所,但對於撰寫研究論文甚至投稿仍然一知半解,選擇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程,是給自己一個機會。……上完課其實很開心自己有上到這堂課,雖然好像所有的東西,都要從頭想起、都要整理,但是好像就比較有方向了。不會像以前常常白忙一場沒有結果。」(台中榮總 藥學部 鄭昕弦 藥師)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