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論文很重要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論文很重要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論文很重要嗎產品中有13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思惟國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應徵住院醫師,要看 SCI 論文,這公平嗎?】/ 蔡依橙 ⠀ 九月上課時,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對我說:「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忽然對我說:「現在論文真的是越來越重要了,某醫院的某熱門科,在 PGY 要應徵住院醫師時,只考慮 #兩篇SCI 以上的。」 ⠀ 隔壁兩位同學,目前是醫學生與 PGY,馬上湊過來,並說...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抗病毒要獲勝要開始過正常生活,就是不要讓政治介入,疫苗效力是這樣,接種疫苗順序也是這樣。 新冠病毒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不感染你,也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讓疫苗變得有效。你把疫苗變成愛國主義的祭品,努力用台灣價值說服支持者,最後吃虧的是台派自己人,不相信你的異端邪說的又不是一般正常人? 沒...
「論文很重要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LeedsMay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茜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論文很重要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論文很重要嗎 在 LeedsMay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7:18:55
中秋連假結束,開工了!早上八點半,梅姨我已經送好小孩在咖啡店裏吃完早餐開始工作囉!今日工事之一是準備新雅思班級的課外讀物。準備好動腦了嗎? 若雅思作文考,「為何有人不打疫苗?要如何才能提高施打率呢?」250字,你會怎麼寫?(你放心啦,不會考這題啦,雅思不會碰觸敏感的話題) 你的本文段 (body...
論文很重要嗎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8:16:49
「戀愛,有時也是練愛。練習愛情,練習如何去愛。」 - 和其他人生裡重要的人際關係相比 愛情是一種相當獨特的親密關係 和家人相比 愛人是我們可以自己挑選 然後自己決定是否要存續的 沒有血緣關係自帶的必然羈絆 也沒有天生存在的上下關係 和朋友相比 愛情又有更高的彼此承諾 而且在生理心理接觸的親密程...
論文很重要嗎 在 茜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1:48:11
#新品牌形象拍攝日記 相信大家都知道,茜茜最有名的就是如論文般的萬字心得文✨(我又從三民童書團心得文海中,冒出來跟大家說說話,等等又要滾進去了🤣) 不論哪一次的分享,從設計、材質到功能,還有親身試用的真實感受等,希望用最詳細充分的資訊,讓你們能夠省下更多比較來比較去的時間,有效選擇到真的適合自己...
-
論文很重要嗎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21:36:37對抗病毒要獲勝要開始過正常生活,就是不要讓政治介入,疫苗效力是這樣,接種疫苗順序也是這樣。
新冠病毒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不感染你,也不會因為你超有台灣價值就讓疫苗變得有效。你把疫苗變成愛國主義的祭品,努力用台灣價值說服支持者,最後吃虧的是台派自己人,不相信你的異端邪說的又不是一般正常人?
沒有國際認證,只有自吹自擂,還要把自己唬弄到世界第一,全世界都要追上?那麼美國的FDA為什麼至今不承認免疫橋接?全世界為什麼除了台灣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認可台灣自製的疫苗?你用科學能說服自己嗎?
高端到現在連二期臨床都沒有完成,緊急授權是二期臨床期中報告完就過了,你可以接受你同事跟你一起讀研究所的學歷只有高中二年級,連高中畢業都沒有嗎?
一個正常的台派怎麼會寧願犧牲自己人,也要成就一個土製疫苗呢?難道你們不在乎台派的性命嗎?
直播日期:0827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mlkTKPvRA
直播主題:
科學終將勝利,台派潘建志醫師甘冒洗版,甘冒圍剿對高端疫苗提出的勇敢質疑 ft.精神科醫師 潘建志
8月19號的時候陸之駿那一段時間
有高端招待他去實驗室參訪
那個地方我也去過
然後他也針對最近的
高端相關的新聞做了一些針砭
8月19號他在臉書上發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2016年獲民進黨禮讓
參選台北市中山區立委選舉的潘建志
放話高端未提供
第一劑疫苗施打28天後中和抗體效價
質疑高端疫苗保護力
立刻被藍軍統媒放大宣傳
事實上高端Phase 2的論文卻明白寫著
第一劑後29天中和抗體效價為430.5
他後面還做了個註記
他說潘建志又叫做Billy Pan或比利.潘
是部落格Plurk時代的網紅
手機網路興起後
他轉至大話新聞
新聞挖挖哇之類所謂綠媒談話節目
很難理解他為什麼突然這樣亂講話
我只能說疫情使人瘋狂
好啦你看我們幫陸之駿當面問了這個問題
希望我們有完成你的願望
好那第一個我們先問
那你為什麼這樣亂講話呢
陸之駿也是一個綠營大前輩啊
沒有其實是他貼那個文章
就是從網軍工廠出來的嘛
是他們錯啊
因為他貼那個是IgG不是中和抗體
高端就是沒有打完第一劑的中和抗體的數字
沒有就是沒有
我沒有說錯 文章都在
他的文章在我的文章也在
大家可以去查查看
他貼出來的圖就是王浩宇最早貼的圖
是錯的
搞不好他還自己做假圖誰知道啊
沒有沒有那個圖在論文裡面有
它是第二張
但是它是IgG IgG就是另外一種抗體
那跟我們做免疫橋接的中和抗體是不一樣的
你跟你講那免疫有多複雜
你知道棘蛋白到人體會有幾種抗體嗎
200多種抗體
那中和抗體是其中的一個指標
其他有一大堆指標
所以高端有做兩個一個做中和抗體
一個做IgG
那中和抗體是沒有第一劑的資料 IgG
所以他就說他把這個牛頭拿來對這個馬嘴
所以我上次寫那篇中和抗體的問題
我是對的啊
後來指揮中心也接受了我的建議
就是說高端一定要在第28天以後打第二劑
我跟你講別的疫苗沒有這樣
我們打第一劑的40% 打第二劑只有3%
大部分的人只有打一劑
但高端他們現在要保障打第二劑
就是因為只打第一劑可能沒有中和抗體
所以證明我講的是正確的
非常正確沒有錯啊
所以IgG跟中和抗體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不能說它正相關嗎
正相關喔 可能也有一點相關
但是問題是你做免疫橋接
你是拿中和抗體去做的啊
你沒有做IgG的免疫橋接啊
所以這一次的所謂的
immuno-bridging免疫橋接是打了AZ
跟打了高端之後我們比中和抗體的效價
那這就產生一個問題
比利潘挖出來的資料是在公開的論文裡面
高端竟然沒有寫
打完第一劑之後29天的中和抗體
也就是以科學角度來看
全世界都不知道打完第一劑之後一個月
你打高端之後你的抗體效價
你的免疫能力防護力到底是什麼
連跟AZ比都沒有
那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
那我完全不知道它的防護力
我不要說有沒有公開防護力
我連在二期或者是三千人那個二期延長裡面
都沒有
我都不知道你打完第一劑的防護力是什麼的時候
這個危險的地方在哪裡
現實世界的風險就是
你可能喔 這等於是裸奔嘛
你只打了一劑但是你自己覺得自己有防護力對不對
你可能就是會鬆懈掉啊
不戴口罩啊
對啊不戴口罩啊
或是說人與人的接觸人與人的連結就增加了啊
打麻將去了啊
這當然是很危險的嘛 這個不合學理
所以其實我是什麼
我是佛心來著的 因為我就是台派
我們很多人都打高端嘛
我為他們爭取到了第二劑
還有一個就是說為什麼這個免疫橋接不能夠取代三期
很簡單 因為沒有辦法做出說
它對於重症的防護力 對病死的防護力
沒有辦法做出來
你知道我們現在疫苗變成是什麼
它沒有辦法讓你不感染
因為Delta病毒
歐美很多國家他還是會感染
但是他死亡率大幅下降
這個就是疫苗的保護效果
那你做中和抗體你做免疫橋接
有沒有辦法驗證這個效果
當然沒有辦法啊
因為那個要實際
我們做出來這個是實際上在現實世界裡面
有人去住院有人死掉
這樣子用人命計算出來的東西
你用中和抗體這個算來算去
你不能算出這個
所以這個中和抗體完全沒有辦法取代三期的實驗
請問一下人類如果長時間跟身邊的人保持這種
譬如說1.5公尺的距離或者是減少接觸
這個在心理上會不會有什麼樣子的問題
已經有很多精神醫學的論文去論證這一塊
就是說在這個三級警戒甚至是四級警戒的狀態之下
會不會讓精神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廢話當然會啊 增加的一蹋糊塗
多著咧為什麼因為人際關係親密關係
本來就是我們情緒穩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覺得大家用膝蓋想就知道
我甚至認為說因為這個社交距離
因為這個三級警戒
我們焦慮症的盛行率提高可能一倍以上
一倍以上啊
一點都不奇怪我們現在講的還是很基本的
還有什麼大家想想看
經濟上的壓力
因為你這個社交距離因為經濟活動減少
很多店關門失業率明顯就提高了嘛
那很多人就是他有工作他的收入也降低了
所以經濟上的壓力變大
經濟上的壓力變大了以後
會不會產生更多的精神症狀
當然會有啊
這個幾百年以來的關係早就建立了嘛
但是長時間的lock down
譬如說讓親人或者讓家屬 work from home
小朋友都在家裡上課
這個會不會也導致家庭的壓力急遽增加
這個也是沒有疫苗另外一個心理上的問題
有有有家庭主婦我最近門診裡面
家庭主婦的病人增加很多
所以這個部分也增加
所以相對家暴也增加
對
我真的覺得台派更多比利潘
少一點王浩宇大家就可以就事論事
我們就可以討論這個疫苗的科學價值
然後政治立場不同
可是當你今天把
科學價值混淆到台灣價值的時候
這真的不行
科學一個很重要言論一定要自由
因為科學要證偽嘛
反對的聲音在科學裡面你一定要讓他出來
要不然科學不會進步
科學就不能一言堂這是科學的基本態度
而且科學要放諸四海皆準
所以高端要有國際認證是台灣的驕傲
可是你今天只有網軍認證
那就不驕傲因為你出不了國
人家也會看輕台灣的生技產業
所以希望大家還是就事論事
你可以有不同的價值
你我價值不一樣
但是我們對科學的信念是一樣的
我瞧不起的是
扭曲科學扭曲專業知識
用專業替異端邪說背書
我瞧不起這種事情 -
論文很重要嗎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06 19:00:05🔥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翁茂鍾案 #法官職業倫理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56「志祺七七徵企劃夥伴」廣告段落
02:56 翁茂鍾是誰?
04:37 法官吃個飯有違法嗎?
05:38 為什麼要有法官倫理規範?
06:29 有什麼事情是法官不能做的?
07:32 限制法官的社交行為,會有負面影響?
09:23「533法則」是什麼?
10:46 我們的觀點
11:34 提問
11:52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庠佑
|腳本:庠佑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翁茂鍾:https://bit.ly/3qtrU81
→展開全面調查,嚴格檢視法官違失行為—司法院院長公開聲明:https://bit.ly/30ketME
→本院所屬法官違失行為行政調查報告新聞稿:https://bit.ly/3qilp7B
→針對外界質疑本院調查標準及包庇特定法官之澄清新聞稿:https://bit.ly/2PrVhuj
→法官法對於法官、檢察官懲戒種類之規定為何?:https://bit.ly/3rn64UH
→司法改革很重要!奶嘴法官斷風化案:證物為何沒「喇叭」?:https://bit.ly/3uVttPf
→「家門、校門、衙門」三部曲 娃娃法官多:https://bit.ly/3bmdlP7
→法務部新聞稿:https://bit.ly/3kSLgSO
→台灣公益暨吹哨者保護協會臉書 https://bit.ly/3sUEONE
→法學粉專臉書:https://bit.ly/3sUf6Jj
→黃國昌臉書:https://bit.ly/2MRrxpX
→監察院退回法務部調查報告 蔡清祥:會檢討、補充:https://bit.ly/3sT0auT
→石木欽案外案!司法官不當接觸翁茂鍾 法務部第二波清查中:https://bit.ly/3c6qf2T
→翁茂鍾行事風格具爭議 曾告女童姊妹求償5億:https://bit.ly/3v1RLHE
→有話好說:https://bit.ly/3rkXoy8
→法官倫理相關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生:蕭雅綺
【 延伸閱讀 】
→百利案時序表:https://bit.ly/2PHANOB
→鏡週刊--銀行員之死1:https://bit.ly/2OsBquJ
→鏡週刊--銀行員之死2:https://bit.ly/38egDCe
→鏡週刊--銀行員之死3:https://bit.ly/3kQabGD
→鏡週刊--銀行員之死4:https://bit.ly/38hB6Ge
→鏡週刊--銀行員之死5:https://bit.ly/2PuQlF0
→鏡週刊--銀行員之死6:https://bit.ly/3uXnedO
→鏡週刊--翁茂鍾案添冤魂:https://bit.ly/3uYbYhc
→鏡週刊--翁茂鍾案添冤魂1:https://bit.ly/30h8Ajv
→鏡週刊--翁茂鍾案添冤魂2:https://bit.ly/3c5ggee
→鏡週刊--翁茂鍾案添冤魂3:https://bit.ly/3kPlPBm
→鏡週刊--翁茂鍾案添冤魂4:https://bit.ly/3ejYerv
→鏡週刊--大法官捲醜聞:https://bit.ly/2PuQoRc
→鏡週刊--大法官捲醜聞1:https://bit.ly/3kR4F6E
→鏡週刊--大法官捲醜聞2:https://bit.ly/38hBdBE
→鏡週刊--大法官捲醜聞3:https://bit.ly/3cc4Ntw
→鏡週刊--大法官捲醜聞4:https://bit.ly/3sLFvsK
→鏡週刊--大法官捲醜聞5:https://bit.ly/3sXhi2u
→鏡週刊--大法官捲醜聞6:https://bit.ly/3bl7g5C
→鏡週刊--司法高官捲醜聞:https://bit.ly/2PEJZmL
→鏡週刊--司法高官捲醜聞1:https://bit.ly/2PuQjgm
→鏡週刊--司法高官捲醜聞2:https://bit.ly/38fc4Ya
→鏡週刊--司法高官捲醜聞3:https://bit.ly/3qmhXcm
→鏡週刊--司法高官捲醜聞4:https://bit.ly/3c3tCaV
→鏡週刊--司法高官捲醜聞5:https://bit.ly/2NZA3Uu
→鏡週刊--司法高官捲醜聞6:https://bit.ly/3uXnyt2
→鏡週刊--世紀司法醜聞:https://bit.ly/2Pzxd8V
→鏡週刊--世紀司法醜聞1:https://bit.ly/3bmdWQR
→鏡週刊--世紀司法醜聞2:https://bit.ly/38ftbcq
→鏡週刊--世紀司法醜聞3:https://bit.ly/2OpQUzF
→鏡週刊--世紀司法醜聞4:https://bit.ly/38cONpI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論文很重要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6-26 19:00:10【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你過去執行很多專案的過程當中,不知道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特別是那種時間的排程比較長的,它不是短期的,它可能是長達數個月的那種計劃。
通常呢,在這個計劃的前半部,比如說它6個月吧,前三個月可能都沒什麼動靜,你也不會有什麼動作;而當你意識到過了三個月之後,接下來只剩下三個月了,這時候你就會開始有所行動。
而且呢,隨著時間的期限越來越近,你的速度越來越快,那麼關於這樣的一個現象跟狀態哦,有一個名詞叫做「唉呀效應」。
就是當時間過了中線之後,你就會有一種~哎呀,我要快點做!哎呀,來不及了!
這個名詞呢,是誰提出來的呢?它是由一位叫做「康尼.格西克」的學者,他做了一系列研究。
我在這邊跟你分享一下,他研究一群商學院相關學系的學生,他們能用11天的時間分析一個案例,而且要寫一篇論文出來。
那在剛開始的時候,團隊的成員彼此爭論不休,有些人還堅持要引進外部的建議;但是,這11天的計劃,到了第6天,剛好就是這個專案進度的中間點的時候。
在他們討論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成員說了一句話,他說:「我們的時間所剩無幾」。
很奇妙的事,就在這句話脫口而出不久,這個團體就拋棄了原本毫無建樹的那些方法,他們擬出修正之後的策略,並且一直執行到最後。
那格西克他就寫道,就這個團隊看他的成員來說,在中間點的時候,成員會產生一種新的急迫感,而這個緊迫感就是「唉呀效應」。
其實呢,這是我們一種心裡的警報系統,它提醒我們我們已經浪費了一半的時間;因此,就會開始給自己一些比較積極正面的壓力,因為「唉呀~我們沒有時間了!」
格西克在他後面的研究當中,進一步確認了「哎呀效應」的力量。
他在一個實驗裡面,他找攻讀MBA的學生,讓他們組成8個團隊,而且要求他們先用15或20分鐘,閱讀設計的概要,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製作廣播的廣告。
此外呢,就像他前面所做的研究一樣,這次他也把成員之間的互動過程記錄下來,而且逐字謄寫對話的逐字搞。
在這一個小時的專案過程裡,在28~31分鐘之間,每個團體都出現了「哎呀」的意見。
比如說,好!我們現在進行到一半,我們現在真的遇到麻煩了,這個就是「哎呀效應」會有的一個談話模式。
而且呢,這8個團隊當中,有6個團隊,在中間點集中爆發的過程當中,出現了最重要的進展!
所以你回想一下,這個實驗的設計是請這一群人,用15~20分鐘去讀設計概要,然後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製作廣播的廣告。
他們的製作時間是一個小時,真的很巧哦,在28~31分鐘之間,每個團體都出現了「唉呀效應」!
那讀到這裡我心裡就在想,其實有很多人在面對中年的時候,可能是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這中間,都會在人生裡面開始有一定的「唉呀效應」發生。
比如說,有很多人會中年轉行、中年創業,開始在中年的時候去做一些自己一直在想,但一直沒有去做的事情,
如果以我們人生的維度來看的話,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是不是就是剛好我們以平均壽命來看的「中間點」呢?
可是很奇妙的一點是,我發現有一些人,他會很積極的去面對「唉呀效應」;在那個「哎呀」發生之後,他真的很認真的去實踐自己的人生。
不管成或敗,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因為他努力過;可是有些人哦,「唉呀!」就永遠是哎呀而已!
這就讓我想到,這中間的差別在哪裡,雖然格西克他沒有後續的研究;但是呢,我不妨把我自己一些觀察到的經驗,我要先說,這不是實驗研究,純粹只是我自己的經驗來跟你做一點分享。
我發現,我在面對中年那個「哎呀效應」發生的時候,有些人在他人生的後半場,能夠越活越好,我覺得關鍵就在於他前半場的準備。
雖然我們知道有時候時間還沒到,你要一個人去改變跟創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是關鍵在於當那個時間真的到了,你在這之前你為自己預備了什麼樣的資源,包含你的信念,包含你的習慣,甚至於包含你的財務準備。
所以我就看到有一些人,他在中年的那個關鍵點,他做了一些轉變和轉型,他就算不成功,他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他也甘願。
那在我的觀察裡,這樣的人或許在世俗成就上,沒有達到一定的成果,可是在他主觀的生命裡,他覺得自己沒有白走這一遭。
可是我也發現很多人,在他人生的前半場,準備的是不夠的,當那個「哎呀」發生,就發生了幾種狀況!
第一個「哎呀」,永遠是「哎呀」,他永遠活在一種驚恐當中,但他實在是不敢做任何的改變。
而第二種呢,它呼應了這個,「唉呀」他做了一些改變。
可是你要知道真實的人生不是童話故事,這樣的改變,無論是中年創業,或者是中年轉職、轉行;如果以大數據的或然率告訴我們,其實失敗率是非常、非常高的。
然而老天殘酷的公平,就會體現在這裡,如果你的前半場準備得不夠,那麼當那個「哎呀」發生,就算你去改變,即使失敗也幾乎很容易,也可以確定的,就是會掉到你的頭上。
然而當我們面臨這樣的失敗的時候,真的有一些人就從此以後一蹶不振,但是有一些人呢,別忘了後半場,後面的40年,是不是也有它的中線?
我發現了有些人,可能在40歲的時候,他的改變沒有得到好的成果,可是他人生的後半場,隨著進入50歲、60歲,又開始漸入佳境,為什麼呢?
因為他那一次的失敗,他真的開始為自己做準備;於是人生後半場,後半場的40年當中的中線的20年,是不是大概會落在五十幾歲,到六十幾歲那個階段?
對呀~其實人生很短,但其實人生也很長,端看你怎麼看!
所以呢,今天透過「哎呀效應」這件事跟你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講一句話叫做「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
希望你聽到這,也不要覺得我花那麼多時間,就只講這一句話。
然而我想有些最簡單的話,它有最深刻的哲理,關鍵就在於我們有沒有為自己做好準備,去迎接生命當中的那個「哎呀」的時刻!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頻道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五顆星評價,我們需要你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要是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趣的話,尤其是我們最近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在6月30號的晚上12點之前,有1399的優惠,你加入了嗎?
其實呢,你要面對人生的後半場,或者是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你要讓自己之後過上一個更富有的人生,關鍵就在於,無論在信念還是實質的層次,以為自己做了多少準備?
【理財心裡學】這門課它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讓你在面對真實人生當中,尤其是財務的信念,跟怎麼樣累積財富的實際做法,都會有很具體務實的前進。
透過【理財心裡學】,我相信他能夠為你帶來一個更富有的人生,期待你的加入,也期待你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論文很重要嗎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應徵住院醫師,要看 SCI 論文,這公平嗎?】/ 蔡依橙
⠀
九月上課時,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對我說:「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忽然對我說:「現在論文真的是越來越重要了,某醫院的某熱門科,在 PGY 要應徵住院醫師時,只考慮 #兩篇SCI 以上的。」
⠀
隔壁兩位同學,目前是醫學生與 PGY,馬上湊過來,並說:「#這樣公平嗎?」
⠀
我很能理解同學的感受,也能理解這樣的反應。畢竟我們沒權沒勢沒背景,現在才開始學寫論文,也還沒有成果。看著一些機會大門就這樣直接關上,心裡當然不是滋味。而且要求 SCI 已經很誇張,竟然還要兩篇。
⠀
我總覺得,在年輕的時候,如果有人可以跟我溫和地介紹世界的實際運作,我或許能成長得更好更快。所以,二十年後的我,現在就要來嘗試 #扮演這樣的角色。
⠀
這個案例中的科別,主任因為不太喜歡賺錢,也不太想要升官,就是很喜歡做研究,在臨床研究領域也很有競爭力,他希望自己的科部能夠維持這樣的學術氣氛,大家興趣一致,戰力更強,相處也融洽。
⠀
既然可以挑選自己工作的夥伴,他不選有背景的、不選學校成績好的、不選能夠協助他社交升遷的,而是選擇能跟自己一起在學術上工作並突破的夥伴,你覺得,#這位主任有錯嗎?
⠀
--
⠀
【PGY 能做出什麼自己的研究?】
⠀
同學問,「但是 PGY 結束前就有兩篇,#往往不是自己的研究,也只是跟著老師的指導,完成該做的事情而已,不是嗎?」
⠀
是的,的確是如此。不過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是從做老師的主題開始的,也都是從負擔資深者不想做的事情開始的。在學術界,許多博士後研究都還在老師指導下,做這樣的事情,要經過很多年,且有機運,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研究者,說服別人給他經費,做自己想做的研究。
⠀
如果這個 PGY 有兩篇 SCI,至少他證明了,「#我可以跟老師合作,我能夠聽從指導,我也願意下苦工完成作品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還不錯的篩選條件。
⠀
--
⠀
事實是,不管規矩怎麼定,都會有不公平,但這世界上,「公平」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終極價值,「不公平」卻是預設與常態。
⠀
不過,相對的,你比二十年前的我,#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包括網路的討論、資訊的傳遞,甚至學習的管道,都更多更快更好更方便。你跟那些已有成績的人的距離,更縮短了。各位面對的競爭,比我們當年更為激烈。但平心而論,這也是因為現在的資源更豐富,也更容易取得的關係。
⠀
(蔡校長也提出了給資淺研究者的建議,歡迎至原文觀看完整內容。⏩ https://bit.ly/3meF1th)
⠀
--
⠀⠀
【新思惟近期課程】
⠀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11 / 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讓您快速學會醫學簡報的設計要素,並手把手親自演練到會!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2021 最後一班,5 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 11 / 28(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在後疫情時代,擁有自己的話語權,讓你的專業被看見!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新思惟的所有課程設計,都考量過新手程度,沒有擋修、沒有入門進階之分,若正好符合您的需求,歡迎您前來參加學習!
⠀
各工作坊網站中,均有「課程評價」頁籤,彙整各梯次所有參加者分享的心得,也都有「傑出榮耀」頁籤,記錄所有校友成績,歡迎參考。
論文很重要嗎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上這堂課之前,我常常會有種掙扎是:論文寫了這麼多東西,我是不是應該忠實呈現論文的所有內容,不漏掉每一個細節?
⠀⠀
假如我沒有全部放到簡報裡,對得起我的聽眾嗎?
⠀⠀
把自己當作簡報的導演,要拍得精采又能展現重點。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2020/09/pychi.html
⠀⠀
課程中的其中一個階段是,蔡校長修改每一個人在課前上傳的簡報,並講評哪裡可以做得更好。我上傳的是之前曾報告過的簡報,是一份報告當下收到好評的簡報。
⠀⠀
但在經過蔡校長的修改和評論之後,真的是讓我為之汗顏,讓我震驚的不只是簡報的修改:放大圖片、強調重點、減少雜訊,而更是校長口頭講解這張圖片的方式。
⠀⠀
校長把我們上傳的內容熟讀之後,重新理解並以口語化的方式說明,聽著校長簡單但清楚的講解,讓修改過的 PPT 只是輔佐但能強調出重點。
⠀⠀
我這才發現,原來我沒有真正融會貫通那張圖,原來正是因為不夠了解、不夠有把握,我才會把這麼多的資訊放在簡報上提醒自己,卻導致報告的精彩程度下降。
⠀⠀
【2021 最後梯次】11/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
🎯 課程特色
⠀⠀
我們將準備六個醫學簡報最重要的基礎項目,讓您練習,包括:
⠀⠀
#標題頁 如何在第一頁就正確的顯示自己的專業?
#治療過程 用時間軸表達診斷與治療經過
#醫學影像 如何正確處理影像,讓觀眾真正懂?
#生存曲線 從密密麻麻看不清楚,到大器呈現,瞬間被理解。
#流程圖 Study 收案、分組、end-point 如何呈現?
#結論結尾頁 專業結尾,給人專業上的信賴感,毫不馬虎。
⠀⠀
⠀⠀
🎯 近期參加簡報工作坊的學員背景
⠀⠀
課後滿意度,全部都在 4.92 分以上,最高達 4.96 分。
⠀⠀
醫師以在醫院服務的主治醫師為大宗,佔 34%,住院醫師佔 26%,診所醫師佔 5%。
⠀⠀
醫療相關行業(醫學系學生、藥師、放射師、職能治療師、護理系副教授、護理師、藥廠代表)佔 30%。
⠀⠀
非醫療相關產業(研究生)佔 5%。
⠀⠀⠀⠀
⠀⠀
👨🏫 講師陣容
⠀⠀
蔡依橙與蔡欣宇醫師,實際在國際舞台連續得獎,教學過程曾修改過 1400 份醫學簡報,類型涵蓋 case presentation、mortality conference、grand round、journal reading、invited speech、實證醫學競賽、品管圈……等,指導過內外婦兒獨立科等醫師、醫療人員與研究者,協助多位校友登上國際舞台,全方位解決您的需求!
⠀⠀
【2021 最後梯次】11/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各項簡報會應用到的技巧,面面俱到,甚且是連怎麼樣報告,要怎麼設計內容才會報得好,受到長官老闆的青睞,這堂課全部一起教給你。
論文很重要嗎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的教師節,我收到了一份相當感動且珍貴的禮物,它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老師的重要價值為何。
每年的9/20,臉書的動態回顧總會跳出這張,堪稱是我教學生涯中,會永遠熨在心頭上的一頁:
「鳥夫子:謝小純愛🐦老師,謝謝妳欣賞我。」
這是一個小二時從美國學校轉來我們班上的小女孩,英文比中文好的她,剛來的時候話不多,總是安安靜靜地觀察大家,很是獨立自主。
才來到我們班20天,連注音都還不熟的她,竟然努力地用國字在聯絡簿寫下對老師的感謝與心意,每次看到這頁,總讓我瞬間熱了眼眶。
其實我早就想不起來是因著哪些事情或細節了...但原來,孩子已如此細膩地收進心裡。💗
這讓我時時提醒自己的工作有多重要,發自孩子內心的愛,與真摯的回饋,比起什麼教師評鑑或獎項,都要來得更深刻動人。 : )
Children may forget what we said,
children may forget what we did,
but never forget
"how we made them feel"...
──────────────
大家以為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嗎?還沒~今年得知了新發展。當年8歲的她,今年已經是18歲的大學生了。(哇!一轉眼這張照片已經十週年了🎊)
以前還在教育界時,很謝謝學校能讓我長期帶低年級(小一新生),我覺得能成為小小孩進入國民教育階段的第一個啟蒙教師,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美好的事情。#我看重我自己的身分與工作,#是因為我知道教育會影響一個孩子多大。(所以工作上遇到惡待孩子的大人,真的會讓我很生氣啊😡)
但再怎樣,最多也就是帶這孩子兩年。每次看著孩子小小的臉龐,我總是會想著好奇著:
🤷♀️他們長大後還會記得小鳥老師教給他們的東西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或哪些事情呢?🤷♀️我有沒有機會看到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不知道有沒有老師也曾跟我有過同樣的想望?
還好我很幸運的是,因為後來跟很多家長們都變成好朋友甚至手帕交,都有在保持聯繫,所以一直都能夠follow孩子國高中的情形,甚至上大學到出社會。在教師節前夕,我剛好知道了這個孩子的近況,讓我深深感動不已。
純今年暑假去美國紐約念一所很不錯的大學了,這學校的中心思想就是─#Meliora,這是一個拉丁語形容詞,意思是Better/更好,也就是期許學生能 #貢獻自己讓社區更美好。💗
這孩子的申請論文寫道:她以後要成為 #為正義發聲的律師,未來夢想是當criminal justice的律師。(但媽媽想到還沒買房的 邱顯智,一直有點擔心孩子當人權律師會窮苦潦倒XDDDD)
這孩子還做了很多關於正義的事情,像是去法扶當翻譯志工,幫了很多被雇主欺負的菲籍勞工,她把她看到的被欺負的不公義的案件都寫在申請論文裡,學校看完後給了她非常多的獎學金讓她留下。(最後我學生跟備取的柏克萊說掰掰)
媽媽提到,這孩子有問她是幾年級去唸中文學校的,媽媽問她為何要寫這個,她才說要寫小鳥老師。她在論文中寫著:
#第一個教她中文的老師讓她學到欣賞跟包容不一樣的人是Meliora的step_one。還提及她在法扶實習,第一個中文老師教她包容他人,後來她在學校創了校刊社,第一刊就紀念美國女性大法官金絲柏格。
「妳的一點點的付出🌱,都有長成大樹喔!🌳給純兒人格注入很正向的影響,小小孩真的都記得。」媽媽這樣對我說,隔著手機螢幕那一頭的我,眼淚早已流到不行。
教育,就是一個 #用生命影響著生命的工作。
福祿貝爾說過「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嚴格來說,我其實只有教這孩子一年而已,而且當年那個班特生很多狀況也很多,我自己常累到掛急診,沒想到那一年竟然會帶給這孩子如此深遠的影響,到18歲還記得。
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在十年後的教師節前夕得知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教育是我的天命的原因。即便後來當了議員,教育跟孩子,永遠都是我心裡最牽掛的一塊。
親愛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會想跟大家分享這故事,是因為我想讓大家知道,當老師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但又格外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我們也是人,也有軟弱或情緒,但千萬不要小看或輕忽自己的言行對班上孩子的影響力。
我記得我當年來到陽光,創校的林碧霞校長曾這樣勉勵全校教師:「讓我們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這句話讓我深深刻在心裏了…
後來的思玎校長也常說:「孩子有一百種語言,我們大人是否能有一百種理解的眼光?」「每個事件都是教育的一道光。」懂孩子的尤魚主任說:「愛,就是輕柔地引導孩子回到他自己。」我因著追尋教育夢來到新竹,展開十年教育生涯,在十年後的今天,還能領受到出於孩子的美好回饋,這真的比什麼獎都讓我來得有成就感。
這正是教育迷人之處,祝福每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還有雖不是老師,卻為著許多重要教育工作努力著的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謝謝🙏💗
#這是會永遠熨在心頭上的一頁
#看著看著會掉淚的
#第一個叫我鳥夫子的孩子🐦
#看見孩子的光是多麼地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