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latepost
#大二春季學期總結
6.15就正式完Sem了!
今個學期好像未開始就結束了
莫名感覺白賺半年gap year
上堂摸魚、hea睇reading
偶爾簽個到就繼續倒頭大睡
幾乎每次功課都趕在deadline前幾分鐘交
喺屋企攤得越耐就越唔想讀書orz
呢半年寫了...
20200627 #latepost
#大二春季學期總結
6.15就正式完Sem了!
今個學期好像未開始就結束了
莫名感覺白賺半年gap year
上堂摸魚、hea睇reading
偶爾簽個到就繼續倒頭大睡
幾乎每次功課都趕在deadline前幾分鐘交
喺屋企攤得越耐就越唔想讀書orz
呢半年寫了好多字(well...都是學術垃圾)
未計隨手寫的英文堂例行小作文都起碼有70k😥
要感謝我的小iPad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配合
在此也向被留在北京宿舍的macbook表達思念之情
——
reg科一時爽 期末火葬場🔥
由開學初31分到六月頭考試前drop剩22分
【債法-5】:朝早8點上課真的無能為力,既然不點名又有錄音(雖然我並沒有補回課堂錄音),我就幾乎沒上過堂orz 不過有好多案例分析assignment 所以唔會落後課程進度。成個學期一共交了12次功課,加埋期末兩個案例分析,產出債法相關之學術垃圾43.4k字(笑
.
【商法學-4】:已經complain咗好多次 #商法學拼盤課 (⬅️按此hashtag查看),課程設計同考試方式都極之不人道,兩個鐘內手寫了四張A4紙。好在四個老師平時都唔點名唔比功課,感天動地🥺,不過日常hea上堂咩都冇學過(〃゚д゚〃) 考試前嗰晚+嗰日朝早先逐個逐個ppt過一次真係可一不可再🤮
.
【經濟法總論-2】:應該係課堂體驗最差嘅course (๑•̆v•̆) 網絡連接超級lag(而且唔止我一個嘅問題)、上堂又無錄音、powerpoint啲point又唔齊、有啲位要用板書解釋又lag到睇唔到🤷🏻♀️🤷🏻♀️🤷🏻♀️ 唯一令我堅持落去嘅係老師把聲聽落好溫柔好舒服😌(雖然有時上堂根本跟唔到佢講咩)不過考試開始前廿零分鐘先通知更改考試方式又真係吹佢唔脹嘅:明明話兩個鐘做四題,結果每半個鐘收一題😇 盲打競賽👍🏻
.
【刑事證據法-2】:呢個course上個sem嘅刑事訴訟法都係同一個professor教👨🏻🏫有人話個course應該叫「影視作品評鑑與賞析」🤣 因為佢成日推薦電影/書,每次上堂都會用電影或者小說做例子引出一啲刑事證據法或者刑事訴訟法方面嘅原則,而正因為咁所以聽佢講嘢好清楚易明(反之聽刑法學就好抽象)每堂都聽下故事,感覺課堂時間過得好快⏳
.
【法律職業倫理-2】:好有意思嘅倫理課,Professor把聲好好聽,但係因為佢係朝早八點上堂,又自帶P/F,所以我學期尾miss咗好多堂😳😳😳論文拖咗好耐先動筆,寫咗3.3k學術垃圾,既沒有引經據典,又不是名家巨作,都唔知我有咩好拖💩
.
【比較憲法與行政法-3】:我今個sem最鍾意嘅course!(➡️指路2020.04.17的post)可惜下年已經唔再開T^T 今個sem最大的遺憾就係呢個course嘅期末論文拖到最後一刻先開始寫😔😭時間到不得不交卷,回想起來引用案例不夠、論證不夠深入、邏輯扣得不夠緊密「最大的遺憾,是我們不差餘力,只輸時間」
——————————
眨吓眼大學生涯就過咗一半
九月開學已經是大三老鬼了(雖然都唔知開唔開到學)
#studyforthebetterfuture #studygram #lawstudent #betterfutureintsinghua💜 #世界一流大學的三流學生🤪
論文引用ppt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期網路瘋傳的乳房圖,其實不那麼正確的。
https://www.livescience.com/65346-milk-duct-image-explained…
第一張是用現代影像技術模擬的泌乳期乳房乳腺管分佈,期刊點進去還有其他的圖。我講課時會用來提醒大家,乳腺管這麼細,請溫柔對待,任何「推」「壓」「擠」都有可能造成傷害。
http://www.infantjournal.co.uk/pdf/inf_014_lbt.pdf
第二張是我講乳房的PPT,Cooper醫師是第一個解剖泌乳期乳房的醫生,改變了以往對哺乳期乳房的想像,是個實體的乳房解剖。
第三張是取自美樂(擠乳器廠商)官網的超音波模擬圖,其實跟第一張圖引用的是同一個研究,內容有蠻不錯的分析。不是葉佩雯喔!研究所時做訪談,覺得美樂是一家嚴守哺乳規範守則的公司,深深感到佩服,有機會想去瑞士拜訪。
https://www.medela.com/breastfeeding-profe…/…/breast-anatomy
==============
節錄自己的碩論
[寶寶優先]
雖然我沒用過美樂(Medela,瑞士公司)的擠乳器,但是無論在醫院或是期刊論文上,總是以美樂為擠乳器的領導品牌。查詢擠乳器的專利登記,許多設計專利都屬於美樂公司。究竟是母乳哺育率提升,才造成擠乳器的普及,還是因為擠乳器取得方便,所以也維持了母乳哺育率,我想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在台灣這些年來擠乳器的普及,也超乎我的想像。對於美樂在台灣銷售情況一直很好奇的我,跟美樂公司銷售許經理約了時間訪談。
許:總公司對我們有兩個要求,一個是任何產品都不能凌駕於寶寶之上;另一個是任何產品都不能凌駕"breastfeeding"之上。
萍:指的是親餵這件事嗎?
許:是的,總公司希望所有媽媽學會親餵之後,遇到像是工作必需與寶寶分開的情況,才使用擠乳器。
(訪談逐字稿,2014年12月24日)
Cowan認為工業化之後,原本是夫妻、小孩、雇用的人一起協力分工的家務工作,變成男人與小孩外出工作,女人獨立挑起所有的家務工作。所有家庭內的工具,都是以每個家庭會有一個女主人的想法來設計的。隨著女性主義、婦女運動的興起,女性開始也大量進入職場。家庭從「製造」(production)的功能,轉變為「消費」(consumption)的功能。哺(擠)乳是家庭中女性的再生產勞動,屬於製造功能。為了維持這個製造功能,「擠乳器」同時是家庭內使用的工具,也是職場上使用的工具,並無法二分,而哺(擠)乳也成為橫跨家務與職場的一種勞動。但是「育兒」這件事情,目前看來還是屬於家庭內(家人)或是機構(托兒中心)的,有沒有可能在一切內/外、家庭/職場、製造/消費的二分鬆動之後,有更多符合人性的選擇方式?我認為「寶寶優先」的想法推到極致,從生物性來看,應該是寶寶與媽媽一直在一起。
許經理從民間企業的角度來看,認為政府開始推母嬰親善政策之後,對母乳哺育是很大的推力。除了媽媽們的觀念改變之外,改變最多而從「最大阻力」成為「最大助力」的,是醫療專業人員。許經理強調公司提供的服務並不止於提供產品,很多時候其實是在做「心理諮商」。平時與媽媽們互動的經驗,她發現媽媽們下定決心要餵母奶其實很早,通常在懷孕初期就已經決定了。然而她們卻常常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產後常因家人覺得「餵得那麼辛苦不要餵了!」而放棄。這裡的「辛苦」,指的是上班要擠奶,職場卻不友善。回到家還有忙不完的家務工作,讓家人們覺得母乳哺育是「多出來的工作」。所以無論是打電話來詢問,或是親自到公司來的母親,「就是給媽媽支持,讓她們能餵久一點,讓她們知道餵奶並不是『疼痛』與『辛苦』。當初公司就是本著讓台灣的媽媽也可以用到好工具的初衷,不要讓擠奶一直與痛連結,才開始進口這些產品的。」許經理這麼說。
在月子中心工作時,我發現其他擠乳器廠商的業務跑得勤勞,有的還提供月子中心媽媽們「免費」的母乳哺育課程,或是在媽媽入住時,床頭已經擺著廠商免費提供試用的擠乳器,但不曾看到美樂這麼做。原來是因為公司有著「寶寶優先」的考量,「月子中心的媽媽們,我們還是希望經由護理專業人員,視臨床上有這樣的需求,才建議並教導她們使用擠乳器。」許經理這麼說。這是這家公司的自律與企業精神,然而從研究田野中,我發現護理人員並非依媽媽的需求,對媽媽們做使用擠乳器的建議。如前面一章所提,月子中心護理人員的處境,陷入一種兩難。必須配合媽媽們要求要有「獨立」不受寶寶干擾的休息時間,而使得提早使用擠乳器成為多數媽媽的「理所當然」。
母嬰親善政策的推行,規範了配方奶的行銷,但是擠乳器的行銷,卻因為與母乳推廣的結合而不受任何規範。在台灣擠乳器是一個「商品」,不屬於醫療器材,所以不需要受到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規範。但是擠乳器的使用,並不是如同一般商品般無害。如果設計不良,有可能造成母親的乳頭受傷、感染。而從乳汁擠出進到奶瓶,放到冰箱儲存,再回溫給孩子喝,這一路牽涉到多種繁複的「技術」。先前國外也發生過因為擠乳器設計不良,導致擠出的乳汁回流而造成細菌汙染,危害到寶寶健康的事件。近年來在一些民間舉辦的媽媽教室講座,經常看見將擠乳器當作獎品贈送。在美國擠乳器目前屬於醫療器材,受食品藥物管制署(FDA)的規範。我們若以「寶寶優先」應該要先學會親餵,讓母親泌乳達到平衡為考量,就應該要規範擠乳器的使用。這對哺乳婦女與寶寶來說,並不是一種限制,而是一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