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後的我終於開始有點研究生的樣子了,我簽了指導教授,分期付款般開始讓論文有進度,儘管寫得真的是離離落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直都是如此,我對需要正經、需要裝模作樣而獲得認可的事情沒什麼熱忱,一心還是高中生那個樣子,更喜歡打打鬧鬧、嘻嘻哈哈;認真和努力很少,如果有的話,那會孤注一擲給真心在乎或覺得很...
失戀後的我終於開始有點研究生的樣子了,我簽了指導教授,分期付款般開始讓論文有進度,儘管寫得真的是離離落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直都是如此,我對需要正經、需要裝模作樣而獲得認可的事情沒什麼熱忱,一心還是高中生那個樣子,更喜歡打打鬧鬧、嘻嘻哈哈;認真和努力很少,如果有的話,那會孤注一擲給真心在乎或覺得很酷的場合——雖然很酷的同時,常常也會被這個世界認為很沒意義;孤注一擲也常常被認為不過是一場虛擲。
夏天真的來到時,我和韓常常睡到接近中午,然後兩個人各自惺忪地出門,約在科技大樓站附近的早午餐店《和平時光》。那家店空間很小,但擁有日光豐盛的落地窗戶,餐點又極其便宜。在那裡,我和他說了自己一個人去曼谷的電音派對,去北海道整個週末都待在札幌巨蛋看王柏融,他也和我說他去酒精路跑,還有為了考托福跑去花蓮考場,考完以後不會開車的他被莊載著去六十石山看金針花海。我們每一天午餐都很慢、很飽、也很滿足地結束。下午兩個人便往研究室分頭努力(但也不一定是寫論文),然後晚上再一起去重訓,重訓完又一起吃了消夜,我才回家。
韓在我身邊讓我很幸運,一直都沒有感受到研究生生活真正的匱乏或難受。不過也不能因此就說我在台大法研的時光很美好,升上碩二,我還是在很多時刻有所意識:當助教的難做人、以及寫論文對心智和眼睛的殘害。我和韓也不避諱地聊這些事。如果換作其他人和我說這些話題,我會有點排斥,害怕被發現自己對法律沒那麼誠懇、熱愛、或用心,但因為是韓,所以沒關係。
我們時常會鬼打牆那樣互相質疑、思考來念研究所的意義,雖然沒什麼答案,但每一次聽完,我都會覺得韓比我成熟地多,而我也在每一次、每一次變得更成熟一點。他陪著我,笑笑鬧鬧的同時,兩個人也一起慢慢接受了唸法律、還有以後做法律工作,會讓人變無趣也變平凡這件事。以後穿上袍子的我們可能不用擔心失業或者沒有未來,可是要有心理準備,那和從前穿著男校制服的我們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必須有更多時候八百正經,並且在很多自己不那麼喜歡的地方拿出責任感。
有一天,我們可能被當面冷冷地說「你變了」,但那是因為背地裡熱淚盈眶過,知道自己終究、必須「長大了」。
我的論文雖然說是「分期付款」,但其實大部分完成在最後一年的生活。2020以後,我們都陷在疫情之中,韓和我本來都打算要去很遠的地方交換,得到以後不會再有的珍貴時光,可是最終都只能以繼續滯留台灣收場。韓趁勢休學了一學期去把兵役服完,我也以後期飛快、一天三千字以上的速度完成了論文。這段日子不算短,但沒什麼好說,以後上班、下班,吃飯、睡覺,很可能也就是這樣。身不由己,所以乏善可陳。而與此同時,我也不再喜歡《上班不要看》了。他們達成百萬訂閱,得到更多人、更大眾的喜歡,但對我來說,已經失去了男校的單純感、歡樂感、白痴感。
論文寫完最後有四百多頁,很長,口試的老師開玩笑說,這麼厚,以後可能再也不會有人從頭到尾認真看過。我完全不在意。回頭想起來,真的把生活重心放在「研究所」以後,它教會我的東西很可能不是蒐集文獻的能力、整理判決的能力⋯⋯,而是單純讓我在一個名叫「學校」的地方,窺見「上班」是怎麼樣的東西。它讓我誠實地照見自己,然後知道:要趕在消失之前,去記得自己曾經有過的模樣。
我也會記得韓在二十五歲以前的樣子。
笑和煩惱一樣多的我們、愛和害怕一樣多的我們,可是做得又永遠比說得多的我們。
我想要永遠記得自己唯一一次夜宿在韓的住處的那個晚上。那是碩一下學期,我們再次一起修了同一堂課,兩個人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小組partner。隔天要上台報告,但我們拖到前一晚,簡報連個影都還沒有,所以,只能一起在他的房間從九點開始抱佛腳,來到午夜十二點。末班公車就快要過了,他和我說,你趕快回去吧,剩下他可以一個人弄。但是明明剩下的工程還又浩大又多。
我於是開口問他,這邊可以讓我留宿嗎。他說可以,可以幫我鋪另一個床墊,也有多的棉被。我當下就做了決定,好,那我就在這邊,我們、一起、幹到半夜給它搞定。韓露出非常非常興奮的表情,拿起手機回應道:「好爽。那我先來訂消夜,你要吃什麼?」我則和他說你決定就好,我先去研究室一趟拿可以換洗的衣服。
那個晚上下著颱風掃過邊境的暴雨,即便撐著傘,回來以後還是整身濕透。韓叫我趕快先去洗澡,洗完澡差不多就可以吃東西了。不過深夜的外送似乎比預估的快上許多,蓮蓬頭的熱水才灌下沒多久,外面門鈴就急促地響了起來。而我還是慢慢地洗了頭洗了澡。
出來以後已經是二十多分鐘。離開浴室,推開房門,房間像個盒子,被水柱暴烈落在遮雨棚上的聲音牢牢包覆著。有點距離,我幾乎要聽不見韓的聲音。他準備好了吹風機,坐在燈下、坐在滷味的香味裡,看著我、然後笑著。
滷味還沒有拆封。「等你吹好,我們就開動。」
那是碩一下學期。那是剛分手的我。那是,很可能不會再有的我們。
謝謝韓,還有謝謝很多人,特別是我的指導老師吳從周,包容我、帶給我很多溫柔。
.
〈記得我、記得他〉(下)
論文口試穿著 在 元智大學 EMBA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8級,畢業快樂🎓】
此時此刻,如果沒有疫情的問題⋯
我們正在有庠廳,畢業生身著畢業袍、教授們也已更換好博士袍準備參加今年108級的畢業典禮⋯
〰️兩年前的6月底,108級學長姐準備參加暑修課程、準備入學的相關事宜,興奮地成為元智人😀
〰️兩年後的6月,看著學長姐進入口試前緊張、一直看著手中的論文小抄,期待口試完成的神情🥸
這兩年之間,晚上從公司下班急奔來上課、各種課程的討論報告、偶爾同學們餐敘,我想會是學長姐們珍貴的回憶吧☺️
徐董事長在元智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也有提到:「畢業典禮」是一生當中僅此一次的機會,希望大家有空就在安全的環境下,穿著畢業袍與家人、教授拍拍照,感謝對方在讀書期間的互相照顧與包容。
兩年之間的奔波,還有處理公司的事情,大家真的是辛苦了!由衷希望元智EMBA能帶給你們期待的收穫。
最後,恭喜108級學長姐,畢業快樂🎓
祝福各位學長姐,未來的事業一定順遂、如意。
在疫情期間,保重自己的身體 Stay safe and healthy
期待疫情結束,我們再見面的那一天🥳🥳
EMBA辦公室全體同仁祝福大家❤️❤️
#畢業快樂
#恭喜學業獎章獲獎同學你們超棒
#元智人我驕傲
#元智大學110畢業歌好好聽快去搜尋
論文口試穿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回學校穿著博士服團拍,更有畢業的感覺惹🎉🎉🎉
為了取得這個學位,我真的用盡全力。因為議員平日行程緊湊,早上要開會、下午辦理會勘、晚上還有法律諮詢服務,回到家要寫論文常常是晚上10點過後了😭😭有時候好累好想放棄.....但繼續念書是我的夢想,追逐夢想過程不容易,現在回頭看覺得一切都值得~~~🥰
很感謝北藝大文資學院教授的細心指導、謝謝院所助教常常救援迷糊的我、謝謝口試時來幫我加油打氣的學弟妹們、謝謝熱情的餐廳自助餐阿姨、謝謝一路走來陪在我身邊的大家.....淑華愛你們❤️哦!
取得學位後,接下來要努力把文化創意融入生活裡頭。除了之前推動的台北時裝周以外,更要讓文化、時尚藝術軟實力在台灣發芽生根🌱🌳
生活不止要有儀式感,更要有設計感,大家說對吧!
想跟我聊天歡迎加入我的Line:lin.ee/ckbHGYA
#北藝大 #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學院 #博士學位 #姐做到了 #謝謝文資所的大家 #你們太棒惹
論文口試穿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任何是理所當然的,包括民主自由】
我是2016年去緬甸的,
那時後身邊多人說「再不去緬甸,緬甸就會變的很現代。」
我心裡非常不以為意,
我認為沒有什麼不會變的,
即使大半的旅行者都嚮往前往原始又單純的美好,
但大多當地的人卻是期待改變與變的更好。
那時候簽證不太好辦,反正還要繞到香港辦,
也算開放觀光的頭幾年,
來到仰光最熱鬧的市區,
彷彿好像走進時光隧道般,
世界變了一輪,這裡還保留著三零年代的風華,
只是白漆已經斑落,老舊的英式建築,
路上男人穿著類似裙子的叫座「龍基」,
女孩的臉頰塗上一片「黃粉」,是天然的防曬劑。
在仰光街頭,俯拾都是很美的風景,
街頭巷尾都擺放著一罐水,
那是給當地人隨時飲用的,
傍晚的茵雅湖旁,是一對對牽著手的情侶散步,
在這裡,愛沒有在掩飾,沒有高樓大廈,
沒有過多的Shopping Mall,
看不懂緬甸數字的我,
總只能比手劃腳說我要去哪,
善意的緬甸人總是為我指著方向,
如果說緬甸有壞人,大概就只有計程車司機吧!
後來聽說,緬甸仰光用極速在開發成長,
破舊的公車已經換了新式的電動車,
許多國際品牌也熱烈進駐仰光市中心,
我心想,或許當地人也是期待能跟世界有所連結,
就像我們嚮往的遠方,去不同的地方生活。
只是,或許會不會有一天都會停止呢?
日前,緬甸發生軍變,
宣布封鎖一年,有個笑話是這樣寫的:
某個研究生的論文題目是仰光民主化的過程,
已經要進入口試階段,
如今發生這種事,整個無語問蒼天。
世界比你想像變化的很快,我能慶幸的是
自己走過,而非只能聽說。
✈ 緬甸 仰光
#你去過這個城市嗎 #一個讓人時空錯亂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