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誰讀音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誰讀音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eomozism (好風入室)看板Wrong_spell標題Re: [討論] 注音,一籮筐問題...
誰讀音 在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36:30
《香火延續》 成美公堂獨創字讀音為ㄎㄧㄤˇ。 為學好孔孟四字之合體字,以孔孟精神為教育核心 長期關心地方教育,將成人之美的理念,向下扎根,讓向上、向善的力量,散播延續。 這讓近期的我有深深感受 難得可貴得「長輩」 用自己的閱歷教會我許多事情 我才發現,以前到現在我的人生有三位「貴人」出現 一位已...
※ 引述《li7915566 (James)》之銘言:
: 1.
在韻書裡,「誰」的反切,都是合口
齊鐵恨《同義異讀單字研究》:
誰--(一)ㄕㄨㄟˊ(讀音),(二)ㄕㄟˊ(語音)。此字,在各韻書、字典
裡所注「是為」「是推」各反切,皆屬「合口呼」,應讀第一音「ㄕㄨㄟˊ」
;其讀第二音「ㄕㄟˊ」的,乃語言上的變音,只在白話裡用它。如:「誰
也」「誰何」「子為誰」等文言詞裡的皆用讀音;「誰呀」「你是誰」等口
語白話詞裡皆用語音。
總的來說,ㄕㄨㄟˊ是比較文雅的讀書音,我們在讀古文詩詞時可以這樣讀
而白話都用白話音ㄕㄟˊ
但現在讀古文也未必一定用讀書音,這不是一種硬性規定
只是聽起來相對地古雅一點
如果你有在看京劇或崑曲,就可以發現「誰」都是念ㄕㄨㄟˊ
但是台灣老一輩的人念ㄕㄨㄟˊ(或是無法卷舌而念成ㄙㄨㄟˊ)
則是受到台灣國語的影響,和讀書音沒有關係
因為使用閩南語的人發不出ㄕㄟˊ的音,
所以就會發成很接近的音
既然講台灣國語的人會把老師念成老輸
那當然會把誰念成水
: ------
: 2.
國語ㄅㄆㄇㄈ是所謂的「脣音」,當脣音在和ㄛ拼合時,會自然地出現ㄨ
脣音是沒有開合對立的
所以這個ㄨ可以不必去描寫它,並不影響辨字
我們看一下元音的位置圖(不想貼,自己google)
當一個人念ㄧㄢ的時候,本來舌位應該是從最高的ㄧ,下降到最低的ㄚ
然後舌尖再向上抵住上齒齦阻斷氣流,念起來是ㄧㄚㄋ
但在不影響辨字的情況下,
人類都會找最懶的方式發音
中間的ㄚ就被ㄧ和ㄋ往上拉,變成ㄝ,所以ㄧㄢ實際上的念法是ㄧㄝㄋ
國語ㄧㄥ如果按照實際發音,會拼成「ㄧ兀」(後面那個符號已經廢除)
但按照注音符號的拼音規則就寫成ㄧㄥ
國語注音符號是用來推廣教育,識字認字的
並不是分析語音的最好工具
如果你對語音有興趣,還是要學IPA(國際音標)
至於寫律詩押不押韻,要按照「平水韻」的韻部,
不是依照國語的音韻
我們常說某首詩押的是上平一東、下平多少之類的
如果你要寫詩,就要背那些東西,不能依照國語注音
: ------
: 3.
: 剖 教育部寫ㄆㄡˇ,但真的沒聽過這樣發音,只聽過ㄆㄛˇ,
就念不標準啊 因為大家都不標準,所以你沒聽過
: 什麼 教育部寫ㄕㄜˊ/ㄕㄣˊ ˙ㄇㄜ,這個「麼」常常被抱怨打不出來,
: 因為多念˙ㄇㄨㄛ╱˙ㄇㄛ,˙ㄇㄜ很少聽到,究竟三個發音哪個標準呢?
我都這樣念
: ------
: 4.
「不」和「一」變調時標變調後的音,是一種習慣
沒有為什麼。你要標變調前的音也可以
台灣人通常無法知道什麼情況使用輕聲(和兒化韻)
我們只有在很少的情況下會用輕聲
而且從不用兒化韻
在北京話裡面,
輕聲和兒化韻都具有辨義的作用
課本要你怎麼標就背起來吧,不要依照自己的習慣
: ------
: 5.
民初曾經制訂兼顧南北的「老國音」,具有尖團和入聲字
注音符號是配合老國音的
例如我們的輕聲符號.原本是入聲符號
但後來這種人工創造的東西最終失敗,只好改成依北京音系為標準
不是誰選擇的
而是人民群眾自動形成的
: ------
: 6.
到大陸論壇上問朝鮮族的網友就可以得到答案。
我不知道
7.
台灣人念 垃圾 的發音,實際上是(老派)上海話
大陸人念的才是北方人的發音
上海話一度是民初上流社會的語言
所以對國語有很大的影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6.90.81
再回應關於ㄧㄨㄩ的問題,我認為你把老師的話記錯了
老師原本講的大概不是那樣
但我不知道你當時到底問什麼問題,所以我猜不出老師原本講什麼
ㄩ這個音到元代都還沒出現
ㄨ、ㄩ 原本都在「魚韻」和「虞韻」裡面,後來才分開
所以在詩、詞、曲裡面
ㄨ、ㄩ都會出現一起押韻的情況
但是不可能和ㄧ是同一個韻,因為他們來源不一樣
再附帶一提,你如果想真的知道什麼叫開合口,還是要親自填過韻圖
或是閱讀聲韻學書籍
不然很簡化地跟你說合口就是有ㄨ介音
你可能認為你知道了
但還是不知道為什麼ㄅㄛ中間不加ㄨ
注音符號是聲韻學專家發明的,有些觀念是繼承傳統聲韻學
應該歷史地去理解
我覺得還是要提供正確的觀念,
PTT是閒聊的地方,偶爾夾帶普及化的知識也不可能提昇什麼
期望從PTT得到知識,
會浪費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