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文教不要鬧:都2021年了,還在用漢化分類原住民族】
相信有些朋友已經看過這幾天璽固馬耀的貼文,張貼孩子與老師的對話;不過我們真正感到害怕的事情,是康軒文教明明以明顯過時的「漢化與否」來分類原住民族,仍渾然不覺自己的撰寫內容有誤,將責任推給原民會官方網站的介紹及國教院審核的流程。
作為文字...
【康軒文教不要鬧:都2021年了,還在用漢化分類原住民族】
相信有些朋友已經看過這幾天璽固馬耀的貼文,張貼孩子與老師的對話;不過我們真正感到害怕的事情,是康軒文教明明以明顯過時的「漢化與否」來分類原住民族,仍渾然不覺自己的撰寫內容有誤,將責任推給原民會官方網站的介紹及國教院審核的流程。
作為文字工作者,我們向來都很清楚:客觀本身就是一種觀點,描述事實的方式與事實本身無關。小孩子也能懂巫婆遞給公主蘋果的故事,巫婆若說出蘋果有毒,公主自然能保住一命。但康軒文教反其道而行,明明知道「漢化與否」早已不是判斷原住民族平埔/高山的標準,卻避而不談這整段課文可能營造出的刻板印象,難道你們就沒有想過,這樣的撰寫方式,正正好就是讓小孩子看到其他原住民會說出「你住在山上喔,那你還在騎山豬嗎」的最壞示範嗎?
課文沿用這種過時且不尊重族人的論述,推論出「高山族主要居住在山地或離島,直到現在仍保留一些傳統生活方式」,到底撰寫課文的老師,腦袋是發生什麼事?你自己都知道官方定義分十六族了,為什麼還要採用這種模糊的內容?這樣學習對小朋友到底有甚麼益處?讓小朋友不記得從日本到中華民國中間,原住民族被迫遷徙流浪的歷史嗎?還是讓他們以為十六族只是高山/平埔的「漢化與否」二分法?
做教育的人,無法正確理解資訊、如實呈現歷史,讓小朋友真正學會尊重他人,康軒文教,你們真的爛透了。該譴責的,就是要譴責。
小編也要在這邊跟大家呼籲,當你看見一個教材忽略族群主流化、不是用「族群關係當事人」來處理族群關係的時候,你就應該好好考慮這一份教材是否值得你與你的小孩。多元文化與族群的共生建構,本來就要進入到主流教育體制中,才能真正改變過去黨國權威的一言堂局面;沒有考慮到和解共生的人類,就是那種會說「你漢化很深喔」的爛人,或者,像是康軒文教這樣的「教育者」。
而我們——早就應該停止傷害,繼續前進了,不是嗎。
#康軒文教不要鬧
#都2021年了
#還在用漢化分類原住民族
璽固馬耀貼文:
https://reurl.cc/MZ6o2L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說話的藝術課文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識林婉瑜,
是因為我們一起參加了一個作家的交流參訪活動,
記得那是一個要住在外面的,三四天的活動,
所以我跟林婉瑜曾經一起去腳底按摩。
在林婉瑜之前,
我從沒固定追蹤過一個詩人,
(可能蘇東坡跟杜甫的詩會勉強背出幾首)
但她是一個非常非常特別的人,
不只是寫出來的詩,
而是整個人,
是那種讓人想要知道她今天做了什麼的那種人。
林婉瑜最近出版了散文集<可能的花蜜>,
聽她說,因為出版日期是6月18日,
剛好在疫情封鎖當中,
也因為疫情關係,
實體書店都沒有進書。
我好想吶喊:
各位書店的採購們,這不合理啊,
天上的詩神正抓著頭走來走去,感覺不開心!!
以下,如上次訪談艾加凱磊那樣,
我跟林婉瑜也作了一次線上來回的訪談,
分享給你們--
1.
葉揚:
有許多人對於詩人的日常生活,有各種幻想,
是否能談談同時當著詩人的妳,在生活中實際的樣子?
(會問這一題,
是因為不論是當母親或是當妻子,
都是很實際的事,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
就是花時間在廚房裝水,做二十顆冰塊……)
林婉瑜:
一開始被稱為「詩人」其實是不太習慣的,
那是一個穿長袍馬褂眺望遠方的我嗎?
是一個浪跡天涯冒險不羈的我?
有空的時候,我會開車到高速公路兜風,
放眼望去、前方沒車的時候,
把油門踩到底,
把自己喜歡的音樂開得很大聲。
還有我會去買花,一週一次,
買厄瓜多進口玫瑰搭配美國大康乃馨,
進口花卉的飛機都是禮拜一飛抵台灣,
所以禮拜一去可以買到最新鮮的。
厄瓜多玫瑰花瓣多層繁複,
開起來碩大無朋,簡直像牡丹那樣隆重澎湃的感覺!
買回家以後,慢條斯理整理那些花,
搭配顏色、修剪裝瓶,
是讓自己平靜、沉澱的過程。
2.
葉揚:
與妳剛認識時,
妳曾提起妳妹妹生病的故事,
當時讓我印象深刻,
是否可以多談談,
妳的妹妹給你帶來的影響?
林婉瑜:
我的妹妹從小讀書都是第一名,
就連身高都比我高出許多,
她考上台中女中時,
比女中的錄取分數多了二十多分,
不過,後來她因為重度憂鬱和一些心理因素,
沒有讀完女中。
2014年,
我寫了〈世界的孩子〉這首詩,
送給孤單的人。
希望像妹妹這樣流離無依的靈魂可以感受到: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與眾不同的,
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都是被祝福的。
〈世界的孩子〉這首詩,有這樣的詩句:
我也是被愛的
被整個世界所愛
被日光所愛
被層層襲來的海浪所愛
被柔軟適合躺臥的草地所愛
被月光以白色羽絨的方式寵愛
被夏夜晚風這樣吹襲
幾乎要躺在風的背面一起旅行
雖然經常
孤獨地哼歌給自己聽
我是世界的孩子
有人喜愛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
羅比剛轉進一個新的幼兒園時,
沒有朋友的時候,
他也經常唱歌給自己聽,
羅比說他唱的都是挪威的森林。)
3.
葉揚:
妳是我心中的好心情作家,
讀妳的文字,能讓人不由自主地愉快起來,
妳曾經感到茫然,人生無以為繼嗎?
林婉瑜:
一開始寫詩的頭幾年,
因為剛好也是我媽媽生病後來過世的過程(罹患癌症),
那時期的我習慣性失眠,挫折感很深。
常有朋友或讀者提到,
我的詩帶給他們溫暖和撫慰、力量和快樂。
在我書寫的過程中,
我創造出來的詩句,
其實首先是安慰、鎮定了我自己。
我創造了詩中的情境,
主要是去擁抱當時有點疲憊、失落的自己。
記得有一次,
妳傳了一篇妳在雜誌上看到的訪談給我,
是性侵受害者談到我的詩,還有手抄我的詩的照片。
偶爾,我會去IG瀏覽讀者分享我的詩文。
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其他人的生命裡產生意義,
那種感覺是特別的。
葉揚:
在壞日子裡,妳都做些什麼事情?
林婉瑜:
20歲的時候遇到困境,
容易陷入長時間的低潮;
現在受困的話,
比較想讓自己冷靜下來,
去分析為什麼不順利、癥結在哪、如何解決。
因為希望自己早一點回到好的狀態。
4.
葉揚:
妳的先生「江」的職業非常有意思,是調查官,
關於這個事,可不可以多說一些呢?
林婉瑜:
當我的親友知道江是「法務部調查局」的調查官,
他們問過、說過的話像是這樣的:
「工作內容會不會危險?」
「可不可以幫我調查某工廠?」
「我想報案。」
葉揚:
哈哈哈,我看到他,
可能也會忍不住想要報案。
林婉瑜:
大約20年前,
江考上「調查局特考」以後,
在展抱山莊受訓一年,
然後分發。
葉揚:
在展抱山莊受訓時都學些什麼呢?
林婉瑜:
法律,射擊,游泳,擒拿,行動蒐證等等……
#好想一家三口去學這個啊
葉揚:
那麼,當初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呢?
林婉瑜:
我們是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
我還記得,我和江見面以前,
介紹我們認識的朋友對我透露:
「江先生是公務員,在調查局工作。」
我還擔心地反問朋友:
「他會不會呆呆的?」
朋友回答:
「不會喔,江先生蠻活潑的。」
他做過府會組(市政府和市議會)組長、北區組長。
他們有時去做一些調查工作,
其實是需要隱藏自己的身分,假裝成路人,
所以他不喜歡我在臉書曝光他的照片。
5.
葉揚:
江先生是否曾經在家庭生活中,
發揮他強大的調查能力?
林婉瑜:
因為工作上經常在辦案,
所以拿有關法律的事問他,
他多少會知道,可以給一些蠻實用的建議。
然後他很會找東西,
家裡大大小小一時之間找不到的東西(鑰匙、印章、眼鏡等等),
要他去找,很快就找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工作上需要去搜索的關係XD
6.
葉揚:
妳的家人理解詩人這份職業嗎?
我不是來自書香世家,
父系家族的長輩或親戚中,
有商人、有工廠主管、有土木工程師、有電腦工程師,
完全沒有藝術創作者或寫作者。
我父親年輕的時候擔任「可口奶滋」餅乾廠的廠長,
他曾經帶我們去參觀餅乾工廠,
對我來說,有一部分童年回憶是充滿餅乾香甜的氣味。
我的母親是家庭主婦。
他們不瞭解文學,
也許可以這樣說:
他們會比較瞭解具體實際的部分,
譬如,我的詩被收入國文課本裡、作為課文,
或者我幫哪個歌手寫了歌,
這種比較具體的事件,
他們比較能理解。
創作的技巧和內容,
比較抽象內在的部分,
他們就很陌生。
葉揚:
家人曾經反對妳當一個詩人嗎?
林婉瑜:
我爸很妙,
我跟他說,
接下來我的詩會和一個電視劇合作,
他立刻問我:
「你要去演戲了?」
完全狀況外。
不過相對的,
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我還蠻享受自己一個人在創作的世界漫遊,
不需要身邊的人更多關心,
也不需要干涉或慰問,
就讓我自己一人去完成它。
7.
葉揚:
妳在文中經常提到自己的三個孩子,
對妳來說,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林婉瑜:
其實孩子出生的頭幾年不太適應,
尤其老大知霖嬰兒時期特別沒安全感,
24小時都要看到我,否則就哭鬧。
當她學會爬以後,把她放到遠處,
也會無時無刻朝我爬過來……
那時覺得好崩潰啊,
常在心裡對她說:「離我遠一點啦!」
很想有自己的時間。
她11個月大的時候,
曾經誤吞ㄇ字型訂書針,
送到急診室取出來;
國小時曾經連續發燒11天住院……
現在她高二,身高和我一樣高了,
讀衛道中學的甲班,未來想念理工。
回想他們幼小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
時間慢慢的賦予他們、贈與他們個體的獨特性,
譬如知霖從一個啼哭黏人小怪獸,
變成一個喜歡看英文小說的街舞社社長。
老二貝貝經常被學校派去參加作文比賽。
老三小龍很喜歡數學,
有一次他在一張紙上畫了很多神祕圈圈和符號,
說:「這不是十進位,這是極進位!」
這些都讓我覺得很妙。
我覺得,孩子會帶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開始以為孩子會像我們,
後來發現,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個體,
對一件事,他們的理解或表現,
有可能是我們完全沒想過、沒預料到的。
譬如現在看到知霖的物理很好,覺得很神奇,
我以前上物理課都在發呆,
只看得懂課本封面的物理兩個字。
8.
葉揚:
我的孩子前幾天開始上小學了,
他要去的那個學校裡有什麼,
會遇見什麼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
我們都無法預料。
對於即將要展開新旅程的,幼小的孩子,
這件事妳的想法是什麼呢?
林婉瑜:
我常覺得,
你對羅比說的話、你和他相處的方式,
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啟發性的。
羅比是個幸福的小孩、很有創造力的小孩。
我想到一首我的詩〈童話故事〉。
這首詩對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提出現代觀點的思考,
曾經被美國Connecticut大學的詩歌翻譯期刊譯為英文,
也收錄在三民書局的國文課本中、成為課文,
我想羅比可能也會覺得有趣:
〈童話故事〉
1
小紅帽最介意的是
她其實喜歡
藍色的帽子
可是奶奶說 女生要戴紅色
2
睡美人蠻累的
只想繼續睡
偏偏就有人一定要來吻她
3
自從村民知道
誠實的樵夫獲得了金斧頭銀斧頭
現在湖底都是
村民們丟的斧頭
4
第一隻小豬 蓋了海砂屋
第二隻小豬 蓋了輻射屋
大野狼從煙囪掉進第三隻小豬家的火爐
所以第三隻小豬的房子
成了凶宅
5
青蛙王子不太適應 和公主的婚姻生活
他想變回從前那隻青蛙
那隻單身的青蛙
6
放羊的孩子大叫︰「狼來了!狼來了!」
只是這次
沒有任何人相信他說的話
狼慌張的跑到同伴身邊說︰
「怎麼辦?我剛剛看到一個人類!」
7
龜兔賽跑的獎品是
一箱紅蘿蔔
所以烏龜又從終點慢慢的 把紅蘿蔔扛回去
交給在路邊睡覺的兔子
#好有意思的詩
#想到烏龜爬半天最後得到紅蘿蔔
#那無奈的感覺如此鮮明啊
後記:
除了詩以外,
我也很喜歡讀林婉瑜跟孩子的紀錄,
比如說:
她的大女兒知霖曾經在週記上寫過:
又要段考了,好煩喲,
如果段考是一個人,
我要揍爆他的臉。
還有小龍喜歡一個女同學,
他的說法是:
那個女同學的臉可愛,
肩膀也可愛!
這些文字都收錄在她的新書〈可能的花蜜〉中。
而自從林婉瑜講述了她離世的母親,
不瞭解文學但很支持她的父親,
她與三個孩子的奇妙笑語,
跟調查官之間的愛情鬥智,
她就成為我,
無論如何會繼續追蹤的創作者。
最後分享我特別喜歡的,
關於林婉瑜在婚前去相親時遇到的故事:
F男:
他是和媽媽一起出現的,
他遞上名片自我介紹,
可能因為我說話的聲音小,
每當我回答什麼,
他媽媽就會把頭壓低、把臉湊過來,
想聽清楚我說的話。
短暫半小時談話,
氣氛因長輩的過度關心而緊張了起來,
只要男人說了什麼,
他媽媽的眼光就掃射向我,
等待我的回答,
並且不時湊過來看我的表情,
像是分析我的話語成分般審視著我。
我想到電影《Men in Black》裡的「雙頭男」,
F男脖子上也有兩個頭啊,
大頭是他、小頭是他媽媽。
如果F下次約我見面,
他媽媽一起出現也不用意外。
一起看電影的話,
想必他媽媽的頭會湊過來吃他的爆米花、喝我的可樂。
#可能的花蜜 #林婉瑜
#這本可愛的書歡迎大家上網路書店支持喔
說話的藝術課文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康軒文教不要鬧:都2021年了,還在用漢化分類原住民族】
相信有些朋友已經看過這幾天璽固馬耀的貼文,張貼孩子與老師的對話;不過我們真正感到害怕的事情,是康軒文教明明以明顯過時的「漢化與否」來分類原住民族,仍渾然不覺自己的撰寫內容有誤,將責任推給原民會官方網站的介紹及國教院審核的流程。
作為文字工作者,我們向來都很清楚:客觀本身就是一種觀點,描述事實的方式與事實本身無關。小孩子也能懂巫婆遞給公主蘋果的故事,巫婆若說出蘋果有毒,公主自然能保住一命。但康軒文教反其道而行,明明知道「漢化與否」早已不是判斷原住民族平埔/高山的標準,卻避而不談這整段課文可能營造出的刻板印象,難道你們就沒有想過,這樣的撰寫方式,正正好就是讓小孩子看到其他原住民會說出「你住在山上喔,那你還在騎山豬嗎」的最壞示範嗎?
課文沿用這種過時且不尊重族人的論述,推論出「高山族主要居住在山地或離島,直到現在仍保留一些傳統生活方式」,到底撰寫課文的老師,腦袋是發生什麼事?你自己都知道官方定義分十六族了,為什麼還要採用這種模糊的內容?這樣學習對小朋友到底有甚麼益處?讓小朋友不記得從日本到中華民國中間,原住民族被迫遷徙流浪的歷史嗎?還是讓他們以為十六族只是高山/平埔的「漢化與否」二分法?
做教育的人,無法正確理解資訊、如實呈現歷史,讓小朋友真正學會尊重他人,康軒文教,你們真的爛透了。該譴責的,就是要譴責。
小編也要在這邊跟大家呼籲,當你看見一個教材忽略族群主流化、不是用「族群關係當事人」來處理族群關係的時候,你就應該好好考慮這一份教材是否值得你與你的小孩。多元文化與族群的共生建構,本來就要進入到主流教育體制中,才能真正改變過去黨國權威的一言堂局面;沒有考慮到和解共生的人類,就是那種會說「你漢化很深喔」的爛人,或者,像是康軒文教這樣的「教育者」。
而我們——早就應該停止傷害,繼續前進了,不是嗎。
#康軒文教不要鬧
#都2021年了
#還在用漢化分類原住民族
璽固馬耀貼文:
https://reurl.cc/MZ6o2L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說話的藝術課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個朋友來信如下(經過同意,直接貼上)
「像你在文章有說 很多不好的話你不會說 但你不會管別人怎麼說 但是別人會跟寶寶講話 有時候會講不好聽的(屁啦 之類的)那怎麼辦呢?你會阻止嗎? 另外像是寶寶現在不願意分享 就會聽到家人跟寶寶說 你好小氣耶 要分享啊 不要這麼自私 之類的 有些可能只是開玩笑 但我覺得這樣不太對 但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制止別人 還有啊⋯⋯寶寶現在只會啊啊啊啊的叫 和講 麻麻麻麻的發音 這樣是正常的嗎? 家人都會說 不要再阿了 叫我要教寶寶講話 不是讓他啊啊的叫」
1. 如果別人跟寶寶講話比較不好聽怎麼辦?會阻止嗎?
我不會阻止也不會管別人說什麼呢,不喜歡和別人爭辨甚至吵架
因為我覺得都是大人了,每個人觀念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都做了選擇才讓自己成為了今天的他
別人要怎麼講話是他的自由,我不會開口
而且說到對或錯,說不定我才是錯的,而別人是對的
但是每個人其實都認為自己的觀念才是對的,所以互相尊重,我覺得不要去干涉別人怎麼說怎麼做比較好
2. 別人對寶寶說你好小氣、好自私、都不分享,怎麼辦?
不過,如果是妳說的情形,別人對小孩說你好小氣、好自私之類的,因為會影響到孩子,我會出來保護他
不是直接跟別人說,而是對著自己的孩子說
看妳和對方的關係如何,以後需不需要維持表面的好關係
如果是路人這種,就跟寶寶直接說「你不自私、不小氣,玩公家的玩具本來就應該輪流,別人玩完了要換你,你玩完了要換別人。你自己的玩具,你不想分享沒關係。不用在意其他叔叔阿姨的話,媽媽在這裡陪你」
我事前都會跟孩子溝通,自己的玩具如果不想讓別人玩,就不要帶去、或不要拿出來讓別人看到,因為孩子看到會想玩很正常,這時又說不給人家玩,別人要怎麼辦呢?
所以例如帶去親戚家的玩具,就挑願意分享的,當然不要帶去也是一個選擇
還有別人來我們家之前,也先把不願意分享的玩具放房間,讓其他孩子看不到,這樣別人小孩來,客廳所有玩具都是可以一起玩的
然後,如果是婆婆、媽媽這種親近的關係,我想可能不是惡意,而是長輩真的不懂該怎麼說好話
其實很多人的觀念就是這樣,你不分享你就是小氣,所以我會幫忙解釋
跟寶寶說「阿嬤的意思,是這麼多小朋友來當我們的客人,你說不給客人玩,客人不就不知道要做什麼?這樣我們做主人的會對客人很不好意思啊,所以阿嬤是希望大家一起玩,因為一起玩真的會更好玩哦!你要不要試試看」
這樣的話,不用直接和婆婆、媽媽衝突,也可以讓寶寶知道「那以後帶來阿嬤家的玩具,我要挑可以分享的帶來。不想分享我就在家自己玩」
(另外我會在回家後告訴孩子,以前的年代人們就是這樣共享長大的,也因此長輩會有分享是理所當然的觀念)
總之我不會去要求別人,叫別人配合我
碰到太超過的,就自己劃清底線,不要來往,減少寶寶和對方接觸
說到分享,現在越來越多觀念是「自己的玩具可以不用分享」「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所以我同時也會教孩子「想要玩別人的玩具之前,要先禮貌詢問,如果別人不願意要尊重,我們可以去玩別的玩具,因為別人的所有物他有權力決定要不要分享」
公家(例如保育園、幼稚園、親子館這種地方)玩具屬於公共的,想玩就要輪流排隊,講理的小朋友自然會遵守玩完了就換人,如果遇到不講理的小朋友,溝通該換人了也無效的話,就找老師、爸爸媽媽這些大人處理,不用太激烈與對方吵起來,萬一別人會動手,更要保護好自己
總之就是讓孩子不要理所當然覺得「我自己是這樣,所以別人也應該和我一樣」
「我都只帶自己願意分享的玩具來,所以別人的玩具,只要我想要玩,他就應該分享」這樣是不對的
因為你是你、他是他,這就是每個人不同之處,多了解這個世界就是存在這麼多「和自己不一樣」是好事
等孩子會講話了,就多和孩子聊聊,我也常問三歲的女兒「妳的感受如何?那妳覺得下次可以怎麼辦?」
一起討論如何面對,找出大人小孩都接受的做法
3. 別人對寶寶講話不好聽怎麼辦?
我不會要求別人要配合我改掉他本來的習慣
我會和孩子溝通「什麼用字是不雅的,希望寶寶不要模仿」
孩子模仿的時候教他分辨,其實小孩很聰明的,他們都知道誰講話是粗魯的,誰講話是文雅的,也會分辨什麼是髒話、不雅用詞
跟他溝通妳覺得怎麼樣比較好,以後孩子自己會判斷
人際相處中,孩子自然也會學到
「這個人講話是輕浮隨便,但心很善良」
「這個人講話雖有禮貌卻句句帶刺」
久了也會形成孩子獨特的說話方式,只要把底線劃好「我可以接受孩子說話帶髒話,但不是用髒話去侮辱別人」
當然,孩子還小的時候,需要大人的我們把關,所以還是盡量引導讓孩子學習好好說話
我覺得懂得說話的藝術,是受用一輩子的
4. 面對家人、長輩的關心怎麼回應?
寶寶還小,會啊啊啊啊麻麻麻麻很正常啊!肯發出聲音就很棒了,而且你們平常講話就是一種教,他默默吸收,時間到了就會說話了
這種話「不是讓他啊啊叫,要教啊」我就會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在心上,看和家人關係怎樣去回
像是敷衍一下「有啦有在教」
或是呼嚨過去「我教到喉嚨都沙啞了你都不關心我,眼裡只有寶寶」
「有啊我最近一直教他叫阿公阿嬤耶!他吼就是愛撒嬌啦,因為假裝不會叫,你們比較會逗他啊」
「咦他沒有說話嗎?他最近在家都在唱rap還會背課文耶」
「我一直教他要叫阿公阿嬤,教到老公都抗議吃醋了,他說喂那爸爸咧?」
就是看和親戚的關係去應對,然後把話題轉移掉,不要讓他們一直抓著寶寶還不會說話這個點
我自己是不會臭臉回應長輩的人,但有時看到「擺臭臉回應的人」也是覺得大快人心
用這種方法讓長輩知道他說錯話了,直接又有效
畢竟,做人無理在先,被臭臉只能說活該
5. 個人心得
最後是一點個人心得,在育兒路上我總是且戰且走如履薄冰
人家說關關難過關關過,只能說關卡要遇到才知道
上面寫到玩具分享的做法,也只是目前適合我與三歲女兒的做法
等孩子再大一點,問題會更複雜化,像是「我的玩具只想給A玩,不想給B玩」
當孩子遇到別的小朋友說「我不要跟你玩,我要跟其他人玩」
或是孩子自己出現「我不要跟你好,只要跟他好」的情形
該怎麼面對、應對,又是另外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不敢說解決,因為到時候可能又是「孩子的紛爭大人不該介入」的情況,輪不到大人解決
但每個人就是這樣一點一滴被孩子的成長推著前進
原則在此刻是原則,在下一刻可能就要妥協、變通
只是,「人際關係就是保持最基本的尊重」這一點初衷,我覺得是應該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