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誠如承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誠如承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誠如承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誠如承如產品中有7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還記得我們之前在1980年代的尾聲,談到台商西進中國大陸的故事,當時有不少台商看中對岸的低廉成本與龐大消費市場,紛紛在中國大陸拓展廠房,搶佔優勢。不久之後,1993年在新加坡登場的「辜汪會談」,象徵海峽兩岸長久以來的對抗情勢有了一個緩合的契機。 然而,國際局勢總是千變萬化。隨著1995年李登輝總統...

誠如承如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0:02:07

【《七救星》ViuTV周一至周五收視三連霸 】 _ 無綫電視公布的最新一期收視報告,已於周一(6/9)出爐,縱觀傳媒、網媒或KOL的討論焦點都落在上周六(4/9)TVB以「食老本」的《兒歌金曲Summer Fest》大戰ViuTV「食正奧運餘溫」的《力圖打排球》,兩個節目同樣於晚上八點半播出,結果前...

誠如承如 在 Patty ;; ?台北·桃園·台中美食|生活分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11:15

在不到一個月就是中秋節了💕 從小時候我就非常期待中秋節🌝 除了可以吃到一桌美食外,月餅也是賞月必備單品 今年呢,我也為中秋節月餅做好超前部署了❗️ 你還在吃那種甜膩到爆的傳統月餅嗎??? 皮皮來不藏私的推薦一個我自己愛不釋手的「 #冰淇淋月餅 」 這是家喻戶曉老字號品牌「#元祖」 所推出的商品 薄脆...

誠如承如 在 邱昊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4:10:38

- 我害怕面對一種眼神。 - 首先是一群人凝聚在一起,為了某種明確的目標而努力,接著無可避免的出現了第一個離席的夥伴,眾人看向空無的座位。 - 下一刻它就發生了。 - 原先你正看向一道注視著空無座位的目光,下一秒,他無意識地和你對到眼,你迴避了。 -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你會將這道目光交匯完全遺忘,你...

  • 誠如承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20:30:45
    有 285 人按讚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 誠如承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21:00:22
    有 598 人按讚

    這個企圖心與執行力已經完全與好萊塢比肩了。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在2001年曾推出商業巨作《黑鷹計劃 Black Hawk Down》,以1993年的索馬利亞內戰為背景。從來都以為種拍攝非洲內戰場面的作品是好萊塢的專利,但韓國人在20年後也以索馬利亞內戰為題,拍攝了《逃出摩加迪休 Escape from Mogadishu》,整體表現已經足以與好萊塢電影並駕齊驅。


    劇中,南韓與北韓當時都正在為加入聯合國角力,但兩方陣營各懷鬼胎,而索國政府貪污橫行,兩邊都要索求利益。就在此時,反抗時任總統巴雷(Siad Barre)的內亂爆發,一如大多韓國電影的主旋律,「兄弟鬩牆最後都得上演和解,意識到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兩方大使勢必結盟。但如何化解猜忌,走上和解道路,正是這部電影的看點。


    北韓人深夜投向敵營的戲(附圖),十幾人擠在一間房,不僅要凸顯雙方的「異」,也要彰顯彼此的「同」,無論在對白經營上,就連攝影、燈光與場面調度上,都能看見導演柳承完的細密構思。有幾顆鏡頭甚至有如卡拉瓦喬(Caravaggio)擅用的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使得作品本身竟帶有些許史詩況味。


    劇情本身對台灣觀眾或也能產生投射,在中共打壓之下,長期在非洲投入外交戰的艱困經歷,令人也頓時能產生一些既視感。但也誠如《逃出摩加迪休》所呈現,兩韓深入窮國索馬利亞做外交,自然不是搞慈善事業,彼此都有政治目的,而為達目的,提供錢財賄賂官員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必然。


    這些非洲國家之所以長期陷入窮困與內亂,都牽涉到資源分配的問題。朝向遠因來看,早期以部族劃分勢力範圍的非洲國家在西方國家的草率劃分之後,一個個毫無關係的族群被歸類為同一個國家,過去殖民者的暴力統治與以夷制夷策略,都對當地形成深遠影響。許多非洲國家之所以陷入亂局,正是因為族群之間沒有向心力,沒有根本的國家認同感。


    事實上,外國勢力只管這個國家掌權集團誰屬,拿錢餵下去就對了,當地百姓溫飽與歷史紛亂與他們毫無關係。片中刻意描寫南韓大使韓信誠被索賄時的無奈反應,便稍嫌做作了,有點刻意為了迎合韓國觀眾而將韓國人置於一個道德高位上。


    追根究柢來說,非洲終究還是被當作一個獵奇化的舞台,至於當地反抗軍真正的感受與訴求云云,在片中也被省略討論(但這麼做是正確的,因為改朝換代之後也沒有改變索馬利亞人的生活)。故事重點還是回到南韓與北韓之間的關係,然而就一部政治正確的路線來說,本片舞台讓觀眾覺得有新意,至於遭遇追殺的場景,都達到至高商業水平。與其說電影有什麼深層意義,不如說它的意義是民族上、產業上的,一種「好萊塢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的民族主義式怒吼。


    而且這次韓國人,也真的做到了。


    題外話,目前中華民國在非洲僅有一個邦交國史瓦帝尼。近年與未受普遍承認的國家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而這個索馬利蘭正是在片中發生的內戰之後宣布脫離索馬利亞獨立,目前政經發展穩定,與索馬利亞完全是不同世界。透過《逃出摩加迪休》,也能在國際外交議題,做出不少延伸討論。

    #逃出摩加迪休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 誠如承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7 07:15:08
    有 860 人按讚

    ▍找出深埋體內的復原力

    我對復原力的定義是:「復原力是內在力量的泉源,能讓你安然度過困難和挑戰,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

    復原力不只能讓你從挫折中振作,它還是人體內建的一份力量、資源、智慧和養分。我們的復原力藴含強化心智所需的一切,所以人才能順利橫渡生命中的每道關卡。它總是伴我們左右,幫助我們走出不知所措的迷霧,認淸自己有能力化解這些困難。挑戰永遠不會間斷,它們是人生無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假如你知道怎樣提取自己的復原力,你就擁有面對這些挑戰需要的利器,不用擔心自己會被打倒。不論你碰上的逆境是大是小,復原力都會幫助你克服一路上的阻礙。

    找出復原力是一段必須親力親為的歷程。我們每個人對生活壓力的反應都不一樣;也就是說,你面對挑戰的方式可能與其他人完全不同。對付挑戰沒有所謂的單一標準答案,也沒有什麼能一體適用的反應。最重要的是,你要發展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用它幫助你面對人生道路上碰到的任何挑戰。

    每個人都必須依據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環境,摸索出一套最能有效運用復原力的方式。不過,你在努力追求日常復原力的同時,也請務必留意評估自身進步的標準。

    大部分的人都會用很嚴苛的標準評判自己,但用寬厚、仁慈的態度對待自己,是強化復原力的重要基礎之一。你要成為自己最忠實的朋友和盟友,也要意識到你在這段旅程上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是當下最需要體會的際遇。

    誠如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所言:「雖然這有點玄妙,但當我能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我就能改變自己。」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昨天的直播中,我們有談到,可以跟對方聊聊他的內在資源—這就是復原力的一部分。包括過去的成功經驗,還有現在的努力,相信自己的信念,身邊支持性的關係,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資源,這些常去整理出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大大幫助自己,也能循同樣的模式幫助對方。

    這本書有些新的觀點,我想期待晚上跟大家分享,歡迎到時候一起來線上討論。

    祝願您,能順利展開復原之路!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誠如承如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21:30:12

    還記得我們之前在1980年代的尾聲,談到台商西進中國大陸的故事,當時有不少台商看中對岸的低廉成本與龐大消費市場,紛紛在中國大陸拓展廠房,搶佔優勢。不久之後,1993年在新加坡登場的「辜汪會談」,象徵海峽兩岸長久以來的對抗情勢有了一個緩合的契機。

    然而,國際局勢總是千變萬化。隨著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之後,年底就爆發了嚴重的台海軍事危機,即使兩岸關係再緊密,中共軍事威脅始終是台灣人民難以擺脫的憂患。

    直到2005年,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到大陸訪問,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再次開啟兩岸交流的新契機,而這個時期的中國大陸全速起飛,2006年,全世界最高的⻘藏鐵路建成了,全球第一貨運港洋山港造好了,外匯存底世界第一,石油消耗世界第二,貿易額世界第三,經濟總產出世界第四,由硬體到軟體急速衝刺,在在顯示中國期望由「大國」重返「強國」的世界定位。

    這一年,《天下雜誌》首度針對全台⺠眾進行「面對中國」的⺠意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中國對台灣,既是威脅,又是機會。許多人不知如何處理這複雜的情緒,半數以上的人也很坦白地承認,並不了解中國大陸,而且也沒太多好感,六成以上的人則認為中國更不了解台灣。

    誠如趙春山教授說的:「機會是因為大陸經濟的成長,有了機會,但是因為有反分裂國家法,等於是對台動武取得它所謂內部的法源,當然對台灣而言就是很大的威脅。機會與威脅是並存的。」

    中共施展胡蘿蔔與大棒的兩手策略,對兩岸和平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在兩岸互信不夠的狀況之下,海峽問題會走往什麼方向?台灣要如何正視兩岸關係的現況與發展?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他不僅長期研究兩岸關係,也是馬政府兩岸政策的重要顧問,請他來跟我們聊聊台灣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觀察與見解。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趙春山

    #趙春山 #⻘藏鐵路 #洋山港 #連戰#歷史 #podcast #聽天下 #中國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 誠如承如 在 歐陽娜娜Nana OuY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20 18:00:21

    #歐陽娜娜音樂三部曲 #NANAIII #NanaOuyang
    開始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aiVwBD

    關於水,你能想到什麼?

    能承載髒污,淨化污濁
    能裝進各型各樣的器皿。

    而容器誠如帶色的眼鏡
    有時端裝嫻靜、姿態大方
    卻又妖冶其容、詭譎多端。

    《 NANA III 》- 倒計時3天


    🌼Subscribe & Leave a comment below

    👋🏼Social media
    Instagram : nanaouyang
    facebook : https://m.facebook.com/Nanaonly/
    weibo : https://weibo.com/u/2687827715

    🎻Hope you guys like it! see you guys next time✨

    📪Welcome to contact:
    sharonworkingemail@gmail.com Miss Sharon Agent

    #歐陽娜娜 #NanasVLOG #NanaOuyang #NANAiii

  • 誠如承如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09 06:00:04

    《希望,來自於自己有承擔的力量!》
    ~高金素梅/在巴楠花小學上課的一天

    六月下旬的一個清晨,我來到了高雄杉林區的巴楠花學校。阿浪校長在校門口歡迎我之後告訴我:他們這裡沒有官式的教育考察接待行程,如果我想知道巴楠花中小學的教學情況,我就必須上一天課。校長的提議正合我意,我很高興地謝謝校長為我所做的一整天安排。

    在巴楠花和學生一起學習一天之後,我對原住民族的教育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體認:在當前這個功利取向和競爭掛帥的社會中,我覺得教育必須面對的是社會價值異化的危險,並且肩負起抵抗的責任。這種抵抗並不是要製造衝突,而是練習,藉由思考和實踐,練習去面對和改造這個價值異化的社會,這不只是學生、也是老師和學生共同要練習的課題。原住民教育不應該只是用族語翻譯教科書,或是設備齊全的教室而已,它應該是從原住民族建構的歷史與傳說、文化和哲學的知識體系中,去深思反省,去彼此學習,讓各種美麗得以生長,而不是只有主導美麗的權力而已。

    這樣的責任,對原住民族的孩子來講,是不是很沉重呢?也許誠如阿浪校長說的那樣,讓我們的心,小到和螞蟻一樣,然後用布農族獵人恆久敏銳的耐性,去思考反省,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來造就我們承擔希望的力量!

    阿浪校長的理念,看在主流教育界的眼裡,也許是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不符合他們當代制式教育的需求,但我在和這群巴楠花的孩子們相約攀登玉山之後,卻覺得:與其跟著現在的主流教育隨波逐流,原住民族教育寧可走上一條崎嶇,但卻能鍛鍊民族主體性的道路。因為我們族人都非常了解,只有走過曲折艱難道路後,抵達的巔峰,無限壯麗的美景,才能盡收眼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