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認知理論架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認知理論架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認知理論架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認知理論架構產品中有1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30的網紅小戴 Davi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dcast #第一性原理 #教育理論 為什麼那些厲害的老師們,可以將知識整理得井然有序, 或是產出一些理論架構,指引我們、讓我們更容易吸收學習? 學習者的基礎是根據先備知識, 而教學者的基礎、知識產生的根源則是「後設認知」-- 快來聽聽小戴怎麼說吧~ ● 什麼是「後設認知」 00:17 ● ...

認知理論架構 在 中醫四物所-全台最懶得更新的中醫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26:20

【今天聊什麼—阿!東方解剖學都亂畫?!】 #文末懸案等你挑戰 看著古書各種奇妙的人體解剖圖,說他亂畫嘛~細細了解後還真有他的道理存在,令人好奇的是,既然中國以前也有發展出看似奇幻又厲害的解剖學,為什麼後來的中醫卻沒有走向跟西醫一樣的方向呢? #註解一下:上面說的後來是指關於中醫在人體解剖的知識...

認知理論架構 在 占星師?Patrick?|職業占星師|塔羅占卜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4:19:34

💬水星-雙子♊️� � 水星是雙子座主宰的行星 意味水星的能力得以發揮� 雙子座的敏捷變化展現在溝通思維上� 水星雙子的人 口才流利、舌燦蓮花、辯才無礙� 語言與推理邏輯的能力都相當不錯且能言善道� 抽象的思考能力也特別強 腦筋轉得非常快� 也就是我們說的聰明人 知識廣博型� 他們經常遊走於各種觀念...

認知理論架構 在 邱昊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5 11:51:06

- 想像世界就是一間大電影院,每個人都在各自不同的影廳,一人一廳,看著同樣的電影。但是,沒有人能離開這個電影院,因為電影院就是世界,出去之後就沒有任何東西了。 - 電影就是我們的現實,當沒有人看著銀幕時,放映機的燈光就會關上,但放映機仍持續在播放電影。 - 這是思想家尼格爾·華柏頓提出的比喻,是一個...

  • 認知理論架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4 00:46:36
    有 631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認知理論架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12:11:12
    有 330 人按讚

    [當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時,他沒有錯,而是獨特]

    讀國中的年紀,正值青春期,最在意的不是父母或老師,而是同學朋友。偏偏這個年紀的孩子最喜歡捉弄別人,經常故意說話激怒別人,或讓人傷心,再哄堂大笑,引以為樂。其實這就是霸凌,而且通常會鎖定某個對象,像是弱小﹑沈默﹑樣子或行為特別的同學,都會在別人身上蒙上一輩子的陰影。

    近日兒子要入伍,理個小平頭,我稱讚他看起來清爽有精神,並且特別指出他的頭型漂亮。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哪有?從國中起,他爸爸就要他理小平頭,跟其他同學不同,再加上他的頭型不像台灣人多半是大扁頭,而是比較像西方人的頭型,大家看得「不順眼」,一起嘲笑他的頭型,喊他:

    「蛋頭!」

    講到這裡,我有一種感覺,跟兒子還真不熟,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有這個外號!但也讓我想起來他不愛理小平頭,一到高中就留長,還自己去找美容院剪髮﹑染髮﹑燙髮,名堂不少。一直以來我也沒多想,只是以為他喜歡在頭髮上做文章,現在才知道是要遮住這顆蛋頭。

    可是你知道嗎?為了成就這顆蛋頭,我們全家總動員,可是費盡千辛萬苦。如果問我全世界最愛漂亮的人是誰?無庸置疑是我爸爸,他中風一次,走路一拐一拐,卻是在家穿襯衫與西裝褲,出門連眉毛都要梳,可以想像他今年86歲高齡嗎?當兒子出生時,他只交代我一件事:

    「記得別把頭睡成大扁頭。」

    兒子小時候住在婆婆家,我特別請婆婆注意他的頭型,你猜怎麼著?弄得我婆婆緊張得不得了,親家公的話再怎樣也要使命必達,於是不論手邊在忙什麼,就像鬧鐘一樣,每隔一個小時來翻我兒子一下,這次側睡左邊,下次側睡右邊,這樣精雕細琢硬是把頭整成蛋頭。

    誰知道上國中理小平頭,原型畢露,像是頭上長了角似的,突出到被拿來當笑柄,完全是始料未及。我想婆婆在天之靈,應該是白眼翻到後腦勺了吧!

    可是,這明明是優點呀!沒錯,在國中時,書讀不好的被嘲笑,書讀得好的也不好過,經常被視為揶揄的對象。反正一句話,不遭人忌是庸才,在平均值範圍裡的人最安全。

    這就是「鏡像效應」,人們最喜歡的人其實是自己,其次是跟自己相像的人,看到一個人有如照鏡子就會不自覺滿心歡喜。相反的便是「鯰魚效應」,在一個沙丁魚箱裡,放進一隻鯰魚,造成互鬥現象,沙丁魚才能活得下來,賣到好價格。所以要融入一個團體,必須要跟大家相似,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盲從的原因。

    所以獨特的人要很有自信,否則光是大家吐一口就淹死。但是國中時期是開始尋找自我認同的年紀,自信心最不足,這時候同儕效應最能發揮影響力,他們會在意同學朋友的意見,儘量跟大家一樣。真的,一句話就能殺死他們,甚至凌遲一輩子。這個年紀的孩子,很難要求人人謹言慎行,不去捉弄別人,怎麼辦?

    父母很重要!

    青少年都想裝大人,不再像小時候什麼都跟父母說,會保有秘密,就像我事隔7年才知道蛋頭這件事。但是我們可以用心觀察,他對哪件事特別有情緒,像是抗拒或不耐煩,第一時間必須對他的心情予以尊重,因為可能他在學校就是這個把柄落在大家手裡,反覆被拿出來嘲笑。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可怕的場景,可怕到他可能會畏懼上學,建議你用三個步驟協助孩子梳理情緒:

    💚1.尊重孩子的情緒:
    忽略孩子的情緒會造成他無感,甚至認為有情緒是不對的,逐漸跟自己的心失去連結,反而後果難以收拾。

    💚2.聽聽他怎麼說: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能用認真的態度去跟他討論,而是似有若無地聊家常,問他:「你好像不想理平頭?」說出他的情緒即可。

    💚3.保持冷靜與理性:
    當他覺得情緒被理解了,畢竟還小,秘密便托盤而出,我們不必因為心疼就要去學校找老師或同學理論,這會嚇到他,以後不敢說出真象。

    今天早上妹夫跟我提到外甥在學校被說「愛比較」,外甥很介意,認為自己並不是這樣的人,非常憤怒。有些父母一聽,可能會馬上責怪孩子;但是你想想,蛋頭有錯嗎?為什麼笑人家蛋頭?因為他是個大扁頭,心裡嫉妒罷了。說外甥愛比較,也未必是事實啊,父母不必不斷論,但是可以引導做正向思考。

    為什麼一個人會愛比較?因為他在意,但是他得不到,卻發現別人輕鬆就得到,自然會愛比較。假使比的是分數,表示他想拿高分,但是不懂自己認真讀卻拿不到高分,別人說他回家都在打電動卻得高分。假使比的是工作分配不均,表示他想要公平,可是表達不得法,沒抓到重點,讓別人聽成愛比較……

    那麼父母可以說:「你好像特別在意這件事,是嗎?」若是他點頭說是,這是好消息,父母就知道他在意什麼事,接下來便能夠問他:「你這麼在意,你看怎麼做會更好?」他一定有答案,重要的是這個答案是他想出來的,而且焦點轉移,想的不是別人說他愛比較,而是怎麼做好這件事。

    所以當孩子被嘲笑時,我們要做的無非是三件事:
    💚1.跟他站在同一個高度,了解他的心情
    💚2.帶他往上站一個高度,看清整件事情
    💚3.陪他走到另一個高度,換上新的認知架構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圖取材自Pexels
    攝影:Daniel Reche

  • 認知理論架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9 10:46:15
    有 1,144 人按讚

    【馬斯洛從來沒用「金字塔」表達需求理論,這是後來企業為了激發員工動力發明的?】

    美國認知科學家Scott發現,其實馬斯洛從來沒有用金字塔來呈現它的想法,而我們常看到的「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其實是在1960年,由任職於管顧公司的心理學家所發明的。

    為了導正大眾對於馬斯洛理論的認知,Scott決定用「帆船」的意象來重塑需求層次模型。Scott相信人生並不是一路往上攀登的金字塔,更像是在廣闊大海中探索: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馬斯洛 #馬斯洛需求理論 #認知科學家 #人生 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

  • 認知理論架構 在 小戴 Davin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0 15:00:00

    #podcast #第一性原理 #教育理論
    為什麼那些厲害的老師們,可以將知識整理得井然有序,
    或是產出一些理論架構,指引我們、讓我們更容易吸收學習?
    學習者的基礎是根據先備知識,
    而教學者的基礎、知識產生的根源則是「後設認知」--
    快來聽聽小戴怎麼說吧~

    ● 什麼是「後設認知」 00:17
    ● 從老師與企劃的超能力來看後設認知 03:26
    ● 如何訓練後設認知 11:01
    ● 後設認知對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影響 18:49
    ● 該加強自己的後設認知嗎? 23:04

    ✒️前往閱讀本篇文字稿 https://moke.tw/talk/podcast-s2ep15/
    💰支持小戴的推廣行動 https://moke.tw/donate/

    Stock music 由 AveCoo, Audiostation, HomulusTunes / MotionElements.com 提供
    https://button.like.co/yenru606

  • 認知理論架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14 20:52:09

    自從2016年的《殘穢》後,大概《#犬鳴村》 算是比較符合日式恐怖(j-horror)的電影。這類日式恐怖電影,大概以2000年前後的作品為尚,像是《七夜怪談》、《鬼水怪談》、《咒怨》等等,這些作品用較為緩慢的步驟營造壓抑氛圍,透過日常的家庭空間與生活感,讓幽冥世界與真實世界混合成一個獨特的世界觀。我們就趁著鬼月的到來,談談作為日式恐怖電影翹楚的清水崇,及其最新作品《犬鳴村》,還有日本「#心靈地點」(#心霊スポット)的文化社會學分析。
    .
    📌 #今天內容有:
    .
    ▶ 恐怖大師清水崇,你累了嗎?
    ▶ 超有名的「舊犬鳴隧道」都市傳說
    ▶ 心靈地點的文化社會學考察
    ▶ 《犬鳴村》的早期恐怖電影口味
    ▶ 太多揭露就沒有恐怖
    ▶ 恐怖片裡包裹的社會主義與家庭電影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du3i8hvoi4w0880j5qy3bwu?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GgjjiOn34FwghnvguK5mN?si=1fpeCODwSnW2x1oB_iSwBw

     ̄ ̄ ̄ ̄
    //// 完整論述提供閱讀 ////
    .
    清水崇導演以2003年的《咒怨》為代表作品,這部作品延伸開展出近20年的恐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共約有8部,像是續集《咒怨2》,或是外掛的《呪怨 白い老女》(2009)、《呪怨 黒い少女》(2009),近期就像前幾集談到的Netflix《咒怨之始》(2020),還有美國版的《怨咒》(The Grudge, 2020)。算是一個做好做滿的恐怖典範。
    .
    清水崇或許自己覺得伽耶子看膩了,開始展開新的系列計畫,他以日本知名的「都市傳說」、「心靈地點」為基礎,目前展開《犬鳴村》、《樹海村》兩部電影系列,為「#實錄的恐怖村莊系列」(実録!恐怖の村シリーズ)。犬鳴村,指向「舊犬鳴隧道」的恐怖故事,而樹海村則是關於富士山下自殺森林的都市傳說。兩者都有真實的傳說脈絡,也是認真的「心靈地點」。但是,甚麼是「心靈地點」?
    .
    ▓ #心靈地點的空間考察
    .
    立命館大學的宗教社會學研究者住家正芳(2004)認為,1970年代是日本心靈主義的源起,傳播媒體上瀰漫著各種預言、幽浮、超自然現象的論述內容,像是電視節目設計了讓民眾投稿心靈寫真的單元。如Giddens所談及的「#後傳統社會」(post-traditional society)的特徵,新興宗教與認同的興起,這類觸及地域認同解離、心靈體驗探索的議題,成為一種流行(福西大輔,2019)。
    .
    根據「#全日本心靈地圖網站」(全国心霊マップ心霊まとめサイト),截至2019年為止,整個日本共有1690個地點。心靈地點可分類成「隧道」、「廢墟」、「山林」、「墓地」、「病院」、「海川」、「橋」、「學校」、「神社寺院」、「公園」、「其他」等12種,各自依照地點的空間敘事而被產生。鈴木晃志郎等(2020)則展示心靈地點的GIS數據呈現,從研究的分類可以發現,心靈地點時常出現在「社會與經濟弱勢者」、「智能與身體弱勢者」、「廢棄處理設施」、「地形限制設施」等逐漸遠離社會生活的公共空間,例如「舊犬鳴隧道」就反映出水壩設施公共計畫下所犧牲的社會弱勢壓迫與反抗。
    .
    ▓ #舊犬鳴隧道的都市傳說
    .
    說明一下「舊犬鳴隧道」的恐怖故事吧!犬鳴村位於今天的福岡縣宮若市,如今在地圖上已找不到該村莊,已淹沒入1994年興建的水壩中。此地自古名為犬鳴谷村,不過現在大多數人習慣稱犬鳴村。也因為封村,舊的犬鳴隧道便禁止通行,而隧道中其實還有村民存在的傳說,自此不脛而走:這個犬鳴村一個賤民居住的地方,因為不公平的對待,村民們拒絕與外界有任何接觸,甚至連整府都設立「#前方將不適用大日本帝國憲法」的警告。
    .
    自此,犬鳴山的各種傳說大量被反覆傳送。漫畫作品、小說、網路鬼話、民眾自製影片,無論虛實真假,都以犬鳴山作為故事背景,創作者們想像著村莊被封閉與限制的各種可能性。像是這裡住著左翼份子、痲瘋病人、遺傳著畸形模樣的村民、被遺忘而淹死的村民,他們與這個地方以一種負面的姿態存在於架空的地理中。雖然實際上來說,根據《#犬鳴鉄山由来書》在江戶時代起,是一個製煤鐵為業的村區。
    .
    清水崇的《犬鳴村》基本上沿用都市傳說的原型與謠言流傳的架構,講述一家人在去犬鳴村探險後,被村民鬼魂纏上的恐怖故事。被鬼嚇死了人,大都是在日常的居家空間中被「淹死」,這也埋下了「犬鳴村」誕生的因果關係解釋。故事中的女主角森田湊(三吉彩花 飾),在劇中表現優異,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與血脈,深入村莊揭開犬鳴村民慘死於公共開發的暗黑歷史。
    .
    ▓ #符合早期日本恐怖觀眾的味口
    .
    討論完「操作型定義」:清水崇的電影語言,與心靈地點的概念。就開始進入《犬鳴村》的批評吧。影片開始時,清水崇運用youtuber前往心靈地點的靈異影片「實錄」作為序曲,恐怖氣氛的拿捏非常細膩:攝錄機的晃動鏡頭,幽暗的廢村,youtuber的企劃執著,在在都趕上當下新媒體的潮流,也點明了「心靈地點」的系列主題。
    .
    遇見不可知、不可見村民攻擊的youtuber,回到家後便發了瘋似了,成天關在房間裡唱著奇怪的歌曲:大水來了,趕快逃。一頭霧水的觀眾,還可以在她的房間裡明顯地看見一張恐怖藝術大師稻川淳二的海報,應該是清水崇向愛講鬼故事的大師致敬。在醫院、家屋、庭院中,不時出現的鬼魂錯視(角落的女人),與汙穢象徵的暗示(尿液),安心與緊張弔詭的共存,讓作品的前半段,相當符合早期日式恐怖觀眾的偏好。
    .
    ▓ #對於未知的恐懼與過度揭露
    .
    一直到電影中段前,電影中犬鳴村的具體認知,停留在大家所熟知的「封閉的舊犬鳴隧道」,未知的愁雲慘霧、死亡之謎、母親的瘋狂,壟罩在整個情節的推展下。這一直是清水崇在《咒怨》擅長的,就是讓你摸不透鬼到底在想什麼,用力拼湊著故事碎片,還是看不清事物的原貌。更何況「舊犬鳴隧道」的都市傳說原本就沒有一個完整的脈絡解釋,只是片段事件帶來的恐怖想像。
    .
    可惜很快地,女主角開始解謎,她的敏感體質讓她快速地進入到村莊過去的秘密當中。這些莫名其妙出現的諸多鬼魂,其實就是當年被水壩興建強迫滅村的人口,他們被以很慘忍的方式,囚禁、虐待,並強迫女子與狗交配,生下帶著犬隻血統的人類,最後被大水淹沒在深湖底下,永遠與社會世界隔離。
    .
    因為鬼魂的可憐身世突然被過度揭露,削弱了村民令人發毛的曖昧性。本來電影最後女主角侵入犬鳴村,與逃脫「犬女」追殺的過程,應該是全片中的關鍵恐怖場景,但卻因為過度的資訊揭露,而毫無緊迫刺激之感。
    .
    ▓ #社會主義與家庭電影的混合
    .
    可以看的出來,清水崇想要在這系列「實在實錄」的都市傳基礎上,再架構出一個富有完整世界觀與人物關係的敘事整體。一方面他帶著社會主義的價值,控訴著現代性發展的歷史中,被掩蓋的地方與人民,像是 #福島核災被掩蓋與模糊化的事件真實;另方面,他企圖使用家庭電影的手段,透過隱喻的方式,暗示著這些被遺棄的人,並不會真的消失。而都市傳說與恐怖電影的建構,則是讓大眾得以用某種迂迴的途徑,持續讓這個現代性的失落被不斷談論下去。
    .
    其實綜合前述對心靈地點的討論,《犬鳴村》揭露了心靈地點的現代性過程,這些被納入公共建設計畫的地方,被掩蓋了過去的、壓抑的集體記憶。而靈異地點之所以成為靈異地點,並且富含傳說故事,也是因為這些公共設施逐漸從都市生活中遠離,被棄置的公共設施,#同時反映著地方消滅與集體記憶續存的社會主義觀點。
    .
    總體而言,我承認清水崇的作法,或許有更深層次的論述意涵,但說故事的方式,讓電影的深度與恐怖性打了折扣。我還是大推三宅唱在Netflix上扎扎實實的批判,《咒怨之始》就是日本的黑暗史。也期待本片中的伏筆,可以有更巧妙的延伸,也期待其作品《樹海村》可以構成一個系列性的論述。我還是很崇拜清水崇啊~~
    .
    📒 #參考文獻:

    1. 住家正芳. (2004). 宗教的多元性の探究: 宗教社会学における宗教的多元性と世俗化の理論的構図に関する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東京大学).
    2. 福西大輔. (2019). 現代における橋の怪異と地域社会に関する一考察: 人口流出にともなう 「心霊スポット」 の発生.
    3. 鈴木晃志郎, 伊藤修一, & 于燕楠. (2020). 心霊スポットは何と空間的に随伴するのか. In 日本地理学会発表要旨集 2020 年度日本地理学会春季学術大会 (p. 31). 公益社団法人 日本地理学会.
    .
    📲 #全国心霊マップ心霊まとめサイト:https://ghostmap.net/

  • 認知理論架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2-20 19:00:02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真實的生活裡面,我們在聽別人說話,其實一直是受到一個心理狀態,叫「認知流暢度」的影響。什麼叫「認知流暢度」呢?

    簡單來說,就是對方給我的訊息,是不是容易懂、是不是容易接收;會決定於他給我的訊息,在我心中我覺得是否「可信」跟「可靠」。

    其實如果回到本質,他的訊息是否可信跟可靠;理論上來說,跟他所說的話容不容易懂,或者是他所說的話的語言、語音,是不是我所習慣的,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事實歸事實、呈現方式歸呈現方式嘛!但是,在真實的人際互動裡,其實我們都不會這麼想。我們會很容易的,把那種容易聽懂的、容易接收的,就認為是真的。

    就好像是有兩個人,跟你說同樣一個事實。一個是用你習慣的口音,比如說像我們使用中文,在台灣我們都是南方的口音。但是呢,另外一個他講同樣的事實,是用北方的口音,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京片子。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都在陳述一個事實。你覺得如果你是台灣人,你覺得哪一種口音,說著同樣的一件事情,你會覺得比較可信跟可靠?

    然而,如果你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的話,你又會覺得哪一種口音,聽起來你會覺得比較可信、比較可靠呢?

    我相信這個答案,非常的簡單哦。就那個你聽起來很熟悉、很順耳的口音,你自然而然會覺得比較可信、比較可靠。

    那你可能聽到這邊會有種一感覺,口音這種事情哦,就拿我們本身母語不是英文,我們去國外說英文,我再怎麼樣英文程度高,我的口音仍然會怪怪的;這是很難避免的,那這個部份叫先天的弱勢。

    如果在「認知流暢度」的影響底下,我可以做什麼樣的一個修補?或者是,我可以做什麼樣的努力,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你的訊息本身,說出來是讓別人聽得懂、容易聽明白的。就拿我自己真實的教學案例來說吧,曾經有一個學生,在我上課的過程當中,中場休息的時候來問我。

    他說:「老師!你的課這樣聽下來,好像關於『人際溝通』這件事情,我們只需要建立正確的觀念;那其它的技巧,就不是那麼的重要。」

    他會這樣問我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他參與的,是一個長期的課程。然而,他問我的時機,是在第一周的第一堂課的第一次休息。

    那你想多數時候,一個完整、有系統的學習,在剛開始會先帶一些觀念,而具體的技術跟做法,會在後面慢慢教,這是正常也可以理解的。

    所以,當我的學生,在第一堂課的第一次中場休息,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當然可以選擇,把理論架構很完整的,吊點書包跟他說,大腦運作的邏輯跟結構,為什麼先觀念後技巧?

    我想可能等我說完之後,他也聽矇了吧!然而在這當下,當學生問完我之後,我的回答非常的簡單。

    我說喔:「所謂的觀念,就像是你要釘釘子的時候,你要先認識釘子的不同。有些釘子能夠用來釘木板,但是有些釘子,是要拿來釘磚牆的。」

    「如果你沒有先認識釘子有不同的規格,你就很有可能拿釘木板的釘子,去釘磚牆。這樣的狀況底下,就會造成釘子沒有問題,錘子也沒有問題,牆壁或木板也沒有問題;但是你用錯了地方!」

    「所以,前面的觀念是先讓大家認識,每一個釘子或者是每一個材料,它的適用性;而後面怎樣把釘子,釘在正確的地方?怎樣用正確的方法,把它釘上去?你接下來就會有清楚,而且完整的操作與學習。」

    當我這麼說完之後,在我學生臉上就有一種「他懂了、他明白了!」這樣的一個表情。

    所以,透過這個例子,你不妨可以想一下哦。當我們在傳遞任何自己的專業,或者是在自己的領域裡面,可能別人不知道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不可以用一些舉例、打一些比方、說一些小故事?

    讓別人在沒有你專業背景的狀況底下,依然可以很快的能夠懂,真正關鍵的要點在那裡?做到這一點,就是做到了「認知流暢度」。

    我想無論你是在「銷售」還是「說服」,這一點是有必要好好學習的。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所分享的「認知流暢度」;你想要在這方面,精進、前進的話。

    那麼我在2019年的5月3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這一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我經常在這一門課裡面,強調一個觀念,叫做「讓你的善意,成為別人能收的下來的禮物」。

    我想很多人,在真實生活裡面,都會有一種「挫折感」,叫做明明自己說的、明明自己的出發點,都是對的、都是好的;但是別人的反應,卻跟自己想的落差很大。甚至於是完全負面的反彈。

    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並且你想圓滿自己的關係,那麼這一門課不要錯過。相信透過系統化的學習,你會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我很期待在5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