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詭秘之主愚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詭秘之主愚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詭秘之主愚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詭秘之主愚者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天為你摘一頁書 「你以為生命是什麼?生命其實本來就什麼也不是。它根本不是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的,它是從你發現這世上居然還有另一個人完全了解你的孤寂那一刻,才突然開始的。人類的個體如此渺小,如此缺乏必然性;如果個體在無數降生與消亡之間還真有什麼值得留存的,那就是愛而已。」──伊格言《零度分離》 ...

詭秘之主愚者 在 雨城說書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6:04:45

#每天為你摘一頁書 「你以為生命是什麼?生命其實本來就什麼也不是。它根本不是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的,它是從你發現這世上居然還有另一個人完全了解你的孤寂那一刻,才突然開始的。人類的個體如此渺小,如此缺乏必然性;如果個體在無數降生與消亡之間還真有什麼值得留存的,那就是愛而已。」──伊格言《零度分離》 ...

詭秘之主愚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39

近端午讀Eisenstein◎楊牧 你坐在鳳凰木下 一張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 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不動 太陽徐行到了天頂 起先想到戴花的詩人,一逕 歌唱到河邊,沮喪,憤怒之餘 遂對準最亮,最美麗的 漩渦縱身躍下,死矣 接著,如何她卻繾綣將三生 修成的正果以原形表述,完整的卑微 啊愛,但相對...

詭秘之主愚者 在 畫說有一天 / 閱讀隨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24:39

#2019booklist #2019best9 又到了每一年尾分享年度好書的時刻,今年相較於前兩年看的書更少,但寫的書評更加用心(長篇)了,也很感謝 #時報出版思潮線 在今年的邀請,一月一書的分享,讓我每個月都不會鬧書荒😆 今年想玩點主題性選書,都是對2019的我具有深刻意義的,或是一些社會觀察,...

  • 詭秘之主愚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1 23:00:33
    有 4 人按讚

    #每天為你摘一頁書

    「你以為生命是什麼?生命其實本來就什麼也不是。它根本不是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的,它是從你發現這世上居然還有另一個人完全了解你的孤寂那一刻,才突然開始的。人類的個體如此渺小,如此缺乏必然性;如果個體在無數降生與消亡之間還真有什麼值得留存的,那就是愛而已。」──伊格言《零度分離》

    世界其實很小──互不認識的兩人之間,只需不超過六段連結,就能建立關係──這是出自196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並隨社群網站時代重新為人熟知的「六度分離理論」。反過來說,相互獨立的個體之間,無論如何也隔著一度分離。

    那便是小說《零度分離》的起點──二十三世紀的未來,對生物意識活動有突破性認識的人類,依然無以迴避、降生即命定的絕對孤獨:無論此生背負多少苦難、品嘗過何等幸福愛戀,我們的痛苦與歡愉終究源於意識,源於中樞神經系統獨一無二的電位活動──生理構造截然不同的他人,無論交換過多少晝夜的鼻息與秘密,又如何能共量乃至共享、我們的生命?人類受困各自的心物二元扞格,註定獨自面對降生後、往往苦多於樂的多舛命運,「此身之牢籠,亦即此心之牢籠,亦即此生之牢籠。」

    難道沒有救贖餘地──銘刻於基因之上的決定論是否可能顛覆?個體是否可能在維持自身個殊性的同時,消弭彼此間無可共量的壁障?兩相合一卻又不為對方吞噬的「零度分離」,到底如何可能?

    整本《零度分離》,便是以此探問為核心進行追索的「深度調查/訪談」。此一文體的選擇,讓科幻背景的《零度分離》讀來格外親切:(硬)科幻作品最令人聞風喪膽的世界觀設定,得以在訪談人物的登台退場、舉手投足間無痛鋪陳。AI叛變事件、虛擬偶像詐欺案、人造夢境中的罪行──讀者跟隨訪談人,在零碎證據與歷史煙塵中,拼湊出重大事件塵埃落定後、徒留幽魂般的身影:背離人群獨行的受訪者們,無不是在拋出質疑或尋求救贖,對著時代的弔詭與命運的凶暴;而訪談人又為何執著於這些離經叛道?這與圍繞她的神祕色彩是否有關──受訪者與訪談人之間的張力,因而成為反覆映出小說主題的稜鏡,以及推動劇情的動力。

    「命運的凶暴」、對真相之執著──貫穿整本小說、乃至全人類歷史的追索,或許不過關乎這兩者。《零度分離》無非一本「受苦者群像」:紀錄人類如何降生於孤獨,隻身面對存在之隨機,並著迷於尋找因果的徒勞。

    孤獨──經歷鏡像階段拼裝完成的、人類的自我意識,不過一個個肉塊與神經元各自獨立的牢籠。而後還有語言的斷裂:「說話對人很重要嗎?愛或親密,對人類而言很重要嗎?人們持續在索求著的,究竟是什麼呢?」語言讓人類進入得以在社會立足的象徵秩序,卻也武斷地化約了我們意識與經驗的廣闊:只有人類語言的「我愛你」,才能傳達深埋心底的愛意嗎?在前語言階段、神話之範疇,是否存有一原初的完整、「一可與時空共振、與萬物交融之廣袤他方」?

    確立了意識後,人類接著面對的,是存在,及其虛無──人類意識的侷限,讓我們難免成為互相傷害的傲慢物種。存在於世的地獄,既來自他人,也來自每個區隔出他人的自我。於是,在「被拋擲於世只為受苦」的無意義將生命零件完全磨損之前,足夠幸運的人毅然展開豪賭:將生命的意義勇敢錨定於愛情、或其他小小的替代物之上,將獨立的自我拆解、交予陌生他者手中。此一「在他人身上尋得完整」的賭局,卻也註定一敗塗地:我們交付出的自我、以及做為回饋收到的完滿,隨時會隨生命的易逝與無常破滅。命運的凶暴。「真正活著的僅是沙漠本身。」

    難道我們的存在,僅是為了孤獨地受苦──人類的歷史,便是嘗試回答此一難題的歷史。即使去到了《零度分離》的未來,人類依然是著迷於尋找因果關係的物種,彷彿銘刻於基因的律令──從圖騰信仰到教會與聖經,乃至現代性以降的科學/技術理性──我們執著於找出一切現象的解釋,包括為何降生而面對命運之凶暴。是,人類當然是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對解釋的渴望與相應的盲目愚信,成雙成對鑲嵌在我們的染色體上──孿生的祝福與詛咒:一如細胞核中A、T、C、G寥寥數種鹼基,竟能排列組合出「生命本身」的萬千燦爛;而與此祝福相伴的,卻是銘刻於基因上,人類註定孤獨面對命運、徒勞找尋因果的詛咒。

    如果人類的祝福與詛咒早已銘刻於基因之上,受苦的人們又該如何跳脫此一遠古的決定論、此一「神意秩序」?《零度分離》至此迎來了類似韋勒貝克《無愛繁殖》式的結尾:如果人類的悲劇根源於基因,那麼社會制度與左右派等意識形態的變革,終究無從拯救我們;唯有徹底改寫基因層面的規則,才可能「突破人類文明之天花板」──「於神意之外造史。」

    如果人類的孤獨早已刻寫於基因之上,你是否願意為了得到真正的自由,為了真正與他人連結,而消亡自我──這是《零度分離》、但想必不會是作者伊格言,最後向讀者拋出的提問。

  • 詭秘之主愚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3 21:26:29
    有 160 人按讚

    近端午讀Eisenstein◎楊牧
      
    你坐在鳳凰木下
    一張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
    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不動
    太陽徐行到了天頂
      
    起先想到戴花的詩人,一逕
    歌唱到河邊,沮喪,憤怒之餘
    遂對準最亮,最美麗的
    漩渦縱身躍下,死矣
    接著,如何她卻繾綣將三生
    修成的正果以原形表述,完整的卑微
    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
    證明是恐怖
      
    我隔著一些典故思想,一些觀念
    和信仰,然則美和真必然也是致命的
    通過超現實的剪接一一完成
    無上的默片蒙太奇
    --
     
    詩人李蘋芬賞析:
      
      與楊牧論理敘事的一系詩路不同,這首以「超現實的剪接」和「默片蒙太奇」意識所鉤織的詩,看似非邏輯的將屈原、白蛇置於相連的兩節之中,從而產生新的詩意可能,也因此提高了詩的曖昧性。賴芳伶曾以拼貼並置的後現代技法,來聯繫詩中紛陳羅列的元素,這樣的說法自有可觀處,她也認為本詩呈現了作者經過美學提煉的「斷片似的經驗」,最終通達「色/空的迴環無盡」之境(注一), 這是將詩的意涵推至宗教哲思了。如今,在有限的線索中,我們依然能楊牧的其他作品中,發掘其他可供解讀的空間。
      
      從題目而言,有兩大詮釋進路可循,一是離騷詩人傳統濫觴的時間節點——端午;二是倡議蒙太奇理論的俄國導演Sergei Eisenstein,如此看來,這首詩不僅是異時空之下的異文化交會,也延續了不只一次出現於楊牧詩中的端午、屈原乃至白娘子的元素。諸如〈酒壺二題 第二題:瓷的(奉愁予)〉、〈端午寄莊二〉和〈蛇的練習三種〉(注二), 都能廣義的收攏於「端午」的命題下,而不必囿限於蒙太奇理論中任意鏡頭的拼接技法。
      
      早在〈衣飾與追求〉(1986)中,楊牧就這樣強調了解屈原的途徑:「只有通過對香草和美人的認識,我們才能把握到屈原的文學意向,才能解析屈原的『追求』(用西方文學的術語說就是quest)是何種心緒下的產物。」詩的第二節,他讓屈原以「戴花的詩人」面貌亮相,香草是配飾,也是彰顯意志的象徵。隨即,塑造其行吟澤畔、形容枯槁的經典形象,讓屈原——求真的詩人——再次殉真,本節在「死矣」的鄭重語氣下暫時停頓。
      
      但楊牧並不安於在「典故」的範圍裡重述,第三節的敘述主體翻換為「她」,在端午現出原形的白蛇,進一步對「真」展開奇詭的辯證:「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證明是恐怖」。詩人試圖窮極人性的真諦,是愛嗎?或是其他不可名狀的事物?詩中,白蛇畢露原貌之後那「完整的卑微」,對比於「繾綣三生」所修成的正果,復對比於「人間的玩忽」,白蛇的一片素心因為「原形表述」而被人間視為恐怖。事實上,人的畏懼與愚昧或許才是「恐怖」的真貌。

      〈蛇的練習三種〉中的深思可與這首詩相比擬,蛇如雌雄同體的天使,然而蛇的美麗與神秘「使人產生恐懼感」。詩人又寫道:「她可能有一顆心(芒草搖搖頭/不置可否),若有,無非也是冷的」,回環的自我辯駁在楊牧的詩文中亦屬多見,目的在於層層推論而達成事理的解釋。
      
      回到〈近端午讀Eisenstein〉,詩的開頭、結尾分別有「你」和「我」的敘述主體,可視為同一個自我的對話,第一節以畫面性較強的「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等句,揭示蒙太奇的拼貼、奇想效果,到了第四節,則不仰賴意象聚合、而以敘事來顯明詩意,由此建立疏密有度的結構,融合幻想的馳騁和理智的沈思。與收錄本詩的《涉事》後記並讀,更能持續追索詩人如何自覺的在感性與知性之間,平衡的包容二者(注三)。
      
    注一:賴芳伶:〈楊牧〈近端午讀Eisenstein〉的色/空拼貼〉,《中外文學》31卷8期(2003年),頁230。
      
    注二:見楊牧:〈酒壺二題:第二題:瓷的(奉愁予)〉,《楊牧詩集I》,頁393;楊牧:〈端午寄莊二〉,《楊牧詩集III》,頁100-101。
      
    注三:楊牧:《涉事》後記:「我一邊試探,一邊放縱自己去沉湎於往事,磨練感性,並且時時以知性節制它,希望獲取二者之間的平衡,值得愛和不值得愛的,可以等著有一天再度變成追憶裏的事情,以及那些不可以,因為完全不可能的。」見《楊牧詩集III》,頁508。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近端午讀Eisenstein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李蘋芬

  • 詭秘之主愚者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2 05:38:03
    有 443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近來,二二八的討論再度浮上檯面,其中之一,就是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故事網站有篇文章,點出了其中一個場景,一九四七年末,第一屆省參議會第四次大會開幕典禮,面對臺下毫無生氣的參議員們,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丘念台說:
    .
    「各位參議員先生,是本省六百五十萬人民的代表,應當充分發揮民主精神,為人民講話,可是近來參議員先生多不敢說話⋯⋯」
    .
    「參議員們偶有傷害,但不可因此而不敢講話,民意機關的代表,是人民選出的,因此我們有言責,政府有壞處就要講,不要害怕⋯⋯」
    .
    這些議員為何沉默呢?自然是藏在心裡,難以言喻的恐懼.
    .
    處委會在二二八中擔任關鍵的角色,是類似於「調停者」,而且具有半官方色彩,並獲得一定的人民信任基礎,成員有本省籍亦有外省籍,有半山、地方仕紳,以及日治時期延續來的菁英,也不乏和國民黨相關的人,例如三民主義青年團等,他們亦協助處理政務,調派糧食.
    .
    處委會身兼了「事件救火隊」和「推動政治改革」兩項使命,然而,陳儀一面要地方首長以及民意代表組織處委會善後,一面暗中派兵鎮壓,稱「不追究、保護民眾、採納民意」,並答應處委會的要求,甚至於臺灣廣播電臺首次發表談話,同意參議員與政府合組處理委員會處理事宜,並承諾解除戒嚴,及鄰里長具保後釋放市民,但禁止民眾集會遊行.而利用完處委會以後,當中華民國軍登陸,就連這些人也一起屠殺,先前的承諾,變成鎮壓的藉口,指他們反叛、圖謀不軌,更為了栽贓台北處委會的罪名,官方報紙報導「四十二條要求」這一則詭異的報導,先栽贓,後屠殺.
    .
    誠如澎湖處委會主任委員許整景所提出的疑問,「處委會既奉陳儀命令組成,怎麼能成為罪名呢?何況處委會運作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天,能做出什麼事?」
    .
    因此我們看這些處委會的成員,有買糧食救濟縣民的官員,莫名被逮捕送管訓的,如鄭東戊,有因為熟悉北京話,被推派為和平談判代表,而被槍殺的,如陳澄波,他甚至是國民黨員,在上海教書,被選為嘉義議員.
    .
    有那種保護外省人然後被羅織罪名殺掉的,亦有苓雅區長林界,跟市長一起上山去和彭孟緝和談,卻被栽贓成「聚集流氓,非法組織保安隊,劫掠焚殺」,然後「權宜槍決」,我們看,這些黨國軍,不只民也殺,官也殺,甚至連自己人也都殺.
    .
    先前,有人將高雄二二八事件,說成是鷹派鴿派之爭,把調停者說成是暴民中的「鴿派」,然後鷹派不想恢復秩序,推鴿派出來送頭,甚至說「國民黨派出軍隊殺人,大家恐慌的躲在日式房子裡」,其實是鷹派要出來暗殺這些鴿派,因為陳儀寬大為懷,抓大放小,准許自新,多是「枉縱」,被明正典刑的殺掉只是少數,很多人都是失蹤,給了有心人士操作空間,鴿派大家都討厭,所以被抓被殺.沒參與暴動,被當作叛亂首謀,有人參與了卻沒被處理,被栽贓的人,明正典刑就好,為何要私下暗殺呢?換句話說,敵人就在本能寺,是台灣人自己殺死自己.
    .
    何其愚蠢又詭異的說法,偏偏,一堆黨國的信徒買單.
    .
    沒參與卻被當作叛亂首謀,是黨國政府的栽贓;許多人失蹤,無名屍首遍地,就如同反送中時,香港中國黑警,四處暗殺處決香港人,如陳彥霖
    全身赤裸的,被拋在海上,這都有保密局的內部情資公諸於世,那時,他們盛行「密裁」,也就是秘密裁決,被「明正典刑」殺掉的,不是少數,背地裡,沒有審判,也沒有記錄直接暗殺的,也十分多,參與卻沒事,不是靠有力人士力保,就是靠關係或賄賂,家屬散盡家財付贖金,甚至,有些就是所謂的臥底.
    .
    他引用聯合國官員《Formosa Calling》的觀察記述,稱該官員為了躲暴民,躲到彭孟緝的要塞,彭孟緝「反攻」之後,帶回了一堆犯人,他看到他的律師朋友,然後回到市區,遇到了他妻子,他妻子稱律師曾勸群眾不要鬧事,但卻被反對不得不落荒而逃,他的妻子也被群眾毆打,他告知朋友的妻子,他朋友被彭抓了,而且遭到國民黨軍隊毆打.
    .
    於是整本都在描述國民黨暴行的《Formosa Calling》,卻變成了雙方都失去理性,國民黨軍為了鎮壓暴民,被狠打以後殺回市區,鴿派跟政府談的條件,鷹派不買單,政府認為鴿派玩兩面手法,所以也一起殺掉了,因為鴿派不遵守承諾,冒犯了偉大黨國的善液.
    .
    實際上是如何呢?玩兩面手法的,是黨國的彭孟緝,市長、區長以及處委會上去和談,希望他們不要鎮壓民眾,結果全被抓了,區長被殺掉,彭孟緝讓山下的人以為是在和談,結果軍隊派下去鎮壓,沿途開槍、洗劫,攻入處委會,把裡面的官員和民意代表都屠殺殆盡,關起門來,據說,被殺害的人流出的血水,累積厚達兩三公分.
    .
    《Formosa Calling》作者的律師朋友,正是處委會的人,除了勸說民眾外,亦參與和談,作者並不是躲到要塞避難,而是差點被殺掉抓進去,然後看到了他鼻青臉腫的律師朋友,因為他聯合國官員的身分,被釋放,沿途,一路看到前來申冤求情的家屬,以及滿路的屍體,宛若人間煉獄,那些,都是台灣人的菁英.
    .
    一個人可以鬼扯到極致,編織完全不相干的故事,誤導其他人,也真是奇葩了.
    .
    處委會同時也是國民黨特務滲透的目標,保密局、警備總部與行政長官公署經常安排人員滲透處委會,彼此互爭主導權,另外還有一個情治機關中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中國國民黨CC派系影響力最強的組織,保密局和中統也會進行鬥爭,互相參對方一本,這些間諜也成為鬥爭工具.
    .
    這些特務如何運用間碟呢?例如故意將處委會導向激進的主張,成為日後被鎮壓的藉口,或者如許德輝組織忠義服務隊,到處燒外省人的店,毆打外省人,製造派兵的理由,許德輝亦假意召集中山堂的學生,在收繳他們從警察局奪來的武器,派他們在卡車上無所事事的巡邏,另一方面,又向陳儀報告他們「劫掠民財、焚毀公物」,經由陳儀配發武器,誣告他們當晚要攻擊國民黨軍圓山據點,與林頂立的「行動隊」一起逮捕並槍殺手無寸鐵的學生.
    .
    林頂立的行動隊,在各地尾隨「活動份子」施行威嚇、搶劫、毆打,並一邊暗殺「活動份子」中的要人,國民黨軍登陸後,這些別動隊回復本來的真面目,開始搜索、逮捕、暗殺、被失蹤台灣人民,進行恐怖活動.
    .
    別動隊主要是以黑道流氓組成,在別動隊的名單之中,亦赫然發現,當初在處委會中鏗鏘有詞的參議員,並擔任副隊長和參謀長,這些人就是保密局的間諜.
    .
    這些滲透的情治組織,彼此訊息不通,有A的間碟,被B舉報是叛亂份子,有的間諜事後「自首」,獲得保釋並且升官,這讓其他特務頭子憤慨不止,致電南京稱「竟然公開庇護陰謀叛國巨魁,各界輿論均表憤慨,正義人士痛罵不止」等奇異景象.
    .
    而陳儀和保密局的作為,居然連中統都看不下去,發文向中央舉報,
    .
    「警察及警備部軍士即施行報復手段,毆打及拘捕暴徒,台民恐慌異常」
    .
    「警備部竟公開組織別働隊多組,台民恐懼萬分.」
    . 
    「惟陳長官善後處置仍採高壓政策,凡稍涉事變嫌疑者,每加毒殺,被害者已有四五十人,對青年學生妄殺尤多,致使人心惶恐,社會益行不安.」
    .
    可以見到,這些黨國人士殺害台灣人,所操之陰謀詭計,手段殘忍毒辣,連自己人都覺得難以忍受,何況是台灣人呢?
    .
    二二八將至,這些黨國的羔羊們,對於過往的傷痛一無所知,還得意洋洋地吹噓著殺人如麻的紀錄有多麼合理正當,所用的手法嘛,不是檢討被害者,說他們活該,要不然就是「台灣人自己害死自己」,將被害者和加害者挪移,被害者反倒成為加害者了.
    .
    神父將會撥點時間,不厭其煩的說出真相,順道打爛這些噁爛的嘴臉,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ali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撕開噁爛的臉】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