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詫異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詫異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詫異英文產品中有15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不要誤信金融危機是好事! 文章日期:2021年9月24日 【明報專訊】約5年前,我已開始提醒中國經濟有「四大危企」,都是萬億債務級企業,且大膽直接說出了名字:萬達、安邦、海航、恒大。其實增長太快,且債台高築的企業當然遠不止此四家,但這些都是較多海外投資者熟悉的民企,幾位老闆(和家人)都曾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日我公開發文,質疑民進黨為何「陽痿」,讓一份已獲41位綠委連署的「兩國論」 修憲案,輕易地讓只有3席立委的親民黨退回,連付委都實現不了。結果有不少兩岸網友留言,提醒我千萬不能同意統獨公投,因為無論是國際社會的認定,或者中華民國106年來以中國代表自居的法理,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所謂台灣地位的改變...
詫異英文 在 羊格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6 23:45:40
- 自從我們在大學畢業那天一起拍過一張畢業照片後,我們已有幾年時間不曾相見。 能夠在那短促的大學時光裏和她一起讀書,這實在是我的榮幸。有了她在,我就覺得無聊的書變得不無聊了,她曾帶我走遍校園四周的餐廳,在本來應該上課的時候,把我帶到了又一城的戲院看戲,她經常提我甚麼時候要交功課,圖書館內應該找怎...
詫異英文 在 Gary ?? 英文老師 (小籠包老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06:34:26
更多同義詞➡️ 滑動 Follow this series 關注這個系列: #lildragonbunessaywords ✅ Vocabulary 單字: 【Surprised】feeling or showing surprise because something has happened...
詫異英文 在 Ling Hu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7:45
#Serendipity - 「good luck in making unexpected and fortunate discoveries. 意外發現珍奇事物的本領。」 在書裡意外看見了這個詞: 機緣法則(law of serendipity) 而我莫名的對這個(對我而言的) 英文生字感...
-
詫異英文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0-13 21:52:01近日我公開發文,質疑民進黨為何「陽痿」,讓一份已獲41位綠委連署的「兩國論」 修憲案,輕易地讓只有3席立委的親民黨退回,連付委都實現不了。結果有不少兩岸網友留言,提醒我千萬不能同意統獨公投,因為無論是國際社會的認定,或者中華民國106年來以中國代表自居的法理,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所謂台灣地位的改變,應由兩岸全體中國人決定。
你們這些道理,身為統派的我當然明白,但我選擇逆向思考,既然當權的民進黨自認台獨已是主流民意,就請他們付諸公投,看看民意是否真的如此,我們又何必反對?要搞台獨就一切攤在陽光下,大家說清楚講明白,省得「台獨政治工作者」借中華民國殼搞「黑箱台獨」,誤導人民以為這叫「維持現狀」,民意更難真正彰顯!
我已在節目中清楚表達,前陣子賴揆在國會宣稱台獨後,陸委會又重申「台灣的未來由2300萬人決定」,這我其實沒啥意見,畢竟大家要選誰執政、把已經修過七次的憲法再怎麼繼續搞,後果就由台灣人民大家承擔。但陸委會原話卻是「台灣的未來和兩岸關係的發展,由2300萬人決定」,這就令我非常詫異,難道台灣2300萬人還能管到對岸啊?!既然是兩岸關係,那就不是台灣片面能夠決定,不是嗎?
至於兩岸關係對我們有何影響,我們的蔡總統在國慶演講說「兩岸關係發展攸關台灣前途」,各位就自己判斷吧!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
詫異英文 在 Chachaxx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5-05 19:30:02【YouTuber 學校 - Youtube賺錢沒難度】
http://goo.gl/msrnP5
追蹤chacha
♥ INSTAGRAM @chachaxxtv
♥ FACEBOOK https://goo.gl/yA5of7
♥ EMAIL chachaxxtv@gmail.com
♥Chacha超~~級~~愛看喜歡的 YouTuber♥
Shenlim TV
Maomao TV
Sanyuan 三原慧悟
Ryuuu TV
미라 Mira's Garden
蔡阿嘎
笑波子
魚乾
香格拉 Shangrilayt
Jason(大J)
LimBigYong
放火
人生肥宅x尊
6yingwei
ErnestDoCrazy
mandies kwok 肥娃
chacha的關鍵字:
台灣|用詞|詞語|中文|大陸|台灣中文|大陸中文|不同|差異|詫異|7-11|7仔|華文||台湾|大陆|中国女孩|中国留学生|广东人|广州|试吃|推荐|星加坡|星加坡零食|星加坡人|新加坡|新加坡生活|新加坡旅行|新加坡美食|新加坡分享|新加坡自由行|新加坡好去處|新加坡分享|新加坡必去|新加坡必食| 新加坡必买|新加坡必知|新加坡必玩|广东话教室|新加坡生活|Singapore, Singdarin|singlish| traveling| Singapore must go|Singapore must eat|food| must try | Singaporean| guangdong| guangzhou|chinese| chinese girl|study abroad|english|chinese new year|cny|celebration|activities|guangzhou|singdarin
推薦影片
台灣中文 vs 大陸中文 第一集|饰演唐伯虎点秋香|Taiwan Chinese VS Mainland China Chine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Lj8_ktYTk&t=1s
台灣中文 v.s 大陸普通話 v.s 馬來西亞華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09su9ZGTk&t=3s
為什麼老外一定要到台灣學中文: Why Foreigners Love to Choose Taiwan to Learn Chine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2TkuLpOs8
詫異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不要誤信金融危機是好事!
文章日期:2021年9月24日
【明報專訊】約5年前,我已開始提醒中國經濟有「四大危企」,都是萬億債務級企業,且大膽直接說出了名字:萬達、安邦、海航、恒大。其實增長太快,且債台高築的企業當然遠不止此四家,但這些都是較多海外投資者熟悉的民企,幾位老闆(和家人)都曾叱咤一時,甚至曾位列首富,經常穿梭於金融和娛樂版新聞。
提出「四大危企」後不久,其中三家就陸續出現問題。萬達的問題最輕鬆,只需減肥瘦身,賣出大量資產(但累了富力),即能勉強活存下來。安邦可能是四家中最虛的,所以下場亦最慘,整家企業幾乎完全消失(包括老闆),剩下來的業務,收歸國有;最厲害的是安邦一案,可說間接使保監與銀監會重新合併起來。海航的結局,可算在安邦與萬達之間,接近全面破產,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但部分核心業務如海南航空,仍在正常運作。
料恒大結局接近海航安邦
從前我每月回內地公幹,在不少公開場合我都提到此「四大危企」論。我一般都會「自嘲」預視能力有限,四家只能猜中三家,非常佩服恒大,竟能一直屹立不倒!但要來的始終是要來的,近日中國經濟正頗急速放緩,同時銀行正在收緊按揭,導致恒大財務狀况急速惡化。估計恒大總債務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單是海外美元債已200多億美元,佔整個亞洲企業高息債約10%,所以近日引起全球投資者關注,連美國股市都受到些微影響。
恒大絕非大到不能倒,反而是大到必須倒。國際傳媒不斷以雷曼與LTCM作比喻,雷曼當然代表嚴重性足可引發全球金融海嘯,LTCM稍為好一點,只導致短暫恐懼,但無長期傷害。其實LTCM危機反而迫退了索羅斯等對亞洲經濟的襲擊,間接幫了整個亞洲。
恒大是一家純粹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除海外債之外,與國際金融系統的關連極少,怎能與雷曼以至LTCM相比。較適當的比較,應該是其他三家中國危企。恒大情况肯定遠比萬達嚴重,我相信結局將較接近海航和安邦。近日已有傳聞政府將介入處理恒大重組,必將出售大量資產,跟債權人展開談判,拆為數家公司,最後甚至收歸國有。
我非常贊成處理恒大和其他槓桿過高的企業,打破財富產品剛兌的道德風險問題,更是我多年來一直呼籲的正確行動。但我仍然非常擔心兩件事,第一,我已多次苦口婆心提醒過,即使很多過去一年出台的政策,包括處理華融、恒大等這些高危企業,整頓教育、遊戲、電商,以及所有互聯綱平台企業的所謂壟斷性和數據權利問題,都有一定道理,共同富裕更當然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美好目標。但關鍵問題是時間點和速度,是否與因防疫封關,加上受到過去幾年美國針對中國的無理霸道政策,因而不幸墮入圍城受困心態?有否足夠周詳考慮這些幾乎同一時間出台的政策,對中國經濟和未來發展的影響。只恒大一事,按高盛分析,最差情况已可拖慢中國GDP的4.1%!我相信不會出現最壞情况,但即使只拖慢1%,已非常嚴重。除此之外,當然也必須全面考慮到這些種種政策,對國際投資、貿易、外交、國家形象,以至世界安全等的影響。
「去英語教育」反智 對中國極大傷害
我擔心的第二件事,亦是受到西方民粹和甚至種族主義抬頭所影響,受到無理欺壓,無可避免地令到中國的民粹也高漲起來,導致某些思想變得情緒化,甚至開始非理性。
近日留意到中國有人推崇「去英語教育」,如落實,此舉極度反智,可為中國帶來極大傷害。中國當然應該繼續推廣中文成為一種國際語言(也應推廣人民幣),但絕不可放棄提升中國人的英語水平。當然接受英語教育會對思想有一定影響,但這是值得的,因為喜歡與否,英文已經是國際溝通的最主要語言,包括科學界、商界和外交界等等,是一件不需爭拗的事實。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中國需要的是更了解全世界,也更需要世界各國和人民了解中國,而英文就是必須的溝通工具!
此外,我亦發現不少中國人,詫異地和危險地,竟然極端到歡迎爆發股災(已出現),甚至歡迎金融危機(幸而尚未出現),認為這些是好事!我嘗試理解他們的歪理,然後解釋一下謬誤之處。
「自我刺破股市泡沫」說法 令人啼笑皆非
1. 有此類人天真地以為美國股市只是一個巨型泡沫,即將全面爆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所以中國應提早自行刺破股市泡沫,逆方向收緊貨幣政策,並關緊外管和資本帳窗戶,實為最明智之舉!
不幸此想法幾乎全部錯誤,美國股市雖不算便宜,即將開始Taper QE亦是真的,但美國經濟仍然強勁,Delta wave亦已逐漸過去,過度性通脹也上升了不少,但10年國債息率仍處極低水平,徘徊在1.3厘至1.5厘之間。美國企業盈利增長仍非常強勁(部分受惠於中國科技龍頭已幾已放棄全球競爭,Tiktok或是唯一例外),今年標指的巿盈率更將由約24倍降至頗合理的21倍。
自我剌破中國股市泡沫之說更令人啼笑皆非。在今次股災前,恒指的巿盈率已是可憐的13倍不到,經此一役,愈來愈多國際投資者真的認為中國已變為「uninvestable」,現在巿盈率更跌至悲哀的10倍!過去20年,中國經濟以雙位數的名義GDP高速發展,但奇蹟地中國的A、B、H等所有股市,竟全部遠遠落後。
2. 亦有不少人錯誤地以為金融代表所謂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無關,所以可能金融危機影響不大,甚至可能對實體經濟有點幫助!這是瘋狂,完全不懂經濟的想法,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當然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如出現金融危機,必帶來經濟衰退,甚至大蕭條。反之,如資本市場有較佳長期表現,中國企業融資成本必將較低,當然對中國發展有幫助,更有利於分散過度集中於銀行的風險。
除此之外,中國也有過億股民(如市場較好,當然更多),這亦是一個達到共同富裕的好方法!
某程度上,我贊同美國經濟走往另一極端,確有點過度金融化,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不止財富集中於華爾街,太多的學霸精英亦被金融行業吸引。但全球金融危機後,大量人才摒棄金融,改投高科技,最有錢的富豪都已變為高科技的創業家。再次提醒一句,各種互聯網服務,既包含商業模式創新,但即使只是突然被貶低的「賣白菜」電商和物流企業,都需要複雜的雲端、軟件技術和linear programming optimization高級數學,絕對是如假包換的高科技!
3. 更驚人的是有些人竟然以為中國股災,摧毁了過萬億美元的財富,尤其針對海外上市的所謂「中概股」,是天大好事,因為不少蒙受損失的是「邪惡」、不安好心,企圖傷害中國的國際投資者!這種想法完全暴露出病態式paranoia(偏執狂),非常錯誤和危險。
首先,這做法是經典的「cut off the nose to spite the face」(害人終害己),即使中國市場有不少國際投資者,但大部分仍是中國人的錢啊!况且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國際投資者,包括那些PE和VC,投資目的都是純粹賺錢,而非干預中國內政。
我明白中國永遠相信本土工程,過去40年,即使建造了不少鬼城和大白象工程,不少投資者焦頭爛額,但那些樓房、電廠和鐵路是拿不走的,一切損失,都只是金融遊戲,中國仍是最大贏家。但千萬不可以此歪理為國策,因為如蓄意這樣做,豈不是變成騙局,有辱中國泱泱大國之國體!此做法不止損害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給予本來已偏頗的西方傳媒更多攻擊中國的彈藥,更大大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最終甚至提升戰爭的風險!
4. 部分人的另一誤解是金融危機幾乎是一種「贖罪」的清洗過程。尤其QE氾濫十多年,確造成各種嚴重不良和不公後果,包括拉濶貧富懸殊,和間接引致全球各地的社會動亂,包括香港和美國!此說法不無道理,但主要是一個平衡問題。過度印鈔固然有很多後遺症,但如像亞洲金融風暴後,按照當年IMF代表西方列強的說法,問題源於各國過度揮霍和貪腐,所以必須勒緊褲頭,以緊縮財政開支來「贖罪」。但緊縮政策的後遺症比QE更嚴重,帶來6年多的通縮和經濟衰退,多個政府倒台,無數企業和個人破產,甚至不少人走上自殺的悲哀絕路!
須創完整經濟發展理論 政策應續實務為先
QE確令到很多人憤怒,上街示威甚或暴動,但似乎至今沒有一個政府倒台,可能因為沒有多少人真的肚餓和感覺真正的絕望。當然QE這個遊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的,先決條件是貨幣的話語權,和更重要的接近全面傳媒控制權。這才是數據年代的最重要殺手鐧。
總括來說,批評西方經濟制度容易,我也同意最適合未來全人類和地球的經濟制度,極可能較接近社會主義,但定必仍需配合大量更新的科學知識,尤其氣候變化,以及運用更多最新資訊科技。在中國仍未創出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經濟發展理論前(包括一些方程式和模型),所有政策必須繼續以實務為先!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詫異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迷上登山之前,我曾因公出差到美國加州舊金山南方的聖荷西(San Jose),任務是跨時區和亞洲同事合作維護機房的設備。
深夜時分,我一如往常推開休息室的門,卻意外碰上一位中年老外。由於深夜的休息室通常都是空空如也(除了我之外),我們兩個帶著詫異的目光互望了幾秒鐘。
.
寒暄一陣子後,他得知我來自太平洋彼端的台灣,我得知他來自東岸的北卡羅萊納州,但令我意外的是他對北卡大學沒什麼興趣(籃球之神喬丹肄業於此),反倒是因為曾在Google上搜到台灣群山林立,覺得我一定喜歡登山,竟聊起他小時候常去的大煙山國家公園(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和搬來西岸之後帶孩子去的優勝美地(Yosemite)和紅木國家公園(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
聽他如數家珍地說爬了什麼山、風景如何、紅木最大的有多高、優勝美地前陣子摔死了某位攀岩高手云云,我卻絲毫接不上話,一來英文口說不是非常流利,二來我當時的登山經驗也僅限於小時候父親帶我去的陽明山,基本上只是走到觀景台然後回家,沒有太深的印象。所以當他問我台灣是不是有很多「3000ers」(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山)、山上有什麼有趣的東西、風景優不優美,我只能說我都沒去過。
對於沒去爬山這檔子事,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個人興趣罷了。但令我記憶猶新的一點是:從他的語氣之中,能感受到他很喜愛這些地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態,甚至是引以為傲到了忍不住向陌生人推銷的地步。這不禁使我開始思考,台灣山這麼多,我是不是認識得太少了?
(摘自專欄文章開頭處)
#登一座人文的山
詫異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1994)之中,湯姆.漢克(Tom Hanks)飾演的阿甘的桌球長才意外被挖掘,代表美國走進竹幕,來到中國進行友誼賽。在電影之中,他是和平大使的象徵,但在原作小說之中,他卻不小心揭穿了中共一手打造的馬屁神話,與電影劇情可說是南轅北轍。
.
1971年,正好距今50年,毛澤東破天荒邀請美國桌球員訪問中國,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眼見機不可失,同意派隊前往。這段中美交流後來稱為「乒乓外交」(Ping-pong diplomacy)。
.
表面上是體育交流,但真實目的是當然是政治性的。當時的美國代表團包括七位球員從香港轉搭火車入境,每個人還領到了一本英文版的《毛語錄》。在北京的表演賽上,有近兩萬人到場觀賽。不過至今比賽的具體比分與勝負都是一個謎,原因應是避免失焦,畢竟當時中國的桌球實力已經處在世界頂尖,即便是阿甘這樣的桌球奇才,恐怕也不是中國球員對手。
.
《阿甘正傳》的故事純屬虛構,不過電影與小說在這段中國行的描繪卻大有出入。原來他去中國的壯舉可不止包括桌球,還包括「渡江救毛」。
.
在當時根據中共放出的政宣,酷愛游泳的毛主席,曾有過多次泳渡長江記錄, 年近七十仍能創下驚人成績。在1966年的《人民日報》的社論〈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前進〉當中,開篇便寫道:「我們敬愛的領袖毛主席,最近又一次在長江的滾滾波濤中破浪前進,暢遊一小時零五分,遊程近三十華里。」
.
這個報導在國內外都引發熱烈迴響,在中國國內有許多人為此開始勤學游泳,但在海外,大家卻是非常詫異毛澤東的泳速遠超世界紀錄。後來在2013年,有中國網友在網上發布諷刺文〈孫楊算啥?毛主席才是冠軍!〉,指出即便是奧運金牌泳將孫楊起碼也要花超過兩小時,但毛主席卻只需要一小時零五分,意指當時官媒的報導涉及造假。
.
當年如此驚人的消息當然也吸引了《阿甘正傳》原作小說作者溫斯頓.葛魯姆(Winston Groom)的注意,於是不忘在作品之中澈底惡搞毛澤東一番。
.
話說阿甘代表桌球隊來到中國時,毛主席為了在美國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健壯英姿,於是要保全人員不必隨行,隻身表演泳渡長江。豈料他卻當著眾人溺水,然而他揮手呼救的動作,被民眾以為是在帶氣氛,全場反而一片歡騰。但阿甘立刻察覺狀況不對,游下去救人,拉上了奄奄一息的毛主席。
.
阿甘的義舉獲得中國官方的嘉許,獲得「中國榮譽公民」稱號,但回去美國之後,美國政府卻對他的「多管閒事」大感不滿,因為他們都更希望毛澤東趕快淹死。
.
在電影之中,或是編導認為描寫這樣一段情節太浮誇,或是擔心辱華,總之這段情節沒有發生。衷心期盼好萊塢電影人未來也能發揮如同《名嘴出任務 The Interview》(2014)當中惡搞金氏王朝的精神,炮製一個中國版,畢竟過去這種中美友好的主旋律,至少現在已經不再能反映現實。
.
.
(圖為《阿甘正傳》劇照。)
#阿甘正傳 #WinstonG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