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詩學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詩學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詩學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詩學意思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凱倫金曲,美好時光系列1》 疫情,讓人更加思考,要如何踏出新的一步? 第一步,必須拿到接種 COVID-19 疫苗接種紀錄卡,才能脫口罩主持~ 今9/26,在台北君悅飯店為50位婚宴賓客,主持任職Apple retail 一對新人文定喜宴,除了一首將"新郎新娘" 名字,置入其中的 "藏頭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

詩學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54:06

無意思 ◎唐捐 現在 沒事了 你站 起來 又坐下 寫字 劃掉 站 不起來 卻走得 出去 地上有 鉛 Coca-Cola 明信片 坐下 假寐 而真想 就說沒 事了 捏,碎 又想它 復原 -- ◎作者簡介 唐捐,本名劉正忠,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生於嘉義。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

  • 詩學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18:40:16
    有 32 人按讚

    《凱倫金曲,美好時光系列1》
    疫情,讓人更加思考,要如何踏出新的一步?
    第一步,必須拿到接種 COVID-19 疫苗接種紀錄卡,才能脫口罩主持~

    今9/26,在台北君悅飯店為50位婚宴賓客,主持任職Apple retail 一對新人文定喜宴,除了一首將"新郎新娘" 名字,置入其中的 "藏頭詩":
    "學" 問淵博見聞廣
    "謙" 謙君子待人誠
    和睦相處敬如賓
    "沛" 然正氣品自高
    "潔" 身自愛操守廉
    永浴愛河相扶持
    結為夫妻連理枝
    同甘共苦無怨尤
    心心相印到白頭
    送給叫我"小姑丈" 的新人,
    臨時加了個意外的戲碼 ,應我太太的要求,加唱一首歌曲,娛樂大家~

    主持婚宴的場合,非特殊狀況我很少唱歌:
    我有個心理障礙~
    新人都是年輕人,我唱的都是老歌,會不好意思!

    而這次,想給一向照顧我家人的「大哥」,一份特別的感恩禮物;
    也希望至親友人,稍微感受不一樣的喜宴氛圍,
    就厚著臉皮開口唱,
    2天前剛學的,80年代音樂大師《劉家昌》老師的經典歌曲《初戀的地方》。

    與同頻共振的朋友分享;希望也能喚起大家,都曾有過的美好回憶……
    經典歌曲:《初戀的地方》

  • 詩學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21:12:22
    有 186 人按讚

    無意思 ◎唐捐

    現在
    沒事了
    你站
    起來
    又坐下
    寫字
    劃掉

    不起來
    卻走得
    出去
    地上有

    Coca-Cola
    明信片
    坐下
    假寐
    而真想
    就說沒
    事了
    捏,碎
    又想它
    復原

    --

    ◎作者簡介

    唐捐,本名劉正忠,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生於嘉義。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現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曾主編台灣詩學學刊。曾獲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高雄市文藝獎、一九九八年度詩人獎、五四獎之青年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無血的大戮》、《暗中》、《意氣草》、《金臂勾》、《蚱哭蜢笑王子面》,及散文集《大規模的沉默》。

    --

    ◎小編 #三進 賞析:

    分行的藝術,就是流暢度控管的技術。應該不會有人想把流暢度搞壞吧?不,相反的,有時弄亂,反而更符合詩人要傳達的情境。

    次元切割尊者唐捐(這我擅自取的),除了會在同一行文字中,切出子母畫面(比如〈無饜的青春〉、〈小賦別〉,請自行翻閱《金臂勾》)。還會透過分行,微操斷句,來達成效果。〈無意思〉即是最明顯也最具啟發性的作品。

    #碎裂的技藝

    〈無意思〉全詩切得細碎,兩到三字就分行,一句話砌成絆腳矮牆。恰如心緒不安、心神不寧時的狀態。

    心中有個掛念的念頭,雖然企圖把注意力轉向身旁瑣碎的事物,想從煩躁中分心。想寫東西卻寫不出來、想出門透氣卻並不想真的走出去。唐捐刻意用極瑣碎的斷句來還原此狀態,讀起來斷斷續續(實際讀出聲音會更有感),即便你還沒讀懂文字的意思,感受上已經夠煩了吧?

    反之,那些令你讀起來覺得身心流暢的詩句,或許就是詩人細膩安排分行的結果。

    說到分心的企圖,唐捐〈無意思〉與楊牧〈蘆葦地帶〉那種,透過繁複的描述,以敘述把思緒拉遠的方式,恰好形成兩種絕妙的對比。(但毫無疑問都是傑作)

    #你也來拆拆看

    拿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來實驗,如果把大家都讀過的楊喚〈夏夜〉,拿來修改會怎樣。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輕輕地來了。
     來了!來了!
     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變成:
     
     當街燈亮起來
     向村莊
     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
     輕輕地
     來了

     來了
     來了

     從山坡上
     輕輕地
     爬
     下
     來
     了
     

    切成這樣的夏夜,欲言而又止,你覺得是什麼,正在從山坡上,爬下來呢?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唐捐 #無意思

  • 詩學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0 18:00:02
    有 76 人按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國立臺灣文學館】拾藏「樂園漫步」 啜飲共享組
     
    ▎秋心  ◎郭水潭作 蕭翔文譯
     
    放晴而高的天空
    是秋心的象徵
    那個心始終寬大而慈祥
    我仰望著敬慕
    那個心始終冷靜而寂寞
    我從那裡博得哀愁
    那個心始終遙遠而悲傷
    我抱著他哭泣
    那個心始終澄清而深奧
    我從那裡汲取詩情
    ............
    喔,秋天,向那個心
    我要不斷地招呼呀
     
    ——收錄於臺文館古物《南溟樂園第四號》
     
    --
     
    ▎作者簡介
     
    郭水潭(1908年2月7日-1995年3月9日),筆名郭千尺,據王昶雄所述,其別號是取自詩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生橫跨明治、昭和、大正、民國四個年代,文學作品受時代影響極深,惜在戰後鮮少文學活動。其作品以日治時期為主。與作家吳新榮等,為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創作作品包含和歌、俳句、新詩、小說及隨筆等,可惜的是,郭水潭的日記保留下來的不多。國立臺灣文學館收藏的《自由日記帖》是郭水潭倖存的日記之一,寫於昭和13年至15年(1938-1940年)。
     
    --
     
    ▎小編淵智賞析
     
    〈秋心〉一詩為郭水潭青年時期的作品,原以日文收錄於1930年(昭和五年)的《南溟樂園第四號》刊物中,目前為臺文館的珍藏之一。
     
    身為臺灣日治時期重要詩人團體「鹽分地帶」的大將,郭水潭的詩作在寫實主義對鄉土的關懷外,帶有一種獨特的「冷靜」特質。由於年輕,郭水潭早期的詩作對於萬物間的「存在」往往有著獨樹一幟的意識,加上時代的動盪,使得他看待事物的眼光多了一份「戒慎恐懼」的態度。因此,我們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郭水潭詩中的文字針對「時間」總有許多的辯證與質疑了。
     
    1930年,那時的郭水潭還不知道對臺灣文學即將面臨重大的轉折。在郭水潭發表這首詩的隔年,日本政府發動九一八事變,對臺灣的政治運動採取強硬的態度,間接使得「文學的主體性」被凸顯出來——時間的變化對於寫作者而言是多麼重要,以致於必須不斷地去辯證與叩問,而這首〈秋心〉所探討的即為郭水潭在時間之中的深刻感受。當事物的邊界被觸及時,它們的「存在」往往才得以被證明,郭水潭在這首詩中,書寫出自己在季節的遞嬗間,對「秋天」複雜而深刻的意念。
     
    將詩題名為「秋心」的郭水潭,在全詩的首二句即開門見山,直接點出秋天的本質存在於「放晴而高的天空」。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秋天就不能下雨嗎?郭水潭不理會我愚笨的疑問,像個貼近土地、冷靜自持的抒情詩人繼續說著,以並列的性格形態去遞進秋天的形象:「寬大而慈祥」、「冷靜而寂寞」、「遙遠而悲傷」、「澄清而深奧」。
     
    在這些形容中,郭水潭心目中的「秋心」當然並不是只能「放晴而高」,而是有著如此豐富而深沉的內涵,以致於他只能用「放晴而高的天空」作為秋心的象徵。什麼是象徵?象徵(Symbol)一詞源於希臘文,最初的意涵指一塊木板的兩半,後來被用來指那些參與神秘活動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認識的一種標誌、秘語或儀式。相較於單點指涉的譬喻,郭水潭僅能以「象徵」去觸及「秋天」的核心,可見得秋天對於郭水潭而言,並不僅只是時間上的意義,還多了空間的層次。
     
    郭水潭以多變與矛盾的形象去指認秋天的神秘存在。在詩中,他以秋天作為敬慕的對象,甚至坦然說自己的詩情「都是來自於秋天」;而其中的刪節號看似突兀,卻顯示了秋天面貌的無盡——身為凡人的我們,只能永遠在刪節號之間不斷探尋,在刪節號之後留下自己對於秋天的願望:「我要不斷地招呼呀」,我要不斷地招呼。
     
    國立臺灣文學館於近日所推出的「澄秋」雙層玻璃杯,便是以郭水潭〈秋心〉這首詩的意旨作為核心概念,將雲朵與秋天的「多變」與「海納百川」,化成流動的形態融進杯體設計中,除了顯示出《南溟樂園》在當時容納多種詩風的包容外,更讓我們的意識得以隨時光流動,回到過去與詩人共飲當年的種種。
     
    *參考資料:
    1.陳瑜霞《郭水潭生平及其創作研究》
    2.班與唐【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打麻將、打拼文壇的好朋友——郭水潭
    3.陳建忠等編《台灣的文學》
    4.黃暉《西方現代主義詩學在中國》
     
    --
     
    美術設計:江襄陵-Nysus :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國立臺灣文學館
     
    --

    ▎拾藏年度商品|「樂園漫步」系列啜飲共享組
     
    國立臺灣文學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以「樂園漫步」為主題,將「精釀啤酒」、「玻璃杯」做為文學的載體,挑選臺灣不同年代的詩社:風車詩社、南溟樂園社、半閒吟社的相關藏品與詩作,作家們展現各自的才華,尋找同好集結成社,營造出「樂園」般多元的氛圍與聲音。
     
    拾藏與臺灣英式啤酒製造商「蔡氏釀酒」、工藝品牌「好玻GOODGLAS」合作,共同推出文學啤酒和雙層玻璃杯——樂園漫步系列啜飲共享組。邀請你一起品嚐與分享文學的靈感,依照個人的喜好,進入不同時代的氛圍,「漫步」於屬於自己的樂園故事。
     
    臺文館線上商店|https://pse.is/3cc9j4
    臺文館臉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拾藏臉書| 拾藏:臺灣文學物語
     
    #郭水潭 #南溟樂園 #鹽分地帶 #秋心 #精釀 蔡氏釀酒 好玻 Goodglas

  • 詩學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27 22:00:13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詩學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10 07:21:11

    本集主題:「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 」介紹
           
    訪問作者: 劉曉頤
      
    內容簡介:
      《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為一本情詩集,以愛情為主軸,延伸至更廣義的愛情—靈魂鄉愁。情詩書寫,某方面正是一種有限對於無限的鄉愁,像從漫天星斗中尋找回家的道路。雖然有限是無法統攝無限的,但總有片刻止住了內在動盪,療癒了靈魂飢渴。
      
      愛情,尤其未竟其成的戀情,之所以總令人山高水長地追念,很大成分很可能正在於:戀慕對象呼喚著人內在潛藏的靈魂鄉愁—透過輾轉思慕,一絲靈魂的炊煙漸漸發藍。當然,靈魂鄉愁的對象未必是戀人,也可以是土地、斷代,或者懷舊物,而無論為何,關鍵總在於形上,在特定的人、土地、事物上認出自己靈魂的顫音。尤其在疲憊感傷、需要療癒的時候,愛情,招喚著人從個別內在極柔軟層帶的靈魂顫音—從對方臉上認出自己聲帶的顫音,在種種不確定的存在處境中,辨識出一種細微的安定感。
      
      《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以原刊於自由副刊的詩作〈靈魂藍〉為序詩,揭開詩集序幕。連同序詩、跋詩,收錄共50首詩,其中含多首長組詩。多已發表於各大報副刊、詩刊、文學雜誌,含新北市文學獎首獎作品、創世紀開卷詩獎得獎作品,加以縝密組織,每首詩的位置都有作用性,整卷可視為一部長詩集。
      
      抒情詩比例遠多於敘事詩,一首抒情詩是一個創造和即刻毀滅的世界,爆破噴發,又方生方死。經過整本詩集分為四卷,起承轉合前後又分別安排序詩、跋詩的分幕處理,在完整結構中賦予連貫而詩性的內在節奏,期望使讀詩體驗如同經歷50場微型的生滅,一場接一場如觀劇、泅泳、場中換氣;穿插長組詩,營造劇中劇、鏡中鏡、如歷宇宙鄉愁的眩惑感。到達終場如歷劫歸來,得到昇華般的幸福與重生感。
      
    作者簡介:劉曉頤
      詩人,特約記者。天秤座A型,無可救藥的愛與美信仰者,愛好和平,但反骨因子不時蠢動。東吳大學中文系畢,現任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及中國文藝協會理事,藝文雜誌特約主編及採訪主任,詩刊編委工作。
      
      得過中國文藝獎章新詩類,新北市文學獎新詩首獎,飲冰室徵文首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多項詩獎。入選《2018臺灣詩選》、《2017臺灣詩選》、《創世紀65年詩選》等多本國內詩選集,大陸《臺灣當代詩選》。詩獲中華民國筆會英譯。著有詩集《春天人質》、《來我裙子裡點菸》、《劉曉頤截句》。《來我裙子裡點菸》獲選臺灣文學館107年度「文學好書推廣專案」。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