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程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程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程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黃中岳談吉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5 為了達成來到『高流』的首要工作任務 -- 『培育音樂人才與產業』,我所管理的『企劃宣傳部』、『演出服務部』兩個部門,共同設計規劃與執行了『高流系 – 樂團興奮波』音樂活動 (https://kpmc.com.tw/newslist/%E3%80%90%E7%A...

  • 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程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5 20:30:39
    有 259 人按讚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5

    為了達成來到『高流』的首要工作任務 -- 『培育音樂人才與產業』,我所管理的『企劃宣傳部』、『演出服務部』兩個部門,共同設計規劃與執行了『高流系 – 樂團興奮波』音樂活動 (https://kpmc.com.tw/newslist/%E3%80%90%E7%AC%AC%E4%B8%80%E5%B1%86%E3%80%8C%E9%AB%98%E6%B5%81%E7%B3%BB%E3%80%8D%E6%A8%82%E5%9C%98%E5%A4%A7%E8%B3%BD%EF%BC%9A%E6%A8%82%E5%9C%98%E8%88%88%E5%A5%AE%E6%B3%A2%E3%80%91/ ),以顛覆『競賽』的形式,導入了『人才培育』的概念。當然,顯而易見的是:這個活動,關注的主體必然是『樂團』或『音樂創作人』;但如果以『音樂產業』的範疇來看,這其實只顧及到整體面向的一半。

    『產業』,那代表著同時具備了『供給』與『需求』的兩方、共同完成了『產出』與『消費』的交互作用。

    讓我們站遠一點來看:如果你回頭檢視這個專頁所討論的議題,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側重在『供給』的『音樂產出』者,那是因為:在我的觀念裡,你必須先確保你的產品真的非常優秀,才能來思考在市場存活的策略、可能。然而,容我引用一篇不太久遠的歷史文獻:https://blow.streetvoice.com/43020/ ,這是兩年前,我擔任『吿五人』演唱會音樂教練時的專訪,雖然看起來像是告訴音樂家們在舞台上的心態訓練,但其實裡面隱藏了我覺得產業面向中另一半的重要結構:

    觀眾!

    如果沒有觀眾的『需求、消費』,藝術家存活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 我們不是在討論『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的形上哲學面,而是非常務實的物理意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1%87%E5%A6%82%E4%B8%80%E6%A3%B5%E6%A8%B9%E5%9C%A8%E6%A3%AE%E6%9E%97%E8%A3%A1%E5%80%92%E4%B8%8B )。

    而『觀眾』,是需要『培養』的。

    自從現在這個營運團隊進駐『高流』、展開『零時起義』(https://kpmc.com.tw/tag/%E9%9B%B6%E6%99%82%E8%B5%B7%E7%BE%A9/ ) 這類型的主題式節目策劃,我們可以觀察到,不分南北地域,觀眾是願意支持優秀的節目企劃,進而購票來參與整個節目的;其實,從這個觀察點,做一點點合理的推論:『觀眾將可以取捨節目的優劣』,似乎也還算合理 – 當然,這其中存在著一種風險:『那麼~ 誰能知道觀眾本身判斷力的優劣呢?』

    沒有人能夠!因為,音樂、藝術的鑑賞,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繼續往下推論:『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夠讓觀眾提升了判斷力,是不是能夠讓市場的產品,有更好去蕪存菁的淘汰機制,從而讓優秀的作品,得到更大的存活機會』?

    我真心相信是的!

    我真心希望我們能夠有判斷力很好的觀眾,來協力完成市場產品的優劣選擇與淘汰,進而督促了供給產出方,提出更優良的產品,來讓產業走向一個正向的循環。

    因為這個信念,『高流』營運團隊引進了一個針對『提升觀眾判斷力』的課程 –
    『透視演唱會!最強樂迷通識課』: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musiccenter/posts/3238028156265667

    [二. 高雄行動紀實_03] - {01_高流系} 之『高流系X TOP SESSION』– 透視演唱會!最強樂迷通識課_01

    顧名思義,這一套課程是將『演唱會』這個消費產品,拆解、分析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清楚理解到:當你消費了一場音樂演出,你會知道這個演出主辦方在整個節目的設計上,他所提供給你的所有『視覺』、『聽覺』,究竟是不是讓你的消費金額『值回票價』;如果你有任何的不滿意,你會因為這個課程內容而知道,應該從哪個角度來訴說你的不滿意,而不是以一種不確定的心情,懷疑『是不是只有我有這種感覺』。反過來說,你也因此而更能夠知道、體會主辦方所用心的環節,進而來增加下一次你會願意繼續鼓勵這個主辦方的消費意願。

    而市場機制、產業結構,會因為這種判準能力,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關於這一套課程的設計、規劃,『高流』絕對不敢掠美!整個六堂課程的構思與建制,是來自於全臺灣最優秀的音樂職人所組織的『TMTA 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ategory/Nonprofit-Organization/TMTA-%E5%8F%B0%E7%81%A3%E6%B5%81%E8%A1%8C%E9%9F%B3%E6%A8%82%E7%94%A2%E6%A5%AD%E6%8A%80%E8%A1%93%E7%99%BC%E5%B1%95%E5%8D%94%E6%9C%83-267761237002804/ ),依據『文化部流行音樂人才培育補助方案』,在深刻解構了產業的『供給、需求』相互關係之後,提出並獲得國家認證支持的具體行動方案 (https://grants.moc.gov.tw/Web/AwardPublish.jsp?__viewstate=oYkrL2Bgid3ySs2db6LGkQAaa4vPyufHaxZ1ypH3FT+41/6zCZHOLw== )。

    這個由『TMTA』所執行的人才培育計畫,至今已經是第三年舉辦了;由於這個非營利組織的協會成員,都是來自業界最強悍、硬底子的職業樂手,所以在第一、第二年的課程設計方向,主要也是以『培育臺灣下一代職業樂手』的概念為出發。今年,『TMTA』決定開始面向觀眾,以自身執行音樂演出的深厚經驗,用深入淺出的方式,結合了臺灣實戰經驗數一數二的演唱會執行團隊,向觀眾解釋並示範所有演唱會必須顧及到的層面、與應用手法。我很榮幸曾親身在台北參觀到這個課程的執行過程,在當下,我就覺得應該把這個豐富的課程內容引進高雄,讓這樣的課程,不會因為南北的地理距離,而讓我們南方的觀眾,失去參與的『選擇』機會。

    在此,我必須誠摯的感謝『TMTA 協會』的理事長 – 蔡科俊老師!出身高雄、職業樂手背景的他,完全能體會高雄對於這方面資源的匱乏,因此,以極高的誠意讓『高流』可以得到這個難得的『北水南引』機會。同時,我也要非常感謝協會的秘書長 - 周恒毅老師,協助整合了課程的所有講師,以兩週共六天的期間,將課程移師高雄來實行。

    『高流』的部分,刻意將課程安排在週間的晚上,希望能讓來自任何職業別的愛樂者,在不影響工作時間的前提下,為『充實自己』多出一種輕鬆、但又極有知識價值的學習選擇。這是『高流』設立『超營養學分』的宗旨:我們想要讓身為高雄一份子的你,不論你會不會樂器、有沒有樂團或創作,未來要不要進入音樂產業,只要你喜歡音樂,你都可以把『高流』當成是你的地盤,而你一定可以在這裡找到你想要的『工具』,來讓你成為協助『音樂產業』往更好的正向循環前進的推手。

    臺灣的音樂,會因為有你的參與,所有在『森林』裡的聲音,都能夠被聽見。

  • 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程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21 08:03:45
    有 49 人按讚


    AAMA 創業營

    這兩天都蠻碎片在分享AAMA創業營的照片,花一點時間整理一下心得做個紀錄,相信未來回顧這兩天會覺得精彩。

    真的很幸運入選第八期AAMA搖籃計畫,今年聽說報名人數創新高,160幾個報名錄取24個,算是擠破頭才能進入的一個計畫,所以真的覺得非常幸運也帶著期待的心,這禮拜的創業營算是開學典禮,大家在金瓜石的 #緩慢 民宿進行,「緩慢」是 #薰衣草森林 的其中一個品牌,薰衣草森林的創辦人也是AAMA第一期的學姊,能來這地方住兩天,體驗他們的服務真的很棒,一個希望用生活與服務傳遞品牌理念「慢」的一間民宿,but,人生總是會有個but,這兩天我們一點也沒有「慢」,扎扎實實的24小時,只睡了3小時...然後第二天還要爬山,考驗創業者的體力與耐力/毅力...真是好棒棒...

    好,先講講結論,當我聽完執行長與校長講完AAMA計畫時,真心覺得感動,因為他們做這個計畫完全就是在做一個經營智慧的傳承,導師都是業界相當知名的創業者or經理人,願意無償撥出時間來協助我們這些年輕創業者讓我真心覺得感動,也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對,我將來就是要成為這樣的人,在這段時間累積的經驗與經歷,未來也希望能傳承給下一代,讓下一代更好,讓台灣更好,這是當我在聽計畫介紹時心中的澎湃與感受,真的很感動。

    AAMA理念 #成功不可複製智慧可以傳承。

    我們同學很多的項目都是能幫助台灣或者社會更美好的項目,不一定是營業額很高的項目,有的項目是在一個小眾市場中做到指標而入選,這也是我覺得很可貴的地方,因為這樣,同學的階段,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交流起來特別順暢與有收穫,這是我覺得非常棒的地方。

    #培育台灣新世代具指標性創業家 是AAMA的使命,期許自己能成為那指標創業家,這是未來兩年努力的方向。

    接著的課程是校長為我們準備,讓我們大家知道新創企業的成長階段與會面臨的相關問題,為我們梳理現階段我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企業發展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創建期

    這個時期通常是0-1的時期,發展階段為:
    1.驗證創業的點子
    2.選擇共同創辦人
    3.建立創始團隊
    4.尋找早期投資人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共同創辦人,對的人其實可以不斷換題目,不一定在原本題目中成功,但可以透過調整與改變不斷驗證去找到對的定位與破口而成功,但好的項目如果沒有好的共同創辦人與創始團隊,通廠成功機率也不高。

    跟班上許多同學聊過,幾乎共同創辦人都是互補,最少都有一內一外的角色扮演,這是聊下來覺得原來大家都有很棒的共同創辦人才能走過第一階段往下走,所以這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找到對的共同創辦人

    至於怎麼找到對的共同創辦人?

    只能分享戴愛玲的歌詞:愛要耐心等待,仔細尋找,港結很重要。

    #感覺對了 #可以溝通 #有利他精神 #正直 #善良,這是我自己認為共同創辦人需要有的特質,分享給大家。

    第二階段 #產品與市場開發期

    發展階段為:
    1.驗證產品/市場是配
    2.取得所需的各項資源
    3.發展進入市場的策略及方法
    4.建立營運系統以交付產品/服務
    5.招聘公司初期營運所需的人才

    這個階段通常已經驗證了點子的可行性,已經開始建立企業基礎的階段(如果要用營業額區分大概是營業額一億內的階段,但這沒有相對值,其中有很多評估點)。

    AAMA的評選標準之一就是發展期的新創事業,所以同學的階段是差不多的,交流起來特別有共鳴。

    第三階段:#快速成長期

    發展階段為:
    1.建立細分市場的領導地位
    2.發展快速成長的策略
    3.聘用營運高階主管
    4.管理組織快速成長
    5.取得成長所需的資金
    6.優化營運管理系統

    校長有分享要從第二階段進入第三階段非常不容易,有很多企業也是在第二與第三階段來來回回,遇到瓶頸。

    如果要用營業額區分大概是1-10億這個階段(以台灣市場來說,但不是絕對值)。

    這階段通常會遇到的就是組織變革,從創業者要進入到 #企業家 的階段,通常已經在某個領域驗證市場可行性,要進入高速成長期,需要組織管理能力,需要資金去做發展的階段。

    我個人很有感觸是在組織管理問題真的是很需要學習的過程,也跟幾個業態較接近的同學聊到這方面的問題與解決方法,例如:要思考是否要開始導入HR,怎麼建立組織與建立中間階層管理幹部等問題,已經不太可能凡是親力親為,而是需要有打組織戰的概念,這是這階段我認為自己很有感,也遇到問題的一個階段。

    第四階段:#持續成長期

    1.建立策略管理系統
    2.重視可預測性的成長/利潤
    3.管理組織的我持續成長
    4.持續提升營運卓越性
    5.準備進行IPO
    6.深化公司的企業文化

    這個階段大概就是10億以上要思考的問題了,也有同學在兩年內的目標是設立在這個階段,深感佩服,希望以後同學有IPO當ㄟ,這是備感榮幸的事。

    這大概是一個企業發展會面臨的四個階段,讓我更了解一個企業經營大概是怎麼樣進行的,也發現原來自己的問題並不孤單,大家在這個階段都會遇到這些問題,以後都可以互相交流解決方案,甚至我們也聊到不同公司的員工也可以互相交流學習激盪,這是個不錯的方向。

    再來就是 #新創企業成長面臨的關鍵議題

    1.商業模式及成長策略
    2.產品/市場適配
    3.進入市場策略
    4.業務發展策略
    5.品牌及行銷策略
    6.國際化策略
    7.組織成長及管理
    8.融資策略及管理
    9.基礎建設

    每一個範疇都是蠻大的功課,我覺得每個創業者都可以就這幾個範疇思考一下自己的策略到底是什麼先釐清出來。

    我之前有分享過其實在填AAMA報名表時就有相當大的學習與啟發,讓我想起以前在寫創業計畫書,這是一個很棒的思緒梳理練習,有些開放性問題在填寫時會遇到困難,那也是自己沒想過的地方,可以藉由這樣的思考練習來發現自己原本沒想到,沒看見的地方,是很棒的練習。

    這大概是第一天比較重要的課程內容,協助我們認識自己的階段與問題。

    接著讓我覺得最爽的就是晚上開完班會,選完班長與確認之後課程進行方式後,要回房時跟室友在樓梯聊天,因為剛好我們都是食品類,然後遇到了也是做食品,但是是另類食品(寵物食品)的同學,我們在樓梯聊的不亦樂乎,又回房裏聊了2個小時,聊到凌晨兩點(然後我們五點半要起床爬山...),這真的也是考驗創業家的「恆毅力」啊!啊!

    #恆毅力 是校長推薦我們可以看的一本書。

    相同的食品,從工廠/公關/組織管理/電商/品牌,全部都聊了一遍,要不是戰了一天真的沒電還要早起,我們應該會直接聊到早上吧...

    在聊天的過程中因為我另外兩個室友實在太強,我都在旁邊畫圈圈加點頭如搗蒜,然後瘋狂吸取他們的功力,這未來有機會我在就有啟發的部分做分享吧!!

    這是我覺得進入這計畫覺得超棒的原因之一,因為有共學者,大家階段差不多(我覺得都比我強很多),走在前方而且無私的打開心胸分享,這種感覺真的很爽,遇到某些議題大家還可以抱起來痛哭一下,心中就是嗚嗚嗚,終於有人說出我的心聲了,一種長期累積在心裡快得內傷的話找到出口,像瀑布般宣洩而出那種爽快。

    精實的一天就這樣結束。

    對了~其實在享受 #緩慢金瓜石 民宿服務時也讓我覺得驚艷,因為我也是服務業所以會特別觀察,從整個入房儀式的設計/餐點的設計/食材的選用/餐點的介紹流程/室內的設計,都是讓我覺得非常值得學習的,整個「體驗流程」的設計非常完整的呈現這個「品牌」要去跟每一個來到這民宿居住的人「溝通」的重點,讓自己「緩慢」下來,體驗生活,發現身邊的這塊土地,身邊的人事物,在地的歷史文化,景色,完全的將「品牌精神」融入「服務體驗」之中,我覺得每個做品牌或者服務業的人都可以去體驗與學習,很棒的地方。

    因為我吃素,通常外出吃飯只要不要吃到雷我就滿足了,能夠吃到讓我驚艷的整個人就會活了過來,緩慢對於素食者的餐一點也不馬乎,真的很棒也感恩。

    再來就是第二天了,大家5:45起床一起去爬山。

    說真的只有睡3小時還要爬山真的有點硬,山其實沒有很高或很難爬,但因為沒什麼睡真的很吃體力(重點是爬完還要上課)。

    本來我以為這樣累就結束,但真正累的是...人生啊!創業啊!要平衡很不容易,出去放風兩天回家哪有那麼好過,老婆帶小孩兩天也沒輕鬆到哪裡去,為了以後要出來能好出來,回家還是乖乖帶小孩吧!!

    我家這隻體力充沛的不行...

    然後,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篇文章嗎??

    我已經很久沒打那麼長的文了,因為剛剛(半夜十二點)女鵝不知道是不是腸絞痛,突然大哭不止,哄了好久才入睡,哭到我已經精神都來了,所以就...起來打文章吧!

    大概也只有半夜有閒情逸致打長文了,因為這兩天實在太精彩,所以一定要寫這篇讓未來自己可以回顧一下。

    好~繼續第二天。

    第二天只有早上的課程,課程是 「Action learning」。

    這部份進行的方式我就不詳談,談談我的感受與學到的。

    我覺得這是建立「學習型組織」一個很棒的方式,過去我上過一些領袖課程也有類似的體驗,我覺得比較像一種「教練啟發式學習」的一種方式,有幾個學習重點:

    1.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問問題」。

    這我覺得身為領導者或者管理階階層幹部很需要的一個能力,因為「問問題」是一個「有效溝通」的開端,問題對了,溝通的方向就會對,共識就容易產生,問題錯了原則上就是在浪費時間,沒有達到溝通效果。

    所以怎麼「問」會比怎麼「講」重要,透過「問」自己也必須「傾聽」,了解對方,同理對方,才能更明確的引導往下一步前進,是領導者很需要的一塊。

    2.如何更明確去「定義」問題,或者協助他人去定義問題。

    透過小組的練習,我發現怎麼「定義」問題很重要,如果用「一句話」說明問題,你會怎麼說?我覺得這是可以練習的。

    通常我們在闡述問題會加入很多前因後果或說明許多未必關緊要的事情,說了很多卻聽不出真正問題是什麼,又或者自己不知道自己問題到底是什麼,這是很容易犯的錯,尤其創業者,常常很需要自省,找自己的問題,我覺得這不只可以用在他人身上,也可以常常問自己問題,自己有沒有辦法卻說出自己的問題與需要的幫助是什麼?

    如果連在創業的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又如何尋求他人與外部資源的幫助?知道到底要尋求哪些資源呢?

    這是很棒的一個學習,怎麼去「定義」問題。

    3.從問題中尋找答案,非制式答案,而是引導去「找出答案」。

    「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只是自己不知道」,我的可以用這段話去闡述,有時候我們心中對於一個問題,該怎麼解決是有自己的答案的,只是不知道又或者沒有察覺,透過不斷的問答去尋求答案,這其實就是「教練」技能。

    說個小故事好了,我以前對於帶人這件事是很有熱忱的,我也曾經想用教練式的方式去帶領團隊,但後來我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我自己檢討有幾個:

    1.我的熱情不夠,沒有真正那麼利他

    做這件事背後的初衷本因利他,但其實我還是太過利己思考。

    2.被事件給磨退

    領導是很需要耐心與毅力的,但管理中難免會有許多不如意的事件不斷的磨,最後沒了耐心,對於原本的方式感到疑惑,最後就放棄了。

    3.價值觀偏差

    放棄了之後其實會對於帶人產生價值觀的偏差,最後慢慢的進入「命令」式的方式去帶人,說真的我自己有覺察這樣不好,但落入了想修正卻無心/無力修正的狀態。

    這一點在做完Action learning有讓我重新思考這件事,如果我要往下一個階段走,勢必需要重新調整價值觀,並且更堅持與相信的去執行這件事,這是未來的功課。

    終於打完了...港動!!

    不知道幾百年沒有打這麼長的文章了,因為今年說真的有點行屍走肉,有目標卻沒有驅動力,覺得走的心好累,但那累不是真的累,而是一種空泛感,無力感,覺得心臟沒有辦法好好的跳動,但經過這兩天創業營與認識了現在的同學,接下來應該會開始跳動了,真棒。

    好啦~最後真心感謝AAMA這個平台,也覺得幸運的能加入學習,讓我的眼界與格局又往上了一個階段,更知道怎麼去經營一家公司,怎麼讓自己與企業更有價值,真的很棒,感恩與感謝。

    要來繼續補眠了,就這樣~晚安!

    圖文並茂:https://www.kuan.network/2019/07/aama_20.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