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設計學群科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設計學群科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設計學群科系產品中有39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跨世代女「人」交流|May/劉雨涵講座回顧】 「我好像是一個社會的革命者。」 Mayfit創辦人劉雨涵、知名健身網紅在【跨世代女「人」交流】講座中這樣提到。曾經,作為台大人類學的學生May卻覺得人類學好遙遠,文本中觀察的異文化都看似脫離我們的生活。但隨著浸潤修習不同的課程,May開始感覺到文化...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芝加哥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研究所」讀書過程原來這麼不簡單! - 還記得以前大學的時候,身旁好多人夢想總是「出國遊學」,即使沒辦法出國遊學的人,也會選擇打工換宿、打工遊學,幾乎每一個暑假回來,大家都在分享這次去了哪裡、有多少好玩的事情。 - 過去也有曾經去美國生活的機會,但因為家中的經濟狀況並不允許,最...
設計學群科系 在 Neil Tien 田修銓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7:19:37
[最近爆炸忙,但是忙得很開心、很期待,在年底壓軸又實現一個願望] - 平面設計的形狀 Diversity of Graphic Design 2017.12.30~2018.4.1 at 台灣設計館 概念區(松山文創園區內) 主辦: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 主視覺設計是我的偶像 楊...
-
設計學群科系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01 17:45:00「芝加哥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研究所」讀書過程原來這麼不簡單!
-
還記得以前大學的時候,身旁好多人夢想總是「出國遊學」,即使沒辦法出國遊學的人,也會選擇打工換宿、打工遊學,幾乎每一個暑假回來,大家都在分享這次去了哪裡、有多少好玩的事情。
-
過去也有曾經去美國生活的機會,但因為家中的經濟狀況並不允許,最後我就是畢業即就業,我就告訴我自己,「以後一定要花自己的錢,去想去的地方玩!」
-
這次邀請ChaCha跟我們分享美國讀書的過程,一個人在外地生活、外地讀書,心情難免有些寂寞,但也因為這樣的經歷,反而可以讓自己快速成長,面對不同的生活經歷,長成一個更不一樣的人。
-
#職業訪談 #美國時尚產業 #芝加哥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研究所
-
【科系訪談】世新廣電vs台藝大廣電!想走傳播科系要花「多少錢?」feat.白癡公主
https://youtu.be/oqfJC7i2YjU
【指考落點分析】我該選校?還是選系!請記住「不要聽爸媽的」
https://youtu.be/KDFX95Tqg_M
【大學科系訪談】戲劇系出路是什麼?繞了一圈圓夢當歌手!feat.聲林之王葉柔
https://youtu.be/k1LFviT49fo
【台灣學生愛補習】學校vs補習誰有用!指考倒數必看!feat.到處都是瘋女人
https://youtu.be/Q63p_XOHgy8
【傳播圈工作心得】想在藝人身旁工作?從「不要臉」開始 feat.宣傳陳拋特
https://youtu.be/tLpP1ismPHE
【職業訪談】劇場工作人員月薪公開!「鋸斷小拇指、秒點百根蠟燭」超萬能feat.這群人木星
https://youtu.be/qDTOQCbuDS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關韶文
#我喜歡大笑和唱歌
-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分享生活、吃喝玩樂、美妝保養、減肥瘦身、聰明消費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YouTube ‣ https://goo.gl/zidPWR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
設計學群科系 在 白玉Bai Y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23 16:36:23#線下講座 #職涯規劃
【職涯沙龍】從1到0,選擇歸零不是失敗,而是成就更棒的自己!
----------------------------------------------------------------------------------------------------------
一場講,三位講師、三個領域,帶給你三倍視野!講師背景橫跨廣告業、時尚圈、行銷界,與你深入分享職場的大小事,並安排近一小時與你面對面交流想法,讓講座不只是吸收知識,更是一場職涯沙龍,一起彼此想法激盪與交流。 講座三大主題:職涯規劃的迷惘、職場生存的技巧、疫情之下職涯的新選擇,一切答案都在9/12(六)與你揭曉!
▍時間地點 ▍
時間:9/12(六) 19:00~21:30 (18:30 即可開放入場)
地點:創咖啡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60巷7號(近中山國中捷運站)
購票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8220307343619582460
亮點一:三位講師、三個領域、三倍視野
誰說一場講座只能聽到一種觀點
這次邀請到廣告界、時尚圈、行銷界三位不同的講師
讓一場講座,就直接為你帶來三倍視野
亮點二:嶄新訪談型式,用聽故事方式讓你更好吸收內容
麥可故事貿易公司創辦人-Mike
將過去線上採訪各職場人物故事的經驗
這次搬到線下與觀眾面對面形式
透過採訪故事的職涯沙龍形式
讓你在短短2小時多的時間
走進我們20多年的職場故事
亮點三:面對面與你主題式做職涯探索
總不敢舉手發言問講者問題
講座結束又總是一群人蜂擁而至問講者問題
這次我們安排近一小時的面對面交流時間
透過分成三組的形式
講師與你近距離交流
活動結束後,覺得聊得意猶未盡
我們獨家提供現場學員一個 VIP LINE 群組
讓講座結束不是一個斷點,而是新的起點
▍職涯講座沙龍形式 ▍
我們希望講座不單單只是單方面吸收講者傳遞的知識
更是參與者與講師能與雙向交流
因此我們安排近一小時的互動時間
在講座下半場將講座參與者分為三組
每組都會分配一位講師與學員面對面討論想法
▍講師背景 ▍
1. 時尚圈品牌運營策略顧問-- 白玉 Bai Yu
紐約 FIT 全球時尚營銷管理碩士畢,擁有 10年以上國內外時尚品牌工作經歷,並跨領域整合,從設計研發端到品牌操作運營管理。現任 BAI YU INSIGHT 創辦人&時尚品牌運營策略顧問
IG: baiyu_insight
2. 廣告公司資深業務經理- ChiChi
從知名進口冰淇淋店長,到廣告代理商業務執行;從廣告代理商業務經理到北車補習班學生,不被科系框架侷限,勇於跳出舒適圈,目前為廣告公司資深業務經理。最常掛在嘴邊的座右銘:「你在廣告代理商的苦與樂,沒人懂我都懂。」
IG:CHICHI IS TALKING
3. 麥可故事貿易公司創辦人- Mike
政大國貿畢,雖未走上貿易這條路,卻意外開了麥可故事貿易公司,專門寫不一樣的職場故事。文章刊登近20個國內外媒體。上一場個人講座《從0到1,開始打造個人品牌》,更在開放售票不到一週即銷售一空。
IG:麥可故事貿易公司
▍貼心提醒 ▍
1. 現場提供咖啡與茶水,供大家交流口渴時喝
2. 場地大小有限,限量40人參加
3. 此講座未開立發票
4. 請攜帶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現場供酒精消毒使用
------------------------------------------------------------------------------------------------------------------------------------------
其他白玉Bai Yu 的推薦影片:
白玉|時尚產業|海外實習|紐約留學找實習經驗分享 Talk about my experiences when looking for summer internships in New York!
https://youtu.be/EsrZunYNU1k
白玉|職業探勘|時尚產業的PM|產品經理做什麼?Discovering Jobs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 Product Manager E.P.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mIMO-86bEs
海外實習|(下集)如何成為頂尖實習生,增加自己錄取為正職的機會!How to be Successful During an Internship EP.2?
https://youtu.be/x6g1IpShDrc
海外實習|(上集)如何成為最優秀實習生,增加自己錄取為正職的機會!How to be Successful During an Internship?
https://youtu.be/NoCezy5DlPI
出國留學|職涯發展| 美國留學到底對個人職涯與人脈拓展有沒有幫助?
Is Studying Overseas Helpful in our Career and Networking?
https://youtu.be/RHRCPaX7TME
出國留學|職涯發展| 如何探索職涯目標,找出你的留學動機!
How to find your career goal?
https://youtu.be/j0qU_-IkIHE
----------------------------------------------------------------------------------------------------------------------
➜IG 追蹤:@baiyu_insight
➜FB 追蹤:@ baiyu.insight -
設計學群科系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08 21:02:11不該去美國工作的3個原因 - 美國v.s.台灣・軟體工程師・工作經驗比較-薪水/工時/文化 | Software Engineer in Taiwan v.s. The U.S.
-
有美國夢?想出國工作?想在矽谷當工程師?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跟在台灣有什麼差別?
今天要針對薪水、工時、文化這三個層面來比較美國程序員跟台灣工程師生活與工作上的差別。影片中也會分享我的求學背景跟工作經歷。因為我有在美國跟台灣實習工作過,所以能有比較客觀的看法分享。
薪水:台灣/美國、實習/正職軟體工程師的薪資比較,也會討論稅務跟物價唷!(雖然稅務方面數字有點誤差:P)
工時:軟體工程師一天工作到底是八小時還是無限小時?又是什麼造成工時上那麼大的差別?
文化:比錢更重要的是文化!台灣美國工作環境的文化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產品開發流程的不同?員工工作心態?公司看待員工的方式?工作模式?
只能說這系列的內容真的是乾貨滿滿,是我親身經歷最真實的分享!希望你有滿滿的收穫~
【㊫ 電腦科學/軟體工程 學習資源 📖】
全端工程師密技 Full Stack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niTwLN
前端工程師密技 Front End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2K1eql
用Scala學習函式程式設計
https://bit.ly/2IF0Thv
Scala 函数式程式設計原理
https://bit.ly/3kBQXTb
平行程式設計
https://bit.ly/3pCeaZf
Android 應用程式開發 專項課程
https://bit.ly/3lGCUwW
普林斯頓大學 電腦科學 演算法 基礎理論
https://bit.ly/3nxomAh
Go 語言學起來
https://bit.ly/35AWhlv
Parallel, Concurrent, and Distributed Programming in Java 專項課程
https://bit.ly/2IGnlH4
Java 軟體工程基礎課程
https://bit.ly/3fa4gJi
全端開發 跨平台手機app 開發 完整課程
https://bit.ly/2UCGWum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六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相關連結】
影片中根據的美國所得稅計算機:[https://goodcalculators.com/us-salary-tax-calculator/]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圖片影片:微信表情包 [giphy.com] [pexel.com] [pngwave.com]
-
Untyped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對啊我是工程師: 是個致力於推廣電腦科學給各領域族群的頻道,更希望想嘗試卻又不敢踏入的人有更多機會了解 Computer Science。
By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女軟體工程師。
#美國工作 #軟體工程師 #台灣美國比較
【Disclaimer 聲明】
Some links are affiliated.
上面有些連結是回饋連結,如果你透過這些連結購買商品,我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勵,但不會影響到你購買的價格,甚至會是更低的價格!謝謝你的支持💕
設計學群科系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跨世代女「人」交流|May/劉雨涵講座回顧】
「我好像是一個社會的革命者。」
Mayfit創辦人劉雨涵、知名健身網紅在【跨世代女「人」交流】講座中這樣提到。曾經,作為台大人類學的學生May卻覺得人類學好遙遠,文本中觀察的異文化都看似脫離我們的生活。但隨著浸潤修習不同的課程,May開始感覺到文化的範疇十分廣泛。尤其在「民族誌寫作」課堂後,May在大二就開始運用自己和外籍生的相熟,觀察他們不同的生活風格,並加入到自己的寫作之中。在那一刻開始,May意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人類學,人類學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在成為健身kol前,May的家庭也抱持較為保守的態度,認為女性讀到高學歷反而可能變成結婚生子的阻礙。高中和大學生活的巨大落差,加上科系中沒有人分享對健身的熱情,May曾經感到無比孤單,只能透過ig作為一個自我展現的小舞台,連結更廣泛的社群。
原本只是藉由社群網路尋找志同道合的傾訴對象,May在畢業後也考慮過接手家業,抑或出國進修研究所,在遠赴柬埔寨實習後,意識到製造業無法發揮原本的熱情,才回頭成為全職創作者。
所以,May創作的根基從來就不是金錢,甚至一開始有廠商合作時都十分抗拒,擔心粉絲的眼光和內容的變質,但吸收《第四消費時代》書中所謂「當物質已經過度豐饒,大眾反而需要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形塑購物模式」,May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共享經濟的形式,將我們的物質進行重新的分配。
同理,當自己出於一顆分享的熱誠之心,業配其實也是一種分享。昭示著所以現在的消費思維已經和過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社群經營中尋找社群歸屬感】
「instagram改變了我的人生」
IG平台上的形象展演,搭配上指導教授建議下開始的1990年代的網路社群研究,May發現——網紅打破了傳統上對下的資訊傳播,甚至沒有任何的門檻,透過一段照片、影片,可以影響到大量受眾,甚至爭取和其他大平台平等洽談合作的機會。
同時,may也不諱言,Ig符合行動裝置的設計,也使虛擬的社群交往無孔不入的侵入我們的生活。
在幾乎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下,ig的舞台又有更多的展演空間,濾鏡的內建、相似的風格等,這個社群已然脫離以往奠基於親友的連結方式,儘管帶來無遠弗屆的影響,但九宮格下的自己也開始變得模糊。
每個人畢竟都會有對自己不自信,或者因為他人的言論而質疑自己的時段。但May在對自我身分的不斷摸索中,學會藉由回到身體,單純健身、調整飲食,感覺自己在過程中的快樂,學會與現在的自己對話共存。
在過程中,May也不斷思考什麼是女性的新身份,並希望可以引領更多女性勇敢展現自己。
正如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不斷自問「人類學家還可以是什麼?」,May也不斷思考「網紅還可以做到什麼?」,思考哪些東西是自己應該捍衛的堅持?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和深耕領域,遑論面對的是你自己的身體和價值。
所以,當別人用自身的框架和理解質疑時,也不妨用自身的框架回應對方。
【探詢女性新的身份認同】
「如果自己不覺得自己值得這份美麗和自信,即使是單一標準的美,都會被流言蜚語輕易擊潰。」
Ig起源於歐美,所以不少人會追求健身的美麗;但台灣女性比起地域差異,更像是時態的變遷。
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審美也會逐漸改變。美到底是什麼樣子?東西方和時代都會不一樣,但沒有一個特定的模樣是不得不去追求的。
對May而言,美不一定單純是外在,而該要對其所展現的美抱有自信,並進而去認可自己。
獲取證照、展現出讓人瞠目結舌的表現(引體向上、肌肉量等等),May認為將外界的酸言酸語轉化為女力前進的動力,並在領域中成為佼佼者,可以更有力量的抵抗外界的攻擊!
因為跟外界的互動,並非去服膺外界的主流,更重要的是照顧在生活在社會中的自己、保守本心。
【人類學讓May回到自己】
在我們的線上展覽中,May寫下「透過補足身體所需營養,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 享受美味的食物,讓生活充滿愉悅與幸福感」。
人類學帶給May的是在外界的追求下,焦慮和不安都能以同理、關懷的視野,思考如何多感受自己的身體,以人為本去關切自己。
May讓我們看到,儘管網路的比較讓人動搖,擁有打磨過的信心和堅定的內心,反而可以藉由網路打破距離的藩籬,成為影響力者。
藉由革命的過程,去影響到別人。
【展覽持續開放中】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設計學群科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金穗獎真的帶來了一個新的氣象,就各個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
首先是策展面向,有別於過去執行單位的便宜行事,今年改由金馬執委會執行之後,在各層次都上了不止一層樓。在宣傳行銷上下了更多工夫是一件事(以往在粉專都常常找不到手冊連結、活動花絮也沒有確實更新),或許更重要的是,讓入圍者覺得自己今年真的受到尊重與榮耀,不止映後座談的主持專業度提升,還開設了DCP製作課程幫助新銳導演。
.
在影展規劃上更回到短片與新銳的基礎,過去選了太多電視電影,往往令人產生喧賓奪主之感;新增了影評人推薦獎,讓影評觀點也得以導入金穗獎(對影評人來說也是個一個刺激,因為不是很多影評人對短片有關注);為了讓產業與新銳接軌不只是一個口號,也另外邀請業界人士得以先行觀賞。
.
今年因為疫情導致金穗獎延期,對於金馬工作人員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與金馬影展距離太近),但因此搭配線上平台的展映的做法,使得今年金穗獎觸及到的觀眾更多,社群討論度激增。或許來年即便沒有疫情攪局,線上並行的模式也很值得延續下去。
.
一直到今日出席典禮,綜觀整場典禮的規模,甚至細到嘉賓致詞等環節,整體都達到了「小金馬獎」的水準。我永遠難忘有一年我出席金穗獎,黃裕翔在台上彈奏《海角七號》主題曲時,旁邊大銀幕搭配播放的是一支畫質480p的壓字預告片。當你把典禮搞廉價了,參賽者自然也不會尊重,說這個獎項「含金量」有多高也沒人信。但今年金穗獎完全脫離了這些負面形象,可說是完全重生。
.
許多人會想,金穗獎不過就是頒個短片,有這麼重要嗎?別忘了,這是許多新銳導演的第一站,如果能在這個階段被看見,獲得自信,進而得到栽培的機會,未來就有機會創作更多作品,包括獲得長片的製作機會。可以說,金穗獎就是台灣電影的基石,就連李安導演生涯起步也是從金穗獎開始,不過也誠如導演今天在預錄影片所言,之後會怎麼樣,「就看個人造化了」。
.
至於就選片面向,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有朋友私訊問我說,往年的金穗獎短片都這麼強嗎?就我觀察幾年下來,我的確覺得今年整體品質躍升不少。不過會後一位評審跟我說,他倒無法武斷地說是今年特別好,但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有很多跟過去很不一樣的嘗試」。
.
《啊朋友,再見》就是今年典型的奇作,人物對白聽來極其生硬、文謅謅,沒想到看久之後,像是受到催眠一樣,像是掉進旋轉溜滑梯一樣滑入了導演構築的、古怪而迷人的世界,過去似乎只有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äki)電影能給我這般奇異感受。原本認定這種作品可能得到兩極評價,得獎機會不高,但今年評審團卻願意予以評審團特別獎肯定,也像是一個展現出個性的宣告。
.
導演范文翰是來台灣讀書的陸生,過去的作品在對岸也曾獲得褒獎,只是風格與現在基調完全不同。也是在頒獎日這一天才得知原來這部片是獻給他已故的好友胡波,即《大象席地而坐》導演。據他所說,這是一個「虛構的告別式」。
.
不只是范文翰拍出了你我不曾見到的台灣人情,拍攝實驗、錄像出身的蘇匯宇導演也在《未來的衝擊》當中讓我們看見了完全不同與以往的台灣風貌(或許是根本沒有在用台灣電影的框架進行創作才對)。評審在得獎詞將之與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並論,讓我有種恍然大悟之感。並非拍攝電影出身的蘇匯宇,對影像與語言的思考都完全不在一個典型電影語言的脈絡底下,初看的確令人有衝擊之感。評審團特別獎與攝影獎的肯定都是實至名歸。
.
榮獲最佳學生劇情片的《入世》以一個旁觀者的外籍看護莎莉的角度看待台灣鄉村青壯年人口外流的問題,只是電影卻不只是丟出議題讓觀眾消化。不再只是將所謂的移工當作是客,而是將她視為主體,看得見莎莉逐漸融入異地的過程,從陌生、到理解、到讓步、到自信。具有相當高的成熟度。
.
其它沒有成功獲獎,但也特別具有生命力的新鮮嘗試,還包括張荷澤的《永恆之火》,描述白色恐怖底下的一處叛亂分子的生命狀態,混合類型的呈現有巧思,視覺的展現令人驚嘆;高中校園題材,由詹承廷執導的《青春劇烈物語》跳脫出青春電影套路,不灑狗血不灑淚,回顧到對人際問題本質的探討,人物設計極度豐富;田倧源的紀錄片《登玉山途中》邀請伍榮富與林長安兩人重回現場(重構的玉山),帶出一個跨越現實與虛構、過去與現在的對話,觸及威權崇拜之題,深具創意。
.
有些作品則在演員的整體演出上令人難忘。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附圖)以父子情為題,看似簡單輕巧,但對人物刻畫、演員調度近乎完美,春風與兒童演員姜仁展現的默契實在驚人;香港導演陳淦熙的《三步》之中,飾演母子的陳雪甄與胡智強之間的對戲,不見學生製作的稚嫩,直逼金獎水準;郭玄奇的《迷藏》不僅在同志類型議題上有所開拓,更懂得將兩位小演員林宥綸與吳至璿的表演調整到位,使得作品看來一氣呵成,整體感極好。
.
幾個大獎得主在事前都不算有懸念,同獲三項大獎的李宜珊的《手事業》與曹仕翰的《貓與蒼蠅》都直接表徵了短片領域能夠做到的最高水準。同時為兩位獲獎的演員楊麗音和潘之敏感到開心,雖然詮釋角色類型迥異,但兩位演員都同樣完成了自己的突破。(雖然我原本更期待看見《手事業》拿的是整體演出獎,潘麗麗與游安順也都太精采。)
.
我個人參與評選的影評人推薦獎這次卻是以新銳切入,將獎項頒給嚴京威的《季候風》。討論過程堪稱激烈,也是從十幾部慢慢縮小下來,作品各有擁護者,但嚴京威在影像上精確而沉穩的調度,是唯一讓所有人心服口服的選擇,以一台車的座位變換來暗喻家庭權利關係的移轉,太有想法。《季候風》也是我在前年個人十大選出的年度最佳華語片之一,很榮幸有機會真的給導演一座獎。
.
最後金穗大獎頒給紀錄片《度日》。
.
說來我跟導演林佑恩也曾有一段有趣的淵源,之前去採訪柯貞年導演時,他是合作媒體派來的平面攝影師。猶記當時拍攝地點的公司職員都驚嘆地說,過去有過這麼多媒體的攝影師來取景,就只有他找到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角度。後來才知道他也是導演,拍攝了《度日》。
.
也是今天典禮後才知,林佑恩其實不是電影相關科系出身,學習養分或許來自他拍攝新聞紀實的豐富經驗。這不過是他的首部紀錄片作品。但他對高風險家庭貼身的細膩觀察,不至於讓作品淪於傳統式的煽情關懷,更據實地讓觀眾看見這群青少年的躁動、對生命的遲疑。
.
特別的是,觀者可能時不時會對被攝者的身分產生疑惑,因為你很難確定你究竟是在看一群孩子,還是一群大人。出身家庭的境況,迫使他們失去了自己該有的樣子,承擔超乎自己所能承受的重擔。即便題材看來悲愴,但林佑恩依然穩住立場,避免過度的個人詮釋。光影投射下來,甚至帶出了一種詩意性。
.
最後,2021年金穗獎最大獎得主不是傳統電影人出身。無論評審有沒有意識到,但這個結果帶來的訊息其實很重要。
.
電影的樣貌應該是不斷地流動的,過去經常有此一說,是「金穗獎的片型」,看似走穩某個套路就能取得評審青睞,但在今年,我們看到一些非傳統敘事、選材的作品甚至非電影界影人都能獲得矚目,證明金穗獎真的試圖在「推動」一些改變,讓新的創作見解、新的說故事手法能夠有機會融入進來,帶來一些新的刺激。
.
在金穗獎擦亮招牌的這一年,各個評審給了一份不落俗套、意義深長的得獎名單。更重要的是,眾多創作者們,也都拍出了令人回味再三的好作品。借著導演們的眼睛,彷彿能對自己對所處世界更增添了新的認識。
#金穗獎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設計學群科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術組與演員在戰場上也有出頭天?
.
1944年1月20日,美軍第23特戰隊正式在歐洲戰場啟動。不過他們並非訓練有素的戰士,而是一群由上百位美國各個大學藝術相關科系學生組成的士兵組成。在戰場上,他們不需要操作大砲或駕駛坦克,其任務只有一個────「欺敵」。他們的故事在1996年解密,被稱為「幽靈軍團(Ghost Army)」,而這段精彩故事即將搬上大銀幕。
.
據說當時他們剛運送設備下船的時候,有兩個法國人路經港口,被眼前景象嚇了一大跳,有四個美國人正在將一輛坦克扛起來。一名士兵見狀,有些心虛地對驚魂未定的法國人說:「喔!我們美國人是比較壯一點。」
.
然而,他們抬起來的當然不是坦克,而是一個充氣坦克(如圖示),至於其它所有裝備如大砲、飛機也都是他們一手「研發」出來的擬真模型。
.
幽靈軍團共有1100名士兵,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是藝術家,美軍高層知道與其讓畫家奮勇殺敵,不如運用他們的才華,看看能否創造奇效。招募的對象不只來自針對學生,也包括廣告公司職員、建築師、演員與布景設計師。他們的目的是在歐洲戰場上的一個據點,創造出那裡駐有三萬人的假象,以嚇阻德國人來襲,牽制敵方的進攻動線。
.
就這樣,假坦克、大砲、飛機以及播放砲聲的巨型揚聲器進駐,數萬件大量假制服曬在衣架上。由於士兵對視覺藝術的深刻造詣,他們甚至利用了視錯覺(Optical illusion)的原理,在布陣上營造出各種假象。其中包括讓卡車覆蓋上帆布,組成環形車隊,讓車子不斷在特定的地點繞圈。只需要出動兩輛車,就能創造出現場有成千上百輛的效果。
.
德軍在進行空中偵察時,果然信以為真,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只是被看見這些偽裝,卻沒有任何「風吹草動」,也還是不夠寫實,於是演員就派上用場了。演員士兵們紛紛換裝潛入咖啡廳等社交場合,刻意高聲談論自己部隊有多威猛,目的是讓潛伏各地的敵方間諜收到假情資,達到混淆之效。
.
不過幽靈軍團不止在一處紮營,隨時要移動去需要他們的地方,兩年之內總共執行了20次任務,從未被敵軍識破。直到戰爭結束為止,他們幾乎沒有真正發動過攻勢。不過據後世統計,他們的驚世偽裝,成功拯救了一萬至三萬盟軍士兵的性命。
.
然而,美軍高層當時認為二戰結束後,可能又要與蘇聯發生戰爭,於是對所有幽靈成員下達封口令,要求他們終身不能透露第23特戰隊的實際作用。戰後,這群深具創意的士兵們,一個個在美國畫壇、服裝設計、建築業等領域闖出名號,其中包括抽象畫家艾爾斯沃茲.凱利(Ellsworth Kelly)、時裝設計師比爾.布拉斯(Bill Blass)等人。
.
他們的故事隨著冷戰結束才逐漸解密,PBS電視台在2013年推出的《幽靈軍團 Ghost Army》紀錄片,邀請碩果僅存的成員現身說法,也令這個傳奇故事更廣為人知。只是目前成員已經迅速凋零,在當時負責操作橡膠大砲、後來以建築師聞名的吉爾伯特.瑟澤(Gilbert Seltzer)在稍早過世,享嵩壽106歲。
.
一名士兵說,當時他們都稱自己為「西席.第密爾(Cecil B. DeMille)的戰士」。西席.第密爾當時的導演的作品《十誡 The Ten Commandments》(1923)表徵了好萊塢早期視覺效果的巔峰。可見與其覺得自己在打仗,大家更覺得自己像是在拍一部電影。
.
《幽靈軍團》的故事實在太引人入勝,本身也的確是適合搬上大銀幕的絕佳題材。導演將由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出任,他的代表作《亞果出任務 Argo》(2012)也是一個關於偽裝的行動,同樣改編自史實。而劇本則將由尼古.皮佐拉圖(Nic Pizzolatto)執筆。
#GhostA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