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設定優先順序即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設定優先順序即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設定優先順序即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設定優先順序即時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侯信永-寫字的力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賽事公告〗轉貼自:鋼筆粉絲團 【筆閣第十二屆鋼筆書寫徵集活動】 壹、活動主旨:提倡書寫活動。 貳、實施日期: 一、自即日起至 110年10月18日截止,以主辦單位『收件時間』為準,請提早送件。 二、收件處:小品雅集,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78巷76號1樓,聯絡電話(02)2706-6...

設定優先順序即時 在 傑哥 |只要有人聽就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11:54:03

【團購與群募的教戰守則!feat. 卡個位 耀誠、MIXXIN 大皓】 一直覺得品牌行銷人可以從團購跟群募學習不少思維,所以我們之前在 Clubhouse 上就邀請了卡個位的 耀誠、MIXXIN 的大皓一起來聊聊團購跟群募的教戰守則,Podcast 已經上線、完整筆記也整理出來囉!  ❓如何利...

設定優先順序即時 在 Mr.K - 高效工作心法|成長思維觀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24:51

#解惑Ktv 到底什麼是時間管理?在上週日與大家的限時動態聊聊中,收到了與「時間管理」相關值得分享的問題。​ ​ 在我未來分享更多的乾貨方法工具之前,先來利用「時間管理全解析」上下兩集貼文,帶你走過一回時間管理總覽,以後再根據總覽漸漸的把思維跟方法詳細的交給大家!​ ​ ✨如果你想要跟著我把時間管理...

設定優先順序即時 在 黃子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19:51:20

#Repost @businessfocus.io with @get_repost ・・・ 「放棄」也能成功?拋掉這13件事能讓你走更前 . 有時候通往成功的途中,並不需要增加更多的東西,反而去放棄一些「不需要的」東西更能讓自己較容易達到目的地。大家對於成功的定義都不同,但要通往成功的心態卻是大同...

  • 設定優先順序即時 在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21:42:57
    有 33 人按讚

    〖#賽事公告〗轉貼自:鋼筆粉絲團
    【筆閣第十二屆鋼筆書寫徵集活動】

    壹、活動主旨:提倡書寫活動。

    貳、實施日期:
    一、自即日起至 110年10月18日截止,以主辦單位『收件時間』為準,請提早送件。
    二、收件處:小品雅集,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78巷76號1樓,聯絡電話(02)2706-6776。接受郵遞或現場收件(現場收件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中午12:00-晚上22:00)。
    三、評選公布:由筆閣管理團隊邀集評審進行評選,於110年10月24日『筆聚』時公布成績並頒獎,會後主辦會將得獎人姓名與作品公佈在網站上。

    参、實施方式:
    一、限『鋼筆』書寫,字體不限,楷書、隸書或行書皆可。
    二、書寫墨水:不限廠牌、顏色,以字跡清晰、利於鑑賞為佳。
    三、紙張:標準 A4 尺寸 (21×29.7cm),請將所有內容書寫於『一張』紙上,紙質與紙顏色不限。
    四、參賽者請以正楷、他人容易辨認的字體,填妥報名表中的各欄位,隨作品合併收件,請注意,若無報名表者取消資格。
    五、每人限繳『一張原作』,提交之後不得以任何理由以其他作品替換,亦不接受副本(由原作所複製出的影印本、電子檔或其他方式等)參賽。
    六、若繳交的作品超過收件時間,或不符合第三至五項的規範,即取消資格,恕不另行通知補件或改正。
    七、參加作品將公布於網站,提供筆友免費下載臨摹,觀摩學習。原作由主辦單位統一處理,供未來筆友參展時交流用途,不再退還,請自行備份。

    八、參賽作品須由參賽者本人書寫,不得請人代寫,或是代人參賽,若發現有上述情況,主辦單位將取消資格,已得獎者需繳回獎品,其他法律相關責任由參賽者自行負責。

    九、比賽分成人組與學生組,學生組設定為國中及國小學生,高中(含)以上則編為成人組。

    肆、比賽題目:
    |成人組題目|
    蘇軾 《超然臺記》節錄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於中, 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遊於物之內,而不由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烏之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學生組題目|
    《爸爸捕魚去》節錄
    我的好孩子,
    爸爸回來啦!
    你看船艙裡,
    裝滿魚和蝦。
    努力就有好收穫,
    大風大浪不用怕。
    快去告訴媽媽,
    爸爸已經回家!

    伍、獎品:另行公佈。

    陸、其他注意事項:
    1.可自行安排配置橫式或直式書寫,標點符號可自由選擇加或不加。
    2.為簡化後續電腦掃瞄作業、考量個資保護與作品完整性,請勿於作品上落款,用印請避免全名。
    3.若有未盡事宜,將公告進行補充與修正,並即時納入執行,恕不個別通知。
    4.獎品於公告得獎名單後保留一個月,請主動聯絡儘速領取,若超過時間、寄送退件或無法以電話聯絡至本人,主辦單位將不保管其獎品。

    柒、筆閣聚會
    1.時間:民國1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13:00~17:00。
    2.地點:小品雅廚(台北巿中原街130號,近行天宮)
    4.還請各位舊雨新知,踴躍參與!
    5.因疫情緣故,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政策,室內有人數限制,敬請接受工作人員安排,不便之處請見諒。

    捌、助學筆活動
    1.助學筆發放:
    本次徵集活動,小品雅集鋼筆專賣店免費提供總數500支『BANJU』鋼筆,致贈帶領學子,參加活動書寫之學校師長,以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效,數量有限,敬請把握良機。
    2.申請方式:
    有意願參加本次寫字活動之現任國中、國小學校老師,請於公告頁面之下,公開留言告知,再私訊提供『學校聘書』、聯絡電話及取件方式,照公開留言之先後順序(註一)提供給25位老師,每位老師20支鋼筆。
    本次申請對象以現任『國中、國小學生』的老師為主(不限教哪一科別、不限北區學校),社區大學除外,請見諒。
    3.取筆方式(二選一)
    自取:請於星期一至六,中午十二點至晚上十點,至小品雅集取件(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78巷76號一樓)。
    寄送:由小品雅集負擔郵資。
    4.以上全部內容,主辦單位保有活動內容修改的權利,若有未盡事宜,將公告進行補充與修正,並即時納入執行,恕不個別通知。
    (註一)先後順序以『公開』留言時間為主,請在『筆閣網站』或『FB:鋼筆粉絲團(筆閣)』徵集發文之下方留言,若遇時間相同,以筆閣網站為優先。

    玖、報名表如圖,請自行下載。

    ⛳️參加作品徵選,或助學筆活動,請先加入『FB:鋼筆粉絲團(筆閣)』社團,才能取得本活動最新動態。社團連結👉 https://reurl.cc/q1mDzg

    #歡迎分享
    #好朋友主辦的比賽沒有理由不支持😎
    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

  • 設定優先順序即時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9 12:35:11
    有 463 人按讚

    從遠距辦公,提升到 “遠距股份有限公司”的執行長

    兩個月前新出版的這本書,收集了歐美在疫情間遠距工作的調查與經驗值,不但提出非常多實用的小撇步,更是回歸到在企業辦公室工作的本質,然後思考虛實並行的世代,如何重塑工作的樣貌和機會。當然不是所有工作性質都有辦法遠距完成,但是在過去一年多全世界生活型態劇變後,部分遠距工作和室實體和線上混搭的模式,已經是一個不可擋的趨勢了。

    這本書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說明在遠距工作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當成一人公司 (Business of One) 來經營。這就表示你是自己的人事長,開發團隊,研發長,也是行銷長。用這樣的概念思 “遠距股份有限公司” 上班時應該有什麼樣的穿著?應該要如何培訓員工(自己)?要如何跟客戶 (老闆)定義進度和驗收標準?以及要如何讓自己在線上和線下所呈現的專業度是足夠的?

    而當你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其實就要兼顧很多人在辦公室時不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周遭環境的預備,更不要說有孩子的人就同時會變成式督課老師和營養午餐廚師。所以在這當中思考取捨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有提出兩個應該摒除的“P" 以及所謂 “OHIO”的原則

    第一個要摒除的是拖延 (procrastination) ,一些小的撇步,包括重新拆解自己工作的步驟,讓自己工作視野範圍看到是乾淨和專業的 (就是你要面對的那面牆,還有你的電腦桌面),還有其他協作的同事們設定短期階段性任務,等等。

    第二個要摒除的是完美主義 (Perfectionism) ,當然文件能夠弄得越完美越好,但是在精力有限時,最重要的是抓緊目標和驗收條件,適度的放掉其他的堅持,好管理自己的精力,只用在刀口上。在最重要的事上不要進行多工。

    而所謂 "OHIO" 原則,是 “only handle it once” 的簡寫,也就是每一個事件只處理一次。對所有的訊息和郵件,試著立刻做歸類的決策。(我自己個人的方法是3個 "D" ,“Delete" 不重要所以刪除,“Defer/Delegate" 立刻轉給需要接手的人, “Do something" 回應或取行動)。概念就是不要讓自己同一個郵件上花兩到三次重複的時間,免得自己的訊息或是郵件開始塞車了 (回到不要糾結完美主義地點)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是思考如何讓自己有3強的能力,他舉例像是一個表演者,能歌能舞能演,就有很高的不可取代性。而在職場他提出的三強是 Reading,Writing,Meeting,我把它廣義的理解為:

    - 收集和吸收資訊的能力
    - 創作和表達的能力 (開發客戶,產品設計,和寫程式等等都算是創作)
    - 與他人協作和組織群體的能力

    本書用很多的篇幅給予使用的小技巧,包括上面3種能力有哪些APP工具可以協助,如何整理自己的工作環境還有創造儀式感,甚至還教你如何說服老闆可以少一些視訊會議! 與其說是時間管理,我覺得“精力管理”是一個更精準的表達方式,所以飲食運動休息必須堅持規律,讓自己保持好的精力,也要了解哪些事情讓你充電,哪些事情使你耗竭 (不見得不喜歡,只是很花腦力),有效的跟優先順序和工作時間搭配 (每個人一天當中最有精神的時間不同)。作為自己 “遠距有限公司” 的執行長,最重要的就是有效分配資源啊!

    最後我想分享的,是書中有提到在第一個月的時候將近一半的人都感到身心疲乏,畢竟一開始得適應需要點時間,而且遠距工作如果只是把在辦公室的事情,原封不動搬到家,其實會忽略了很多在辦公室不需要花力氣處理的事情 (即時視訊開會,大腦要花的力氣也比面對面要多),所以不要太沮喪,給自己一點重新調整的時間,甚至可以藉著這個機會重新思考自己的個人定位和人生目標。

    20多年前的網路興起,在短短幾年之內經歷快速起飛和快速泡沫化。但真正網路的影響力其實從那之後的20年都一直在發酵著。所以我們如果思考虛實混搭的工作場景會是一個長遠的效應,那麼也就不要完全糾結在短期的應付,或是要求自己立刻轉變。而是好好的盤點自己的職涯優勢,思考自己的人生優先順序是什麼,然後用紀律和耐性來幫助自己轉型。個人亦然,經理人亦然,企業亦然。同時也可以好好思考,當大家真的可以身處在同一個空間的時候,是否可以發揮創意讓面對面的時間,變得更加難以取代,更加令人期待?

    📚延伸閱讀📚

    Upheaval “動盪” (轉型的12步驟,千萬不要全盤推翻自己!)

    "The Art of Gathering" 聚集的藝術 (如何讓面對面的時刻,有難以取代的魔力?)

    全文與延伸閱讀的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remote-inc-%e9%81%a0%e8%b7%9d%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RemoteINC #遠距辦公

  • 設定優先順序即時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1 08:57:01
    有 13 人按讚

    前言:

    測試學習是個理論簡單,但實作起來會遇到很多疑問的學習過程。曾經跟Sean Ellis 一起工作的曲卉寫的這本書不但實用,而且還訪問了一大票測試專家。

    他們對於測試主題的選擇(大題目還是小題目)、AARRR漏斗的重點,還有測試團隊在組織內的發展也都有不同的見解。

    我覺得很值得多看看,所以做了筆記跟大家分享。

    這次分3 part,先來一串九個人我印象最深的測試心得,再來九個人的訪談摘要,最後是九個人對於組織與人的看法。enjoy~

    ..........

    《硅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曲卉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不要只做優化,要做有高影響力的事情。不過,得先做優化累積影響力。"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不要把所有數字綁在一起看,用戶分群是有效優化的開始。"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限制供給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製造FOMO(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讓產品流行"

    #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低潮與瓶頸。全公司(或跨團隊)的創新idea大匯集會讓大家一起幫忙,並且不要浪費對失敗案例的紀錄與策略學習。"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 Sami Khan
    "醜陋、原始的廣告更像是朋友在對用戶說話,有更高機率穿透用戶的防衛心"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原本以為是單純解決留存率問題,結果深究了四層(留存率—>推送更新覆蓋率—>推送更新展示率—>下載權限設定)才達到目的。"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增長與嚕羊毛黨的鬥智鬥勇,對獎勵的設計要有吸引力,又要養成使用習慣,還要善用推薦者的資訊讓新用戶感受到個性化的感覺。"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要做增長先要備好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夠更快速迭代與勤能補拙。"

    #專訪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有些問題除了用數據作判斷外,直接問用戶可以達到更直接的效用,而且幫助增長團隊打開視野。"

    ---九篇專訪的摘要全文---

    #9-1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北極星指標是會變動的

    -產品(也就是核心地帶)通常是增長的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測試,但很難直接說服公司其他成員直接拿產品動刀。


    -增長團隊一開始成立時候,選擇三不管地帶,以證明自己;之後才進展到核心地帶


    -核心地帶的創造新價值、改善原有價值,通常是產品團隊負責。傳遞已有價值給更多人則是增長團隊負責。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做測試時候,如何在容易衡量但效果慢跟全新設計但不知哪個因素產生作用之間做取捨?優化測驗要一個個做,改變方向測驗則直接直搗黃龍。而改變方向的測試才能反應高影響力。


    -當低垂果實摘完後,要做高影響力需要高資源的測試需求,而不是低資源但也只需要低影響力的需求

    #9-2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對行動應用來說,留存是所有指標中最重要的,因為客人離開沒有成本,但留存會對你有無限好處。留存指標包含以日、週、月計算。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

    -以每週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SC的做法不是所有用戶綁在一起看留存率,是用戶分群後看留存率,包含新用戶、流失後重新造訪用戶、重複使用用戶。

    -當移動應用要藉由更版推送提升客戶體驗的時候,如何達到最好的整體效果?衡量指標是RRF 覆蓋率(reach), 相關性(Relevance), 頻率(Frequency) 三個都達到高水準則影響力最大。但覆蓋率是這當中最重要的

    #9-3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我的前一間公司(Stolen),每個增長流程與工具都做得很好,但就是產品不夠好。當我到Postmaster之後發現他們什麼成長技巧都沒有,但產品很符合市場需求。

    -增長最令人喜歡的是,能量化你的影響力,當你實驗做得好,結合了創造力與分析能力得出很好的想法,就像寫程式一樣,你做了某件事就有某個結果。這是令人上癮的。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K因子(referral 用戶轉介人數)持續大於1是不可能的,尤其當你的產品越做越大,群體越來越多。即使是社交軟體,要讓k因子大於1 也需要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設計。

    -稀缺性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讓產品更加流行。從Stolen 得到的認知是,限制供給,造成稀缺性。心理因素是害怕錯過(FOMO)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

    -即使在矽谷,增長團隊也不多見。Google就沒有。但是FB就有一大批增長團隊並且擴散到其他地方。增長就是技術驅動,易於衡量的行銷。增長團隊更像升級版的行銷團隊,有了程序員的支持可以把推薦系統做得更精準,未來增長團隊會和市場團隊在一起而不是產品。

    -用少於10%的流量,可以做任何測試。

    #9-4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增長沒效就是沒效。增長可以很快做出改變,並且追蹤哪些改變有效哪些無效。

    -增長的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疲乏,就需要大量idea。創新idea 兩種重要想法:每週五的全公司頭腦風暴 & 忠實紀錄失敗的測試並從中學到策略想法。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象(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螞蟻(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新產品開始獲取客人的三種方法:(1) 付費搜索廣告,可以找到真的需要產品並且非常有興趣的人 (2) 抄競爭對手的做法,可以找到他們已經開發過的市場(3) 根據產品特殊屬性的增長手法

    #9-5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檢視總預算,跨通路預算調整(放大表現好的),通路內預算調整(用七天平均放大表現好的)

    -2C新產品上線的建議是先在FB做小量A/B測試,找出好的再往其他通路擴散。測試前要設好追蹤,沒有追蹤,測試學習的迴路就不會成立。

    -比起其他app,遊戲是最不需要擔心用戶獲取的,因為人們下載無成本;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用戶留存。因此要一小批一小批的獲取用戶後,關閉其他溝通通路,只針對這小群人做各種產品測試與改進,確定30 日留存率到達可用水準後才能繼續獲取用戶。

    -臉書上,越醜的廣告表現越好。因為大家對電視已經疲乏,精美的廣告創意讓人想到電視會自動跳過,但粗糙的原始的則像是你朋友分享的。

    #9-6 Camera360(Photo Editor),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以解決留存為例。原本想藉由app更新處理留存率低的問題,但發現更新覆蓋率不夠高,後來又發現問題是更新的展示率(被看到)低,而展示率低的原因又是app一開始下載時候的預設權限。所以回頭更改預設權限設定,在更改後次日留存率實現5%增長。(但如何在用戶已下載後調整權限啊)


    -各地區的差異化溝通,以美國市場為例,經過逐一測試不同族群發現40+婦女喜歡此產品,於是將廣告視覺改為該族群會喜歡的可愛孩子展示功能,降低33%的獲客成本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增長團隊需要的數據分析師,是對產品有深切了解的數據分析人,而不是純粹解讀數字。

    #9-7Square(支付服務), 羅揚 James Luo

    -留存主要是產品決定的,但在早期留存(D14-D90)增長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只要透過各種管道(信件、推送、Retargeting 廣告)重新提醒用戶,就會對早期留存產生明顯效用。

    -要做全產品用戶推薦的指標的先決條件,是內部有堅實的大數據團隊,足以做獲客通路歸因。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好的推薦系統會牽涉到三大項目,獎勵、曝光、轉化。其中獎勵的設計是與嚕羊毛黨鬥智鬥勇的活動。獎勵內容要考慮『有吸引力的額度、合適的條件限制、養成使用習慣的限制,累進式獎勵、考慮對稱式獎勵(利己又利人)』

    -即使是最忠誠的用戶,也不會時刻記得你的獎勵項目。

    -新用戶進來後,可以用推薦人的資訊提醒他們使用獎勵,不僅給新用戶個性化的感覺,也提醒新用戶『我確實獲得了某人的推薦』

    #9-8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Photo Editor), 韓知白

    -美圖的用戶留存指標設在N張照片保存,一開始是基於通路管理的需要,因為有些通路留存數據會有回饋延遲以及作假的問題。

    -探探的市場部與增長部的區別在,市場部負責花錢,增長部不負責花錢。

    -增長不是先做KPI管理,而是要有好的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開始觀測指標與迭代增長。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增長要避免的第一個坑就是局部優化,這裡改一點截圖,那裡改一點文案。其實也許改產品名字與圖標是最有效提升app商店轉化率的途徑。增長經理要能夠跳脫盒子思考(out of box thinking)

    -剛開始做測試的人,要忘記喬布斯張小龍等產品的大神,他們是靠直覺也很少看數據:正常人要靠數據與即時反饋,勤能補拙。


    #9-9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全景漏斗,關心橫向的產品功能交互關係。當一個產品不只是工具,還有社交,內容等多種功能。可以根據不同功能設計指標,再看看功能
    之間的交互拉提作用,決定整個產品後續的發展。而不是只看單一指標。

    -量化與質化的兩腳思維,曾經做測試時候只看指標,以為是A與B的相關性,但從未想過中間還有個C。學到後就會在產品中安插小問卷直接問用戶,但要把握3個題目之內的精簡原則,不可以打擾用戶。

    -加法與乘法,做增長後了解了加法與乘法的關係。增加一條溝通管道是加法,優化轉化率是乘法。一般來說,乘法的好處更大一些,但這也是基於加法已經帶來足夠的初始流量,否則盤子太小的乘法也沒啥意義。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以下是關於團隊的摘要---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以每週迭代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事(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小事(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