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記憶碎片劇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記憶碎片劇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記憶碎片劇本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 ◎夏宇 穿過 黑色鞦韆廢墟 滲出邊界 延長舞蹈 逼近肉體邊廂 清晨6時 出了暗淡的月 -- ◎作者簡介 夏宇,台灣女詩人,戲劇系畢業,寫詩,唸詩,寫流行歌詞和劇本,書籍設計,畫畫,偶而翻譯,不時旅行。 (摘錄自夏宇│李格弟官網) -- ...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諾蘭原創劇本中評價最高的神片,就連天能都無法超越! 🔥深度解析片中深意,帶你理解『想法植入』的真正意義! 🔥Cobb有沒有醒來?組隊的邏輯?名字跟數字都有密碼?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EPSON BT-30C智慧眼鏡優惠中:https://bit.ly/30S7MTp 隨著諾蘭的《天能》上映日期越來...
「記憶碎片劇本」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Nero Huang 黃恭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Niza Hu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記憶碎片劇本 在 Sukie Chung 鍾舒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憶碎片劇本 在 Nero Huang 黃恭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00:29
#開學 即將升上高中三年級時,我曾有過一位心理諮商師。諮商師誘導思考的方式熟練的像在拍電影,彷彿深怕在我脆弱的心中留下裂痕,所以看沒幾次我就沒興趣再去了。 然而我們有過的一段對話卻在我的腦裡留了一道深刻痕跡: 「…那我很好奇,你為什麼會說,你覺得自己不自由…覺得自己與這世界格格不入呢?」 「我...
記憶碎片劇本 在 Niza Hu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25:59
人來到這世界上.. 僅此一次,我們遇見了好多人, 有些人住在心底的最深處,有些人淺淺的滑過水面,平凡的日子裡見到最不平凡的你,我們和我們眼中的重要他人,一起交換著最美好、最傷痛的故事。 人的存在,可貴於傾注於這世界的情感,空洞的宇宙裡,愛、記憶的延續,會讓生命開花。 前面笑著後面哭著的一部電影🎬...
記憶碎片劇本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6:04:36
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 ◎夏宇 穿過 黑色鞦韆廢墟 滲出邊界 延長舞蹈 逼近肉體邊廂 清晨6時 出了暗淡的月 -- ◎作者簡介 夏宇,台灣女詩人,戲劇系畢業,寫詩,唸詩,寫流行歌詞和劇本,書籍設計,畫畫,偶而翻譯,不時旅行。 (摘錄自夏宇│李格弟官網) -- ◎小編淵...
-
記憶碎片劇本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17 19:30:11🔥諾蘭原創劇本中評價最高的神片,就連天能都無法超越!
🔥深度解析片中深意,帶你理解『想法植入』的真正意義!
🔥Cobb有沒有醒來?組隊的邏輯?名字跟數字都有密碼?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EPSON BT-30C智慧眼鏡優惠中:https://bit.ly/30S7MTp
隨著諾蘭的《天能》上映日期越來越近,片商紛紛將他以往的神片陸續重新搬上大銀幕,除了替《天能》暖身之外,也再一次地讓觀眾見證了諾蘭神級的編導功力。如果說我們在上週介紹的《記憶拼圖》是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話,那麼《全面啟動》就會是他野心最大的作品。
和《記憶拼圖》一樣,因為諾蘭的作品需要非常深入地探討才能深切體會他在視覺效果之外帶給觀眾的震撼,所以如果你還沒看過電影的話,建議你先停止影片,趁著重新上映去戲院朝聖一下,再回來聽我們的解析,保證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全面啟動》的『夢中夢中夢』結構已經有不少討論了,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先透過解析劇情來探討電影教了我們的事,接著會分享一些《全面啟動》的驚人秘密,包括了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Cobb到底有沒有醒來?』,以及片中的特效是如何拍的。而要是你不想去戲院人擠人,我們推薦一個新玩具:EPSON BT-30C 智慧眼鏡,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享有80吋的超大高清銀幕,也會在影片裡有詳細介紹喔!
目前中華電信獨家販售這支智慧眼鏡,可以前往中華電信網路門市購買。現正舉行優惠活動,凡購買智慧眼鏡還贈送7-11 千元禮券,數量有限,搭配中華電信5G費率讓追劇更順更輕鬆!EPSON BT-30C 智慧眼鏡:https://bit.ly/30S7MTp
-----------------------------------------------------------------------------
【諾蘭宇宙】
《全面啟動》⇨ https://youtu.be/CxOcVAa9uRI
《記憶拼圖》⇨ https://youtu.be/m6H6kHo6Bfc
《黑暗騎士三部曲》⇨ https://youtu.be/5t5VBKOtzig
《小丑深度解析》⇨ https://youtu.be/LWxW13cYktQ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全面啟動
#人生遺片清單
#EPSONBT30C智慧眼鏡 -
記憶碎片劇本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05 19:00:12🔥最會拍燒腦電影的諾蘭拍過最燒腦的電影,據說一次就看懂的是天才!
🔥兩條故事線的關聯到底是什麼?故事倒過來說有比較厲害嗎?男主角為什麼要這麼做?
🔥台灣以前看的是錯誤烏龍版?攝影師也看不懂劇本?諾蘭親自下海配音?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作為近代最知名的導演之一,諾蘭總是致力於刺激觀眾的思緒,讓電影除了聲光效果的娛樂之外,更多了一層『專注』與『思考』的樂趣。而《記憶拼圖》之所以被包括我們在內的許多人認為是諾蘭手下的第一燒腦電影,就是因為它極致地展現了諾蘭縱橫江湖的大絕招 - 『時空錯亂』。
但是有別於諾蘭其他以科幻為骨幹的作品像是《全面啟動》或是《星際效應》,《記憶拼圖》完全沒有任何華麗的特效或是想像中的科技,只憑著不可思議的敘事手法,就徒手扒開觀眾的大腦將你當場KO。不過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片的話,可能會無法理解我們到底在講什麼,所以建議可以趁著重映去戲院朝聖一下,再回來看我們的影片喔!
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的評論在解說《記憶拼圖》的拍攝手法,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先解析劇情來告訴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分享電影教了我們的事,最後則會分享一些這部電影很有趣的秘密!
-----------------------------------------------------------------------------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記憶拼圖
#Memento
#人生遺片清單 -
記憶碎片劇本 在 Sukie Chung 鍾舒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4-09 23:37:29《印象》
為之前微電影寫下一隻歌
感謝各位同路嘅朋友
用心用時間用經歷
佢同我完成左呢個作品
今次係有咗劇本
有咗故事
有了《一切原本井井有條》嘅舞台劇
演變成微電影
而度身訂造的主題音樂
鍾舒祺 Sukie 2019年最新粵語單曲
歌曲慨念源於梁榮忠導演作品 《一切原本井井有條》
這是一個發生在迷你倉內,一段段回憶交織着都市的變遷,見證人與都市蛻變的故事。
回憶中的自己
回憶是牽絆你腳步的夢魘,還是助你展翅高飛的動力?
在營營役役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往往選擇遺忘當初清澀的自我,把那個無知的自己和舊記憶都藏起來。因為那個曾經清澀又天真的自己為往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不一樣的痛,每段回憶都影響著今日的選擇:有段回憶讓人透不過氣來,每當回首只有心痛;又有段回憶痛得讓人堅持下去,因不想再生遺憾⋯⋯。
回憶就像一個承載著五味雜陳的盒子,誰有勇氣去翻開這個封塵的盒子?
回憶被打開,誰又願意在一堆碎片中尋回那個最原始真實的自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
作曲:鍾舒祺
填詞:MJ Tam
編曲:To Lee, Siugwai@ToNick
監製:To Lee
回首 彷彿可見 到處 佈滿 過去 印象 碎片
而隨光速的興建 頃刻身邊不再 像 昨天
兒時 當中的一課要撇去怯懦 決意躍上 萬尺天河
隨著 光陰的經過 我與我過去 跌墮
這印象 在腦海中結霜 竭力 痛哭 叫嚷 在記憶中跌傷
片段裡 何爲理想 誰是故鄉曾爲了夢想 交出 氣量
仍舊妄想 空想 歲月印象
回憶中聽得見 聽見你我說過 以後 並肩
而成長中的轉變當初相識都各自發展
圍城一天都風化要拆卸了吧霎眼再建萬尺風華
陳舊不堪的牽掛我與我過去放下
這印象 在腦海中結霜 竭力 痛哭 叫嚷 在記憶中跌傷
片段裡 何爲理想 誰是故鄉 曾爲了夢想 交出 氣量
仍舊妄想 奢想 世俗 拍掌
這印象 在腦海中結霜 竭力 痛哭 叫嚷 在記憶中跌傷
片段裡 何爲理想 誰是故鄉 曾爲了夢想 不甘 退讓
仍舊妄想 奢想 世俗 拍掌
誰在冥想一剎念記昨天印像幻變卻快 得不可 救藥
城路擴張 促使決定我路向
埋下理想追趕歲月 變 平 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l Vocals : 鍾舒祺
All Guitar & Bass : To Lee
Piano & String:Siugwai@ToNick
PGM arranged :To Lee
Drums : 華@秋紅
Recording & Mixing : Sammy So@Kolor
Vocal Mastering : Byron Cheung
導演:梁榮忠
副導演:黃家昇 Sing Wong
攝影:陳澤楓
剪接:Jasmine Tong
燈光:盧志強
美術/服裝:何競姸
化妝 : Zoe
髮型 : Green Cheung @fifthsalon
Publisher : Pistis Management
Special thanks to the greatest Esther Bitxh
Cover design : my little brother Victor
記憶碎片劇本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 ◎夏宇
穿過
黑色鞦韆廢墟
滲出邊界
延長舞蹈
逼近肉體邊廂
清晨6時
出了暗淡的月
--
◎作者簡介
夏宇,台灣女詩人,戲劇系畢業,寫詩,唸詩,寫流行歌詞和劇本,書籍設計,畫畫,偶而翻譯,不時旅行。
(摘錄自夏宇│李格弟官網)
--
◎小編淵智賞析
這首詩收錄於自《摩擦,無以名狀》,夏宇將前一本《腹語術》的詩句全部重新剪裁、拼貼而來。詩題〈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取自於另一首詩〈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全文如下:
「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
他或許也曾如此逼近
而我迂迴地倒退著走
回到了謹慎開始的那一個房間
邊界緩緩移動向無可臆度的黑暗
房間如細胞分裂增殖
所有的門虛掩著
所有的外套解開了第一個鈕扣
所有的水龍頭漏著水
在深夜 口袋裡藏著指甲
和故事的碎片
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終於打碎了
滾落四處
每一滴都完整自足
我們何不像水銀 分手」
既然《摩》與《腹》兩本詩集關係如斯,在閱讀〈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詩時,自然不可與〈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此詩分看。因此,我們便要問了,究竟原詩在談論什麼,而〈我們〉一詩中,又為何要採取此一排版形式來作為原詩的再製?
〈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自題目便揭示出了一個逆反的概念:時間既是不可逆的,談論「過去」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對記憶、現有因果的質問。一切時間或非時間的問題與答案。因此詩人透過詩句「回到了謹慎開始的那一個房間」,再以次段對房間邊界的探索,隱喻了對於已然破碎的關係之前的種種可能性思索,然而卻如同第三段,所有關係的最終都必然抵達一種崩解,就如同水銀一樣,作為唯二常溫下液態的金屬,水銀在常溫下的姿態總是繃著向外的一切弧形,只要不被觸碰就彷彿可以仰賴表面張力維持著平衡,但無論如何小心維持,液態的本質卻注定了其易變性,因此過去所緩慢累積的一切水銀,也終於會潰決,而成了更細小的水銀顆粒。
而作為〈在〉詩的重組,夏宇把「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該句做為新詩的詩題,並且採取了一種寫作策略:將所有詩句的排版都靠左。在原詩中,我們可以發現夏宇將「邊界」此一概念作為關係的隱喻,而〈我〉詩中,更直接把邊界這個概念以空間和排版畫面呈現,靠右靠左都是基於一條邊界對另一側做出詩句的延展,然而當一首詩決定了要靠哪側時,他就必然失去了自另一側開場的可能性。正如同原詩詩題:〈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這樣的排版重新地為另一個可能的過去進行揭示。
-
美術設計:佳郁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夏宇 #我們小心養大的水銀
記憶碎片劇本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he Father 父親 (Florian Zeller,2020)
Country:UK
Score:8/10
榮獲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及 「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提名,果然實至名歸!由法國劇作家Florian Zeller導演,有趣的是41歲月的他,有個一系列的家庭巨作,「父親」、「母親」及「兒子」,都陸續拍成電影!本片由奧斯卡影帝Anthony Hopkins,、影后Olivia Colman聯袂出演,罕見地以第一人稱視角,重複+碎片式的感官敘事手法,讓觀眾與主角,同時陷入那種忘記一切事物,搞混所有的狀況與行為,仿佛進入了一場奇怪的時空之旅,錯亂的記憶和時間線交織出一段段匪夷所思的故事,而一個個陌生又熟悉的人也讓安東尼陷入迷茫。究竟哪一段記憶才是真實的? 直接以阿茲海默症的視角在看待這個世界,用他的思考迴路理解所有事情,反而帶出另一種「沈浸式」的奇妙觀影感受!導演巧思運用家中的家具的顔色、擺設、樣式暗示三種的場域,父親的老家(古典風格),女兒的新家(現代風格),及看護中心(冷冽色調),雖然作為陪襯的元素,卻畫龍點睛地融入故事,毫無違和感。對於父親的角色刻劃,也不僅止於能力弱化這類的層面,也包含較有陽光色彩的元素,如有時會變得童心十足,展現老頑童的一面,在一位長得很像小女兒的新看護登場時,Anthony手舞足蹈地即興演出,叫人眼睛一亮,拍案叫絕!Anthony Hopkins 一直是我心中的最愛,從Silence of the Lamb, Howards End, Hitchcock, Thor, Tow Popes……演什麽像什麽,不折不扣的戲精靈!值此生命當口,老年失智的問題蠶食鯨吞了長者的綺麗黃昏,大家都面臨照顧長輩的無力感與沮喪,令人唏噓!
記憶碎片劇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 #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中)】
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尚未曝光的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透過共感產生世代對話」,是楊雅喆暗自的願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編劇團隊,聚集老中青三代,最年輕的編劇和楊雅喆差距 12 歲,並非所有人都經歷過戒嚴,這時楊雅喆就扮演起時代講師,不斷和編劇團隊溝通,在改編過程中,劇本改了又改,推翻再推翻,對於劇組團隊而言,若沒活過 80 年代的觀眾無法投入,那戲就沒得唱,等同宣告失敗,因為這是給所有人看的劇。
至於編劇的最高原則,唯一尊奉的「logline」是:「80 年代,天橋上來了魔術師,不同的大人、小孩、青少年遇到他都會看見內心的渴望、不足與不滿,最後他們因為魔幻時刻,創造生命中的奇蹟。」
對編劇團隊而言,遇到瓶頸或防範偏離初衷時,就用上述的「logline」檢視每一集劇本,「『logline』看起來很簡單吧?但要符合這句話就有很高的難度。幹!每一集都要有魔幻時刻,都要有魔術把戲,幹!原著只出現一半的魔術師,沒有那麼多的魔幻,那要延伸創造的想像就更多。」楊雅喆大笑說。
這次的改編,實際上楊雅喆和編劇團隊調動甚鉅,從章節名稱就可窺見。原著中有章節名為〈九十九樓〉,這與第一集符合,但第三集的〈水晶球〉就是編劇發揮想像,原著並無此章節,楊雅喆表示之後的集數名稱也會脫離原著章節名稱。「如果改編都符合原著,哪一章寫了什麼我就得做什麼,這樣會有點辛苦,雖然我們將原著視為聖經,但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除非碰上重大困難,否則不會重新翻看。」楊雅喆說。
這樣的做法,也使得編劇團隊開始將「原著」與「改編」混淆,時常分不清楚筆下的角色、故事的走向,到底是原著就有的情節,還是彼此腦力激盪下的產物,記憶就逐漸被竄改而後相交疊映,「故事是從記憶的裂縫長出來的」,吳明益小說中的這句話,就成為編劇團隊默默實踐的原則。
「幹,那到底什麼是記憶的裂縫?」楊雅喆先笑著提問,而後解答這題:「其實『裂縫』就是隔了很久的『時間』。同一件事,我講的版本跟你講的版本會不一樣。小說是虛構(fiction)不是紀實,所以有實、有虛,我們都被吳明益矇騙,以為他筆下中華商場的故事都是真的,但錯了,這當中有太多是他的『虛構』。
吳明益聰明地設計連環套接龍遊戲,小說中每個角色口中的魔術師都不一樣,況且這本小說對於中華商場的描述,一定也有很多讀者不認同,這是因為大家的『記憶』都不同,所以任何改編這本小說的團隊,其實都是在吳明益記憶的虛構基底中,再虛構幻化成另個故事。我們在虛構中找到裂縫,從裂縫中再度虛構,這當中就需要『時間』幫忙,時間是最大的魔術,它能改編人的記憶,把紀實變成虛構,對這齣劇來說,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魔術。」
「紀實」與「虛構」,就成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楊雅喆進一步說:「雖然改編中有很多是我們的再度創作,但我們不能違背這部作品在講『消失』的核心,但要怎麼解釋『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如果觀眾看到一直消失、消失、消失的故事,感受只會越來越委靡、陰暗,但如果消失能夠證明愛曾經存在,就有意義。」
楊雅喆以「mp3」舉例:「小時候 mp3 存進很多愛歌,但科技進步後人們有了 ipod、雲端等等,時間一久,『曾經存於 mp3 的愛歌』和 mp3 一起被封存,接著消失。但某天,你突然想起這些愛歌還存在 mp3 ,但 mp3 消失了,這時候你就想辦法上網找回那些愛歌,所以,mp3 的消失進而湧現出兒時聽音樂的美好記憶。因此,消失闡述了愛真實存在過的痕跡。」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這篇專訪文章共 8421 字,先節錄到此,以網路平台的閱讀習慣,再繼續把內文貼出來應該也沒人看,週日會連載最後一篇,但若有興趣直接看全文的讀者,全文請點👉https://bit.ly/37HFHkO
圖片來源:【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myVideo 影音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