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有數位失智症嗎?可惡,我中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23:52

壓力大到生病,卻查不出病因? - 可能是遇上了自律神經失調   #我到底怎麼了 無緣無故的低燒好幾天,該吃三餐的,卻連一餐也吃不下,感覺不太到餓,該睡覺的時間也不想睡,不懂為什麼,對生活的一切都好無力。   去看醫生也找不到病因,開個感冒藥就沒了,想要好好請假休息,這些症狀感覺又不是什麼可以說出口的...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 在 心靈小王子-森森|看穿人心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7:13:03

-你/妳常常健忘嗎- 門口效應: 你/妳是否常常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呢? 👉一出門就忘記自己要做的事。 👉才剛看完現在的時間,下一秒卻又忘了時間。 👉拿起手機要做什麼,但下一秒卻忘記為什麼要拿起手機。 好像自己常常很健忘,常常忘東忘西。 難道是自己的記憶變差了嗎🤔 還是大腦出了什麼問題😢 常常有人...

  •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7 21:17:16
    有 12 人按讚

    你有數位失智症嗎?可惡,我中了......

  •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2 10:12:20
    有 110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最高學習法》x1本
    🙋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老師?因為我們必須透過如何「教」,才會知道如何「學」;透過如何「記」,才會明白如何「讀」;透過如何「聽」,才能夠練習如何「思考」。
    📚介紹一本對「#教學和學習」有著深刻洞見和啟發的書。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art-influencing/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最高學習法》的作者是教育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傑里德.庫尼.霍維斯(Jared Cooney Horvath),他擅長人類學習、記憶和腦部刺激的相關研究。他在這本書的一開始,就直截瞭當地說明寫這本書的目的:

    我會探索腦科學研究,深入分析各種心理現象,再運用一些有趣的實驗,向你說明十二個關於人類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觀念。我的目的除了幫助你運用這些觀念,也要你深刻了解它們,確保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或環境裡,你想傳達的知識都能真的被理解、記住,也能發揮效用。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特別,書的本身就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簡報演講。作者透過書頁之間不同的編排方式,完美詮釋了自己的理論,我在讀的當下已經很驚訝,讀完之後更是佩服。附帶一提,這本書最好去買「紙本書」來讀,電子書效果會大打折扣。

    一本教人如何讓訊息「深植人心」的書,讀完之後也的確讓這些概念「深植我心」,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示範?以下摘要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重點精華,試著讓你理解為什麼「教學和學習」是一體兩面且息息相關的事情。
     
    1.文本和口語
    閱讀文字的同時沒辦法聆聽他人說話。

    你有沒有看過一種簡報者,喜歡在簡報裡面塞進大量的文字,鉅細靡遺的程度簡直就像一頁報紙?這種報告的方式,被作者直接宣判死刑。研究證實,人沒有辦法同時「閱讀文字」和「聽懂別人說話」。

    如果你是聽眾或學生,你不可能一面理解你在讀的文字,同時聽懂你聽見的口語。所以聽講時的學習策略很簡單:「只鎖定演講者」。不要同時讀文字和聽演講,那樣只會削弱你的學習效果。當然,如果演講者懂得適度停頓,你還是可以讀一下投影片上的文字。

    如果你是演講者或簡報者,一場吸引人的演講,必須注意幾個重點:簡報上的只用極少文字、不要照著唸出投影片的文字內容、講義也不使用太多文字。當你的聽者在閱讀和聆聽之間頻繁切換,會大幅減損對你演講內容的記憶。

    2.圖像和口語
    聽演說時觀看圖像,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圖像比起文字,有兩個巨大的優點。第一個是「便利性」,想像你用一段文字描述科學怪人,別人可能要花30秒才能讀完;但是當你秀出一張科學怪人的照片,別人只需要不到0.2秒,就能辨認出那是科學怪人。第二個是「明確性」,如果在同樣的半秒內,別人只讀了科學怪人四個字,但每個人腦袋裡的科學怪人,或許長相都不一樣,各自有不同的版本。但是一張科學怪人的圖像,每個人看來都會是一樣的,不會有同一段文字帶來不同想像的問題。

    單獨使用聲音訊息效果還不錯,單獨使用視覺訊息效果也不差,可是聽覺搭配視覺,也許能創造超凡效果。

    3.空間
    可預測的空間配置釋出心理資源,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我們形成所有記憶的時候,都會連同周遭的「空間」資訊一起記下來。例如讀書的時候,看到序言的某段重點,你會有印象這是在書本反沒幾頁的時候讀到。這些空間資訊,有助於「喚起記憶」,想起那些過去學習的經驗和資訊。記憶時的空間資訊還扮演另一個角色,那就是「預測未來」,例如你會預期運動比賽的比分板出現在右下角、網頁的設計總是卷軸式往下。應用到自己的簡報上,確認講義與投影片的格式一致,在需要聽眾專心的段落,也需要保持每張投影片格式一致。

    4.情境和狀態
    人們練習的所在地和練習時的感受,會形成他們所學內容不可或缺的面向。

    練習時的所在地講的是「外在環境」,假如你總是喜歡在星巴克念書準備考試,你的這些記憶很可能都會跟咖啡、店內的擺設、店員的微笑有關。當事後要回想起這些記憶,可以試著回想自己待在星巴克的感覺。

    練習時的感受講的是「內在環境」,也就是當下的情緒。作者舉例當你聽聞黛安娜王妃死訊的時候,內心感受到無比傷痛,此後你對這個記憶的所有細節,都會伴隨著當下的哀傷情緒。

    如果只是單次活動,訓練情境最好模仿場地情境,當你上場時就能倚賴情境帶給你的提示,例如:在教室的期末考、大會議的年終報告、在當地劇場的試鏡活動。

    如果要多次彈性運用,就混合不同學習情境,讓自己在不同的地點跟心情下練習,例如:撰寫任意主題的文章、給十幾名客戶的文案、即將巡迴演出的舞台秀。

    5.多工能力
    人類不能一心多用,這麼做會影響學習與記憶。

    眾多腦科學的研究指出,99%的人是無法「一心多用」的。也就是說,你如果覺得某個人特別擅長「多工」,可能只是他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得比較快而已。要達到最有效果的學習和記憶,終究都回歸到一個字:「一個時間只專注在一件事」。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設定目標」上。你如果設定遠大的單一目標,就更容易陷入一心多用。結果就是計畫延宕、表現變差、降低自己對技術和能力的信心。比較小的目標不但可以避免一心多用,還能加速計畫完成、增進成果、提升信心、加深學習效果。

    一個人能一面安穩地開車、一面接吻,只是因為接吻不夠認真。

    6.交錯
    練習過程中交錯各種技能,有助於增進臨場表現與技能遷移。

    作者舉網球為例,如果你單獨練一個動作練很久,頂多只能提升那個動作的熟練和精準度;當你試著混和不同的動作交錯練習,有助於提升臨場反應。因此,刻意練習有利於提升單一技能,交錯練習有利於融合彈性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可能會喜歡玩腦力訓練遊戲(例如APP),然而,研究成果指出:「腦力訓練遊戲不能增強記憶力或智力;它們只能讓你更擅長…腦力訓練。」

    7.錯誤
    接受錯誤有助於增進學習、記憶與預測。

    當人類碰到跟自己舊觀念不符合的事情時,會感到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讓你對一些「錯誤」後的更正可以刻骨銘心。當我們接受那些具有挑戰性和令人困惑的事情,短時間可能看起來沒有進不,但長時間修正下來,成長與創新能力會逐漸提高。

    利用錯誤學習的另一個關鍵是「接受反饋」,無論是來自於別人或者自己的。反饋就像一個導航裝置,讓自己搞清出你現在身在哪裡、要往哪裡去、下一步改怎麼走。缺少反饋的學習,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甚至滯足不前。

    8.回想
    回想(有別於複習與再認)能建立更強、更深、更容易存取的記憶。

    這個研究結果可能和你我小時候接受的觀念不太一樣,我以前認為重複不斷地閱讀某一個段落,就會記得比較深。然而,研究指出,最強大也最有效果的記憶方式,其實是透過「回想」。為什麼你越常回想某個記憶,它就會越深刻、越難忘?

    腦科學指出,記憶就像叢林裡的小屋,只要我們持續提取(也就是開闢路徑),隨時都能取用。唯有當我們停止存取記憶,它們才會被枝枒與雜草掩沒,遺失在叢林裡。因此,「提取記憶」是形成深刻、持久又易於存取的記憶的關鍵。

    我們並非思考我們記得的事,而是記得我們思考的事。

    9.促發
    預先啟動知識、期待和策略,來增進他人的學習。

    這個章節是整本書裡,我還沒辦法完全理解的地方。「促發」大致上的意思是,大腦會保留最近的聯想,將它們和新的資訊連結,利用這些聯想力,設計特定的策略,達捯引導學員理解、反應和表現的效果。我學到的應用是,如果當一個講師或簡報者,第一印象很重要。

    例如你在正式的公司簡報場合,如果身穿合身的襯衫和領帶,會給聽者正面的促發,聯想到專業的形象。如果很邋遢穿著鬆掉的T-Shirt上場,會給聽者負面的促發,對你的演講內容聯想起不專業的印象。

    10.故事
    利用故事增進理解、引導思考並形成記憶。

    為什麼對一位厲害的教學者來說,懂得如何說「故事」很重要?有兩個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

    第一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腦袋會分泌「催產素」,這是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對母親產生依賴和親密感的來源(知道床邊故事的重要了吧)。這也是讀者和聽者會對說故事的作家和講者產生依戀的原因。

    第二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當你聽得越沉浸,就越會跟演講者產生一種「神經耦合」,你的大腦會開始試著模仿說故事的人。意思是你跟講者的腦波逐漸同步了,你會受他的思考模式影響,漸漸地對他產生認同感,也會開始喜歡對方。

    11.壓力
    適度壓力有助於增強記憶與一般學習(不過高度壓力與零壓力可能有害)。

    如果你想要達到有效果的學習,記得一定要給自己「適當的壓力」。當你遭遇壓力時,攻擊記憶神經元的皮質醇蜂湧而出,支援鞏固記憶的蛋白質迎面回擊,如果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最後海馬迴的記憶神經元會得到修補,就很像森林裡的種子持續萌芽一樣。

    反而,「太強烈或持久的壓力」會造成皮質醇戰勝,造成海馬迴萎縮,嚴重甚至會帶來記憶抹滅。「完全沒壓力」則不會觸發任何的戰鬥,你的海馬迴和記憶神經元年久失修,結果就是你很容易遺忘,未來越來越不容易記憶新東西。

    12.分散
    把練習時間切割為幾個分散段落,可以增強記憶、提升學習效果。

    相信大家都當過學生,體驗過那種「臨時抱佛腳」的感覺,趕在考前一刻才發憤圖強,密集在短時間內死背大量東西。當然,不需要研究證明你也知道,考完試的隔天,你大概已經忘記90%以上的東西了。

    研究指出,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並不是短時間密集吸收。你反而要把學習的內容「刻意分散」在不同的時段學習,例如你要學習新的數學觀念,分散在星期一、三、五各花一小時學習,會比起在星期一連續學習三小時來得好。
     
    【讀紙本書或電子書學習效果比較好?】
     
    這個問題,在這本書裡面獲得了有科學根據的答案。根據研究,腦中有一塊叫做海馬迴的組織,人類為了產生「長期記憶」,這些記憶的內容必須透過海馬迴上面的「位置細胞」才會產生。位置細胞會把記憶當下的「空間資訊」埋藏在每一個新產生的記憶裡面。

    所以你會「感覺」在讀紙本書的時候,某些重點就藏在書裡的某個「厚度」,原因就是這樣。紙頁上的資訊,會存在一個清楚明確的三度空間裡。翻書的定點是你此刻正在生成記憶的一部份,未來可以充當回想這項資訊的引導提示。

    這邊也讓我回想起之前讀《雪球速讀法》時,作者也討論過這個議題:「拿起這本書的感覺、厚度、重量、封面,都會成為記憶的入口,喚起閱讀時的經驗。電子書閱讀器缺乏這些特徵。」。所以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學習與記憶,那麼你應該選擇紙本。
     
    沒有任何事物會消亡,它們只是偶爾沉睡、被遺忘。
     
    【後記:你學會了嗎?】
     
    在我讀完《最高學習法》之後,試著用「分散」的方式,隔一天再複習了一次,然後再隔一天用「回想」的方式,用自己的話直接寫下這篇文章70%的內容。寫完之後發現有一些觀念沒有記得很熟,就再回頭把書裡的資訊複習跟回想一遍。

    這次的練習給我的具體感覺是,透過認真回想寫下來的東西,會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對那些回想不起來、或者寫錯的東西,當我回頭重新讀過後,蓋上書本再回想一次,就有一種「錯誤被更正」的感覺,反而更讓人印象深刻。

    聰明的你讀到這裡應該發現了,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讀後練習(很騷的操作有沒有?)!這套方法,或許也是一個可以用來寫「讀書筆記」的好方式,不但可以寫得快,也會讓記憶更加深刻,以後的文章我也會再試試看這種寫法。

    最後,我非常推薦這本淺顯易懂、易用的書,給還是學生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學習,你會學得更好;也推薦給在職場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吸收,你的簡報會更有成效;也推薦給講師或行銷人員,看懂大腦如何聆聽,你的教學和文案會更深植人心。
     
    【抽獎辦法】感謝 大田出版
    1、抽出「1本」《最高學習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最喜歡的老師或演講者是怎麼教學的?他做了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我喜歡大學的物理老師,他會用簡單的圖表呈現複雜的觀念」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25(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1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7(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 在 織田紀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0 11:57:10
    有 113 人按讚

    行銷企劃之海海人生實戰課程,內容分享Part 2

    延續前一則在課堂上分享的內容:https://www.facebook.com/odanorika/posts/2577324665705308

    大學部的同學們理解設定目的、目標、成本、效益的重要性之後,針對分組報告都有提到的「目標受眾 Target Audience」給了一些過去我們分析族群時的作法。設定目標受眾之後,其接著而來的是溝通方法,也就是所謂的行銷訴求。如果設定的方式不貼近族群,當然溝通效益會變差,甚至沒用,因此得明確定義出「目標受眾」的輪廓為優先。

    我問同學:「你們認為18歲到25歲的女性消費者,是同樣的消費族群嗎?在回答之前,我先告訴你們,於企業之中提企劃案,常會看到有行銷人員設定年輕族群,採取涵蓋式的歸納法,而結果卻往往不如人意,你們知道原因在哪嗎?」

    同學面面相覷,似乎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點了一位學生問:「18歲的你在做什麼?」該位同學說:「準備要大學吧?」我又問:「所以你的心思都在?」學生回:「課業上。」接著再問:「18歲有打工過吧?賺的錢多嘛?」學生回:「當然不多!」然後:「因此你賺的錢都用在哪裡?」學生回我:「學費、宿舍費、生活費、交通費、一些跟朋友去吃飯的費用。」我又問她:「你會有多的錢,去買保養品、化妝品、衣服嗎?」同學回答:「很難。」

    我改問另外一位大四的學生,問他:「大四的你,現在最在乎的是什麼?」大四同學回我:「找工作。」我接著再問:「對你現在而言,最迫切的是什麼?」同學回我:「不知道未來能做什麼,很擔心。」我回過頭來問前一位學生:「妳現在大一對嗎?」同學點點頭,我說:「妳現在最在乎的是?」大一同學說:「多認識不同的同學,然後放鬆一下,好不容易有機會喘口氣。」

    兩位在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年紀相差三歲左右,其生活模式已經有著相對性的不同。因此我跟他們強調:「18歲跟22歲的想法會有差,面對的生活環境與條件也不同,同樣22歲跟25歲的人,一樣會有差異,所以別輕易、簡易的去歸納目標受眾,因為不同年紀的人,面對的問題不同,之於感受還有生活模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尤其在校與非在校生的差異之大,往往不能用同一套標準去看待。」

    許多擔任行銷企劃工作的人,在撰寫行銷企劃案時,通常會先把目標受眾立出來,可是當我問到為何選擇這群人,其涵蓋範圍之大的理由是什麼?通常我獲得的答案會是:「直覺是這群人會想要購買,而他們跟我們商品的連結性較高。」我最常用問題反問同事的話:「你現在三十歲,懂我們四十歲或是五十歲,甚至六十歲的人在想什麼嗎?你知道我們現在最想要什麼?你覺得自己跟現在四十歲的我,溝通順暢,很多想法要說服我容易嗎?」同事搖搖頭。

    行銷不是一廂情願,更不是在電腦上的文字敲打與推演,而是應該走入生活,真實去了解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思想、觀點、看法等。特別是當我們想跟這群人溝通時,不了解他們的現實狀態,又怎麼能說出吸引對方的內容呢?除非一開始就打算用賭博的心態來面對,那我們的問題就會回到:「這場賭博你認為有多少機率能贏?贏到什麼程度?輸與平的機率又是多少?要是無法承擔輸掉的風險,你認為要付出多少代價去贏?然後這一切要成要贏的概率又是多少?」

    畢竟,行銷是一門科學,不是神學,沒辦法靠著直覺、感覺去做,特別是我們面對真實活在世界上的人,這些人的生活不該被忽略,他們的消費模式其影響的要件,全來自於日常的各種生活條件所形塑而成,少有特例,有其共通性,可是跨越年齡、跨越性別、跨越居住地,很多條件會加上更多難以預料的變數,因此設定目標受眾,不是用來自爽或交報告,而是要能精準的明確描述出某個年齡層的共同、相似、特異輪廓。

    觀察台下的同學看似理解之後,我又繼續問個有趣的問題,問:「請問要跟六十歲的人溝通,你的行銷訴求語言會怎麼用?因為有同學企劃的商品是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而這群六十歲的人,你想從哪裡去跟他們溝通?採取何種溝通語言?」同學回我:「我會透過網路廣告、社群去強調產品功效、效力,讓他們知道產品能怎麼幫助他們,還有做到產品差異化的說明,以及針對痛點去強化,加深他們的記憶力。」

    聽了後我微笑看著他們,問其中一位同學:「你有年紀六十歲左右的爺爺嗎?」他回:「有。」我問他:「你爺爺平常都在做什麼?」他說:「在家中看電視還有偶爾去公園。」我問:「你爺爺會用智慧型手機嗎?如果會,他用手機做什麼?」同學說:「打電話跟看Line,其他的都不會用。」

    「六十歲的人於1960年代出生,面對2020年的現在,回推到他成長的黃金年代是1980年,那時候他所身處的環境沒有電腦,還是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他讀的書不用太多,多數是國、高中畢業,他們一年接觸的資訊,可能比你一天接觸的還少,他們所在意的是六十歲了,還是跟世界格格不入,許多數位領域的東西,聽得到但聽不懂,臉書知道能幹嘛,最多就是交朋友還有美國的強勢股,可是圍繞在他身邊更多的是什麼?是朋友親人陸續過世、是含飴弄孫並且等待另一個孫子誕生、是家庭可能破裂變孤獨老人、是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還能做啥、是接下來等著要入土心有不甘與不安,是一個認為自己即將走到終點,可卻身邊可能沒人在一旁等,而他們在當時最有效的溝通媒介是廣播,人生佔了大部分的是電視,報紙是給他們一種安心跟安全的象徵。」

    我們常講做行銷的人要能夠換位思考,強調換位思考其實就是從對方所處的環境,生長的過程,還有構築生活的各種條件、要件,都會變成影響他們決策的重要因素,無法洞察這些基本面的現象,溝通成本會大幅提高,效率肯定會較差。

    同學聽了之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跟他們分享:「四十一歲的我,跟七十五歲的老媽都有溝通上的鴻溝,你們會不會有?」同學們坐在台下點點頭。我再次強調:「因此,我們不去理解造成鴻溝的成因,更沒想過怎麼跨越鴻溝,你又怎麼能夠去跟一群與你毫不相干的人溝通?尤其你還要對方掏錢出來買單?你的行銷企劃案所根據的設定,可能與現實天差地遠,有很高的機率會失敗,這又怎麼會是一間企業在投資一個案子時,不去多做評估跟謹慎的審視呢?想要說服別人之前,先想看看自己有沒有被說服,說服自己的方法,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向那些你想溝通的人,先做小規模驗證,採取最小可行性的行動,向他們尋求驗證想法的可能性,反覆多次驗證過後,有足夠的資料與證據證實你的想法,這族群的輪廓才得以被明確則定義出來。」

    同學聽了後,面有難色,因為驗證想法的過程是艱難、是痛苦、是麻煩,可是行銷企劃不是作文比賽,更不是展現個人辭藻華麗的舞台,而是要能為企業所想販售的商品,帶入實質收益的現實工具、規範、指引。

    「裝睡的人叫不醒。叫人的方法錯了,對方當然選擇繼續睡。」

  •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03 19:00:03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老年憂鬱症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7 什麼是失智症?
    02:32 失智症的分類
    03:38 阿茲海默症的病因
    05:25 正常老化與失智的差別?
    06:38 老年憂鬱 vs. 失智?
    08:05 如何與有失智症的家人互動?
    09:30 我們的觀點
    11:00 提問
    11:12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關於失智症 - 台灣失智症協會 :https://bit.ly/3kXESIt
    →阿茲海默症的10個警訊:https://bit.ly/3cMnKTd
    →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智」症狀 - 愛.長照:https://bit.ly/3cPM0nG
    →「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症狀差在哪?林志豪醫師10秒教你分辨:https://bit.ly/347OdGY
    →健忘不等於失智!這 6 個生活習慣預防失智提早找上門 - 健康遠見:https://bit.ly/3cGso58
    →是失智症,還是老年憂鬱症?同樣是健忘,差別在於「病識感」 - 早安健康:https://bit.ly/2GfHZwt
    →失智症初期照顧方法:與正常老化的差異│家天使-失智症照顧安心託付:https://bit.ly/3kWKP8G
    →老年憂鬱症(一):健忘又愛發脾氣,真的只是失智嗎?|家天使照顧服務:https://bit.ly/33cl8uQ
    →不一定是失智症,老年憂鬱症也會引起「記憶障礙」 - 健康遠見:https://bit.ly/34ejtnG
    →「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的好」失智長者不會表達,可是感覺得到-《把時間留給自己》 - 愛.長照:https://bit.ly/2GbS2Tt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這12個!痊癒者描述自己逐漸失智的情形 - Heho健康網:https://bit.ly/348ajsR
    →《依然精彩—輕度失智症因應之道》 - 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s://bit.ly/3jfJol7
    →照顧失智長輩可以這麼快樂!曹汶龍:陪他玩,但別老問「我是誰?」 - 50+:https://bit.ly/3ihxYfz

    【 延伸閱讀 】

    →失智症的預防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https://bit.ly/3n3EcU4
    →記憶力變差、常跌倒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了?影像檢查及早揪出早期失智症 - 華人健康網 :https://bit.ly/3cP0GTV
    →正常老化?或失智症? - 高醫醫訊 慢性疾病專刊 2018.05 第37卷12期:https://bit.ly/3cMnTpJ
    →為什麼檢查正常但大腦就是不舒服? 腦霧、失智你現在就該知道的事!:https://bit.ly/3jfBvwf
    →老人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內科學誌》2014:25:158-164:https://bit.ly/3l3iLAF
    →衛福部長照專區:https://bit.ly/3jgpmHr
    →什麼是「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https://bit.ly/2ScYqf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記憶力變差看哪一科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17 19:00:06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三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啊,跟我幾個同樣世代的朋友聊天;我們這一個世代,就是大概四十幾歲的大叔哦!

    我們共同都很有感的一件事情,就是喔自己家裡的老人家,自己的爸爸媽媽,已經到了一個很明顯退化。

    不管是在生理機能,但是更可怕的叫做他們的智力、他們的認知程度,已經有一個很明顯退化的狀態。

    那你知道,生理機能的退化,有時候只要去多做一些陪伴跟輔助就可以了;可是呢大腦認知,可能是老年痴呆呀或等等的,它一旦發生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心理很大的折磨。

    但是聊著聊著喔,我們共同的都嘆了一口氣,想說這個部分是我們不可逆的反應,我們一定要去面對;而這一口氣的背後,讓我們最毛骨悚然的是,是自己的退化。

    四十幾歲,其實喔,對於自己的腦力、認知,還有思考的靈活度,如果平常沒有保養的話,已經是很有感的,跟以前是不一樣的。可能呢,過去喔的記憶力,跟現在就差了一個等級。

    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小心前一天晚上沒睡好的話,到了隔天那簡直跟宿醉沒什麼兩樣,跟以前年輕的時候真的是差蠻多的。

    所以呢,聊到了這個話題喔,就讓我想到,其實有很多大腦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到底要怎麼樣保養我們的大腦,讓我們呢到了三、四十歲,我們的腦力可以跟18歲一樣好用?

    那我在這邊喔,就跟你分享一些方法,或許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其實腦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我們人腦組織的厚度,大概在18歲到35歲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只是因為年紀的增長,我們的神經元傳遞的速度,會變得比較弱。所以呢,我們的主觀感受才會有記憶力變差,或是思考變遲頓這樣的一個錯覺。

    然而我們的大腦呢,主要的功能有兩個區域;第一個是跟我們的注意力,跟長期記憶有關的,就是「海馬迴」。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電腦裡面的CPU、中央處理器。這個把我們的經驗,和學習的所有事物集中打包之後,然後分派在不同的區域去做儲存,這是海馬迴的功能。

    而第二個重要的功能,是我們的「前額葉」。前額葉主要是管我們的邏輯思考、理性分析,還有意志力。

    所以呢,如果我們能夠透過一些活動,去刺激這兩個區域的神經元,讓他保持活躍跟銳利度;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的大腦,不管是在18歲還是在4、50歲,都是一樣很好用的。

    那到底要怎麼做到呢?其實呢,有三個方法,你倒是可以練習看看。

    第一個方法呢,就是在你學習任何東西的之前,或者是之後,進行一些輕度或中度的身體鍛鍊。

    其實呢,有很多研究告訴我們,睡眠可以讓我們的記憶力變得更好。

    我們在睡眠的快速眼動期,正是同步讓我們把已經學過,或者是記下來的東西,更強化在我們的深處。

    然而呢,除了睡眠之外,其實運動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你可以試試看哦,在你學習新資訊的之前或之後,立刻進行輕度到中度的鍛鍊,以我來說的話,我喜歡走路。

    所以呢,我常常是在進入一個深刻的研究跟學習之前,我就會去走路;可能走個十五分鐘,走個半小時。

    又或者是經過了一個很長時間的專心、投入,不管是在創作,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之後,出去散散步、散散心。

    這些肌肉的活動,會促使我們大腦神經的營養分子,叫做「BDNF」,這個部分的增生。

    這個部分的增生,其實對我們的意義就是,會讓我們的大腦皮質,能夠更牢固的儲存更多的信息。

    所以呢,你可以試試看,在你學習的之前或者是之後,進行輕度到中度的身體活動。

    而第二個方法呢,就是減少多媒體之間的切換。

    其實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旦你空虛、寂寞、覺得冷,你是不是就會滑滑臉書,或者滑滑youtube,或者是任何你習慣使用的網路服務?

    可是呢,大腦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哦,當你頻繁的在各個媒體資源,不管是電視、廣播、電腦、手機螢幕;或者是手機裡面的各個APP不斷的切換。這個過程它會損害你的長期記憶,它會讓你的海馬迴沒辦法正常的運作。

    可是你聽到這裡,你想說沒辦法啊,我總不能遺世獨立吧,我總是要跟這個世界接軌吧,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呢,我使用的方法就是哦,我會幫自己安排特定的時間;比如說,我不會無聊就去換手機。

    我會給自己一個時間是,我每兩個小時或每一個小時;甚至於有時候如果需要的話,哪怕每半個小時才檢查一次手機;而每一次檢查手機,最多給自己3~5分鐘。

    除了在這個規定的時間裡面上網、收郵件,或者是回訊息之外;其他的時間,我幾乎就會讓自己盡可能的,去離開這些多媒體的一個刺激;甚至於,主動的把我的網路關掉。

    而第三個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第三個方法,叫做專注於享受。

    不管你喜歡戶外活動、聽音樂、畫畫、閱讀,不管是什麼?你可以給自己每天5~10分鐘的時間,去做那些純粹會讓你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這要刻意安排喔!

    我自己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也常常強調這一點;就是你很多重要的事情,那些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你千萬不要存在一種,我知道它很重要,我有空再來做;其實很多人面對閱讀、學外語,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導致他每天都沒做這件事。

    所以呢,哪怕你每天只幫自己安排5~10分鐘,夠少、夠短了吧?但是當你刻意安排出來,那個時間就讓自己進入那個狀態,好好的去享受。

    因為呢,我們的大腦是這樣哦,當我們放鬆享受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壓力水平就會降低;而壓力水平降低,那些我們大腦的一個分泌物,叫做「皮質醇」,這叫做「壓力荷爾蒙」,它的分泌就會減少。

    你的大腦如果長期浸泡在大量的皮質醇裡面,其實不管你的長期記憶、不管你的海馬迴、不管你的額葉,或者是所有大腦的相關功能,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所以呢,當你身心放鬆的時候,皮質醇的分泌就會減少;這個時候也比較容易啓動你的大腦自動清理的功能,讓你的專注力會更好、思緒更清晰。

    所以呢,今天談了三個具體的方法,你可以試試看。

    第一個,叫做學習前後,進行身體鍛鍊;第二個,減少多媒體之間的切換;第三個,專注於那些會讓你感覺到享受的事物。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你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個實體的活動,就是我們的桌遊【人際維基】的工作坊。

    【人際維基】從上市到現在,受到很多單位團體的喜歡,特別是在教育現場老師,或者是一些人資同仁、業務團隊。

    因為這些人都告訴我們,要教別人怎麼樣做人、做事,其實好難教,可是能夠透過遊戲,讓人自然而然在裡面有所體會,這是【人際維基】最大的價值。

    然而也有很多人跟我們反映哦,就是【人際維基】他可能沒辦法湊出4個人,又或者是他只有一套桌遊;但是他有一大群人,要去讓他們參與、要帶一些活動,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你們的需求我們都聽到了,所以呢,我們設計了一個四個小時的【人際維基工作坊】。透過這個工作坊呢,你可以運用【人際維基】這一套媒材,去設計出專屬於你團隊的活動。

    不管是有趣的、好玩的、互動的各方面,我們很用心的提供一個輕薄短小的學習歷程,你只需要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就可以透過這個媒材,去設計出適合你,還有適合你團隊專屬的活動。

    我們【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是在我們2020年,也就是明年初的1月18號;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月18號的名額已經倒數了。

    所以呢,如果這個時候你連上我們的連結,看到還有名額,請你務必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我很期待你能夠透過這一套媒材,來讓你不管在團隊的帶領、班級的經營,都有更明顯的前進。

    詳細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跟你談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