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提問|成為父母後,有無啲教養方式係你立志唔重蹈自己父母覆轍的?
今次分享 #POPA腦細 Harold的回答~也許會讓你更了解 POPA 創辦的初衷!
◤我父母那一代的教育觀念普遍認為,「服從」便是好孩子。我從小到大,便被灌輸一個概念,小朋友的本份就是要「乖」,那何謂乖呢?就是凡事聽大人的...
|#省思提問|成為父母後,有無啲教養方式係你立志唔重蹈自己父母覆轍的?
今次分享 #POPA腦細 Harold的回答~也許會讓你更了解 POPA 創辦的初衷!
◤我父母那一代的教育觀念普遍認為,「服從」便是好孩子。我從小到大,便被灌輸一個概念,小朋友的本份就是要「乖」,那何謂乖呢?就是凡事聽大人的話,大人叫你做的你便去做,沒叫你的就不要多事,要守規矩,在家裏如是,在學校如是。
▌#我的成長
記得在上幼稚園時,美術課老師讓大家一起畫畫,我拿了很多不同顏色的蠟筆,在紙上不斷打大圈,不斷畫不斷畫,很有滿足感。突然,老師嚴厲地大喝一聲「你在做甚麼?」我戰戰兢兢地直說「畫大爆炸...」,然後老師的訓話到現在我還記得:「為甚麼你這麼曳?我叫你畫畫,你給我搗亂!畫畫不是這樣的,你要畫一個太陽,一棵樹,一間屋...你看看其他同學是如何畫的!」
當天放學,老師向媽媽報告了我的「惡行」。媽媽當然認同了老師的看法,叮囑我不要再曳,要聽老師話。而我當時的感受不是憤怒,不是委屈,而是慚愧。我慚愧我為何這麼曳,讓媽媽不高興,我慚愧我為何不懂得「畫大爆炸」是曳行為。因為我的概念是,媽媽和老師必然是對的。
在小學中學,學生需要做的是循規蹈矩,聽老師的話,總之老師就是對的。不過我漸漸發現,每位老師都有不同的要求。
老師甲要求作文要隔行,但老師乙要求不隔行。老師丙要求標點符號要佔一個全格,但老師丁認為逗號句號要放在文字同一格的右下方。當時的老師大多數都是權威型,而各種要求一般都不會對學生解釋背後原因,而學生亦不敢多問,總之我們要做的便是服從,能夠遵從老師就是好學生,不能符合老師要求的便要受罰。
到考會考和AL等公開試,學生需要做的,便是依照marking scheme的要求回答試題,必須這樣做才能拿得好成績,考數學試就算你答對了答案,如果步驟不跟從marking scheme的,抱歉,扣分!
物理化學等學科有時會要求學生解釋一些科學現象,而其實一個科學現象可以有多個解釋(例如地心吸力,牛頓力學和相對論都有不一樣的解釋),但考試範圍(syllabus)只會包含當中一小部分,這可能由於考試局認為某些科學理論太深,中學生未必應付得到,所以清晰說明是不會考的。要考得好成績,只要在這框框入面遵從考試局的要求便是。即是說,你學會了牛頓力學(一個較落後的理論)而不會相對論,你可拿滿分,而你精通相對論但不會牛頓力學,抱歉,你考試必定不合格!
▌#性格缺憾
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服從、守規矩、聽話等「美德」,根深蒂固地成為我的性格的一部分。
因為每事都遵從大人的意願,我習慣了別人的感受比自己的感受重要,對自己的意願越來越陌生,不,不是越來越陌生,因為其實一直都沒有機會認識過自己,了解自己想要甚麼,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更遑論自己有甚麼理想。
亦因為每事都要守規矩,我養成了不敢犯錯的性格。不敢犯錯便等於不敢嘗試,害怕接受挑戰,逃避面對失敗,從不正面面對批評,也即是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的缺點。記得第一次接觸Carol Dweck的Mindset Theory時,我感到十分震撼,因為我清清楚楚認識到,我是典型固化心態(Fixed Mindset),理論所描述固化心態的每一個特徵,都可以在我身上看到。
▌#自省經過
直到我升上大學。我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缺憾。
大學和中學的學習環境完全不一樣,我那些根深蒂固的「美德」令我很難適應這新環境。我當時讀商科,教授對學生的要求是要有creativity。他們主張你要有disruptive的主見,想問題要跳出框框,要think out of the box。功課和考試是沒有標準答案沒有marking scheme的。有時甚至無書所依,一分試卷便只得一句問題,你要寫出你獨到的創見才能拿得高分。
畢業後出來工作,上司要求你要proactive,即係無人叫你做的你要主動去做,這叫從小到大「不做不錯」的我無所適從。商場要求的是創造能力,你要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回報,如何做到?很多時候都是無書可依。
▌#初為人父
自省過,雖然對自己的缺憾有所認識,但從小到大建成的價值觀,已深深的刻劃在我的潛意識上,要作出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這經歷讓我清楚知道,我絕不可以讓我孩子重蹈我的覆轍。
於是由第一個孩子還在胎中之時, 已經不停地進修關於教育及家長的學問, 因為我知道,我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對孩子將來的性格有深遠的影響。◢(完)
更多 #POPA學問 在 @popachannel bio link
記一次受罰的經過和感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即時
【12港人案,10人遭判7個月到3年不等徒刑,將在中國服刑;2位未成年人回港面對香港司法檢控】
已經被關在中國深圳鹽田看守所130天的12位港人, 在今(30日)上午10:30出席鹽田人民法院的審判,其中10位分別以「組織偷越邊境罪」與「偷越邊境罪」遭到判處7個月到3年不等的刑期。另外2位未成年港人,檢察院決定不予起訴,並在今天上午11點,深圳警方將2人移交給香港警方。
12位港人(包括11男1女)是在今年8月23日搭乘快艇從香港出發,他們的年齡落在18歲到33歲,另外有兩名分別是16歲與17歲的未成年人。12人當時計畫在台灣的東沙群島換較大船隻前往台灣本島尋求政治庇護。但中國廣東海警在8月26日在官方微博上公布,23日於香港東南邊的中國海域逮捕12位企圖非法離境的香港公民,並且將其送回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羈押。
在12位港人遭到中國海警逮捕、關押後,家屬分別在9月12日跟12月12日召開記者會向香港政府陳情,擔心12人在鹽田看守所可能會遭嚴刑逼供,且當局拒絕家屬委託律師會見當事人、強迫接受官派律師,希望將孩子引渡回港審理。但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9月15日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因案件涉及偷越邊境罪,應由中國司法單位結束處分後,香港司法才會將其接回香港,進行進一步審理。而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在自己的Twitter帳號上發文指出,12港人並非民主運動人士,而是企圖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違法者。
12月16日,檢察院正式起訴10人。12月28日,12港人送中案第一次開審,當時包括多國領事館代表到場要進入法院聽審,但法院聲稱「旁聽名額已滿」,並圍起水馬(裝滿水的重型塑膠圍欄),拒絕進入。
■10位港人「認罪」,將在中國監獄服刑
遭到判刑的10人之中,31歲的鄧棨然以組織偷越邊境罪起訴,被判入獄3年及罰金人民幣2萬元,33歲的喬映瑜同樣以組織偷越邊境罪起訴,被判處2年徒刑及罰金1.5萬元。另外8位港人則是包括社運組織「香港故事」的成員李宇軒,還有在反送中運動時期,以激烈抗爭手法著名的「屠龍小隊」部分成員,皆被以偷越邊境罪起訴,被判處入獄7個月以及罰金1萬元人民幣。
在鹽田人民法院的公告指出,鄧棨然和喬映瑜因為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人數眾多,情節嚴重。但在他們被捕後「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並且「認罪受罰」,並且在經由法院查明後,兩人是經過在港的其他人的幫助,才得以企圖偷渡台灣,算是從犯。
■家屬委任律師認為判刑過重,香港人大代表認為之後港府會繼續檢控
從8月開始就大力協助12港人家屬的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這次12港人在中國受審訊的過程完全不合理、不透明,被關押的港人並沒有得到公平的司法權利保障。「2位遭判重刑的年輕人現在連上訴的權利都沒有,」朱凱廸指出,中共官派的律師告訴家屬,他們不會繼續幫忙處理12港人上訴的後續手續,要家屬自己聯絡遭關押的孩子,辦理上訴的手續。但因為家屬無法直接前往看守所探視,必須要以信件往來的方式溝通,時間至少費時2週,而上訴申請的時間只有10天。技術上讓家屬無法上訴。
「現在的判刑都是依照中共的方便來判罰......他們會有自己一套道理,還會有宣傳機器對外說『已經判得很輕了』,」朱凱廸認為,這次12港人在中國法院的遭遇受到香港媒體與國際社會的重視,讓很多香港人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面對中共司法不透明的無力感。他也認為,遭到港版《國安法》起訴的黎智英可能接下來會被送中審判。
在判決出來後,家屬委託的律師接受《立場新聞》採訪時指出,若鹽田法院的判決認為鄧棨然和喬映瑜只是從犯,3年跟2年的刑期判得太重,法院在判決時也沒有宣告緩刑。朱凱廸也指出,其實看以往的判例,很多相同的罪名都是判處罰金,不會有實質的刑期。
香港的中國人大代表譚耀宗接受《香港電台》採訪時指出,按照中國的刑法,相關罪行最高可以被判處2年以上7年以下的刑期,12港人的案例算是從輕發落。其中8位遭判7個月的港人,若扣掉日前遭羈押的時間,大約3個月之後就可回香港。但他還指出,12位港人在香港皆在反送中運動遭到警方偵訊或逮捕,全部都是以棄保的方式離開香港;因此他認為,港人在中國服完刑期回到香港後,港府將會繼續檢控。
朱凱廸表示,2位回到香港的未成年港人準備面對香港司法的檢控,並且港警可能會再加上一條「棄保遣逃」的罪名控訴。朱凱廸會繼續協助家屬,面對香港司法的挑戰。
■國際聲援12港人
在中國發布逮捕12位港人的消息之後,國際上不斷出現要求中國政府釋放12位港人的聲音。其中美國多位參眾議員以及國務卿蓬佩奧,都在公開場合呼籲中國政府釋放12港人。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在12月28日發表聲明稱「他們所謂『罪行』,是逃離暴政。共產中國會不顧一切地阻止人民到別處尋求自由」(Their so-called ‘crime’ was to flee tyranny. Communist China will stop at nothing to prevent its people from seeking freedom elsewhere)。
除了美國之外,英國、澳洲、加拿大與丹麥等國家的議員皆在不同時間發出聲明,譴責中國政府剝奪了12港人會見家屬與律師探訪的權利。台灣政府雖然沒有正式對12港人遭到關押的事情做出聲明,但多個台灣NGO與近千名台灣民眾在10月25日在台北市上街遊行,要求中共釋放12港人。(文/楊智強;攝影/REUTERS/Tyrone Siu/達志影像)
**圖為今日上午,12港人案中的其中一人由警方押送,經深圳灣口岸抵達香港。
#12港人 #香港 #台灣 #中國 #自由 #反送中 #報導者
記一次受罰的經過和感受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唔應該向癡線老師求饒。身為家長,只睇天氣報告,依賴天文台,而唔以自己感受為先,為自己小朋友著想,已經好反智。中學生咁大個,連捍衛自己一件褸嘅骨氣都冇,亦係香港教育嘅失敗。
[南區某女校] [長文][sorry for too long and1999]
今日,相信所有中學生們都冒死冒住嚴寒天氣翻學,
有啲學校因應寒冷天氣為同學放寬dress code,有啲甚至允許同學穿著便服,
望住各校同學紛紛開post慶祝“聽日可以着乜乜乜”嘅時候,
內心百感交集,
因為我校直到最後一刻,仍然毫無表示,冇,none,nothing
雖然有些許失望,但早已習慣學校(訓導組)如此作風,
係我錯,錯在竟然曾經對佢地抱有一絲期望,
學校一直以來的dress code都尚算讓人接受,但由今年開始轉為“有寒冷天氣警告時才可穿棉襖”,令人非常詫異,我甚至已經唔知學校在如何情況下可穿羽絨,
回望近個月嘅天氣,係寒風刺骨嘅冬天下,好大風,甚至有雨,凍到手都僵,仍然什麼都沒有,仲要顯示1X℃,到底真係有幾多日成功掛到寒冷天氣警告?
基本上大部份寒風陣陣嘅日子,同學們都係回校途中或校門前將棉襖,班外套等禦寒衣物脫下,或悄悄地收回書包,
在更寒冷的天氣下,仍害怕犯規的低年班同學先不用說,大部份高年班同學都不顧一切穿着棉襖上學,進入校門,
當然,為求“升職加薪”,“報夠數”嘅領袖生絕對唔會放過呢個機會,
試問呢個冬天同學們因為只想添衣保暖而俾人記左幾多個名?又因此俾人記左幾多個警告?
起初,我地都只係係班房或同學間指責,抱怨校方如此反智校規和手法便了事,
那位身穿長而厚的白色羽絨,黑長褲,頸巾的訓導老師卻指責同學因為沒有寒冷天氣驚告不應穿棉襖,面對如此荒謬的情境,都是白目以對,背後說其不是就了事,
為己一欲以身試法,不守規矩,係我地唔啱,理應受罰,
可是,經過今天一事,實在忍無可忍,
我相信部份老師係無辜,眼見同學拼命忍受寒風,都有不忍人之心,
然而,只有佢...
=======
今日中六級繼續考mock exam,氣溫0~3℃
眼見其它學校對此都作出因應對策,而我校則毫無打算表態之意,
同學們經過呢幾日嘅煎熬,明白到“唔冗唔暖”甚至“着咩都唔暖”,係今日都希望將所有衫,外套着曬上身,為求係極寒之中保得一絲温暖,
而天氣突然變得咁極端,甚至出現0度,我地都以為學校應該會有翻啲人情味,着情處理,
我本人,今日羽絨棉襖通通着曬上身,明知衣服不合規格都要頂硬上,唔值得賭上性命就係為左唔俾人記名,
入到校門,領袖生們只係企係門口享受涼風,並無記我地名,
翻到班房,聽到同學討論,確實有人被記名但為數不多,
我地聽到之後,以為訓導組終於從良,微微改觀,放心考試,考試一直都好順利,
直到中途,人盡皆知嘅訓導組主任陳老師,即我上說嘅“那位”,
佢手持淺藍file,有單行紙,
當時,大家都以為佢係監考,
直到佢由第一行開始行,又睇你枱號,一路行一路寫,仲不忘睥翻你一野,順序每行行完一轉,收獲豐富,就離開考場,
當同學意識到俾人記左名,已經太遲,係呢個已經唔夠時間做,加上唔可以講野嘅考場,你可以反駁咩?你可以自辯咩?你咩到做唔到,連插死佢嘅機會都無
無錯,佢係特登,佢係睇準時機,係我地分唔到心,手無搏雞之力時將我地一網打盡,
當下,我真係想碎屍當時以為佢地會從良嘅自己,
係呢個凜冽寒風,暴凍嘅天氣入面,人地學校有得放寬,而你地打算由我地死,無啲表示,我算
係學校門口俾你記名,我的確係你道理上有錯,我都算,
我地係學校門口俾人記叫人之常情,
俾你咁樣專登走上黎記叫不近人情,
Sorry admin,容許我講句粗口,
係叫無撚人性,
我相信呢位老師你都應該feel到今日有幾凍,你應該有感覺架?你自己都着左好多啦?係呀,又係嗰件長白羽絨同黑色長褲呀,仲有啡色頸巾添,
我地着自己羽絨,可能顔色唔合規格,但我地都盡量着係入面,外面着翻件棉襖,無咁張揚,
我地根本無諗過今年冬天會冬成咁,以我為例,我一直以來都無羽絨,因為我接受到,今年初冬我都無特別買厚衫,因為真係唔凍,但如此暴寒,香港天文台又流嘅,邊個會預料到?
衫揾唔切,外套買唔切,暖包買唔到,
衫褲鞋襪,無嘅問都問人借住先,點都着住先,
59年黎最凍呀,我地得1718歲人,陳老師你都無做59年人咁耐啦下話?
你明明知到有幾咁凍,明白有幾咁辛苦,真係擠少少惻隱之心都咁難?
呢位老師(同呢間學校)令人匪夷所思都唔只今次,
佢曾經一年早會係台上講“唔夠暖就着/買十件冷衫”如此荒論令人貽笑大方至今
我今日打呢篇文,相信學校嘅老師們都好留意啲secret page,你地會睇到,我相信陳老師都會睇到,
我唔期望你地會因此而改善校規,但我只希望你地往後面對如此情況,可以悄微擠多少少同情心,作出必要嘅對應政策,就當可憐我地呢班學生又好,而唔係傍邊做埋曬啲風涼野,
自問我已經中六,得翻兩個星期學,真係WFC,但諗深一層,未來班師妹又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