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Grow Big Biceps at Home 💪🏿
居家二頭肌訓練 💪🏿
🧍🏿♂️男女皆適用🧍🏿♀️
Body weight/徒手
1. Pull Up Variations 引體向上
(one arm/Commando/Typewriter/ice cream makers)...
How to Grow Big Biceps at Home 💪🏿
居家二頭肌訓練 💪🏿
🧍🏿♂️男女皆適用🧍🏿♀️
Body weight/徒手
1. Pull Up Variations 引體向上
(one arm/Commando/Typewriter/ice cream makers)
👉🏿 挑了幾個二頭最有感的給徒手強的做,做不來就當爽片看就好🤣
2. Horizontal Rows
👉🏿 可以拿兩張椅子中間放一根強度夠的掃把或杆子做。身體越平行地板越難,退階可以彎膝蓋踩地板輔助。有玩雙環的可以用Rings做,二頭超級有感!
Dumbbell/啞鈴
(4 x 8-12reps, 休息時間60-90秒)
1. DB Strict Curl (Width)
✅ 動作細節參考我之前 ”Arm Blaster” 文。
2. DB Strict Drag Curl (Peak)
✅ 掌心朝前,動作過程手肘都盡量不要跑到身體前面,啞鈴順著身體往上提,軀幹可以微微前傾。
3. Zottman Curl (All Heads)
✅ 掌心朝大腿開始,啞鈴往上抬的時候順勢往外轉到掌心朝上,在最頂端的時候手掌往內轉轉到掌心朝下,再慢慢降低啞鈴控制離心。
Resistant Band/彈力帶
(4 x 8-12reps, 休息時間60-90秒)
1. RB Hammer Curl (Brachialis)
✅ 掌心朝大腿做,離心(往下的方向)要控制速度。
2. RB Preacher Curl (Width)
✅ 手肘在身體前面做,掌心朝上。
3. RB Incline Curl (Peak)
✅ 手肘在身體後面做。開始掌心朝大腿,彎手肘時順勢把掌心往上轉。我把圈圈套在食指上然後彈力帶握在掌心從小拇指那邊拉出來,這樣可以增加手臂外旋的張力。
👉🏿 這個課表給二頭肌比較弱需要特別強化的朋友玩玩看。
👉🏿 徒手、啞鈴、彈力帶都有,自己挑自己想要的器材去做。
👉🏿 這個課表是以均衡訓練為主排出來的,各個角度都有吃到,假如有任何地方想加強再練更細可以問我(e.g. 寬、高、厚度)
👉🏿 有在練背的人一週不要做這個超過2次。只練手臂的這個課表一個禮拜2-3次差不多(雖然我很不建議只練手臂不練背,但我還是有遇過堅持只練手的人🤣)。
👉🏿 引體向上(或任何下拉)的動作做窄距二頭使用的比例比寬距多(多個研究證實)。二頭肌我個人覺得做反手比正手有感,但我目前看過的學術研究正反手的EMG訊號其實都差不多,所以正反手理論純屬個人觀點,不見得科學😊
如果這個Po文有幫到你,請幫我按讚分享並follow我的帳號🙏🏿
有任何健身方面問題或想看我拍什麼樣的教學都歡迎大家DM💪🏿 Stay healthy, stay active ❤️
肱骨角度、體位與二頭肌學術研究 ✍🏿
(Biceps Brachii and Grip Studies ✍🏿)
pubmed.ncbi.nlm.nih.gov/7775488/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37788/
pubmed.ncbi.nlm.nih.gov/29409427/
pubmed.ncbi.nlm.nih.gov/20543740/
pubmed.ncbi.nlm.nih.gov/28011412/
.
.
.
.
.
.
.
.
#homeworkout #workoutathome #homeworkouts #athomeworkouts #athomeworkout #workoutfromhome #homeworkoutideas #homeworkoutvideos #homegymworkout #hometraining #trainingathome #workout #training #biceps #bicep #bicepsworkout #bicepworkout #bicepcurls #preachercurls #dumbbellcurls #bicepsbrachii #hammercurls #chinup #chinups #onearmpullup #calisthenics #bodyweighttraining #pullups #pullup #frontlever
訊號強度db 在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樂器音箱、拾音麥克風與內場監聽、外場公播喇叭間的相對設定原則】(一)
在搖滾樂舞台上,多數電吉他手的聲音通常都得透過吉他音箱作播放,再經由一支麥克風拾音,以動圈或電容,甚至絲帶共振方式將震動頻率、強度轉成電子訊號,再輸入至後端Console/Mixer作前級處理,再分線由後級功率放大器驅動內場監聽喇叭、外場公播喇叭作播放。
首先,希望各位先了解每支麥克風都有它最大耐音壓範圍(Max dB SPL)值,例如許多中小型PA公司經常拿來一隻幹到底,什麼都要它收的Shure SM57、Beta 58(我現在幾乎不用這兩支就是了),其Max dB SPL通常認定為150dB (94dB/1 Pascal標準測試條件下),意味著當樂器音箱輸出音壓在單位距離內超過150dB,麥克風拾音後轉換訊號就是全爆,提供給Cosole、Mixer、Interface的訊源品質就是炸聲。
只要樂器音箱播放音壓控制在麥克風標稱SPL範圍內,拾音品質就不會是炸的嗎?各位又得知道每支麥克風都有其最佳化線性工作點,也就是承受多大音壓以及多小的音壓範圍內,其物理拾音的特性失真最低,轉換成電子訊號會最為乾淨,細節最多。基本上,樂器音箱播放音壓「過與不及」都不行,尤其是過大聲,越靠近SPL極限,高低頻拾音越會發生震盪失真且產生迴授Feedback。
有了上述概念,各位就曉得吉他音箱的播放音壓大小端看各麥克風是否能在線性工作範圍內拾音,如此一來,才能給予相對乾淨的聲音訊號供後端Console/mixer作前級訊號處理。如果各位樂手無視麥克風的耐音壓範圍,將音箱開得過大聲,提交給Console/mixer的訊號就會是髒的,炸的,想當然爾,內場放出來的聲音品質就會是失真過大,難以聽清楚細節的噪聲,外場喇叭亦然。
再說,當樂器音箱開過大聲,不僅僅麥克風無法在線性範圍內作拾音,連帶犧牲掉的還有內場監聽喇叭的播放品質與清晰度,因為當樂器音箱假設開到95dB,內場監聽喇叭最少也要開超過3dB大,樂手才能清楚感受到監聽聲是從面前的內場喇叭傳來,而非發自背後的樂器音箱。然而,這98dB的播放音壓值還只是最低限度標準,並考驗樂手的耳力。別忘了,當大口徑單體的監聽喇叭輸出超過98dB,其單體是否能以最少盆分裂失真等各失真方式作線性播放呢?如果多數喇叭達不到輸出大又失真低的極端要求,樂手又想要將樂器音箱開得很大聲,最終當然無法聽到內場喇叭傳送清晰的聲音。因此,如何讓樂器音箱以適當音量讓麥克風拾音維持線性工作,讓內場喇叭的播放音壓降低,單體收放工作時的負擔與相對應的各種失真降到最低,以取得更清晰的監聽品質,這是內場Setting時的最基本要求與最重要觀念。
尤有甚者,請試想在舞台上.您背後的樂器音箱開到95dB以上,您面前的監聽喇叭得開到98dB以上,貴團其他團員也與您一樣,音箱同樣開得很大聲,內場喇叭又要壓過音箱輸出音壓,在這個「比大營」的內場舞台上聽到的整體聲音肯定是鬧哄哄一片,吵到表演結束您耳朵肯定嗡嗡作響,遑論聽到清晰的監聽音質。
因此,在作內場Setting時,我會與多數樂手,尤其是剛開始表演的年輕樂團樂手溝通樂器音箱的音量設定要適中。怎樣才算適中?由Soundman決定麥克風拾音訊號強度是否充足,品質是否夠好,動態呼吸範圍是否夠大?若麥克風拾音訊號過強或過弱,再來調整音箱的「Volume」大小。至於「Gain」,基本上,我光看各位琴的型號,線圈設計,就知道多少Gain負載增益是最好的,這個沒有一定法則,真的就是場子作多,琴碰多,就知道哪把琴的輸出特性是怎樣。
最後,還要提醒各位樂手一件事:當初步內場監聽設定完成,開始表演,若發現內場喇叭監聽品質不夠舒服,不夠清楚,不夠滿意,切勿自行調整樂器音箱與效果器上的Volume、Gain (音色EQ與其他音效效果參數則可適量微調),而是該請Soundman將內場監聽喇叭推大聲,否則,外場喇叭原本設定好的整體平衡感會被您貿然舉動給破壞,您的琴聲會忽然壓過其他配器、人聲,更嚴重的是訊號過強,麥克風Overloading,聲音品質就又毀了。
先簡單講到這,還有其他觀念如如何針對不同樂手彈奏特質、樂器音箱特性搭配拾音麥克風,效果器設定與內場監聽品質的關係等觀念,有空再來慢慢寫,各位有任何想法與經驗或疑惑要分享,請在底下留言,但我可能無法立刻回,因為得來趕有錢賺的稿件了。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經驗、觀念與方法,各位有權質疑或選擇相信,但我鼓勵各位隨時當個懷疑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