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角落觀察記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角落觀察記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角落觀察記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角落觀察記錄產品中有16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5的網紅IC之音 · 竹科廣播 FM97.5,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你,許下了哪些堅定的承諾?。2015年起,台灣應用材料、愛惜社區推展協會與 IC 之音.竹科廣播對於環境教育推廣充滿著願景與希望。在過去連續五年,深入桃竹苗新竹高中職,超過四萬名師生響應《看見台灣之後》環保教育活動。 今年看見台灣之後—環保 30,台灣因你...

角落觀察記錄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7:56:30

城市是那麼方便,城市又那麼壓抑,還好香港城市一直與自然為鄰。城後面有山,城中間有海港,城內不同角落還有鳥和樹。細心觀察,自然,就在身邊。 書中也有大自然。 「就係香港」編輯部精選十多部有關大自然的紙本書及雜誌收藏,於中環街市pop up store 閱讀室內展出。選書有的以細膩的素描及生動插畫去...

角落觀察記錄 在 生活倉庫 Life WareHous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6:54:17

在這個忙碌匆忙的時代 我們都需要靜下心、每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今天跟大家介紹幾個每日小習慣 讓你的生活品質慢慢提升!❣️ 1️⃣閱讀 多久沒有拾起書本讀讀文字了呢!📚 閱讀可以促進文筆與邏輯思考能力 書本可說是集結作者人生精華的產物 從不同書中可以看到各種觀點、故事 絕對不是網路文章可以取代的哦!...

角落觀察記錄 在 李立丞Le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05:28

2019/09/02 @香港 謝謝兩年前的我記錄下這些文字 鼓勵現在的我一定要 一定一定要 繼續記錄下去 它們很短、很破碎,但當時間經過,積少成多,你的看似隨機的個人經驗,會成為這世代集體記憶的濃縮。 12:15從家裡出發,媽媽再三叮嚀我們千萬不要到示威的現場去,我說我明天就要飛臺灣了,不會去湊...

  • 角落觀察記錄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6 20:52:45
    有 51 人按讚

    [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3 年那時開始;那又何時開始從事攝影寫作? 從 2010 年 10 月第一篇文章起,也有 10 年了;那又何時開始教攝影? 再晚一點,2012 年 07 月開始至今,也有 9 年了,回想這過去這些重要時間點,照片對我的意義也好、用途也好,也會不斷的改變。

    🟥接觸更多不同人
    我曾經在資訊展、商場賣過相機,待在台北光華商場某個小角落一段時間,喜好是攝影,接觸到的自然是對「拍照、攝影」有需求、有興趣的消費者,而前來櫃位的消費者,從對攝影一無所知,開口就直問「我需要一台如何如何功能的相機」,到以攝影為攝業的「攝影師」,二者之間需求落差很大,消費金額從一台3-4 千元的相機,到一顆 5-6 萬元的鏡頭,直到一台將近 20 萬元的相機。

    不同需求的客人,聊起攝影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完全不懂的客人,讓我了解他們對拍照的想法,為何會這麼簡單的也不懂? 口中說的、需要的、花錢買下去的完全不一樣,有些客人會接受我的意見,選擇我所推薦的,有些則是很確定的是「我就是要這台」,即使我心中覺得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你,但有花錢、有消費,你就是客人。

    另一種是以攝影為職業的攝影師,像是「婚禮攝影、新聞記者、攝影工作室」等等都有,談起攝影又是另一片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前輩問我「你覺得,職業與專業,哪裡不一樣」? 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這界限如何區分。

    🔹「職業是拍出客戶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專業是客戶買你拍得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二句話聽起來很像,卻完全不一樣的層級與境界,雖然我還不曾體會後者的心情是什麼,但前者的心情我卻很能體會。🔹

    談起「器材」的看法,一般消費者與職業工作者則是不同的見解,特別是職業工作者如何訴說「高級相機、鏡頭」那規格表看不到的的實際體驗,那真的沒有實際用上是真的比較不出差別,由於這裡是「光華商場」不是「攝影研究社」,也無法具體的更深入的討論,但從這些職業攝影師心得交流分享,讓我能稍稍接觸更高攝影領域的境界。

    🟥天哪,你能教嗎?
    一開始寫攝影教學從沒想過「我可以開課」「我能教」,甚至直到今天是我每天工作內容之一,而一通陌生電話響起,聊了一下「你是誰?」,再聊聊「你能來教我們攝影嗎?」,一開始是拒絕的,連個課程大綱、講義都沒有,一點經驗也沒有,哪敢答應一個陌生電話另一頭的邀約,但對方熱情與堅持,於是帶著一點心虛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試看看吧」,於是開啟了第一堂課。

    一開始設計 6 門課,慢慢變成 8 堂、10 堂、12 堂,連同進階 18 堂課,講義也從 V1.0 到 V16 版不斷的改變,也能針對不同需求、上課形態設計不同的課程組合,再設計新課程,新的內容等等。

    一開始會認真的去數開了幾個班,默默為這個班的學生做點記錄,比如說有多少人啦、第一堂何時開課啦,但經過數年下來,已經數不清開過少課、有多少學生上過我的課,東西南北跑過多少地方,如果當初那個記錄的習慣有維持下來的話,我想想這幾年開過的班,教過的學生,應該是非常可觀。

    🔹我總是不斷的接觸「初學者」,課程也是為他們不斷的設計、改版,背後動機當然是希望自己越教越好,能讓他們接受到更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學相長」這好段時間,我從初學者身上學到非常多、非常多,了解為何他們想學、困難在哪裡、需求在哪裡,雖然不同班的新生,彼此間對拍照的想法需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次課程都能讓「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體會」,如果我是一位初學者,我會如何期待攝影能帶給我什麼收獲,攝影又可能是什麼樣子。🔹

    「是得,我能教,我很會教」至少到了今天我總算能大聲說出這句話,但這背後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少數讀者、朋友才知道的事情。

    🟥旅行、攝影
    除了身為他人眼中的老師,其實老師也該不斷進步,除了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試著在別的領域相結合,看看從「不同領域看攝影」,能否有想出新的見解。

    我開始出國旅行,在有機會與能力下,多出去看看,2013、2014 年,我各別去歐洲自助旅行,這二次都各去一個月,當時的心情走馬看花 (現在想想哪一次不是),眼裡看到的盡是「新鮮貨」,連個路邊的垃圾桶都長的不一樣,順手拍個幾張。

    在陌生的環境能產生一種「與環境陌生的隔閡」,除了眼裡看到的新鮮貨之外,心境也跟著看開了 – 原來世界好大,自己這麼渺小,應該在有心有餘且力充足下,多出去看看,雖稱不上打開什麼我們說的「攝影眼」,但至少讓我能期待自己能抱著相機,多看看更多地方,挑戰自己能走到多遠、多久。

    當自己看得多了、玩得多了,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念頭「想讓我的學生、讀者看看我所看見的世界」,該如何最安全、有效率的達成這一點? 是的,我考上了外語領隊,跟著旅行社合作帶讀者、學生出國,這是最具體的方法。

    🔹這讓我又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攝影」,自己用相機、鏡頭體會這世界不足以讓我滿足,帶著其它人感動我曾經有過的感動,這是我另外的目標,我想這比多年前「入門攝影課程」相比,這更像是「進階的攝影課程」,只是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課程、我的團員反而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透過其它人的視野,來增見我所見到的世界。🔹

    🟥攝影與錄影
    確切的說是「靜態攝影與動態錄影」,除了在「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外,我也在「不同的表達呈現」上嚐試,也就是「動態錄影」,雖然很多人會說,若你攝影基礎有了,那麼動態錄影入門也不會太難,我也這麼認為,但就「基礎入門」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跳進來學習,才發現學會「從無到有製作出一隻影片」,跟「拍出一系列攝影作品」,這兩個根本就是「二件事」,共通點大概就是…,手上的相機既能攝影,也能錄影,少了器材進入的成本 (一部分啦)。

    從 2018 年中,我開始自習「動態錄影」,從剪輯軟體的學習、到如何拍出一隻教學影片、VLOG 影片,嚐試不同器材,在這個領域,我也是初學者,每件事就像從頭來過,中間有些辛苦,但也十分新鮮,我偶爾會跟學生說:

    🔹「好好體會你是初學者的身份,因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而當你一切都熟練了,很容易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你也就會慢慢麻痺,失去觀察力與好奇心」🔹

    當我開始學習動態錄影過程,我也這樣子告訴自己,慢慢學習、不急,享受初學者的過程,來看看動態錄影裡頭的世界,逐漸找到與「靜態攝影」有哪些異同、彼此可以互相接替的部分,直到撰文的今天,我依舊還是個「初學者」,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仍然好奇。

    🟥跳脫領域思考
    🔹「通常在一個問題卡住,原地打轉不得其解,你在原有的領域想不出答案,而透過站在其它領域來看這待這個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解答,或是不同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自己的事情」,但這何其困難? 如果你不是「真的站在別人的立場過」,你是無法用不同的角度、思維方法來看自己問題,但一但你有過類似的經驗,也許你也能認同上面我所說的 – 跳脫領域思考,能發現原有領域所想不出的答案,也或許答案依舊想不出來,但相信能產生更多新的想法,重回既有的領域再試圖尋找答案。

    每每在教攝影過程,在課堂上講解任何觀念,教得好不好,學生有無吸收,從學生的眼中可以得到答案,對我來說難的不只是「教」這件事,難的是如何知道他們哪裡不懂? 為何不懂? 不懂為何不舉手? 還是連自己懂不懂都不清楚? 他們的眼神流露的,除了疲憊以外就是「呆滯」,這該怎麼解? 我除了試著換更多不同的例子,講講不同的比喻,笑話也一講再講,想辦法打通他們的關卡,雖有些進步改善,但我覺得問題依舊存在,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而直到我「真的跳脫了既有的領域」,再思考上面這些問題,部分問題我得到了答案,當我接觸到「旅行」,讓我對攝影有著更大的夢想之外,也讓我思考「為何我那麼辛苦拿著相機原因是什麼」,用這角度去想想學生辛苦下班,接著來教室上課,他們心情與期待是什麼?

    當我接觸到「動態錄影」,從動態錄影過程,我思考這問題「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嗎?」一張照片帶給我們除了「視覺的記憶外」,好像留下來的東西也不多,那前面那問題「照片有無勝於有聲」這觀念是值得深思好一會。

    🔹當把「動態錄影」帶到課上,才發現學生為何部分觀念依舊死記,是因為他們不在「現場」缺乏對於照片判斷的線索,他們看到照片只是「結果」,也只能參考,甚至死記,若能在一張照片之前帶點影片,較能讓他們「如臨現場」感受一些氛圍,要他們學習新的觀念,好像這問題似乎解決了。🔹

    也同時能解決另一個我好奇的問題「為何一到外拍練習,學生就把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全還給我一樣」,因為外拍過程中,整個世界都是充滿線索的「大教室」,該如何依現場教他們如何判斷眼前的東西,結合所學,因為「氣氛環境」擁有太多變數需要講解,這些東西帶不進教室裡,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的原因。

    🟥持續重看「攝影」
    教學、寫作十年的經驗,我也不斷的在改變我所擅長的領域之外,同時我也跨足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專業,帶著初學者的心情去看看我所不懂的,這份好奇心讓我在其它領域事物上,學到了很多新點子,在「攝影」及「攝影教學」上,我有很多的改變。

    🔹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我對「照片、攝影」的看法,我不再堅持那套「照片無聲勝於有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些過去我埾持的念頭,而是更加「超越、溶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來看待這些事情,讓我能確實的跳脫單純的靜態攝影的想法,有著更進一步的成功與成果。🔹

    別誤會,我依舊喜歡「攝影」,而我仍舊在不同領域持續的學習,並且帶著這些學習接觸後的感想「帶回我所熱愛的攝影」,照片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記錄、回憶、創作、證明等等念頭,更不只是視為自己獨享的小小世界,許許多多觀念仍在我心中發芽、成長,希望我能更加堅持下去,持續的進步,也更加認識自己「為何如此對攝影的熱情,仍持續不停」,我想這問題,也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對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角落觀察記錄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12:06:13
    有 32 人按讚

    城市是那麼方便,城市又那麼壓抑,還好香港城市一直與自然為鄰。城後面有山,城中間有海港,城內不同角落還有鳥和樹。細心觀察,自然,就在身邊。

    書中也有大自然。

    「就係香港」編輯部精選十多部有關大自然的紙本書及雜誌收藏,於中環街市pop up store 閱讀室內展出。選書有的以細膩的素描及生動插畫去描繪香港及外地珍罕的自然生態,呈現生物多樣性,;有的將大自然與身心靈連結,也有呈現大自然獨一無二的藝術性一面。當中一些有數十年歷史的珍貴藏本,更我們由從前的香港走到現在,感受在地的變化。

    1931年的《The Hong Kong Naturalist》期刊,由香港最早期的博物學家香樂思(G. A. C. Herklots)編著,並滙聚了生物學家、民俗學家、考古學家、健行探險家等的研究。除了詳盡資料,書中還有早年珍貴的手繪彩色插圖,包括多種本地原生植物及鳥類,加上典雅的排版風格,都讓人感受到近百年前的時代氣息。

    同樣以手繪彩色插圖去再現本地自然生態的《A Colour Guide To Hong Kong Bird》,是前市政局七十年代中期的出版物。書中記錄了近四百種香港常見雀鳥,並詳盡記述了觀賞的生態點,例如香港魚塘、灌木叢、海沙、沙灘、石灘、都市、樹林等等。除了家燕、相思鳥等常見雀鳥,也收錄有不少稀有品種如灰樹鵲、松雀鷹,每一品種都描述了雀鳥的外貌特徵與辨認方式。同系列的《A Colour Guide To Hong Kong Animals》,亦包含豐富的彩色動物插圖,本地各類原生動物包括哺乳、爬蟲、兩棲類、淡水魚、甲殼類,到無脊椎生物,都一一收錄在案,同時將香港的生態棲息地,由泥土到都市,都逐一闡述。

    《朱翁同遊 香港原貌》則是香港第一代新聞主播朱維德的攝影著作。六、七十年代時已拿著Leica相機,朱維德走遍香港各處奇險或偏遠的山、波濤或隱秘的海岸,行山拍照之外,每到之處都會仔細採訪當地的居民。這些珍貴的黑白相片讓人回顧七十年代前尚未發展為新市鎮的沙田,未填海的屯門灣和大埔墟,還有大嶼山各處原始的山景地貌。

    近年出版的《感知西半山 就是自然》則以龍虎山為主題,卻有別於一般的行山指南,書中邀來本地藝術家、作家、地景建築師等,重新描繪及想像大自然和人的連結,書中觸及人文歷史、社會結構、建築、自然史、動植物學等,並以散文、短篇小說、畫作、攝影,甚至代入昔日「山民」(即是大樹)的角度,以大樹寄來的短箋等不同形式,重現一個立體而豐富的西半山。

    「就係香港」於中環街市的pop up store 設下小小的閱覽室,以由現在起至本月底,以「城市和自然」為主題,與讀者分享這些編輯部選書。歡迎大家路過時稍緩腳腳步,坐下來,好好呼吸大自然的氣息。

    「就係香港」流動編輯室+Pop up store
    日期: 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
    地點: 中環街市Shop P05B (2樓)
    開放時間: 周一至日 10am-10pm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popupstore #中環街市 #就係香港編輯部 #readingcorner

  • 角落觀察記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20:55:58
    有 1,152 人按讚

    因疫情而延後120日的teamLab即將回歸了❤️
    🎉正式宣佈鬆綁管制
    現在入場不需要線上預約了!
    開放現場抽號碼牌排隊入場喔~
    teamLab遵守中央防疫措施做好萬全防護準備
    #展區每日定時消毒讓你我安心觀展
    #倒數開展二周 #期待爆表
    #預售最低優惠倒數搶票 #趕快手刀預約看展

    為維護觀展民眾健康安全☺️
    進場一律管控人數 #採預約制入場
    大家一起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實聯制
    📅 10/8後到 #台北士林科教館 一睹七彩繽紛的藝想共創世界🎆
    https://bit.ly/2RH6mZJ
    -
    滿心期待的teamLab終於要開展了!
    延後了整整120日
    即將在10/8做好最萬全的防疫措施迎接大家預約到場~
    進場人數有控管,所以你們一定要 #提前預約進場!(預約連結放在留言第一則)
    以往去teamLab都人山人海~
    第一次teamLab開展因應疫情有特別人數控管,
    更容易拍到跟IG上一樣美美的照片~
    不會照片上滿滿的人~也不需要人擠人!😂
    算是疫情中的小確幸。
    -
    700坪超大型空間,9大互動體驗展區!
    直接把日本teamLab 原封不動的移植到台灣~
    展期延長到寒假後~絕對是一個散心,遛小孩,IG必踩景點!
    不能出國的這段日子最想念在日本帶孩子去的地方就是teamLab了。
    每次去都可以玩好玩滿!至少半天的時間都可以泡在裡頭~
    滿滿的互動空間以及色彩。
    回頭再玩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帶小孩去大人也都跟著玩(整個都是超級IG打卡區呀)

    「teamLab 未來遊樂園&與花共生的動物們」有9個展區~
    跟在日本當地玩的是一模一樣的!
    進去展場後會有瞬間來到日本的感覺~
    原本預計6月份幫你們開箱teamLab,因為疫情延後到10月份開箱。
    開展前我們會先去參觀然後分享給你們遊玩攻略💪
    #購票資訊在文末ℹ️
    -

    👉 9個展區介紹:
    我分3大類型介紹~(遊玩動線以及攻略等我正式開幕前介紹給你們)

    🎡【#觀賞互動區】
    ——
    1.《#與花共生的動物們II》
    首次來台的超人氣作品!
    這是每一次到日本進場teamLab最驚艷的區塊之一,
    佈滿繽紛的花朵跟動物。動態不斷循環,美極了!
    站在每一個角落都看起來不一樣。彷彿來到了彩虹的故鄉,
    動物們由花朵花瓣形成~我們的手碰觸花朵時花朵就會凋謝散落。
    花朵會持續的綻放-成長-凋零循環,持續塑造出動物的形狀。

    2.《#遠古神靈的故事》
    牆面螢幕上的符號都代表一種圖像。
    碰觸符號後就會在牆面上演出一個故事,
    故事內容情節還會因為觸碰螢幕上的東西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 #動態互動區】
    ——
    3.《#小人所居住的桌子》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teamLab互動式螢幕桌面區!
    小孩每次都最喜歡群聚圍繞的桌子~可以玩超久~
    只要在桌面上放物品就可以跟在桌面上的小人們互動。
    每放一個物件在桌面上,小人們的活動就會產生變化。
    用跳躍,攀爬,滑動等等的方式跟孩子們放置的物品互動!
    小孩用想像力創造物品擺放方式然後讓桌面的動態每一次都不一樣!

    4.《#光球管弦樂團》
    必玩的光音球區!
    玩球也可以玩的很美~
    這大概是世界上唯一大人也會搶著想要入場的球池區😄
    觸摸球滾動球,光球就會改變顏色跟音樂🎵
    周圍的球也會接收到活動方式的影響而改變整個空間的顏色。
    大小不同的光球組合而成的光與音的球體管弦樂空間!

    5.《#滑梯水果園》
    消耗孩子體力的最佳場所❤️
    話說這個溜滑梯,我們家的2個孩子每次都玩到不想要離開😂
    好像在滑時光隧道一樣~滑下去的時候每一次都會穿梭不同光景,
    百玩不膩!
    滑下的途中碰到果實,果實會開始生長。
    碰到花朵會變成水果。碰到水果,水果就會開始撒出新的種子。
    千變萬化的最美溜滑梯區!

    6.《#天才跳房子》
    互動感應式的跳房子遊戲~�跳到水中的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跳躍時會出現魚兒,蝴蝶,鳥。
    如果成功連續跳躍相同形狀!會出現更多動物跟色彩。
    孩子們每次為了挑戰然後看到更多不同變化就會一直連續跳房子~

    🎡【 #塗鴉互動區】
    ——
    7.《#塗鴉自然:迷失、沉浸與重生, 紅色名錄(Red List)
    紅色名錄(Red List)是記錄世界瀕危物種的數據庫。
    這個作品會展示當地的瀕危物種(非常值得帶著孩子一起觀看)
    來到這區先來繪製自己的塗鴉,然後掃描繪製後,自己的生物也會跑到這個自然世界。
    整個區塊以自然生態概念為主軸。
    生物們會吃掉其他的生物或是被其他生物吃掉,這就是一個由動物組建起來的生態系統。
    自己所畫出的生物,也會吃掉其他的生物然後生長繁衍。
    站著不動,花朵會大量盛開。如果四處走動跑跳,花朵就會散落。
    動物,植物,昆蟲會互動循環。這就是生態!
    在這裡可以慢慢尋找,觀察自己創造出來的動物的生態足跡,非常的有趣~

    8.《#彩繪動物立體紙模型》
    沈靜下來的3D手作空間~
    用蠟筆畫在紙上的動物,經過特殊技術,掃描畫紙後就會轉換成展開圖可以變成立體紙模型。
    DIY組裝在造紙世界中創建自己的3D立體動物。
    �9.《#彩繪動物》
    在紙張上畫出動物,
    然後掃描繪紙~自己的作品就會跑到巨型三維藝術作品中獲得生命。
    你畫的動物會與其他動物交流。
    觸摸藝術銀幕上的動物,它們還會作出各種反應~
    ——

    teamLab,不管你有去過還是沒有去過。都非常值得一去再去。
    2021「teamLab未來遊樂園&與花共生的動物們」透過科技、藝術、互動等元素交織,建構出占地近700坪的超大型沉浸式夢幻世界。
    結合「聲光,想像,藝術,色彩,創作,生態」
    不管約會,家庭活動,男女老少都是一個非常棒的好去處!

    10/8開展前預售期最低雙人套票才$540(雙人套票原價$760)
    👉 #購票連結:
    https://bit.ly/2RH6mZJ

    「teamLab未來遊樂園」
    展出時間:2021年/10月08日~2022年/02月28日
    展出地點:台北士林科教館
    售票資訊:
    單人預售票$280(全票$380)
    雙人套票組$540(原價$760)
    以下通路可購買:
    udn 售票網、7-11 ibon、全家、GOMAJI、博客來、KKday、KLOOK

  • 角落觀察記錄 在 IC之音 · 竹科廣播 FM97.5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0-22 14:44:51

    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你,許下了哪些堅定的承諾?。2015年起,台灣應用材料、愛惜社區推展協會與 IC 之音.竹科廣播對於環境教育推廣充滿著願景與希望。在過去連續五年,深入桃竹苗新竹高中職,超過四萬名師生響應《看見台灣之後》環保教育活動。

    今年看見台灣之後—環保 30,台灣因你而改變,首次邀請紀錄片大師柯金源導演、曲全立導演,透過柯金源導演《海》紀錄片、曲全立導演《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了解台灣現今生態。

    兩位導演用常達十年以上的時間紀錄台灣環境,透過導演的眼睛發掘、深入議題。本次也邀請到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擔任主持人,透過林藝長期推廣環保行動的經驗與導演對話,與我們分享這些寫實紀錄背後的精彩故事!

    //【柯金源導演介紹】//
    27 部紀錄片,從高山的千年巨木林到海底的珊瑚釋卵、從養蚵的漁民到種稻的農民、從不斷後退的海岸線到日漸混沌的天際線,以過人的毅力完成27部紀錄片。

    30 萬筆田野筆記,長期以行腳方式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累積上百萬字的 田野調查資料、20萬張照片,並出版超過30萬字的台灣環境報導專書。

    90 座影像講座,創作生涯獲得超過90個獎項肯定,包含: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首獎、台灣國際 紀錄片影展台灣獎、紐約電視展最佳導演、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蒙大 拿影展最佳影片、韓國綠色影展Excellence Prize ...等。

    ●《海》紀錄片介紹:

    『海』紀錄片的企劃、製作與拍攝內容,是以台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做為主要觀察與記錄重點。因此,延續自1994年公視「瀛海水晶宮」節目、2004年「記憶珊-瑚」紀錄片的內涵,針對目前的海洋環境現況,以及人如何利用海洋資源型態,做為紀錄片呈現的主軸。三十五段影像故事,沒有旁白與配樂,極簡的漁人對話,「海」紀錄片,以最質樸、純粹的紀錄影像與舖陳,簡單而直接的凝視,呈現海洋的生命樣貌,以及人類從海洋擷取各種養分的方式,乃至於海洋反撲的力道。


    //【曲全立導演介紹】//

    在事業起飛的 35 歲,一顆拳頭大的腦瘤改變了曲全立導演的宿命。事業正要起飛的曲導演,將 3D 技術運用,回饋到這塊土地上。他始終記得自己是一位「重生」的人,也因如此,更期盼將小愛化為大愛,自籌經費建立 3D 行動電影車,讓偏鄉孩童能看見「自己與我們的環境」。自 2008 年接觸 3D 以後,3千多個拍攝的日夜、跑了 22 萬公里、拍攝 300 位即將消失的匠人,與無數面臨改變的台灣地景,他持續創作 3D,期盼為這塊土地作傳!


    ●《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介紹:
    10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全靠1個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用10年去記錄,讓我們不至於忘記,台灣最美的樣子。台灣,一個美麗的小島。在這個島上,有高聳入雲的山脈,有湛藍清澈的海洋,在山林和海濱之間還有辛勤工作、永遠保持笑容的人民。在近十年間《美力台灣》走遍台灣的每個角落,從山林拍到海底,從鄉村拍到城市,不但有令人驚歎的美麗自然景觀,更記錄下超過百位傳承台灣傳統民間工藝的國寶級工匠。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更是這些單純而深刻的工匠精神。知名作家小野獻聲相挺、一手包辦全片旁白,金獎常勝軍鍾興民量身打造的電影配樂,《美力台灣》巧妙地將台灣的自然風貌與匠人代表的文化底蘊結合在一起,在八十分鐘之內,帶領觀眾走入前所未見的,不一樣的美「力」台灣。


    更多支持與關注我們:
    👉2020 看見台灣之後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fterbyd
    👉台灣應用材料公司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ppliedMaterialsTaiwan
    👉愛惜社區推展協會 官網:https://www.ishare.org.tw/
    👉IC之音.竹科廣播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c975
    👉柯金源導演 紀錄片資料庫:https://docs.tfi.org.tw/zh-hant/filmmakers/2589
    👉曲全立導演 美力台灣 Formosa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owerFormosa
    👉寶島淨鄉團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CountyBeauty/

  • 角落觀察記錄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18 14:31:32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 角落觀察記錄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09 23:00:12

    【梗你報新片】 2020年七月 第二週

    📣 收聽【梗你報新片】PODCAST聲音版本: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ceejv64r5170918tjpvmque

    經過幾部大型娛樂片的延檔後,原本預計七月該復甦的暑假檔期,似乎又變得冷清許多。但不論如何,這禮拜還是有13部電影上映,片種、類型、題材還是依舊五花八門;老話一句:不妨趁著娛樂大片不斷延後的狀況,來看看更多值得關注的優質電影吧!
    .

    以下是我針對《PJ哈維:戰地拾音錄》《魔鬼剋星(1984)》《沉默的羔羊》的簡短評論,分享給大家:
    .

    ▶《PJ 哈維:戰地拾音錄》 A Dog Called Money
    ★★★☆

    對PJ哈維所創作的音樂熟悉的朋友,《PJ 哈維:戰地拾音錄》將會是一部帶給你更多對音樂本質的思考;PJ哈維所創作的另類搖滾曲風,融合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音樂元素,乍看之下顯得亂無章法,實際上混雜著他對於這個世界的觀察與感受。本片貼身紀錄了PJ 哈維在製作他個人第九張專輯《地下希望工程》,深入阿富汗、科索沃、華盛頓特區黑人貧民窟等地,採集當地音樂風土民情的紀錄,相信是喜愛音樂或是對PJ哈維熟悉的朋友,不容錯過的紀錄片。
    .

    ▶《魔鬼剋星(1984)》 Ghostbusters(1984)
    ★★★☆

    熟悉的主題曲,荒謬又瘋狂的喜劇融合恐怖驚悚元素,《魔鬼剋星》創造了不只是恐怖喜劇的新形態電影,同時也記錄了80年代人們對於喜劇片的主流意識;特別是比爾莫瑞這位80年代具指標性的諧星代表,充滿個人特色和無厘頭對話的表演風格,大家不妨將之對比到90年代、千禧年後的喜劇電影,或多或少也能夠觀察出主流大眾對喜劇電影的喜好轉變唷。
    .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

    我一直都相信恐怖電影是一種考驗電影創作者創意的電影類型;如何短時間將人事時地物交代完畢之外,還需要利用劇情的鋪陳,製造觀眾驚喜感;特別是針對已經對恐怖電影閱片無數的觀眾族群而言,觀眾的預期心理又必須考慮在內。而《沉默的羔羊》可以說是除了成功製造了坐立難安的緊繃氣氛外,還透過兩位明星的表演,傳達了有關人性和社會的議題,不寒而慄。若要挑出哪些值得一看再看的恐怖電影,《沉默的羔羊》一定是部教科書等級的經典之作。
    .
    .

    本週13部新片(含舊片重映):

    7/8上映
    ▶《祕密花園》 The Secret Garden

    7/10上映
    ▶《角落小夥伴電影版:魔法繪本裡的新朋友》 Sumikko Gurashi the Movie
    ▶《疤面教父》 Capone
    ▶《假面病棟》 Masked Ward
    ▶《PJ 哈維:戰地拾音錄》 A Dog Called Money
    ▶《女子漢又怎樣》 If I Were a Boy
    ▶《噬血達琳》 Darlin’
    ▶《慾火烈愛》 Red
    ▶《謙虛的英雄》 Modest Heroes: Ponoc Short Films Theatre, Vol 1

    舊片重映
    ▶《推拿》 Blind Massage
    ▶《魔鬼剋星(1984)》 Ghostbusters(1984)
    ▶《里斯本的故事》 Lisbon Story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大家這禮拜打算看哪部電影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本週新片 #電影 #院線 #新片 #祕密花園 #角落小夥伴 #疤面教父 #假面病棟 #PJ哈維戰地拾音錄 #女子漢又怎樣 #噬血達琳 #慾火烈愛 #謙虛的英雄 #推拿 #魔鬼剋星 #里斯本的故事 #沉默的羔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