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
no.187 #十月終結戰
—————————
從去年到今年,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
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內容介紹✯
「十月終結戰」描述一位為生物...
sw📖
no.187 #十月終結戰
—————————
從去年到今年,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
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內容介紹✯
「十月終結戰」描述一位為生物學家亨利,在日內瓦參加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會議之後,受託前往印尼的難民營調查一件傳染途徑不明且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抵達後卻因為當地政府試圖封鎖消息而無法進行調查。
在司機的幫助下他們抵達了集中許多同志的拘留營,裡面的情況當然慘不忍睹,包括先前無國界醫師組織派去的法國醫師全部都已經死亡,在人手有限且儀器不足的情況下,亨利只能將初步調查回報給WHO請求支援。
兩週後隔離檢疫期滿的亨利正準備開始投入對付病毒的研究,然而就在此時疫情開始出現往外擴散的跡象,而亨利發現兩週前載他抵達拘留營的司機此刻正在前往麥加朝聖的路上,於是亨利即刻啟程前往麥加並開始他一連串試圖防堵疫情的過程。
「陰謀論者煽風點火,硬說恐溝里是敵人的密謀。這些奇幻故事透過社交網站傳播,起先由俄羅斯網路機器人投送,再由謠言販子轉傳,在遠端挑撥離間,鼓勵民眾走上街頭——與反覆警告他們在家避難的政府官員作對。」
疫情之外還有戰爭,隨著疫情抵達麥加聖城所在的沙烏地阿拉伯,原就緊張的中東情勢一觸即發;隨後這個可怕又不知名的瘟疫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造成全面的癱瘓與大量的死亡,與此同時的俄羅斯卻宣稱他們持有效對付疫病的疫苗,美俄之間檯面上的叫囂與陰謀論日漸炎上,檯面下如破壞基礎設施、暗殺、情報戰等更是眼花撩亂。身處疫情中心的亨利除了每日的挑戰需要應付之外,還不斷在心裡的角落檢視自己過去曾經犯下的罪行,聰明的研究者就是最強大的武器,為了反生物戰而必須研究生物武器更是天使與惡魔的拔河,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亨利似乎都沒有更好的解答,而他離家人卻越來越遠⋯⋯
✯閱後心得✯
其實撇開小說主軸劇情的刺激進展,光是書中所含括的資訊量就十分驚人,也許經過這一年多日日收看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的我們對於書中所言並不陌生,但這位因寫作基地組織報導文學榮獲2007年普立茲獎的作者,充分發揮他身為紐約客專欄作家的寫作功力,深入淺出地將病毒及疫苗的知識融入在小說中,更穿插人類歷史上重大疫病來龍去脈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最新的相關科學研究及發現,閱讀這本小說就像在看多角度多場景的紀錄片。
「因為中國人不願承擔SARS起源於中國所衍生的責任。於是謠言像傳染病一樣散布開來:只有美國才能以基因工程技術製造SARS之類的疾病;SARS病原是美帝故意在中國釋放的,是阻遏中國邁向世界強權的武器。」
除了科學知識之外,各國政府的政治角力也是一大看點,對照今天中共主席在黨慶大會上講的話更是荒謬到絕頂的地步,忍不住覺得小說與非虛構文學距離可能也沒那麼遙遠,而現實始終比想像出來的情節更加駭人。這種大量融入現實世界新聞或內線消息的小說總能令我回味再三,想起先前讀過的「紅色細胞」也是如此,記者或智庫研究員長年來磨練的尖銳筆鋒一轉向小說時總激盪出特別的風貌,也許有些人不甚喜歡這種寫法,但我總是邊讀邊搜尋相關新聞或訪談,總覺得能藉由一個故事來認識現實生活中碰觸不到的真實層面特別令人激動。
英文版發表於2020的五月,正是美國疫情開始進入高峰的時刻,所有媒體都驚嘆於作者簡直如預言一般的神作究竟如何織就而成?在紐約客的專欄訪談中,作者本人也坦承「他每天閱讀報紙時都像在讀自己小說的另一篇章」,彷彿這個疾病換了一個名字從小說中走出來攻擊真實社會。他不僅訪談了感染免疫的學者、動物流行病學的專家、國家衛生研究中心、輝瑞的疫苗科技總監等,他還讀完了所有相關的文獻資料,並為了回應導演雷利史考特的一個問題——「究竟末日是怎麼開始的?」——而開始撰寫這篇小說;但當小說出版後這個世界陷入同樣的苦難,對於作者來說絕對是極大的折磨,更別說他還曾在911發生前三年就寫出了恐怖主義入侵美國的電影「緊急動員」的劇本。
結局回應了作者寫作的初心,藉由虛構小說的規模來模擬世界失控的情況,沒有設立一個英雄來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與事實並進,用科學的謹慎與望向未知的敬畏去探究大自然,探究人類從來未能真正掌握卻試圖遙控的大地之母。看這本書之前剛好看完了影集「鹿角男孩」,同樣的描述末日傳染疾病,也同樣地重新理解自然的力量,一併推薦給大家。最後最後,作者沒有浪費他為了這本小說所搜集奠定的所有知識,在今年的六月初又推出了新的著作“THE PLAGUE YEAR: America in the Time of Covid”,詳細記錄過去這一年美國面對新冠肺炎侵襲的狀況,了解失敗的原因以及檢視白宮、CDC、國衛院等專業人士所下的判斷及決策,衷心盼望中文版的面世。
—————————
#lawrencewright #theendofoctober @thinkingdomtw2020 #新經典文化
#books #bookstagram #read #reading #novels #ereading #ereader #ePub
#読書 #読書記録 #読書好き #本の虫 #閱讀 #小說 #讀書計畫 #電子書
#2021ducksreading
角落生物電影英文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
收到一個曾經合作的專櫃品牌,
海洋拉娜的邀約,
今年度,
她們想談談自身的品牌精神,
主題是"自己定義獨特的經典",
因此也想要我寫寫心目中,
關於女人如何自成經典的想法。
本來想要寫張愛玲,佐野洋子,伊莉莎白.庫伯勒,
這些我覺得活得很痛快的女人,
最後想來想去,
還是決定寫身邊的人。
一個是我媽媽,一個是彼得的媽媽。
2.
為什麼想寫母親作為人物側寫的主角呢?
因為最近是開學季節,
基本上所有的媽媽都如營火一般,
熊熊燃燒起來了吧?
某天經過一家便利商店,
看到玻璃上貼著角落生物的圖片,
我突然想到,
這一生中,誰比媽媽更加角落生物呢?
舉我自己當例子,
我這一個月(目前只過了一半......),
一直都在角落裡吸氣吐氣,
無論是校園門口某個有陰影的角落,
(中午接小孩那個烈日很驚人)
安親班外面等待的小椅子,
連在家裡,
看著羅比寫功課的書桌,
我也是擠在小角落的後頭,
爪子捏著聯絡簿,
如小鸚鵡那般伸長著脖子。
數學習作,國語甲本,
聽本土課程的CD片,
隨著音樂樂譜打拍子,
圈圈看連連看拼拼看,
通通都要試試看......
而且羅比第一次穿運動服,
那件衣服就弄到黃黃的污漬洗不掉,
我在夜裡又匆匆出門去買了一件,
並且重新縫名牌。
心得是:
媽媽不只需要月子中心,
我覺得小一新生時期,
新手媽媽也需要來個日間特別看顧中心啊。
#這時收到一瓶海洋拉娜裝在美麗的紙袋裡
#感覺有如及時雨嘩啦啦地滋潤了乾枯的土地
#嗚嗚角落生物也需要關懷的
3.
也就是這樣,
最近我對於其他的媽媽,
是怎麼把孩子養大的這件事,
格外有興趣。
彼得的媽媽是家庭主婦,
根據彼得所說
他認為他媽媽如果不當家庭主婦,
她會是很好的"社會觀察家","目擊證人",
或是"刑事局裡負責蒐證的調查員"。
原因是彼得媽有個過目不忘的能力。
彼得媽的這個特異功能,
連我都不禁嘖嘖稱奇,
有一次我掉了一個紙袋,
回家後才發現,
我問彼得你有看到紙袋嗎一問三不知,
彼得說:
你打電話問我媽啦......
我問了婆婆,
婆婆立刻問:
你是說紅色的還是黃色的紙袋?
我:應該是.......黃色的......吧?
婆婆接著鉅細靡遺地說出她的記憶:
我下午X點X分時看到你左手提著紙袋,
X點X分時那個紙袋換成(彼得)妹妹在提,
吃飯的時候,
紙袋放在你跟兒子中間的椅子下面,
後來吃飽,你又提著那個紙袋去上廁所,
接著(彼得)爸爸把你的紙袋放到車子後座......
#身為一個紙袋如此備受矚目
#是不是此生無憾了
#彼得驕傲地挺胸
#就跟你說我媽是職業目擊證人吧
4.
除了過目不忘,
彼得媽也經常跳脫框架問出驚人的問題。
之前我好像有說過,
那年懷羅比時,
有次彼得媽陪我去照高層次超音波,
醫生檢查好所有器官與手指腳趾後,
問我有沒有其他問題,
我搖搖頭說沒有,
醫生又轉頭問我婆婆,
那阿媽你有沒有問題要問呢?
彼得媽立刻舉手說:
我有問題喔!!!
醫生:
好啊,盡量問。
彼得媽:
那個醫生你長這麼帥結婚了嗎???
#好想把超音波探頭放到醫生尷尬的臉上
5.
這陣子彼得突然提到關於媽媽的一個故事:
他說:
小時候我跟妹妹想去電影院看電影,
可是電影票要很多錢,
所以我們又不敢花錢......
結果有天我媽在改衣服聽廣播時,
發現主持人在有獎徵答送電影票,
我媽就幫我們馬上打電話去call-in回答問題,
得了兩張電影票喔......
這故事雖然不太起眼,
但我覺得莫名感動,
因為媽媽就是會為了孩子,
作這種出人意表的事情不是嗎?
我想著年輕的彼得媽媽,
工作到一半,
慌慌張張地站起來拿起電話筒,
報上自己的姓名(來自台北的顏媽媽),
認真回覆有獎徵答的問題,
那個積極爭取電影票的模樣,
就覺得非常可愛耶。
6.
接著講講我媽媽。
我媽媽是職業婦女,
小時候我經常打電話去找她,
總機就會問:
林總編嗎?請問哪裡找?
我會說我是她女兒,
接著一陣音樂後,
聽到媽媽的聲音,
我總是拿著很無聊的事情煩她。
媽媽:
哈囉小孩你下課了嗎?
(我媽都叫我小孩)
我: 媽媽你晚上可以買麥當勞回家嗎?
我: 媽媽你知道上次訂書機放在那裏嗎?
或者是:
我: 媽媽你桌上的口紅我可以玩嗎?
#如果是問我我就會說當然不可以
#但我媽回答都是有一支XX顏色的
#那支快用完了妳可以拿去玩
7.
說來是蠻驚人的,
三十多年來,
我的媽媽從來沒有對我發過脾氣,
一次都沒有,
最多她就是有些不贊同地低聲說:
吼喲......
小學時我因為討厭某個老師,
不願意去上英文補習班,
她說:
真的嗎?
完全受不了老師喔?
吼喲......
(接著打電話去補習班問退費辦法)
某次我剪壞頭髮,吵著要買假髮時,
她說:
有那麼醜嗎? 還好吧?
吼喲......
(但還是幫我買了)
就連最近我媽問我:
欸,妳小說寫得怎麼樣?
我說:
千萬別問,
我一點點都寫不出來。
我媽媽也是說:
妳加油啦,
不要讓編輯在那邊空等,
一天寫一點嘛,
吼喲......
8.
這次收到海洋拉娜的邀請,
一開始得知時,
我想說:
之前寫過了喲,不知道還能怎麼寫.....
但打開它們家的經典乳霜,
過了這麼多年,
相同的瓶身,
那份香氣與質感,
仍舊是經典。
我想,
媽媽們大概從來沒想過,
自己會被看作經典的女性吧?
應該都覺得自己是平凡的歐巴桑,
每天淋雨曬太陽,
替小孩整理書包送課本......
甚至,會有一種感覺,
覺得自己就是從生了小孩以後,
人生越變越平凡的感覺。
但反過來看,
每當我聽別人說自己的母親,
總是能聽到特別深刻的故事。
或許經典本來就不是新年新希望,
大樂透對獎,那種一次性的事件,
經典的概念,
大概是用平凡的日子去作一件事,
每天每天,不願半途而廢,
作到令人深信不疑的程度。
舉例來說,
過了這麼多年,
我已經長成了一個邁入中年的孩子,
每當我想起我的媽媽時,
她就是一個,
遇事鼻孔會發出吼喲吼喲的好人模樣。
我相信彼得看他的媽媽,
那雙有如老鷹的雙眼,
照相機般的神級記憶大師,
也有相同的感覺。
個人小小結論:
不論經典女人或是經典品牌,
我猜這件事,
都得經過多年的確認後才能擁有的資格吧,
所以說起來,
經典還是無法言之過早的。
後記:
我在網路上看了許多愛用評鑑,
以及諮詢了身邊的親友,
發現海洋拉娜之所以能站上經典乳霜的地位,
是來自於它溫和而能快速穩定膚況的能力,
並且能順利通過敏感性肌膚的考驗。
上次我得到第一瓶海洋拉娜試用時,
媽媽剛好臉乾脫屑,
法令紋兩邊都是紅紅乾裂的一片,
所以剩下的半瓶就給她帶回家,
而她的肌膚問題也很快就緩解了。
#海洋拉娜MiracleBroth奇蹟活凝金萃
#成分以深海藻類與礦物質為主
#12年超過6000次實驗改良
PS.永遠的經典品牌,也送給心目中的經典女性吧~
海洋拉娜乳霜,和經典熱銷週年慶活動這裡看:
https://www.lamer.com.tw/2021cremedelamer
也歡迎長期追蹤臉書粉絲團,獲得更多品牌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LaMerTaiwan/
這次海洋拉娜也有神秘的小禮物,
放在留言裡喔。
角落生物電影英文 在 臺灣吧 - Taiwan Ba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人focus #酒保觀察005 大學生
#大學快開學了!來看看,你是哪一種大學生?
.
❖ #物種:臺灣大學生
.
❖ #外貌: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件印著大學英文字母縮寫的大學T,是大一新生必敗單品。有人很愛,只要出新款式就會買;有人買過一次之後就把他遺留在衣櫥的角落了。
.
配件:大多數人都揹著可以放下A4大小的後背包或帆布袋,方便攜帶上課時需要的課本與筆電,根據調查最近也越來越多人改用平板代替紙本筆記。
.
額外補充:有時候大家會相約某一天,一起穿以前的高中制服來上課,俗稱「制服日」。
.
❖ #棲地:宿舍、租屋處、系辦、圖書館,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
.
❖ #作息:大家可以按照個人喜好安排自己的課表,選課的學分數、課程的涼硬度,都是影響這學期會不會爆肝的關鍵因素。
通常到了晚上,整個校園還是燈火通明,有夜間的課程、社團,以及系上或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例如:之夜、系卡、宿營籌備、音樂會、舞台劇、藝術季、電影放映會等等。
.
值得注意的是,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之前高中都可以每天 7:30 到校早自習,但大學只要有早八的課就會覺得超痛苦。
.
❖ #覓食:各個地區會發展出自己的校園美食地圖,學生餐廳通常是下下策,不過有時也會出現特例,比如:臺科大自助餐。
另外,消夜文化非常盛行,舉凡晚上練完系隊或社團活動結束後,一定要再續攤約一波消夜才算完美的收尾。
.
至於到月底時常常聽到有人喊著要吃土了,但是否真的有人吃過還須進一步釐清。
.
❖ #任務:
1.認真讀書型-天天泡在圖書館,每學期拿書卷獎,輔系、雙主修通通來
2.社交達人型-夜唱、夜衝、聯誼,能交朋友的場合絕對不缺席
3.忙死自己型-社團、校內活動、校外實習,行事曆永遠滿滿滿
4.不愛出門型-電腦就是最好的朋友,吃飯睡覺以外的時間都在打電動或追劇
5.住在家裡型-大學的通勤族,常常跟不到好玩的事,因為下課後都趕著回家 Q___Q
.
以上歡迎對號入座,告訴酒保你大學生涯的 #主線任務 是哪個?
有沒有酒保沒說到的任務?歡迎捧油們在下面幫忙補充
﹏﹏﹏﹏﹏﹏﹏﹏﹏﹏﹏﹏﹏﹏﹏﹏﹏﹏﹏﹏
❖ 尚未完成的調查,#需要各位捧油一同寫下歷史記錄:
🤔本次調查並未深入了解各個學校、科系之間的差異。若捧油有相關資訊,請在下方幫忙補充,協助我們建立更完善的資料庫。
🤩各大校園高手雲集,如有遇過任何獨特、傳奇的大學同學,也歡迎來跟酒保分享~~
﹋﹋﹋﹋﹋﹋﹋﹋﹋﹋﹋﹋﹋﹋﹋﹋﹋﹋﹋﹋
角落生物電影英文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Openbook閱讀通信|因為包裝上有喜愛的角色而掏錢包的人舉手🙋🏻 🙋🏻♂️🙆🏻 🙆🏻♂️
大疫之年讓很多出國計畫無法遂行இдஇ ,OB特派員穿上+10防護服直衝專業人士限定、日本最大內容產業展覽Content Tokyo,帶來精實豐富的報導!
從鬼滅之刃、不二家牛奶妹Peko、角落生物、新世紀福音戰士到樂天小熊餅乾,咻咻咻拆解這些圖像角色是如何與不同產業串連(開枝散葉)、擄獲人心(搶佔市場),並分析了疫情時代該如何開創新局、重塑品牌,吸引更多不同世代的消費者(年齡保密的通通編與年紀差了2X歲的姪女共同的話題是美少女戰士啊)許多日本內容產業的第一線議題,來來來~~與通通編一起學(ㄏㄚ)習(ㄖˋ)呀!
⌛️【書評《逝物之書》】邀請輔仁大學德語語文學系專任教授暨系主任劉惠安撰文,領讀者一起走入這分類有點凌亂奇特、收藏各式各樣物品的逝物博物館,在這些遺失物中,看到魅影再現。
📚【書.人生.魏國彥】專長海洋地質學、古海洋學、古生物學,著作《全球環境變遷導論》為華文世界第一本 #全球變遷 的教科書,分享他如何在科學為名的撰述之中,讀到人的生與死。
✍️【評論・新加坡英文詩】#詩歌是我們負擔不起的一件奢侈品:新加坡的英文寫作對於整個亞洲都是相對陌生的,甚至誇張一點來說,新加坡的英文詩歌對於大部分新加坡人,也是陌生的。這讓人感到疑惑,甚至讓人感到些許傷感⋯⋯
雖然寒流襲來,但閱讀不輟,這個週末在豐原、新竹、桃園、高雄,都有好書獎導讀講座~~~豪華明星作家陣容,從恐怖片到台語電影、從翠鳥的觀察到像海的地方,主題豐富多元,歡迎逃出台北,來聽作家分享呀!
💌本週精彩好文,以及近期閱讀活動,請見👇🏻👇🏻👇🏻
—————
👉訂閱電子報: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