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觀音經意思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觀音經意思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devil0915 (微笑殺手)看板Buddhism標題[分享] 延命十句觀音經時間Tue Ma...
觀音經意思 在 abby?走跳小日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9:04:51
📍台北市大安區 #信義安和美食 ✨大台北地區外送費$100 ✨與Ubereat平台合作 ✨自取打八折! ✨週一至週四有商業午餐! 朋友投資、開幕沒多久的餐酒館,原本說好要大家一起到店裡鬧場,無奈疫情作弄、改叫外送在家吃,團聚留給下次吧! 🥂週末分享餐(3-4人份) ▫️開胃菜*1 ✔️生菜...
本經相傳出自南北朝時期王玄謨犯死罪,夢中遇觀音傳授此經,王誦滿千遍,後來被免除死
罪。
網路上還有此經由來其他說法,但出處其實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經中的法義,以下為經文
全文:
「觀世音,南無佛
與佛有因,與佛有緣
佛法相緣,常樂我淨
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
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本經僅有短短十句,全部都是了義的文字,全部都是從真心本性的觀點出發。
「觀世音,南無佛」
這邊的觀音指的是自性觀世音。觀世音是大慈大悲的代表,唯有從本心(法界)角度出發才能
稱「大慈大悲」,不是世間的「慈悲」。因為世間的慈悲,只要轉換不同角色、不同心境,
「慈悲」就可能變成「不慈悲」,不是真慈悲。唯有從本心(法界)角度出發,一切平等,這
才是真慈悲,才能稱「大慈大悲」。
南無是皈依、回歸的意思,南無佛就是我們三皈依時常常唸的「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
我們本心本來就覺,是故「南無佛」就是回歸我們自心佛、回歸本心。
「與佛有因,與佛有緣」
兩句一起看,我們都跟佛有因緣,所以這輩子才會學佛。
從另一角度看,先看前一句「與佛有因」,佛指內心佛,我們內心本來就是佛,這是因。再
看後一句「與佛有緣」,我們知道內心有佛,才能跟佛契心、有感覺、有感應、有緣,這是
果。
「佛法相緣,常樂我淨」
本心是佛,佛是本心,本心是空,故這邊第一個佛表示「空」。法代表一切法,有形像,故
第二個法表示「有」。空會現出有,有的本體是空,有不離空,空不離有,空有不二,互為
因果,所以「佛法相緣」。
從另一個角度看,佛憑什麼成佛?靠著般若智慧,也就是「法」。法是誰說出來的?是佛說
的。佛跟法,互為因,互為果,是故「佛法相緣」。
後一句「常樂我淨」是講本心的境界。「常」就是時時刻刻,always,一直都是「樂」,這
個樂當然不是世間的樂,是離相(不執著相)的本樂。「我」,指我們的本心,不是我們這個
色身,我們色身只是四大假合,這個身體不是我。「淨」一樣是本心的淨,六祖說「何期自
性,本來清淨」這當然不是世間的乾淨,本心是不垢不淨,所有境相都只是幻相,對本心來
說,無塵可染,所以本來清淨。
「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
這兩句話要合起來看,朝跟暮,意思是「從早到晚」、常、always。無時無刻做什麼?「念
觀世音」。注意一下,是念不是唸,是心念觀世音,不是口唸觀世音。我們的自性是無時無
刻都跟我們在一起,工作、吃飯、睡覺都陪伴著我們,由此可知,自性觀音永遠沒有離開我
們。
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應該要一直「念」觀世音,永不間斷,這叫做「繫念不斷」,不是口唸
。口唸無法永不間斷,至少睡覺、吃飯、聊天就中斷了,唯有心念,可以持續不斷。
玄奘大師也有翻譯「佛說阿彌陀經」,標題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其中執持阿彌陀佛名
號的段落,玄奘大師翻譯的是「繫念不斷」,可見玄奘大師的意思也跟「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所教的一樣,應該時時刻刻都念著自性佛,如此方能繫念不斷。
所謂繫念觀世音,並不是要你一直「想」觀世音,因為想,是用第六意識在想,跟口唸(用
舌根)唸,其實是一樣,一樣都是六根起作用,我們不可能一直「唸」,當然也就無法一直
「想」。
所以要怎麼做呢?你去看「念」這個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所以念是指「當下這顆心」
。念佛、念觀世音,意思是「當下這顆心是佛、是觀世音」,無時無刻保持住這樣的見地,
永不動搖,這樣才叫做「繫念」。
接下來,理論通了,還要去實踐才行,不能「口說心不行」「光說不練」。當我們真正知道
自性觀音、自性彌陀的道理,我們的內心及外在行為一定會跟一般凡夫有很大的不同,例如
「內心謙下,外行於禮」、「念念無間,心行平直」,詳情可看六祖壇經「疑問品」有關功
德的描述,或者我之前在版上分享的文。
「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念是從哪來的呢?六祖說「真如自性起念」,真如本性遇到緣,生出心之後才有念,上面有
敘述,「念」就是「當下這顆心」,所以才說「念念從心起」。而念既然是從心現出來的,
自然不離開心,就好像鏡子中的鏡像不能離開鏡子,離開鏡子就沒有鏡像可言,同理,念若
離開心,就沒有「念」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所有一切都是唯心造,心外無念,心外無其他的心,心外也無佛。而我們
的心是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無限大,小也可以小到容不了一根針,就端看我們怎麼想。
六祖說「真如自性起念」,然後接著說「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這在心經叫做「照見五蘊皆空」,當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樣的智慧,叫做「行深般若波羅
蜜多」,此時你就是「觀自在菩薩」,與本經的第一句話「觀世音」,互相呼應。「延命十
句觀音經」也在這邊圓滿告一段落。
小弟我是看到有法師提到這個十句觀音經,對經中文字敘述有深深的感動,短短十句話,法
義竟然是如此的殊勝,不禁想跟各位師兄師姐做個分享,文章有點長,謝謝大家看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0.25.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53982185.A.A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