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觀星望遠鏡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觀星望遠鏡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觀星望遠鏡香港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郭守敬】🔺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郭守敬,邢州邢台人(今河北省邢台市),是元朝著名的科學家,與劉秉忠、張易、張文謙、王恂四人合稱紫金山五傑。 郭守敬年幼時受其祖父影響,刻苦又聰穎好學。祖父郭榮,...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觀星望遠鏡香港」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鄭裕玲 Do Do Che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Mon私家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冬木影記| Fuyuki's Images & Word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Mon私家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From Hong Kong to Mars - 從香港到火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鄭裕玲 Do Do Che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5 04:26:02
#口水多過浪花 #do姐林奕華有計傾 今天內容: 和Do姐有偈傾 之 訪問 明星與藝人的工作之一,是向大眾展示個人魅力。今日的媒介是ig ,當年則是通過報章雜誌和周刊。ig 是自媒體,顧名思義一手包辦。以往的紙媒體,就要有人執筆。所以便有一種紙上娛樂,叫「明星訪問」。 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周刊文化大...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Mon私家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1:56:00
《愛。出遊》#Mon旅行 「藍月亮」唔係小說先有架🌕被不少人稱為絕美天文現象,平均2.5至3年才會出現一次,而今年10月31日,香港人將能夠觀賞到一次「藍月亮」🌕適逢萬聖節,約埋2-3個Fd去睇下都係一樣個好節目👻不過要小心限聚令丫😛 要睇得清楚🔭,就要去以下太空館在2016年推介的「香港觀星好...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冬木影記| Fuyuki's Images & Word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3 11:40:24
— 艋舺印象·圖文不符(上) 燎原的銀河 — 這裡是觀星的地方 每一顆心繫這片土地的星點 都在努力綻放光與熱 用歌聲告訴世界,他們存在著 有時濃霧四起,有時黑雲遮天 星芒卻愈發璀璨,歌聲也愈發宏亮 他們匯聚成一片銀河 銀河中流淌著紫荊的旋律和芬芳 若有人將槍口對準這片星空 必將準備迎接燎原的星火...
-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14 22:00:12#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23 10:00:00#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21 10:00:14本周【消失的國界PART1】👉🏻https://youtu.be/iqi-nDp4PfI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郭守敬】🔺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郭守敬,邢州邢台人(今河北省邢台市),是元朝著名的科學家,與劉秉忠、張易、張文謙、王恂四人合稱紫金山五傑。
郭守敬年幼時受其祖父影響,刻苦又聰穎好學。祖父郭榮,為當地有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精通算術和水利工程。郭守敬自幼便隨祖父學習各類技藝,並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他曾根據蓮花刻漏圖的圖紙描繪,便能理解並分析其運作原理。郭某曾意外獲得一個《尚書璇璣圖》,並成功利用竹片將其中記載的渾儀大致還原,此時他尚不足十六歲,可見郭榮對郭守敬有巨大的啟蒙作用。
郭守敬在得到元世祖賞識前已聞名於邢州。金・元好問 《邢州新石橋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邢州自宋朝時曾有三條河流,並有一座石橋用以橫跨三條河條,然而因為遼金之間的連年戰爭,石橋早已被戰荒破壞,又被河水沖毁,被汙泥淹沒,百姓們只得架起獨木橋作過河之用,但獨木橋十分危險且經常損壞,百姓苦不堪言。時任地方官張文謙命郭守敬擔任測量師勘測石橋舊址。郭守敬經考察後,指出其中一個地方應該是石橋遺址。官員命工匠發挖,果然發現有殘破石橋遺址埋藏在下。消息傳開後,郭守敬為時人所傳頌。
公元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聞劉秉忠的大名,召其入京諮以政事。劉秉忠遂攜同郭守敬及其好友王恂共同進京面聖,並向忽必烈推薦年僅31歲的郭守敬。郭守敬向元世祖提出了共計六條分別涉及邢州流域,中都等地的水利建議,他更預言元朝遷都大都(今北京)後將會面臨開發和調配水資源的問題。元世組深以為然,提出不少問題,郭守敬對答如流,得到元世祖賞識。元世祖即場任命其為「提舉諸路河渠」,負責整修及管理各地河渠。不久後,西夏地區河渠問題嚴重影響農業發展,他以河渠副使身份,前往西夏地區重修舊有黃河灌渠。
郭守敬走馬上任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修繕地處西夏地區的眾多荒廢水渠。西夏地區本來就屬荒蕪之地,再加上連年戰亂,幾乎所有的水渠都已汙塞,無法發揮引水的作用。當地農民賴以為生的農田全部荒廢,引發饑荒,居民流離失所,生活困苦。郭守敬經視察後,發現寧夏兩大幹渠的淤廢對地方民生的影響最大,決心從這兩條渠入手,爭取在最短時間內使寧夏農業復蘇。郭守敬經過研究後,提出了「固舊圖新」的做法。他一方面命人疏通舊渠,另一方面又命令開挖新渠,雙管齊下。同一時間,由於西夏地區雨量極不穩定,供水的穩定性也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有見及此,郭守敬提出了建立水閘,築起水壩的構思,以水量過多時「泄水」及水源稀缺時「節水」的做法鞏固供水的穩定性。 這就是水壩的構思。
寧夏區當時擁有兩條大型水渠以及附近四州合計十餘水渠,合計二千六百餘里。在郭守敬的指揮下,竟然在兩年內便逐漸發揮作用。兩年之內,西夏區農業便開始復蘇,流離失所的居民紛紛遷回舊居務農。當郭守敬完成任務回京覆命時,西夏區已是一片繁榮,煥然一新。寧夏百姓為了紀念他,為他建立了一個祠堂。時至今天,寧夏唐萊公園仍有一尊郭守敬像。
現今中國的首都——北京,最早為元朝時期的國都。元軍攻陷南宋國都汴京後,忽必烈把國都從上都搬遷至大都,方便管治中原。金朝時期,金朝統治者便已看中大都的地理位置,著力發展大都,至元朝時大都規模已不下於開封等地。但是,與開封、汴京和長安等數朝古都不同的地方是,大都附近並沒有大型的河流能夠為城鎮提供源源不絕的水源,以及更重要的航運交通。
古代陸運技術遠遠落後於水運,因而只有船隻能到達的城鎮才擁有高速發展的資本。而當時的北京城,也就是大都,並不符合這種條件。商船的貨物若要進京,需在通州卸貨後,改用陸運,即利用人力及馬車運送入京,非常不方便。金朝年間,統治者曾下令開挖通州至京都(北京,)的運河,試圖接駁通州港口以及通往南方富庶地區的商船航道。然而,時任負責人某某顯然沒有勝任這工作的才能,他命令從京都西部的河流——渾河(今永定河)引水東下灌水進運河。結果就是運河常常淤塞,航路不順,商船難以正常航行。金朝時期,曾經有一次發大水,運河溢水泛濫,竟將京都淹沒,損失慘重,最終金朝統治者只得填堵運河棄置,運河計劃以失敗告終。
郭守敬到任後,認為引永定河之水灌河不可取。他改為引玉泉山的清泉之水至通州,因為玉泉山清泉清澈而少泥沙。但是清泉的水完全不能滿足需求運河的漕運量,大型的商船根本無法駛進該運河。萬般無奈之下,郭守敬只得又打起了永定河的主意。他滿懷自信地按照在西夏治水時的套路,建立了水壩套餐,企圖依靠水壩的功效來解決發大水的問題。然而,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過了不到一年,因為泥沙量太多,沙石竟堵死了水閘,水閘失去作用。最終,水閘計劃也宣告失敗,郭守敬放棄了依靠壩河單獨支撐大都的需求。
經過多次碰壁,郭守敬下定決心,遍尋大都附近地形,找尋能滿足需求的水源。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大都以北三十里的神山上,找到了白浮泉——一個水量充沛,水質清澈的泉眼。由於白浮泉與大都之間相隔了兩座大河谷,直接向南引水肯定是不可能的。郭守敬精心設計了一條路線,向西南方引水,借道河谷西南部取道大都,中途甚至能匯合西山群其他清澈的泉水,提供更多的水源,最後將匯合而成的水流引向大都,如此一來便能為大都運河的建設提供充足的條件。忽必烈聽到計劃後眼睛發亮,立即下令調動數萬軍民投入工程,由郭守敬全權指揮。全長160華里的山道運河工程,在郭守敬的指揮下,竟在一年半內便正式峻工。從此,從江南富庶之地遠途而來的商船,能經新建成的運河,直達大都,在大都內一處名為「積水潭」的水塘卸貨。忽必烈後來遇然經過積水潭,看見商船數量之多甚至把河水都遮掩了(史書記載當時的場景為「舳艫敝水」),大喜過望,將運河賜名「通惠河」。通惠河不但解決了大都的水源以及漕運問題,更徹底打通了中國南北的航運通道。它實現了從西北方引河入城的構思,在提供航道的同時,又能給大都提供北方寶貴的水資源,奠定了大都的供水格局,而這格局直至現代,仍被北京城所沿用着。
除了在水利工程方面有巨大的貢獻,郭守敬還在天文學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忽必烈遷都建立元朝後,因為從宋朝時期傳承下來的舊曆時隔過於久遠,誤差十分嚴重,經常誤導農民,令他們錯過農耕時節,對農業收成造成不少的影響。郭守敬的老師兼好友劉秉忠生前曾向忽必烈建議編製新曆法,卻沒有結果。後來,元朝遷都大都後,郭守敬等人上書忽必烈,再次建議編凪製全新的天文曆法。忽必烈也覺得此事勢在必行,便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宣佈開始改製新曆,並任命張文謙全權負責此事,張文謙又找來了郭守敬和王恂等人協助。
郭守敬為編製曆法做準備就花了四年以上的時間。郭守敬在準備時期提出了「曆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於儀錶」的著名理論。
在準備時期,郭守敬創造了玲瓏儀,改良了自漢朝傳承下來的日晷儀,改名星晷定時儀,利用日影來測量時間。改良蓮花漏,制成寶山漏,用來計算時間,還有高表,候極儀,立渾儀,景符等等。他還創造了世界上首個水動計時裝置——七寶燈漏(又稱大明殿燈漏)。
郭守敬在他提出的理論裏,強調了編制曆法的兩大重點,儀表和測驗。經過了三年的準備後,儀器工具等均已被齊備,此時只剩下測驗來蒐集資料了。郭守敬非常清楚,以元朝的疆域之廣,再加上宋朝以前的數據已經存在大量缺陷,如果要制作一個通用於整個元朝廣大疆土的準確曆法,一個超大規模的大型觀測是必須的。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在元朝全國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以獲得準確的數據編制新曆。忽必烈非常贊同,當場批準實拖,任命郭守敬全權負責測量事項。這次測量,就是著名的「四海測驗」。
郭守敬設立了共計二十七天文觀測點,二十七處觀測點均各設置了一個觀星台。觀測點的分佈極廣,郭守敬為此設立了一十四個監侯官來統籌龐大的測量工程。元十八年(1280年),郭守敬等人經常充分的準備和計算,於該年春季正式頒佈全新的曆法—「授時曆」。授時曆提出一年的長度為365.2425天,即一年總時間為365天5小時49分鐘20秒,一個月有29.530593日。這與現代曆法的測量時間差距僅有26秒鐘。授時曆提倡的周期更與現代使用的「格里高利曆」(即陽曆)完全一致,而授時曆的發佈時間較格里高利曆早302年。西曆由1582年開始發行並通用。
忽必烈死後,元朝後繼的統治者們迅速腐敗下來。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鬥爭,爭權逐利。郭守敬雖然沒有被卷入政治鬥爭,卻對朝廷大為失望。同時,年事已高的他也失去了年輕時的熱血之心。他沒有再推行各種的大型工程,而是專心著書立說。他留下了《推步》、《轉神選擇》、《上中下三曆注式》等前後共十四本作品,均為後世參研天文學提供大量根據和參考資料。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世人對郭守敬的評價都非常高。其徒弟齊履謙稱讚他「生有異操,不為嬉戲事」。在古代,史書稱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學,二曰曆數之學,三曰儀象制度之學」,即是說他在水利工程,天文曆法以及儀象制度這三方面的領域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難以企及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稱其為「中國的弟谷」(弟谷為歐洲著名天文學家),事實上,因為郭守敬早於弟谷,不少人認為應把弟谷稱為「歐洲的郭守敬」。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稱讚其技術為「絕學」;其好友劉秉忠評價他「習知水利,巧思絕人」;元代詩人王惲稱讚他「善推步算數,隱德君子也。」。在現代,河北省刑台市將其中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守敬路」。小行星2012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198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2010年,LAMOST望遠鏡被正式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等等。
那你又是怎麼評價郭守敬的呢?如果你支持他,別忘了點下面的鏈接給他投票呀!
投票日期📝2020.11.06-2020.11.20
投票鏈接🔗https://voting-2020.cnhe-hk.org/
⚠️輸入的手提電話只供是次活動投票之用(發出OTP和確保選票的唯一性),活動完結後會立即銷毁
⚠️香港地區以外的朋友也可以投票啦!!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歷史人物 #歷史 #中國歷史 #郭守敬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Mon私家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出遊》#Mon旅行
「藍月亮」唔係小說先有架🌕被不少人稱為絕美天文現象,平均2.5至3年才會出現一次,而今年10月31日,香港人將能夠觀賞到一次「藍月亮」🌕適逢萬聖節,約埋2-3個Fd去睇下都係一樣個好節目👻不過要小心限聚令丫😛
要睇得清楚🔭,就要去以下太空館在2016年推介的「香港觀星好去處推介」‼️
1. 麥理浩夫人度假村
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內設有一座天文台,裝有全港最大的專業天文望遠鏡,可讓觀眾參觀及了解其運作。
2. 石澳
石澳有通宵小巴來往筲箕灣,地理環境十分理想,不用攀山涉水,容易到達。
3. 船灣淡水湖主壩
觀星、影星入門熱門地點,東面及北面光害較少,平日好天時,可以看到一整片星空。
✨✨✨✨✨✨✨✨✨✨✨✨
💄Beauty &🌸Lifestyle
💭如果各位有任何有趣的生活題材、有關生活品味的資訊希望與大家分享
💌歡迎透過Facebook inbox或電郵到csiuwan98@gmail.com聯絡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csiuwan98@gmail.com 感謝
✨✨✨✨✨✨✨✨✨✨✨
#Mon私家屋 #Mon閒話 #monprivatehouse #hkig #hkgirl #hkblogger #beauty #beautyblogger #hkbeautyblogger #852girl #life #lifestyle #lifestyleblogger
Mon私家屋
觀星望遠鏡香港 在 From Hong Kong to Mars - 從香港到火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我會叫Mars? 因為我是天文愛好者//
小時候家境不好,閒時就只有抬頭望天或是用僅餘的零用錢食雪糕。隨著看天的次數多了,我逐漸愛上了觀星,而且想學習如何觀星。不過家境不好,要買一個天文望遠鏡談何容易,所以只能儲零用錢,買書學習。
時光飛逝,我家內的書至少也陪伴了我二十年,如今所學的除了雪糕,就是天文學了,哈哈,每當去旅行看到滿天繁星我就無比快樂,因我就是一個天文愛好者啊。
而身為天文愛好者,點會冇一枝觀星筆在身?答案是否定的, 一枝觀星筆可以很方便的尋找天上一些比較容易辨認的天體,從而再探索整個天空,再分享給其他人。
為什麼觀星筆會被某些政府團體定型為攻擊性武器呢?作為天文愛好者,我望不透啊!
啊今晚是七夕,聽說在晚上8點在香港太空館有觀星筆使用教學,我都想玩下觀星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