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觀察家生態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觀察家生態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觀察家生態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619的網紅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武崙溪排水中期改善|多關注生態共存與承洪韌性吧!】 這張照片是不是很漂亮啊‼ 大家知道這裡是大武崙溪的哪一段嗎?🤔 是消防局附近、民樂橋至奮起橋的溪流,有天然土坡同時也是翠鳥的棲地! 然而,因為「大武崙順興橋至民樂橋的排水改善」工程,這段難得的天然溪流可能會被大幅影響😰。 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2021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台灣的精靈》系列,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數量最稀少、目擊率最低、拍攝難度最高的瀕危特有種: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以及台灣穿山甲。 《台灣的精靈》系列,參與台灣保育界最艱辛的動物救援任務,以及最權威的科學調查計畫...
觀察家生態 在 阿尼尛 Anim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17:07
#尛外電 極熊會拿冰塊獵殺海象 敲破堅硬的頭殼 ---------------------------- Artist: @meme__chen ---------------------------- 弱肉強食的生態鏈是殘酷的,最近一項針對北極熊的研究發現,其實北極熊獵殺食物的作法比我們想像的更...
觀察家生態 在 Kei-win Shi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7 13:29:52
🇪🇹這一刻我圓了一個生態攝影師兼自然觀察家的夢想。 #explore #explorecity #trip #instagramers #ig_worldclub #travel #travelersnotebook #travelgram #travelling #travellingthrou...
觀察家生態 在 C h a r l y 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30 20:30:16
. 時裝週期間巴黎會多出很多打扮好看的人,當然平常也都挺好看的,但跟平時不同的是這時期的好看多半也代表著會比較顯眼一點👀✨。 . 跑去拍時裝週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很看個人,看你懷抱著什麼樣的熱情。我特別喜歡街上抓拍自然的感覺,但像我另一位攝影師朋友就覺得很無聊;此外與其說是去拍街拍,我覺得更吸引我的反...
-
觀察家生態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19 21:00:13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2021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台灣的精靈》系列,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數量最稀少、目擊率最低、拍攝難度最高的瀕危特有種: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以及台灣穿山甲。
《台灣的精靈》系列,參與台灣保育界最艱辛的動物救援任務,以及最權威的科學調查計畫,並呈現台灣最多樣的地景環境以及特有生物,從不同的視角和觀點,從空中救援、海上調查到地底挖骨,全方位記錄台灣陸、海、空特有種的保育與復育。
節目團隊參與海保署白海豚海上族群調查計畫,拍攝到極為罕見的白海豚族群,深入探討海洋精靈消失的主因;此外,全程記錄長達56天、動員兩千人次,史上規模最大的小虎鯨救援行動;並隨研究團隊前往蘭嶼,挖掘深埋地底的抹香鯨幼體骨骸。節目亦記錄瓜頭鯨和藍鯨的擱淺悲劇,透過多種鯨豚的生死轉折和衝擊,帶觀眾看見海洋環境惡化的現況與問題。
標題設計: 黃一峯 李維娜
音樂提供:音韶文化
影像提供: 王建平 王浩文 李宗翰 張容嘉 蔡嘉陽
特別感謝:
海洋保育署
成大鯨豚研究中心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
中華鯨豚協會&志工
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的精靈 #地球的孤兒 #台灣白海豚 #白心儀 #台灣1001個故事 #海洋保育署 #成大鯨豚研究中心 #四草鯨豚搶救站 #台大獸醫系 #蘭嶼 #小虎鯨救援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
觀察家生態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武崙溪排水中期改善|多關注生態共存與承洪韌性吧!】
這張照片是不是很漂亮啊‼ 大家知道這裡是大武崙溪的哪一段嗎?🤔
是消防局附近、民樂橋至奮起橋的溪流,有天然土坡同時也是翠鳥的棲地!
然而,因為「大武崙順興橋至民樂橋的排水改善」工程,這段難得的天然溪流可能會被大幅影響😰。
2017年6月基隆安樂區大武崙地區淹水的畫面躍上新聞版面,水退了,淹水的噩夢仍在大武崙居民心中留下陰影。由於淹水嚴重,當時行政院院長前來視察、馬上指示投入前瞻計畫經費協助「治水」,針對大武崙溪提出短、中、長期的「改善」方案──加高堤防、改善河川瓶頸段、浚深、滯洪池,以及建置分洪道。
深究淹水的原因,其實也不能全部都怪大武崙溪。周遭的過度開發讓山坡地能容納雨水逕流的樹木、能涵養水源的土壤消失,最後所有雨水都用最快的速度衝進大武崙溪,造成暴漲,過去錯誤開發與過度工程思維也讓大武崙溪整個河道三面水泥化,無法有更多容納逕流的空間。
整體來說,因應2017年淹水而來的大武崙溪排水改善,主要仍以「工程」手段強制改變溪流、或把所有排水引入溪流,以貫徹「不讓水來」的原則。然而,在極端氣候下,單位時間的降雨越來越強,雖然大武崙溪加高堤防、瓶頸段等短期改善已經完成,但效果有限,也證實了面對極端降雨,我們必須翻轉純工程、「治水」的思維,從「不讓水來」轉變成「不怕水來」,讓城市面對極端降水更有「韌性」。
承洪韌性的實踐在大家和公部門的認知還沒有轉過來前,是很難推行的。目前正在細部設計的大武崙溪中期改善──大武崙順興橋至民樂橋改善工程,是有「一點點」微小的進展。在9月7日舉辦的細部設計報告第二次審查會議,也看到習慣於工程介入的工務處和在地環境團體、生態檢核顧問公司進行討論,並請工程顧問公司開始納入兼顧生態的設計,例如增加魚類多樣性的空間,讓大武崙溪的生態環境可以有一點些微改善。
非常感謝基隆野鳥協會和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協助這段改善工程的生態檢核和提供兼顧生態的意見,也很難得的看到大武崙溪無名橋至民樂橋天然土坡是 #翠鳥 的棲地(我們在燦樹颱風蘭臨前前往此地勘查狀況時,同事也有看到翠鳥飛過!)。對此,鳥會也很明確建議,因為翠鳥於臨水土坡上鑽洞築巢,建議不要在這段天然土坡上築護岸。比較可惜的是,因為地方的要求,最後仍會施作護岸,#勢必影響到翠鳥的棲地 QQ。(還在持續跟工程規劃單位討論降低生態影響,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我在這場審查會議除了詢問翠鳥棲地迴避與減輕對策、生物通道的設計是否得宜等,也特別詢問公開說明會的規劃。也希望除了關注「排水」外,有更多的朋友反思目前溪流被工程「整治」主宰的問題,一起來翻轉我們的觀念,從「不讓水來」到「不怕水來」,展望溪流和生態共存的韌性城市。
P.S. 走到河道順手把塑膠袋、寶特瓶等垃圾撿走,這裡垃圾真的很多,也請大家一起愛護溪流和環境啊!
🖥參考🖥
今年年初舉辦的講座:基隆毋驚雨,如何打造不怕水淹的「韌性城市」?
https://www.facebook.com/WeiChung.Keelung/photos/1008574362963438
📷翠鳥照片來源📷 “翠鳥 Common Kingfishe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yashi/4472453671?fbclid=IwAR26MtuDwrUzZEsE1lsPtepGJkF4T4BXCoPZ96ZJAPdWogigK-l88V-aLgs ) by Hiyashi Haka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yashi/ )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觀察家生態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野外的 #遊蕩犬 對野生動物會造成哪些影響?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遊蕩犬和野生動物在山區共同生活,會發生哪些問題?學者說,遊蕩犬至少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四種威脅:
1️⃣ 獵捕攻擊:狗成群以後狩獵能力大幅上升,連體型比牠們大得多的梅花鹿都獵捕得到。
2️⃣ 空間競爭:研究發現,「狗群」和物種豐富度成明顯負相關。在硫磺谷一帶最嚴重,野生動物幾乎已經「團滅」。
3️⃣ 作息改變:為了避開有侵略性的狗群,野生動物會改變作息時間。但這可能引發內分泌失調、或是變得更難捕捉獵物。
4️⃣ 疾病傳染:透過壁蝨傳染的焦蟲病、或是貓科動物的糞便傳染的弓蟲病,會透過遊蕩犬貓傳染給野生動物。而某些疾病對野生動物有著極高的致命性。
2019年陽明山的流浪犬和放養犬(通稱遊蕩犬)約有800-1000隻。而根據台北市動保處的紀錄,2020年送進收容所的幼犬將近200隻——其中100隻都來自陽明山。
有獸醫認為,流浪狗是「人類社區造成的問題。」流浪動物的問題,或許還是要由人類來解決。
https://e-info.org.tw/node/231409
看專題全文好讀版
🔗https://e-info.org.tw/dogsandwildlifeconflict/
※影片由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提供(攝於台北郊山,非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
觀察家生態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拆除人工建物、恢復自然海岸不僅是世界趨勢,在台灣也發生過不少次。位在台東杉原海岸上的美麗灣飯店,由於近期將公布行政仲裁結論,因此未來樣貌也將逐漸清晰,爭議是否就此落幕,公部門該怎麼拆掉海岸上的大違建呢?
由 不要告別東海岸 與 反反反聯盟 舉辦的 拆漁港拆海堤,那可以拆美麗灣嗎? 講座,邀請到景觀與建築界的前輩們,探討拆除的經驗與可能。
#拆海堤 參與拆除澎湖山水海堤的甘銘源建築師,將來說明如何拆除失能的海堤,讓濕地再次呼吸。讓人們重新拜訪這個空間時,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概念。
#拆漁港 新北市老梅、中角及永興,都是低度利用、接近廢棄的漁港。如何讓政府願意編列預算拆除?甚至轉念推動起海岸工程轉型,把自然海岸找回來,讓民眾享有更優質的遊憩品質。觀察家顧問公司的黃于玻總經理會與大家分享,在此案例上如何陪伴政府走上友善環境的美好之路。
另外,由淡江大學的劉欣蓉老師帶領我們初探 #循環建築。理解「拆」不是毀棄而是重生,這些建材能夠怎麼被重複使用?未來世界的建築想像,不再是一次性,而是與環境邁向永續。
最後,想邀請你加入我們一起了解,美麗灣該怎麼拆?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實可以發生的。#拆除一棟海岸上的飯店,會花多少錢?又該注意哪些施工細節?脆弱的海岸生態該如何被避免干擾?曹羅羿建築師將為我們進行初步的評估與探討,再由所有講者共同與談。
這場講座談理想,也談現實。
美麗灣拆拆拆,你我準備好了嗎?
日期:10/15(四) 19:00-21:30
地點:慕哲咖啡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與談人:
甘銘源(大藏建築事務所/負責人)
黃于玻(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
劉欣蓉(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曹羅羿(曹羅羿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報名由此去 https://bit.ly/3jbpX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