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親家互相稱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親家互相稱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親家互相稱呼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我的極品四大長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讀者投稿 有感而發。。。 女人離開有血緣關係的至親家人嫁到男家,已經有寄人籬下感覺,所以最希望嘅係老公可以支持同保護自己。 但事與願違,個男人只會盲撐佢自己家人不特止,仲一大堆漂亮理由要求自己去迎合去改變去配合,完全唔體諒我嘅難處,感覺自己係一個完全被孤立嘅外人。 打正旗號係一家人...
親家互相稱呼 在 我的極品四大長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者投稿
有感而發。。。
女人離開有血緣關係的至親家人嫁到男家,已經有寄人籬下感覺,所以最希望嘅係老公可以支持同保護自己。
但事與願違,個男人只會盲撐佢自己家人不特止,仲一大堆漂亮理由要求自己去迎合去改變去配合,完全唔體諒我嘅難處,感覺自己係一個完全被孤立嘅外人。
打正旗號係一家人,應該要互相包容,無錯,每個人對自己親人都係可以無限,但好可惜,我身體入面無佢哋嘅 DNA ,所以。。。對唔住,我無法子可以投入到稱呼佢哋為家人,而我亦只係一個好平凡嘅凡人女子,我無法子好大方同大量咁去做,加上見到自己男人對佢家人同對自己態度。。。點解對住我就無話題,但對住佢家人或其他朋友就可以滔滔不絕。。。
我已經開始覺得自己壓抑到有點心理不平衡同抑鬱症,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的話。。。
#退一步海闊天高
#我的極品四大長老
#漆黑中是有光明的
#請留言支持呢位讀者
⬇設計圖片
親家互相稱呼 在 Johan Ku 古又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後心得: 反同的除了邏輯很差外,還會自己腦補單親小孩都羨慕雙親小孩...
#單親家庭長大的我就從來沒羨慕過呀奇怪餒
#不管什麼家庭長大邏輯那麼差是有事嗎?
#87分
● 區隔,才能平權? ──「捍衛家庭學生聯盟」總召施俊宇談同志權利
#李庭芝
在眾多反對婚姻平權的團體當中,「捍衛家庭學生聯盟」是個相當特殊的存在:其一是以學生自主表達的形象為號召,而不像其他團體訴求於「拯救下一代」、「家長對孩子的愛」等幾近情感勒索的口號;其二是做為總召的施俊宇並不將自己的身分與姓名隱藏在公民、學生等身份後面,而且並不畏懼以真面目示人,使得他在反同婚團體當中具有相當的辨識度。
施俊宇目前就讀於新北市某大學四年級。他,以及捍家盟的同伴們,在議題鋒頭最強勁的這段時間,毫不避諱在網路上與支持平權的網友正面交鋒。施同學表示:「一開始是面對多元成家、伴侶制度還有多人家屬制度,我們是反對的。到現在的同性婚姻,我們反對修改民法,然後不排除我們可以接受適當的專法。」
► 兒童有「一父一母權」,同志不該領養小孩?
為什麼特別強調反對修改民法?他說:「我們認為新的制度被提出來時,都應該要更多的被討論,也要有大家更多的理解。修改民法主要的問題是在領養制度。」
「我們身為學生,很清楚也知道,我們很需要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那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制度。我們尊重同性戀者可以有法律上被保障的權利,可是不希望有法律讓孩子可能被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領養。」
那麼,就出現了令人困惑的狀況:如果孩童的利益被放在第一順位,而符合最佳利益的家庭形式是一父一母,但依照現行法規,單身者也可以合法領養孩童,這顯然不符合「最佳兒童權益」。以捍家盟的立場,會想要修掉相關的法律嗎?我就此詢問施同學。
「我們覺得就維持現在的法規。」他沒有再多做說明,轉而解釋自己對收養制度修改的疑慮,「我們說新修的法律多了一個霸王條款(註):法官在判收養時,現行法律是要以孩子的最佳利益做前提;新的修法則又說(判收養時)不能因為申請領養者的性別氣質、性別、性傾向等等,做為歧視。我們就覺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他的性別特質不影響他是對於孩子最好的選擇,那法官本來就會判給他!」言下之意似乎是:正因為性別特質可能影響孩子的利益,才要特別在法條裡明言。我追問,如果把這個但書拿掉,捍家盟是否就會贊成婚姻平權的修法?他給了否定的答案。
認為兒童有「一父一母權」,故反對同志領養小孩,卻又不回應單身領養造成的矛盾;暗指性別特質可能影響兒童權益,但即使性別特質不納入新修法條,仍然反對同志結婚難不成,這暗示了,所謂的「兒童權益」並不真的是他們衡量的重點?
► 一父一母,人人都認同!?
「我覺得還是很多要考慮的,收養是一個部分,另外一個就是,我們說它影響異性戀家庭制度。像加拿大通過這個法律後,文件資料就直接寫雙親一、雙親二。」他贊成為同性婚姻修專法,因為,「我是覺得,尊重同志有的權利。不是反對他們有這個權利,而是反對他們有這個權利,然後來影響或犧牲異性戀婚姻。」
既然談到家庭,我便提問,一般一父一母的核心家庭與單親或同志家庭,在他看來有什麼差別?他認為:「我覺得爸爸跟媽媽扮演的角色,還有他們的性別特質還是不同的。雖然很多人會說是刻板印象,但是包含從人體的構造啊、賀爾蒙啊,等等的,都還是不同。」提到單親家庭時,他也認為很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其實心裡往往也很渴望完整家庭的愛;基於這些事實,他們反對這樣的修法。
然而當我提到自己因為成長經驗,其實非常難以想像所謂的「孩子需要一父一母才幸福」是什麼樣的畫面,想知道在核心家庭成長的經歷,對他投身這個議題有什麼影響,他說:「覺得就自己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所以就是更能夠知道說,爸爸扮演的角色、媽媽扮演的角色,不同。這樣的家,對我來講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地方。」回答這個問題前,他停頓了一下,似乎沒想過會有人不知道這件事情。我不禁懷疑,許多主張一父一母才幸福的人,該不會不是基於任何小孩有因此比較幸福的事實,而純粹只是缺乏觀察力跟生活經驗而已?
► 性別光譜是錯的,同志是後天形成?
對於目前在學校施行的性別平等教育,捍家盟也多所質疑。二○一六年十二月十日,捍家盟在同志音樂會的會場附近舉辦記者會,當天拉起的布條中,就有「還我乾淨校園」的字句。對此他解釋:「性平教育施行以來,我們在學校都學到要尊重不同性別特質的人。但是我們反對的是很多奇怪的、或者是沒有學術根據的資訊。例如說我們反對金賽的性別光譜,它不只說性傾向或性別特質,連生理性別也說有光譜,然後再說社會性別、心理性別、性別特質、性傾向,每一個都會有數字做分數,然後做出一個性別密碼。」他認為很多學生會不理解,因此混淆,不知道哪一個是對的。
我自己實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比如,他認為是什麼東西會被混淆成什麼東西?只好舉例追問:「你是指,比方說像課本會說男生有比較陰柔的氣質,可是有男生就是那麼陽剛,他會覺得不能理解,這樣子嗎?」
「當然這是一個。另一個是,他的生理性別會容易混淆。」生理會混淆?我感覺自己踏入了一個世界,完全在我的理解範圍之外只聽他說:「它不是只有心理性別還有社會性別,生理性別也是。課本也不是教有同性戀跟異性戀,是告訴你性傾向會一直光譜流動。這是金賽的理論,後來很多科學的理論把他打破,因為像是國中會有一個同性密友期,(照目前的課本)可能學生會因此而混淆同性密友和同性戀的不同。」
有鑒於再問下去似乎只會讓我越來越困惑,我決定將問題反過來:「那你會覺得,什麼樣的教材比較合適?因為就我所知,性平教育的教材最初開發出來是為了要因應學校常常有多元性別氣質的學生被霸凌,比方說像葉永鋕。那你會覺得什麼樣的教材,能讓一些人不會去混淆他們的呃性別氣質或性傾向,但同時又可以保障到另外一些人?」
「第一,以尊重來取代引導。我們覺得現在很多的教材是有點引導。不是只有教尊重不同性別傾向的人,而是可能會教一些像我們之前寫到的某些課程啊,青春水漾或口交膜,就是一些好像比較是在,怎麼講」他猶豫了很久,滿臉尷尬,然後才小心翼翼地說出口:「就是一些,好像在教『實做』這樣子當然我覺得就是,多去尊重,而不是去引導。」
「第二,我們覺得要適齡。就是現在好像所謂的性平教育,會想把安全性行為課程納入高中、國中、甚至國小。但是依法規來講,他根本還沒有到可以發生性行為的年紀,然後你去教他安全性行為,這是很矛盾的。」
我扳起手指、算起各階段學生的年齡,發現其實高中生的年齡可以合法發生性行為;他見狀,改口認為高中是可以教的,然後又說了一次:「我們認為課程要多強調尊重,不要引導,而且希望能夠適齡的學習。」
► 區隔,才能保障權利?
施同學認為在社會撕裂與對立的現況下,以專法規範同婚顯然較為合適。
我提起,有人認為立專法很像美國過去區分黑人白人的政策,所謂「隔離但平等」,想聽聽看他對此的看法。他回答:「我覺得,我們可以為不一樣的族群量身打造特別的福利或需求。我們可以去思考,例如在法律上某些層面,可能有異性戀不需要特別法律去保障、但是同性戀需要的情形。」
我向他確認,就結婚這件事情,同性戀有什麼是需要特別被保障的?他坦言他不知道,只是覺得可以討論和思考,「但就是,我們尊重他們有這樣的權利,可是這權利會侵犯或犧牲另一些權利。像我們可能雙親、父母被改掉,祖父母被改掉,類似這種的概念。」
「法律先訂出來之後,接下來就會影響教育、影響生活,不會只停留在法律層面而已。包含我們之後的一些簽名、資料啊,課本上的教育,生活中我們彼此的稱呼啊,都會受法律修改而改變。」
「所以我們就覺得,尊重你有這樣的權利,可是我們就互相彼此尊重,我們不去侵犯你們、你們也不侵犯我們,讓彼此都有自己的一個空間。」
總結整個訪談,也許最根本反對婚姻平權的理由只有:性傾向既然不一樣,需求就不一樣,唯有區隔出不同的空間,兩邊才能都得到幸福。其他的像是稱謂改變、領養問題等等,都是從這件事做出來的延伸而已。
但只要對現代人權理念稍有瞭解,就知道:無論生理或心理有多麼不同,現代公民社會總是承認人所應享有的權利都完全相同;或者,該反過來說:必須堅持每個人都享有相同的權利,才能保障各種不同族群的所有權益、一切幸福--否則,要讓誰來決定不同族群各自該享有什麼權利呢?
我有時會想起,在距離我們現在不久的某個年代,有個國家曾經相信不一樣的人應該分隔開來--他們把不同種族的人分出去、把殘障的人分出去、把精神病患分出去、把同性戀的人分出去。後來他們殺死了很多人,他們當時也是說,因為這些人跟我們不一樣,不配擁有跟我們一樣的權利…
✝註:
指尤美女的提案版本中,在民法第一千零七十九條之一當中,新增「法院為前項之認可,及收出養媒合服務者為收出養評估報告時,不得以收養者之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特質等為理由,而為歧視之對待。」
☛ 延伸閱讀:
.凱道上的貴族:https://goo.gl/t8tt4j
.「婚姻平權會是性平教育的考驗」https://goo.gl/wJPmMT
.「換我來爭取自己的婚禮了!」https://goo.gl/8NlNuZ
.家庭想像,時代詮釋-訪小蜜蜂行動參與者森森 https://goo.gl/JpGBI
.不只同異,還有雙性戀 https://goo.gl/OGZirI
☛ 攝影/李庭芝
☛ 購買札記(含電子書),請進:http://hef.yam.org.tw/product.html
親家互相稱呼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識唔識得晒咁多稱呼sssss?
家族親戚關係稱呼表〔廣東話版〕~
喺中國人嘅文化入面,〔親戚〕或者〔親屬〕,係指因為有〔婚姻〕或者〔血緣〕同人類個體連成嘅社會關係,父母、兄弟姊妹等等嘅〔親屬〕又叫〔親人〕或者〔家人〕,其他嘅就叫做〔親戚〕。
親屬關係嘅記錄最早係先秦嘅典籍爾雅第四章嘅〔釋親〕。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嘅註解係〔親指族內,戚言族外〕,所謂〔族內〕係指父系同宗嘅人,以男性為中心,包括宗族內嘅男性同佢哋嘅配偶,但係唔包括已經出嫁咗嘅女性同佢哋嘅配偶。
喺依家嘅人就多數分為〔血親〕、〔姻親〕同〔配偶〕。
*〔血親〕
〔直系血親〕
〔鼻祖〕-〔始祖〕始創人。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遠祖〕-〔始祖〕接班人。
〔太祖〕-〔係指曾祖嘅曾祖嘅父母〕。
〔列祖〕-〔列祖列宗〕,就係呢一個嘞!
〔天祖〕-〔係指阿爺嘅阿爺嘅父母〕。
〔高祖〕-〔父系〕太太爺,太太嫲〔高祖父母〕。
-〔母系〕太太公,太太婆〔外高祖父母〕。
太爺〔曾祖〕-〔父系〕太爺,太嫲〔曾祖父母〕。
-〔母系〕太公,太婆〔外曾祖父母〕。
阿爺〔 祖〕-〔父系〕阿爺/爺爺,阿嫲/嫲嫲〔祖父母〕。
-〔母系〕阿公/公公,阿婆/婆婆〔外祖父母〕。
阿爸〔父親〕-老竇,老頭子,爸爸,爹哋。
阿媽〔母親〕-老母,老媽子,媽媽,媽咪。
阿仔〔兒子〕-父母之下男性嘅第一代。又叫〔仔〕、〔囝〕。
阿女〔女兒〕-父母之下女性嘅第一代。又叫〔女〕、〔囡〕。
孫〔孫兒〕-父母之下男女嘅第二代。
依性別又分〔孫仔〕、〔孫女〕。
有時候〔孫〕係一種唔分性別嘅稱呼。
息〔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廣東話通常讀〔室〕,又叫〔重孫〕。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昆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又叫〔晜孫〕。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旁系血親〕
〔父系長輩〕
阿伯〔伯父〕-仔女對阿爸嘅阿哥嘅稱呼。
大哥叫〔大伯〕,二哥叫〔二伯〕,三哥叫〔三伯〕...
阿姆〔伯母〕-仔女對阿伯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伯娘〕,又有分〔大伯娘〕,〔二伯娘〕,〔三伯娘〕...
阿叔〔叔父〕-仔女對阿爸嘅細佬嘅稱呼。
通常叫〔叔叔〕,又有分〔二叔〕,〔三叔〕...〔細叔〕。
阿嬸〔嬸母〕-仔女對阿叔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嬸嬸〕,又有分〔二嬸〕,〔三嬸〕...〔細嬸〕。
阿姑〔姑姑〕-仔女對阿爸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姑媽」,妹妹叫「姑姐」。
姑丈〔姑父〕-仔女對姑媽同姑組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母系長輩〕
舅父〔舅舅〕-仔女對阿媽嘅兄弟嘅稱呼。
又有分〔大舅父〕,〔二舅父〕,〔三舅父〕...〔細舅父〕。
如果佢嘅年紀比自己細嘅就叫〔舅父仔〕。
妗母〔舅母〕-仔女對舅父嘅老婆嘅稱呼。有啲人會叫〔舅媽〕。
阿姨〔姨姨〕-仔女對阿媽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姨媽〕,妹妹叫「阿姨」或者〔姨姨〕。
姨丈〔姨父〕-仔女對姨媽同阿姨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同輩〕
親〔兄弟姐妹〕-仔女對父母嘅仔女嘅稱呼。又叫〔兄弟姊妹〕。
係指有相同〔父親〕同〔母親〕嘅人。
堂〔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伯、姆、叔、嬸〕仔女嘅稱呼。
有啲地方喺講嘢同介紹嘅時候係唔講個「堂」字。
表〔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姑〕仔女嘅稱呼。
對母系旁系血親長輩〔舅、妗、姨〕仔女嘅稱呼。
〔晚輩〕
侄 〔仔女〕-兄弟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侄仔〕,女嘅叫〔侄女〕。
姪 〔仔女〕-姐妹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姪仔〕,女嘅叫〔姪女〕。
外甥〔仔女〕-兄弟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外甥〕,女嘅叫〔外甥女〕。
姨甥〔仔女〕-姐妹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姨甥〕,女嘅叫〔姨甥女〕。
*〔姻親〕
家公〔公公〕-老婆對老公嘅阿爸嘅稱呼。
又叫〔家翁〕,有時直叫〔阿爸〕,有啲地區又叫〔老爺〕。
家婆〔婆婆〕-老婆對老公嘅阿媽嘅稱呼。
又叫〔家姑〕,有時直叫〔阿媽〕,廣東地區又叫〔奶奶〕。
外父〔岳父〕-老公對老婆嘅阿爸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爸〕或者〔嗲哋〕。
外母〔岳母〕-老公對老婆嘅阿媽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媽〕或者〔媽咪〕。
新婦〔媳婦〕-父母對阿仔嘅老婆嘅稱呼。
廣東話通常係讀〔新抱〕或者〔心抱〕。
女婿〔女婿〕-父母對阿女嘅老公嘅稱呼。
阿嫂〔兄嫂〕-細佬細妹對阿哥嘅老婆嘅稱呼。
大哥嘅叫〔大嫂〕,二哥嘅叫〔二嫂〕,三哥嘅叫〔三嫂〕...
弟婦〔弟媳〕-阿哥家姐對細佬嘅老婆嘅稱呼。
姐夫〔姊夫〕-細佬細妹對姐姐嘅老公嘅稱呼。
大姐嘅叫〔大姐夫〕,二姐嘅叫〔二姐夫〕,三姐嘅叫〔三姐夫〕...
妹夫〔妹婿〕-阿哥家姐對妹妹嘅老公嘅稱呼。
〔妯娌〕
妯娌係兄弟嘅老婆之間嘅互相稱呼或者合稱。
輩份大嘅妯娌會直接叫細嘅妯娌嘅名,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細嬸〕;
輩份細嘅妯娌會稱呼大嘅妯娌做〔阿嫂〕或〔大嫂〕,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阿嫂〕。
〔連襟〕
連襟係姐妹嘅老公之間嘅互相稱呼或合稱。
又叫〔襟兄弟〕、〔連橋〕,廣東人多數合稱叫〔老襟〕。
大伯〔大伯〕-對老公嘅哥哥嘅稱呼。
叔仔〔小叔〕-對老公嘅弟弟嘅稱呼。
姑奶〔大姑〕-對老公嘅姐姐嘅稱呼。
姑仔〔小姑〕-對老公嘅妹妹嘅稱呼。
大舅〔內兄〕-對老婆嘅哥哥嘅稱呼。
舅仔〔內弟〕-對老婆嘅弟弟嘅稱呼。
大姨〔姨姐〕-對老婆嘅姐姐嘅稱呼。
姨仔〔小姨〕-對老婆嘅妹妹嘅稱呼。
〔繼親〕
繼親都係親屬嘅一種,係是指生父同生母離異或者父母其中一個死咗之後,仔女跟住其中一個,而佢再結婚嘅配偶對於仔女嘅關係就係叫〔繼父〕或〔繼母〕。
〔繼父〕-又叫〔後父〕或〔晚爹〕,俗稱〔後抵公〕。
〔繼母〕-又叫〔後母〕或〔晚娘〕,俗稱〔後抵乸〕或〔後仔乸〕。
〔繼子〕-又叫〔後仔〕,俗稱〔油瓶仔〕或〔油艇仔〕。
〔繼女〕-又叫〔後女〕,俗稱〔油瓶女〕或〔油艇女〕。
〔繼兄弟姐妹〕-係〔繼父/母〕同〔生父/母〕喺結婚之前同其他人所生嘅仔女。
俗稱〔拖油瓶〕或〔拖油艇〕,基本係冇直接血緣關係嘅。
而之後所生嘅仔女就叫〔同異/父母〕嘅兄弟姐妹。
例如係:〔同父異母〕嘅哥哥,〔同母異父〕嘅妹妹。
*〔配偶〕
配偶係指婚姻關係、民事結合、同居伴侶關係、普通法婚姻之中嘅伴侶。呢啲係個冇特定性別嘅詞,通常男性配偶叫做〔丈夫〕、女性配偶叫做〔妻子〕。所以,呢個詞無論係多元性別或者係單元性別嘅異性關係或者同性關係,都可以適用。一對夫妻通常會係一齊生活,一齊養育仔女,組成為一個家庭單位嘅。
老公〔丈夫〕-結咗婚嘅女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近代多數叫〔先生〕,〔老公〕。
傳統嘅就叫〔相公〕、〔官人〕、〔夫婿〕、〔夫君〕等。
但係有人亦唔鍾意用呢個稱呼,因為喺清朝嗰時,
喺京城嗰啲妓女對啲太監〔公公〕嘅蔑稱做〔嫪公〕。
老婆〔妻子〕-結咗婚嘅男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有啲地方叫〔太太〕,近代多數叫〔老婆〕。
傳統嘅就叫〔娘子〕、〔夫人〕。
*〔其他〕
〔契親〕契親家
契親又叫〔乾親〕,或俗稱〔契字輩〕,係一種人際關係,結契親、拜契親又叫〔上契〕、〔結誼〕。「誼」係指情誼,「契」係指契約,係指兩個或以上冇血緣關係嘅人結為一種擬似親屬嘅關係,彼此之間用親人嘅感情維繫,可以係長輩同晚輩,又可以係同輩。通常都係友上加親嘅居多,亦友亦親,關係比一般嘅遠親同一般嘅朋友更密切,同輩嘅結契又叫做〔結拜〕、〔結義〕、〔換帖〕等。
契爺〔乾爹〕-又叫〔契爸〕;〔乾爸〕或者〔乾爺〕
契媽〔乾娘〕-又叫〔契娘〕,〔乾媽〕一般都係契爺嘅老婆
契仔〔乾兒〕-
契女〔乾女〕-
契哥〔乾哥〕-
契姐〔乾姐〕-
契妹〔乾妹〕-
契弟〔乾弟〕-喺香港,冇乜人想畀人咁叫,如果叫〔契細佬〕就會好啲啲
〔過繼〕
過繼又叫做〔過房〕、〔過嗣〕,係傳統宗族觀念入面嘅一種〔收養〕行為。大多數係為咗延續男性繼承人而做嘅。當一個家庭需要後嗣嘅時候,就喺宗族或者其他親屬入面,收養一個仔或女,用嚟維持祭祀香火或者男性繼承人。就算呢個男性無仔送終,家族仍然可以為佢選一個嗣子,做成親生仔嘅關係。有啲地方生咗細路仔難養〔多病等〕,都會搵個〔人〕或〔神明〕嚟過繼〔形式上〕,認為咁樣個細路就會好養啲。
過繼〔達〕-或者直叫〔爸、爹〕等
過繼〔娘〕-或者直叫〔媽、娘〕等
過繼〔兒〕-
過繼〔女〕-
〔收養〕
收養又叫〔抱養〕、〔領養〕,係指將人哋嘅仔女收嚟做自己嘅仔女。法律上,收養視同婚生子女嘅一種身分契約關係。由於收養會將本身冇真實血緣聯係嘅人,擬制具有親生仔女關係,所以收養人同埋被收養人之間又叫做〔法定血親〕或者〔擬制血親〕。收養人叫做〔養父〕或〔養母〕,被收養人就叫做〔養子〕或〔養女〕;被收養人嘅生父母叫做〔本生父母〕,而對本生父母嚟講,被收養人叫做〔出養子女〕。仔女出養之後,本生父母嘅親權即處於暫時停止嘅狀態。
養父〔義父〕-
養母〔義母〕-
養子〔義子〕-
養女〔義女〕-
祖宗十八代
〔十八代〕一般係指父系之中上下九代嘅宗族成員。之後,亦畀人引伸加入鬧人嘅用語入面,將人哋嘅家族成員都牽涉當中,用語嘅起源都已經無從稽考。
上九代依序係: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鼻祖〕-子女以上嘅上九代。
〔遠祖〕-子女以上嘅上八代。
〔太祖〕-子女以上嘅上七代。
〔列祖〕-子女以上嘅上六代。
〔天祖〕-子女以上嘅上五代。
〔高祖〕-子女以上嘅上四代。
〔曾祖〕-子女以上嘅上三代。
〔 祖〕-子女以上嘅上二代。
〔父母〕-子女以上嘅上一代。
下九代依序係:
〔兒女〕-父母之下嘅第一代。
〔 孫〕-父母之下嘅第二代。
〔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晜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十八代。
中文親屬稱呼同英文親屬稱呼
中文嘅稱謂比較細緻,英文嘅稱呼就好簡單,舉個例嚟講:
Aunt 可以表示〔嬸嬸〕、〔伯母〕、〔舅母〕、〔姑組〕、〔姨媽〕;
Uncle 可以表示〔叔叔〕、〔阿伯〕、〔舅父〕、〔姨丈〕、〔姑丈〕。
中文嘅稱謂係為咗區分內外同表裡,比如係:
「堂」親,例如〔堂兄、堂弟〕,係同姓家屬,係近親,係家族裡面嘅人;
「表」親,例如〔表哥、表弟〕,係異姓親屬,係遠親,係家族外面嘅人;
「內」親,例如〔爺爺、嫲嫲〕,係同族近親,你阿爸呢邊嘅人,係家族裡面嘅人;
「外」親,例如〔外公、外婆〕,係異族遠親,係阿媽嗰邊嘅人,係家族外面嘅人。
英文嘅稱謂系統逢係唔做呢樣嘅區分
Grandfather 既可以表示〔爺爺〕,又可以表示〔外公〕;
Cousin 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又可以表示〔表哥、表弟〕。
所以由英語嘅稱呼上睇唔出遠近同表裡,睇唔出親疏關係。
喺古代嘅家族入面,通過稱謂,就可以確定一個人喺家族裡頭嘅地位同身份,所享有嘅權利同要盡嘅義務,呢樣要各人守好自己嘅本分,有利於家族嘅管理,有利於儒家等級制度嘅實施。
而西方人嘅等級觀念同等級制度就冇東方人咁複雜,所以表現喺稱呼上面亦都冇咁複雜同細緻。
譯:蕭南仁.2014年11月
圖:最後修正.2014年9月1曰
經典回顧。廣東話資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