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視野不清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視野不清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視野不清意思產品中有7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灰階思考》部落格文末抽書 x2 本 你聽過 股癌 Gooaye 嗎?過去一年多來,這檔長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資理財節目,儼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邊很多朋友也因為聽了節目,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這本塞滿了股癌風格的著作。 部落格圖文 http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真愛不會一路平坦:牽手旅行的天窗亮話」介紹 訪問作者:張雪芳 內容簡介: 有一種旅行叫愛情,有一種愛情叫做你 俗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事實是:愛情也時常讓我們猜不透、摸不清。無論你是情人、夫妻或是任何感情狀態的伴侶,要維持一段關係,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
「視野不清意思」的推薦目錄
視野不清意思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44:35
🍀緣聚緣散,天自安排 偶爾看到一篇文章,寫著「泰山分手」,覺得有意思。寫著夫妻或情侶相㩗去爬一趟泰山回來之後,便分手了。 緣何?因為旅行時會碰到許多的狀況及需要溝通的問題,需要處理的細節,及一些意料之外的麻順事兒,再加上舟車勞頓,彼此的喜好不同,非常容易因一點小事而失去耐心,爆發激烈的爭...
視野不清意思 在 林予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2 20:50:54
我們租了備有雪胎的四輪驅動車,在飄雪的一號公路上開著。 一號公路是冰島的主要道路,環島一圈,總長1339公里。有勞車來車往與大型鏟雪車的貢獻,還看得見柏油表面與上面畫的線道,但在這以外的區域,雪很快就積了一個厚度,白茫茫一片,分不清界線,入夜時分,更難以判斷路況。 這裡的商店關得很早,太陽下山後...
視野不清意思 在 張小筑 Ya Chu(小筑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29 12:54:53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天發生的事情 前提~有些人應該知道我除了身體,心理也生病了 從我13歲到現在變重度➡️邊緣型人格: 介於健康、憂鬱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這四者之間。 改天做一支影片專門給大家講解 (老高口吻) 因為不想停在原地,發現後我開始瘋狂研究我的病 然後每個禮拜諮詢和...
-
視野不清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19 20:55:17本集主題:「真愛不會一路平坦:牽手旅行的天窗亮話」介紹
訪問作者:張雪芳
內容簡介:
有一種旅行叫愛情,有一種愛情叫做你
俗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事實是:愛情也時常讓我們猜不透、摸不清。無論你是情人、夫妻或是任何感情狀態的伴侶,要維持一段關係,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個性與價值觀,這就成了兩人相處時最大的課題,因此,找到雙方的溝通與相處之道,就格外重要。
相愛容易相處難,這堂戀人必修學,讓模範夫妻帶著我們找到天長地久的方式。沈中元與張雪芳,攜手走過30幾個年頭,依舊甜蜜。究竟他們是用什麼方式,維持彼此在情愛裡的恆溫呢?答案是旅行。透過兩人最喜歡「共同喜好興趣」,展開夫妻對話,於是這本書就誕生了。
透過33篇旅行遊記,以對話的形式來反思夫妻之間的相處與應對之道。也許婚姻一路走來不會一帆順,但只要彼此願意聆聽、用心經營,藉由旅行所獲得的啟發與體悟,一定可以在每一次讓彼此的關係更圓滿,攜手共度餘生。
作者簡介沈中元、張雪芳
給這世界一個理由,為愛出發。
關於這對夫妻:他們一個是年輕時玩熱門樂團,教過上萬小時音樂班學生的鋼琴老師;一個是當過文化局長,現任國立空中大學副校長的法學教授。
一個是當選過電台情人,得過金音獎,入圍過兩次廣播金鐘獎,著名的廣播節目製作主持人;一個是小時候在家賣豆腐,長大後在大愛人文講堂跟萬人演講的演說家。
張雪芳與沈中元這對夫妻,結婚三十一年,牽手走過數萬里路,一起去過六十七個國家,是熱愛旅行,樂於分享的生命伴侶。
這次,他們將看到的世界視野,寫成「婚姻經營的天窗亮話」,平實的將「真愛不會一路平坦」的心路歷程,說給你聽。希望能陪伴你,走過愛情的冰河,走出婚姻的墳墓;這本書,給決定要牽手的你學習;給已經牽手的你借鏡;給一個人自由的你作伴;給這世界一個理由,為愛出發。
人。
粉絲頁: 在33個夢想的地方打卡
出版社粉絲頁: 遊讀世界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視野不清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14 23:25:56本集主題:「我的人生不卡卡:利他而後成就自我的日常練習」介紹
訪問作者: 蔡稀尹
內容簡介:
蔡稀尹,從寫遺書到成為一名激勵講師,她說,失敗是一種選擇,選擇使你走向失敗,卻也給了翻轉的力量,讓人昂首向前。
稀尹的奇蹟變身三部曲,看她如何一路從「遺書小姐」、「迷路專家」,再到「不要臉女王」,不可思議的情節,即將撼動你的三觀。
講台上兩分鐘的精彩演出,十萬次的練習都不嫌多,精選十個「奇蹟如昫」的日常修煉,沿途收集,你的成功可以不一樣!
也許,目前的你正深陷生命的泥沼,覺得上天對不起你,給了難以承受的折磨和考驗,身邊也沒有一個可以求助的對象,別害怕,因為作者蔡稀尹也曾經走過一樣的難路。
期許透過稀尹的生命演繹,引領閱讀本書的你,走過自我淬鍊的歷程,重新找回「為自己而活」的感動。
安住當下,跨出框架,人生不卡卡,成功由自己定義!
〈一門高爾夫球課教我的事〉
高爾夫球竟是一項非常「費力」的活動,才打了三顆球,已經滿身大汗,一路下來,吃了數不清的閉門球,終於到了第六天,某次試著放鬆筋骨,集中意識,揮桿,實實在在地觸擊到了球體,這才真正打出屬於我的第一桿,成功晉級。
我在高爾夫球場遇見人生導師,原來打好高爾夫球,不是靠蠻力,而是要充滿彈性,才能在身心靈的拔河賽中,借力使力,突破重圍,脫穎而出。
「打球不要有侷限,雖有一定規格,卻沒有原則,妳就打出去,放膽而專注,打出去之後,就放下,然後再重來。」他說的道理意外地清晰,原來最簡單的才是最難。
〈心中有田,你就是行走的種子〉
「稀尹,如果妳有一塊地,妳想要種什麼?」演講結束後,大堂哥突然問我。
「我沒有地,如果有地,我會賣掉!」我直接了當地說,因為那時候我要養整個家庭,有地,當然是賣掉換錢最快啊。
「妳要拿什麼換錢?一塊地換一百萬,一塊地上面有種東西,換一百五十萬,妳要哪一個?那麼如果要換一百五十萬,妳又要種什麼?」他又接著問我。
記得我說了很多,我可以種水果、可以種芭樂、什麼什麼的,當時想的就是一塊地,卻沒有意會到他說的並不是真的地!
「如果我自己是一塊地,我要種什麼?」格局的不同,影響視野的寬闊或侷限。他所想,已經不是我所想。
〈利他,才能成就自己〉
「稀尹,妳知不知道什麼叫『利他』?」有一天,大堂哥突然心血來潮地問我。
「就是幫助別人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錯!『利他』的意思,並不是要妳幫助別人,而是幫助妳自己!」當他說了這句話,我有點愣住了。
「當妳自己都站不穩的時候,妳要如何幫助他人呢?」、「我幫助妳,所以我就能成就自己了嗎?」大堂哥習慣不把話給說破,再度把問題丟了過來。
互相傷害,本來就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於是,我們可以縮短「傷害時間」、減少「傷害程度」,本來要難過一個禮拜,現在縮短到三天就好,盡量對自己的細胞好一點。
〈方向錯誤,請喊卡!〉
一般人會因親情、愛情和工作問題,而選擇謊言,漸漸地,就習慣用謊言包裝自己的真心,眼看紙包不住火了,咬牙也要硬撐著,不敢喊卡。
有時候過度包裝或誇大,只是為了博取別人信任,想要戳破自己說謊的壞習慣,首先要放下面子,誠實面對問題所在。
生活中的換位思考,如果早先認清問題點,設下停損點,是不是更容易找到突破點?不用走到山窮水盡,就能柳暗花明。
放下無意義的執著,面子問題,請喊卡吧!
利他,而後成就自我
敬一個值得的人生!
讓我們一步步跟隨作者的腳步練習,一點點改變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蔡稀尹
穿過生命層層關卡
依循內在聲音的引導
以愛為名,寫下溫暖療癒的文字
以利他為本,帶自己突破迷惘
進而引導讀者感受和風如「昫」的奇蹟
期許每個需要鼓舞的人得到安慰,受到啟發
一如我的座右銘──讓愛延續:
「當我低潮的時候,希望奇蹟降臨在我身上,
當我有能力的時候,我願意創造奇蹟在別人身上。」
曾任:
優活健康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特別助理、業務助理
現任:
妍昫生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紐澳高爾夫教學規劃師
澳洲華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美國GOLF DYNAMIX LLC. 股東
作者粉絲頁: 稀尹‧吸引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視野不清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灰階思考》部落格文末抽書 x2 本
你聽過 股癌 Gooaye 嗎?過去一年多來,這檔長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資理財節目,儼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邊很多朋友也因為聽了節目,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這本塞滿了股癌風格的著作。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ey-think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灰階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 Podcast「股癌」的節目製作人謝孟恭,這個談投資的節目上架數週內就成為台灣 Podcast 各平台總排行榜第一名。節目的內容比較偏大眾向,尤其適合股市「菜雞」(投資新手)收聽。
在這本書中,作者彙整了之前在節目上分享過的精華,搭配許多財經界的故事和各路投資大師的觀念,寫出了這本同樣適合投資新手的投資書籍。書中分成三個段落鋪陳,首先是排除人們常見的思考偏誤,接著是廣納多元思考的心態,最後是實際付諸行動的叮嚀。
對於投資老手而言,這本書稍嫌簡單和淺薄,但我覺得這正是作者厲害的地方。起初我聽股癌的時候,也認為怎麼都在說一些簡單的入門知識。後來我漸漸改觀,為什麼這些晦澀的財經知識從他口中說出來就這麼「直白好懂」又「平易近人」,真的要換成我自己說的時候,卻如同有鯁在喉、難以開口?
原來,把艱深的觀念,用三歲小孩也能聽懂的方式說出來,其實就是一門「表達的藝術」。作者的投資觀念和策略對投資新手很有幫助之外,我更喜歡觀察的是他如何把這些事情用白話文說出來的方式。以下我整理這本書的九個重點,以及一些我的延伸想法。
.
【排除思考偏誤】
.
1.打破常見的迷思
物極不一定必反。「漲多必跌、跌多必漲」這句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不一定總是成立,實際的情況是:(1) 漲多不一定必跌,有些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夠深,能夠持續、穩定地長期成長、(2) 跌多不一定必漲,當一家公司的營運和競爭力都持續出狀況時,可能直接一跌不回頭。
別跟股票談戀愛。根據美國市值前3000大企業加權計算出來的「羅素3000指數」,自從1980年來漲幅已經超過七十倍,但是驚人漲幅的背後,僅來自於7%企業的貢獻。反而有40%的企業,市值下跌了七成以上。選對股票的報酬很驚人,但選錯股票的懲罰也很嚴重,別單壓、重壓單一企業。
.
2.別盲從大神
小心股海牛鬼蛇神。媒體和網路上有許多財經專家會把自己包裝成能夠預測股市走向的神人,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老師」最後要賺的就是學費。很多人面對投資選股的壓力時,往往會希望抓到一隻浮木,甚至是起了貪念想要找一夕致富的方法,卻往往落得適得其反。
站在大盤的肩膀上。股癌節目裡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盤是很難被打敗的存在。根據數據指出,美國市值前500家企業市值的「標普500指數」已經連續十年打敗85%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因此初踏入股市的新手很適合從「定期定額投資大盤市值型ETF」的策略著手,站在大盤的肩膀上先勝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再逐漸提升自己的投資眼光和技巧。
別把思考外包出去。作者譬喻地很傳神,人們常常有病急亂投醫的情形,誤把路邊邪廟當神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瞭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所謂專家或老師給的建議必須要自己消化吸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如同《思考外包的陷阱》這本書提到自主思考的觀念:「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
3.當心同溫層陷阱
避免深陷同溫層。人類長久演化下來的「群性」,讓我們對群體內的人緊緊團結,對群體外的人毫不手軟,甚至恨意濃烈。投資方法和策略千百種,如果太過於執著於某一種策略,然後又跟同溫層內的人一起取暖,往往會忽略了其他多元的觀點,錯過了潛在的警訊,這對投資不一定是好事。
加入新的同溫層。意思是跳出原本的舒適圈,針對不懂、不熟的事物,先去瞭解,而後評論。如同美國作家費茲傑羅曾經說過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時候要刻意讓自己擺脫意識形態上的枷鎖,試著去理解「反面」立場的觀點,讓自己能夠同時掌握不同面向的看法。
讓大師成為你的同溫層。這讓我回想起另一本《知識的假象》書中提到:「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只有當我們看得夠廣,踩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描繪出更完整的知識地圖。
.
【廣納多元思考】
.
4.謹慎面對加工資訊
如何善用加工知識。隨著數位時代蓬勃發展,資訊的爆炸已經不單是用洪水氾濫可以形容,我們每天接觸的「加工知識」也越來越多。作者提醒,「只」吸收加工知識可能會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必須懂得把加工知識當成一種「索引」,用它們來找到資訊的源頭。
懂得找到資訊源頭。許多優良的加工知識產出者,會把資料來源檢附在文章內、文章末、影片註解中,如果要避免「斷章取義」的速食現象,就必須真正投入時間,找到資料最源頭的「原型食物」來吸收。與其聽別人說巴菲特今年又說了什麼,倒不如直接找他親筆寫的股東信。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作者舉例像是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瑞.達利歐(Ray Dalio)都擅長利用備忘錄跟投資人溝通自己的想法,這些備忘錄的觀點之犀利、視野之遼闊,而且他們總是在修正自己的看法,學習新的東西。我很喜歡的俄國詩人普希金(Pushkin)曾經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因此,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從大師的眼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
5.贏家的特質
樂觀,但不天真。這邊指的不是天真浪漫型的樂觀,而是要瞭解「風險」的本質,預期前方一定會有許多「驚濤駭浪」,但心底清楚在長期趨勢的發展下,人類社會將持續「進步」和「成長」的樂觀態度。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短期的波動,什麼又是長期的成長。
耐心,穩中求勝。耐心這個特質放在現代的社會環境,只會越來越稀缺。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他深知投資的報酬來自於「時間」加上「複利」,也就是他著名的「雪球理論」(找到濕的雪和一條長長的山坡,讓雪球越滾越大)。當投資人越是急著殺進殺出,這顆雪球就越是滾不大。
行動,承擔風險。最近我讀到德州撲克冠軍選手吳紹綱寫的《致富強心臟》這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提到成功就是要「承擔多一點風險」(Take more risk.),而且把風險控制在「安全邊際」之內。應用到投資也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到「風險」是比「報酬」更加重要的一環,承擔你可以承擔的風險(但別失控),才有機會獲得甜美的報酬。
.
6.總是保持質疑
質疑是一種求知的態度。作者認為保有質疑的態度,就如同幫自己繫上一條「安全帶」。2020知名交易平台Robinhood有一位二十歲美國青年,誤以為自己交易失策負債73萬美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事實上,他並沒有賠這麼多錢,只是因為他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也沒向券商再詢問細節,結果才讓憾事發生。
求證是必要的行動。資訊發達的現代,人們習慣看網美打卡美食、推薦景點,甚至有時候連投資標的都要「跟風」一下。問題是,當我們沒有對細節仔細求證,連自己再跟什麼、買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往往會淪為股票市場裡的「韭菜」(大戶眼中容易被收割的散戶)。懂得綁上一條質疑的安全帶、自己採取行動去求證事實的人,可以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安全。
.
【實際付諸行動】
.
7.從認識自己開始
認清自己是誰。書中提到一個作者去面試特斯拉業務員的故事,面試官要求在場的面試者試著「賣給他一輛特斯拉」。結果每個面試者都使出渾身解數背出特斯拉的性能、規格、特色。竟然沒有一個人問面試官買車的用途是什麼?家裡有幾個人?如果我們在投資之前,沒有認識自己投資的「目標」,會很容易迷失方向、心猿意馬、心慌意亂。
投資沒有萬用答案。每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報酬可能都彼此不同,每種年齡層、每種職業屬性的投資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投資沒有完美的「公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策略。與其問哪種投資標的最好,倒不如問怎樣的投資策略最適合自己。
別輕視風險接受度。我們都知道股市大起大落,卻時常輕視了當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在帳面上「大跌」時的心理感受。這讓我回想起探討頂尖投資家如何追求報酬、管理風險的《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書中有一句話書說得非常好:「投資人無法管理報酬,但卻有能力管理風險」。重要的是拿出自己賺來的真金白銀,真正投入到市場中實際感受那種起伏帶來的情緒,你才會知道自己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如何,再進一步思考如何管理風險,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
.
8.別把雜訊當訊號
財經界亂象多。在這個大多頭年代,冒出許多號稱可以「事前預測」和「事後驗證」的投資專家,或者把任何意見都說得「模能兩可」的投資大師。這些雜訊常常會引起人的貪念,想說賭個一把,說不定這次就被這個專家大師說中,能夠翻身翻倍呢!結果,雜訊始終是雜訊,跟隨雜訊行動的後果好一點是載浮載沉,差一點就直接溺水滅頂。
接受多元持續修正。即使我們選定了某一種投資策略,也不要讓自己故步自封,要記得讓自己保持接收最新的市場訊息(前提要懂得區分訊號和雜訊),對策略作出微調和修正。我很喜歡的《跨能致勝》這本書中提到:「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持續接收多元意見,異中求同,是打造成功策略的不二法則。
.
9.炒股前先炒人生
人生如骰子,很難一次就豹子。有在投資的朋友或許都聽過這句玩笑話「本多終勝」,一開始有龐大「初始資金」的人,都透過一樣的投資報酬率,往往會遠勝過初始資金較小的人。如同前文提到,你雖然無法管理「報酬」,但你能控制的是「提高累積本金的能力」,無論是加薪、轉職、創業,都能幫你帶來更多的銀彈,讓你在市場上擲出更多骰子。當你能骰出更多次、骰得比別人更長久,相對就提高了骰中豹子的機率。
投資自己,是最重要的投資。因此,與其心心念念在投資報酬率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倒不如努力投資自己,這才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在《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棒的投資觀念:「真正擁有無限成長潛能、讓你可以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其實是創造更多的收入」,也就在專業和事業上持續「開源」。投資自己,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投資。
|黑白之間都是灰,找到無限價值的所在。
【有聲書讀後感想】
我當初第一次要讀《灰階思考》的時候,雖然自己已經有這本的電子書了,但那時候在「1號課堂 App」看到這本書竟然也出了「有聲書」?而且全暢聽會員還可以直接聽整本?當下超興奮!可是仔細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現,而是找來 Podcast 百靈果的凱莉操刀演出。
雖然當下有一點期望撲空,可是真的給他聽下去之後,我就改觀了。因為這本書的文字很淺顯易懂(股癌風格,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加上凱莉的說書口條真的很流暢,我一邊開車一邊聽這本書,就像是平常在聽股癌一樣暢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是最早開始聽的讀者之一,整本有聲書都還沒錄製完成。接下來就變成每天推出一個小章節,然後我就很像在「追劇」一樣,每天上班通勤時聽一個新的段落。這也是我第一次把有聲書當成追連續劇來聽,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總結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聽書體驗,我雖然聽過許多 Audible 英文有聲書的經驗,卻都是同一性別的作者+說書人,沒有聽過這種作者和說書人是不同性別的組合。對於這本有聲書的組合,我很欣賞1號課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頭十足之外,也確實帶給我很獨特的體驗。
有興趣聽這本書有聲版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1號課堂使用心得文章,你也可以聽 YouTube 上面的試聽版感受一下。新書發表的時候他在台北簽書會也有一段現場分享,你可以聽聽看他怎麼說。
.
【後記:保持思考的多元性】
.
如同這本書的核心觀念:「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個色階。」與其說這是一本談投資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談「思考方式」的書。真正深諳投資的大師,也都是善於思考、熟捻人性、多元吸收、持續改善自己的終身學習者。
這本書的心得分享是我花了「最久」時間寫出的一篇文章,前後總共寫了三個多禮拜才陸續成型。或許這也是對我自己最好的鍛鍊,時常腦袋裡想得太難、太深、太複雜,以至於要用白話文說出口的時候,卻難以開口。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逐漸克服原本的知識枷鎖,也不斷去思考如何將艱深的觀念,轉換成絕大部分讀者都能聽懂的語言。我還想在文章裡偷偷告白,我一開始錄製自己的說書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會聽股癌的節目來獲取靈感,從他流利又不用呼吸的節奏裡找到單口秀的信心,從他直白又流暢的閒話家常裡找到豁出去的釋懷。
回顧起來,股癌節目在去年異軍突起之後,不但讓投資和財經知識更為普及,也扮演起一個社群平台,讓許多不同的財經資訊能在上面廣為流通。「投資」這個被許多老一輩人視為洪水猛獸的東西,也以更加親切好懂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如果你對投資這件事還抱有一絲疑慮,那麼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穩定內心的力量和學習的方向。如果你已經有投資經驗卻還心浮氣躁,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老生常談的經驗和智慧。或者,你也可以從類似我的視角切入,學習怎樣把晦澀知識講到讓人直白懂。
這個世界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二元論觀點,也不是充滿仇恨和傻樂觀的偏激言論,而是懂得軟硬兼施、多元並蓄、異中求同的灰階思維模式。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SfEm3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GREY
使用期限:7/28~8/3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抽獎贈書
視野不清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沒有推薦的老師】
常有朋友問:「有沒有推薦的老師」,尤其近暑假,音樂班、音樂系要準備選填主副修老師,大家趕緊拿名單希望能選個好老師。最近就收到五個朋友詢問。
「XX學校裡,你有沒有推薦的老師」
「想要找怎樣的老師」
「好的老師」
「好老師是指?」
單句「你有沒有推薦的老師」,其實是危險的問句。
我收到訊息常常很困擾,因為我完全不清楚該學生的程度,也不知其個性。若是我自己的學生,我十分清楚學生程度與個性,以及他所想要,那我當然很清楚他接下來適合怎樣的老師。又,除非是很熟的老師,我知道老師的個性與教法,或者我清楚該位老師的專業度很強,我當然可以給予建議。有些老師我聽過名字,但不清楚他教的如何,有些程度根本不行的,就也不好說了。
意思是,當你問王小明「哪個老師好」,他卻輕易回答了你,往往來自幾種狀況:
A. 那老師聽起來很有名,王小明猜測應該不錯吧
B. 王小明「聽說」那個老師感覺人很好,應該不錯吧
C. 你問的那人,剛好是王小明的好朋友,所以推薦,但不表示那老師教的好或適合你。
至少要多問一句「那位老師是怎樣好?」
#我明白很多學生與家長沒有太多想像空間,所以不清楚自己要找怎樣的老師。以致於常出現XX老師很有名所以趕快拜,拜了之後磁場不合,過著地獄般的習琴生活。但大家都知道,找主副修老師,是比辦婚禮拍婚紗還重要的人生大事。(所以我沒辦婚禮也沒拍婚紗,但以前很認真找老師)
提供大家一些方向:
簡單來說,從「#專業/#擅長面」跟「#性格」兩大點考量,也必須先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以及願意投注多少心力。你要找專業度很強的,還是媽媽般溫暖會照顧、鼓勵、關心你人生的?(不要跟我說但是你媽很兇不溫暖,只是比喻😂)
當然你可能會說,想要很會彈又很會教又很溫暖,又很主動幫你規劃未來與進度的,視野夠遠,還關心你人生聽你說話。然而,每個老師的 #教學理念不同,#人的個性都有比重問題,不是說專業度強的就一定很冷,溫暖的就不專業,只是如果全都要,要先看自己的八字夠不夠好。
「聽說」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推薦錯誤),來自於沒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搞不清楚狀況,或不夠仔細,跟買股票一樣,要人報明牌聽開心的。別人眼裡的好老師,可能根本不適合你。
例如:
1. 某名師很有名,但他可能著重在他自己的事業發展上,心其實不在教學。
2. 你底子不夠好卻滿心想比賽得名,卻選了屬於嚴格打底、要你打掉重練、認為底子好才有資格比賽的名師。
3. 你明白自己過去學習的坑洞很多,成績是矜上去的,想重新好好打底,但選到只重視推學生去比賽的老師。
4. 你很想好好學音樂,老師卻只在乎成績(他的業績),整學期只教考試曲。
5. 若你個性偏向自信心不足或比較玻璃心,聽說該位老師學生成績都很好,選了才發現老師對於學生彈不好講話會尖酸刻薄情緒激動,也不是你承受得住。
6. 有些副修學生,急著找好老師,但進了學校之後,其實不打算花太多時間在副修上根本打算擺爛,結果選到認真老師被狂盯。
7. 看某個同學琴藝大增,打聽之後換給他學校老師,才發現原來琴藝大增是外面老師教的。
8. 你覺得你對音樂的了解很少,對於如何練琴也沒概念,手上技術更是有限,結果老師一直在講抽象的像山像海或音樂裡的人生哲理。
以上,都會讓你(或老師)很痛苦,是互相耽誤的媒合。
下面幾點可納如考量:
1. 如果你很想享受音樂、進入真正的古典音樂,那你可找喜歡分享音樂、可以津津有味的跟你說著很多音樂家之間的故事,屬音樂家、藝術家個性的老師。
2. 如果你明白你底子不太好,成績是矜上去的,過去學習的坑洞很多,那你就要找一個很會幫人補基礎,很會幫你debug 的老師
3. 若你清楚自己個性鬆散,但其實很想學好,需要人盯,你需要找很雞婆會盯你的老師,不適合找好好先生型老師,或「學生要練多少,#隨喜」的老師。
4. 如果你希望老師能幫你全方面長遠規劃,那你需要 #視野廣 又雞婆的老師。
5. 如果你很想要一個mentor、很需要溫暖,需要常常有人說話,那你需要溫暖媽媽型老師
6. 如果你是副修並且只打算敷衍過去,或者在 #外面已找到你覺得很棒的老師在固定上課,你學校就要找一個不會管、#沒什麼在教、只是需要掛名在學校裡的老師,否則會拉扯到外面老師幫你安排的進度與學習。
7. 如果對你來說,增進彈奏能力為第一要件,那你就要找程度非常高的老師(老師當然是有分程度的,差異很大)。
有些老師喜歡的模式是他賣他的專業,你買他的技術,如果老師也很溫暖關心你,那是有緣份的bonus。
8. 你未來想出國念,還是打算在台灣念畢業就好,選擇老師的方向也不一樣。
先知道 #自己目前習琴的狀態與程度、#未來想要的方向,以及 #打算花多少時間練琴。
然後,你要問的是:「你知不知道XX學校裡老師的狀況,#該位老師的個性與教法大概如何?」再自己去評斷適合選誰。
/
若是坊間普通班的學生,除了我書裡寫的幾點(翻開課本P.66),可以再考慮一點:
如果你很希望小孩多認識古典音樂,老師可以引薦導聆,那最好找有在聽古典音樂及熟悉樂壇動態的老師,很多坊間教琴的老師不熟古典音樂喔。
/
🌟網站上比較好閱讀:連結放留言區。
【延伸閱讀】「#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學音樂,追求什麼」P.66-69 – 找老師該注意的事。
📍【#巴哈創意曲】專題(線上)
🌟7/27- 8/31 (每周二) 早上10:00-12:30 共六週。
🌟課程綱要與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XPwiGxT7xd4Jrcn8
🌟港澳或其它海外朋友若想用Paypal 付款,請以 #台幣 轉帳至:https://paypal.me/PianistPei
📍【#古典專題-#莫札特】( 限舊生)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欲報名者請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如果想看上過同學的課後心得請見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學鋼琴 #鋼琴老師 #鋼琴 #音樂班 #音樂系 #找老師
視野不清意思 在 毛小孩的溝通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踢爆打臉寵物溝通師》
影片中的寵物溝通師
是我當初學寵物溝通的老師
那連我都是假的囉?
真是有趣的論點耶~~~~
⋯⋯⋯⋯⋯
寵物溝通是真是假?
要怎麼去評斷?
後來我覺得也沒什麼好去在乎真假?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什麼是真的,你內心的感受才是真的。
寵物溝通領域太難拿捏了~~!
跟人一樣不穩定的變化~
最後自身理出一個理論
永遠不要相信表面說的話,
(只能參考)
你感受到寵物的感覺是什麼?
而不是要硬說亂扯~!
例如:
前天有個媽媽溝通離世,
媽媽跟我說他心情已經好很多了 ,
不再難過等等之類。
毛孩很安靜不說話,經過幾番交手的說:
不是這樣,媽媽表面裝堅強等等之類。
你要相信誰?
類似的狀況太多了。
⋯⋯⋯⋯⋯⋯⋯⋯⋯⋯⋯⋯⋯⋯
到底是誰的心防要突破?
這都是要去思考衡量~~!
有時候他們都會各說各話
你到底要相信誰的話繼續下去?
最後都取決於你的直覺能力。
如果有能力連主人你都能去感受他
讓寵物溝通會更完整~
這直覺也沒有一定的標準
很虛無縹緲!
也不是每個人直覺判斷力這麼強,會誤判⋯⋯
那就整場歪掉了~
這就是寵物溝通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就像身心靈界說外界所有都是假的
只有你內心真實的感受才是真的
⋯⋯⋯⋯
最後媽媽回饋說:
「經過離世溝通之後,心裡突然豁然開朗,今晚是吃了最輕鬆一頓的晚餐,其實每天都要靠藥物才能睡著,我也會慢慢地把藥物戒掉」
有一次離世溝通媽媽跟我說哭了半年他不知道怎麼辦,因為還是很想念毛小孩!
溝通完之後媽媽過沒多久回饋說
「終於走出這個傷痛也放下執著」
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呼弄主人幾句主人也相信,
一切只有主人最清楚「真與假」,
心裡的感受與後續心裡的變化是騙不了人的!
⋯⋯⋯⋯⋯⋯⋯⋯⋯
就像影片有提到「有說等於沒說」,
我也常常遇到這種窘境,
所以我會避免這樣子的狀況發生,
我會發展出更深層的心理狀況或變成衍生題!
例如說:
上次有個爸爸問說:
「為什麼每次摸一摸你就會轉頭咬人」
如果這時候溝通師轉述說:「我就是想咬人啊」
這就是「有說等於沒說」。
「我就是想咬人」這不就是一句廢話嗎?
我一樣也會常常接到的類似訊息,
但不會直接跟主人說,
而是更深入問毛孩,幸運的話毛孩會願意說。
毛孩說:「當我要咬人的時候我會先看著你一兩秒,意思叫你不要再摸,如果你不懂的話我就會直接咬下去」
爸爸說:
「真的有耶,每次要咬之前會先看一兩秒」
事後溝通完主人說:
「毛孩變正常了,不再咬人了」
⋯⋯⋯⋯
就像有時候別人問我說:「你幹嘛看他不爽?」
我就會說:「我看他不爽不行嗎?」
他就會進一步問我為什麼,還是會回答說:
「沒有為什麼就是看他不爽」
如果當天有耐心就會解釋,沒耐心我就懶得講!
只會說:「看他不爽不行嗎?」
所以變數實在太多了,
如何詮釋整場溝通的節奏,
這都必須去掌握與拿捏,
而不是被任何一方牽著走。
寵物溝通師的底蘊跟心理素養也是不可或缺。
⋯⋯⋯⋯⋯⋯⋯⋯⋯
之前有授課教過寵物溝通,
為了不是賺錢而是自我訓練。
一諾千金遵守諾言,才會開保證班,
目前還沒有看到有人敢打保證班牌。
不輕易出手 ,因材決定是否教授!
(講的自己很厲害的樣子!😄)
現在學寵物溝通的人實在太多了,
寵物溝通領域太虛無縹緲了,
也是一門很有學問的領域!
還有太多值得去學習與探索。
後來我發現學習寵物溝通跟天賦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寵物溝通領域發揮,
也怕教出老鼠屎去污染外面!
寵物溝通爭議一直都很大~~!
⋯⋯⋯⋯⋯⋯⋯⋯⋯⋯⋯⋯
身體是寵物的形體,卻注入不同的靈魂,輸出會依照靈魂的個性去表現!
並不是一般人對寵物「既定的印象」而是一種更細膩的呈現!
人有百百種個性,寵物也是如此啊⋯⋯
自從接觸寵物溝通,發現很多「奇動物異事」,有的動物洞察能力極為強大,能穿透事件背後的真相!有時候我們人類看不清或沒有意識到,動物們早就看透這一切。
寵物已經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得這麼簡單,寵物跟人類一樣有著七情六慾複雜的情感,當有人跟你說,寵物都是單向思考,那肯定沒接觸過「寵物溝通的領域」
《打開你的眼界,看見不同的視野》。
https://youtu.be/GT10mpHdG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