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視覺藝術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視覺藝術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視覺藝術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視覺藝術研究所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Mimi Blac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No.121 東大寺 在聊東大寺前要先講一段前情提要。 105年當時仍就讀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我們學校與大阪教育大學是姐妹校,所以互有交流。105年2月,我與系上的交流團到大阪教育大學做了為期五天的交流,當時大阪方準備了一場交流活動,請了幾位書道系的學生寫書法,我們可以請其中一位幫我們寫一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鄭開翔 內容簡介: 第一本系統化、以水彩繪圖記錄台灣街屋文化之書 咀嚼最道地的庶民台灣味 讀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招牌、鐵皮、水塔、帆布、騎樓、摩托車……, 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台灣! ...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蔡文旭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9:25:21

上午到文化中心參觀「萬象心遊」-張碧寅老師七十彩墨展。碧寅老師這次展出的作品有80件之多,涵蓋人物、動物、花鳥及山水風景。因屬「嶺南畫派」,以國畫為底再融入西畫的表現手法,可說是中西併用,即傳統又創新。 碧寅老師的寫實功力十足,筆風簡約、佈局勻襯、鬆緊適度,其落筆蒼勁有力、線條精準不二,近者寫實、...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蔡文旭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9:09:31

下午撥空到嘉檳文化館參觀張碧寅老師的水墨畫展「傳承與蛻變」。碧寅老師這次的作品涵蓋人物、風景、動物與抽象,以國畫為底再融入西畫的表現手法,可說是中西併用,即傳統又創新。 碧寅老師的寫實功力十足,畫風簡約、佈局勻襯,其落筆蒼勁有力、線條精準不二筆,既寫實又寫意,很能夠捕捉主題的神韻。畫作中公雞體態輕盈...

  •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Mimi Bla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0 20:13:59
    有 390 人按讚

    No.121
    東大寺

    在聊東大寺前要先講一段前情提要。

    105年當時仍就讀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我們學校與大阪教育大學是姐妹校,所以互有交流。105年2月,我與系上的交流團到大阪教育大學做了為期五天的交流,當時大阪方準備了一場交流活動,請了幾位書道系的學生寫書法,我們可以請其中一位幫我們寫一個字留作紀念。

    我一眼望去,看到只有一位女同學(Nazomi)沒有臨帖,應該是有一定的自信,所以請她幫我寫了一個「翔」字,同時我也獻醜畫了一張小卡送他,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棒的文化交流。(現在那個翔字還掛在我房間)

    同年8月,沒想到又有機會再次踏上大阪,我聯絡了那位同學,跟她約了碰面,所以才有了這趟東大寺之行。

    其實碰面時間大概是一個早上,我的英文不好,所以兩人就用不太好的英文加上比手畫腳,倒也可以做點溝通,當天我畫了兩張速寫,兩張上面都請她落了款,有一種共同創作的感覺,之後一張留給她留念,她也準備了一份自己寫的禮物送給我,現在仍覺得是很珍貴的交換禮物。

    不過事後回想,她差不多是大四的學生,我當時大概也是34歲的大叔了,當時相約並沒有什麼奇怪遐想,感謝他願意陪大叔在奈良街頭逛逛。猶記她之後畢業仍努力在書道上鑽研,真心祝福她在藝術領域上有更好的發展。

  •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Mimi Bla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7 08:04:21
    有 140 人按讚

    8月2日有幸接到嘉義洪雅書房余國信大哥的邀請,參與了「【閱時代‧讀嘉義】-走讀嘉義的五種方法」走讀活動,我擔綱了其中兩場走讀速寫活動的帶路人,活動主要就是帶大家在周邊的小巷走走,並在幾個預劃好的地點寫生。

    每個城市都會有屬於他的「氣質」,漫步在台南、基隆..等各個城市,所能觀察到的風俗民情、城市紋理必然是不同的,嘉義就是有著很有個人特色的地方。以台南為例,對我這個外地人來看,台南長久以來自喻為古都,以古蹟、老技藝、小吃著稱,這樣的觀念其實也行之有年,久而久之也形成台南的集體意識,而這個集體意志會慢慢的形塑成城市的氣質,而氣質或多或少會影響城市的美學。這樣說好了,如果想要到台南開一間店,店家的整體包裝、產品內容基本就會具有一定的美學素養和品質,要不然在這個百家爭鳴的地方也很難生存下去。久而久之這樣的共識就形塑成城市的樣貌。

    而台南讓我感到的氣質是一種「大」和「膨脹」,雖然外表看似低調的庶民小吃或是小文青店家,但走在巷弄裡感覺到的是一種強大的自豪,很像無處都想要悠悠的透露出對於城市的驕傲,這是我覺得台南給我的感覺。

    但嘉義給我的感覺又略略不同,大概是因為台南的光環太強大,以至於大部分的人想到「巷弄美學」,只有台南的選項,但其實每個城市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巷弄美學(當然這個「美」不一定是典型的美,或者說他是一種獨特性也行)。相較於台南的「大」,嘉義給我的感覺是一種「秀麗」,雖不像台南給人的那種爆棚的自豪感,但從很多小細節還是可以感到一種輕鬆的雅緻。我又特別喜歡嘉義老房子的木造結構,早期因為阿里山林業的繁榮,嘉義有大量的木造房子遺留下來,這樣的城市紋理總是讓我樂此不疲一而再再而三的漫遊在嘉義的巷弄中。

    雖然掛名帶路人,但其實主要導覽的還是國信大哥,我也只是偶爾接接國信大哥的球,還有在寫生時做示範而已,所以把我列為帶路人還真的有點不敢當。國信大哥的導覽真的是道地又充滿了魅力,從他的言談中,就能感到他對於嘉義的感情與深耕,必定是累積了很多能量、花了很多心思才能有這樣的活動呈現。加上國信大哥精彩的台語導覽,讓我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帶路人之一,而深深被導覽所吸引。

    參加這樣的走讀活動不禁讓我這個屏東人深嘆一口氣,覺得嘉義真美,又加上有國信哥這樣的人在為嘉義努力著,真是幸福的一個地方。

    當然,這麼精彩有趣的活動,通常就是報名釋出就迅速秒殺,如果哪天又有這樣的走讀活動,希望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一定要來嘉義看看喲。

    #洪雅書房
    #玉山旅社
    #嘉有老木工作隊

  •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Mimi Bla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23:40:00
    有 86 人按讚


    謝謝青鳥search 的分享
    #青鳥選書院

    ✦#青鳥選書院
     
    都市偵探 李清志 五月推薦
     
    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作者: 鄭開翔
    出版社: 遠流 遠流粉絲團
     
    「我們總是在想,到底真正能夠代表台灣的建築是什麼呢?或是說,什麼才是真正能夠呈現台灣真實生活面貌的建築?」
     
    「我很喜歡這本記錄台灣本土街屋建築的書。在開翔的畫中,這些建築不再只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活生生的記憶與歷史,可以讀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故事。」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鄭開翔
     
    「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紀錄這些,可能就不會有人紀錄了」
     
    台灣第一位以水彩技法、系統化記錄街屋文化的全職藝術家,城市速寫畫家。
    1982年生,屏東人。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畢,其後攻讀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17年8月開始「台灣街屋100計劃」,隔年以此題目獲碩士學位。擅長速寫、水彩技法,提倡「用繪畫代替照相打卡」。其筆觸流暢,色調溫暖,下筆間帶有獨到觀點及人文關懷,以記錄城市的美麗與變遷為己任,畫作傳達「當時」、「片刻」等永恆主題。曾榮獲台灣世界水彩大賽、台灣國際藝術協會第17屆金藝獎水彩類獎項。
     
    歡迎追蹤臉書粉絲專頁 Mimi Black 。或IG:gb4917
     
    #台灣美麗的風景中
    #其一就是傳統建築
    #青鳥線上購書 :https://p.ecpay.com.tw/E6B5A

  •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18 19:58:17

    本集主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鄭開翔
       
    內容簡介:
    第一本系統化、以水彩繪圖記錄台灣街屋文化之書
    咀嚼最道地的庶民台灣味
    讀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招牌、鐵皮、水塔、帆布、騎樓、摩托車……,
    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台灣!
      
    羅丹說:「這世界並不缺少美,是缺乏發現。」
      
      一個背著畫具「行走」的畫家,以漫遊步伐、速寫筆法,穿越台灣大街小巷,從南到北、由西到東,用溫暖色彩呼喚出一間間街屋獨特的生命個性,用情濃文字帶引出建築的美麗與人間的故事。
      
      在他眼中,那些斑駁「鐵皮」,是人們在地狹人稠的環境中對空間的生存渴求;那些五顏「招牌」,是色塊的拼貼組合所交織的彩光;那些「與樹共生」的房子,是讓空間柔軟粉妝的天使;那些「老屋」,彷彿神秘光譜得以和過去對話……;每一棟街屋,是「時間」與「居住者」共同打造的印記,讓它不再只是建築,讓它有了情感和溫度,而你我,就生活其中。
      
      手繪的凝視與記錄,是將「台灣街屋」記憶下來最浪漫的方式。這樣直率、堆疊、複雜、多元的街景,正是屬於我們的「台灣味」;而市井的、人文的內蘊和豐美,只等待──你的發現!
         
    作者簡介:鄭開翔
    台灣第一位以水彩技法、系統化記錄街屋文化的全職藝術家,城市速寫畫家。
      
      1982年生,屏東人。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畢,其後攻讀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17年8月開始「台灣街屋100計劃」,隔年以此題目獲碩士學位。擅長速寫、水彩技法,提倡「用繪畫代替照相打卡」。其筆觸流暢,色調溫暖,下筆間帶有獨到觀點及人文關懷,以記錄城市的美麗與變遷為己任,畫作傳達「當時」、「片刻」等永恆主題。
      
      曾榮獲台灣世界水彩大賽、台灣國際藝術協會第17屆金藝獎水彩類獎項。畫展足跡遍及台北、大阪、廈門、新加坡等地。繪畫家鄉屏東的作品「進來涼」,曾登高鐵《T-Life》雜誌封面;巨型繪本《我的同學是百歲老厝阿公》(合著)獲文化部補助,並於屏東30間國小「故事移動城堡」巡迴展出。2018年9月受邀至北京環鐵藝術村駐村一個月。活躍於藝文界,其畫展、作品屢受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公視等各大媒體報導。

  •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0-07 00:20:31

    本集主題:蔡譯緯繪畫創作展
     
    專訪: 蔡譯緯​
     
    藉穢土轉生 探索自我
      創作者蔡譯緯從小特別喜愛繪畫,對於手作型的作業都會花心思去完成,彷彿在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些樂趣與滿足。雖然自幼就嚮往著藝術,卻沒有特意去報考美術班,蔡譯緯就跟多數人一樣,忙著課業與升學。等上了高中,大一些、有點想法後,便很快發覺到自己的特質與興趣在藝術領域,於是開始確立未來的志向,進入陳哲老師的畫室學畫,對於繪畫也算是有了比較正式的認識與接觸。陳哲老師是蔡譯緯的啟蒙恩師,他在繪畫上的觀念是開放而不僵化的,因此蔡譯緯的藝術養成過程無形中也被保留了很多空間,而他大多數的繪畫觀念與技術都是在這時期建立的。
     
      蔡譯緯就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教系,是第一屆不採計術科成績招生的學生,他是以保留學籍的復學生身分回去就讀的,當時大學生活過得並不開心,自然地開始封閉自我。不過在這個階段,蔡譯緯幸運遇到二位對他影響很大的老師-連德誠老師與郭博洲老師。他們對藝術的想法,不論是理性的批判質疑,或是感性的諒解關愛,都直接啟發了蔡譯緯往後在創作上的觀念思辯、情感的傳遞以及風格走向,影響深遠。
     
      畢業後,蔡譯緯一直忙於生活與工作,直到前幾年才有多一點的喘息空間繼續進修。在嘉義大學就讀研究所的時期,因為有周沛榕老師的指引與鼓勵,加上家人的支持包容,才又慢慢喚醒心中的小宇宙,他希望可以一點一滴的蓄積能量,找到自己人生中比較舒適的位置。
     
    與油彩的相遇
      創作媒材的使用通常和自身的學習經驗與喜好有直接的關聯。蔡譯緯在高中時期比較常接觸的是水彩與炭筆素描的靜物寫生,著重色彩與明暗的練習,因此對於西方繪畫系統的媒材較為熟悉,上大學後很自然地就選擇以油畫為發展方向。另外,油彩具有緩慢乾化的特性,可以提供他更為充裕的作畫時間,有利於精緻細微的描繪、色彩明暗的銜接緩衝、豐富的色層堆疊罩染,適合寫實風格的繪製與操作,因此現階段主要是以油彩為創作媒材。除了繪畫,有一部分的創作是以文字為媒介,因為有些概念需要運用到符碼,會比圖像來得精準而有趣。
     
      蔡譯緯採取照相寫實風格來創作,他想要透過竭盡所能地施展技巧,來呈現移植過程的人為誤差,以及因時間的流動性所產生的細微瑕疵。也就是說,照相寫實的目的並非為了呈現技術「所能及」,而是相反地,要用來凸顯他能力「所不能及」的部分,以此來呼應總是出現在生活中的無力感。所以希望大家看到的是那些瑕疵或觀念上的部分。
     
    死跑龍套的翻攪
      透過道具的輔助擬仿「富貴、吉祥、福、祿、壽、喜」等美好形象,將自己的面相做一番加工與微調,循此脈絡擴展,再納入動漫角色如「蝙蝠俠」、「拳四郎」、「聖鬥士」,以及「千眼」、「洋人」、「桃客」等自創人物,渴望透過發動「穢土轉生術」來召喚異能者附身,施展他們的天賦異稟。
     
      創作靈感源自人生中一次愚蠢抉擇的餘波蕩漾,蔡譯緯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大概就是怨念。這些養分的確是有點髒髒爛爛的,因為它來自真實生命中的失落與毀壞,蔡譯緯試著去廢物利用,希望可以滋養出花朵來,這也就是穢土轉生術的意思了。
     
    複製的失真與徒勞
      「我覺得人是非常奇特的一種生物。」蔡譯緯常疑惑,為什麼人會有很多令人不解的複雜思緒與行為,像是說謊、矛盾、陷害、妒忌、煩惱、悔恨、犯蠢、模仿、偽裝、表裡不一等,說也說不完。好像每天都有上演不完的內心戲與自我衝突,很容易就會自己找罪受,當然這些疑惑絕大多數是來自於自己生活中的遭遇或體悟。
     
      藝術家藉由創作的過程,可以將內心的情感、想法、體悟具現化,傳達個體的人生經驗、省思與關懷,或是作為宣洩的管道。對蔡譯緯而言,創作比較像是一段自我觀照、探索尋找以及成長的歷程。很重要的,也是釋放能量的出口。蔡譯緯認為,創作行為本身是很私密的,把顏料遞移到畫布就是一種不斷述說與揭示的過程,所以他沒辦法在別人面前作畫,會讓他感到很不自在。一個人時,才可以比較清楚感受到身上所發出的訊息與能量,不管是正面的或負面的,然後再將這些能量釋放出去,回到一種舒適的狀態。
     
      或許人生存在著許多不完美,而我們最終也不會成為自己心中的那個想像,但無論如何,還是試著以幽默的方式去看待生命中的難題。就像少林足球裡的那一幕集體歌舞,醬爆從來沒有放棄成為一個偉大作曲家,而豬肉佬又何嘗不想成為一個偉大的舞蹈家一樣,始終懷抱著原初的夢想。
      
    蔡譯緯簡歷:
    2016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研究所
    2001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學系

    獲獎:
    2016 璞玉發光計畫 西畫類第三名
    2011 金車新銳油畫獎 優選
    2001 第二屆 NOKIA 亞太藝術獎 亞太區第三名
    2000 第二屆 NOKIA 亞太藝術獎 台灣區首獎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展出日期:2017/09/02-2017/10/29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 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4-08 12:23:47

    本集主題: #陶塑展 黃偉茜 (Weichien Huang)專訪
     
    黃偉茜不可一世的孤獨 讓我們看見陶瓷創作者的驕傲
     
      創作者黃偉茜來自於高雄橋頭,由於橋頭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維持溫暖怡人的好天氣,如此的地域特色也使得熱帶植物蓬勃發展,生長在此的黃偉茜,自小便喜愛穿梭於榕樹林之間,大自然給予的深刻記憶,也烙印在她日後的創作裡。
     
    對夢想的毅力—不輕易放棄
      從小便響往藝術的黃偉茜,礙於種種的機緣因素,在大學前始終與創作擦身而過。當時黃偉茜就讀於中文系,得知系上有選修輔系的機會,熱愛畫畫的她第一個念頭就想到「美術系」,而申請輔系的名額角逐也是相當地競爭,黃偉茜因此報名了畫室從頭開始學習,也從此奠定了她走向藝術之路的基礎。
     
    與陶土的相遇
      自認與藝術相識甚晚的黃偉茜,十分地珍惜學習藝術的任何機會,「因為對我而言,那是我花了很多力氣、得來不易的夢想。」大學期間修習的多數是平面繪畫,而後黃偉茜考取上嘉義大學視覺藝術應用所時,對於立體創作的學習躍躍欲試,就在當時接觸到視覺藝術應用所所長—廖瑞章老師的陶瓷創作,廖老師作品多以自然物為基礎發展,深深的吸引了黃偉茜的目光—「原來陶瓷可以這麼做啊…。」,也為此與陶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較於其他的立體媒材,黃偉茜在選擇上其實也經過多方的比較,她認為陶土就像幼時小朋友們捏黏土一樣,能夠簡易的上手、有甚麼想法可以馬上做出來,表現方式也非常多元,依照不同的釉、土、燒窯方式會有各種特有的變化,陶瓷高度的可塑性,也能滿足容易對媒材喜新厭舊的她,「土對我來說很自由,很能呈現出我的想法!」
     
    創作中的存在與擴張
      在黃偉茜的作品當中,「大肚人」是一個常見的創作語彙。從她研究所時期便延續至今,大肚人就像是黃偉茜對於人生的演繹,「對我而言,壓抑就像是肚子裡藏了很多東西。」有時候大肚人的肚子會圓圓滾滾的,時而封閉、或是展開,甚至會長出一些東西—「而想法就是從這裡延伸而出!」肚子就像是基底般的,有許多的變化由它而衍生。
     
      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一直是黃偉茜作品中相當關鍵的要素,如「在林中」系列,是她對於高雄橋頭的感受。因熱帶氣候的影響,橋頭的榕樹林一年四季皆欣欣向榮、綠意盎然,當黃偉茜覺得心情憂鬱時,於樹林中漫無目的的散步,總能療癒她的心情。有次她看到一棵枯木,即便樹都禿了,一片葉子沒有,但它的樹枝卻多又茂密的拔地而起,爭相往密林中小小的一片天空伸展,當下給黃偉茜很大的震憾與啟示,而那些樹枝與氣根的纏繞糾結,因此反覆地出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主打作品「不可一世的孤獨」系列,是2014年她去日本陶藝之森駐村時的感受。那是一個地廣人稀,被大片自然環抱的地方,在國外語言不通的時候,長時間的靜默讓黃偉茜更能深刻感受環境:喧囂的蟬鳴、深沉夜晚中悶哼的柴窯、劃破夜空的流星、在遠方路燈下若隱若現的母鹿…,尤其是野生的鹿群,更是讓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與靈力,凌晨兩三點的暗瞑,一隻母鹿帶著小鹿們,方始現身,在極暗極遠的距離下,她還是發現了黃偉茜。遠遠地盯著她,以一種傲然的姿態警告:我們是不怕妳,但妳最好不要再靠近了喔!「第一次,我覺得離異世界那麼近…。」那母鹿就好像自然的使者,孤傲凜然不可欺。而大自然的孤傲,引發了黃偉茜這系列的聯想。
     
      「人生而孤獨。」黃偉茜身為一個創作者,更需要大量面對。一個人在工作室思考、做作品、面對空白,或隻身出國駐村,接觸種種陌生的人事物等。這些孤獨,在侵蝕創作者身心靈的同時,也賦予了她更真誠易感的心性,「在這樣的狀態下,聲音流入了,影像流入了,各種四面八方的細微震動鼓膜,在內心產生共鳴,再化身為作品,以另一種語言與他人交流。」所以,黃偉茜認為:孤獨對創作者而言是必要之惡,既討厭孤獨帶來的寂寞,又需要孤獨帶來的充盈。
     
    創作孤獨,卻豐富
      「吳爾芙曾說女人應該擁有自己的房間,我認為藝術家也是!」創作就是一種刻化自我的歷程,這種「自我」探究到最後會成為共通的「人性」,就好像每一個在孤獨中奮力創作的人一樣,黃偉茜企圖以一種「中立」的方式來敘述孤獨。它不是好,也不是不好,就是一種「狀態」,雖然孤獨讓人感到寂寞,但是從這個狀態中,我們去感受、去擷取,藉由孤獨豐富人生。
     
    黃偉茜-創作中的孤獨,終將成為無可取代的寶物,恆久而燦爛。
     
     
    黃偉茜簡歷:
    200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美術輔系
    2007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畢
     
    個展
    2015 「三五記事」,醉美空間,台南市,台灣
    2014 「這世界」,日本滋賀縣立陶藝之森,信樂,日本
    2013 「三首小詩」,嘉義鐵道一號倉,口舍土也方,嘉義,台灣
    2007 「存在與負擔」,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台灣
    2005 「空間1」,嘉義鐵道藝術村練功房,嘉義,台灣
     
    駐村
    2014 日本滋賀縣信樂陶藝之森駐村
    2011 高雄橋頭糖場白屋駐村
    2006 嘉義鐵道藝術村第五屆駐村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