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視在功率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視在功率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視在功率英文產品中有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Ruby Daddy vl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次做試管嬰兒,很幸運的成功了,於是我把這項紀錄起來,拍成影集 分享給想做試管嬰兒的人,加油!! 從切除輸卵管→試管嬰兒→住院待產→醫院接生→全程在新竹馬偕醫院 由院長-翁順隆醫師院長 親自操刀,強力大推,成功率非常的高~!! 院長非常細心,馬偕醫療體系很可以~我很放心~...
「視在功率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Lovely Chef 小廚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大考超詳解 KOL (C.C. Workshop)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Ruby Daddy vl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傑拉德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視在功率英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視在功率英文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19:18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許只要一句簡單地怎麼了你還好嗎,就足以帶你離開低潮。同樣地,別人也是一樣。 -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關心,是你有心觀察對方現在需要聽什麼。」 要能更好地找到對方的需求 我們都需要練習傾聽 我很喜歡英文這句諺語 “I’m all ears.” 意思是說整個人已經準備...
視在功率英文 在 Lovely Chef 小廚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8:48:25
#Q比棠棠玩kidsread 放上一張興奮到模糊的照片當首圖 是什麼讓他們這麼開心 Kidsread 的JYBOOK 系列點讀繪本 今天來介紹《A Hole in the Bottom of the Sea》 這本畫風也是很可愛 結合剪貼技法呈現,整個很童趣 搭配的童謠很輕快,棠棠第一次聽就迷...
視在功率英文 在 大考超詳解 KOL (C.C. Workshop)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54:15
🔍超詳解 🔍主題:自然組準備方向分享—醫學系學長經驗 🔍高三進度很吃緊! 因為高一、高二主要都是著重在「學校的課內進度」 但到了高三除了跟「課內進度」還要兼顧「複習學測」 因此建議在升高三的暑假「提早準備第一次模擬考,減輕開學後的負擔!」 🔍各科目複習指南: 1. 數學科: * 第三冊優先 -...
-
視在功率英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2-25 20:40:54本片內容﹕爆升回調效應 / ROC測試
近來恆生指數一直處於強勢當中,累績近三千點升幅,相信各路戰友都有所斬獲。這個升市中,個別日子的升幅近400點,即恆生指數大約2%,可是升幅之快令市場人士有所懷疑。其實在許多時候,當恆生指數單日出現有大升的情況,市場有傳言指來日將有回調出現。這個暫且稱之為「爆升回調」效應,但準確與否,當然是利用數字來考證。
—以ROC作測試
是次測試將會再次利用到Bloomberg的Back Testing功能,摸擬買入和賣出的情況。而本次運用到的技術指標相信是甚少人會利用到,甚至不會把它列為指標之一,那是變動率,英文為Rate of Change (ROC)。其背後的原理是十分簡單,是計算時期內資產價格的變化百分比。今次測試將以一天ROC超過1%/2%,測試回調真偽。
由於這次是驗證回調,故把ROC設定為大於1%/2%時以收市價沽空,直至下一個交易日收市時平倉。近兩年的結果如下﹕
香港恆生指數
升幅超過1%
命中率: 48.53
P/L %: -12.15
升幅超過2%
命中率: 54.55
P/L %: -2.76
美國標普500指數
升幅超過1%
命中率: 51.92
P/L %: 4.8
升幅超過2%
命中率: 57.14
P/L %: 0.43
從以上數據可見,當兩個指數出現超過1%的升幅後,並不一定立即出現回調,命中率只有5成之間。如單日升幅大於2%,翌日出現回調機會比超過1%為大,看來回調的壓力對下日的表現有不少影響。不過要留意,如果以這個策略做空,賺蝕的表現都不盡人意,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單日升幅過大而作出沽空的行動,隨時得不償失。
—如跌又如何呢?
既然大升時可能會出現回調,我們嘗試把整個策略反轉,當資產價格出現較大跌幅時,市場亦有不少人抱有「抄底」的想法而買入資產。這次我們把ROC設定為小於-1% / -2%作測試,同樣地以收市價買入,直至下一個交易日以收市沽出。
香港恆生指數
跌幅超過1%
命中率: 41.54
P/L %: -5.16
跌幅超過2%
命中率: 48
P/L %: 4.36
美國標普500指數
跌幅超過1%
命中率: 65.85
P/L %: 4.13
跌幅超過2%
命中率: 60
P/L %: -2.11
在跌幅達一定水平時「博反彈」風險是十分之大,不過跌市測驗的表現卻比升市時做空好一點。以標普500指數為例,買入資產的成功率不俗,可是要小心賺蝕方面的表現,最多亦只有僅僅4.13%的回報,以兩年的機會成本來說是十分差,這個買入策略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總結
以單日市場的走勢來判斷市場來日之表現難免有點短視,我們亦不鼓勵戰友們以短線的投機作為策略,風險是十分大,需要很多時間和技術方可。其實單日的走勢只為市況大方向中微小的一部分,作好大方向的分析和步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跟市場博奕!
撰文﹕施宏毅
======================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新我要做富翁 試堂分享會 (香港站)▶ https://money-tab.info/mts-trial?yt=1
贏在美股試堂分享會(Online)▶ https://money-tab.info/ussjac?yt=1
Jasper 期滙商品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comjasp?yt=1
Eric Sir期指策略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futeric?yt=1
King Sir 樓市講座▶ https://money-tab.info/proking?yt=1
齒輪理論 入門班/初班▶ https://edu.money-tab.com/m0m1-reg-c?m0m1=yt
其他活動▶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t=1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
iOS▶ https://bit.ly/moneytabapp_i
Android▶ https://bit.ly/moneytabapp_a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我要做富翁?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視在功率英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視在功率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uy now, pay later]BNPL,金融潮語。其實都潮咗大半年,不過香港咁上下啦。鬼媒講咗年幾兩年Content Creator,都未見香港有乜媒體專門整個beat
1. Buy now, pay later,「屌,咪即係花唄」「有幾撚有創意呀?我中華古已有之」「不過馬雲得罪人之嘛」。其實認真的,唔使括號,花唄都興咗N年,鬼佬而家先開心大現BNPL,完全係reinventing the wheel,不過記住講個英文縮寫就有人覺得好巴閉,Bullshit as a service,Baas.(話時話,Kyle Bass收咗皮未?港紙爆煲冇?)
==============
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9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2. OK,正經,「咪即係信用卡分期,有幾大發現呀?」。又唔係喎
3. 首先,香港人好撚有錢,同埋好有信用,香港人係好好嘅債仔,你見啲友真係斬人打劫呃同事呃老婆穿公司櫃桶底都會供樓的!
4. 當然,除咗香港人有錢,客觀亦因為香港丁屎咁細,你走得去邊?唔似美國或以前大陸(而家有晒監控另一回事),改個名換個車牌去第個城市又一條好漢。
5. 所以你見香港批信用卡成功率極高,私人貸款極易借,仲要供樓利息低。一個普通打工仔,一百幾十萬信用卡額絶對唔係難事。
6. 我想講嗰時我在英國讀書?出咗信用卡(開名啦,匯豐),500英鎊信用額。「喂你係學生冇收入點同,唔好偷換概念」。但你可以睇下普通一個香港大學生銀行批幾錢信用額畀佢?(*)
7. 我知全世界都低息,係呀我唔知呀可?港息大約都跟美息,但,你見美國有冇可能一兩厘供樓?你有冇諗過,香港供樓銀行收你咁平息,賺乜?「cross selling」,「美國唔識cross selling呀?」(咁當然,再三留意返,香港人好撚有錢)。
8. 真相係,香港嘅delinquency rate (拋個英文好似專業啲)極低。即使咩亞洲金融風暴或沙士或乜,你睇報紙咩負資產又跳樓,但,個delinquency rate都係極低—come the 忽on,負資產不等於delinquent!死還死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甚至跳樓都不等於delinquent!別傻了星矢,你還有老豆還有老婆!
9. 但認真,咁低嘅delinquency rate,銀行咪圍到數,所以點解香港銀行嘅net interest margin咁低都仲有錢賺。剛睇業績,中銀香港淨息差1.10%,你諗下仲要出糧仲要交租仲要預你啲友燒炭,但居然都仲係賺唔少錢,可見delinquency rate幾咁低。美國?你可以睇下2008嗰時,啲次按有幾多delinquent,求撚其掉低鎖匙就兩腳一伸走人foreclosure,而美國啲銀主盤邊有香港咁正,可以賣原價咁滯(大把銀行拍賣銀主盤有賺添)
10. 同樣原則,你可以應用落去信用卡,私人貸款。
11. 當然仲有,再講一次,香港人好撚有錢。我冇統計過有幾多巴仙嘅人有信用卡,你睇卡數目唔準,因為有啲好似我咁嘅仆街一條友十幾張卡(又如何?)。但,目測香港嘅信用卡滲透率極高,「我Patreon啲讀者好似全部有」(**)
12. 講返,冇去過美國(係呀,我使唔使識整光刻機?ASML NVIDIA又新高啦屌你),但BNPL同信用卡,就真係唔係同一回事。可以係complement 亦可以係substitute (***)
13. Patreon會寫,有啲人只用信用卡,有啲人只用BNPL,有啲兩樣一齊。但,咩人係傾向用BNPL?你估到了:非白人(Hispanic或黑人),低收入人士,同埋……年青人,
14. 拿,學嘢?呢啲就學嘢啦。
15. 不過,「不如講返冧把」,Affirm就升五成啦,一舊水咁滯。「但2月嗰時140蚊」,而家先返返年頭水平,你買隻垃圾中移動941跑贏佢一截。估值都係好重要的。
16. 最重要係,Amazon雖然同Affirm合作,但冇話exclusive 喎。Amazon嘅作風啦喎,就行內皆知了,你做過佢對家都知。
17. 至於其他Fintech嘢?韓國嘅KaKao Bank,一上市大過晒韓國所有銀行嘅市值添,亦令呀大股東變咗富豪,同啲財閥平起平坐。你諗下,韓國喎,幾不可思議?
18. 香港?有!「咪螞蟻金服」,嗰時上市成功嘅,肯定大過晒所有銀行,分分鐘係全世界最大嘅金融股(而全世界最大嘅銀融股唔係銀行啦下)。
(*)話時話,我好想知道,到底唔同大學甚至唔同科嘅學生,信用額會唔會唔同?拿,醒你呀,拎去做final year project啦。理論上呢,「好似醫科生應該信用額高啲」「你點折墮點包尾做個醫管局非合約都五六七皮啦」。不過我估實際上銀行don’t care,同埋費事你話歧視。不過,「如果見到係唔同大學唔同信用額仲好玩」「我覺得教大應該高啲」。同埋,如果真係。拿,真係醒你呀,認真少少拎嚟做MSc dissertation都得(MPhil PhD就未咁求其),「至少認真過我嗰份」又,我份dissertation真係相當垃圾,但我都don’t care,因為我換得去倫敦結算所實習嘅機會,雖然真係坐嗰邊只係幾日。
(**)呢度示範咩係survivorship bias.冇信用卡又點訂你Patreon呢大哥。「其實可以用Paypal」「但冇信用卡又點有Paypal呢老細」「其實係得的」
(***)有啲人讀經濟就讀死書,以為A同B一係complement 一係substitute,或者兩者之間 0-1。錯,同樣兩樣嘢,唔同情況下,可以係complement亦可以係substitute.例如?你一拖二咪知!「你有本事可以搞到變complement的」「重口味啲嘅,老婆同外婆都得」
==============
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9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視在功率英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在備課(雖然接下來講高中課程,但我自己未來一年是要教國中,所以自己用不到),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用南方四賤客的影片?
猶豫的原因是什麼......拜託,這還要我說?超級政治不正確的呀!
但我也實話告訴大家:林北就尬意!
南方四賤客(其實如果直譯應該要叫南方公園,起初叫南方四賤客,那是我國的翻譯,但不得不承認......這部的本土配音以及中文翻譯是神作等級呀!接下來我一律用南方公園來稱呼本作),每一篇都在搞歧視(尤其是那個自稱骨架大的死肥仔阿ㄆ一ㄚˇ),但重點是......它幾乎歧視世界上所有的事物!
這樣說起來,南方公園是個相當平等的節目,畢竟它誰都得罪而且就不怕把事鬧大。
而且說真的,所謂的政治正確如果矯枉過正,那其實也就是另一種道德或思想上的綁架不是嗎?
話還是回到備課重點吧,本次引用的影片,我是打算結合在高一的亞洲移民單元。
話說中國在清末,因為經濟困境還有自古以來都存在的人口壓力,總會有人想要往外移民或是尋找工作機會。而19世紀中後半段的美國,正值工業化擴張以及西部開發的階段,也就是非常缺人力。;再加上美國加州在1850年代時,竟然發現了金礦,形成了掏金熱(現在的加州城市─舊金山,這譯名的由來,就是緣由自華人前往美國的掏金致富夢想),這就吸引大批華人去往美國以及夏威夷(那時有段時間還處於獨立狀態)發展。
岔出去一提,孫文的老哥─孫眉,就是在廣東老家沒頭路,這才前往夏威夷工作,結果後來竟然一路發家致富到成立一整座牧場,甚至生意忙不過來,叫孫文這個老弟前來夏威夷幫忙。孫眉沒想到的是這竟然促使孫文接觸美國政治文化後,逐漸形成日後的革命思想以及他初期的共和政府架構,而在催生日後大人物的同時,孫眉更沒想到這個老弟,日後將會敗光他所有財產去搞革命,搞得他從底層逆襲,又差點被打回底層。
其實掏金致富的成功率極小無比,所以當時移民到美國的華人,主要還是承接了勞力密集的工作,比如:洗衣、農業勞工、餐館打雜(根據一些訪談資料,孫文也幹過這行)......反正就是當時美國人已經不肯幹的忙活、窮活、髒活。
一開始對於美國的業主來說,薪水要求低又特別肯幹的華人勞工(畢竟不幹就沒飯吃,而且自己不幹還有其他人搶著幹),簡直是低成本勞力的完美典型。但隨著時間發展,一方面華人社區因為低社經地位所帶來的治安以及環境問題讓很多美國民眾嫌棄(這個畫面484很有即視感呀,因為直到現在美國白人族群依然對有色人種有同樣的看法),另一方面,華人搶走了美國勞工的工作(484又很有即視感,因為這是現在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原因之一呀),引發了部分美國群眾的不滿。
終於在1880年代,美國竟出版了《排華法案》,就是限制(或說是禁止)了華人移民。
雖然華人移民的問題看似被政府管制,但......那些窮忙髒活還是需要有人幹呀!於是,其他亞裔人士就填補上這個空缺,而這其中的大宗就是日本移民。
在美國人看來,這些黃種人都差不多,就是五官扁平、眼睛細長、牙齒髒黃、身材瘦小且眼睛無神(我說句公道話,會來美國的亞裔人士都是窮人,這世界上哪個窮人不是身材瘦弱且無精打采的),反正就是都斤斤計較、愛佔貪小便宜的個性嘛,都一樣的。
但你我都知道......啊就不一樣!差很多好嗎?
而且往大處說,當時的日清兩國曾經處於外交險惡的狀態(1894年爆發了甲午戰爭),往小處說,華人及日人移民都是來工作的,那是互相搶飯碗的關係,所以有時候亞裔人士相互間的仇視,竟然比亞裔人士對外的仇視還要更激烈。
(南方公園的影片,就呈現了亞洲特色餐館相互競爭的關係,然後中日雙方移民更是猛烈的diss對方。)
那從南方公園這個成人向卡通,而且還是那種從時事中擷取元素的諷刺類鬧劇,這是否可以進一步讓我們看到現在一部分美國民眾對亞裔移民的觀感及看法呢?這也是可以讓學生去作延伸思考的地方。
又岔出去提,其實美國的中國風食物,為了適應當地口味都經過很大的改變反正像:咕咾肉、糖醋排骨、橙汁雞丁......這一類酸酸甜甜的食物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類型。南方公園有一集就有出現中國餐飲老闆,用咕咾肉製作成武器的橋段......哈哈,真是diss到不行。
又有人回應,其實現在美國一部分的日式料理店,老闆其實是華人來著,因為美國人喜歡的日本料理,也不是那種最道地的日本口味,在美國人看來,反正只要是生魚肉,或是酸酸甜甜的照燒(挖靠,美國人到底有多喜歡酸酸甜甜?),那就是日本口味嘛。如果這個情況屬實,那我們在diss美國人味覺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亞裔移民一開始就出現的問題:互搶飯碗。
當然,南方公園的影片只是個媒介,還需要搭配其他文本資料做為課程的引導。但我個人覺得,學生一定超愛這種很ㄎㄧㄤ又嘲諷直爆表的題材。
不過我這裡也作個善意的提醒......學生愛,不代表家長及學校愛。正如投資一定有風險,教案設計也一樣,尤其我前面就提到未來一年我其實上不到高中課程。
所以對於可能對我教案構想企劃打動的同行們,我想對你們說......
.
.
.
.
.
.
你先上!我OK!
(友曰:OK你個頭啦!)
最後一提,大家如果跟著連結持續追劇情,會發現這一集最後真的是神展開,而且......直到最後都在搞文化歧視以及政治不正確的笑話啊喂!
但我想說:林北就尬意!
#南方公園是我童年的經典回憶
#這是一個沒有暴力溫馨的地方
#小時候最喜歡阿尼然後他的英文本名原來叫Kenny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阿ㄆ一ㄚˇ才是劇情推動的重要動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ifpHrdd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