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西門町ktv大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西門町ktv大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西門町ktv大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西門町ktv大火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從老到新」1979 vs 2020 上圖由 James W. Brown Jr. 拍攝於1979年7月17日,畫面往左為西門路往北,與中正路交會(目前路口北側為麥當勞,南側為寶島鐘錶),路上可見「西遊記」人物打扮的喪葬陣頭。 其實早在「孝女白瓊」喪葬陣頭形成之前,台灣民間...

  • 西門町ktv大火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7 00:42:56
    有 1,312 人按讚

    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從老到新」1979 vs 2020

    上圖由 James W. Brown Jr. 拍攝於1979年7月17日,畫面往左為西門路往北,與中正路交會(目前路口北側為麥當勞,南側為寶島鐘錶),路上可見「西遊記」人物打扮的喪葬陣頭。

    其實早在「孝女白瓊」喪葬陣頭形成之前,台灣民間即有「五子哭墓」、「三藏取經」、「牽亡歌陣」等喪葬陣頭,其中的 「三藏取經」源自明代神怪小說《西遊記》,屬於小戲性質,通常在告別式現場演出,其劇情為:「唐三藏取經回程中,孫悟空以火眼金睛查知,有某家善人亡故,因此就以取得之真經為亡者超渡。」,「三藏取經」陣頭並無哭喪之表演,出殯時亦隨送葬隊伍遊行,意謂帶領亡靈前往西天極樂世界。

    下圖由好友鄭嘉瑩於2020年12月26日在同地拍攝,非常謝謝他專程前往拍照予我製作今昔對照。可以看到西門路二段82號「吳胃腸科」的招牌依舊,而隔壁(84號)的「上海老天祿」則已經變成了「新東陽」。

    同地 Google 街景:http://goo.gl/maps/pXX4f

    關於上海老天祿:

    老天祿本店創立於清末民初的上海市浙江路。上海老天祿的創始人蔡毓根先生在年僅12歲時(1939年)就離開江蘇老家到上海打拚,當時蔡毓根的長兄任職於上海市「老天祿」本店,便安排蔡毓根在老天祿學徒習藝。

    民國38年(1949年),因為國共戰爭而渡海來台,在人地生疏、舉目無親的情況下巧遇同鄉友人趙寶根與邵東壽,於是三人集資合夥經營小型食品工廠,蔡毓根先生負責產品的製造與研發等技術面的工作,其他兩位則負責銷售與業務,在當時台北市西門町合開兼賣滷味的上海餅店並沿用大陸上海的老天祿招牌。

    後來因為生意不錯,因此分家各自開業,蔡毓根創立上海老天祿食品公司,趙寶根以新天祿為店名,劭東壽則成立老天祿食品號。後來趙寶根的新天祿因為經營不善而關店,因此現在僅剩位在成都路的上海老天祿,以及武昌街的老天祿(已易主給謝玉泉)。

    當年蔡毓根的「上海老天祿」就設立在台北市最熱鬧的西門町(成都路12號,目前西門圓環NET那棟)。創建之初,蔡毓根以拓荒者的精神,踏實經營,一切從零開始。憑著創業的幹勁及一身好手藝,不出數年,老少咸宜的美食在口耳相傳的好評中,「老天祿」三個字逐漸樹立了名聲,指名購買的顧客愈來愈多。

    上海老天祿在開業期間搬遷數次,民國48年(1959年)因租約到期,搬遷到漢中街119號,更名為「上海老天祿食品號」。民國55年(1966年)2月5日的西門町大火,燒掉了蔡毓根十多年來辛苦經營的心血,損失慘重,但在許多當年的老顧客,包括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辜振甫先生等人在資金上的支助,蔡毓根在當年五月以信用貸款增資成立「上海老天祿食品有限公司」,並在成都路56號現址復業。

    蔡毓根當年在上海老天祿所學習的是茶點與糕點的製作,因此到台灣之後所開設的上海老天祿一開始就是專賣茶點與糕點,但隨著時代的演進,這類食品的購買人口逐漸減少,因此蔡毓根的夫人便開始嘗試滷一些食品來賣,最早的滷味是以整隻的雞鴨與猪肉去製作,來賣給附近的上班族,口味簡單,後來購買的人愈來愈少,而這樣的產品又相當佔空間,因此就改賣一些體積較小的滷味,例如豆干、翅膀、雞腿等,沒想到反應不錯,也愈賣愈好,直到香港藝人劉德華在偶然的機會下吃了武昌街「老天祿」的鴨舌頭,深深的為這個鴨舌頭所吸引,透過媒體的大肆報導,打響了整個上海老天祿與老天祿的名號,讓滷味與老天祿劃上等號。

    老店的品牌,常常會有一些紛爭,上海老天祿與老天祿也不例外,但與一般家族分家後的品牌之爭不同,他們是共同使用老天祿這個名號而各自創業。

    當年劭東壽在中華路與衡陽路口的新聲戲院滷味部經營的滷味店,一樣是以「上海老天祿」為名。

    不過,最早上海的老天祿所著名的是上海糕點、糖炒栗子、金華火腿等食品,並無販售滷味,而邵東壽製作的廣式滷味,則讓老天祿在台灣以滷味聞名。

    目前武昌街「老天祿滷味」的老闆謝玉泉在年輕時是新聲戲院滷味部「上海老天祿」的員工,他刻苦耐勞的客家精神贏得邵老闆的信任,而將店鑰匙交給他負責開門與打烊。邵東壽曾說,他會在對面的中華商場偷偷觀察員工的工作情形,結果發現一些與他同鄉的上海員工只要老闆不在,就會偷懶、聊天、嗑瓜子,而只有「小謝」在認真做事。

    後來,曾有位劉先生跟邵東壽承租小部分的店面做滷味生意,可惜沒做起來,在劉先生放棄之際,省吃儉用的「小謝」謝玉泉已存了不少錢,於是向邵老闆表明欲承接滷味部的意願,讓他來繳納店租給戲院。於是,在邵老闆的首肯下,開啟了謝玉泉的滷味人生。

    當年戲院文化漸漸興起,買滷味進戲院品嘗的觀眾愈來愈多,謝老闆回憶道,張小燕的媽媽曾是新生戲院裡老天祿滷味的常客。

    後來,劭東壽舉家移民美國,謝玉泉便以新台幣四百萬元向邵老闆買下上海老天祿品牌,並頂下新聲戲院裡的滷味部店面繼續營業。

    民國65年(1976年),謝玉泉又買下現在的武昌街店面,於民國68年(1978年)開設名為「新天成」的滷味店,此時謝老闆同時坐擁中華路上的上海老天祿與武昌街上的新天成。

    民國73年(1984年),新聲戲院欲收回滷味部所有權,並進行全面翻修,於是謝老闆決定將重心放在武昌街的新天成滷味。

    由於不少老顧客在新聲戲院翻修而暫停營業時,改跑到成都路的「上海老天祿」去買滷味,而不知道武昌街的新天成才是同一個老闆。於是,謝玉泉決定將「老天祿」三字註冊為滷味相關營業項目之商標,並將武昌街的「新天成」更名為「老天祿」。

    1988年5月7日,整修中的新聲戲院發生大火,燒成了廢墟,造成兩人輕重傷。於是,新聲戲院歇業,戲院內的滷味部同時走入歷史。(2002年,此地改建成目前的商業大樓,即錢櫃KTV中華新館的所在地。)

    然而,謝玉泉在武昌街開設的「老天祿」雖然在民國67年(1978年)才以新天成之名開幕,但仍以老天祿的創始老店自居,因此,成都路的「上海老天祿」展開了與武昌街「老天祿」的品牌之爭。

    在法庭上,「上海老天祿」提出各項資料,包含當年創立的營業登記證,照片及其他相關的資料,雖然後來的判決結果是雙方都可以使用「老天祿」這個名字,但為了有所區隔,「上海老天祿」仍繼續冠上「上海」為名,並以「1949年的創始老店」重新打響名號。

    如今,源出一脈的武昌街「老天祿」與成都路「上海老天祿」,將一起努力將上海的老口味延續下去,且讓我們樂觀其成。

  • 西門町ktv大火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7 20:00:16
    有 196 人按讚


    錢櫃台北中華新館的前身新生大戲院毀於54年前的一場大火

    1956年底開幕的新生大戲院於1966年1月19日發生大火,造成30餘人死亡、20多人輕重傷、財物損失約六千萬元,是台灣光復以來市區內最嚴重的火災。

    1954年10月9日,周陳玉樹看中了台北市新生報業大樓現址這塊395坪的土地,設法讓當時省營的台灣新生報(接收自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經營的《台灣日日新報》)把這塊地租給了他新設的新生營業公司,條件則是由他免費替新生報蓋一座大樓,其他土地則給他蓋新生戲院,經營20年後再無條件送給台灣新生報。

    位於台北市衡陽路與中華路口的新生大廈,是戰後全台第一座超過20公尺高的大樓,也是第一座採用波狀鋁皮鋼架的建築。工務局原本核准的建照是五層樓,用途是戲院,於1955年3月動工興建,但到了1955年12月8日,業主又要求變更設計,申請增加餐廳、舞廳和百貨公司等用途,由於安全問題,歷經台北市工務局黃千里、莊琮耀和林永倉三位局長才核准。

    1956年12月31日,歷經兩年籌備的新生大戲院正式開幕,台北市長高玉樹蒞臨揭幕,吳驚鴻、黃曼、夷光等三位女明星受邀剪綵;不過開幕當天僅舉行揭幕儀式,並沒有放映電影,到了隔天(1957年1月1日)才售票開映,當日共放映七場:9:00、11:00、13:00、15:10、17:20、19:30、21:30。

    新生大戲院於開幕翌日(1957年1月1日)正式對外營運,首映的電影是派拉盟影業的《金殿福星》(The Court Jester),戲院所啟用的神鏡大銀幕(Miracle Mirror Screen)以及4台35瓦擴聲機等先進設備,充分提供了高級的娛樂享受,不僅大大滿足了觀眾,也開啟了新生大戲院的黃金歲月。

    新生大戲院的內部設備按照國際標準設計,共有座位1600個,簡潔時髦的流線外觀,吸引了大眾的目光,電影的魔力因為電影院建築本身的巨大而更為彰顯。

    新生大廈臨衡陽路的百貨店及餐廳部份採用鋼筋混凝土,臨中華路的戲院部份則用波狀鋁皮鋼架。這種建築的特色就是牆壁不用水泥和磚,而是用波狀的鋁皮於外,中間夾裝木板,再用隔熱及隔音甘蔗板裝飾屋內,所以戲院雖位於西門町鬧區車聲鼎沸的中華路旁,坐在裡面卻完全聽不到戶外的噪音。隔音設備超好的新生戲院,讓觀眾更能享受看電影的樂趣,周陳玉樹因此由房地產大亨進而成為電影大亨。

    於是他趁勝追擊,買下武昌街二段兩側的茶葉工廠,在台北戲院旁蓋了二十幾棟樓房,又在台北戲院右對面蓋了樂聲戲院(1964年8月6日開幕)和毗連的樓房,並出售附近多餘的土地(日新、豪華戲院一帶),其中樂聲與豪華之間的地皮,賣給了煤業大亨李建興(日新戲院的創辦者);由於周陳玉樹在買賣契約附有但書,規定購得土地者一定要蓋戲院,於是,與樂聲戲院位於武昌街同一側的豪華戲院(1965年1月8日開幕)與日新戲院(1966年9月27日開幕)相繼成立,西門町的電影街亦因此形成。

    之後,周陳玉樹又轉戰圓環附近的寧夏路,興建國聲戲院(位於台北市寧夏西路11至15號),於1966年7月28日開幕。

    1966年7月28日下午,麗聲影業公司新建的國聲戲院在台北市寧夏路舉行揭幕,由立法院院長黃國書主持典禮,寶島玉女張美瑤蒞臨剪綵。當天放映的電影為《美國國家安全局》(Blindfold),由天王巨星洛赫遜(Rock Hudson)與義大利肉彈C.C.克勞黛卡蒂娜(Claudia Cardinale)主演。周陳玉樹創立的國聲大戲院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11至15號,當年地處熱鬧的建成圓環旁邊,人聲鼎沸,生意興隆。不過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圓環的沒落與商圈的東移,國聲大戲院終告停業而走入歷史,並於1996年改建為大樓。

    然而,新生大戲院的波狀鋁皮鋼架建築雖超級耐震、隔音佳,卻不防火;就在國聲戲院開幕的這一年的年初,新生大戲院發生了一樁毀滅性的憾事。

    新生大戲院原先設計的樓梯就僅有三座,戲院這邊靠中華路二座,靠秀山街那邊一座,遇緊急事件時疏散就很勉強了,大樓後來增加了用途,一樓是建新百貨公司,二樓是凱莉咖啡廳,三、五、六樓是渝園餐廳,四樓為「萬國聯誼社」(萬國舞廳),大樓內這麼多營業場所,卻只能共用一座樓梯和一座電梯。

    早在1957年1月8日,在新生大戲院旁的台北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議會舉行第三屆第七次臨時大會時,市議員黃奇正、陶佩潛、陳愷、趙邦平、方志平、蔡永、王振堯等二十餘人,就輪番抨擊高玉樹市長對新生戲院的安全問題拖延放水,高市長也反駁說新生戲院開幕以來,發現了許多問題,他自己也深感不滿,已指定工務、警察兩局,會同其他有關單位成立小組,對戲院作全面檢查後要求戲院作一次徹底的改善,但這一「改善」就是9年。

    1966年1月19日(農曆小年夜) 下午1時50分,新生大戲院正在播映福新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國語片:林福地執導、陽明與焦姣主演的《海誓山盟》時,大火忽然從靠衡陽路那邊的四樓樓梯口儲藏間竄出,旋即迅速延燒,由於整棟大樓外牆完全沒有窗戶,還蓋上一層巨幅電影廣告牌,消防水根本無法灌入,只能放任火焰在內燃燒。

    衡陽路這邊又只有一座樓梯與一台電梯,結果樓梯被大火截斷,電梯則因停電而無法動彈,新生戲院這邊的安全門又無法打開,造成四樓萬國舞廳和五樓渝園川菜餐廳全毀,裡頭幾乎無人能倖免。幸好火災發生的時間是在下午,餐廳裡沒客人,舞廳裡的客人數目也不多,否則後果將更不堪設想。

    大火發生時,台北市警察局、憲兵隊、警備總部派出大批治安人員,西起西門圓環,東至衡陽路與延平南路交叉口、北自武昌街與中華路口、南至桂林路,整個西門鬧區全部戒嚴,連所有平交道柵欄都一律放下,禁止行人越過中華路,以免因圍觀而造成交通阻塞。台電城中服務中心也切斷西門鬧區的供電。

    台北市警察局出動了全市26部防車,加上陽明山、台北縣、基隆市、桃園縣等警局支援的24部消防車,松山機場也支援了三輛空軍所屬的泡沫消防車。所有北台灣能動用的消防車都來了,但最高的水壓只能射到35公尺,而新生大戲院的位置卻是高達60公尺。於是,等到下午六時,警方宣布「火勢已被控制」時,新生大廈早已全部燒光了。

    晚間消防人員清理現場,在四樓萬國舞廳內發現連性別都無法辨識的焦黑屍體24具,六樓渝園餐廳2具。台北地檢處首席檢察官焦沛樹於在晚間9時,率領檢察官曾丁壽、胡致中、王剛及法醫高坤玉、宮可仁,指揮警員在火場勘驗,並將屍體一一編號,然後送往極樂殯儀館及市立殯儀館料理善後。

    經過反覆查證終於確認死者身份,有24人死在四樓萬國舞廳,有2人死在六樓渝園餐廳廚房,還有4人則是跳樓後分送台大及馬偕醫院不治。另外消防隊小隊長曾光榮在雲梯上,被跳樓的萬國聯誼社職員唐進之拖到地上,送醫後也宣告不治 。

    1966年2月17日,台北地檢處檢察官蘇嶸華、曾丁壽、胡致中、王剛等四人專案偵查終結,以被告周陳玉樹既以新生戲院用途申請建築及使用,卻將大樓二、三、四、五、六樓之部分,分別出租他人開設凱莉咖啡廳、渝園餐廳、萬國舞廳等公眾聚集場所,又將六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門及五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梯堵塞,致火災發生後造成重大死傷慘劇,實難卸其過失致人於死傷之刑責,惡性殊屬重大,請科以重刑,以昭儆戒。另外,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業務經理謝培松與總經理徐芝珊,也被一併起訴。由於起訴的同時,受難者與萬國舞廳和新生戲院已達成和解,業者發給每名死亡者二萬五千元,家屬中無工作能力者(男子60歲以上,女子50歲以上,小孩18歲以下)每名在加發撫慰金五千元;殘廢者比照死亡辦理;受傷者醫療費概由業主負責。

    1966年4月3日,台北地方法院判決,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依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罪判刑四年,業務經理謝培松,總經理徐芝珊各依過失致死罪判刑一年,新生大樓業主周陳玉樹則無罪。承辦推事陸祖光指出:「按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不能發現確切之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犯罪時,自應諭知無罪之判決。被告周陳玉樹否認堵塞五、六樓太平門及太平梯,稱均係該大樓承租後所為,與他無關。查渝園餐廳經理周毅,在檢察官調查時稱:『五樓通往新生戲院原有一門,是我們圍的。』與被告周陳玉樹所供相符,可見與周陳玉樹無關,應予諭知無罪之判決。」

    周陳玉樹在被宣判無罪後,將殘存的新生大戲院建物拆除重建,於原址改建成新聲戲院與麗聲歌廳(黎聲戲院的前身),並於1968年落成啟用。

    新聲戲院於1968年1月29日下午3時舉行開幕典禮,由立法院長黃國書揭幕、影星上官靈鳳與韓湘琴剪綵,號稱是「自由中國第一家設有自動電梯最新型豪華戲院」,首部放映的電影為1967年發行的美國西部片《西部新天地》(The Way West)。

    麗聲觀光大歌廳於1968年5月17日開幕,當天演出的歌星包括了冉肖玲、余天、李黛華、金陵、秦蜜、馬安琪、婉曲、陳蒂、謝雷等人,除了歌唱外,還有魔術表演,營業票價為25元。

    新聲戲院自1968年1月29日開幕之後,鬧鬼的謠言便不斷傳出,但其實新生戲院大火罹難者中,根本沒有任何一個是電影觀眾。事實上,新聲戲院的生意會差,是有比鬼更可怕的生物。

    1981年3月24日,少女王代麗中午在看《天才開溜》時,放在座椅扶手上的右手掌被重達一台斤的大老鼠咬了一口,痛得大叫而驚動了鄰旁的觀眾,大家都站起來要幫忙驅走這隻兇悍的老鼠。但這隻大老鼠卻不怕人,鬆了口卻依然在座位間穿梭竄走,吱吱大叫。王代麗趕緊到國泰綜合醫院敷藥,並打了破傷風預防針。

    新聲戲院王姓負責人卻發表聲明:「應該不是老鼠,而是被貓咬傷,因新聲戲院裡有四百多隻貓。」問題是戲院裡又為什麼要有這麼多隻貓?不過是貓是鼠,有鬼沒鬼都不重要了,因為新聲戲院終究和新生戲院一樣,都走入歷史了。

    進入80年代後,由於其他新歌廳相繼開幕,麗聲大歌廳的生意受到不小的影響,在1981年3、4月份警政署宣佈開放西餐廳演唱後,其票房更形遜色,遂於1981年9月1日起暫停營業。

    1982年6月25日,麗聲歌廳原址改裝而成的黎聲戲院盛大開幕,第一部放映的電影是約翰法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執導,史考特格蘭(Scott Glenn)與三船敏郎主演的美國片《雌雄寶刀》(The Equals,另名 The Challenge)。

    1988年5月7日,祝融竟再度造訪此地,整修中的新聲戲院被燒成了廢墟,造成兩人輕重傷,自此,新聲戲院便歇業,而戲院內的老天祿則遷移至武昌街二段現址。2002年原址改建為目前的商業大樓,即錢櫃KTV中華新館的所在地。

    影片來源:台灣電影公司、台視新聞

  • 西門町ktv大火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7 13:00:40
    有 277 人按讚

    錢櫃惡火吞/林森錢櫃惡火釀5死 北市歷年重大傷亡火警

    台北市林森北路上錢櫃KTV,(26日)上午11點左右發生嚴重火警, 竟沒想到火災警報、廣播、灑水設備沒有運作,這也是北市25年以來,發生最嚴重公安火警,奪走5條寶貴性命。

    回朔過去,民國55年,台灣史上發生最嚴重西門町鬧區「新生戲院」大火,一口氣奪走31條人命。民國73年,前時代飯店大火,19人葬生火窟,而後民國85年,同一大樓疑遭人縱火,造成2死60多人輕重傷。

    這回台北林森錢櫃火警,是疏失還是另有原因?恐怕也要給家屬一個交代,期望政府為人民公安問題來把關,願別再有憾事發生。來看更完整的報導。

    【錢櫃大火釀5死 他發千字「逃生記」怒轟:罔顧人命到極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427001264-260402
    ------
    #林森北路 #錢櫃 #火警 #警報系統 #灑水器統 #公安意外 #喪命 #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