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西門町電影院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西門町電影院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西門町電影院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西門町電影院咒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71的網紅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閱讀筆記] 李銘輝,他的台南與政大書城台南店 文、攝影∕蘇惠昭 宮古座舊建築於 1928年落成, 1946年戰後被改名為延平戲院, 1977年舊建築拆除改建為現今的延平大樓, 2001年結束營業後閒置至今, 2013年政大書城進駐,開啟宮古座的新生。 ──載於政大書城發行「漫步一座老城市...

西門町電影院咒 在 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23:57

串流追劇讓我們失去了什麼  去錄了小樹的podcast,他讓我很鬆,很放鬆,一整集我大概講了80幾次去死,本集堪稱詛咒系podcast。  小樹功課做超扎實,甚至挖出我碩論題目,研究台灣作家怎麼看電視,電視怎麼進入文學。他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串流節目出來之後,是不是一切全變了?   ...

西門町電影院咒 在  N͢i͢c͢k͢ ™ 景點·電影·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9 02:39:37

The Eye 🆚 Ju-On 原本來【如醉如夢】想跟《鬼娃恰吉》和《牠 IT》- (小丑🤡) 拍照📷 但店員跟我們告知因為鬼月👻,所以放這兩部電影海報應景‼️ . 正好《見鬼》和《咒怨》也算是我個人心目中經典鬼片💯 . #見鬼 ,學生時期還沒看過這麼多恐怖片時,真的在電影院🎦被《見鬼》嚇的半死😱,...

  • 西門町電影院咒 在 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08-07 11:32:40
    有 1 人按讚

    [閱讀筆記]

    李銘輝,他的台南與政大書城台南店   文、攝影∕蘇惠昭

    宮古座舊建築於 1928年落成, 1946年戰後被改名為延平戲院, 1977年舊建築拆除改建為現今的延平大樓, 2001年結束營業後閒置至今, 2013年政大書城進駐,開啟宮古座的新生。
    ──載於政大書城發行「漫步一座老城市」

     若講起高雄,李銘輝伊就是高雄在地的。
     若講起花蓮,李銘輝伊如假包換是花蓮住民。
     若講起台南,李銘輝一個轉身便轉作成地道的台南人。
     簡單講,這個書店頭家,江湖老大融和書生氣質的五十七歲男人,就是一個超級不爽「從台北看台灣」的台灣人,他有一肚子的治國之道,人生道理,無論說與學者或庶民,皆一發不可收拾。他不管「起家店」的政大書城坐落在台北天龍國,幾十年來不停趴趴走於台 9線、台 11線,把高鐵當公車搭,福斯車裡卑南族歌手陳永龍唱著「大武山美麗的媽媽」,從台東、花蓮、高雄到台南,一直尋找下一座讓政大書城開花的城市。
     於是這邊花謝落土那邊結果,政大書城南西店收了,開出了政大書城高雄光華店和河堤店。師大店收了,花蓮店誕生。河堤店收了,台南店不再只是一張夢想中的地圖。「以文學的美麗想像 /散步一座老城市」,文學耆老葉石濤的名言切切實實飛出紙頁,落在舊延平大樓的立面。
     每一個走過的人都會停下來,朗讀,微微笑起來。

    .逆風而行,「生理人」開親民書店

     政大書城台南店正式開幕那天是七月十八日,但開幕前兩天的試賣日,知道消息的人便一波一波地游進來了,漆成深海藍宛若天頂的外露樑柱下,五百多坪大的書店幻化成一片寧靜海洋,海面一島一島浮在漂流木桌上認真看書的人,那是李銘輝眼底最美麗的風景。
     蔡英文特地送來的一盆蘭花更叫他心花怒放。
     為了這片風景,開幕紀念品就祭出一張政大書城獨家珍藏發行的「漫步一座老城市」摺頁,一面印上「葉石濤府城文學地圖」,一面是復刻珍藏版的日據時代台南市地圖。李銘輝耍了個心機,若想要得到摺頁,除非你買夠多的書。
     為什麼大家都不買書了呢?
     到實體書店買書之於 21世紀人類越來越屬於一種罕見行為。這是滑手機的年代,臉書取代紙頁,作家過著清淡的日子,出版社傳出陣陣哀嚎,這款的世間,這款的時機,李銘輝偏逆風而行,先擺平舊延平戲院地下一樓和一樓共 855坪的 86名持份人,接著修樑補柱、堆土施肥,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種」出一畝文字的田,知識與感情的林,一間書店。
     若要說政大書城的特色,便是樸實而親民,閱讀從來不等於菁英,閱讀不過是平常生活,它是一家不會讓人不敢走進去的書店。
     土地、更新與維修,加上庫存書成本,總共砸下一億六千萬元,這還不說準備免費開放給藝文團體辦活動的一樓和童書區。
     如果你說看不懂這是做生意,還是做公益,就準備罰站等著被李銘輝教訓一頓吧。「你們這些書呆子啊--笨」他罵起人來一向很爽快,切中要害。
     「我是生理人」李銘輝很愛強調這一點,明明書店是黃昏的行業, 86名持分人願意把房子賣給他,也是因為隨便探聽就知道這人不是掮客,真正是來台南開書店的。
     「開書店那ㄟ賺錢?」但每一個人頭上都飄浮著大大的問號。

     .藝術和氣魄,讓海安路死而復生

     政大書城到台南「做生理」,這來龍去脈李銘輝非要從台八六快速道路說起不可。
     從仁德高鐵站走台 86到台南市區,第一會看到一根「十鼓」高直煙囪,第二會經過台南大都會公園,許文龍捐二十億元打造,並捐出畢生收藏的大都會博物館就在此。
     台南人的文化和氣魄啊,十鼓和大都會博物館總是讓李銘輝心頭震動,但黏住他的台南氣味豈只這些?當他鑽進中西區ㄙㄟ來ㄙㄟ去,心想這裡實在太像台北的延平北路、迪化街和西門町了。西門町敗在鐵路沒有更新,但鐵路地下化以後軸心翻轉,再活一次。所以站在因破敗而封鎖舊延平戲院大樓面前,也就是日據時代的電影院宮古座原址,他的想像開始奔馳,飛越了台灣一圈又一圈。
     中西區,步步古樸沉蘊的五條港區域曾經有三大致命 ,第一是因為一個地下街三層計畫,被斬斷成一條殘破大街的海安路;第二是變成危樓的合作大樓;第三便是產權複雜,容顏衰老疲憊的延平戲院大樓,它是台南第一座以閥式基礎蓋成的建物。
     海安路曾經繁華鼎盛,但魔咒一般的地下街開發案帶給它二十年,人的離散與路的荒蕪,最後藉由藝術造街的力量重生,這故事足以寫成一本書,或是拍成一部史詩電影,由居民、市長、建商與藝術家共同演出,而那個讓海安路死而復生,每月可以召喚十五萬名觀光客到「藍曬圖」、「隨光呼吸」、「怪獸茶坊」……體驗文創的藝術家正是現在經營加力畫廊的杜昭賢。
     政大書城台南店所在的西門路與海安路平行,散步只要十分鐘。
     然後在 2012年最後一天,市長賴清德主持海安路地下停車場啟用儀式,並為這個延宕二十年的工程向市民道歉。
     所以李銘輝怎麼會放過杜昭賢?政大書城立面,以「書城」為概念的巨幅形象看板,就出自杜昭賢之手。
     而合作大樓則因列為危樓,公權力遂得以介入,強制拆除。
     與書城在同一條街的林百貨,台南人稱為「五層樓仔」的,也在歷經三年修復後重新展現這座日據時代現代百貨風華。
     於是台南公務局的人都大力稱讚政大書城到台南「正當時」,殊不知這個「正當時」絕非中樂透,而是李銘輝的眼光,「政大書城台南店方圓兩公里內,葉老舊宅、台灣文學館、孔廟、吳園、公會堂、赤崁樓、太平境教會……,台南軟實力都在我的範圍,百年前府城中的府城就是中西區,五條港文化園區則是中西區的核心。」他完全不換氣的念完一串名字,顯示腦袋裡已經鍵入一張台南地圖以及地圖背後的歷史。

     .向政府喊話,
      「圖利圖書業者就是圖利人民」

     所以台南誠品就變成對手了?
     「做什麼事情都是看自己,不是看對手。」李銘輝大手一揮,仿彿這問題不值一問。
     他不擔心政大書城被拿來與其它書店比較,「每一家書店都有它的靈魂」;不憂心人不買書不看書以及節節升高的退書率,應該說,他的思考已經不停留在這一層次,他想的是如何「利他共生」,還有「台灣優先」。
    「台灣現在需要的是鼓舞,不是批判,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是最愚眛的」他一直用最實際的行動表明對台灣的感情。
     在李銘輝想像裡,台灣應該有三百家書店,並且都是由企業、財團投資,採取複合式經營,也就是以具有集客力的書店為核心創造商城,「單一書店不可能賺錢,只能維持平衡或虧錢」。政大書城花蓮店是李銘輝創造「小商城」的第一站,至於台南店,他並不急,安在腹內的計畫是等待時機,出手買下大樓的二到十二層,終有一天,打造出一棟內有書店,有表演舞台,有餐廳和招待所,並且利用太陽能板蓄電的大樓。
     「圖利圖書業者就是圖利人民」他還向政府喊話,把公務員的國民旅遊卡廢掉,換成圖書禮券,這樣就有十幾億的活水注入實體書店。
     夢想讓人飛翔,使人偉大,李銘輝已經開始想像一個有政大書城的金門。
     四十一年前,十六歲的李銘輝揮別彰化故鄉到台北找工作,台北後火車站職業介紹所派給他的工作是到一家叫「黎銘」的圖書發行公司捆書和送書,他就從這裡出發,跌倒過又爬起來,走到了一個出發時刻想像不到的高度和寬度。

    引用來源:http://reading.cdns.com.tw/20130725/read/zhfk/SB0010002013072215084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