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西門町潮鞋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西門町潮鞋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西門町潮鞋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西門町潮鞋店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92年中華商場最後一夜】 #會唱最後一夜嗎 #1992年 #中華商場 「他說,中華商場是該拆了,不然,又狹窄,又髒亂, .......只不過覺得動作快了一點。」 台北市中華商場1992年10月19日晚間度過卅二年來的「最後一夜」,多數商家在一片拍賣聲中,緊抓最後機會出清存貨,1992年1...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XiaoMa小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上5家店鋪就是小馬介紹的原價購買限量鞋的地方 希望可以幫助各位! 保護愛鞋必備!衣服、褲子 也可以噴喔! 3M Scotchgard防水噴霧購買連結:http://bit.ly/2o4xhQs...

  • 西門町潮鞋店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9 20:41:47
    有 3,552 人按讚

    【1992年中華商場最後一夜】 #會唱最後一夜嗎 #1992年 #中華商場

    「他說,中華商場是該拆了,不然,又狹窄,又髒亂,
    .......只不過覺得動作快了一點。」

    台北市中華商場1992年10月19日晚間度過卅二年來的「最後一夜」,多數商家在一片拍賣聲中,緊抓最後機會出清存貨,1992年10月20日上午十時執行中華商場斷電斷水斷瓦斯工作,並於喊話後準時動工拆除。

    日期:1992/10/19
    圖說:民國五十年四月興建完成的台北中華商場,將於八十一年十月二十日拆除。
    來源:聯合報
    攝影:鄭瓊中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2-10-20/聯合報/13版/焦點】

    西門巨龍 最後一夜
    走過半甲子繁華落盡 人潮來道別離情依依

    【記者詹三源╱台北報導】中華商場今天就要拆除了,這條曾經牽動台北市一片繁華景象的「巨龍」,在一連串的住戶抗議聲、商店拍賣聲及過往人潮的懷舊聲中,即將要被剷平,在昨天的最後一晚,到處一片準備拆還的景象,來此做最後-次採購的人潮,接連不斷,似乎有意讓中華商場再嘗繁華滋味,然後落幕,等待另一次重生。

    今天首先要拆的部分是「龍頭」忠棟,分布著電子、音響、樂器行及古玩藝品等店家,昨天下午開始,這些首當其衝的店家,準備做最後的搬離工作,部分店家已經貼起暫停營業的告示,忙著打包、搬運,有的則已搬遷一空,但許多店家仍做最後一次的大拍賣活動,並大喊「含淚價」拋售,將拍賣氣氛帶到頂點。

    一家正忙著一邊打包,一邊喊出特價品拍賣的電器行,聚集了一堆選購電器的民眾,店老闆斬釘截鐵的說:「最後機會,不買沒機會了。」然後向購買的民眾解釋著說:「市政府沒良心,賠點錢就賣了。」大部分來來往往的人潮,搶購便宜貨的人不少,一家鞋店老闆表示,他是贊成要拆的,但沒想到會這麼快,只好犧牲點,能賺多少算多少,虧一點也賣了。他說,中華商場是該拆了,不然,又狹窄,又髒亂,實在也不像樣,只不過覺得動作快了一點。

    一些過往的民眾則向店家質疑是不是真的要拆,一家店老闆毫不遲疑表示一定會拆,然後指著每件五十元的衣服說:「不買沒機會了。」有的客人買了貨怕沒有保障,店老闆也要客人放心,同時遞上名片,要他們有任何疑問,可到新遷移的店面詢問,顯然也做好了遷移的準備。分布在二樓的店家,礙於樓梯間的狹小,或人潮擁擠的不便,紛紛以繩索吊掛物品搬遷;有些店家則將貨物搬走,搬不走的櫥櫃、玻璃櫃等,只好留下讓拆除隊處理了;許多一樓的店家則將遺棄的廢物,堆積在走廊,留給拆除人員善後。

    在中華商場的最後一晚,除了忙著搶購商品的民眾,以及忙著最後拍賣的店家以外,許多住戶、店家都已遷離,表面上看來,配合拆除工作的情形,大致順利,但是面對成排高掛的白色抗議布條,今天的拆除行動,能否全然無阻,也讓人擔心。

    【1992-10-20/聯合報/16版/都會掃描】

    中華商場 再看一眼

    【記者黃鴻鈞╱特稿】當電視機還是黑白當道的時代,中華商場早已五彩繽紛﹔而今,彩色電視充斥台北街頭,中華商場及其亮麗的霓虹招牌,今天起將走入歷史。無情的怪手就要到了,也許幾天的功夫,整個中華商場的故事將夾雜住戶的嘶吼聲、和著泥沙埋入黑暗的地底;不久的將來這兒會有盎然的林蔭大道和繁華地下街市,中華商場的執著無奈,卻只能在夢裡細訴。電視畫面還留在黑白的時代裡,中華商場早已五彩繽紛,可是彩色世界坐鎮台北街頭之後,中華商場屋頂的霓虹招牌開始褪色。中華商場崛起於民國五十年代,綻放在六十年代,式微的七十年代末期,決定了它沈寂的命運。

    #清倉跳樓大拍賣

    這兩天中華商場正舉行「清倉」、「跳樓」大拍賣,這次的招徠顧客手法絕對是童叟無欺。有人說殺價是中國人的天性,曾經在中華商場消費的民眾幾乎都擁有殺價的經驗,一套服裝、一組電子零件得意的被殺下一半價錢之後,不到兩天你又要懊悔買貴了,可是從來不會有人再去和店東理論,因為是中華商場買的。

    民國五十年中華商場落成,隨著西門町的全盛時期,它成為耀眼的明星;中南部來的遊客不會錯過目睹中華商場風采,平房矮牆的時代裡台北中華商場整齊羅列的三厝鋼筋水泥建築,顯得特別的昂揚,南部來的鄉下孩子在火車進入台北車站前,就已雀躍於窗外雄偉的中華商場,它是六十年代台灣經濟的櫥窗、台北都會的地標。

    #將成永遠的回憶

    打開中華商場的話匣子,台北人似乎有道不完的回憶,三四十歲以上市民的記憶行囊中,訂做一套最時髦的卡其制服,不管是喇叭褲或AB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到中華商場;零用錢不多的學生歲月,一組電子零件、一張心愛的阿哥哥流行唱片,在中華商場都可以找到﹔送給摯友的鮮花或小工藝品若出自中華商場,代表著貴重和誠意;義棟真北平的菜餚是盛情的宴客款待,點心世界的酸辣湯,訴說熱戀中情人三味;多數人家中牆上懸掛的錦旗或陳列獎杯,若出自中華商場商家傑作並不足為奇;三樓幽暗角落,命相館裡擁有失意者的寄託和希望﹔茶館中廉價的茉莉花茶,伴隨著「反共抗俄」標題的報紙,一起被思鄉的人們吞噬。

    #滄海桑田卅一年

    三十一個寒暑交迭的三百六十五天,無情地飄逝,馬路勢必改建拓寬、低矮的平房註定要被碩大堅實而昂揚的華廈取代,就如瓦斯淘汰掉煤球薪炭般的理所當然;蔚然大觀的台北自會掩掃昔日風光,這是文明演進的必然過程,於是中華商場由絢爛歸於平淡,滄海桑田,儘管戀舊懷古,物換星移是不變的定律,任何一位平凡人都無法抗拒,只是從民國四十年代的違章棚屋,粉墨登場成為耀眼的經濟明星,洗盡鉛華淪落成東區商圈的配角,時不我予的感覺豈不唏噓。

    也許存倉的貨品可以成為店家的剩餘價值,但屬於記憶的瑰寶是不容易被廉價拍賣,這兩天有許多中年人忙著帶著孩子到中華商場訂做制服,他們告訴孩子說:「老爹當學生時就是在這家店訂做制服」,他們期盼將來兒孩輩聽故事時,不要把中華商場的際遇,當成悠遠、浪漫的「女媧補天」神話訴說。

    #留待他日話夢痕

    假如中華商場的隕失,能減少那麼一丁點的不甘與抗爭,它可以擁有淡水最後一班列車般的懷舊之旅,更可以像圓山動物園搬家似的來一場演唱會,中華商場為何要像悲劇英雄,留待他日話夢痕。

  • 西門町潮鞋店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6 22:10:11
    有 637 人按讚

    這段新聞紀錄片拍攝於1992年10月10日(李慶安主持、陳月卿旁白、同年10月14日在電視首播),就在中華商場動工拆除日(1992年10月20日)前十天,製作單位走訪了中華商場的住戶與店家,紀錄了如今看來彌足珍貴的影像與充滿回憶的過往。(影片來源:國家圖書館)

    影片內容包括了早期中華商場的黑白照片、鳥瞰整個中華商場,專訪中華商場的住戶、店家老闆與顧客,以及由中華路東側觀看中華商場的人潮及車流景觀。

    在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昔日中華商場特有的景觀,包括電子零件市場、電腦軟硬體及電動玩具店,還有服飾店、鞋店、禮品店、古玩、郵票與錢幣店,以及大門深鎖的真北平餐館。

    製作單位還特地訪問了幾家具代表性店家的老闆:點心世界的老闆趙先生、李大吉禮品店的老闆李先生,以及傳統戲劇鞋店的老闆李玉修先生(知名藝人李國修的哥哥),透露出這些在中華商場經營店舖已經數十載的老闆們內心的不捨、辛酸與無奈。

    下面是影片旁白的完整內容:

    中華商場歷時三十一年,即將面臨拆除的命運,為了配合整個西門地區的重建計劃,整條中華路要開闢成一條七十八米的林蔭大道,並且在原址要興建地下商場,如此一來不但疏通整個西門地區的交通瓶頸,並且可以結合西門徒步區、西門廣場、衡陽路歷史街區,和台北車站特定區,所以商場的拆除,堪稱是重建整個西門的重要里程碑,但話說回來,曾經在五、六○年代,風光一時的中華商場要被拆除,確實也是令人感傷懷念的一件事,在那裡的一千多家商店,曾經是全台灣最輝煌、最繁榮的商業中心,有各式各樣的新舊商品,從國外和中南部來的人,都會被帶到中華商場一遊,表示不虛此行,有人說,中華商場曾經是台北人的驕傲,甚至有人形容它帶動台灣經濟的繁榮,但是現在隨著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華商場反而沒落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更是令人不勝唏噓,本單元走訪這個充滿了無限記憶的地方,做最後一次的巡禮。

    十月十日國慶日當天下午,我們從中華路東側的大樓樓頂向下鳥瞰,整個中華商場插滿了國旗,旗海和從北門一路延續下來的國慶牌樓,車陣和人潮共同組成了,西區這一片浩瀚繁榮的景象,如果沒有意外,這將是中華商場為我們展示的最後一次繁華景象,因為再過一個星期,它就要繁華落盡,消失在台北的地平線上,在拆遷之前,且讓我們一起來對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老商場,做一次最後的巡禮。

    中華商場從北門延伸到小南門,長達一公里多,從第一棟到第八棟,分別命名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一千六百多家商號所販賣的商品無所不包,越往北邊,商品越現代化,最前面的忠孝兩棟,前店種類繁雜,有藝品、電器傳統木工等等,而後店就專業多了,幾乎清一色是電子零件,這裡所匯集的商家,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電器零件市場,吸引很多行家和學生到這兒選購,上了忠孝兩棟的二樓令人眼睛一亮,想不到這裡摩肩接踵,吸引了這麼多青年學生在這裡打電動玩具、看電腦、買軟體,顯然這裡也形成一個新潮的軟體資訊中心,熱鬧眩目的情形,使人無法聯想到,這裡一個星期以後就要被拆除了。

    這一批學生消費潮從一、二棟的二樓,一直延伸到三、四、五棟的二樓,這三棟可以說是中華商場的精華地段,正好貼近西門鬧區的心臟地帶,並且連接西門圓環,這裡所聚集的學生服飾店,絕對是全國最大的學生服飾大本營,質料花樣應有盡有,而吸引學生更重要的因素是價格便宜,訂製一件長褲只要一、兩百塊。這個老闆才開了三年的店,生意門庭若市,他的哥哥也在隔壁開服裝店,已經有二十幾年歷史了。

    有服飾店的地方,連帶的鞋店也應運而生,而款式當然也都針對青年學生的喜好,除了新潮的商品以外,這幾棟也夾雜著幾家傳統商品老店,比如古玩、郵票和錢幣,這幾類商品原本在這裡也是相當出名的,古玩古物的愛好者免不了要逛到這裡來,但是這一類的店現在已經關的關,搬的搬,稀零凋落不復往昔了。

    中華商場真正保留傳統風味的商店,要過了西門圓環以後的六、七、八棟才找得到,在這裡還不難發現一些風格獨特的傳統商店。

    除了這一位跟我們熱絡打招呼的老先生,是四川老鄉以外,這裡從老闆到顧客也都是四川鄉親,鄉音親切,牌技可以通,而彼此之間面孔脾氣都熟,所以很多四川籍的老人家都喜歡跑到這裡來閒聊,拆除之後,這麼溫暖的窩恐怕不容易再找到了。四川老人茶館的隔壁是名噪一時的真北平餐館,門牌號碼從三十三號延伸到五十九號,據說全盛時期店面多達四十幾間,幕後大老闆是已經過世的張體安將軍,如今大門深鎖,對照中華路對面即將開幕的西門英雄廣場,更令人不勝唏噓。

    中華商場的小吃店也曾經聲名遠播,全盛時期多達五、六十家,大家習慣到西門町逛街以後,順路走到這裡的南北館子小吃一番,如今小吃店已經寥寥無幾,唯一還維持盛名不墜的是義棟樓下的「點心世界」,依然占據二十個店面,也依然還維持著不錯的生意,但即使如此,也沒有辦法和當年的盛況相提並論。

    想要做旗幟、獎盃紀念章、臂章和徽章的人,一定會想到中華商場,這一類的手工藝品,是中華商場後段幾棟的獨門生意,以這一家「李大吉」為例,已經整整經營了三十一年。李老先生是標準的把中華商場,當做自己的產業來做,賺了錢就擴張店面,一間一間地買,把所有的基業全部熬在這裡,商場的拆除對他的打擊不可謂不大。而這一位開傳統木工藝品店的老闆,卻擔心中華商場的拆除,會使得一些傳統技藝消失了,他的憂慮我們在八棟二樓的「李玉修國劇靴店」得到了印證。李先生是名劇場演員李國修的哥哥,他承襲父業,在中華商場開設這個全國唯一的傳統戲劇鞋店,商場拆除以後,他手中的這個行業很多可能就此消失了。

    和西門鬧區新崛起的高樓大廈相比,破舊矮小的中華商場確實是沒落了,中華商場的樓起樓塌,正代表著台灣經濟的繁榮與脫胎,但是劇烈的胎變,也陣痛了多少未能跟隨時代前進的人們,為了台北市的整體發展,也為了西區的重生,中華商場不得不拆,但是它的拆除,除了給我們幾許繁榮落盡的無奈和感慨之外,這一棟棟破瓦殘壁之間所隱藏的辛酸悲苦,也有待政府努力去撫平。

    《認識 中華商場》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1985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歡迎光臨中華商場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hungHuaMarketBazaar

  • 西門町潮鞋店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31 17:06:41
    有 277 人按讚


    54年前(1966.2.5)臺北市西門町西門圓環一帶發生大範圍的火災,許多店鋪毀於一旦,令人怵目驚心!

    【1966年西門鬧區大火】#歷史烙印

    穿過西門鬧區的人潮
    未必知道它在光鮮外表下的傷痕
    1966年這裡曾發生二次重大火災
    1月新生大樓遭祝融侵蝕
    困於建築設備與當時消防能力
    造成二十餘人罹難慘劇

    2月初,新世界戲院舊址旁又遭大火
    雖然幸運的只有一人受傷
    但看到照片與報導中的描述
    仍能感到火勢之可怕

    #西門 #新世界戲院 #火災
    #峨眉街的紅玫瑰咖啡館 #中華路劉齒科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66/02/04
    圖說:台北市西門鬧區新世界戲院舊址四日發生火警,圖為現場消防人員救火情景。
    攝影:聯合報 陳明輝

    歷史新聞

    【1966-02-06/聯合報/03版/】

    上元夜祝融肆虐 繁華區火警頻傳
    北市西門昨又發生大火 鑽石地帶燒成一片瓦礫
    卅一家商號六一戶住宅被焚 房屋財物損失數逾一千萬元

    【本報訊】台北市西門鬧區昨(五)日凌晨發生大火,新世界戲院舊址對面一帶馬蹄形的繁榮商業地區,被燒成一片瓦礫,這是繼新生大樓火災慘案後的又一次大火。

    這場大火自五日凌農三時八分發生,延燒至六時廿五分撲滅,火場餘燼至上午十一時始熄。在漢中街、成都路、中華路及峨眉三角地帶的三十一家商號及六十一戶住宅被燬。據警方初步調查:房屋及財物損失約新台幣一千餘萬元。所幸的災民均能在警察人員挨戶鳴警笛從夢中驚醒逃生,只有十歲的女童高淑敏一人在逃出火窟時灼傷腳部。

    這次西門大火的起火原因、涉嫌火首、災戶損失、投保火險情形、以及消防車輛救火經過,此刻正由偵辦新生大樓火災慘案的原班人馬--台北地檢處檢察官及市警五分局刑警人員積極進行調查中。

    火災清理工作至昨天下午二時結束,據初步統計,在西門地區成都路、中華路、峨眉街和漢中街圍成的三角地帶,在火警中全毀的二樓有十八棟,半毀的二樓有五棟,營業戶卅一家,普通住戶六十一家。普通戶中有廿四戶是林務局宿舍,另五戶是公有財產。這些建築和財產損失約一千餘萬元。受災的九十二戶中,廿五戶保有火險,保額約九百萬元。

    受災戶門牌號碼為:成都路一號至十一號,漢中街一一一號至一二九號,中華路一四四號至一五四號,峨眉街六巷二號至八號,全部受災戶名單如下:(略)

    根據消防隊的記錄,五日清晨三時十分,該隊的值日官室的「一一九」火警電話接到報告,因火勢情況不明,立即先派出九輛消防車出動灌救。

    當消防車隊尚未趕抵火場時,駐守在西門町漢中街的義勇消防隊第五區隊,已派出兩部消防車馳往施救。

    由於時值深夜,消防人員未能及時尋著消防水栓,只得以自備的水箱儲水灌救,因此,在水少火猛的情勢下,約十分鐘後,火舌已擴展成不可收拾的狀態。

    三時三十分,台北市警察局聯絡中心,獲悉情況嚴重,即以「指令電話」指示消防總隊繼續派車。於是台北的各區消防車除待修不能行動的以外,幾乎全部出動施救。

    儘管消防人員勇往直前,但因火勢兇猛,弄得舉著水喉的消防員莫可奈何。

    三點四十五分許,漢中街一二七號和一二五號的亨利鐘錶店及金邊西服號,已經被燒得樑倒牆塌,火舌繼續向右邊的國際銀樓和右側的信昌行兩旁蔓延,同時,緊接這一排店面後方的林務局宿舍,因全係木造房屋,也很快的遭到火焰的籠罩。

    據住在林務局宿舍內的一位家庭主婦說,元宵節的晚上,宿舍裡的很多住戶都沒有睡覺,大家聚在房裡歡樂談天,大約在三時許,忽然有一股濃煙竄進了窗口,這時,並沒有引起眾人的懷疑,有人還說是那家在半夜裡燒生煤,但是不一會兒,煙越來越大,還有強烈的火焰已進了門窗,這個時候,林務局宿舍裡的員工,巳知情勢不妙,即紛紛攜帶簡單的被褥財物,奪門逃生。

    林務局宿舍的木造房屋,至三時五十分的時候,火頭已冒出了樓頂,五名消防人員惟恐延燒面積繼續擴大,頂著危險,爬上了中華路劉齒科醫院的樓頂,他們盼望著阻止火舌蔓延,但當他們在樓頂陽台上工作未及五分鐘,火勢在西北風助長下,朝著劉齒科醫院撲來,五名消防員被火烤得難以支持,不得不棄計劃,向樓下退卻。

    警局聯絡中心見火勢仍未減弱,又以「指令電話」要求空軍松山基地、台北縣、陽明山等地區給予快速支援。

    四時零五分,這個已呈火海一片的土地周圍,被四十五輛消防車,三百餘名救火人員團團圍住。

    消防人員在此時已開始運用武昌街、萬國戲院前、峨眉街、新生大樓前及成都路等五個位置的消防栓,後因仍感水源不夠支配,消防總隊長朱聖昌,又指揮隊員們將第一公司門前的消防栓啟開,利用三部車輛的帆布水袋,從漢口街的平交道下層啣接至火場。

    雖然此時的水柱已從各個角度射入火場,天空也落下急驟的大雨,但是還不能控制火勢。

    很快的,火頭已穿過漢中街的文化堂鋼筆眼鏡行、順珍號,轉至成都路的洛麗內衣專家、信華西服號等店面,而穿進了王大吉香燭禮品號。王大吉的各式炮竹,在烈焰引發下,連連發出爆炸聲響。

    王大吉起火不久、緊跟著中華路的南方儀器行和競車中心兩家商店,也由林務宿舍的火焰蔓延過來,又一會,隔了一兩道的隆盛西藥房與劉齒科醫院也逃不出這場劫難。

    四時廿分,林務局宿舍的熊熊大火,不斷向四週擴展,西門浴室後側的四樓屋角、峨眉街的紅玫瑰咖啡館,以及幾家住戶,還有漢中街的大都會理髮廳、老天祿、現代西服號、仁德藥房、新華美湘統鞋店、維娜女內衣專家等,均被囊括而去。

    消防總隊長朱聖昌見到這情況,為求保全峨眉街及中華路的商家安全,不得不當機立斷的決定:犧牲這塊土地的房舍。於是,消防水管對準了漢中街一一一號台灣電器行的五層鋼筋水泥的樓房,給予強力的噴射,切斷向東蔓延的火道,消防人員又爬上西門浴室的陽台,從上朝下猛撲、堵住往峨眉街伸展的火路,再從省農會供應中心這邊,施展攔截的方式,擋阻企圖向中華路延長的火頭。

    在這個三面圍繞的環境下,終於發生效果,至四點三十分時,火勢受到控制,但一直燒到六時五十分,始告全部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