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西羅馬帝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西羅馬帝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leepcat612 (睡貓)看板DummyHistory標題[假設] 如果西羅馬帝國存續到至...
西羅馬帝國 在 Chloe W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17 23:46:00
《探訪羅馬遺址——Urbs Salvia考古公園》 Urbs Salvia考古公園是我們旅居義大利期間,最後一趟出遊景點。 這裡的歷史可上溯到200 BC。起初,Urbs Salvia為羅馬共和國的殖民地,範圍約兩個大安森林公園大。時至今日,依然可以看見當時遺留下的城牆。 究竟那時...
最近看羅馬帝國末期的史料,固然帝國整體自2世紀高峰後走向衰退,但西部帝國在百年內
急速衰退以致崩潰,確實令當時人難以想像。
從史料看,西部帝國並非毫無存續可能,只是幾個關鍵人物與事件走向都不利於羅馬人,
包括西部元帥里希默罷黜馬約里安皇帝、468年卡本半島海戰敗給汪達爾人、472年里希默
殺死安特米烏斯皇帝、475年尼波斯皇帝被元帥歐瑞斯特放逐。
--
假設468年卡本半島海戰羅馬人勝利,汪達爾王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恢復對義大利、薩丁及
科西嘉島、北非及利比亞沿岸、達爾馬提亞(亞得里亞海東岸)、諾里庫姆(今日奧地利)領
土的穩定統治
(如:https://tinyurl.com/yb6zmgup 圖中Odoacer+Nepos+Vandal的範圍。)
同時,由於達爾馬提亞總督馬塞利努斯未死,且東羅馬帝國未因遠征失敗而徒耗國力,
西帝國禁衛軍元帥里希默與安特米烏斯皇帝維持恐怖平衡關係,直到472年8月里希默自然
病死。
安特米烏斯與後繼的西羅馬皇帝鞏固既有領土,但已遷入伊比利與高盧的遷徙民族王國也
站穩腳跟,西羅馬無力再征服西哥特、法蘭克、勃艮地、阿勒曼人的王國,西歐諸國維持
相對穩定的國界直到8世紀。
--
這樣一個國土較小但統治穩定的西羅馬帝國,後續可能的影響?
我想到大概幾個:
1.東哥特人應該會停留在潘諾尼亞(匈牙利),或者入侵並定居在馬其頓與希臘
史實中,狄奧多利克大帝征服義大利前,曾在東羅馬的歐洲領土大肆劫掠。芝諾皇帝為了
送走這位不速之客,指派他與東哥特人前去恢復羅馬帝國對義大利的統治─只是名義上。
如果西羅馬仍然存在且穩固,無處可去的東哥特人只能繼續停留在潘諾尼亞,成為兩羅馬
帝國在多瑙河畔的蠻盟王國,抵抗其他遷徙民族如倫巴底人、阿瓦爾人、保加爾人、斯拉
夫人。
又或者利奧一世死後的東羅馬如史實般發生繼承內亂,無論勝利者為何人,狄奧多利克與
東哥特人都有能力肆虐東羅馬的歐洲領土,甚至就此定居,直到斯拉夫人到來。
2.羅馬教皇的權威比現實大幅降低
5世紀的羅馬教皇,雖然已有崇高聲望,但與中世紀時期動輒影響各國政局的實力相比,此
時的教皇只是純粹宗教領袖。
若西羅馬帝國持續存在,教皇很可能繼續保持純粹宗教領袖特性,不介入世俗事務。即令
有意介入,西羅馬皇帝必如史實的東羅馬皇帝一般全力打壓。
不過法蘭克人、西哥特人與盎格魯薩克遜人隨後都改宗天主教,教會或許可在西帝國外交
上扮演特別角色。
3.東羅馬在對薩珊戰爭勝利
史實中,被東羅馬征服的原西部帝國領土均因戰爭而殘破,必須仰賴東羅馬本土輸送人力
、物力才得以守備。查士丁尼王朝末期,帝國自西部至東部,每一條邊境都在戰爭,消耗
帝國所剩不多的資源。也是在如此時空下,薩珊帝國才首度於626年深入東羅馬境內,與
阿瓦爾人一同對君士坦丁堡發起圍城戰。
若西羅馬帝國存在,東羅馬在西部擁有強而有力的盟友共同守備邊境,得以集中國力對抗
薩珊帝國,獲勝機會大增,最差不至於演變成君士坦丁堡被圍攻。
--
假設從AD468開始而非AD457的主因是,戰神馬約里安如果不倒台,真有可能恢復西羅馬帝
國全境。
在卡塔赫納海戰敗北以前,馬約里安戰無不勝,包括痛擊橫行地中海的汪達爾人、重新征
服高盧、重新征服西班牙、將西哥特與蘇維匯人自獨立王國打回蠻盟狀態。
同時,東羅馬帝國承認馬約里安的統治合法性,只要征服汪達爾王國,西羅馬帝國很可能
逐漸將境內各蠻族王國蠶食鯨吞,或者逐出境外。
這樣一位英雄最後死在自己的禁衛軍統帥之手,不勝唏噓。
另外,從AD468開始比較可能出現對東、西帝國均穩定的狀態:東帝國很強大,西帝國較小
但足以自保。若西部帝國太強大,為爭奪全帝國統治權,可能繼續發生如4世紀時的連串
內戰。
--
查士丁尼王朝仍然很可能在東羅馬出現,查士丁一世在安納斯塔休斯一世時擔任禁衛騎兵
團Excubitores指揮官。當先皇無嗣或缺乏有力繼承人時,東羅馬的禁衛軍指揮官總是首先
被想到的繼承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2.1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93270818.A.3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