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西洋劍價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西洋劍價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西洋劍價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西洋劍價格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吃魚是否有益於健康 - Jessica Brown 魚被公認是我們人類食物最健康的其中一種。 不過,由於植物性替代食品的日益普及,以及對海產品可持續性和碳足跡的日益擔憂,一些人開始質疑我們的飲食是否需要魚類。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自1974年以來,在生物可持續產量水平內的魚獲量已經從90%下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大逃殺」為主要核心的遊戲很多,我們《電玩宅速配》也介紹了不少,今天要介紹的這款《靈魂之火》,就是一款橫向卷軸的「大逃殺」遊戲。 遊戲主打的是超多的武器,遠程的有長弓、短弓、輕十字弓、吹箭,近戰則有長劍、西洋劍、塔盾…等等,甚至你還可以放陷阱來「陰」人,或是躲在草叢中偷襲對手! 而且武器還有耐...

  • 西洋劍價格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9 07:02:01
    有 13 人按讚

    吃魚是否有益於健康 - Jessica Brown

    魚被公認是我們人類食物最健康的其中一種。

    不過,由於植物性替代食品的日益普及,以及對海產品可持續性和碳足跡的日益擔憂,一些人開始質疑我們的飲食是否需要魚類。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自1974年以來,在生物可持續產量水平內的魚獲量已經從90%下降到今天不到66%。

    而且,因擔心魚類受到重金屬汞和其他化學物的污染,這意味著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應限制食用某些魚類。

    那麼,吃魚對健康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

    重金屬

    近幾十年來,有關魚類最令人的擔憂其中一個問題是魚類受到污染,魚體內污染物和重金屬含量已可能達到對人體有害的程度。

    其一是多氯聯苯(PCBs)這種工業化學品,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已被禁止生產,但因為曾在全球大量廣泛使用,至今仍有大量殘留在我們的土壤和水裏。人體吸收多氯聯苯後有可能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對免疫系統和大腦的傷害。儘管從乳製品到飲用水,人類所有的食物都存在多氯聯苯,但含量最高的一般是魚類。

    英國赫特福德郡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的科學主任喬納森·內皮爾(Johnathan Napier)說,如果以為少吃不吃魚就可以避免攝入多氯聯苯,可能是不符常識的。

    他說,「有毒化合物在魚的體內累積可能影響人體健康,但可能我們應該多關注的是通過捕撈供人類食用的野生魚。」而人工養殖的魚通常比野生的魚安全,因為人工養殖的飼料已清洗或祛除了有毒化合物。

    不過,這也非絶對,魚體內多氯聯苯含量也會隨季節有變化。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大規模水產養殖對人類健康和環境較好,但也有一些問題,比如養殖廢水會污染海洋,而養殖場也可能成為將傳染病蔓延到野外的病源地。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建議,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將可能含有多氯聯苯,以及二惡英等其他污染物的魚類攝入量限制在每周兩份之內。這些魚包括高油脂魚類,如三文魚和沙丁魚,以及非油脂性魚類,如螃蟹和海鱸魚。一份大約140克。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是汞,即水銀,是一種可能通過胎盤影響兒童發育的神經毒素。發現汞的攝入與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之間有許多聯繫。雖然汞也存在於其他食物中,如蔬菜,但一項研究發現,78%的研究參與者其攝入的汞來自魚類和海鮮。

    因為魚類中的汞含量很高,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建議孕婦限制一些受歡迎的魚類的攝入量,包括大比目魚和金槍魚,每周只能吃一次。

    但內皮爾表示,對魚類體內重金屬積累的擔憂被過分誇大了。他說,體內積累高含量重金屬的主要是那些壽命特別長的魚類,比如劍旗魚,這種魚可以活15到20年。劍旗魚體內的汞濃度為百萬分之0.995(0.995 PPM),而三文魚的平均壽命只為4到5年,汞濃度就低很多,約為0.014 PPM。雖然對魚類的汞含量的研究還在進行,但美國環境保護署目前表示,如果孕婦每周吃一份魚,其攝入的汞含量最高也只為0.46 PPM。

    但這個問題注定會惡化,因為有證據表明,隨著地球變暖,海洋中的汞含量可能會上升。研究發現,隨著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封存在凍土中的汞會釋放到水路中。

    內皮爾說,吃魚攝入汞的風險其實很小,但獲得的益處則更多,尤其是海洋生物所含的omega 3脂肪酸功能特別強大。
    脂肪酸

    食用高油脂的魚類,包括三文魚、金槍魚、沙丁魚和鯖魚,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要歸功於這些海洋魚類含有omega 3(歐米茄-3)脂肪酸中的其中兩類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一些含有歐米茄-3的植物,如亞麻籽和核桃,其歐米茄-3脂肪酸主要是第三種類型ALA。2014年的一項研究的結論是,植物產生的歐米茄-3對心臟健康的益處可能堪比海洋魚類的EPA和DHA,但目前還沒有其他研究支持這一結論。然而,你可以在海藻補充劑和食用海藻中發現EPA和DHA。

    內皮爾說,「EPA和DHA在人類新陳代謝中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人體不能有效合成這兩種脂肪酸,所以把這二者作為我們飲食的一部分真的很重要。」

    我們人類的大腦、視網膜和其他特殊組織中有大量的DHA這種脂肪酸。與EPA一起,DHA有助於抵抗人體內的炎症,而炎症與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高風險有關。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人類發展和衛生研究計劃主管菲利普·考爾德(Philip Calder)說,「研究海洋魚類歐米茄-3對人體健康之影響的數據結論始終如一,很有說服力,都說明常食用EPA和DHA魚類的人患常見疾病及因病而亡的概率較低,特別是心臟病。」

    既不想食用汞含量高的魚類以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又想攝入歐米茄-3,代替辦法就是服用魚油補充劑。然而,最近代表世界衛生組織(WHO)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歐米茄-3補充劑對健康的影響不如食用高油脂魚類有效。

    內皮爾說,「人類身體演化是適宜新陳代謝整個食物,而不是單一的營養或某個食物成分。」

    英格蘭東安格利亞大學教授、世衛組織歐米茄-3健康計劃研究人員之一李‧胡珀(Lee Hooper)補充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降低冠心病死亡概率方面,補充劑)有益影響很小。」

    她說,平均大約334人必須連續4到5年服用歐米茄-3補充劑,才有一人不會死於冠心病。

    但胡珀等作的研究有一個問題。雖然一些高脂魚類,如沙丁魚,價格不是很貴,但通常來講,魚類等海產還是屬於較昂貴的飲食。人們普遍認為,社會經濟地位會影響健康狀況,因此,總而言之,吃魚多的家庭可能也會有較高的收入和較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爾德說,研究人員通常會把這些複雜的因素納入考量,但他們不可能考慮到所有會扭曲研究結果的因素。世衛組織的這份報告綜合分析了79項研究,這79項中的每一項對參與研究者的社會經濟地位的控制方式都各有不同。

    而有關歐米茄-3的干預試驗也存在問題。在這類實驗中,參與試驗者被隨機分配到一組,然後採取干預手段,如計量參與者服用的歐米茄-3補充劑。考爾德說,舉例來說,要分析人體缺乏EPA和DHA對健康有何影響是困難的,因為參與者在開始參加試驗時,其體內的歐米茄-3的水平已是各不相同。

    此外,研究還顯示,吃魚對每個人的健康影響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別,這取決於人體轉換EPA和DHA前體形式的能力。考爾德說,這種差異可能與於一個人的整體飲食和生活方式有關,遺傳差異也可能起作用。

    吃魚對人體健康的好處各不相同的另一個原因是要看你吃的魚是以什麼方式飼養。

    歐米茄-3是在整個海洋生態系統中相傳遞。小魚吃海洋浮游生物,然後被大魚吃掉,最後整個食物鏈將歐米茄-3傳遞給人類。但人工養殖魚類的生態系統不同,而且大多數人吃的是人工養殖魚。內皮爾說,「在養魚場,成千上萬的魚被關在網籠中,吃魚農的餵食。」

    和在野生環境中一樣,人工養殖魚的食物是小魚。不過在自然環境中,大魚會吃各種各樣的魚。在養殖場,魚飼料一般是秘魯鳳尾魚製成的魚粉。

    內皮爾說,儘管全球水產養殖業預計將繼續增長,但秘魯鳳尾魚的捕撈量已經到了該產業能夠維持的最高水平,不可能再增加。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的說法,對魚油補充劑需求的增長意味著作為養殖漁場魚飼料的魚粉所含的魚油也正在減少。這又意味著我們吃魚所攝入的歐米茄-3含量也在下降。

    內皮爾說,「每年來自海洋的歐米茄-3魚油量是有限的,這就是我們能得到的全部歐米茄-3。如果水產養殖在擴大,但需要投入到人類飲食中最重要的成份,即歐米茄-3魚油的量則是完全固定不變的,就會稀釋了魚飼料中的歐米茄-3含量。」

    2016年的研究發現,人工養殖的三文魚其EPA和DHA的含量在過去十年中下降了一半。內皮爾說,即便如此,人工養殖的三文魚仍然比野生三文魚含有更多的歐米茄-3脂肪酸。

    他解釋說,「野生三文魚要從大西洋洄游到出生的河流產卵,因此很瘦。野生三文魚在洄游中無法儲存脂肪,反而是燃燒它吃進肚子的一切東西。」
    健腦食品

    除了歐米茄-3,魚還有其他有益的營養成分,包括能保護細胞免受傷害和感染的微量元素硒,支持健康的新陳代謝的碘,以及蛋白質。

    魚長期以來被譽為「健腦食品」。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不僅僅是因為魚含有歐米茄-3脂肪酸,不過研究也發現了歐米茄-3脂肪酸和減緩認知衰退之間有關聯。

    研究人員比較了吃魚的人和不吃魚的人的腦容量,發現吃燒烤的魚與人類大腦灰質體積有關聯,但與歐米茄-3含量高低無關。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放射學和神經學助理教授賽魯斯‧拉吉(Cyrus Raji)說,「我們的大腦容量也會隨著健康狀況和疾病的改善而發生變化。你的神經元越多,你的腦容量就越大。」

    研究人員比較了163名平均年齡在70多歲的參與者其吃魚習慣和核磁共振掃描結果。他們發現,與不吃魚的參與者相比,每周吃魚的參與者的腦容量較大,主要位於對集中注意力很重要的額葉,以及對記憶、學習和認知至關重要的顳葉。

    拉吉說,吃魚和大腦腦容量有關聯,可能是因為魚有抗炎作用,因為當大腦作出反應,減緩炎症時,可以影響腦細胞的生長。

    拉吉說,「這即是說,要想增進大腦健康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很簡單,只要在飲食中多吃魚就行。」為了使大腦能盡量預防癡呆症,拉吉建議二十幾歲或三十歲的時候就開始至少每周吃魚一次。

    魚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另一個原因是魚取代了我們飲食中不健康的食物。胡珀說,「如果我們魚吃得多,一般就會少吃其他東西。」

    不過,考爾德說,由於沒有堅實可靠的研究表明不吃魚的人有重大的健康缺陷,因此很難明確斷定說魚對人類整體健康是不可或缺。但他補充說,很明顯,歐米茄-3能促進健康,降低疾病風險。

    要搞清楚清魚類對人類到底有多健康,或許在今後很長時間都會各說不一。考爾德說,「由於魚類不是可持續的食物來源,現在的研究可能會集中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比如如何種植藻類以生產歐米茄-3油,而不是著眼於魚對人類健康的研究。」

    作為個人,要幫助解決海產永續發展問題,可以選擇買最可持續的魚類品種。比如海洋保護協會就提出了一個優良魚類品種指南,清單上的133種魚中有50種是最可持續發展的"好"選擇,很幸運的是,其中有許多是廣受我們喜愛的魚,如人工養殖的三文魚、對蝦、鱈魚、鯖魚、貽貝、牡蠣和人工養殖的大比目魚等。

    原文:BBC中文網

    #食物 #健康

  • 西洋劍價格 在 486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5 10:00:13
    有 276 人按讚

    #李天豪老師文字專欄
    自費反清復明的故事01 :我要成為海賊王
    -
    根據〈石井本宗族譜〉

    鄭成功的祖先,先是在唐僖宗光啟年間,因為黃巢之亂搬遷到南方的。

    具體來說,是由河南光州固始,南遷到福建。

    那本族譜裡面的「石井」,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下轄的一個鎮。

    也是公認的,鄭成功的故鄉。

    鄭芝龍的父親鄭士表,是泉州城內一個小官吏,收入很微薄。

    還好,住在泉州,這是個不缺機會的地方。

    1621年,也就是小木匠皇帝上台的那一年。

    鄭芝龍帶著兩個弟弟,去投靠香山澳(澳門)經商的舅父黃程。

    鄭芝龍在此學習了葡萄牙語,接觸各國的海商。

    為了取得外國商人的信任,他受天主教的洗禮,教名為:

    「尼古拉斯·嘉思巴特(Nicolas caspard)」。

    鄭芝龍在澳門的兩年,認識了影響他一生的貴人:

    「時常往來與日本與澳門的大海商李旦。」
    (時人稱為Captain China,中國隊長?)

    1623年,一艘李旦的大船,從泉州開往日本長崎平戶島。

    船上有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貨物,以及一個將改變很多人命運的男人。

    在長崎,鄭芝龍碰到日本人田川氏。

    田川氏是平戶藩士田川七左衛門之女,但是有資料顯示,她母親改嫁中國人。

    所以,她可能對中國人很熟悉。

    為什麼忽然這種八卦呢?

    因為,這位女性的感情生活很重要。

    1624年,田川氏在平戶島生下一子,取名鄭森。

    這個孩子,就是名揚四海的鄭成功。

    先不說小鄭成功,先說說鄭芝龍的奮鬥史。

    1624年初,鄭芝龍因李旦推薦,前往澎湖擔任荷蘭人的翻譯及通事。
    (鄭芝龍通曉閩南語、南京官話、日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且可能通曉荷蘭語。)
    (真是人才~)

    為什麼是澎湖呢?

    因為此時荷蘭人,還不知道台灣島在哪…

    而澎湖,荷蘭人18年前就來過了。

    那一次,留下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石碑。

    這一年,荷蘭人第二次佔據澎湖,想在中國沿海創造一個貿易根據地。

    然後,又被明朝逼退。

    同年初秋,荷蘭人撤退至台灣南部,鄭芝龍當然也跟著來了。

    其實,你可以說,鄭芝龍是去荷蘭人陣營臥底的。

    由於明朝和荷蘭的爭執,影響到李旦在陸、日、台間的商業利益。

    因此,李旦派鄭芝龍去荷蘭人那邊當翻譯,算是跟荷蘭人開始合作吧。

    從此時開始,鄭芝龍將事業重心自日本遷到臺灣。

    至於是什麼事業呢?

    說穿了,就是當海盜。

    荷蘭人給鄭芝龍的任務是:

    「在台灣海峽截擊往馬尼拉與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式帆船。」

    根據荷蘭第二任大員長官(1625–1627)傑拉德·韋特(Gerard Frederiksz de With)的說法是:

    「通事一官,率領約三十艘中式帆船去進行截擊與俘獲的業務。」

    就在鄭芝龍努力搶劫的時候…

    1624年8月27日,田川氏於平戶島千里濱

    生下了那個將撼動東亞海面的孩子。

    鄭成功出生之後,鄭芝龍也決定自立門戶了。

    反正搶劫,幹的都是刀頭舔血的營生,為什麼不自己當老大?

    隔年1625年4-5月間,鄭芝龍離開荷蘭人,開始了成為海賊王的旅程。

    一名荷蘭船長是這樣紀載當時的場景:

    4月27日星期天
    ...突然首領一官後隨手執刀劍的銃手七八名,作為代表,向我們寒暄。

    當時,這一行的王者,就是李旦。

    只是鄭芝龍要崛起之時,也是李旦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了….

    1625年8月2日,李旦在從台灣回平戶途中去世。

    李旦在台灣的產業和士卒,從此轉歸鄭芝龍控制。

    而於廈門的產業,則落入另一個大海到許心素的手裡。

    此後,鄭芝龍與許心素,互相對抗多年。

    附帶一提,在台灣流傳很廣的「顏思齊開拓傳說」,其實在歷史上很難找到根據

    歷史學界始終都比較相信:

    「顏思齊其實是李旦的化名。」
    (當然,也有可能是李旦的副手。)

    總之,鄭芝龍現在開始,真的叫鄭芝龍了。

    1626至1628年,鄭芝龍以台灣魍港(嘉義縣布袋鎮)為基地

    劫掠福建及廣東數地,使明朝官兵疲於奔命。

    由於鄭芝龍的業務能力太強,明朝決定收編他。

    只是,條件一直談不攏。

    鄭在台海縱橫兩年六個月,搶得不亦樂乎。

    1627年,鄭芝龍旗下已有700艘船。

    嚴重威脅老對手許心素的業務。

    許心素找上荷蘭東印度公司,想聯手打擊鄭芝龍,但東印度公司未允。

    鄭芝龍則乾脆一舉滅殺對手許心素,成為台海第一海盜。

    直到1628年年底,福建巡撫熊文燦招安鄭芝龍成功。

    熊文燦是四川敘永人,官至兵部尚書。

    曾掌管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權傾一時。

    後因圍剿張獻忠不力,被崇禎帝下獄處死。

    總之,透過熊大人,鄭芝龍開始當官(海防遊擊)了。

    當然,這個官不大,也就是個少校營長。

    但是,好歹是個開始。

    雖說官階只是四品武官,但是鄭海盜手下人不少。

    1628,鄭芝龍投降明朝時,部眾3萬餘人,船隻千餘艘。

    有了正式的官方招牌之後,鄭芝龍在老家安平鎮,當起了地頭龍。

    他打破官方的海禁,繁榮海市,吸引各國商人。

    他的武裝船隊旗幟鮮明,戈甲堅利,戰鬥力驚人。

    定期航行於中國沿海、臺灣、澳門和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之間。

    幾乎壟斷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

    1633年,荷蘭臺灣長官漢斯·普特曼斯攻打廈門,被鄭芝龍打的大敗。

    後來雙方達成和解:

    「荷蘭東印度公司保證不再來中國大陸沿海。」
    「改由鄭芝龍派船至臺灣進行貿易。」

    當然,事業做大之後,光靠搶劫賺錢,就顯得太小家子氣了…

    「必須企業化。」

    鄭芝龍設立「五商」,掌控中國境內進出口的商品銷售管道。

    「山五商」:

    設於杭州,分「金、木、水、火、土」。
    負責收購中國絲綢、瓷器、珍玩等各地特產至廈門。

    「海五商」:

    設於廈門,分「仁、義、禮、智、信」。

    負責運作海路商船隊,將貨品運銷至東北亞及東南亞各地。

    1633年,鄭芝龍事業做的如日中天。

    這一年,同時也是日本鎖國的一年,但是這鎖不住鄭老大。

    歷史課本往往都寫:

    日本鎖國時,只准荷蘭及中國帆船進出。

    這裡說的「中國帆船」,其實就是鄭老大獨家的。

    接下來十年,直到明朝滅亡,掛著鄭氏旗號的中國商船壟斷東亞貿易。

    華船(大部份是鄭芝龍的)進出日本的數字,比荷蘭船多出7至11倍。

    什麼是海賊王?

    這就是。
    -


    自費反清復明的故事02 :
    -
    上一段,講了鄭芝龍慷慨激昂的前半生。
    本來只是想為鄭成功登場做個引子。
    只是,臺灣史的這一段,考試挺熱門的,歷史敘述卻又有很多迷思…
    每次都有學生來問,時間短又說不清楚,乾脆一次寫清楚,方便大家參考
    -
    先交代一下鄭芝龍的結局。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

    大明江山,半壁崩塌了。

    在這種大時代,最考驗人的政治判斷力。

    讀者諸君擁有「歷史之眼」,當然可以預見鄭芝龍的悲慘下場。

    這裡就不詳述了。

    1646年,清軍逼近福建,鄭芝龍心存觀望。

    將駐軍撤離仙霞關,讓出天險。

    讓滿洲清軍入閩,自己則退守泉州安平。

    隨後,鄭芝龍的泉州同鄉,同時也是「大號明奸」洪承疇出面勸降鄭芝龍。

    鄭芝龍獲得空頭王爵許諾,以及一個翻臉的兒子。

    1647年,鄭芝龍後被誘劫往北京,封同安侯。

    同一年,清兵逼殺田川氏,鄭成功決心殺父報國,誓死抗清。

    1655年,鄭芝龍入獄。

    1661年,鄭成功東征台灣,年底,鄭芝龍被斬首於北京柴市。

    接著,故事要轉到鄭成功身上了。

    鄭芝龍投降滿清之後,不願投降的部屬,就轉由鄭成功領導。

    這裡,就是我這段故事要說的主題了。

    接下來的十多年,鄭成功在東南沿海,聚攏了十多萬兵力,誓師抗清。

    1658年,鄭成功甚至動員了17萬大軍北伐南京。

    這基本上是鄭成功自費的軍事活動,是他私人的反清復明事業。

    問題是,錢從哪裡來的呢?

    學者估計,以明末的物價,這種規模的軍事行動:

    「每年平均需消耗300-360萬兩白銀。」
    「作戰規模大的時候,甚至需要400萬兩。」

    以閩南沿海彈丸之地,鄭氏集團是如何籌集這麼多資金的呢?

    要知道崇禎年間,握有天下的朝廷財政收入,也不過400餘萬兩。

    看過上集的朋友,應該知道答案了:

    「關鍵,就是貿易。」

    這次,我就來詳述一下,貿易的利潤與規模。

    鄭氏靠海商起家,全盛時期旗下船艦高達千艘,承包了最賺錢的貿易路線。

    就以對日本的貿易來說吧:

    1647年至1662年之間,也就是鄭成功接班後的15年。

    航抵日本長崎的中國船隻,主要仍然來自鄭成功的勢力範圍。

    據紀載:

    「1650年,抵達日本長崎的七十艘船中…」
    「有五十九艘,來自鄭成功所統治的地區。」

    這種情形大致年年相同。

    也就是說,鄭氏集團至少佔有80%的對日貿易份額。

    那麼,做的是什麼生意呢?

    江戶初期的日本,熱銷商品是中國的生絲,絲綢與糖。

    商品價差之大,讓經營現代國際貿易的商人流口水啊…

    據統計,從1622年到1660年間:

    「從中國輸送到日本的生絲,每百斤價格平均為377兩白銀。」
    「生絲生意的利潤率,平均可高達277%。」

    生絲貿易不只好賺,而且還是「大規模」的好賺。

    經鄭氏貿易船隊輸入日本的生絲,每年高達十餘萬斤。

    另一項輸日大宗商品是糖。

    1655年,輸日砂糖就高達141萬7430斤。

    價差呢?

    「每百斤砂糖,在中國賣2.5兩白銀。」
    「運到日本後,每百斤8兩。」

    砂糖貿易,利潤高達220%。

    除了出口,鄭氏船隊還從日本大量進口貨物,尤其是日本大量出產的銅:

    「每百斤銅,在日本僅僅13.5兩。」
    「當時中國的銅價,則為每百斤白銀20兩。」

    銅類貿易,利潤率達到48%。

    從1650年到1660年,鄭氏船隻往來台灣、日本、中國沿海。

    將生絲,糖等貨物運到日本,再從日本載回鉛和銅等貨物。

    據統計,單單從事對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就能收入141萬兩白銀利潤。

    而南洋方面的貿易,一年也帶來93-128萬兩白銀的利潤。

    單憑貿易,以足以維持一隻規模龐大、有戰鬥力的軍隊了。

    但是,這些還不是全部。

    別忘了,鄭家是從海盜起家的,除了做生意,老本行不能放下。

    從鄭芝龍那個時代開始,收保護費就已經是重要的固定收入了。

    當時的船隻保護費,稱之為「牌餉」。

    通過東亞海面的船隻,必須依其大小,繳納牌餉。

    否則後果自負…

    按照規矩繳費後,可得到一面牌,在海上就可不受劫掠。

    注意,不是「不被鄭家海軍搶劫」,是沒有「任何人敢搶」。

    如果沒有這種一言九鼎的本事,怎麼收保護費。

    在那幾十年裡,鄭氏將海上貿易分為東洋、西洋二線。

    西洋船:從事暹羅貿易。

    東洋船:從事日本貿易。

    西洋船的牌餉金額不明,東洋牌餉應納餉銀是:

    「大者二千一百兩一年,小者五百兩一年。」

    注意,要繳這筆錢的,不只是亞洲商船。

    荷蘭,英國,葡萄牙等西歐商船,也必須按照規矩繳費。

    如果沒有懸掛「鄭」字令旗,就自己出海隨便搞,隨時可能被送進海底。

    鄭氏這種保護費收的有多誇張?

    來看一個例子:

    鄭成功在決定攻打台灣後,軍隊還沒出發…

    就已經授權何斌,在臺灣向當地貿易船隊發放牌餉,收取餉銀。

    還有,鄭成功在日本的胞弟,田川七左衛門,也幫鄭成功發放牌餉,收取餉銀。

    「著訊守兵、地方官盤驗,遇有無牌及舊牌之船、貨,船沒官,船主、舵工拿解。」

    --鄭成功寫給他弟弟田川七左衛門的信

    看看這種說話的口氣,有沒有大海霸主的氣魄?

    單是一項保護費每年收入就令人乍舌。

    說了這麼多,鄭氏集團平均一年能收多少白銀?據楊彥傑《1650至1662年鄭成功海外貿易的貿易額和利潤額估算》一文估計,當時鄭氏集團年利潤可達2000萬或3000萬兩白銀。小編對這個數字不太相信,但是即使砍半再砍半,也有500萬-750萬兩白銀了。

    正是有巨額的收入來源,鄭成功才能維持一隻擁有十幾萬員額的軍隊。

  • 西洋劍價格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14:00:00
    有 575 人按讚

    為甚麼鄭和之後再無下西洋?(一)|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鄭和下西洋是具有標誌意義的事件,也是一個極富爭議的話題。

    大家都知道,明朝在當時擁有世界最強大艦隊的帝國,曾以巨大的熱情擁抱海洋。從1405年開始,鄭和在29年中先後七次下西洋,之後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漸終止,在鄭和最後一次航行回到國內(1435年)之後80年,葡萄牙人來到了澳門,原來行駛著三保船的海洋已經被歐洲人控制了。鄭和率領的明朝海軍在艦隊規模、航海技術和組織協調水平諸方面都是當時的最高水平。這是史學界公認的事實。但是為甚麼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為甚麼以巨大的熱情擁抱海洋的國家最後卻退縮起來而錯失了一個新的文明時代?

    看法很多。舉兩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一是王賡武先生提出來的,他認為,之所以終止航行是因為鄭和太成功了,「他的海軍滿載榮譽勝利歸來,並確認帝國沒有來自海上的威脅」,因此「鄭和與他的隨從也可以說失去了繼續遠航的意義」(《王賡武自選集》:〈永樂年間中國的海上世界〉)。由於不再擔心來自海上的威脅,明朝帝國的安全戰略便轉向北方。

    二是中國航海史研究會提出的,他們認為明朝帝國出於財政上的考慮,停止了海上遠航。在明朝帝國內部,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對遠航的不同意見。這是一項投入很大的事業,據統計,永樂年間,新建和改建約二千艘海船,每艘寶船造價約五六千銀兩,船上裝載的各種賞賜物品花費很大。到了明朝憲宗年間時,又打算下西洋,憲宗皇帝下令索取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但是這些材料卻被車駕郎中劉大夏藏匿起來,這位敢於抗上的官員的理由是:「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切諫者也。舊案雖存,亦當毀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無哉!」這位官員竟敢直指下西洋為「弊政」,可見內部反對之激烈。(以上摘編自張劍荊發表於《文史博覽》的文章)

    接下來,我們要給大家分享一篇從新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鄭和下西洋終止的真正原因〉:杜車别,《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年)

    鄭和下西洋停止的傳統解釋是因其耗費國力太大,得不償失。眾口一詞,幾成定論,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萬明在《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一書中對此的分析卻表明,這種傳統說法並不不符合事實。鄭和下西洋所進行的官營海外貿易使明王朝獲得高額利潤,以胡椒為例:

    將原產地價格、明前期鈔、銀的比價和胡椒在中國的官方價格及其與輸入蘇木折賞、折俸用途製成表格,洪武年間,明廷對海外各國朝貢附進貨物胡椒一項的給價,是原產地的20倍⋯⋯永樂五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後,每斤胡椒在中國的市價是原產地的10倍。⋯⋯更有甚者,宣德九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後⋯⋯每斤胡椒100貫的折合比價大量折俸。⋯⋯統治者獲得了令人咋舌的高額利潤。

    許多事實都表明,鄭和下西洋不但沒造成國家財政困難,相反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萬明在該書中引用王世貞說:「所奉獻及互市採取未名之寶,以巨萬計。」尹守衡說:「所至國王納款朝貢,採取未名之寶以巨萬計。」

    鄭和七下西洋並未使國庫空虛,相反,在下西洋最頻繁的永樂時期,據記載,情況是「百姓充實,府藏衍溢」。停止下西洋後,國家財政反倒捉襟見肘。嚴從簡說:「又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諭海番,貢獻畢至。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庫市。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矣裕。」

    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年),司禮監太監福安上奏:

    永樂、宣德間雲南、福建、浙江產有銀礦之所,悉令採辦煎銷,上納京庫,此誠國家大利。近年或採或止,國用不足。請如舊制,各遣內外官員開場煎辦。又永樂、宣德間屢下西洋收買黃金、珍珠、寶石諸物,今停止三十餘年,府藏虛竭。

    宣德五年四月工部尚書黃福說:

    永樂間,雖營建北京,南征交趾,北伐沙漠,而供給未嘗乏絕。近年以來,無大營造、征伐之費,當有數年之積,而倉糧每歲僅足,設有水旱之災,徵調之用,將何以給之?

    永樂年間下西洋,不僅國庫充實,且貧窮百姓按照命令轉賣貨物,也有許多人因此致富。黃福則用鮮明的事實作了一個對比,永樂時營建北京、北征蒙古、南討安南並未造成國家財政困難,而宣德五年,國家無大費,每年的財政卻只剛夠使用。黃福雖未直接建議再下西洋,但僅兩個月後,明宣宗就令鄭和重啟下西洋,未必不是受此觸動。

    從這些也能看出,所謂下西洋造成國家財政困難之說經不起推敲。萬明在該書中還列舉了下西洋所帶來的其他巨大好處,比如:

    鄭和下西洋不但沒有造成明朝的財政危機,還起到了補救國家鈔法危機的作用。

    鄭和遠航使得海外物品大量輸入,這些物品由奢侈品向日用品的轉化過程加速進行,輸入品的價格理所當然是在下降中。胡椒的大量輸入中國,使得其市場價格一再下跌。而直到兩個世紀之後,西方才出現了類似的現象。晚近兩個世紀,17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把來自海外的大量胡椒配給股東,帶來市場價格的低落,而英國皇家也曾因積存胡椒太多而感到棘手。這說明伴隨海外貿易而來的衝擊,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歐洲,都是同樣出現的。

    鄭和下西洋近三十年的遠航不僅將中國商品遠銷海外,開拓了海外市場,而且也擴大了海外商品在中國的銷售市場,刺激了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在海外各國「必資華物」而「慕貢猶農望歲」,而中國則「夷百貨皆中國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國必欲得之」。

    下西洋也同時刺激了國內民間手工業的迅速發展。下西洋船隊攜往海外數量驚人的物品中採自民間的比例加大,對民間手工業的興起有著重要意義。而大量國內手工業產品的銷往海外,又不可能不刺激國內商品經濟的發展及市場的繁榮。

    明代廣東著名的冶鐵中心佛山,明初那裡只是「孤村鑄鐵」,永樂以後得到長足發展。「番舶始集,諸貨寶南北巨輸,此佛山為樞紐,商務益盛」⋯⋯宣德四年爐戶已「多建鑄造爐房」,火光沖天。

    可見,鄭和七下西洋於公於私,無論對國家中央政府還是對下層手工業者和貧民,在經濟上都有莫大好處,那為甚麼最後卻在一片反對聲中不得不終止呢?這就牽涉到明代文官集團的性質—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文官集團,代表的恰恰是部分商人資本家集團的利益。

    海外貿易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明代商業階級對這塊肥肉垂涎欲滴。但從永樂開始下西洋,海外貿易產生的超額利潤完全壟斷在國家手中,商人資本家們心裡如火燒爪撓一般,看得眼熱卻可望而不可即。憑藉他們的實力,無法和國家組織的超級大船隊進行商業競爭。

    作為商人資本家的利益代言人,文官集團自然意圖終止這種國家壟斷的海外貿易,更何況下西洋活動還最直接地觸犯了他們的經濟利益,比如用胡椒代發薪俸。明成祖生前,他們也知道無法蒙蔽皇帝終止鄭和航海,明成祖死後,他們就群起發動輿論攻勢,全力醜化下西洋活動,將其說得一無是處。這些文官炮製的輿論,甚至到現在還發揮效力,被當作貶低鄭和航海的論據。

    後繼的明朝皇帝處在文官集團包圍中,在日積月累、長年不斷的信息轟炸之下,就真認為下西洋勞民傷財,有害無益。只有少數文官和太監以及後代一些文人在無意中才洩露了真相。

    有這麼一則故事,不少人耳熟能詳。明憲宗希望重現下西洋壯舉,於是下詔索要檔案資料。但劉大夏等文官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姿態,竭力醜化下西洋為大弊政,劉大夏還把相關檔案藏匿起來(這則故事的許多版本中,說是劉大夏銷毀了鄭和航海的檔案資料,這是不對的,真正銷毀鄭和檔案的應是清朝乾隆),還自詡是為民請命的壯舉。再下西洋一事終於作罷。

    耐人尋味的是,劉大夏為何要把檔案藏起來?按通常理解,似乎是因為看不到當年檔案就沒有技術下西洋,皇帝也只好罷休。但這解釋不通,真下決心,技術不是問題。鄭和航海時,也並沒有之前的一個鄭和航海檔案可以依賴,不照樣進行下去了嗎?

    關鍵不在於技術,而在其他原因。那麼,真正的原因是甚麼呢?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西洋劍價格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21 18:00:04

    以「大逃殺」為主要核心的遊戲很多,我們《電玩宅速配》也介紹了不少,今天要介紹的這款《靈魂之火》,就是一款橫向卷軸的「大逃殺」遊戲。

    遊戲主打的是超多的武器,遠程的有長弓、短弓、輕十字弓、吹箭,近戰則有長劍、西洋劍、塔盾…等等,甚至你還可以放陷阱來「陰」人,或是躲在草叢中偷襲對手!

    而且武器還有耐久度的限制,所以別想著熟悉一把、兩把就可以打通關,掌握多樣武器,靈活的操作技巧,才是在《靈魂之火》中能夠吃雞的準則!

    目前《靈魂之火》已經在STEAM上架了,價格也不算貴,建議可以買下來試試看。漫漫暑假沒事幹?那就來玩場《靈魂之火》,體驗不一樣的吃雞快感吧!


    (C) AyDream Co., Ltd.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美女愛玩Game」節目:http://bit.ly/1Qwt7S3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