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留院的這段日子,
我特別想起你們。
數數手指,2020年,
2017年,離開快三四年了吧。
•
今年我快大學畢業了。
想起當初曾經信誓旦旦的答應過要出席畢業典禮,最後想不到「承諾」還是無疾而終的跑走了。
•
醫院對我來說是一個悲情的地方。
我在這裡失去了兩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在醫院留院的這段日子,
我特別想起你們。
數數手指,2020年,
2017年,離開快三四年了吧。
•
今年我快大學畢業了。
想起當初曾經信誓旦旦的答應過要出席畢業典禮,最後想不到「承諾」還是無疾而終的跑走了。
•
醫院對我來說是一個悲情的地方。
我在這裡失去了兩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這些傷痛對我來說,
比起肉體的痛苦難受千千萬萬倍。
•
在這裏待了快十天,
看到旁邊床的病人來來回回不斷進出。
有人走,有人入。
人去茶涼。
•
病床上,從沒有誰記住了誰。
被褥換新後,舊的人連餘溫也不被留下。
•
前幾天旁邊的床位來了個婆婆,
一簾之隔,我沒看到她外貌,
卻感受到她的體溫。
•
她有個外傭,每天準時8時到婆婆旁邊替她抹身,照顧她的起居飲食。她有個兒子,叫jason。婆婆常常喃喃自語,「jason呢?我的jason在哪?」很焦急的。
•
這個Jason在探病的次數也算是頻密,我想兩天總會來一次吧。(我男友可是天天呢。所以男友是非常頻密!加分!離題了!)他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正經,應該是專業人士。他說起英文的腔調更讓我覺得他應該是上流社會的人吧,所以婆婆應該都是有學識的人?
•
為什麼我會對婆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
那是因為有幾天前開始她不斷說自己很累很累。我記起,我婆婆當時也是這樣的。
•
記得每一天都會有物理治療師跟旁邊的婆婆做伸展運動。但幾天前開始她不斷說很累,不想做拍痰的動作。聽着他們說,婆婆應該是需要抽痰。抽痰是非常極度痛苦和殘忍的。我看過,所以我知道。
•
有一天晚上,我被姑娘嚇醒。原來旁邊的婆婆的痰該是往上走,結果封了自己喉嚨。接下來熟悉的情節再次上演,曾經封閉的記憶再次被打開了。我默默的聽著醫生搶救的聲音,我一邊向天禱告:一定要平安。
•
後來,我心跳得越來越快,全身震抖。
受不了,真的再也受不了。
•
我忍著淚水,等到jason也來了,他氣來氣喘的跑進病房。還拿着手機,不斷地交代事情。他原本平而實的聲音,多了份緊急和焦急。
•
最後,我還是敵不過恐懼。
穿上拖鞋跑出了病房。
•
原來有些回憶,
不是忘記了,
只是害怕記起。
•
最後,我轉了病房。打過點滴後便昏昏欲睡,醒來發現旁邊床位轉了其他人。婆婆之後的發展,我便沒多問了。
•
原來有些人有些事不會因為時間久了而凋淡、遺忘。即使暴風雪過後,歷史遺留下來的瘡疤被重新裝修;即使如何竭力的向別人展示微笑,你所經歷的傷痛也不會因此而復原。
•
總有人要留下來,
記錄歷史。
我留下來,
記錄你,
曾來過。
•
後記:《返校》真的是一齣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這篇文章有很多的構思都是來自於這套電影呢。未看的話,我真的非常推薦大家可以一看!絕對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心情語錄 #心靈雞湯 #心情 #心情小語 #札記 #愛情 #談情說愛 #情侶 #閨蜜 #相處 #小品文 #騫毅 #香港 #文化 #飲食 #旅行 #攝影 #hkig #friends #friendtag #girls #bbf 🔎Instagram: @hinngaixxc 🔎Fb: 騫毅
裝修殘舊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環街市裝修後重開,人頭湧湧好不熱鬧。
第一代的中環街市,最早建於1842年。旁邊的砵典乍街紀念第一位香港總督——砵甸乍爵士。這個教科書上讀到的名字,今天還變成了酒店的名字(石板街酒店英文名就是Pottinger Hotel)。
19世紀英國所向披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象徵清朝敲起喪鐘。當耆英與砵甸乍於1843年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砵甸乍遂正式成為香港首任總督。
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日本也遇上跟清朝一樣的麻煩。1853年,美國艦隊司令Perry率領四首軍艦駛入江戶灣(東京灣),在日本引起的騷動不亞於13年前英國軍艦到達大沽口。
當時手日本民間流傳這首歌謠: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
歌謠中的「上喜撰」,本來是一種京都宇治出產高級綠茶的名稱。由於跟「蒸氣船」的讀音「じょうきせん」一模一樣,用諧音諷刺幕府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再裝睡。
歌謠表面說喝四杯「上喜撰」會徹夜難眠,實際上是諷刺四條蒸氣船的到來,從此將令德川幕府不得繼續安眠。
德川幕府面對Perry送來的國書,神態猶如清道光帝手持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第二年,德川幕府在武力的威逼下終於接受美方條件,簽訂條約被迫開國。
缺口打開後,禍患洶湧而至。至1858年,日本與多國簽定不平等條約。西方國家由此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協定關稅、設定租界等不平等權益,除了割地賠款,日本跟中國「享受」同等待遇。
一個民族在歷史或者會經歷多次失敗。失敗並不可怕,日本的失敗雖然帶來各種災難,但以時間為主軸的歷史,給世界上任何民族東山再起的機會。
日本證明避免交戰減少損失,也是明智選擇。即使定立不平等條約,也不變得一直沉淪下去。
假如清朝迎戰必敗,盡早與英國締結相對有利的和約是否方為上策?
如果根據這一判斷,清朝早就不應抵抗,英國軍艦開到中國海馬上就應該投降。再根據這一個邏輯,戰場上曾經英勇抵抗的將領的血都是白流。
失敗的民族仍有機會再度輝煌,關鍵在於戰後的奮發。
歷史系舊同學指出,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茅海建教授《天朝的崩潰》是當年中文大學歷史系劉義章教授力推的好書,是研究近代中外關係的必備讀物。好多讀歷史的同學、研習近代中國歷史的網友都讀過了。
雖然這是他80年代的論文結集,並早於1995年成書,並不影響40年後的今天重新閱讀的價值。
以前讀高中,「政治腐敗」四個字概括了清朝當時的環境。到底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奕山、耆英對世界認知如何?他們當時立場如何?他們的醒覺與反應,是否能跟上時局變化?關於這些深入的內容,這些年來,我都沒有仔細思考過。
冷兵器對熱兵器,不是士氣問題,不是軍心問題。落伍守舊又迷信無知的民族,在文明利器的摧殘下,根本不可能翻身。每一場戰役的仔細描寫,看到的是驚心動魄血流成河、一次又一次注定速亡。
大量資料佐證目不暇給,好睇過偵探小說。
我自己做功課,節錄了幾千字茅海建式歷史觀。謹摘錄其中一段關於「條約平等」之語,分享各位:
//若從具體條款來看,南京條約之所以不平等,主要是三項內容:割地、賠款、赦免漢奸。其中釋放英國囚犯合乎當時和現在的國際慣例,至於平等國交,其實是不平等條約中的平等條款。
另外還有三項規定:五口通商、廢除行商、新定稅制,這些關於經濟貿易條款也比較難界定平等或不平等。從社會經濟發展歷史角度來看,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束縛中國貿易發展,不理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轉向市場交換的工商經濟;廣州的關稅由官吏和行商操縱,使每一次關稅都成為討價還價灰色交易,外商受害國家無利,這些還要保留?
理論上來說最佳方案是清朝政府自身改革,作好內部準備主動開放,並在具體做法與國際接軌。但在歷史現實中,這種可能性等於零。
後來歷史證明,西方衝擊了中國舊有模式,民眾的物產和生活為之大受損害,當中有出現前所未有的種種社會經濟現象。表面上作為英國戰爭目的,卻反映了把中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企圖,令中國在毫無準備和放被情況下開放。這對中國有不利一面,但在客觀上為中國提供擺脫循環新途徑。從短期上觀察,負面作用大於正面效應,以從長期來看,負面再用不斷退隱,正面效應逐漸生長。
到了20世紀,正面效應遠遠超過負面作用。如果中國開放不是上世紀中葉而是更晚,中國現狀又會怎樣?//
圖:Pottinger hotel,又一間吃環境的餐廳,曾跟歷史系學妹去過打卡。望出去就是石板街,砵典乍街。
這個砵甸乍爵士手段高明,成功履行英國政府的吩咐。比起之前的Elliot要有能多了。至於有幾高明,書本都好詳細。
餘下那些耳熟能詳的清朝大臣名字也不是曇花一現,他們在鴉片戰爭往後的人生至死,都可在《天朝的崩潰》中找到答案。
裝修殘舊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太太的深夜談心時間 (大家自己搬板凳坐好) 💪🏻就算給我一手爛牌我也能扭轉局勢的決心&勇氣 ⚠️長文慎入⚠️
·
如果人生給了我一堆垃圾,我不會怨天尤人,我相信我會變成一名「#當代裝置藝術家」😆
·
曾經,我也會羨慕,為什麼很多人含著金湯匙出生,如果我也能夠有這些背景、財力、資源,以我的能力,可能發展不止於如此而已?!
·
我猜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想法吧?
·
我常常在很多新聞下方的網友留言中看見:「哎呀!還不是靠爸族!」、「有什麼了不起,要是有個有錢的老爸誰都可以做到!」、「要會投胎比較重要!」⋯諸如此類。
·
但我時常反問我自己:「如果妳真的生在所謂『含金湯匙出生』的家庭中,或許,妳反而一事無成?!」因為沒有了經濟壓力和環境壓迫的推力,所以也失去了拼命努力的動力。這樣的環境所培育出來的我,絕對不是現在的我。
·
鬼馬想法一堆的我,如果放在過於安逸的生活中,或許,我已變成一個找不到人生方向、什麼都想做但都做不好、得過且過的人?
·
曾經,我在其中一集 #Podcast 分享過:「創意來自於缺乏」。(🎙收聽連結👉🏻 https://bit.ly/2KTO84l )
·
其實還蠻常有人會誇獎我很有創意,這時候,我都會說:「那是因為我生活環境受限,但我又不想妥協於現實,所以我就會開始用我手上的資源(垃圾)想辦法做出我想像中的東西、或達到目的,而這些『創造』就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創意』。」
·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經濟條件不好,我看到電視廣告,一直吵著媽媽想要買一組 #櫻桃小丸子 娃娃屋。媽媽看了價格後,只同意幫我買了一隻小丸子 #公仔。於是我就把家裡冷氣機的廢棄紙箱跟保麗龍拿來切切割割,做出了一間小丸子的家,裡面有桌子、有床、有椅子呢!
·
後來,有鄰居姊姊把淘汰的「殘障芭比」送給我(斷手斷腳或頭髮爆炸打結的那種😆) 因為經濟考量媽媽不願意讓我買芭比衣服,於是,我就用了爸爸淘汰的舊襯衫,自己用針線縫製了一件會有點毛邊的芭比旗袍。我記得當年媽媽看到時,驚訝的下巴快掉到地上,還拼命幫我的芭比拍照。那年我6歲。
·
4年前,因為沒錢裝修我們的新家,所以我意外解鎖了一堆技能💪🏻貼磁磚、鋪草皮、切壁爐😆 (之前的圖文分享請參考:https://bit.ly/2LmJBXX )
·
我大學時,有次曾經哭喪地跟媽媽抱怨:「我覺得我不適合台灣的學習方式,如果我可以跟別人一樣去美國讀書,我一定可以表現的更好?」媽媽回答說:「我和爸爸已經盡我們能力所及,給妳最好的環境了!我們能給的就只有這樣了!盡力了!」當時聽了心酸自己、不捨父母😔
·
後來,研究所能夠去英國,我知道這是我父母竭盡所能給我最好的一張牌了。所以,我一定要把這場牌局打好,我沒有退路了!
·
記得,在英國當窮留學生的日子裡,每週我限制自己只能花約£20的伙食費,常常連麥當勞的麥香雞都捨不得買,只能快步回家煮飯。廚藝也是那時候練出來的,當年在伯明罕華人圈紅極一時的「台灣小吃女王」就是我🤣(還和朋友組團去倫敦小吃節賣過台灣蝦仁煎&滷肉飯)
·
有一次,論文卡關寫不出來,看著窗外的雪,我內心好焦急。這時,電腦上的Skype響起,是媽媽。通話時她說:「如果妳被當掉,就不要再讀了,快回台灣,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讓妳重修。」於是我在電話中崩潰爆哭了!我當時好氣自己怎麼這麼笨!英文這麼爛!同學一天可以寫好的Essay我要寫一個禮拜😭😭😭
·
在經濟受限、時間受限、英文能力受限的種種壓力下,我最後以全班論文最高分畢業了🎓 公布成績單的那天,我忍不住一直用袖子抹眼淚🥲
·
隔年畢業典禮,好多的同學都特別跟家人飛回英國參加。而我,為了省生活費,其實論文後半段是帶回台灣完成的(請英國的同學幫忙在學校打印後繳交)。透過電腦螢幕直播,看著同學們一個個上台領證握手合照,當輪到我的名字時,我其實在台灣的電腦螢幕前偷偷掉眼淚🥲
·
沒有穿著碩士服拍畢業照🎓是我一直以來內心深處的遺憾😔
·
我的人生,似乎不是別人口中的一手「好牌」,但我深信,這是上帝為我量身打造的一副「王牌」。因為祂知道我能夠扭轉牌局,而且祂也賜給我智慧去扭轉牌局❤️
·
「因為智慧比寶石更珍貴, 一切美物都不能與之相比。」箴言 8:11
·
我大概被創造成了一顆 #沙棗花 吧?🤣只有在最艱難的環境中,才能綻放的美麗花朵🌼 路邊牆角隨處可見,荒漠、沙灘、濕地均可生長🌼 一種不起眼卻有著強大生命力花朵🌼
·
其實,不用羨慕別人手中的「牌」,重點是你如何好好地去使用你手中的「每一張牌」。
·
給自己一些決心和勇氣吧!不用羨慕或怨天尤人!就算生活給了自己一手爛牌,也能拼盡全力,用120%的努力去扭轉局勢💪🏻 問心無愧☺️
·
這也才是來美國追夢的真正意義❤️
·
#太太半夜不睡覺又開始長文模式了😅
金拍塞~ 結束了~撤椅子~
散會咧~散會咧~咻咻~ ( ̄▽ ̄"")
照片是為了滿足自己沒畢業照的遺憾,2年前跑去 #UCLA 亂入一群畢業生瞎拍🤣
裝修殘舊英文 在 騫毅 (Hazel Chan 陳諺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醫院留院的這段日子,
我特別想起你們。
數數手指,2020年,
2017年,離開快三四年了吧。
•
今年我快大學畢業了。
想起當初曾經信誓旦旦的答應過要出席畢業典禮,最後想不到「承諾」還是無疾而終的跑走了。
•
醫院對我來說是一個悲情的地方。
我在這裡失去了兩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這些傷痛對我來說,
比起肉體的痛苦難受千千萬萬倍。
•
在這裏待了快十天,
看到旁邊床的病人來來回回不斷進出。
有人走,有人入。
人去茶涼。
•
病床上,從沒有誰記住了誰。
被褥換新後,舊的人連餘溫也不被留下。
•
前幾天旁邊的床位來了個婆婆,
一簾之隔,我沒看到她外貌,
卻感受到她的體溫。
•
她有個外傭,每天準時8時到婆婆旁邊替她抹身,照顧她的起居飲食。她有個兒子,叫jason。婆婆常常喃喃自語,「jason呢?我的jason在哪?很焦急的。」
•
這個Jason在探病的次數也算是頻密,我想兩天總要來一次吧。(我男友可是天天呢。所以男友是非常頻密!加分!離題了!)他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正經,應該是專業人士。他說起英文的腔調更讓我覺得他應該是上流社會的人吧,所以婆婆應該都是有學識的人?
•
為什麼我會對婆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
那是因為有幾天前開始她不斷說自己很累很累。我記起,我婆婆當時也是這樣的。
•
記得一天都會有物理治療師跟旁邊的婆婆做伸展運動。但幾天前開始她不斷說很累,不想做拍痰的動作。聽着他們說,婆婆應該是需要抽痰。抽痰是非常極度痛苦和殘忍的。我看過,所以我知道。
•
有一天晚上,我被姑娘嚇醒。原來旁邊的婆婆的痰該是往上走,結果封了自己喉嚨。接下來熟悉的情節再次上演,曾經封閉的記憶再次被打開了。我默默的聽著醫生搶救的聲音,我一邊向天禱告:一定要平安。
•
後來,我心跳得越來越快,全身震抖。
受不了,真的再也受不了。
•
我忍著淚水,等到jason也來了,他氣來氣喘的跑進病房。還拿着手機,不斷地交代事情。他原本平而實的聲音,多了份緊急和焦急。
•
最後,我還是敵不過恐懼。
穿上拖鞋跑出了病房。
•
原來有些回憶,
不是忘記了,
只是害怕記起。
•
最後,我轉了病房。打過點滴後便昏昏欲睡,醒來發現旁邊床位轉了其他人。婆婆之後的發展,我便沒多問了。
•
原來有些人有些事不會因為時間久了而凋淡、遺忘。即使暴風雪過後,歷史遺留下來的瘡疤被重新裝修;即使如何竭力的向別人展示微笑,你所經歷的傷痛也不會因此而復原。
•
總有人要留下來,
記錄歷史。
我留下來,
記錄你,
曾來過。
•
後記:《返校》真的是一齣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這篇文章有很多的構思都是來自於這套電影呢。未看的話,我真的非常推薦大家可以一看!絕對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電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