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補救教學數學學習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補救教學數學學習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補救教學數學學習單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942的網紅單媽美國奮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線上課與疫情兩三事-下》 台灣的COVID-19 疫情逐漸升溫導致停課 最近陸續有網友私訊問我疫情間線上課的經驗 Grace將過去一年多的所見所聞分享如下 希望能給大家鼓勵或幫到有需要的人 ⚠️以下為個人見聞,Grace 非決策者,請勿吵防疫政策 ⚠️寫出的見聞不代表做法是正確的或全美...
補救教學數學學習單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線上課與疫情兩三事-下》
台灣的COVID-19 疫情逐漸升溫導致停課
最近陸續有網友私訊問我疫情間線上課的經驗
Grace將過去一年多的所見所聞分享如下
希望能給大家鼓勵或幫到有需要的人
⚠️以下為個人見聞,Grace 非決策者,請勿吵防疫政策
⚠️寫出的見聞不代表做法是正確的或全美國都如此
⚠️美國與台灣環境跟國情都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如果不贊同或不喜歡內容請按上一頁離開
承上篇的結尾內容
州長既然決定2020學年如常開學
就必須提出台灣政界最常說的「配套」
在開學三週前
州政府制定出疫情期間教學指引
大致上跟教學有關的部份是:
1. 教職師生全體只要進入建築就必須戴口罩
2. 若有健康因素不能戴口罩必須戴面罩
3. 所有校內活動須遵從6feet 社交距離
4. 若有人染疫,與這個人近距離接觸10分鐘以上的人須居家檢疫十天,學生轉線上授課
5. 確診人須在家檢疫十天
6. 校內染疫人數超過一定比例,全體轉線上授課
這個指引在開學後產生有一個問題
由於部份年紀大的教師擔心疫情
已經在開學前跟原學校不續約
導致各級學校師資缺乏
某些學校開學只能叫類似科目老師互相支援
代課老師本來薪水就較低更不想冒險
如Grace 學校原本有六位代課老師
本學年只招到三位回鍋
開學後正式老師人力本來就緊繃
秋季疫情大流後更是輪流居家檢疫
代課老師嚴重不夠
某些時候甚至必須把學生集中在體育館管理
所以在開學後一個月
州政府修正綱要
把教師納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確診 僅接觸患者不需居家檢疫
當時這讓新聞Grace 頗崩潰
認為州政府根本置教育者安危不顧
雖然明白他們不得不如此
但同時也對於罹病的風險非常的惶恐
為了因應可能的全線上課程
學校必須在開學前確保大家已準備好
Grace 小孩的學校在大城市
資源夠充足
於是該學區斥資百萬
把原本每位學生使用的I pad
全面替換成性能夠的chrome book
開學前廣發問卷詢問家長意願
最後決定延遲開學兩週
並且開學後讓家長決定
讓學生整學期在家全線上學習
或是戴口罩回學校上課
最後結果大致上是20%家長想要線上課
於是學區聘任「專門的」線上課老師
只需要教選線上課的學生
該校區選擇使用zoom 遠距授課
其他的實體課則由原本的老師教導
不論實體或線上都使用Canvas 發放回收作業
* Grace 的博士班也同樣使用zoom 和Canvas全線上授課
而Grace 的學校的資源沒有那麼多
選線上課的學生比例也大概只有3-5%
於是學區決定買webcam 讓教師播放教室現況
讓選擇線上課的學生加入線上會議收看
雖然Grace 對這些措施都沒問題
但校內還是有很多年紀較長的老師怨聲載道
於是在開學前的教師持續教育週
校內聘請了google trainer 用線上課的方式
教導大家怎麼使用Google classroom
以及相關的軟體如google form
開學前
組長和校護到每間教室檢查課桌椅排放情況
確定學生之間都間隔6feet
但Grace 的教室呈現扁平狀
人數又很多
所以只能做到左右充足間距
前後根本顧不上
以至於後續陸續有確診學生出現時
坐在前後的學生也得跟著隔離線上兩週
學校也發放了酒精消毒液 手套 消毒紙巾
給每間教室的老師使用
理想上老師要在每節下課消毒課桌
但後來證實因為課間間隔只有五分鐘
老師根本無能為力
Grace 唯有趁有大午休的班級
要求每位學生自己清理自己的桌子
到開學正式開始上課時
Grace就發現
前面一篇文章照片的戰袍就不實用
首先 透明面罩不夠透明
根本看不清楚學生
再者 雙層口罩太厚太悶
說話聲音也傳不出去
Grace 上了十分鐘就放棄
替換成一般醫療口罩
最後 手持麥克風寫板書不便
兩週後換成單價較高但是輕巧的夾式麥克風
Grace 幾乎每一堂課都有線上的學生
很快就體察到線上和實體並行的問題
1. 因為政策關係鏡頭不能帶到課堂學生,很多課堂活動線上課學生根本不知道what’s going on
2. 我顧著實體學生,線上學生不專心,玩手機、看電視,我根本不能一直停下來講課糾正他們
3. 我測試線上生跟他們說話的時候,教室裡的學生就開始亂
4. 基礎的網路穩定性跟鏡頭的畫質,大大降低上課的效果,我其實也很瞭解在鏡頭另一端學生的無聊跟挫折
5. 課堂隨堂發的講義、教具,實際要考試或是收發作業的時候,老師對於線上生都必須另花心思傳遞給他們
另外整個學年Grace班上大約有八個學生染疫
如前面所說 不但病人須在家十天
坐他們附近的學生都得檢疫兩週
還有其他學生是家人或是同事染疫
所以有段時間 Grace 教室一半學生在線上
不論是上課方式 作業 小考 補考 都得設法
在在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和抗壓性
綜合以上經驗和心得
Grace 覺得為了學生好
學校應該另外找老師「專門」教授線上課
不便宜行事 才是正確的做法
除了斷斷續續的居家檢疫學生和染疫學生
學校在春假 秋假後因為染疫人數飆升
也有過全學區關校
全體課程轉線上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總共約有三週
對老師來說
全體上網課反而好備課
因為不用顧及實體課學生的需求
但因為課表還是照用學校的行程
所以一堂課時間是70分鐘
這麼長時間 線上課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比較難
他們可能分心在玩手機 看電視
或是隨時有家人亂入
所以Grace 自己的做法
是把知識切成極小塊
一次教一塊
這樣每段教課就不超過十分鐘
教完馬上抽學生答題
全體就能反覆練習該語法或單詞
然後每塊知識間穿插爆笑小影片或音樂
把學生注意力拉回來
最後結束前20-30份鐘
如果是教對話
Grace 會和學生一對一練口說
Pass的學生可以先下線
以鼓勵學生熟悉該對話
如果是教單字文法
Grace 使用線上工具如quizzes
用趣味方式檢驗學生今天所學
上線上課看似簡單
但Grace 自己的經驗
如果學生沒有內在動能學習
(大部份國高中生都沒有)
身邊又沒有監護人監督鞭策的話
不專心的比例高
那麼線上課的進度
只會有實體課的一半
也就是說實體課可以一週完成的進度
轉成線上要花兩週
所以老師在備課前要有心理準備
如果能讓大部份的家長配合監督是最好
至少能派出作業強迫學生練習來補救也不錯
都沒有的話 授課進度勢必會拖慢
最後來聊聊老師自己的心理建設
如前面所說的
好些老師在疫情期間就直接不續約上班了
疫情期間身邊也陸續有人染疫甚至重症
政府或教育部又拿不出實質方案保護老師
比方說Grace 校區
老師染疫必須用自己的病假養病
老師必須自行添購防疫教具用品無補助
老師自行負責教室消毒 時時提醒學生戴口罩
以及後來州政府因為人力因素
把老師列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染疫不得居家檢疫
在在都會打擊老師的心情和信心
所以上學年開學時老師們的工作情緒是低落的
惶恐 憤怒 甚至怨怪都是最可怕的敵人
Grace 的學生都是零起點
不能看到學生嘴型讓Grace 很艱難
一切的一切 都在考驗我從事教育的初心
Grace 每天都告訴自己
謹慎的防疫但不需過度恐慌
因為恐慌或憤怒都對事情沒有幫助
事實證明儘管多位學生確診
因為保護措施(口罩、距離、洗手)得當
Grace 也一直都沒有染疫
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當老師
老師若沒有特殊健康因素
都應當秉持盡力教育學生的理念
因為疫情就離開教室
那等於一位逃離戰場的軍人
Grace 在這個學年有八名學生染疫
每次有學生染疫
Grace 就得去drive through 做快篩一次
(關於美國無接觸快篩怎麼做 舊文有說明)
從一開始的等報告要七天
到最後兩天半就可以看到結果
Grace 也可以從中體驗到
州政府與民眾一起打擊病毒的決心
後來在醫護人員接種完疫苗以後
聖誕節寒假期間
州政府也優先讓前線教師完成接種疫苗
在開學前所有老師就得到了保護
接著州政府就開始讓年長者接種
之後持續下修到12 歲以上
不論有沒有公民或居留證都能施打
也就有了台灣部分民眾
美國自由行打疫苗之旅的風潮
下學期不論是老師或是社區
因為強大的疫苗當後盾
情緒都比上學期穩定
疫情也開始受控制
只剩個位數學生採用線上課
四月底
全州因為接種人數達標
染疫人數也低於特定比例
州長宣布州內全面「除罩」
幾乎日日相處的老師同學們
終於見到彼此的真面目
州長為了慰勞老師們的辛苦
還發給我們每人$500的獎金
所有公共場所只要已完成疫苗接種
進入室內即不用戴口罩
全州幾近結束了長達一年的抗疫長路
照這個政策的走向
如果沒有其他意外
如疫苗不能防變種病毒
預計2021秋季學年度
所有課堂和學生活動會恢復正常
台灣的朋友們
Grace 能感同身受你們的徬徨 恐懼
但是台灣政府跟全民已經齊心合力
把病毒阻擋在過門外一年多
而疫苗已經被研發而且有著落
比美國當初一無所知的情況好很多了
不得不冒風險出門工作的朋友們
Grace 想分享:謹慎防疫有益,恐慌憤怒無用
本文章就用學期末學生在Grace 的yearbook 的留言
和Grace 今年暑假打工地點首日上工照
和這間Muse museum 州長新頒布的口罩政策結尾
請大家堅守信心
不論是大環境 或是人生的困境
一定都會有盡頭
祝福每位臉友都能平安渡過疫情!
補救教學數學學習單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教育單元,邀請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蘇茜來到空中,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1996年成立,是由前監察院長、前財政部長王建煊先生所創辦,簡稱「愛基會」。愛基會目前在台東、花蓮設有據點,服務經濟弱勢、學習落後的中小學生,以課後輔導與補救教學鞏固孩子的基礎學力,並加上生命教育、才藝、閱讀等課程,在偏鄉及都會邊緣培養積極向上的下一代。針對雙弱學生普遍感到最困難的英文數學兩科,提供每天兩小時、每周五天的補救教學,並輔以生命品格教育、閱讀、才藝課程,激發學生的潛力。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JOOZ_1hFUOw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內容簡介:
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1996年成立,是由前監察院長、前財政部長王建煊先生所創辦,簡稱「愛基會」。本會成立至今有23年。從2004年花蓮成立分事務所,以實際以行動關懷偏鄉學童,至今有16年。
愛基會目前在台東、花蓮設有據點,服務經濟弱勢、學習落後的中小學生,以課後輔導與補救教學鞏固孩子的基礎學力,並加上生命教育、才藝、閱讀等課程,在偏鄉及都會邊緣培養積極向上的下一代。針對雙弱學生普遍感到最困難的英文數學兩科,提供每天兩小時、每周五天的補救教學,並輔以生命品格教育、閱讀、才藝課程,激發學生的潛力。
台灣的國中前後段班學生能力差距之大,世界第一。每年國中教育會考在英數兩科拿C(0-39分)的學生比例最多,超過三成,而花東及都會邊緣英數拿C的比例更高。會考C級意味者不具備國中畢業應有的英數基本程度,影響學子未來的發展選擇。弱勢家庭孩子更是沒有資源可以克服學業障礙,因此挫折感日深,不相信自己學得會、學得好。因此愛基會非常重視英數的基本學力,因為英數是大多數孩子最容易遇到困難的科目,也是偏鄉最缺乏課後學習資源的科目。英數基本能力是升學和職涯發展的基礎,需要長期累積與培養。對弱勢孩子來說,教育是翻轉困境的一把鑰匙。多年來愛基會在偏鄉山區,聆聽孩子的心聲。「一步一步來。」我們這樣鼓勵孩子,也期勉自己,這是一股孩子看見未來的重要力量。
愛基會投入服務目前面臨到教師人才難尋及運作經費的缺口這二大困境,另外家庭的拉扯也是孩子進步的一大阻力,有些家庭氛圍長期惡劣,影響學生在補救課程的學習情緒,也有家長不太理解基礎紮實的重要性,以為補救教學就是陪讀寫功課。而其實基會老師會敏銳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與家庭變化,很多時候,愛基會老師知道校方不知道的事,會適時聯繫校方與家長,進行多方合作輔導。老師也會以溫和引導的原則,幫助在生活及學習上受挫的孩子,慢慢整理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並且練習和同儕及大人溝通。更會提供學科之外的培訓課程,例如程式初階、藝術創作、咖啡小職人……等。幫助偏鄉孩子發展潛能,探索自己對於未來職涯的興趣。
補救教學數學學習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