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裕融企業信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裕融企業信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裕融企業信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裕融企業信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FundDJ基智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投資等級債3月發行量飆、垃圾債市慘凍結】 就在聯準會首度開始購買投資等級公司債、各國央行也採取行動支撐金融市場後,全球信評最優秀的企業3月發債總額直逼歷史高,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帶來的雨天做好充裕準備。相較之下,信評差勁的公司就沒那麼好運。 #兩樣情 #投資等級債 ...

  • 裕融企業信評 在 FundDJ基智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30 20:05:30
    有 18 人按讚


    【投資等級債3月發行量飆、垃圾債市慘凍結】

    就在聯準會首度開始購買投資等級公司債、各國央行也採取行動支撐金融市場後,全球信評最優秀的企業3月發債總額直逼歷史高,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帶來的雨天做好充裕準備。相較之下,信評差勁的公司就沒那麼好運。

    #兩樣情 #投資等級債

  • 裕融企業信評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30 17:24:17
    有 65 人按讚


    『楊金龍強調,資金淨流出對台灣經濟金融面有其助益,他歸納 5 大面向,包括
    (1) 國人對外投資獲取合理的投資報酬,可提高國人的可支配所得;

    (2) 企業藉由對外直接投資,取得關鍵技術、提高競爭力,可確保在全球價值鏈的關鍵地位。

    (3) 充裕的國外資產可提供國內金融業者發展財富管理的基礎;

    (4) 台灣不是 IMF 的會員國,須獨自因應國際金融衝擊,而足夠的對外淨債權,是外部衝擊的緩衝器,有助緩和國際資金快速進出的風險。

    (5) 足夠的對外淨債權是國際信評機構給予台灣較高主權評比的主因之一,可使本國企業對外籌資取得較低的融通利率。』

  • 裕融企業信評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9-20 14:00:00
    有 18 人按讚


    【即時頭條】從國內外分歧看中國信用現狀

    今年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可國內信用評級機構卻大面積上調企業主體評級,與標普、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做法大相徑庭,這反映了國內外評級機構對中國企業信用風險的理解或評級標準的分歧。
    根據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穆迪和惠譽提供的資料,2015年前8個月共下調中國公司債券發行人主體評級62次,上調僅有36次。相較之下,據聯合資信評估、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和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提供的資料,同期這三家國內評級機構共上調企業主體評級190次,下調46次,上調次數是下調的4倍。彭博資料顯示,2015年5月底,中誠信國際將南京銀行的主體評級從AA+調升至AAA,但僅一個月後,標普將南京銀行長期本幣發行人信用從BBB-下調至垃圾級BB+。
    彭博行業研究駐香港的分析師Alex Gardner在郵件中稱,中國經濟在放緩,企業信用評級卻在上調,這看上去很奇怪;評級明視訊記憶體在分歧意味著國內外投資者對於債券的定價會更混亂,投資者可能無法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甚而遭受虧損。
    穆迪與標普表示,經濟放緩會導致企業前景惡化。中誠信國際則稱,評級過程中會討論宏觀經濟情況,但評級結果不是刻畫宏觀經濟波動的具體指標;經濟下行壓力大,不排除部分企業信用狀況增強或改善的現象發生。大公稱,國外評級機構對中國基本國情認識不足,過於依賴各種財務指標做出評級結果,容易以偏概全。

    調升壓力
    暖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程鵬在電話採訪中指出,信用問題不只是經濟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涉及法律和政治問題,因此評估信用風險不能只看經濟基本面。
    聯合資信在給彭博的郵件回覆中稱:「目前中國債券市場不夠成熟,債券市場發生的違約事件還很少,對評級機構行為構成有效制約的違約率機制尚未建立,市場約束力不強,評級機構之間存在級別競爭現象。」
    聯合資信還表示,多頭監管造成的標準不統一以及監管部門對信用評級機械、不恰當或不科學的使用等問題導致級別遷徙壓力較大。
    「如一些監管部門對發行某類債券提出較高的級別要求,或者對其所監管機構的債券投資級別提出了過高限制,發行人為了進入債券市場的門檻或發行的債券能夠成為滿足投資要求的債券,必然將壓力施於評級機構。」

    違約事件
    中國8月工業增加值按年增幅不及預期、前八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亦創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已出現天威集團、珠海中富、中科雲網等數例本金或利息違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週二公告稱因被債權人申請重整,可能無法按期支付本年中票利息。一旦違約,中國二重或成為國內第五隻違約的公開發行債券,同時也是第二起國企債券違約。
    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階交易員顏巖在電話採訪中表示,違約的一再出現,讓各家機構在投資信用債的時候更加注重對發行人基本面的考量;機構也不再完全依賴於評級與估值這樣的外部指標,而是在加強自身對發行人信用等級和償債能力的研究。
    暖流資產公司的程鵬亦稱,「只看外部評級遠遠不夠,目前國內機構基本都會建立內部的信用分析體系,也就是說通過外部評級確定投資門檻,再用內部信用評估體系來挑選債券。」
    對此,施羅德投資管理公司駐新加坡的亞洲除日本信用研究主管Raymond Chia亦表示,施羅德總是做自己的內部分析,「我們把評級機構作為參考,但永遠不應該把他們的結論當作聖經」。

    行業風險
    興業證券債券分析師唐躍在電話採訪中表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中國未來可能會看到信用風險的繼續上升和更多不良資產、債務違約的出現。國內評級公司的信用評級將更有效地反映信用風險變化,但這個過程還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即使是評級上調次數是下調的將近6倍的聯合資信亦表示,今年1-7月,聯合資信對評級展望的使用明顯增多,尤其是「負面」展望,這一定程度說明了對未來中國企業信用狀況持謹慎態度。大公亦表示今年展望下調的已有19家,遠高於上調的10家。
    儘管國內與國際評級機構對企業信用評級的調整步調不一,對中國信用風險分化的看法卻較一致。
    據大公的反饋,礦業等上游重資產行業級別下調多,級別上調主要分佈在金融和商業貿易等行業。聯合資信也表示,2015年主體評級下調主要以週期性、產能過剩行業為主,調升物件相對集中在城投類企業和銀行類金融機構。
    「中國企業的信用狀況肯定會受經濟下行的壓力,但具體還要分行業看,」惠譽亞太區企業評級部高階董事王穎在接受彭博電話採訪時稱,「今年中國傳統的行業,尤其是金屬、鋼鐵、煤炭等,整體壓力比較大,甚至包括一些歷史上表現較好的像汽車行業,景氣度下滑也較明顯。」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表示,中國整體的信用環境應該是往下沉的,但從債券角度看,由於地方債務置換、廣義寬貨幣的格局,且有防風險底線的要求,到目前為止,信用風險仍然可控。
    受流動性充裕及股市暴跌導致對固定收益資產配置需求激增影響,國內信用債今年表現強勁。中國債券網資料顯示,5年期AA債券收益率週二跌至5.1353%,其相對於同期限國債的收益率溢價今年以來持續縮窄,從上月開始在2010年以來低點附近徘徊。(彭博新聞社)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