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被需要的感覺 Dcard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被需要的感覺 Dcard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被需要的感覺 Dcard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被需要的感覺產品中有4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哈比小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了媽後的凡事 凡事總在半夜 半夜做饅頭 半夜洗奶瓶 半夜打文章 半夜追韓劇 白天總是被「麻麻~麻麻~」的叫聲需要著 #不累 倒是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 凌晨3:52 小米糕的黑糖饅頭 #媽媽日常 #當媽後的有感而發...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 黃山料,2017 年創立「一件襯衫」,你以為我們是一間有背景的大公司,但其實,我只是一個 1990 後的年輕人,24 歲那年,帶著 200 萬負債,花了 11 個月籌備,開始追自己「理想中的人生」。 我不怕挫折,只怕喪失「生活的熱忱」。 在創業前,我是一個設計師,投了近 100 封履歷,擠...

  • 被需要的感覺 在 哈比小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12:20:27
    有 128 人按讚

    當了媽後的凡事

    凡事總在半夜

    半夜做饅頭
    半夜洗奶瓶
    半夜打文章
    半夜追韓劇

    白天總是被「麻麻~麻麻~」的叫聲需要著

    #不累

    倒是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

    凌晨3:52
    小米糕的黑糖饅頭

    #媽媽日常 #當媽後的有感而發

  • 被需要的感覺 在 靚媽小冰 x 跩寶 の 趣瘦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11:32:00
    有 203 人按讚

    小跩出生後,都沒睡超過3小時了
    因為他3~4小時就要吃一次,我每次都親餵(除了大跩來月中時會擠奶)
    昨天我終於投降,半夜請護理師幫餵一次
    拜託給我睡我個6小時,我真的很需要~
    結果……4小時…… 我就起來了
    有一種…………強烈的……「胸部被需要」的感覺(不知你們懂不懂)
    然後走過嬰兒室…… 他真的正在喝奶奶🍼🍼🍼

    😅我的胸部跟我兒……就是這麼心靈相通
    而我小冰本人……
    只是一個造奶軀殼
    只是一個外人………………😅😅

  • 被需要的感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7 04:48:24
    有 31 人按讚

    開學日就是新生父母爭奇鬥艷...噢,不是,是新生比誰的Schultüte卡瞎趴的日子。Schultüte是德語系國家小學開學的傳統(可以追溯回19世紀),而且只有小一生才有,所以很特別。

    我家的不用比,一手拿一個,還有班導送的小型Tüte,直接爽翻天。這是一個禮物袋、驚喜包的概念,塞滿文具玩具和零食。但我女兒昨天倒垃圾的時候翻到玩具包裝盒,看到禮物一點都不驚訝(究竟為何要翻我垃圾💢)

    還在跟先生計畫前兩週接送上下課,之後再神鬼不知的跟蹤他們上下學有沒有好好走安全路線。我女兒:「你們明天還要接送嗎?我跟 Sebi(兒子) 什麼時候可以自己上下學?」

    不被需要的感覺...真妙

  • 被需要的感覺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1-17 21:00:13

    我是 黃山料,2017 年創立「一件襯衫」,你以為我們是一間有背景的大公司,但其實,我只是一個 1990 後的年輕人,24 歲那年,帶著 200 萬負債,花了 11 個月籌備,開始追自己「理想中的人生」。

    我不怕挫折,只怕喪失「生活的熱忱」。

    在創業前,我是一個設計師,投了近 100 封履歷,擠出時間補習、考證照,絞盡腦汁的靠關係,努力地成為一位「上班族」;進公司之後,職場卻和想像中南轅北轍,不知不覺,開始在上班時,偷偷看著 104 人力銀行,心中充滿忐忑。

    1990 後的我們,嚮往什麼樣的人生?

    我們 20 多歲的年輕人,好像「看不見未來」,出社會後,找著一份「歸屬感」;起初我抱持熱忱,帶著夢想進入職場,在職場的日子,茫然摸索著,經歷現實的殘酷,我變得庸庸碌碌,日復一日,最後,我不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活……。

    出社會漂流,其實只是渴望一份「被需要的感覺」。

    我出生在金門,一個離台灣很遠的小島,我們「帶著夢想而離家」,在一個應該追逐夢想的年紀,很努力,很年輕,卻別無選擇的、勉強的,做了一份「沒有熱情」的工作,很不幸的,生活只剩下工作職責,和必須賺錢糊口的責任。

    我想重新開始,我要找回「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一年前,我義無反顧的丟掉一切,沒有財力背景,沒有靠山,明明怕得要死,卻還是衝了出去,辭職,去做自己真正該做的事,實踐那個「本來就該實踐的自己」。

    以前常聽到,「工作」得要有一項拿手絕活,
    但現在我發現,工作,是你學會了「好好生活」。

    自從有了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我經常工作到半夜,偶爾忙到清晨,小睡片刻,再進公司開會,當然累!但我享受這份累,因為我親自踏上了自己嚮往的人生。

    我是 1990 後出生,想要一份「有熱忱的人生」。

    我不怕挫折,只怕自己喪失對生活的熱忱;我不怕蹲個幾年吃苦難受,只怕幾年過後,才發現自己從沒真正活過;我不怕自己渺小,不怕沒有成就,只怕經歷社會磨難後,忘了自己離開家鄉,想要建立一個「家」的初衷。
    ---------------------------------------------------------------------------
    by 一件襯衫

    喜歡我們的影片請別吝嗇您的「按讚」&「訂閱」
    ---------------------------------------------------------------------------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臉書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the.shirts.tv/
    黃山料:https://www.facebook.com/shanliaohuang/


    一週發佈一則,能溫暖你的視頻。

  • 被需要的感覺 在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7-16 17:07:52

    提問:許多人從小到大都在追求「我需要被誰需要」。例如,在職場上有沒有被工作或被誰需要?甚至到老年時不被他人需要?真的可以從自身得到快樂,而不是一直追求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答:這是你我都會有的狀況。不光是你說需要的念頭,「我想要某個東西」的欲望也是。我們從小到大被制約,不斷在這個制約被洗腦。結果就是放不過自己,感覺好像假如沒有人需要我,或是社會不需要我、工作不需要我、或是我自己落了一個空。

    不要去追求,因為這是永遠追求不完的,最多回到兩大功課:「臣服」跟「參」。

    更多楊博士最新分享,請持續關注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臉書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heTotalityOfLife/#

  • 被需要的感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3-29 15:22:04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