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被詛咒的孩子內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被詛咒的孩子內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產品中有7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也從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假如給你10個億,讓你隨便花,你花完它需要多長時間呢? 很多人都吐槽北京的房價高,2021年北京三環的房價平均在7-8萬元1平米,我們按好地段往貴了算10萬元1平米,買一個200平米的房子,也才花掉2000萬。再買上幾台跑車,按法...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的推薦目錄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Mina醬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晴空手寫 · sunn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宅媽花花 與她的精神疾病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黃暐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殭屍生存之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Mina醬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4:40:18
#新書分享 書名:錯覺偵探團2-鬧鬼坡失蹤案 作者:藤江純 繪者:吉竹伸介 譯者:林佩瑾 出版社:采實文化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八月初看完「錯覺偵探團1-神秘月夜的寶石小偷」之後,就有種追劇在等下集的感覺,心裡還在想著第2部何時出版呢?結果這兩天就收到 采實文化 寄來的最新「錯覺偵探團2-鬧鬼坡失蹤...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晴空手寫 · sunn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11:33
📖 #晴空閱讀札記 嘿~各位👋 要來分享一本近期看完的書囉! 那這本書叫做──《洞 Holes》, 它是一個關於罪與罰以及救贖的幽默故事。 故事簡介: 主角是一名叫史丹利.葉那茲的少年。而他的家庭背景有點特別,因為他很倒楣,而常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他的祖先,他的祖先曾答應別人一個...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宅媽花花 與她的精神疾病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03 21:59:38
19.被冷落的孩子 最後父母還是同意讓哥哥結婚了,條件是必須將剩下不到一半的學期讀完,領到畢業證書後,才可以讓他們小倆口辦婚禮。最初哥哥不願答應,得知自己即將當爸爸的他,迫切地想要休學立刻開始工作賺錢養家,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而這樣的衝動,最後還是被現實的問題給壓下了。娶老婆的...
-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25 19:46:25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以巴衝突 #加薩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0:59 【繪本募資】一分鐘廣告
01:51 猶太人的離散和復國
02:48 以色列建國
03:46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擴張
04:50 激化的以巴衝突
06:22 這次衝突為何發生?
08:26 雙方的戰況
09:25 各方的回應
10:22 我們的觀點
11:36 問題
11:5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關節
|腳本:關節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In Cease-Fire, Israel and Hamas See Gains—Toward Differing Goals:https://on.wsj.com/3bQTZ4x
→不存在的國家 5:巴勒斯坦:https://bit.ly/3vwb1wo
→Israel Says It Is Assessing Possible Cease-Fire With Hamas:https://on.wsj.com/3bNM9IQ
→維基:哈馬斯歷史:https://bit.ly/3ffFMjJ
→Hamas: The Palestinian militant group that rules Gaza:https://bbc.in/3hRqDH1
→種族私刑暴亂燎原:鐵穹之殤?以色列加薩75死「加倍互轟」:https://bit.ly/3vwb9vS
→MAPSVANISHING PALESTINE:https://bit.ly/3bMR50H
→以色列侵佔謝赫賈拉背後,台灣媒體沒說清楚的事:https://bit.ly/2TkMcWp
→耶路撒冷清真寺爆以巴警民衝突 至少184傷【更新】:https://bit.ly/34sGqUZ
→wikipedia:Sheikh Jarrah property dispute:https://bit.ly/3vliVJ0
→Why Today’s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s Different From 2014:https://on.wsj.com/3vwpcSx
→Peacenow Settlements Watch data:https://bit.ly/3fkmk5v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背後的百年恩怨:https://bbc.in/3fif75V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哈馬斯的來歷與現狀:https://bbc.in/2RIjTR7
→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 11天流血衝突超過240人死亡:https://bbc.in/2RIBBny
→Israel’s New Challenge: Violence Among Its Own Citizens:https://on.wsj.com/3wxIfM2"
【 延伸閱讀 】
→鮑克凡:弱者如何「與敵同眠」?巴以一國方案的探索:https://bit.ly/3oLw8bA
→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https://bit.ly/3ywOPEF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黃暐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17 12:25:18#黃暐瀚 #暐瀚直播 #口罩外交
贊助暐瀚直播 歐付寶 https://reurl.cc/YlNXpo
要雪中送炭,別錦上添花,更不要當恐怖情人!
昨天到新莊ikea陪老婆吃飯,看到網媒說我「預言口罩外交結局」,而結局就是「讓臺灣惡名昭彰」。我的心情一度低落,真的不希望,台灣變成這樣一個充滿仇恨的地方。
台灣政治多元,言論自由,加上兩岸關係緊張,同一件事情,在台灣,可能會有超過十種的意見跟看法。
大家看法可以不一樣,拿出來談談說說都很好,有必要弄到你死我活嗎?
我當然希望台灣的「口罩外交」成功!當然。
身為台灣人,生在這裡,也住在這裡,有什麼理由看衰自己的國家?希望自己國家失敗?希望自己的國家,在國際上吃鱉?或是被世界討厭?
所以當你看到有狀況,感覺不妙的時候,身為一個媒體人,我提出我的淺見,讓大家參考,有什麼錯呢?
你告訴孩子,過馬路不要低頭看手機,否則可能很危險,可能被車撞。然後網媒就下標了:「黃暐瀚預言孩子過馬路結局,被車撞死」..........
這邏輯對嗎?
提醒你過馬路不要低頭看手機,如果你注意了,不就不會發生意外了,這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堅持做不對的事,然後反批,你詛咒我會被撞死!台灣什麼時候,變得這樣毫無道理呢?
其實,在昨天的po文之前,我早在中午前的「暐瀚直播」,仔仔細細,完完整整地,談了這個話題。
1 離開沙漠 那瓶水 已經不再值錢
一瓶水,在沙漠的價值,與在城市中,是不同的。如果是在二月初,口罩更值錢。現在世界各國,當然都還需要口罩,但畢竟已經可以買得到,這東西依舊受歡迎,但或許已經沒有我們自己想的那麼「珍貴」。
2 幫助世界 別求回報 媒體不要硬拉仇恨值
一百萬個口罩,其實也就是一百萬台幣的「成本價值」,未必值得他國「歌功頌德」、「感激涕零」,我們不該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媒體報導時,不宜用「爽拿」「竟不感謝」「誇張」「德國媒體批可恥」這樣的字眼,刺激台灣的民眾,讓網民更生氣,更想到世界各國出征。
3 德國在台協會早就感謝 台灣網友別急著出征
就事論事,今年4月2日,德國在台協會,就已經公開感謝台灣。當口罩4月9日送到之後,更是再次感謝 (見直播內容 35:03 )。我們一直說德國不感謝?這不是事實。
4 雪中送炭 別錦上添花 更不要當恐怖情人
所以,綜觀世界形勢,此刻台灣去送口罩,基本上,只能算是「友善動作」,對某些國家來說,甚至可能還會有點「錦上添花」(各國都已經有能力可以生產,或是購買,他自己花錢能買得到,缺額也都是數億個口罩起跳,我們送一百萬,雖不算少,但也不是值得人家舉國感謝的大事)。如果我們主動送,送了之後又一直去問對方:「你感謝我嗎?」這會讓朋友困擾,有點像是「恐怖情人」。
5 為善不欲人知? 行事低調 才是高調
最後,我講一個小技巧。
不管是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的「Errrr...」,或是德國政府發言人的「避談台灣」,或許台灣人看了心裡都不舒服,這很正常。
這種時候,我們該忍著,不要去罵,我們不罵,當地國人,跟當地媒體,自然會幫台灣質問政府,為何這麼無禮?這麼狠心?這才是高招,這才能賺友情,前例可證,2011年的日本「三一一海嘯台灣捐款世界第一事件」,就是日本政府迫於中國大陸的壓力,不敢感謝台灣,弄到最後日本民間自己跳出來,拍廣告,做海報,感謝台灣。
記得嗎?行事低調,才是高調!永遠不要忘記。
暐瀚 2020-4-18 de 台北 -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殭屍生存之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1-03 08:00:00最終我們知曉了這一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無論如何,我們終究是解決了這個案子。
遊戲名稱:Scarlett Mysteries: Cursed Child 腥紅秘傳:被詛咒的孩子
腥紅秘傳:被詛咒的孩子 播放清單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meB...
※發問前請先點開完整資訊※
直播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a1...
主頻道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i6...
──台龜──(請遵守下面這一隻,牠很兇的。聊天台時規則較少但還是麻煩拿捏一下)
∵嚴格禁止「劇透/破梗/提示/教學/建議(遊戲有挑戰才好玩)、讓人不悅的言論(包括87)、求關注(實況很容易沒看到)、頭香沙發(直接BAN)、洗頻」違者禁言,情節嚴重者直接封鎖。
∵重複性高不回覆「聊其他遊戲、問幾點開幾點關、這什麼遊戲好不好玩要不要錢、幾歲住哪帥不帥開不開視訊」一律刪除,重複留言者禁言。
∵其他備註「w會無法顯示、留言頻率限制在10秒、影片留言請在同一串、沒有頭香沙發、暫停新增好友名單、請勿觸及任何個資、可以宣傳其他頻道但是一場直播限一次、推薦遊戲請至臉書專頁」煩請遵守。
∵管理員很辛苦請不要爭論(爭論者直接禁言),直播時容易混亂或誤判,如果有誤鎖或是需要解鎖請於臉書專頁私訊。若是直播中言論讓你感到不開心,請於臉書專頁告知,我會誠心道歉。
∵這裡是我們的玩樂房,吐口水,就別怪人賞你巴掌。我脾氣很差也管很多,要是不能乖乖的,就去別的台吧,人生苦短,有更適合你的頻道。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usiru20434
《巴哈小屋》 http://home.gamer.com.tw/homeindex.ph...
──配備──(能否跑動遊戲請直接詢問原價屋或巴哈討論板)
直播程式:OBS / 剪輯軟體:Aviutl
CPU:i7 6700 / RAM:DDR4-2400 16G
主機板:技嘉GA-H170-D3HP
顯示卡: MSI GTX970 4GD5T OC 鎧甲虎
擷取卡: 圓剛AVerMedia LGP2 GC510(爛)
鍵盤:Tt eSports Knucker(耐用)
螢幕:Acer KG271(CP值高)
滑鼠:FOXXRAY 熾星獵狐 FXR-BMP-06(便宜好用)
滑鼠墊:海獸迅雷防潑水電競鼠墊(不錯)
耳機:ROCCAT KHAN PRO(可以久戴)
麥克風:耳麥 & Blue Yeti USB(CP值非常低)
電腦桌:租房子附的 / 椅子:人體工學升降椅
──簡介──
直播主:路、魚仔
年紀:6歲、16歲
感情狀況:放閃中
寵物(貓):點點、琪琪、燈燈
居住地:暫居地球
台龜馴養員:楊廣、南瓜、楓語、小小貓、奈特、萌萌
Discord管理員:奈特、萌萌、楊廣、南瓜、楓語、小小貓
──Discord頻道長住規則──
頻道裡面ID必須和Youtube的ID相同,請找管理員更改名稱。
白牌只能在試麥房說話,開啟語音功能需要升成黃牌或藍牌。
如果你是白牌或黃牌,請盡快找紅牌的管理員申請更改名稱及藍色身份證,七天沒有完成手續會被丢出星球,多謝合作。
──常見問題集──
Q: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A:系統錯亂,無法判別。
Q:帥不帥 A:有自信就帥,而我很有自信。
Q:要不要露臉 A:臉書專頁有照片,視訊不開,你是看顏藝還看遊戲?如果真的想看,請自行在螢幕右上角貼一張宋仲基的照片。
Q:有沒有女朋友 A:請往上拉,答案在上面。
Q:圖像是誰畫的 A:魚仔。
Q:魚仔是誰 A:是笨蛋。
Q:魚仔是我的誰 A:把這幾題綜合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Q:年紀多大 A:請往上拉,答案在上面,比較小那個。
Q:你有用變聲器嗎 A:小朋友可能會當真,我只好說沒有了,真可惜。
Q:要怎麼樣才能當管理員 A:可以倒過來默寫台龜的內容請再聯絡我。
Q:哪裡人 A:外星人。
Q:住哪裡 A:你心裡。
Q:有沒有玩手機遊戲 A:沒有。
Q:為什麼不玩手機遊戲 A:加拿大惡魔很可怕的!
Q:怎麼認識阿神的 A:加拿大北方墜機時認識的。
Q:為什麼多人影片的時候都不太講話 A:怕搶到話。
Q:為什麼想開實況 A:這要從三百年前說起,是個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不過我怕字太多你會不想看,所以簡單縮成三個字。因為,我開心。
Q:為什麼不和誰誰誰一起玩 A:管那麼多,你住海邊喔?
Q:為什麼不玩什麼什麼遊戲 A:唉唷,海龍王喔?
Q:這款遊戲不是玩過了嗎? A:這家爌肉飯不是吃過了嗎?
Q:為什麼一直說早安 A:等我想到再告訴你。
Q:幾點關台 A:直播就跟愛情一樣,什麼時候結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當下。
Q:畫質怎麼這麼差 A:剛上傳都是360P,可以晚點再看,至於直播畫面差,可能是網路問題。
Q:怎麼這麼LAG A:機房有人打翻泡麵了。
Q:這款遊戲好玩嗎 A:就跟人生的意義一樣,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Q:這款遊戲多少錢在哪裡下載 A:請自己找,小時不Google,長大豬隊友。
Q:遊戲漢化在哪邊找 A:真的真的找不到再問我。
Q:沒有信用卡要怎麼買Steam的遊戲 A:請搜尋"VISA金融卡"。
Q:有沒有養寵物 A:請搜尋"路的小虎爺記事"。
Q:我是學生嗎 A:已經不在學校念書了,但是人生的課題永遠沒有學完的一天。
Q:是不是全職Youtuber A:不是,我的正職是守護宇宙和平。
Q:喜歡看電影嗎 A:喜歡。
Q:喜歡看動畫嗎 A:喜歡。
Q:喜歡看漫畫嗎 A:喜歡。
Q:喜歡吃美食嗎 A:喜歡。
Q:喜歡看書嗎 A:喜歡。
Q:喜歡長澤雅美嗎 A:喜歡,我也喜歡戶田惠梨香、真野惠里菜和新垣結衣。
Q:如果我媽和魚仔同時掉到水裡要救誰 A:救魚仔,因為我媽會游泳,笨蛋魚仔不會。
Q:為什麼想開實況 A:......給我往上拉喔。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也從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假如給你10個億,讓你隨便花,你花完它需要多長時間呢?
很多人都吐槽北京的房價高,2021年北京三環的房價平均在7-8萬元1平米,我們按好地段往貴了算10萬元1平米,買一個200平米的房子,也才花掉2000萬。再買上幾台跑車,按法拉利SF90的2021最新款價格來算,大約550萬一台,就算你買上7台,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換著開,也就花掉不到4000萬。房子和車子加在一起,到現在連1個億都還沒花掉呢。總之,按照常理來看,10個億怎麼也得花上很長時間。
但現實中卻不是這樣,10個億有時很不經花。比如在美國,有一個現象叫做「NBA的詛咒」,講的是很多拿著巨額薪水的NBA球員,在退役之後短短幾年之內就會破產。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2010年從NBA退役的著名球星艾倫·艾弗森。
艾弗森的職業生涯風光無比,當年力壓科比成為1996年的NBA選秀狀元,11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後來甚至進入了NBA名人堂,是NBA千禧年一代數得著的大球星。算上工資和各種代言費,在職業生涯期間,艾弗森大約掙了2.5億美元左右。但他2010年剛退役,到了2012年和他妻子打離婚官司的時候,他在妻子面前把身上的口袋全翻了出來,說「我現在連買一個漢堡的錢都沒有了」,他妻子聽到這句話傷心又無奈,隨後遞給了他61美元。
艾弗森並不是個例,根據美國著名體育雜誌《體育畫報》統計,60%的NBA球員會在退役5年之內以破產告終,有的人破產後去快餐店或超市打工,有的人甚至淪落到以偷盜為生。
NBA球員的收入有多高?
要知道,即使是我們印象中普遍高收入的西方體育界,NBA球員的收入也可以說是高得離譜了。2018年,NBA球員的平均工資是每年777萬美元,就算歐洲俱樂部的足球球員,或者頂級的網球、高爾夫球員,整體水平也簡直沒法比。至於那些人們說得上名字的大牌明星,比如庫里、杜蘭特、哈登、詹姆斯等等,當下的行情都是年薪3000萬美元以上。其中庫里排在第一,在2021-2022賽季的年薪達到4570萬美元,而到了2023-2024賽季,庫里和另一位球星利拉德的年薪都將突破5000萬美元。
這還只是他們的工資收入,球星還有一部分巨額收入來自代言費。比如被稱為詹皇的詹姆斯,一年光從耐克這一個品牌就能拿到3200萬美元的代言費,總額估計超過5000萬美元。
對於美國人來講,5000萬是什麼概念?如果你在加州做軟件工程師,工資是加州工程師的中位數,那麼一年大概能掙10萬美元。這樣算來你需要工作5個世紀,不吃不喝不上稅,才能攢夠5000萬,也就是說,在哥倫布登陸美洲時,你就要開始辛勤工作了。
這些球星在當運動員時無比風光,而且從來沒有聽說誰出財務問題。但他們一旦離開球隊,就像變成了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孩子。2006年,四次入選全明星陣容的球員貝克(Vin Baker)從NBA退役,職業生涯期間他從NBA掙到了1個多億,按一般人的標準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了。然而2015年媒體報道他已經在星巴克打工了。貝克其實還算好的,至少他破產之後幡然醒悟,戒掉了自己的壞習慣,開始自食其力。
而姚明在火箭隊時的隊友和好搭檔弗朗西斯,當年收入比姚明更多,光工資收入就超過1個億。結果破產後因為偷竊罪而入獄(後來被保釋,改做社區服務)。那麼弗朗西斯偷了多少錢呢?大約7000美元。想當年姚明剛進入NBA時,還是依靠弗朗西斯站住了腳。而今天兩人的境遇判若雲泥,讓人不禁唏噓不已。我們在之前的信里介紹過90年代的NBA籃板王羅德曼,他在球場上彷彿一尊神,結果一退役,不久也破產了。
比奢侈消費更花錢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前NBA球員們收入如此之高,卻會如此迅速地破產?具體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如果我們觀察這些球員的經歷,就能發現四個共性。
第一,大多數NBA球員都養成了奢侈炫富的消費習慣。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因為很多NBA球員小時候都是苦出身,一旦有了錢,就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
比如凱爾特人隊的著名球星安托萬·沃克曾經是他那個年代薪酬最高的球員之一。1999 年,沃克與凱爾特人隊簽了一份6年7000多萬美元的合同,當時的凱爾特人隊的總經理祝賀他講,「你這一輩子財富自由了」。
結果退役之後,沃克不僅自己揮霍無度,還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供養起身邊幾十個親朋好友。可能中國的項羽很理解他這種心態,就像項羽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然而沃克開支太大,又不善理財,結果很快就破產了,還欠下一千多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但你可能也想到了,就像這封信開頭說的,如果只是生活習慣奢侈,再大手大腳也花不了那麼多的錢,或者說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就揮霍一空。NBA退役球員迅速破產,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這就是第二點共性,絕大部分NBA球員破產,幾乎都有同一個原因,就是投資不善,被割了韭菜。
我們都知道不能坐吃山空,人守著一筆錢只出不進很容易焦慮,手裡有了一大筆錢,很多人都會想通過投資帶來可持續的回報。這個道理絕大多數NBA退役球員都是懂的,但是,恰恰是這種想通過錢掙錢的想法反而加速了他們的破產。
他們會投資怎樣的項目呢?大部分人會投資一些傳統商業,比如連鎖快餐店;而在加州特別是在硅谷,一些球員還會投資一些高科技公司。實際上,不論是傳統商業還是高科技公司,都是他們不懂的領域。
投資快餐店可能還好一點,運氣好的能夠掙到一些錢,比如已故的科比。但絕大部分人其實並不懂得經營,快餐店的生意看起來簡單,其實對經驗水平的要求很高。NBA球員雖然很多都是大學畢業,但他們算是一種「體育特長生」,在學校里主要是為學校打比賽,很多人都不怎麼上課,也沒學到什麼真本事,對商業管理其實一竅不通。而那些去找他們投資的人,顯然是看上了他們有錢而又不懂,因此投資之前對這些球員講得是天花亂墜,等球員們把錢投下去,就發現這些生意花起錢來就像無底洞,窟窿越來越大。
有一些在硅谷的NBA球員因為喜歡看一些高科技項目,和我還有些交集。我和朋友們投資時根本看不上的很多區塊鏈項目,很多NBA球員都投了,我估計損失恐怕要在90%以上。當然也有運氣好的,比如大鯊魚奧尼爾當年跟著別人不小心投資了谷歌,到谷歌上市時獲得了300多倍的回報,這是非常罕見的。
有些NBA球員比較理性,知道自己不善於理財,把錢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情況會不會好一些呢?
其實也是看情況而定。因為有的華爾街基金經理割的就是這些體育文藝明星的韭菜。大名鼎鼎的皮蓬,當年是公牛王朝的二號人物,名氣僅次於喬丹。在當年的那一批NBA球員中,皮蓬以文雅、理性著稱。退役後,他自知投資能力有限,專門選了一家金融機構幫他打點財產。結果這家金融機構把他當韭菜割,多年之內皮蓬不僅沒有得到投資回報,還把本錢都賠光了,為了還債不得不從銀行借了140萬美元。最後,皮蓬將那位投資經理送上法庭,最終法庭以欺詐罪判了對方3年徒刑,但皮蓬的錢只拿回200萬美元左右。
皮蓬這種遭遇在NBA退役球員中也相當普遍。前面講的那位「衣錦還鄉」的沃克,就是在投資人的建議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一下子買了140處房產。看似是很穩妥的投資,其實是當了接盤俠。很快金融危機到來,房價暴跌,而他購房時用的錢有一部分是貸款,結果血本無歸。
在NBA的退役球員中,真正投資做得比較好的是喬丹,因為他只做自己熟悉的生意。
比缺乏投資知識更可怕的是什麼?
為什麼NBA球員如此容易被「割韭菜」呢?這就要說到他們的第三點共性。他們投資失敗,其實並不是因為缺乏投資知識,而是並沒有成為成熟的社會人。
如果要說缺乏投資知識,其實大部分人都缺乏。但普通人知道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要有一些敬畏,比如股市;而且,普通人掙錢不易,投資時也會格外謹慎。一般的美國人投資,大多會採用定投共同基金結合一些債券投資的方式,到了退休時都會有不錯的回報。
而NBA球員雖然很多人也上過大學,其實大部分人從中學開始就不怎麼學文化課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當過校籃球隊一些隊員的助教,深知他們訓練比賽壓力很大,經常需要請假外出比賽,平時也沒有時間做作業,因此對他們總是網開一面。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些球員雖然課程都能通過,實際上自己並沒有學到什麼。
此外,雖然很多球員看上去交遊廣泛,好像很有社會經驗,其實直到退役之前,他們接觸到的人都很單一,自己也比較單純。在球隊時有教練和經理管著,沒有心思去胡亂花錢、胡亂投資,不會出什麼問題。退役之後,一夜之間沒有了約束,社會經驗又不足,加上「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惦記上。
第四個共性則是很多球員生活習慣很糟糕,退役後沾染上毒癮和賭癮,這也是破產的一大原因。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展開講了。
小結
也許這封信的內容會有些顛覆認知,就是一些富人變窮比普通人變窮還要更快。雖然NBA退役球員的情況可能是特殊的,但他們暴露的問題其實是具有普遍性的。對於這些問題,我有三個建議:
1. 不能失去對金錢的敬畏,失去了對金錢的敬畏,離失去金錢本身也就不遠了。千萬不要因為一兩次好運氣就認定自己是投資天才。
2. 通常,錢來得越快,去得也就越快。因為一個暴富的人,他駕馭錢的能力和往往和他擁有的錢不成比例,結果更容易成為心懷惡意之人的目標。人應當讓自己駕馭錢的能力和掙到的錢相匹配。
3. 人要成為社會的人,如果長期只在某一個方面發展,不諳世事,生活終究會給你相應的打擊。」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得那年暑假,我從鄰居通靈阿姨那裡聽到的一個故事。
銀色快手的都市傳說時間 _ 光之誓言
這個故事最初刊載日本鄉民論壇 2ch 的超自然板
時間是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六日,我把大致內容翻譯成中文。
聽說是來找通靈阿姨諮詢的一名女性在幼兒園時的親身體驗。
那時候我記得老師曾教我們唱一首名為「光之誓言」的歌曲,可是成年之後對於這首歌卻完全沒有印象。我很珍惜待在幼兒園的那段短暫的時光,以及老師教我們唱的一些兒歌,我在網路上搜尋了各式各樣的資料,就是找不到「光之誓言」這首歌。
我甚至去那所幼兒園,找當時老師教唱所使用的歌本,上面也沒有印著「光之誓言」的琴譜,而那些網上搜尋到曲名相近的歌曲,試著聽了幾首,每首歌的旋律都和我腦中記憶的曲調不同。
教我們唱「光之誓言」的是鬱金香小班的U老師。在鬱金香小班裡,這首歌相當受歡迎,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這首歌很恐怖,雖然我不喜歡它,但到底哪裡覺得恐怖?一時也說不上來,只記得歌詞有點艱深,旋律有些陰暗,它是一首令我感到害怕的歌。
有一次鬱金香小班的同學相偕去遠足,地點是附近的一間被森林所包圍的神社,抵達目的地之後,U老師突然對大家說,現在大家跟著老師在神社展開冒險吧!
我呢當時帶著一個稻草做成的人偶,那是在U老師的協助下製作的,鬱金香小班每個人都有自己做的稻草人偶。
順帶一提,在這次的遠足活動中,只有U老師是成年人,其餘都是幼兒園的小朋友,而且翻找我的相簿,並沒有關於這次遠足的記錄,也沒有拍下任何照片。
到達神社以後,U老師就逕自步入森林的深處,跟在後面的小朋友走得很疲累,有著三棵黑色大樹的灌木叢赫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時候,U老師突然從背包裡取出釘子和鐵槌。
對大家說著,各位小朋友把你們手裡的人偶拿出來釘在樹木上吧!
於是在U老師的協助下,黑色的樹幹被釘上好多稻草紥的人偶,那畫面有著說不出的怪異。
最後,小朋友們在黑色大樹前,開始高唱「光之誓言」。
一邊唱著一邊哭泣的孩子,其中也有嚇到努力閉上雙眼的孩子,這歌聲聽起來彷彿將佛經倒著念似的,我感覺到其中混雜了恐怖的聲音,真的沒有人發現嗎?
可是這時候,U老師反而興高采烈的要求大家唱得更響亮一點,於是小朋友們提高了嗓門,比剛才更大聲的唱著。
當我們步出森林時,天空已是落日餘暉的黃昏時分,這時候老師把大家集合在神社前,跟大家說現在是自由時間,我們原地解散吧!
在短暫的時間裡,大家玩著捉迷藏,隨後回到了幼兒園。到了隔天,有些孩子發高燒,也有手受傷的,有好幾位鬱金香小班的同學請病假在家休息,我也是其中一位。
等到大家身體都恢復正常以後,陸續回到了幼兒園上課,可是U老師已經不在那所幼兒園了。我試著問其他同學,你知道U老師去哪兒呢?大家都說不清楚耶,也有人說好像是辭去幼兒園的工作。
其中也有小朋友根本不知道有U老師這回事。
連同班同學當中,記得有那次遠足的人也不多。
U老師真的辭去了幼兒園的工作嗎?
連一句話也沒說,就這樣不告而別,翻找相簿也看不到有著U老師身影的照片,到底那時候發生了什麼事,照理說舉行遠足活動通常都會有合照,這點我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想起來,那次不是普通的遠足,好像是另有目的。
我試著向其他老師詢問,知不知道U老師去了哪裡,可是每個人都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露出奇怪的表情。
就在那段期間,幼兒園的老師們禁止我們再提起關於U老師的話題,彷彿他就在班級裡人間蒸發一樣,U老師究竟是真實存在的呢?還是我們幾位少數同學腦中的幻想?我覺得大腦很混亂,但是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真相是什麼?
而U老師的名字是腕千切,當時的我只記得平假名的讀音「うでちぎり」其實就像是幼兒短短胖胖的手臂一樣,還有包裹著克林姆內餡連綴成長條狀的甜餐包也是這樣的形狀,可是有人會取這種名字嗎?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光之誓言」的旋律至今依然迴盪在我腦海中。
<民俗學的觀點 關於稻草人偶的詛咒>
在這則故事中,U老師到底是何方神聖,來歷不明。
但故事中的女性小時候和幼兒園的同學一起去神社遠足,那時他們在神社後方的森林裡把草人釘在樹上的行動,其實就是古老的一種巫術,名為「丑時參拜」。
在日本,若是提到女性的怨靈一定會談到「丑時之女」。
最早在鳥山石燕《今昔畫圖續百鬼》稱為「丑時參」,也就是丑時參拜,是相當有名的怨靈妖怪。書上記載在丑時(大約夜間二點至四點,在陰暗無月的夜晚尤佳)會看見頭上點了三根蠟燭的女子前往神社附近,找一棵大樹(一說是杉樹)將寫有詛咒對象姓名的草人釘在樹幹上面作法。
「丑時之女」是胸中充滿妒火與怨恨的女子化成的幽靈,這名女子因為失身又被人拋棄,死後含恨變成厲鬼。一般的所想像的幽靈通常是呈半透明或是籠罩著白色霧光,但是厲鬼卻是呈現紅色的光!因此盛傳「丑時之女」是穿著紅色的衣服就是這個緣故。一旦「丑時之女」看到漂亮的女性就會引起她強烈的嫉妒心,便會施法加害。
「丑時之女」正式的穿著是身穿白衣,胸口掛一面銅鏡,腳踩著單齒木屐,嘴裡要啣著一把木梳,用生鐵鑄環戴在自己的頭上,並且插上三根蠟燭(分別代表著感情、仇恨、怨念三把業火),一手拿著鐵鎚,另一手拿著五寸釘,在深夜時分施咒作法。不過,仔細想想頭頂著蠟燭走來走去,真的很危險,弄巧作拙搞不好會釀成森林大火,但是心懷怨恨的丑時之女偏偏又喜歡跑到荒郊野嶺去,實在教人替她捏一把冷汗!
《新耳袋》裡寫著:「丑時之女,傳說中的幽靈,有時不止一位女人,還包括一位小孩,一般來說,應該會叫做「親子幽靈」或是「帶小孩的幽靈」,若出現在某某神社附近,則以該神社命名,稱其為某某神社的幽靈。
最有名的莫過於貴船明神的「丑時之女」。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雙一」系列中,男主角雙一就經常頭戴鐵環,插上三根蠟燭,嘴裡含著鐵釘,動不動想要釘草人,對別人施以惡毒的詛咒。這個造型令人印象很深刻!伊藤老師在訪談當中也親口證實,雙一喜歡惡作劇的古怪癖好很像他小時候的調皮模樣,因為個性孤僻,但滿腦子古靈精怪,常想出許多旁門左道的害人伎倆以滿足內心的幻想。
日本一九七零年代相當受歡迎的女歌手山崎葉子(山崎ハコ)有一首代表作,歌名是「詛咒」,歌詞的內容就是描寫一位被愛情折磨到想要詛咒那個拋棄她的情人,歌詞相當恐怖:「咚咚咚咚/釘釘子/ 榻榻米下面/ 傳出了笑聲 /邊唱著歌/ 邊釘著釘子/ 一直到死/ 都在釘釘子 /稻草人偶 /流淌著血」
這麼恐怖的歌詞,山崎葉子卻唱出了失戀者極度悲傷的心聲,有趣的是,知名的漫畫家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很喜歡這首歌,有次的小丸子動畫特集還特別把這首歌放進片尾曲,使得有些日本網友嚇一跳,怎麼會想要把這首歌放進給小孩子看的動畫影片呢?
後來記者訪問櫻桃子才知道,她非常喜歡山崎葉子的歌曲,有次靈感一來,就乾脆把這首歌置入,動畫中還請到山崎葉子現身彈唱歌曲給小丸子和她的朋友聽,筆者也有看過那集動畫,被櫻桃子如此神來之筆的安排,再恐怖的歌也瞬間覺得沒有那麼恐怖了,削弱了歌詞本身的恐怖感,成為一代人難忘的時代記憶。
文字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圖片 / Pinterest 插畫者不詳
我把山崎葉子的歌曲《詛咒》放在留言的第一則請安心服用
如果你喜歡這篇故事,請為我按個讚
如果你想要分享或轉載這篇故事,請記得註明出處
也可以留言給我,告訴我你喜歡的都市傳說
被詛咒的孩子內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禁后是一則流傳在日本鄉民論壇的都市傳說。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一日至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七日之間,一名網友在怪談投稿網站HorrorTerror上陸續寫出糾纏著世世代代某個家系的怪異故事。故事圍繞著「禁后」這二個漢字,由於不曉得該怎麼念出這二個漢字,所以習慣以片假名的潘朵拉(パンドラ)來稱呼它。
那個家系有著不為人知的神祕傳統,說得白話一點,那是有著巫女血脈的咒術之家,有看過韓劇《謗法:在此矣》的朋友也許會比較有概念,有些能力者可以運用令人駭怖的咒術,將可能的潛在敵人或是仇家予以咒殺,而施咒者甚至可以遠端操控,將厄運或疾病透過材料注入那個人的三魂七魄,直到對方染上怪病或是不明原因橫死,可說是相當恐怖。
話說講述這則故事的人,小時候住在寧靜的鄉間小鎮,附近除了農田以外沒有什麼可供娛樂的設施,不過有個地方很特別,就在鎮郊有一棟被棄置的空房子,矗立在一望無際的稻田上,似乎很久沒有人住的樣子,外觀看上去非常破舊,它可能是鎮上最古老的房子。奇怪的是,鎮上的大人都不准孩子們提起那棟房子,彷彿會沾染了什麼不祥之氣,包括自己也是這樣,只要講到那棟房子,就會被父母親責罵。
再來就是那棟房子的造型有點古怪,它有著一般的窗戶和用來通風的氣窗,但就是沒有可以出入的大門,如果以前這裡有住人的話,莫非他們都是從窗戶進出嗎,還是說其實曾經有個門,只是不曉得什麼原因被封住了,因為這些原因,孩子們私下將它命名為潘朵拉,就像好萊塢電影裡面常出現的怪怪屋,不小心闖入那棟房子的孩子,很有可能會被怪怪屋給吃掉。
當然包括作者在內,鎮上的小孩都想知道關於老房子的祕密,只不過在當時鎮上的大人們很有默契的絕口不提潘朵拉,宛如謎一般存在的老房子。後來才知道大人頻頻告誡說,那地方別去,其實是有用意的,那是為了保護未經世事的孩子不要被邪惡的力量所操控。但孩子們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越是被禁止的事情,就越想去嘗試。
其實啊那棟房子離我們住的地方很近,走路就可以到達的距離,所以孩子們經常會去老房子的附近探險,也沒聽說過發生什麼可怖的事,一直到上中學的時候,班上有個男孩對於潘朵拉的話題很有興趣,姑且我們就稱呼他為A君吧。在那之前,A君的媽媽曾經嫁到外地去,離婚之後,才把A君帶回來與A的外婆一起住,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潘朵拉的事,有次與我們幾個一塊聊天的時候,聽到潘朵拉的事情,他感到十分好奇,就問我們,那我媽和我的外婆,她們從小就是在這個小鎮上長大,我如果提起潘朵拉的事也會被罵是嗎?
於是大家紛紛說起被自己父母責罵和挨打的經驗,但總好奇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否隱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祕密,為什麼父母的反應會那麼激烈呢?空屋裡面到底藏有著什麼奇怪的東西,真的沒有人知道嗎?最後在A君的煽動下,本來沒什麼興趣的幾個人決定前往空屋一探究竟。
大家相約去空屋探險的日子是個星期天,背包裡裝著零食和一些必要的物品,選在空屋前集合,因為沒有門可以進去,A君索性打破了窗戶,大家陸續從窗戶爬進屋內,仔細一看,屋內什麼家具也沒有,空蕩蕩的,不像是有人住過的痕跡,他們千不該萬不該闖入這個被視為詛咒的禁忌之屋,後來發生的事,簡直就是超展開,誰也沒料想到走進屋內會看見那種事情,詭異的格局和走廊上令人不快的支撐棒,上頭披著不知是假髮還是人類的頭髮,牆上有著古老的鏡台,走上二樓,也是同樣詭異的光景,古老鏡台和假髮以及鏡台的抽屜。
第一層抽屜和第二層抽屜裡面分別藏有寫著禁后二字的和紙,惟獨第三層抽屜是絕對不能被打開的抽屜,同行的其中一名女孩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開了那個抽屜,怪事就發生了,她不由自主的將自己及肩的長髮送進嘴裡,發出卡滋卡滋的聲響,她在吃著自己的頭髮,而且眼神顯得呆滯,動作停不下來,後來一行人嚇壞了,趕緊從空屋撤離,跑回距離最近的家,也就是故事敘述者的家中,很快就被母親發現,他們去了那個禁忌的空屋。
很快地,母親通知了其他家長來接孩子回去,當那個女孩的母親得知了自己的女兒不幸打開了第三個抽屜,崩潰地指著其他的孩子問,你們是她的朋友,為什麼不阻止她打開抽屜,所有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臉上露出驚恐的表情,誰也不知道自己觸犯了什麼樣的禁忌,那棟空房子好像決定了什麼災難的命運。
後來,那個女孩被家長帶回去,別的家長簡單的跟大家解釋為什麼不能去那棟空屋的原因,其實那棟房子不是給人住的,而是特別為了鏡台和頭髮所蓋的房子,鏡台以前確實有人使用過,木棒上披著的頭髮也是真的,那樣的裝置看起來就像是某人站立在鏡台前面梳著頭髮,而那個裝置就是傳承下來的儀式。
關於闖入空屋的事,大人們絕口不提,孩子們也明白自己再也不能踏入空屋,而行為變得怪異的那個女孩,她和家人一起搬到了別的地方去,從此消失在小鎮居民的眼中,直到故事敘述者上大學的時候,她的母親收到對方的來信,可是信中的內容卻不能公開讓她知道,那時候母親說出了一句話,到現在仍然忘不了,她說:「身為母親,會為了孩子選擇一輩子保守祕密,如果變成那樣的人是你的話,我也會這麼做。」
上篇故事就先到這裡,令人不解的謎團留待下回分解。
文字 / 銀色快手 怪談家、偽民俗學者
想看完整版故事的朋友
可以搜尋「巴哈姆特」、「禁后」等關鍵詞
Youtube可以觀賞米娜朗讀「禁后」分成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