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
#通話記錄 蕭詒徽 𝟙-𝟙
🅐:嗨,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徽:還不錯啊。臉書鎖文沒什麼事啦(通話以前,我問他為什麼把粉絲專頁的貼文都隱藏了。)只是每過一陣子就會想要有一個重新開始,之前也曾做過,但臉書把隱藏動態的功能鎖起來,最近我的臉書終於被改版成沒有讚數只有追蹤數...
#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
#通話記錄 蕭詒徽 𝟙-𝟙
🅐:嗨,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徽:還不錯啊。臉書鎖文沒什麼事啦(通話以前,我問他為什麼把粉絲專頁的貼文都隱藏了。)只是每過一陣子就會想要有一個重新開始,之前也曾做過,但臉書把隱藏動態的功能鎖起來,最近我的臉書終於被改版成沒有讚數只有追蹤數的版本,就可以隱藏動態了,就想說再重新來過。
🅐:只是想要版面乾淨嗎?
徽:很多時候會想要否定過去吧。
🅐:你為什麼要一直否定過去的自己?
徽:大家都會吧⋯⋯
🅐:你特別嚴重喔。
徽:尤其是照片,以前拍的底片之類,剛發時覺得還算好看,到現在就覺得怎麼會發這麼醜的東西?
🅐:你的美學標準也一直在改變就是。
徽:永遠會討厭前一陣子喜歡的東西。
🅐:你討厭昨天的自己嗎?
徽:有點太近。
🅐:你是數一數二自厭的人。
徽:最近同事們不約而同說我是個有距離感的人,還是很震驚。
🅐:你知道為什麼嗎,你假裝有親和力,這就是距離感。
徽:親和力不都是假裝的嗎?
🅐:沒有喔,有人天生有親和力。
徽:應該是我心目中的親和力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妳說的親和力是什麼?
🅐:主動示出友善,不會太給予否定,不提出反對觀點,盡力想讓別人舒服。你就是想讓不熟的人都舒服的人。
徽:禮拜三請假,因為有個線上的寫作營隊,參加的人差不多都是高中生,我上了一堂跟尋找寫作風格有關的課,上完之後,我再一次遭遇到,每次我在演講場合,Q&A 的時間時沒人要問我問題。
🅐:你很害怕這個情境嗎?
徽:我覺得很微妙,假設我聽盛浩偉、吳俞萱的講座好了,聽完就會覺得,噢我好多問題想問,現場也確實滿多人問他們問題,就算那個問題很蠢,還是有人會問。
🅐:我覺得有可能,你認真講事情時其實是嚴肅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輕易問問題很冒犯。你最近生活在做些什麼?
徽:昨天跟小風一起看《婚姻故事》,再次大爆哭。
🅐:你哭點在哪裡?
徽:我第一次哭的點,是在爸爸帶小孩去慶祝萬聖節,劇情裡媽媽早上已經帶小孩玩過了,小孩晚上就不想出門,爸爸說想完成他心目中理想的萬聖節模樣,硬是帶小孩出門,可是沿路卻一直要不到糖果。
🅐:你的投射是在小孩身上嗎?
徽:小孩跟爸爸都有,我有跟你聊過我媽對我做類似的事嗎?有次兒童節,我媽要去補習班教課,她就帶著我,去教課之前她帶我去玩具反斗城挑玩具,可是我挑太久了,我媽就罵我叫我趕快挑,然後她就挑了一個會動的機器人給我,可是那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同時知到她要上課,所以也沒吵鬧⋯⋯
🅐:你想要什麼?美少女的魔法小屋?
徽:忘記了,但就拿到一個我不想要的東西,我現在已經可以體會我媽那時的心情,媽媽想要給我一個美好的兒童節,但我卻在那邊挑來挑去。這次看,我一直忍到主角唱那首歌時,很惹惱我的是,Netflix 那部翻譯很差,男主角唱“ someone to hold you too tight”,原意應該是說,有個人讓你覺得很煩,把你抱得太緊,逼你要去 care 某些事情,這些事其實反而是讓你感到活著的。這首歌的意境應該是,主歌的歌詞以為在抱怨,後面卻讓你知道,這才是人生,這才是活著,這才是愛。結果它翻譯成想要有一個人緊緊地抱我,我想說根本不是這樣。但我看到那邊還是大爆哭。
🅐:這個情緒是什麼?
徽:就是,太遲了。他唱完歌後,小男孩發現媽媽在寫的,說是,愛彼此的那張紙,我就想,如果早一點看到那張紙,或者你們在什麼時候如果有過什麼樣的對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這種⋯⋯too late,觸碰到我心裡某個巨大的開關。
🅐:跟你原生家庭有關嗎?
徽:我不知道欸,我想到小時候玩繪本的事。那時我媽是幼稚園老師,家裡有各式各樣的繪本,我翻到一個繪本,裡面可以紀錄幾月幾號的天氣是怎麼樣,有個空格讓你填。有天我媽去上課,我就拿那個繪本,用原子筆寫中文字的「晴」跟「雨」,很開心地把整本繪本玩完。我媽回來就跟我說:「不是,是要讓你『畫』那天的天氣。」我內心大崩潰,天啊,我用原子筆,也擦不掉,我媽不知道我為什麼哭,但我覺得我已經把那整本書用壞,也來不及修改回來。
🅐:一種無法挽回的心情。
徽:這就是三十歲的人生吧⋯⋯妳是不是哭點滿高?
🅐:對,我看東西幾乎不哭。
徽:我是有品味的哭點,看作品好不好。那妳想大哭一場怎麼辦?
🅐:會有這種時候啊,可是既然還沒哭,就代表時候還沒到,要忍耐,不能鬆懈。我不知道你身體會不會有一種感受,我每次大忙一場,結束後絕對會生病,之前做刊物也是,身體自己會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崩潰。
徽:那妳最近一次哭是什麼時候?
🅐:其實是今天早上跟我妹講話,超近。
徽:為什麼?
🅐:我跟我妹感情很好,我就跟她更新我最近的想法,她知道我做這個計劃⋯⋯我打電話給以前不能聯絡的人之前,長期以來,身體裡的器官很像綁著便當店的廉價橡皮筋,勒得很緊,打完以後那個東西解開了,我可以看到勒痕跟瘀血,可是我知道沒關係,那個瘀血會慢慢散掉。很為自己開心的眼淚。
徽:那妳妹會安慰妳嗎?
🅐:會,之前跟你說我去年的狀態,她在我哭的時候,通常我都會說:「妳不要過來。」但她還是會過來抱著我,拍拍我,人生真的好需要這種人。
被罵了怎麼辦繪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開心心的在這場人生中和你打一場好球」
昨天po文談到因暈眩掛門診,由於是掛到最後一號,醫師、護理師有餘力,花了時間幫我協調提前照斷層。原本我該去放射科繳單子,護理師看我行動不方便,說她門診結束沒事了,她去幫我跑,而讀者留言說,他也碰到同樣的狀況,已經是最後一號了,但醫護人員並不是有餘力,而是沒有力。
對喔,一下午的門診,應該是會很累才對,為什麼還有餘力可以幫我?
我想起了當天下午的場景。整個門診區,時不時就會爆發抱怨叫號不公平的爭執,久候是門診業務經常要處理的大問題。
由於我走路不穩怕跌倒,幾乎就是用電影放慢16倍的速度在移動,再加上考慮到如果早點報到,只要前面有人過號,很快就會叫到自己,我是一開診就已經報到了。
到了門診,我打開電腦開始參加線上會議,時間飛快的過去。
會議開完,我繼續編寫與計畫這幾天上課的活動,時間又飛快的過去。
輪到我時,的確是兩三小時後了,但我還是得匆匆忙忙蓋上電腦,用龜速衝進診間。
一見到醫師,醫師第一句話是:「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我因為匆匆忙忙龜速滑壘近診間,與久等的感受不符,愣一下才回答:「啊啊啊,一點也不,你們才辛苦了。我最後一號,本來就是該等的。」
就這樣,醫師先拋出好球,我因為心情好,一點也不矯情,真誠的也拋回好球,回饋了我的感謝與問候,然後就接連著彼此不斷釋出善意,不斷拋出好球。
醫護人員真的很了不起,常常在門診被久候的病人罵,還能夠同理的在第一時間拋出好球,真誠的說出「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而我對這場好球也是有貢獻。
我把自己照顧得舒舒服服的。
雖然我這兩天進入一種很不習慣的狀態,但是我讀過繪本「先左腳、再右腳」,把自己當作小朋友和中風的老爺爺學走路; 我也看過聖嚴法師幫一屋子的書搬家,他秉持著一次一疊書,不想著還有一屋子的書沒搬,也不想著未來這些書要怎麼上架,就只有眼前手上的這疊書。於是我就是先左腳,再右腳,一次就只注意眼前的一步,因此我的心情挺好的,每穩穩踏出一步就和幼兒一樣覺得自己好棒。
就如此一步一腳印,不看我失去的,只看我現在有的,我的心情是真的平穩,不是努力讓自己維持正向。而且我還把「玩具」搬來候診,讓自己玩得很開心,如果不是疫情,我大概連零食飲料都會拿來邊等邊野餐,賺一下午的休閒。
這個小小的經驗告訴我們,先拋出好球很重要。把自己照顧好也很重要。這樣我們彼此間就能開開心心的在這場人生中打一場好球。
***********************
想參加郭葉珍正念溝通工作坊但老是被秒殺,怎麼辦?只要您登記了想上課的意願,每次我有開課,我就會依照登記的順序來詢問您上課的意願。課程內容一樣,只是參加的人、遠距或實體上課的差別而已。您只要登記一個就好。
1. 父母專屬正念溝通工作坊的意願登記:https://forms.gle/B4Ffic9Y2Wo5uHkz8
2. 正念溝通工作坊(非父母專屬)的意願登記:https://forms.gle/pEzNsrWsgLKjahgc8
3.實體的工作坊:您可以到台灣正念工坊(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indfulnessCenter )的粉絲頁私訊您的意願。
被罵了怎麼辦繪本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歲孩子情緒問題!大崩潰哭鬧+打人打自己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透過大人的引導,慢慢學習如何尊重環境、尊重別人、與尊重自己,並學習控制自己的衝動,以相互尊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這確實是一條漫長的路,對父母與孩子來講,都是不容易的。
正向教養之所以寶貴,是因為這套方式能在教導孩子同時,培養孩子正向人格。雖然乍看之下比傳統教育打罵的效果來得慢,但它卻比較沒有副作用、比較「環保」,能保有孩子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讓孩子內心的真、善、美,更有機會顯露出來,照耀我們的世界。
這位來信給我的媽媽有一位三歲小孩,信裡面的內容我感到欣喜的是,她一直很努力地落實正向教養的方式,而且不斷省思、學習,修正自己的方式。
但當然再努力的學生,也會遇到問題;再用心的父母,遇到問題時也會有困惑與懷疑的時候。這位媽媽在使用所學會的方法後,孩子有時候還是會哭鬧崩潰,甚至打人打自己。到底要怎麼幫助這位孩子與家長呢?我們一起看下去。
………..
羅老師您好~我是追蹤您許久的粉絲!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我家女兒現在3y1m,因為疫情緣故加上近期會搬家因素,目前還沒上幼稚園。
家中現階段只有她一個小孩,我全職照顧她。先生教養理念滿一致的
都是採取正向教養,所以我們幾乎沒有責罵過小孩,而女兒大部分也都很好溝通,不過最近遇到瓶頸...
有時候她會沒來由的說她想丟東西,如果我制止她,她就會開始故意做一些我們平常告訴她不對的事,例如:打人、打自己、踢人、踩書,因為我跟先生的底線就是再怎麼生氣都不能傷害自己或是別人,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介入,無論使用同理(說出她的情緒,她可能會更生氣)或給她布偶告知可以發洩情緒在上面(她都會說她就是要打人踢人,不要布偶),抑或是我們會把打人的那隻手和踢人的腳先暫時握住,不讓其可以再繼續動作,以上方法其實都不甚有用。
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請問老師,我們應該再如何幫助她,讓她可以慢慢學習控制生氣情緒當下想動手動腳的行為呢?
還有,我看過您的書、阿德勒正向教養學、一些蒙特梭利的書還有跟情緒做朋友這類的書籍,一直有個疑問:當女兒正在經歷情緒風暴的時候(可能引起這情形發生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可能不想妥協某件事,或是我制止她做危險/不對的事),大崩潰哭鬧的行為出現,目前我的做法是請她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不過有時候會成功(她會自己說要躲起來,然後就跑去積極暫停區,不過通常這時候都不是情緒風暴的高點,也就是不是很崩潰的時候)有時候就失敗(開始打人踢人哭鬧,請她去積極暫停區,她會更生氣,有時候會說哭著要抱抱)
遇到失敗的狀況,偶爾我自己也會感受到自己怒氣值上升中,沒辦法處理她的情況,我自己也想去我的積極暫停區,如果我離開現場的話,這時候她就會更崩潰(會尖叫哭,大部分要抱抱),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不過我很常都會被她撲過來而抱抱成功⋯)
老師,真的很不好意思,本來想長話短說,沒想到林林總總也是寫了這麼多~謝謝老師願意花時間看我的問題!謝謝您~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謝謝你願意秉持正向教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想跟你分享的如下:
1 這確實是一條比較難走的教養路,因為要跳脫以往的傳統教養方式,需要許多的摸索與學習,而且成果也會比直接打罵來得慢,辛苦你了。
你敘述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而且很正確!但你當下跟孩子應對時的內在與姿態是如何,我並不在場,所以無從得知。但我感到你真的、真的已經很努力了,為你鼓掌。
2 有一點希望你了解:就算我們做到100%,也不代表有情緒的孩子會馬上OK的。因為孩子要懂得消化情緒、控制自己的身體與行為,需要大腦成熟度足夠才可以,更需要有足夠的意志力。
你的孩子現在才三歲左右,對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確實還無法做得很好,所以你說「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這是很正常的喔。你說你讓他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有時候會成功」,已經很了不起了!
孩子到了四歲半五歲,就開始比較能控制自己;到了六歲左右,相信你會更看到成果的。
3 我知道你現在可能會對正向教養的方式與效果有懷疑,但只要記得在對待孩子的「尊重與和善」中,維持著「規範與原則」,並且不要縱容孩子肆意做出不尊重你的事情(例如經常罵你、打你;若他如此,當下可以表達你的感受與想法,並暫時離開現場)。
保持著大方向前進,從中修正與微調細節,效果是指日可待的。
4 另外你問到:「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
要抱抱他與否,最重要的是要看當下「時機」是否適合,這也是李儀婷老師在「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裡,談到適合與孩子做溝通的「破口」。
透過你冷靜地觀察累積經驗,你會慢慢瞭解當他有情緒時,什麼時間是他不願意給你抱抱、什麼時候你抱會起安撫作用的。
所以,關鍵在於透過觀察與經驗累積,了解孩子是否ready給你抱、什麼時候適合抱,而不在主觀地判斷「你應不應該抱他」。這樣講你明白嗎?
5 當然,如果這時機到了,但你當下很不OK,會覺得「為什麼我這麼不OK還要讓你OK??」,你也是可以先選擇照顧自己。這本身真的沒有對錯,因為,你已經很努力了,你也該給自己一些喘息的時間。等到心情平復後,再與孩子連結感情、處理事件,還是很OK的。
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脆弱、一不陪他就會受傷;正向教養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苛刻沒人性,連半點負面情緒都不能讓父母有。
有問題的,或許是我們有時候太過聚焦在孩子與方法上,忘記看見自己的需求了。
放輕鬆點,事情就會更好處理。
最後,再次謝謝妳從三年前有了孩子到現在,都一直都這麼地努力學習。
這,不是很值得為自己拍拍手嗎?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被罵了怎麼辦繪本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歲孩子常躺著磨蹭自己私密部位,提醒也無效,怎麼辦??】
羅老師你好:有問題想詢問老師,大寶男生現在5歲常常躺著磨蹭自己的私密部位,跟他說這樣行為不好看,還有私密處很重要,這樣會受傷,但是還是都沒有改善,頻率增加,導致連小的2歲妹妹也在學一樣的動作,躺著磨蹭私密處。有查過網路說盡量轉移注意力,但是效果也不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希望老師有時間能回覆,謝謝!
………….
你好我是羅老師。
假性自慰是六歲以前孩子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對於這問題,確實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文章談到這方面了。我找到一篇我朋友的文章給你參考(他是一位專業的幼兒科醫師),注意其中的幾個要點:
1.告訴自己嬰幼兒自慰動作是無害的,將來必定會消失,毋須大驚小怪。
2.切勿責罵、羞辱、懲罰孩子,這麼做只會增加他們的焦慮感,甚至加強他的自慰動機,反而越演越烈。
3.既然孩子正在無聊、焦慮、想睡,那麼家長應該介入的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放下手邊的工作,陪孩子玩玩具,講故事,安撫他們入睡。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4.四歲之後如果還有自慰動作,試著開始教育孩子,至少不要在公共場合出現。家長可以這樣說:「妹妹已經長大了,出門可以不用穿尿布了,只剩下晚上睡覺需要。那我們也可以打勾勾約定,以後在外面不可以『搓搓』,只有晚上在家想睡覺時才可以『搓搓』,這樣好嗎?」小男生則是「不能在外面玩小雞雞」,使用類似的說明方法。
我個人有以下建議:
1 如果孩子以前沒有這樣的行為,是最近才有,那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最近心理上的一些內在需求沒有被回應到,內心感到匱乏,所以潛意識會想藉由一些感官刺激來慰藉心靈。有些孩子會出現吃手指、咬指甲、經常深呼吸、嘆氣等情形,而有些孩子則會出現假性自慰的情況。
2 孩子最近生活有沒有什麼變動呢?大人對孩子的態度與方式最近有變得嚴厲嗎?學校的生活如何?在跟老師、或同儕之間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孩子有沒有常常喊無聊、沒事做?有沒有變得對很多事都缺乏興趣?這些都是可以檢視的。
2 媽媽可以注意一下孩子是不是心裡有什麼焦慮或不安,建議不要直接詢問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大人的詢問比較像是「質問」,會讓孩子感到壓力),而是從旁多觀察、注意孩子的心態。平時可以多用關愛、好奇的對話來跟孩子聊天,多瞭解孩子身邊發生的事情、以及他的內心世界。
3 媽媽如果內心還是感到焦慮,透過靜心練習是絕對可以幫助到你的。以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裡面「3A情緒急救」為基礎,在Youtube上搜尋「羅寶鴻 靜心練習」可以找到靜心音頻。
請找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與時間,跟著裡面的引導來做。在這靜心的音頻裡會有一段只有配樂的時間,媽媽可以這時候梳理一下自己的內心,用關愛、好奇的態度來問自己:
a 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媽媽的感受是?(請允許自己承認心裡有這些情緒、並允許這些情緒的發生,陪伴這些情緒... 並告訴自己,有這些情緒都是很正常的)
b 媽媽怎麼看有這種行為的孩子?這樣的想法讓媽媽感到?(感受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流動、釋放)
c 媽媽嘗試轉移他注意力卻無效,心裡的感受是?(感受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流動、釋放)
d 看到妹妹開始模仿,心裡的感受又是?(感受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流動、釋放)
e 你怎麼看這影響到妹妹的哥哥?
f 他是故意的嗎?如果不是,媽媽可以告訴自己什麼,來調整自己看待哥哥的眼光與心態呢?(請在這裡放慢一些,感受多一些)
g 在這些感受裡面的媽媽,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話,來安慰自己內心呢?(請在這裡放慢一些,感受多一些)
h 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怎麼調整做法,來幫助自己和孩子呢?
i 媽媽有看到自己多麽努力想要幫助孩子嗎?
j 如果有,可以跟這位努力的媽媽,說些什麼給他鼓勵呢?
「安定必須在教養之前」;當不安的情緒能釋放,心裡才會有空間思考更多的可能性。靜心練習是我經常鼓勵家長做的,在教養上能帶給成人很大的心靈支持,我自己也每天練習。
孩子在生命發展過程裡,會進行許多的探索;我們內心的安穩與淡定,將引領孩子往更正向人格的發展。
希望透過以上的建議,能帶給你和孩子一些幫助。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