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被忽略的感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被忽略的感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被忽略的感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被忽略的感覺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致性表達:少一點「你都」,多一些「我想」】 前情提要: 爸爸幫弟弟洗杯子,姊姊明明看到爸爸正在忙,不但沒有體諒,還要求爸爸讓她先洗杯子,這對於任何人而言,就是不尊重以及不體貼的行徑,所以爸爸當然會生氣。 而姊姊,因為覺得自己洗一下杯子會很快,她想趕快洗好就可以喝一口水,所以當她看見爸爸還在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常聽男人三十而立,你又會否膽粗粗,在三十歲後放棄老本行,用全副身家投身一項不太熟悉的行業? 身為《一代宗師》葉問的徒孫,34歲的伍簣立(Sam),原本是一個專業的髮型技術師,但自小醉心武術的他,一直期望詠春拳能像泰拳一樣運動化,把中國武術精神傳承下去,於是在2016年,他毅然放下做了十多年的老本行...

被忽略的感覺 在 Ya-ching Ya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10:49:32

上禮拜跟老公一起參加每年新春都會參加的祈福會,這個活動我自己參加了十多次,但跟老公一起是第四次。 在祈福會許下的願望都很容易成真,某一年祈福會我突發奇想許了個願望說想要演戲,隔年就有朋友邀我去演舞台劇;去年我許的其中一個願望是懷三寶,果然在年底壓線達成了。之前單身的時候許願希望可以跟真愛伴侶在身心...

被忽略的感覺 在 POPA Channe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17 00:29:33

#家長疑問 : 大女成日覺得我偏心弟弟,但他們我都愛。怎可以令大女明白弟弟仲細,自然需要多點照顧? ⁠ ⁠ 答案 by C媽@蜜柑mama心靈加油站 ⁠ ⁠ 我也是個二寶媽,偏心的煩惱我也有。我有一名大仔一名細仔,我一直以為弟弟較需要我,一年多後,我發現原來哥哥更需要我。⁠ ⁠ ▋大仔埋藏在心一年...

  • 被忽略的感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5 07:00:36
    有 665 人按讚

    【一致性表達:少一點「你都」,多一些「我想」】

    前情提要:
    爸爸幫弟弟洗杯子,姊姊明明看到爸爸正在忙,不但沒有體諒,還要求爸爸讓她先洗杯子,這對於任何人而言,就是不尊重以及不體貼的行徑,所以爸爸當然會生氣。

    而姊姊,因為覺得自己洗一下杯子會很快,她想趕快洗好就可以喝一口水,所以當她看見爸爸還在洗東西時,基於信任和禮貌,很自然的問了句「我能先洗嗎」,對她而言,這就是她的體貼,她都已經體貼到這個份上了,還被爸爸罵了,她當然覺得非常委屈。

    面對同一天兩件事,父女兩的對話,彼此想溝通卻無法溝通,困境究竟在哪兒?


    要怎麼調整,才能讓他們往前邁一步,走向彼此?

    今天要召喚大家記憶,回頭看看我在《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P94裡的內容,裡面提到,當一人或多人溝通時,可以運用「一鏡多橋」的概念介入紛爭。

    因此第三方要介入家人間的溝通時,可以運用「橋」這個概念,幫助兩人彼此相連結,將兩人的話語,做一定度的轉化並傳達,如此一來便可以讓兩人真正的表達自己內在的意思,而不是受情緒影響後的語言。

    就在爸爸洗完一一的杯子,路過我面前時順便抱怨了三三的行徑時,在廚房洗滌杯子的三三聽聞後,也立刻放下杯子,來到我面前,抗議爸爸的說詞,表達自己並沒有插隊,而是先問爸爸「可不可以」。

    三三不解,為什麼自己已經有問了而且當爸爸說不行時,自己也沒插隊,為什麼這樣也要被罵?

    我在父女兩中間,讓自己僅僅只是一座橋,運用橋的特性,連結雙方過橋,來到對岸面前。

    因此我對三三說:我想,爸爸的意思是,他覺得自己有被忽略的感覺吧,所以希望有人能看見他為這個家努力的付出,看重他在這個家的位置,尊敬他是個爸爸,然後有人可以對他溫柔以及體貼他,在他想品嚐一口麵包或洗杯子時的順位上,給予他多一點的尊重。

    我:不過,你也並沒有做錯什麼,因為我看到你很努力做到了自己該做到的事,例如盡自己的能力在每件事情上做出提問和核對,在吃麵包的事情上,你做到了核對「這麵包是我們自己點給自己的那份吧?」在杯子事件上你也先提問「我可以先洗杯子嗎?」你在這兩件事情上,都盡力做到了你的表達(核對),所以爸爸這樣生氣,你當然會有委屈,我能體會你的委屈。而爸爸也有爸爸的委屈,兩個人都沒錯,你們都有著自己的委屈。

    說完這句,父女兩就相對平穩且安靜了。

    因為我只是橋,立於中間,只是傳遞了彼此的委屈讓對方知道。

    久久之後,三三才問了一句:我不想一直被罵,下一次如果還有類似的情況,我應該要怎麼說,爸爸才不會生氣?

    問題是對著我問的,我則看看三三,轉頭又看向先生。

    我將三三的困境,借用橋的特性,過濾掉不必要的情緒語言,引渡給先生。

    我:三三想知道之後如果她有困惑想問,她應該怎麼問,你比較不會生氣?

    先生愣了好一會兒,才說:不知道,總之有不被尊重的感覺就是了。

    我:爸爸,不然這樣吧,如果你想吃麵包,下一次要不要直接詢問三三「我想吃一塊麵包,可以嗎?」畢竟在點餐的時候,我和你確實是告訴孩子我們不吃,讓他們想吃的人,自己點一份餐點的,當時我還提醒他們,一旦點了就要負責將餐點吃完,如果怕吃不完,可以兩個人點一份,預防剩餘太多。既然每個孩子都各自點了一份餐,當我們想吃他們餐點的時候,也許可以直接告訴她們「我想吃」,而不是告訴她們「我都不能吃嗎?」你覺得好嗎?

    先生:嗯。

    我:三三,下一次爸爸又想吃你的餐點時,爸爸若告訴你「他想吃麵包」,你會讓他吃嗎?

    三三:當然會阿,因為我只是想確定餐點到底是不是我的,若爸爸想吃,我會讓他吃。

    我:謝謝你體恤爸爸和媽媽。下一次我們就這麼辦吧,若看到爸爸先用了水龍頭,也要請你耐心的等一等,因為你雖然有提問,但很容易讓別人感覺你只重視你自己,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這樣就很容易被人誤會。所以,下一次如果爸爸已經先用了水龍頭,那麼就先讓爸爸使用完,你再使用,你覺得對你而言會有困難嗎?

    三三:不會有困難,好啦,我知道了。

    父女兩的衝突,在橋的連結下,很快的消散了,家庭又恢復以往的生機,彼此又歡笑一堂,也偶爾各自埋首自己想做的事,既連結又獨立的沈浸其中。

    兩人的溝通,之所以有衝突發生,是因為我們太習慣在言語裡加上情緒的字眼,如何讓溝通回歸一致,只要上位者能善用一個轉變,將「你都」的字詞,改以「我想」來替代,先生要的只是吃麵包,但因為情緒,所以扭曲了原始訊息,成了「你都很自私」。先生洗杯子的時,只是想要趕快洗完,但因為情緒湧上,扭曲了原始訊息,出口變成「你都只想到你自己」。

    只要上位者能坦然的表達內在的原始訊息,直接表達「我想」吃麵包,「我想」要先洗杯子,親子的溝通就會相對和諧。

    ☞粉專心運動,多說點什麼:

    過去的我,是個凡是都有所質疑性格的人,對凡事都不相信,總覺得他人對自己的好都有所企圖,總覺得任何免費的事物,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利益。

    我檢視自己的生長,過去的我生長在單親家庭,我渴求愛,也渴求美好的生活,但渴求的東西無法得取之後,便對許多事物都市儈起來,總是以質疑的眼光看待許多事物,人性也是。

    我以質疑的目光看世界,為我帶來了安全,卻也帶來了內在許多限制與猶豫。

    為了讓自己更大膽更開放一些,我為此學習了好長一段時間,過程都需要勇氣。

    我知道粉專心運動,看完文章要留下足跡,對許多人而言,是很難的習慣,也會質疑這是否是為了賺取「觸及率」。如果可以,我還真願意請小編做一張觸及率的表XD,讓大家看看我們都多慮了,因為粉專的觸及率經營,與你是否點讚或留言一點相關也沒有,就拿粉專心運動的第一篇來說好了,當時點讚的人數高達一千多,觸及率才六百多人次,這真是太可愛的數字了,點讚有一千多人,至少也觸及了一千多人才對,怎麼顯示的觸及率才六百多人?所以如果你深怕自己陷入成為觸及率的陷阱,現在可以放心一些了,粉專目前的觸及率,不是我或我的小編可以理解了,所以我早已決定,只作自己喜歡且想做的,其餘一切就順其自然。現在,讓我們即刻練習正念,看完文章屬於你的美好一天即將展開,而文章書寫的意義也從你的一個小舉動而開始。

    如果你願意將信任給我,相信粉專心運動,真的只為影響大家做些改變,不是為了其他利益,那麼就讓這裡美好的文章帶領你學習吧。

    我的美好一天,由書寫開始,而你由閱讀開始,我們彼此都是幸福的,為了讓彼此的幸福能在當下擁有更多的連結,讓我知道你來過,對我而言很重要,所以如果你可以,我希望你:

    1.看過的文章,你能順手按「讚」,代表你來過,而且看過,這樣我就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文章了

    2.如果文章是你喜歡的,請按「♥」,這樣我就能明白這樣類別的文章是大家喜愛或想要關注的。

    3.如果文章有觸動到你的地方,歡迎你直接留言,這樣我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看見你想表達的內容。

    4.如果你很想給我鼓勵,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歡迎你留言「我也想成為一座橋,連結家人彼此的愛」,你的一句表達,讓會讓路過的人柔軟起來,讓心情飛揚。

    ─────

    📚親子教養書籍:
    1.《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shorturl.at/hpABT
    2.《薩提爾的親子對話》shorturl.at/puK08
    3.《孩子永遠是對的》shorturl.at/ty067

    📣音頻資訊分享:
    1.敬請期待9月底的《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有聲書。
    一號課堂:https://classone.cwgv.com.tw/
    2. 劉軒X李儀婷X許榮哲podcast:https://apple.co/3tsK3G3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 被忽略的感覺 在 介介企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1 18:57:19
    有 254 人按讚

    跟女友耍幼稚被忽略的感覺
    原來是那麼難過的說阿......
    吐槽或嗆我一下啦!!
    我好不習慣😭😭

  • 被忽略的感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6 00:29:17
    有 1,739 人按讚

    上禮拜跟老公一起參加每年新春都會參加的祈福會,這個活動我自己參加了十多次,但跟老公一起是第四次。

    在祈福會許下的願望都很容易成真,某一年祈福會我突發奇想許了個願望說想要演戲,隔年就有朋友邀我去演舞台劇;去年我許的其中一個願望是懷三寶,果然在年底壓線達成了。之前單身的時候許願希望可以跟真愛伴侶在身心靈這條路上一起成長,後來老公就出現了。祈福會就是這麼厲害。

    老公本來是個十足科學腦的人,但現在也跟我一起傻傻許願、修行、參加祈福會或類似活動。上禮拜ClubHouse有人說男友是大木頭,到底該怎麼感化之,我直接請老公開麥克風來回答這一題哈哈哈哈。「融化科學腦」這件事,我覺得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可能要走二十年,但靠眾人的力量便得以神聖加速,機靈如我當初趁著熱戀期把老公拉入身心靈同溫層,轉眼間已經一起上課三年多,感化老公的是一同上課的所有朋友,不是我一個人。所以大家千萬記得,有什麼要求與堅持一定要趁熱戀期把油門催下去,天下情人共勉之。

    想想很佩服老公,竟然敢跟我結婚。他是個好人、善良的人,他值得好妻子,卻娶了一個女神。
    男人的婚姻幻象不外乎娶了美嬌娘之後下半輩子便有人照顧他滿足他,簡單說就是從此有了一個妻子面貌的母親為他而活(而女人的婚姻幻象也一模一樣,以為從此有人依靠有人養)。
    文明男人會說:「我支持妻子做自己,我不要她為我而活。」但當妻子真的為自己而活、焦點不在丈夫身上的時候,男人其實會很心碎,接著會抓狂。沒有人喜歡被忽略的感覺,更不要說集體潛意識讓男人更無法忍受被女人忽視。
    男人喜歡女神,但女神是有使命並且願意付諸行動達成使命的女人,焦點不可能只在老公身上。他們以為娶了女神的男人是最幸福的男人,殊不知娶了女神的男人,是最鍛鍊的。

    我老公對待我,就像一般男人對待女人,大抵來說他對我很好,但那種集體潛意識當中對女人理所當然的佔有與剝削,卻是那麼輕易且自然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我有時候覺得算了這並非他單一個體的問題,吵也沒有用,親密關係和諧為上,但有時候卻會卯起來用人類歷史上所有女性集體痛苦之身跟他拼了。

    所以我老公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得看他自己的詮釋😆但我很佩服他跟我結婚的勇氣就是了,雖說當時他心中肯定是誤會一場覺得能跟女神在一起好幸福,但事到如今沒有退縮也真的厲害。

    曾有人義正辭嚴說要給我一個忠告:「楊雅晴你這麼優秀,當你的男人很辛苦。」接續他的前言,其用意是希望我當個以夫為天的小女人就好,精進自己必須適可而止,超越男人成何體統⋯⋯我趁他準備開口曉以大義之前便打斷他,並笑著回他:「那你現在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很恭敬我老公,覺得他真不是省油的燈?」

    無聊的論調,只會要求女人犧牲,他們不懂,我老公不需要我退讓,他在他的位置站得穩穩的。

  • 被忽略的感覺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1-23 10:12:19

    常聽男人三十而立,你又會否膽粗粗,在三十歲後放棄老本行,用全副身家投身一項不太熟悉的行業?

    身為《一代宗師》葉問的徒孫,34歲的伍簣立(Sam),原本是一個專業的髮型技術師,但自小醉心武術的他,一直期望詠春拳能像泰拳一樣運動化,把中國武術精神傳承下去,於是在2016年,他毅然放下做了十多年的老本行,用當時所有積蓄來開設拳館。

    剛結婚就選擇轉行,並將所有積蓄用來創立拳館,令Sam買樓大計變得遙遙無期,但他的妻子卻鼎力支持:「其實我又覺得無所謂,有自己嘅事業比有層樓重要,你可以追逐到自己嘅夢想,其實比你買磚頭,我覺得更加值得。」

    師承葉準冀詠春運動化

    現在流行減肥,打泰拳成為了熱潮,對此Sam顯得心有不甘。自小在懂得搏擊和空手道的父親薰陶下,Sam便被武術深深吸引著,長大後賺到錢便開始拜師,到葉問兒子葉準門下學習詠春,其後又跟從拳王「轟炸機」向柏榮學習泰拳,立志要把武術傳揚。

    當時還是髮型技術師的Sam,在髮型屋開店前,便在維多利亞公園免費教授詠春。為了推廣武術,他不介意早點起床義務教授,可是他發現「免費」只會換來不懂珍惜:「我試過有一兩次,我九點正準時到維園,我住天水圍,搭車途中我收到幾個訊息同我講『呀Sir今日好凍,呀Sir今日瞓得唔夠,我都係不出嚟啦!』」自此,Sam便象徵式收取學費,然後開始租拳館教授,持續了兩年兼職教拳生涯。

    髮型技術師心灰意冷

    雖然Sam熱愛武術,但以前並未想過當作全職。直至他工作的髮型屋經營出問題,使他的薪金由三萬多元跌至一萬,甚至幾千。雖然17歲起從事這個行業,但髮型技術師的地位遠不及髮型師,使他開始心灰意冷:「Technician(髮型技術師)就係做電髮、染髮同修護,好多髮型師對染髮或者電髮嘅知識,未必係咁豐富,背後亦會問Technician」,正正是這種被忽略的感覺,令Sam決定創業。

    武術路使他充滿成就感

    除了妻子,學生的努力亦使他非常感動。在他們第一次打比賽時,有學生一邊操一邊眼泛淚光,當大家都質疑為何要貼錢買難受時,在臨比賽前,Sam卻意外地收到他們的感謝信,Sam指有些信看了兩句已忍不住流眼淚:「大男人寫字畀我,又話多謝你Sam Sir,我三十幾歲人都未試過。」有一班學生跟他一起努力,看著學生進步,同行者的感覺更強烈。

    《港。故》帶大家看看,熱愛武術的Sam,如何不買「磚頭」,寧願出「拳頭」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