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被動安樂死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被動安樂死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被動安樂死定義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由國家或社會賢達為你 fact check——橫跨東西的存在性鐵幕 | 盧斯達 on Patreon】 香港「通識科」被改為「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並加設紅線,但紅線是甚麼,其實很難講得明白。因為「政治」往往是講求心領神會,講不出來的。有警方高層接受外媒訪問,被問及甚麼行為會觸犯法律,對方也等於是...
被動安樂死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國家或社會賢達為你 fact check——橫跨東西的存在性鐵幕 | 盧斯達 on Patreon】
香港「通識科」被改為「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並加設紅線,但紅線是甚麼,其實很難講得明白。因為「政治」往往是講求心領神會,講不出來的。有警方高層接受外媒訪問,被問及甚麼行為會觸犯法律,對方也等於是說:「不要試探」。
所以教育官員在電台接受訪問時,被問及新疆棉爭議可不可以在課堂討論?官員反問,為甚麼要談?國家已經說了這是失實報道。主持又問,如果引述完爭議之後,再引述國家的說法又如何?官員說,討論不用談得那麼細緻。總之是明白的,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是如何,但你一旦提出「這樣又如何」,就是欠缺敬畏之心,在測試底線。
於是問題就變成,是否任何一個政權介定某事是假新聞、失實,就確定了事情是假,是失實?「甚麼是真實」由誰界定呢?
「假新聞」這個概念在西方發大,其實也很捉蟲,人類正在付出代價,正在倒退。美國的建制派很喜歡說某些事情是「假新聞」,去禁絕言論自由。很多事情不准討論,就在網絡直接被消失。在 Facebook、Youtube 還有主流傳媒,想禁絕某些議題和人物的時候,就說他們在散播假新聞。為免假消息流毒千里,乾脆連討論都不行,但西方價值觀的外圍人士,對此往往照單全收,簡單來說,就是認為西方權貴比較信得過。西方傳媒、學者、政府,可以定義「甚麼是真實」。西媒甚至經常將評論當成新聞事實推銷給讀者。當你說為甚麼不能談論,他們其實也是說,為甚麼要討論?大媒已經說了這是假新聞,由「第三方 fact check 機構」審議了。
Fact check 文化其實是一種阻止民眾思考和質疑的霸術。
以前社會時常大吹「知識型經濟」的法螺,又流行「知識就是力量」的普及教育主義,教育產業在先進國家盛行得很,但到了形格勢禁,底線也不會存在,各種機構都會想以一己之私,禁絕公眾討論。社會上的各種力量,都去競逐「界定真實」的仲裁權。只不過西方那一套更為廣大深密,而中國的壟斷權則受到西方力量挑戰,如此而已。
教育和知識,其實不是特定的說法。說法會改變,好像很真實的科學理論都會受挑戰,會下台。文明最重要還是「質疑」。不容許質疑,就不存在思辯,也不再能修正錯誤。
之前片商請看《攻殼機動隊》的數碼修復版,它裡面就談了類似的存在性問題。在一個記憶可以偽造、腦袋可以機械化、身體義肢可以替換的末來世界,作為政府特工的女主角在追查可以偽造記憶的恐怖份子時,面臨了一個存在問題。有很多受害者被植入了虛假記憶,成為恐怖份子的棋子。她突然陰鬱地發現,自己在本質上跟這些受操控的受害者,可能也一樣,自己過去的記憶可能是偽造的,質疑自己整個人生是否真實的。
《銀翼殺手》系列也是談這樣的問題,銀翼殺手負責處決脫離政府控制的人造生化人,這些生化人的記憶都是偽造,是其他人類的記憶的複製品。電影埋下的開放式伏筆,是主角後來也發現自己的記憶可能是偽造,他是否其實也是一個人造物?於是成為開放結局和哲學辯論題。《攻殼》和《銀翼殺手》或許不是想定論「甚麼是真實」,而是在虛擬物可以以假亂真,真假界線開始模糊的想像時空,去討論「甚麼是存在」。一個人工智能開始質疑自己是否人工智能,其實就像人類開始質疑自己是否人類。不管你是人工智能、人類還是複製人,當你發展出能夠質疑自己整個存在的能力,你就弔詭地獲得了存在的能力,因此也是存在,或者說是擁有「靈魂」。
是否存在,或是否具有自我意識,並非取決於你是否「正常人類」,因為大部份人類的生命都是理所當然,不會突然質疑。他們物理上生存,卻不是存在。在故事中的人工智能雖然不是 organic 的生命,卻是存在的,有自我意識的。如果在真實世界,當 AI 已經擁有這樣的高度,也許我們就要給他人權,視它與人類相等。這當然會衝擊人類為宇宙中心的世界觀,所以富哲思的科幻片通常都有些恐怖片的調調,因為它給你一個可能性:仿造物也可能擁有本真的東西,你認為本真的自己其實不一定本真。一個對自己整個存在深入反思並且認真的人工智能,可能比一個填鴨教育出來的營營役役真實人類,來得更加有趣,更加人性,更加存在。因此你思,故你存在,不是說你一定是人類才可能存在,即使你是人類,你缺乏思辯,你都可以等於不存在。
而現在這個世界是有知識的,卻不想人們質疑,不想別人存在。這種體制,在西方是用一種隱暗的方式出現,在東方則是具體地出現,但這種存在性的鐵幕,其實橫跨各個文明。
說到底,真實不一定能夠找到,讀歷史的人如果心水清,都會知道自己讀的可能是演義,而真實在發生之後,已經永遠喪失,追不到的,但當你質疑「這是否真實」的時候,你便發明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收訊息的硬碟,而是「存在的人」。而現代教育體系,說到底就是想人變成抄錄硬碟,想人接受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對一個能夠發揮「靈魂」的人,沒有事情是理所當然,連自身的生存都不是。所以卡謬說是否自殺是一個大哉問,自己的生存都可以質疑,這樣的人是明智的,你很難把規條硬塞給他們。
所以每個社會都不會鼓勵別人思考這個問題,安樂死是敏感議題,社會賢達總是把「思考死亡」和「珍惜生命」對立起來,以阻止討論,但思考死亡的人才可能真正熱愛生命。而缺乏反思地熱愛生命,只是最低層次的活著。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被動安樂死定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國家或社會賢達為你 fact check——橫跨東西的存在性鐵幕 | 盧斯達 on Patreon】
香港「通識科」被改為「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並加設紅線,但紅線是甚麼,其實很難講得明白。因為「政治」往往是講求心領神會,講不出來的。有警方高層接受外媒訪問,被問及甚麼行為會觸犯法律,對方也等於是說:「不要試探」。
所以教育官員在電台接受訪問時,被問及新疆棉爭議可不可以在課堂討論?官員反問,為甚麼要談?國家已經說了這是失實報道。主持又問,如果引述完爭議之後,再引述國家的說法又如何?官員說,討論不用談得那麼細緻。總之是明白的,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是如何,但你一旦提出「這樣又如何」,就是欠缺敬畏之心,在測試底線。
於是問題就變成,是否任何一個政權介定某事是假新聞、失實,就確定了事情是假,是失實?「甚麼是真實」由誰界定呢?
「假新聞」這個概念在西方發大,其實也很捉蟲,人類正在付出代價,正在倒退。美國的建制派很喜歡說某些事情是「假新聞」,去禁絕言論自由。很多事情不准討論,就在網絡直接被消失。在 Facebook、Youtube 還有主流傳媒,想禁絕某些議題和人物的時候,就說他們在散播假新聞。為免假消息流毒千里,乾脆連討論都不行,但西方價值觀的外圍人士,對此往往照單全收,簡單來說,就是認為西方權貴比較信得過。西方傳媒、學者、政府,可以定義「甚麼是真實」。西媒甚至經常將評論當成新聞事實推銷給讀者。當你說為甚麼不能談論,他們其實也是說,為甚麼要討論?大媒已經說了這是假新聞,由「第三方 fact check 機構」審議了。
Fact check 文化其實是一種阻止民眾思考和質疑的霸術。
以前社會時常大吹「知識型經濟」的法螺,又流行「知識就是力量」的普及教育主義,教育產業在先進國家盛行得很,但到了形格勢禁,底線也不會存在,各種機構都會想以一己之私,禁絕公眾討論。社會上的各種力量,都去競逐「界定真實」的仲裁權。只不過西方那一套更為廣大深密,而中國的壟斷權則受到西方力量挑戰,如此而已。
教育和知識,其實不是特定的說法。說法會改變,好像很真實的科學理論都會受挑戰,會下台。文明最重要還是「質疑」。不容許質疑,就不存在思辯,也不再能修正錯誤。
之前片商請看《攻殼機動隊》的數碼修復版,它裡面就談了類似的存在性問題。在一個記憶可以偽造、腦袋可以機械化、身體義肢可以替換的末來世界,作為政府特工的女主角在追查可以偽造記憶的恐怖份子時,面臨了一個存在問題。有很多受害者被植入了虛假記憶,成為恐怖份子的棋子。她突然陰鬱地發現,自己在本質上跟這些受操控的受害者,可能也一樣,自己過去的記憶可能是偽造的,質疑自己整個人生是否真實的。
《銀翼殺手》系列也是談這樣的問題,銀翼殺手負責處決脫離政府控制的人造生化人,這些生化人的記憶都是偽造,是其他人類的記憶的複製品。電影埋下的開放式伏筆,是主角後來也發現自己的記憶可能是偽造,他是否其實也是一個人造物?於是成為開放結局和哲學辯論題。《攻殼》和《銀翼殺手》或許不是想定論「甚麼是真實」,而是在虛擬物可以以假亂真,真假界線開始模糊的想像時空,去討論「甚麼是存在」。一個人工智能開始質疑自己是否人工智能,其實就像人類開始質疑自己是否人類。不管你是人工智能、人類還是複製人,當你發展出能夠質疑自己整個存在的能力,你就弔詭地獲得了存在的能力,因此也是存在,或者說是擁有「靈魂」。
是否存在,或是否具有自我意識,並非取決於你是否「正常人類」,因為大部份人類的生命都是理所當然,不會突然質疑。他們物理上生存,卻不是存在。在故事中的人工智能雖然不是 organic 的生命,卻是存在的,有自我意識的。如果在真實世界,當 AI 已經擁有這樣的高度,也許我們就要給他人權,視它與人類相等。這當然會衝擊人類為宇宙中心的世界觀,所以富哲思的科幻片通常都有些恐怖片的調調,因為它給你一個可能性:仿造物也可能擁有本真的東西,你認為本真的自己其實不一定本真。一個對自己整個存在深入反思並且認真的人工智能,可能比一個填鴨教育出來的營營役役真實人類,來得更加有趣,更加人性,更加存在。因此你思,故你存在,不是說你一定是人類才可能存在,即使你是人類,你缺乏思辯,你都可以等於不存在。
而現在這個世界是有知識的,卻不想人們質疑,不想別人存在。這種體制,在西方是用一種隱暗的方式出現,在東方則是具體地出現,但這種存在性的鐵幕,其實橫跨各個文明。
說到底,真實不一定能夠找到,讀歷史的人如果心水清,都會知道自己讀的可能是演義,而真實在發生之後,已經永遠喪失,追不到的,但當你質疑「這是否真實」的時候,你便發明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收訊息的硬碟,而是「存在的人」。而現代教育體系,說到底就是想人變成抄錄硬碟,想人接受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對一個能夠發揮「靈魂」的人,沒有事情是理所當然,連自身的生存都不是。所以卡謬說是否自殺是一個大哉問,自己的生存都可以質疑,這樣的人是明智的,你很難把規條硬塞給他們。
所以每個社會都不會鼓勵別人思考這個問題,安樂死是敏感議題,社會賢達總是把「思考死亡」和「珍惜生命」對立起來,以阻止討論,但思考死亡的人才可能真正熱愛生命。而缺乏反思地熱愛生命,只是最低層次的活著。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被動安樂死定義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爾康,你不能恨我,你不能因為我這麼愛你而恨我。 」
-《還珠格格》
作家瓊瑤這陣子在臉書上表態支持安樂死,面臨先生的長期重病,或許任何人都無法狠下心的看另一半受苦。
在台灣可以安樂死嗎?面對重病,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嗎?
這次吉律們和 插畫藥師瑄pharhsuan0408 合作,用輕鬆可愛的幾張圖讓你們了解嚴肅的問題~
(新聞連結:https://goo.gl/OHVdSF)
==========================================
🎸什麼是安樂死呢?
讓人 #自己選擇 生命終結,就是安樂死的定義。
仔細一點的話,在歐洲,還分為
「主動」安樂死(例如注射毒藥)
「被動」安樂死(停止維生系統、停止給藥)
🎸安樂死合法嗎?
目前只有很少數國家的安樂死是合法的,而有些國家只允許被動的安樂死,台灣就是這樣。
#台灣,目前有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讓經診斷 #不可治癒、#近期內死亡不可避免 的病人,可以在 #兩人見證 的情況下簽署(或預立)同意書,選擇是否要 #心肺復甦、#維生醫療(延命)。
如果病人已經陷入昏迷,無法表達,依 #安寧條例第7條 可由最近的親屬簽署同意書來代替,終止正在進行的醫療行為。
🚑所以,在台灣是不能採取注射等主動安樂死的法律規定,但也只限於無法痊癒的末期病人。
🎸安樂死會有什麼法律問題?
客觀來說,不管用什麼理由,安樂死就是在結束生命,就是在殺人🔪
那麼,就有可能犯刑法271條的 #殺人罪。
就算你說,你是 #得到病人的同意 才下手,但這種 #幫助他人自殺 、#受託而殺人 的行為,也會被刑法275條 #加工自殺罪 處罰,只是刑度較輕而已。
在台灣的法律完全保障生命
唯一的例外只有 #自殺,是法律不會(也不願)苛責的。如果紫薇、爾康兩人選擇殉情雙飛,依刑法275第3項也是不會處罰。
==========================================
安樂死在台灣其實早有討論,在民國102年與104年都有人民請願,希望安樂死的法案可以進入立法院❗
然而,立法院的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在審查後,以「刑法絕對保護生命、道德與宗教有爭議、安寧緩和條例已經足夠」為理由,而在程序上就禁止安樂死的法案進入議程。
少數人的需求,還是得經過多數人的同意,立法就是這麼的矛盾,吉律們在執業時也常常只能嘆氣。
吉友們,你怎麼看安樂死的問題呢?歡迎你也在這裡跟我們一起討論,或是按讚、心情來分享你的感受!
::喜歡插畫藥師瑄,來關注::
http://pharhsuan0408.pixnet.net/blog/post/30811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