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衲履足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衲履足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衲履足跡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萬物都在自然法則中,自然生、自然死,生死皆自然 信仰佛法的真理,讓生靈順其自然、回歸自身的世界 年初至今,因為這波疫情,還無法出門行腳, 天天都坐在同一張椅子上,和全球慈濟人在雲端視訊座談。 現在天下很不平安,除了疫情以外,地水火風很不調和,天下災難偏多; 天天坐在室內的小空...
衲履足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萬物都在自然法則中,自然生、自然死,生死皆自然
信仰佛法的真理,讓生靈順其自然、回歸自身的世界
年初至今,因為這波疫情,還無法出門行腳,
天天都坐在同一張椅子上,和全球慈濟人在雲端視訊座談。
現在天下很不平安,除了疫情以外,地水火風很不調和,天下災難偏多;
天天坐在室內的小空間裡,聽著世界各地的慈濟人回報的消息,日子過得實在很忙碌!
慈濟醫院守在前線照護確診病人,也情甘意願為民眾接種疫苗。
每天總有近千人進出接種疫苗,慈濟人體貼醫護的辛勞,除了維護施打環境的清爽,
並且發揮愛的能量,溫暖地膚慰大家在疫情期間不安的心,讓大家的心能安定下來。
慈濟人也把握因緣同時推素,此時真正是非推不可,所以很感恩!
在這波疫情中,我們有必要好好接受佛法的教育。
人類為貪求欲念,逞一時口欲享受美食,食物入口的感受,也不過只有幾秒鐘就過去了。
我們要好好靜心思考,佛陀來人間為的是要拯救眾生,所說的眾生是指所有生靈的生命;
所以佛陀教育我們要慈悲喜捨,慈是給予眾生快樂、平安,悲是不忍眾生受苦難。
想想活生生的動物,你為了要吃牠,就置牠於死地,
讓牠在死的過程中,承受巨大的害怕和痛苦,那將讓牠心生多大的怨恨!
因緣既已深種,果報就難以逃脫,在業力牽引下,造成人生的業障苦難!
我們要慈悲愛惜眾生命,同時也要明白業力的可怕!
人類不斷累積殺生的罪業,因為眾生共業,所以招感嚴峻的災疫。
佛法對生命很尊重,人是生命,動物也是生命。
有人說,我們要愛惜健康,若不吃肉會營養不足,吃肉才能身體健康。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天地生長萬物,供應人的五穀雜糧,最是適合人體的營養;
吃肉不只無法帶來健康,更是病從口入帶來病菌。
地球就只有那麼大,但現在人口八十億,眾多動物被養來給人吃,
想想必須養多久,要吃掉多少糧食,才成為可以端到桌上的肉塊呢?
飼養動物耗費糧食,動物在呼吸間,如同人類也在呼出病菌、污染空氣。
我們若不吃動物,自然就不會有人飼養動物、殘殺動物。
又有人說,若不吃動物、不殺動物,動物豈不繁殖過盛?
若如此,人不吃人,不也留不住人?
天生萬物都在自然生死中,自然生、自然死,
順其自然就能順理成章,所思所言才能合乎道理。
我們只要顧好自己不食眾生肉,就不會有畜牧業,
就不會有動物被飼養在人工的環境中。
動物自有牠自身的世界,生死皆自然,這就是自然法則。
我現在很重視推素,過去是覺得說了也沒有用,但在這波疫情中感到非推不可!
因為病從口入,很多病菌是吃進來的,吃進了動物之後,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大疾疫!
自造業固然是自受報,但自己結的好緣,自己做的功德,
最後也同樣回歸於自己身上,讓自己的生命很有價值。
不要輕視小小的動作,只要心中有愛,
對的事就去做,總是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自然是功德無量,讓多少眾生受到我們愛的庇護!
人身難得,我們應好好探討佛法的道理,信仰佛法的真理,
把握生命的良能,做有益世間的付出!
隨師小記
二○二一年八月六日�
http://www.jingsi.org/index.php/master-cheng-yen/jingsi-diary
#感恩上人開示
#本文轉載自靜思淨斯
衲履足跡 在 林嘉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疫情擴散,證嚴上人開示:
恐慌、擔心無濟於事,唯有虔誠戒慎,調適好自己的生活形態。
防疫之道,首要管理好自我身體健康—素食不殺生,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
勤洗手,如果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戴上口罩能保護自己,也照顧別人的平安,這就是自愛愛人。
人人心念虔誠,為天下無災難、社會祥和、人心淨化而祈禱;更要啟動愛的循環,膚慰大地、關懷眾生。
「好事天天做,一善破千災」,累積善的力量,化解惡的共業,才能真正杜絕災厄。請大家多用心!
取材自:慈濟月刊 衲履足跡 200905
衲履足跡 在 林嘉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早花蓮的天光超美❤️
與您分享。。。
—
雖然以單純的菩薩心要為眾生付出,還是會遇到有人不明是非、以話語中傷,若是不懂得善解,就會讓煩惱無明充斥自己的心;聽不到好話,卻收了許多壞話在心裏,種下業因、結了業緣,將來還是要被這樣的惡緣糾纏。
如果懂得善解,就能提起智慧,將惡緣化為善緣。
「人生到最後,什麼都留不住,唯有留住他人對我們的記憶:當他們有需要時,想要求救、想要依靠的對象。被依賴、被依靠的人是最有價值的。
不論別人怎麼批評、惡語相向,都堪得忍耐,繼續做好事,這就是修行。」
摘自→慈濟月刊 衲履足跡 2018/9/19
—
#慈濟大學慈懿日
#募心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