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表弟堂弟怎麼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表弟堂弟怎麼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表弟堂弟怎麼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表弟堂弟怎麼分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倘若粗魯八卦的四阿姨打探你的工作或感情狀況,請掌握「三不」政策:不需要被激怒,不用回答申論題,不一定要給精準明確的答案。 用更大的包容心,放下對方無心冒出失禮言談的批判與不悅,心想:「好辛苦哪!原來他需要用這樣的說話方式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真正的武術高手,不會在對手挑釁時,勃然動怒出招,他會用...

表弟堂弟怎麼分 在 有故事的旅人 X 晞。觀影記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3 23:22:02

 【旅遊趣聞|跟團遇上超大家族,還有他們是這樣教導小孩的】  #長文慎入 在清邁我參加了唯一一次當地團,前往泰國最高點的Doi Inthanon National Park(茵他儂山國家公園),行程中遇上了一(數)家人--我不懂怎樣描述他們,是一家人,還是數家人。  先跟我聊天的男生,他...

  • 表弟堂弟怎麼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3 07:15:00
    有 3,329 人按讚

    倘若粗魯八卦的四阿姨打探你的工作或感情狀況,請掌握「三不」政策:不需要被激怒,不用回答申論題,不一定要給精準明確的答案。

    用更大的包容心,放下對方無心冒出失禮言談的批判與不悅,心想:「好辛苦哪!原來他需要用這樣的說話方式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真正的武術高手,不會在對手挑釁時,勃然動怒出招,他會用看似柔軟無骨的推手,微笑輕輕推回去,四兩撥千斤,天空依舊一片清朗。

    取自《質感說話課》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跟「月琪」談到如何在家庭聚會的時候,跟長輩適當地應對。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60936201663930/

    最近在準備一個演講題目:如何與家人和解,因為主辦單位還沒公開,所以我會等到主辦單位通知再po上來。其中,正確理解對方,用更高的視野去看待,是很關鍵的動作。

    以前的資訊不發達,部分長輩不知道如何好好說話,現在也不願意學習。所以常常一講話就讓人退避三舍,動不動就用權威來壓,煽動情緒風暴。當難聽話沒效果,情緒一升級,就可能變成了口出惡言,像某些朋友家裡的長輩就會飆三字經、國罵了。

    當長輩又口出惡言,我們因此內在感到難受的時候,可以轉念來想:長輩也只會用這種不適當的方式來肯定自己的價值,其實很可惜—口出惡言恰好是一種自我貶低!

    祝願您,能用溫柔的態度,重新選擇自己說出口的話!

    *********************************

    發揮對陌生人的好奇心,參加家族聚會

    【文/ 潘月琪】

    「永遠找最簡單的東西,做最大的表達。」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

    二○一七年,我受邀到中國蘇州發表TEDx演說,隔天留在蘇州教課,有位男學員舉手提問:「我每次回家吃飯,都不知道要跟爸媽聊什麼,家裡氣氛好沉悶啊!」回台灣接受節目專訪,已婚的女主持人也向我吐露心聲:「我真怕過年,有些親戚的問題太沒禮貌了,月琪,妳都怎麼回應?」

    聽完這些困擾,我滿感慨,家人理應是最親近的關係,在早年社會,家族成員彼此互相照應,更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力量,現在卻有那麼多人面對父母無言以對,逢年過節只想逃到國外度假,好避免跟親戚相處。

    「如果你把父母當作訪問的對象,你會想問他們什麼問題?」我反問那位蘇州學員,對方愣了一下,顯然沒想過可以用這種角度,跟父母對話。

    我訪談過的對象不只名人,更接觸許多素人,我發現只要有好奇心,願意多提問幾句,耐心聆聽,任何人都可以挖掘出很精彩的故事,完全不用怕聊天沒話題。

    許多家長想表達關心,但不擅言辭,只能趁孩子回家,煮一大桌菜,噓寒問暖說:「傘帶了沒?鑰匙要記得帶,衣服有沒有穿暖?要不要多帶點水果回去?」由於台詞太固定,子女常忍不住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徹底忽視父母的好意。若能換個角度想,我們參加社交場合和旅行時,對陌生人都有好奇心,也會耐著性子給對方機會表達自己,何不把這份心意,也發揮在家人身上呢?

    有天晚上,電視台剛好播放一部老電影,我突然很好奇:「媽,妳跟爸有一起看過電影嗎?」我的父母是媒妁之約,在那個年代,許多男女只見過一次面就結婚了,沒有戀愛基礎的婚姻,要怎麼培養感情呢?媽媽放下碗筷,笑了出來:「我跟妳爸啊,這輩子只去過一次電影院,電影票還是水廠發的呢!」水廠指的是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是我爸生前服務超過三十年的政府單位。

    「你們看哪部電影啊?」我繼續問。
    「唉喲!電影名字早忘記了啦!」回憶起往事的母親,臉部線條瞬間柔和許多。

    婚後為了家計,媽媽還當過國賓飯店的清潔人員,「妳一天要負責打掃幾間房間啊?」答案是八間,包括鋪床巾、更換被單、清潔地毯,忙碌得很。

    「那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人來住過?」她想了一下:「對了!港星鄭少秋來住過,有時候住一週,有時候住一個月,他還會在房間枕頭底下或床頭櫃留小費呢!」

    年輕朋友或許不知,回顧七○到八○年代,鄭少秋是叱吒華人影視圈的知名演員,也是金庸、古龍筆下的最佳男主角,瀟灑風采可媲美現今演藝圈天王劉德華、郭富城,韓劇男神玄彬、李敏鎬。

    「留多少小費啊?」我化身八卦記者,逐步追問。
    「有時候日幣一千塊,有時候台幣一百塊,有時候美金一塊錢,不一定。」
    「他對人態度好嗎?」
    「很好啊!他很客氣,態度很好。」媽媽有問必答,越講越多。
    「那些小費呢?」
    「哎呦,哪可能留到現在啊?早就拿來貼補家用了。」
    「好可惜喔!如果妳把小費留下來,多有紀念價值啊!」我開玩笑結束這段日常對話。

    跟父母聊天,我會收斂在外拚搏的幹練模樣,故意恢復成小女兒的口吻,多一些語助詞,多一些誇張的表情驚嘆。媽媽年事已高,聽力大不如前,刻意把聲音提高一點,老人家聽得比較清楚。面對長輩,多問他們年輕時候所做的事、未竟的夢想、遇到某種狀況該怎麼解決?讓他們有機會表達,對親子關係和情緒健康都很有幫助。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有不同目的,有些為了談判求職,有些為了溝通情感。逢年過節親友相聚,屬於後者,主要是透過交談,重新連結中間失聯而疏離的情誼。在這樣的場合,多選擇簡單好發揮的話題,譬如懷念的美食及家人、推薦的餐廳、最近的旅行景點及有趣故事。天文迷的你,請克制衝動:「阿嬤,你有看到昨天中研院公佈的黑洞照片嗎?那個黑洞位在M87星系中心……」除非阿嬤有失眠問題,你出於一片孝心,想幫助她立刻入睡,或者阿嬤是天文學家,那一定要好好向她請教一番。

    政治、宗教、性別議題最容易引發衝突,請務必看對象討論。久違的親戚聚會,多問問對方的成就、覺得滿足的事,多提問「資訊性、知識性」的簡易問題,視情況再強化話題的深度,「賓主盡歡」才有意義。

    即便有血緣的親戚,交情也有親疏遠近之分,以及內心是否喜歡這個人。通常對話過程覺得不舒服,是因為你們對彼此的「交情」認知不同,不清楚如何拿捏「人際界線」,沒有意識到說話的口氣和內容是否恰當,不小心就一腳踩進隱私範圍。

    分享一招,倘若粗魯八卦的四阿姨打探你的工作或感情狀況,請掌握「三不」政策:不需要被激怒,不用回答申論題,不一定要給精準明確的答案。

    你可以微笑說:「最近工作不錯啊!是有點累,待會早點睡就沒事了。阿姨,聽說表弟上個月剛畢業,開始找工作了嗎?他對哪些領域有興趣,我可以幫忙留意一下。對了,你們今年有沒有計畫去哪裡玩?」或馬上把目光轉向面前某道菜,夾一口放進嘴裡,接著說:「這個好好吃,阿姨妳怎麼做的啊?可以教我嗎?」簡單回答之後,再用一、兩個問題巧妙把球丟回去。真正的武術高手,不會在對手挑釁時,勃然動怒出招,他會用看似柔軟無骨的推手,微笑輕輕推回去,四兩撥千斤,天空依舊一片清朗。

    質感說話的要素之一,是帶給人舒服、如沐春風的感受。在中文書寫裡,舒服的「舒」,是由「舍」和「予」兩字所構成,「舍」是捨棄、放下,「予」是給予、付出。正在閱讀此書的你,想必是意識到言語的溫柔力量、想帶給他人舒適感受的人。電影《怪獸電力公司》有句台詞:「一陣子的陪伴,卻能留下一輩子的回憶。」屈指細數,這一生我們會跟親戚碰面的日子,其實非常短暫,跟父母和兄弟姐妹相處或許長一些。若能用更大的包容心,放下對方無心冒出失禮言談的批判與不悅,心想:「好辛苦哪!原來他需要用這樣的說話方式來肯定自己的價值。」付出耐心與體諒,用一種新的眼光,重新認識你的父母、祖父母、姑媽姨丈和堂弟妹,你會發現,家族聚會變得有趣多了,時間也過得快多了,下次不妨試試看。

    .

    以上文字取自
    質感說話課: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禮物
    博客來 https://bit.ly/2VATkuU
    誠 品 https://bit.ly/2RPj9Gw
    金石堂 https://bit.ly/34QssLQ 
    博識網 https://bit.ly/3cuM5M2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重新開放報名人數上限150人)6/14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表弟堂弟怎麼分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08 23:57:12
    有 76 人按讚


    【旅遊趣聞|跟團遇上超大家族,還有他們是這樣教導小孩的】

    在清邁我參加了唯一一次當地團,前往泰國最高點的Doi Inthanon National Park(茵他儂山國家公園),行程中遇上了一(數)家人--我不懂怎樣描述他們,是一家人,還是數家人。

    先跟我聊天的男生,他跟母親與女朋友,及女朋友的家人出發,而女朋友的二姐,又跟他的男朋友,以及男朋友的家人一起玩,還有女朋友的大姐與丈夫及兒女、「未來老爺」又跟他弟弟、弟婦的家人出發,如是者有十多人。我都搞不清他們的關係,總之就是個「大家庭」,我亦很難想像,這麼大的家庭,怎能一起上路。還得是,他們一家人從英國出發,先去老撾,再去泰國,最後從新加坡回家,行程約個半月。

    怎麼可能幾家人約在一起,一起玩個半月?在香港,相信幾家人別說玩個半月,玩個兩日一夜都難約,重點是這麼複雜的關係,相信大家都不會有興趣同出發,但這「大家族」卻好像玩得很投契。因為,我幾乎成了他們的專用攝影師,不斷替他們拍「全家福」。

    搞了大半天我都不懂他們的關係、分不清誰與誰,只知我在這團人中格格不入。最令我深刻是,「大姐」的一對兒女,還有一個相信是他們堂弟表弟之類的小孩子。

    行程中會穿越一個熱帶雨林,坦言對於小孩子來說,絕非一段易走的路,他們卻健步如飛。過程中導遊也會講解一些昆蟲、植物的知識,這幾位小孩子一點也不怕昆蟲,看到那些大毛蟲、導遊拿上手表示沒有毒的蛇,他們躍躍欲試,家人說,Try, try to touch it! 換著是香港,或說亞洲的家長,定會說:「污糟呀!」「小心呀!」「唔好呀!」他們卻拿著一條蛇在手上,而家人還跟他們一起拍照。

    其後,我們又去了一個瀑布,三個小孩當然二話不說就跳下水,家人毫不怕甚麼危險,放任他們隨便玩水。玩完水後,他們全身濕透上水,家人亦不會拿定大毛巾替他們抹。看著小孩子全身濕透跑來跑去,他們會說:Think! How you can dry your body!小朋友又會自動自覺找到毛巾,自行抹乾身子。

    最令我驚訝是,整個行程完結後,在等上車旁的咖啡廳小休,家人問小孩子:So, what have we learnt today? 三個小孩如像搶答般,說出自己今天學會的東西,從「知識性」的毛蟲多久才會變成蝴蝶、一株竹子何時才會長得幾層樓高,到「生活性」的如何在山路中走得穩、游水時要注意的事項,他們更有本類似Travel journal的東西,分享完畢,馬上記低這天學會的東西。

    看這家人也很友善、這幾位小孩也很可愛,我斗膽問他們借來看看。Travel journal從他們在老撾的行程開始,記錄了每天學到、感悟到的知識與技能,有的用文字表達、有的則以圖畫表達,雖然那有點像小孩子的圖畫書般,但相信這樣子寫Travel journal,一定比單純記錄做過甚麼的日記更有意義。

    這時候,「大姐」母親再叫一位小朋友問我,何不教他們怎樣寫「你好」的中文。她給我一張白紙,幾位小朋友也真跟著我一起寫,對於自己在他們的Travel journal中留有一個位置,我也覺榮幸。

    常說東西方的教育模式大不同,下一代的成長也大不同。在亞洲的教學模式中,就是填鴨式教育,考完試後問回學過甚麼,隨時已經忘記了,求學只為求分數。最終孩子壓力過大,外遊時也離不開吃喝玩樂,可對外國人來說,這個世界活生生就是一本教科書,隨處也可以學習到知識、生活技能;沒有過度保護,隨他們跑跑跳跳,寓學習於娛樂,大抵這才是真正的成長與學習。

    在我們眼中,可能會覺得這樣子「玩蛇」、隨便跳水很危險,放縱孩子也是「教壞細路」,在他們眼中,這才是學習、成長,有個快樂自由的童年。

    ☑自製南美明信片正式開售,請多支持:goo.gl/Dfmpbc

    ☑小弟的原創小說現已上架,詳情請看:goo.gl/3g4Hk8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 表弟堂弟怎麼分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08 08:00:00
    有 76 人按讚


    【旅遊趣聞|跟團遇上超大家族,還有他們是這樣教導小孩的】

    在清邁我參加了唯一一次當地團,前往泰國最高點的Doi Inthanon National Park(茵他儂山國家公園),行程中遇上了一(數)家人--我不懂怎樣描述他們,是一家人,還是數家人。

    先跟我聊天的男生,他跟母親與女朋友,及女朋友的家人出發,而女朋友的二姐,又跟他的男朋友,以及男朋友的家人一起玩,還有女朋友的大姐與丈夫及兒女、「未來老爺」又跟他弟弟、弟婦的家人出發,如是者有十多人。我都搞不清他們的關係,總之就是個「大家庭」,我亦很難想像,這麼大的家庭,怎能一起上路。還得是,他們一家人從英國出發,先去老撾,再去泰國,最後從新加坡回家,行程約個半月。

    怎麼可能幾家人約在一起,一起玩個半月?在香港,相信幾家人別說玩個半月,玩個兩日一夜都難約,重點是這麼複雜的關係,相信大家都不會有興趣同出發,但這「大家族」卻好像玩得很投契。因為,我幾乎成了他們的專用攝影師,不斷替他們拍「全家福」。

    搞了大半天我都不懂他們的關係、分不清誰與誰,只知我在這團人中格格不入。最令我深刻是,「大姐」的一對兒女,還有一個相信是他們堂弟表弟之類的小孩子。

    行程中會穿越一個熱帶雨林,坦言對於小孩子來說,絕非一段易走的路,他們卻健步如飛。過程中導遊也會講解一些昆蟲、植物的知識,這幾位小孩子一點也不怕昆蟲,看到那些大毛蟲、導遊拿上手表示沒有毒的蛇,他們躍躍欲試,家人說,Try, try to touch it! 換著是香港,或說亞洲的家長,定會說:「污糟呀!」「小心呀!」「唔好呀!」他們卻拿著一條蛇在手上,而家人還跟他們一起拍照。

    其後,我們又去了一個瀑布,三個小孩當然二話不說就跳下水,家人毫不怕甚麼危險,放任他們隨便玩水。玩完水後,他們全身濕透上水,家人亦不會拿定大毛巾替他們抹。看著小孩子全身濕透跑來跑去,他們會說:Think! How you can dry your body!小朋友又會自動自覺找到毛巾,自行抹乾身子。

    最令我驚訝是,整個行程完結後,在等上車旁的咖啡廳小休,家人問小孩子:So, what have we learnt today? 三個小孩如像搶答般,說出自己今天學會的東西,從「知識性」的毛蟲多久才會變成蝴蝶、一株竹子何時才會長得幾層樓高,到「生活性」的如何在山路中走得穩、游水時要注意的事項,他們更有本類似Travel journal的東西,分享完畢,馬上記低這天學會的東西。

    看這家人也很友善、這幾位小孩也很可愛,我斗膽問他們借來看看。Travel journal從他們在老撾的行程開始,記錄了每天學到、感悟到的知識與技能,有的用文字表達、有的則以圖畫表達,雖然那有點像小孩子的圖畫書般,但相信這樣子寫Travel journal,一定比單純記錄做過甚麼的日記更有意義。

    這時候,「大姐」母親再叫一位小朋友問我,何不教他們怎樣寫「你好」的中文。她給我一張白紙,幾位小朋友也真跟著我一起寫,對於自己在他們的Travel journal中留有一個位置,我也覺榮幸。

    常說東西方的教育模式大不同,下一代的成長也大不同。在亞洲的教學模式中,就是填鴨式教育,考完試後問回學過甚麼,隨時已經忘記了,求學只為求分數。最終孩子壓力過大,外遊時也離不開吃喝玩樂,可對外國人來說,這個世界活生生就是一本教科書,隨處也可以學習到知識、生活技能;沒有過度保護,隨他們跑跑跳跳,寓學習於娛樂,大抵這才是真正的成長與學習。

    在我們眼中,可能會覺得這樣子「玩蛇」、隨便跳水很危險,放縱孩子也是「教壞細路」,在他們眼中,這才是學習、成長,有個快樂自由的童年。

    ☑自製南美明信片正式開售,請多支持:goo.gl/Dfmpbc

    ☑小弟的原創小說現已上架,詳情請看:goo.gl/3g4Hk8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