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街道描寫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街道描寫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街道描寫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資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廣東音樂: 吳少芳RIP】 說到以意大利作主題的香港廣東歌曲, 覺得這首才是最經典之作, 頗悲劇的Face to Face是在1990年出道, 二人女子組合是當年很常見的模式, 由蔡慧玲和吳少芳組成, 然而在1992年成員之一的吳少芳遇上車禍, 令她四肢癱瘓, 她的經理人在事故中去世, ...
街道描寫文 在 一撇中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3:11:49
自從2019年的「這句話,我銘記了一輩子」不難發現,考試方向傾向於「最」字題型的設定,或者是貫穿一輩子。 因此不妨嘗試準備一下「最」字題型 . 一、 最難忘一句話 「你是自己最強大的信仰」可以寫自己追夢失敗,從中鼓勵自己,繼續追求夢想的故事。 . 二、 最燦爛的笑容 「自己在鏡面的笑容」可以寫自己得...
街道描寫文 在 默雨清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1:09:24
# 語錄:阿晨 圖:阿晨 長大之所以迷人,是因為擁有了更多的自由,也被賦予了不同的資格與身份,所以有些東西長大了才能擁有,比如酒精、信用卡、或是駕照。 大概是不太急著長大的原因吧,十八歲的那一年,並沒有亟欲把機車駕照拿到手的渴望。其實有時候,還是對那種依偎在別人身後的感覺挺嚮往,彷彿還可以被保護...
街道描寫文 在 ?翎 Chun?手寫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21:22:22
2019/04/27🏠 原以為年紀漸長,對家的依賴會逐漸減少,因為會變得更加獨立和堅強,能夠自己處理生活上、課業上、工作上繁雜的瑣事。 後來才發現,其實,堅強和對家的依賴,其實是兩件事。無論再怎麼獨立、無論再怎麼成長,對家的依賴始終未曾減少,越是長大,越是懂得珍惜,於是生活裡那些小小的平...
街道描寫文 在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資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廣東音樂: 吳少芳RIP】
說到以意大利作主題的香港廣東歌曲,
覺得這首才是最經典之作,
頗悲劇的Face to Face是在1990年出道,
二人女子組合是當年很常見的模式,
由蔡慧玲和吳少芳組成,
然而在1992年成員之一的吳少芳遇上車禍,
令她四肢癱瘓, 她的經理人在事故中去世,
組合亦隨之解散。
只有兩年多的職業生涯中, 組合的作品不算太多,
除了廿年後依然動聽的「一些」
及跟組合同名的「Face to Face」之外,
另一作品「情迷Milano」亦是首精彩的作品,
不知大家對於Milano (米蘭)有什麼的感覺??
從Sharpe Law意大利遊記大家也可以感覺到,
我其實不是太喜歡米蘭的,
我稱之為「最沒有意大利感覺的城市」,
米蘭市絕對是三甲之內的,
雖然在意大利經濟貢獻及成就上,
在歷史上, 在藝術上, 在足球上, 米蘭都是偉大的,
但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過的城市, 人們也太過的冷感了。
不過, 如果當大家抽離一下主觀,
雖然歌詞中沒有太多提及著名景點的描述,
但就在米蘭大街中邊聽著「情迷Milano」邊遊覽米蘭,
整首歌的旋律及意境都的確跟米蘭的氣氛配合,
有種令人似是置身當地的感覺。
「依依的心想起你, 幽幽的古典氣味,
曾在夢裡倚在花街下, 回味仍令我心醉死。」
雖然米蘭沒有那種日本櫻花街道,
但不妨走走看老城西的Via Vincenzo Monti一帶,
是樹木林立大街, 還有古老的米蘭電車相伴, 十分有味道。
「燈影中繽紛的美, 衣香飄灑輕撲鼻,
人獨處咖啡座心昏睡, 迷夢裡彷彿是你。」
幻想在Teatro alla Scala (史卡拉劇院)看完歌劇,
穿著華盛裝的高雅女士徐徐走過,
身上那陣意大利名品牌香水氣味,
直撲獨自坐在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內咖啡廳的你...
「翱翱的歐洲空氣, 輕輕的牽起旖旎,
懷念是你相伴擁抱夜, 迷漫同在看小雨飛。」
在毛毛細雨下的Navigli Lombardi(米蘭運河)旁邊,
細雨打在河面上發出的細微滴滴聲音及陣陣漣漪,
震動著心靈...
「風捨不得推醒我, 心癡癡的飄墮,
凝望大理壁上的俏像, 仍是你依依紼掠過。」
面對著世界上最巨大的歌德式教堂
Duomo di Milano (米蘭大教堂),
就算眼前是如何精緻的藝術傑作也好,
心中看到的也只有是你...
今天, 吳少芳去世了, 以此篇舊文懷緬一下。
詳細: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p=23072
---------------------------------------------------
~ Adesso e Futuro ~
by Sharpe Law since 2008
喜歡寫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喜歡皮革
街道描寫文 在 茲茲堡小日子 Windy in Würzbur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德國人為什麼還不戴口罩😷 訪問在德友人的德國佛系防疫觀察
德國人(或是說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是眾所皆知的,但昨天和去德國念書的朋友聊天,才知道,到現在每日病例噴發,德國人多半還是不戴口罩的,我簡單訪問了一下朋友,和大家分享她的觀察筆記(訪問日期是3/15,觀察地點也僅限朋友現居城市,也許這幾天疫情發展變化,越來越不佛系,對於不同防疫心態和措施,我沒有打算要評論,僅分享朋友的經驗,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經驗喔🙋♀)
口罩無用論😷
以我自己待在德國的經驗,一年來看過戴口罩的人大概不超過十個,德國人普遍認為病入膏肓的人🤒才會戴口罩😷,不過生重病大概就不會出門了,路上很難見到戴口罩的人,因此在一個城市中,市民很容易在同時得到相同的感冒(感冒流行力極強😈)。詢問了朋友,得知儘管疫情緊張,德國人多半還是不戴口罩,大部分的人認為口罩是沒有用的🙅♀,口罩戴了,病毒還是可以從眼睛還哪裡入侵啊! 朋友表示,前陣子(最近當然不會)若是戴口罩搭乘火車🚉,還會被要求拿下口罩,避免引起恐慌。
疫情帶來的影響🦠
朋友居住的城市是著名觀光城市,目前累積病例還沒破十,疫情來襲,她表示德國人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沒有緊張的氛圍,甚至遇過年輕人碰面時,戲謔擊掌互道👐「Happy Corona!」,街道上店照開,人群照樣聊天曬太陽,若真要說少了甚麼,大概就是少了些亞洲的觀光客吧!
沒有買到義大利麵條比較嚴重🍝
看到新聞上,歐洲各地掀起了搶購風潮🛒,朋友實地走訪超市,發現搶最兇的是「義大利麵條🍝」!!!!可能因為它是德國人的主食吧(不提馬鈴薯了,它們會發芽不能久放🌱),不過,若早上去超市,目前不至於買不到,倒是有酒精成分的乾洗手🧪,有每人限購數量,要買到還要碰碰運氣,而且都是小包裝,需要分次囤貨。至於口罩😷,現在是完全買不到,疫情剛爆發的時候,都賣給中國了。(似乎不用太為他們擔心,有了口罩無用論,沒有義大利麵可以吃比較嚴重🍝)
德國人對疫情的看法🤔
根據朋友最近的觀察與收看德國新聞(以下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僅是大致觀察經驗🧐),她說,德國人一開始將武漢肺炎視為比流感嚴重一點的病毒🦠,隨著疫情爆發,他們認為這是對老年人危害比較嚴重的病毒,年輕人👶不用太擔心,認為說疫情嚴重的,多半是炒作,直到最近,他們才慢慢開始有點意識到這個病毒不太普通,不過,他們普遍還是對於疫情發展相當樂觀的,沒有特別擔心。
在德國生活,能怎麼辦🤷♀
「我打算與他們共存亡了。」朋友無奈的表示🤷♀,面對這樣佛系防疫,戴了口罩擔心被歧視,不戴口罩也擔心吸到那些happy corona😵,不過,隔天要去辦公室,她打算偷偷戴口罩,以圍巾掩飾🧣,看來也是個自保的好方法呢。
聽完她的描述,我覺得台灣防疫真的讓人很安心,不同地方的做法不同,不管在哪裡,多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絕對是重要的,願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雖然不太可能還是呼籲一下
#記者不要抄
#如要要引用還是跟我討論一下吧
#不然我要付採訪費給我朋友QQ
如果要分享我的文章是相當歡迎的😊,希望可以對更多人的德文學習有幫助,不過若非直接分享,使用了文章的內容或是發想,還請經過我的同意喔(寫文章也是很花費心力的🤯)
茲茲堡小日子IG➡️windyinwuerzburg
會有和facebook不一樣的內容喔
我出新的中德line貼圖囉~在這裡⬇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2]
https://line.me/S/sticker/8761805
舊的貼圖,在這裡在這裡⬇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416551
我的德國旅遊圖文書---心德筆記在這裡⬇
博客來連結👉 https://goo.gl/qPRLhy
金石堂連結👉 https://goo.gl/ZUQivR
誠品連結👉https://goo.gl/xY7hbc
各大網路及部分實體通路皆有上架喔😀
健康的德國生活同場加映
為什麼打噴嚏要說Gesundheit🤧https://reurl.cc/24ogZE
德國茶包☕ https://reurl.cc/QRkq2
在德國吃保健食品💪https://goo.gl/0Aw0sf
德國看眼科👀https://goo.gl/CiC7Wy
#茲茲堡小日子德國生活 #手繪 #德國留學 #歐洲 #德國 #交換學生 #防疫 #肺炎 #口罩
街道描寫文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的作者是Kim MaxQuarrie。
這本書是在他走遍南美洲大陸,探索各地的風情與故事後,所寫成的書。在他筆下,讀者將可以感受到這片奇特大地的複雜背景與迷人風情。
第一章,作者到哥倫比亞訪問雨果·馬丁尼茲上校。上校在1980年代,帶領哥國警方對抗以巴布羅·艾斯科巴為首的麥德林販毒集團。
講這個工作吃力不討好,還是太輕鬆的描述。基本上,接下這個工作等於自尋死路。
因為毒梟巴布羅的政策是:”鉛或銀”(西班牙文稱”Plata o plamo”)。
鉛指的是子彈的彈頭。銀指的是賄賂的錢。
身為追查巴布羅的執法人員,這位大毒梟給的選項是:”要不你就接受我的賄賂,不然就等死。”
對於馬丁尼茲上校,巴布羅也是一樣的態度。
他們先在上校住家樓下的街道引爆一枚炸彈,這是一個警告。然後一週後派出信使,敲上校的家門,提供價碼600萬美金的賄款。
上校拒絕。
在麥德林這個不知道已經有多少警察,多少執法人員被收買或是被殺掉的全球最暴力城市,馬丁尼茲上校拒絕巴布羅的遊戲規則,決心抓到巴布羅。
在無數的衝突之後,哥國警方終於在1993十二月2日,在追捕行動中當場擊斃試圖逃跑的巴布羅。
(有Netflix的朋友,可以看Narcos影集。對這個故事有非常精彩的呈現)
這個故事,其實有個現代投資世界的對比。
當一個事業發展到夠大,賺的錢夠多時,它或多或少,可以影響體系的運作方式。
1980年代的哥倫比亞,巴布羅用錢影響了警方的辦案方式。
現代的金融業,高費用主動型基金業者,也影響了體系的運作方式。
雖不是不法集團的犯罪行為,但原理相同:
“鉛或銀”
你這家報社、雜誌社,發報導講高費用的問題,有佣基金的問題,你以後就拿不到廣告。
你這個從業人員,整天叫客戶不要買這些高費用的產品。你沒業績,請走路。
你這個財經作家,整天寫文章批評主動投資落後市場,那就等著被我們的寫手,用難看的字眼與文章批評。
順從它,你可以吃香喝辣。不順從,反對它、抵抗它,等著你的就是滿路荊棘。
但我想問的是,這個世界,是否有錢,就可以決定真理該如何定義?
當一個行業,就像巴布羅的古柯鹼一樣,傷害客戶以賺取大筆收入,這是否是一個合理的行為?
當當前勢力,開出”鉛或銀”的條件時,我期待看到更多投資界的馬丁尼茲上校,拒絕玩這個遊戲,以自己的原則,昂然面對逆境。
完整全文,可見今天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10/life-and-death-in-ande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