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行業術語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行業術語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行業術語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行業術語英文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Eric's English Loung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母語者比較不會用英文溝通? Wut...? ★★★★★★★★★★★★ When it comes to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native speakers don’t always do so we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大麻雀館點做生意? 你要知》相信是香港歷史上最詳盡關於麻雀館點做生意的影片。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第八: 麻雀館如何出牌? 第七: 麻雀館內設施 第六: 麻雀館規則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第四: 麻雀館點賺錢? 第三: 麻雀館最大成本? ...

行業術語英文 在 Wawa|廣告行銷無所不講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0:55

🩸 「搞懂廣告術語的五大好處」 如果真的要說剛開始上班,在這個新的環境裡面,有哪些事情不習慣的話,工作中資深的人們會用到的「術語」,絕對是其中一個。 因為老實說,有些術語是完全沒有任何邏輯可循的,它就是一些專有名詞的縮寫組合; 而且更狠的類型,還有可能是英文和數字交錯的那種,行外的人,連想有一...

  • 行業術語英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2 20:20:38
    有 291 人按讚

    母語者比較不會用英文溝通?

    Wut...?

    ★★★★★★★★★★★★

    When it comes to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native speakers don’t always do so well.

    若要以「英語」與國際聽眾進行交流,母語者未必能與非母語者進行有效地溝通。

    Sometimes, such inability to accommodate non-native speakers can lead to substantial financial losses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有時,無法考量非母語者的溝通需求,可能會使跨國公司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

    《NPR》報導:

    Picture this: A group of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s in a room. There are people from Germany, Singapore, South Korea, Nigeria and France. They're having a great time speaking to each other in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 is smooth.

    •picture(v.) 想像,設想
    •have a great time doing sth 做某事很開心
    •smooth 順利的,流暢的

    想像一下:一群母語非英語的人同在一個房間裡。有來自德國、新加坡、韓國、奈及利亞以及法國的人。他們開心地以英語交談,而整體的溝通也相當流暢。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nd then an American walks into the room. The American speaks quickly, using esoteric jargon ("let's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and sports idioms ("you hit it out of the park!"). And the conversation trickles to a halt.

    •esoteric 極不尋常的;只有少數人(尤指內行)才懂的;限於小圈子的
    •jargon 行話,行業術語
    •a holistic approach 全面性的方法 ; 完整取向、全方位取向
    •sports idioms 體育相關的成語,慣用語
    •trickle to a halt 遂逐漸停止
    •trickle 從…向下滴(或淌)

    *hit/knock the ball out of the park 字面上的意思是「把球打出棒球場」,慣用語的意思則是「某事做的非常好,令人驚艷」。

    結果,有個美國人走進房間。這位美國人說話很快,使用少數人才懂的的術語(「讓我們採用整全的方式」)以及與體育相關的成語(「你把球打出了公園!*」)。整場談話遂逐漸停止。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Decades of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enters a conversation among nonnative speakers, understanding goes down. Global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Heather Hansen tells us that's because the native speaker doesn't know how to do what nonnative speakers do naturally: speak in ways that are accessible to everyone, using simple words and phrase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溝通專家
    •accessible 可以理解的;易懂的

    數十年的研究表明,當母語為英語的人參與非母語者之間的談話時,理解力會下降。全球溝通專家 Heather Hansen 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母語者無法自然地以非母語者的方式來溝通: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交談——使用簡單的詞彙與片語。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nd yet, as Hansen points out, this more accessible way of speaking is often called "bad English." There are whole industries devoted to "correcting" English that doesn't sound like it came from a native British or American speaker. …It turns out that these definitions of "good" and "bad" English may be counterproductive if our goal is to communicate as effectively as possible.

    •point sth out 指出
    •turn out …地發生(或發展);結果是(尤指出乎意料的結果)
    •counterproductive 産生相反效果的;産生相反作用的;事與願違的,適得其反的

    惟正如 Hansen 所指出,這種所謂更容易理解的說話方式,通常被稱為「破英語」。也有行業致力於「糾正」那些聽起來不像英國或美國母語者的英語。⋯⋯事實證明,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地有效交流,那麼這些對「好」英語與「壞」英語的定義可能會適得其反。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 balance needs to be struck. There is also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in a classroom and being overly judgmental in a business meeting (or on the Internet ><).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需探求一個平衡點。在課堂上幫助他人提高英語能力,以及在國際商務會議(或網路上)中過於苛刻,這兩者顯然有極大的區別。

    However, if the goal i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native speakers could be more accommodating. At least, that's the view taken by the articles below.

    但以下文章認為,若母語者的目標是有效地溝通,那麼在以英語與國際聽眾交流時,母語者應表現得更加隨和。

    *accommodating 樂於助人的;與人方便的;通融的

    完整NPR報導:https://n.pr/3y6g9IM

    BBC相關報導:https://bbc.in/3h5MkCy

    ★★★★★★★★★★★★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x2lr7X

  • 行業術語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10:13:42
    有 38 人按讚

    (傾聽關鍵,創造解法)
    管理本質不是口才(雖然重要),我結識很多不善言語的頂尖經營者!核心是「傾聽」,聽出真正關鍵!諮商輔導,用心傾聽,提出「創新解」協助客戶!然傾聽不容易!

    就像家母看醫師,我都南下陪伴!三人認真聽醫師交代,媽媽與管家,說聽不懂,我講道「不浪費醫師時間,我聽得懂!」

    當下複述與醫師確認:「紅色是營養劑,黃色是止痛劑!五天後,若正常,早餐停用黃色!再五天,都正常,晚上不吃黃色!」

    媽媽說,「耀宗!你怎麼能馬上就聽得懂?」媽媽不知我的工作,從25歲負責IBM大型系統至今,客戶包括Maersk Line、ICI、台積電、元大證券……。

    有時,開會全是外國人,或丹麥人、德國人、英國人,不同腔調英文,講行業術語,而我就是那位聽完,要當下用英文,提出「解決方案者」!

    工作與生活,都是傾聽!聽客戶、聽大自然、聽自己……會聽客戶需求與專家團隊建議,就能聽出雙贏喜悅!

  • 行業術語英文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3 20:00:00
    有 445 人按讚

    A:今天科科「HB」要不要幫他慶祝
    B:好啊!科科喜歡吃「永豆」,我們去「國館」附近那家慶祝,再來拍「限動」
    旁人:???

    是說……到底要不要好好講話!
    _ 
    上面的對話相信 80 年代後的高中生並不陌生,連台北車站也被簡稱為「北車」,讓許多在花蓮、新竹的朋友也紛紛跟進,說自己要去「花車」和「新車」。
     
    縮寫在現代可說是越來越盛行,除了那種無法簡稱成珍珠奶茶的QQㄋㄟㄋㄟ咩噗茶!?
    _
    各行各業的縮寫會相同嗎?
     
    買飲料要大喊QQㄋㄟㄋㄟ咩噗茶,真的很難為情,好像喊大奶微微 (?) 容易多了。
     
    縮寫在日常生活中真的非常好用,可以節省時間,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感,製造一些小幽默,也發現許多行業都有相同的縮寫。
     
    舉「MIC」的例子,在細菌實驗室代表最小抑菌濃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在錄音室、電腦產業代表麥克風 (Microphone),在政府部門代表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在製造業代表中國製造 (Made in China)等……
     
    這些都還是在不同專業領域,也許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混用,但是如果出現在同一個實驗室呢?
    _
    生活聽得懂就好,那科學研究呢?
     
    在期刊論文中的縮寫可不比生活中少,期刊論文在寫作投稿都會有一定的字數要求,而縮寫能幫助學者們把論文的重點放進標題,常見的縮寫包含了DNA、RNA……等,有時候縮寫甚至能避免讀者在閱讀時混淆,更有趣的是可以透過論文標題的縮寫統計,了解當時代最夯的科學研究主題。
     
    不過縮寫因為缺乏了明文規定的通用原則,大多數的新創縮寫使用率並不高,雖然可以解決科學家在撰寫的方便程度,也讓製圖時的標示可以更清楚,但是使用頻率比較低的縮寫,卻容易造成讀者的混淆與誤解。
     
    驚人的是,以首字母縮寫成「UA」的詞,光是在醫學上就有 18 種不同的含義。
     
    雖然縮寫帶來方便,過多的縮寫卻也造成誤解!也許未來論文可以考慮出「標準版」與「縮寫版」兩種版本,以因應讀者們的不同需求。
    _
    你們的縮寫一樣嗎?縮寫看出歲月的痕跡
     
    除了科學或某些專業術語上需要較嚴謹的討論縮寫,大部分的縮寫其實還是看人心情,只要雙方聽得懂、能溝通,基本上都不成太大的問題。
      
    不過,當縮寫越來越盛行,甚至能成為辨別年代的工具(?)從生日快樂、HB到生快,大冰奶微冰微糖到大奶微微……每個年代的慣用縮寫可說是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趣味!
    _
    科夥伴也常用縮寫嗎?快留言分享你最常用或是最常聽到的縮寫是什麼吧!
    _
    參考資料
    Meta-Research: The growth of acronym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Lang T (2019)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abbreviations European Science Editing 45:1114.
    _
    延伸閱讀:
    用右腦學英文比較快?但語言區在左腦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9961
    「言」外之「譯」:要跨越語言藩籬交朋友,除了文字,社群媒體上還有什麼需要被翻譯?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75825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 行業術語英文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3-24 10:10:51

    《十大麻雀館點做生意? 你要知》相信是香港歷史上最詳盡關於麻雀館點做生意的影片。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第八: 麻雀館如何出牌?

    第七: 麻雀館內設施

    第六: 麻雀館規則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第四: 麻雀館點賺錢?

    第三: 麻雀館最大成本?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第一: 麻雀館賺幾錢?

    全文內容: 

    (旺角卡門電影開端) 這樣的電影已過時了! 已是30年前了。我並不是鼓勵你去賭錢,不過真的希望能夠跟你一起揭開麻雀館這個神秘面紗。我走遍港九新界七間不同的麻雀館,與不同的負責人私底下了解過他們如何運作。今天就跟你分享一下《十大麻雀館如何經營? 你要知》

    第十: 香港麻雀館的歷史

    麻雀館每月從中抽取利潤(俗稱抽水)超過千萬,是真的! 但成本高到你不能相信,為了留住客人,什麼都會送,成本十分驚人。一旦計錯數,隨時會蝕本。但要記住,是麻雀館,並不是麻雀會! 麻雀會只是普通「會所牌照」,不能抽水,牌照並不值錢。麻雀館就不同了,並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得到。要了解麻雀館,先跟你講解一下相關的歷史。


    麻雀館的歷史一定要先提雞記,與他的始創人:麻雀業鼻祖—林坤。1933年他於廟街經營了雞記士多專門售賣零食,當時如果沒事幹,便會於門口擺放幾張麻雀枱供街坊打麻雀耍樂,每人每日收一毫子。怎料來打麻雀的街坊越來越多,麻雀生意越來越好,便索性關閉士多業務,而其他士多又效法,法例又沒有監管,從此越來越多的麻雀館相繼誕生。

    後來由於太過盛行,1955年港英政府決定立法全面禁賭,頭號目標就是要打擊全港成行成市的麻雀館,令麻雀業瀕臨滅絕的危機。

    人稱雞叔的林坤,就組織了一個「港九麻雀商會」跟政府理論,指出打麻雀乃中國國粹,亦是平民百姓的消遣娛樂,有錢人可以去賽馬,但窮人又可以到哪裡消閒呢?

    他認為香港人打麻雀就如外國人玩啤牌一樣, 如果要禁麻雀,不如一併禁啤牌。 再者,啤牌可以安安靜靜於家中耍樂,但麻雀噪音比較大,容易影響鄰居,因此於麻雀館內有規範的情況下會更好。經過他一連四個月的游說,終於能夠說服港英政府,於1956年刊登憲報,宣佈麻雀業合法化。並以一副麻雀牌的總數144隻作上限,發出144個牌照。 油麻地雞記亦因此而成為香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當時港英政府為免鼓吹賭博,牌照上英文名稱是以Mahjong School (麻雀學校), 因此輸錢會被取笑為交學費。

    第九: 麻雀館行業現況

    麻雀館的現況? 以前麻雀用竹製造,因此麻雀館又名竹館。麻雀館一向予人感覺是江湖人物的生意—品流複雜,烏煙瘴氣,粗口橫飛,龍蛇混雜,打架霸地盤,刀光劍影,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拉去後巷拳打腳踢,沒有監管的九反之地。加上七八十年代,很多警匪/英雄/江湖電影中,麻雀館內的暴力情節為大眾洗腦,如果你未入過麻雀館的話,以上全部都可能是一個假像。

    因此,2007年起業界就團結起來,全行通過不能夠再將麻雀館外借拍江湖片,免得形象再受損。

    但老實說,形象已經負面便很難改善,令很多第二/三代皆不願意接手,再加上顧客群老化,最衰落的時候是2003年沙士一役令到很多間麻雀館倒閉。新牌又難以申請,舊的相繼倒閉,現在全港就只剩下大約六十間持牌的麻雀館。

    沙士後鹹魚翻生,多謝 (1) 自由行,(2)新移民,(3)很多麻雀館都放棄廣東牌, 引入深圳牌的碰槓牌玩法,亦即全沖牌,俗稱「跑馬仔」以鬥快食糊為目標, 只可碰,不可上,不再浪費時間造牌及計番,除食糊能夠收錢外,開槓亦有錢收,以及 (4)自動麻雀機的盛行,縮短時間至每局三至五分鐘就完成,立刻付款。減少出千的機會。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青人以及大陸客,現在可以說是從返麻雀業界的黃金歲月。

    第八: 黃金歲月? 麻雀館如何出牌? 現在的牌照正式稱為「麻將/天九牌照」,由民政事務總署發出。出牌條件包括:

    . 不得於中午12時至午夜12時以外的時間營業

    . 18歲以下人士不得內進

    . 不能向客人提供任何貸款或賒帳

    . 抽佣不能多於牌照列明的上限,一般是5%

    . 持牌人必須親自經營管理,不能轉讓牌照等。

    以上項目都比較容易執行,以下3項條件才是最難以執行:

    (1) 你需要證明申請人是合適經營麻雀館;(2) 地區有確實的需要去開設多一間麻雀館(public demand);以及(3)充分考慮區內人士可能會提出的反對。如果我家樓下突然開了一間麻雀館,我也一定會反對。

    難怪行外人想申請麻將/天九牌照根本上是不可能。即使是行內人,也起碼要申請一年至一年半。期間還要納空租,所以麻雀館若非自己的物業是相當難申請的。

    還有請你留意一下,中環/上環/西環/柴灣/小西灣/赤柱/ 將軍澳/九龍灣/青衣/東涌/沙田/上水等等地方,皆沒有麻雀館。 並非因為以上各區均沒有public demand,而是政府根本不願意通過申請。

    第七: 麻雀館內有什麼設施呢?一進入門口,先見一見關公。記住營業期間要持續上香,避免得失意頭而導致輸錢。除了傳統祭品之外,最緊要擺放足夠的生薑,何解呢? 因為「夠薑」(夠膽)。 我錄這一條片都可以算是夠薑了。

    茶水間,全場閉路電視,當然是以防有人出千,以防員工中飽私囊。牌例介紹, 若然不明白便可以問人解釋到你明白為止。牌種吊牌則顯示每張枱的注碼,當抽水後員工會拍一拍吊牌表示已經抽水。牆上面會有水兜,兜著已抽水的細額面鈔及銀幣;而水箱則用來裝金大額面鈔。

    賽馬有分草地及泥地。而打麻雀亦一樣。舊式廣東牌用的是酸枝木檯面,因是啡色,故行內稱之為「泥地」。而新式的全沖牌(深圳牌)改用的電動麻雀枱,一般是綠色絨布檯面,故行內稱之為「草地」。 由於流轉量快及抽水量多,因此絕大部分都會選擇「草地」。

    第六: 麻雀館規則

    不要想得太複雜,比起廣東牌簡單得多。Really?! 我是麻雀門外漢,但我去了七間麻雀館打麻雀,一入去我就會選擇最細注碼的枱,通常100/200,與另外三個陌生人打牌,並說明我是初哥,會比較慢。他們都是很友善的,還會教我打牌。如果不夠4人呢? 沒關係,他們還有「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方便幫人客湊夠4人開枱。

    我雖然前後支付了一千多元的學費,但其實我都有食糊的。再加上其中幾間,一進去便給我利是,足足100元,對於我這個「運吉」的客人來說也算不錯。

    牌例? 打法為大陸碰槓牌(即跑馬仔),以鬥快糊牌為目標。不用造牌或計番數,只準碰牌(例如三隻九萬),不準上牌(例如一二三萬)。開槓即收錢 (例如4隻四萬)。以100/200為例,自摸明槓每位收100,自摸暗槓每位收200,打牌給對手槓,一人輸300,如槓後自摸或再槓就三家均需付款。出沖,一人輸200。自摸食糊每位收200,自摸之後再中獎馬,每位再收多200。何謂中獎馬呢? 意指你食糊後,會有一次機會,按你的位置要抽到以下的牌就可以贏雙倍錢。所有牌例要說也說不完,但基本上沒有什麼技巧可言。行內人會形容為八成靠運氣,兩成靠技巧。

    試想想,我這個初哥,去了七間,也只是輸了一千多元。如果去澳門絕對不只這個數。與澳門不同的是,你是與賭場對賭。而麻雀館則純粹抽水,誰贏錢就抽水5%,可以說是沒有風險可言。

    第五: 麻雀館員工如何分工?

    持牌人—即是最終負責任人,任何責任均需由他來承擔。

    頭排—即係店舖總管,通常會站在舖中間,一眼關七。

    巡場—負責看守自己範圍內左右兩邊的麻雀枱

    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麻雀館給他們的指引,一般都是「贏少少或是打和」,避免大輸大贏,以吸引客人繼續打下去。

    圍場—即是穿便服的戥腳,又稱「特約客戶commissioned player」。免得讓人客有被三個制服人員包圍的感覺,好大壓力的!

    後生—即是跑腿,幫人客買零食/交電費/買餸等等

    茶水—即是斟茶遞水

    水袋—即是拿著錢袋到處走,負責幫人客找零錢及抽水

    櫃面—負責現金收支

    庶務—即是打雜

    賬房—即是管數

    以一間三十張枱的麻雀館為例,員工足足有六十人以上。麻雀館的工作,一般都被認為是「筍工」。每一位員工都入職數十年都不願意辭職。何解呢? 雖然上班12小時,但通常都包括膳食時間及小息時間。零售業通常上班六天才放假一天,但麻雀館則是上班兩天便放假一天。

    何謂資本主義? 我現在就展現一個最完美的典範給你看。麻雀館行規,如賺錢呢? 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我重複,老闆分六成,員工分四成。基本上除底薪以外,按職級分份數多少,頭排分兩至三份,後生分半份。以二線區的麻雀館為例,每月每份花紅約七千元至萬蚊,如果旺區,如旺角,一個普通女工的月入隨時高達六至八萬。 以前就會日日結帳分紅,不過由於太麻煩了,現在已改為每個星期分紅。是否好過一般上班族要等到年底才有分紅呢?為什麼我會知? 不是我編的,而是「鷄鳴報喜」這本書有寫!

     
    第四: 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了解完行內的術語你便會明白了。

    銀頭—每日開店時做生意的現金

    水份—麻雀館每日抽水生意的收入,一般都是抽贏家的5%。

    上數/下數—即是指員工落場戥腳,贏錢就是上數,輸錢就是下數。行內人士稱,一般都是輸錢的, 因為一家對三家,卻只玩一會,輸錢的機會率當然比較大, 平均約10-20%。

    看看這張「上下數」更紙。最頂的數字就是員工圍客編號,上半紅色字是「上數」,下半藍色字就是「下數」。

    還有:

    大閘—就是每日固定支出,例如人工,租金,水電等

    小閘—就是每日不固定的支出,例如人客的餐飲費,利是,日用品等

    哪麼麻雀館如何賺錢呢? 好簡單,你就要睇「收實」。

    收實—就是水份(即是5%抽水)減去大閘、小閘(即是固定支出及雜項)、再加/減上下數、即等於每天的盈利或虧蝕。

    但要緊記,老闆只收六成,其餘四成會分給員工,這樣才能夠上下一心,真是良心企業。我還未做得到!

    第三: 麻雀館最大的成本是什麼? 店舖通常都是自己的物業,因此並無租金可言。員工人工? 賺錢才會分多點給他們。

    要吸引新客,留住舊客,最大的成本當然是顧客服務。來到麻雀館打牌,舖內固然有免費茶水及小食,想叫跑腿幫手買零食或者叫外賣都無問題,想吃得比較好?魚翅/鮑魚/燕窩,都無問題。交水費/電費/去街市買餸兼接小朋友放學呢? No problem! 最緊要是你留低打得開心。當然大家做生意,如果你打得細,便不要要求太多了。

    對於大陸豪客而言,正! 專車口岸接送,包飲、包食、包住、包shopping。聽說,人客撞壞了別人的車,麻雀館都會負責維修費。成本是否很高呢? 行內人士稱,這些貼身客戶服務的成本已佔了水份的二至五成。但如果你不是這樣做,而其他行家做,你便會流失客人。真是生意難做,這也是業界最擔心的成本失控。

    第二: 麻雀館如何防範老千?

    這些情節,過氣了。雖然間中都有報道,稱麻雀館有人出千。但近年真的不太多。如何防範呢?

    (1) 麻雀館的麻雀牌一般比較大隻一點,較難用掩眼法。現在碰槓牌的新玩法, 簡單,快,亦都比較難出千。

    (2) 一般幾個朋友入去,都要分開枱坐,免得幾個串通。四周圍都是閉路電視, 加上幾十對員工的眼睛望實哪個熟口熟面的老千出現,一見到你打牌的方法出現問題,就會馬上請你走並跟你說:「外面有人找你」,你便明白了。

    最後,第一,麻雀館賺多少錢呢?

    現在香港最大的麻雀集團就是瑞興麻雀,包括瑞昌、瑞豐、誠興麻雀館等。由前探長石鑑輝創立,人人都知道他身家幾百億。代表麻雀館,肯定賺到錢。新玩法、新移民、新遊客、新設備,成為麻雀館近年的四大新動力,但政府現在又難發牌, 我自己親身去了好多間麻雀館,都要排隊打牌。往往旺足12小時。現在就要跟你計數。

    以一間麻雀館有三十張枱為例,每局玩三至五分鐘,即是一小時就能夠玩12局,三十張枱,12小時,全場全日就有4,320局。我明白,未必由朝旺到晚,就打個七折,即是每日3,000局。

    注額平則街坊100/200,貴則旺區10000/20000,開槓馬上付款,自摸三家付,中獎馬又雙倍,就當每局平均係300/600,明槓每位300,再自摸食糊每家收600,合共2,700,抽水5%即係13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