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行星模型電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行星模型電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行星模型電子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青少女發現新行星 「媽媽,妳來讀一下我的文章,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啊?我瞄一下,宇宙科學主題,欸很多不認識的字耶,開始低頭查字典,腦袋高速轉動起來:「要不要請爸爸看?他英文比較好喔!」 我企圖把燙手山芋傳球給另一半,這時好友打電話來,女兒幫我接起,要我先講完這通(我的救命)電話。😂 小雨...
行星模型電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少女發現新行星
「媽媽,妳來讀一下我的文章,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啊?我瞄一下,宇宙科學主題,欸很多不認識的字耶,開始低頭查字典,腦袋高速轉動起來:「要不要請爸爸看?他英文比較好喔!」
我企圖把燙手山芋傳球給另一半,這時好友打電話來,女兒幫我接起,要我先講完這通(我的救命)電話。😂
小雨升上高年級後,她使用的英文字彙已經遠超過我在臺灣學到碩士所用到的英文字,況且這裡的作業更為注重創意、發想與思考過程,和我所學的重視結構、文法、字彙或片語等有所不同,我能幫上的忙很少很少。「老師有提到三明治的寫作結構嗎?」我問。
「這次是練習寫一篇發現新星球的報導,不用那樣寫。」
「嗯,好吧!那我能做的只是用Grammarly 幫妳看看有沒有什麼大問題。」Grammarly跑完之後,挑出三個小地方。
我再重讀一次小雨寫的文章,愈覺得有趣。原來這個作業是假定你發現了一個新行星,你不僅能為它命名,還能以虛構的方式寫出科學家在這個星球所發現的已知真相。最後小雨還用電子繪圖板畫了插圖放在報告裡,再做出一個模型。(附圖)
在這個作業裡,孩子要能搜集現有的科學資料,知道既存的行星有哪些?位置、排列如何?有沒有衛星?大氣與大地組成?地形、公自轉運行速度、重力狀態、溫溼度或生命跡象等,然後才能虛構出自己的星球,寫出不同的世界,還要想得夠具體,才能做得出模型。
尋找資料、思考、撰寫、打成電子檔上傳、插畫、模型,這麼完整有趣的學習過程與規模,是我大學時才遇到的學習經驗,如今正發生在小雨六年級的學習生涯。我心中驚訝感嘆之餘,也很感恩孩子遇到這樣的學習機會。
行星模型電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航行者任務已經43年】航行者任務 40 年:航行者的最後自白
航行者號剛剛在太陽系外傳送回來的資料,發現了太陽釋放的一種新型電子爆發,再一次為科學作出貢獻。以下這篇是我在3年前寫的航行者自白,是我的自白系列之一,謹以此文向即將用盡能源的航行者號致敬。
//距離太陽 139.4935 天文單位,地球 139.2145 天文單位,相對太陽速度每秒 16.9995 公里。太陽系內帶電粒子讀數 0.2,太陽系外帶電粒子讀數 2.2。任務時間 39 年 11 月 15 日,通訊延遲 19 小時 17 分 49 秒。航行者 1 號通訊結束, over 。
噢,抱歉,傾聽者。我專注傳送當刻數據,忘記了自我介紹。您好,我是「航行者 1 號」,現正航向廣闊無垠的星際空間。
地球時間 1977 年 8 月 20 日,亦即 40 年前今天,我的兄弟「航行者 2 號」從地球出發,展開航行者任務。1977 年 9 月 5 日,我亦從地球出發,比航行者 2 號遲了兩個禮拜。我們的任務是探索太陽系巨型行星,主要是氣體巨行星木星和土星。探訪土星之後,我們延續任務,繼續飛往太陽系邊緣。旅途上,我們不斷把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人類科學家了解宇宙。
雖然我比航行者 2 號遲了半個月出發,卻比他早 4 個月、在 1979 年 3 月 9 日抵達最接近木星的位置,因為我走的軌跡比較短。沿途我們為木星拍了很多照片,不過大部分都是在最接近木星的 48 小時內拍攝的,因為距離越近照片越清晰。除了相機之外,我們身上設有很多其他科學探測儀器,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光譜儀、三軸磁場探測器、離子能譜儀、帶電粒子和宇宙射線探測器、無線電天文儀器、偏振光儀、離子波儀等等。科學家們希望利用這些儀器收集的資料了解太陽系,所以我們就用無線電天線把所有數據都傳回地球。
我們發現了木星系統很多有趣的現象。例如,我發現木衛一「艾奧」上有強烈的火山活動,這是首次於地球以外天體發現活火山。航行者 2 號則發現了木星環,由於太暗淡,地球上的人根本察覺不到它的存在。我們收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了解木星、木衛星、木星輻射帶以及木星環,很多人受這些發現啟發而成為科學家。
探訪木星之後,我們借助木星的引力加速,飛向土星。我在 1980 年 11 月 12 日來到土星大氣表面上約 12 萬 4 千公里的地方,發現了土星環結構原來很複雜,也測量了土星和土衛六「泰坦」的大氣。航行者 2 號則於 1981 年 8 月 25 日才到達土星,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向太陽系的邊緣進發。離開土星前,我們都看見了土星大氣之中閃耀著的美麗紫外線極光。我想,這就是科學引人入勝的地方。
航行者 2 號的軌跡雖然比我的長,他卻可以繼木星和土星後順道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使他成為了迄今唯一到訪過這兩個冰巨行星的太空探測器。他利用土星引力助推航向天王星,然後再利用天王星的重力飛往海王星。像這樣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剛巧運行至同一方向,每 167 年才會發生一次。於 1986 年 1 月 24 日探訪天王星、1989 年 8 月25 日探訪海王星之後,航行者 2 號亦利用海王星的重力進行一次急轉彎,飛往太陽系邊際。
我們雖是兄弟,但其實從升空一刻起,就肯定永遠不能再次相見。我們都在完成太陽系巨型行星探索任務之後飛往星際空間,不過我們的航道各不相同。我航向太陽系北方,而航行者 2 號則往南方進發。再見了,我的兄弟,一路順風。
1990 年,一位叫做卡爾‧薩根的地球科學家,向我發送了一個請求:希望我在永遠離開太陽系之前,回頭為太陽系每一個行星成員拍攝最後一幅照片。水星太接近太陽而拍不到,因為來自太陽的強烈光線可能會損壞我的相機。火星的影象亦淹沒在相機內部太陽光散射之中。
其實,我很樂意在地球消失於無盡漆黑之前,再看一看這個故鄉。我把相機鏡頭對準地球,按下了快門。在這幅照片之中,地球比一個像素更小,只能看見黑暗中的一個小光點。卡爾‧薩根說,雖然這照片並沒有什麼科學價值,卻有著深刻的意義。每個人類、一切愛和恨,都發生在這個比一個像素更細小的星球之上。我希望這幅照片能夠使人類明白,渺小的生命在廣闊的宇宙面前是如何微不足道,卻又是如何無比珍貴。
1998 年 2 月 11 日,我超越了前輩「先鋒 10 號」,成為離地球最遠的人造太空探測器,全因我的速度是人類迄今為止所造的太空探測器之中最快的。先鋒 10 號和「先鋒 11 號」是分別於 1972 和 1973 年升空、首個拜訪木星和土星的太空探測器,因此是我們的前輩。
我們身上都帶著向地外智慧生命問好的禮物。
先鋒 10 號和 11 號各自帶著一塊鍍金鋁版,上面刻有氫原子超精細結構圖、地球人的模樣、太陽相對 14 個脈衝星的位置、太陽系示意圖,以及先鋒太空探測器的剪影和軌跡。
我和航行者 2 號則各自帶著一塊金唱片,裡面儲存了 115 幅卡爾‧薩根和他的團隊挑選的關於地球的照片和大自然的聲音,包括人類所知的科學知識、地球與各行星、母親餵哺嬰兒、奧運會比賽、天文望遠鏡的照片、不同天氣、各種動物叫聲、汽車、火箭和人類親吻的聲音等等,更記錄了長達 1 小時的人類腦波。
唱片裡亦儲存了不同文化的音樂和 55 種不同語言的祝福語。在唱片封套上,更刻有教導地外智慧生命如何讀取唱片內容的圖示,以及與先鋒任務差不多的科學和天文資訊。人類希望我們能夠作為太空使節,代表地球上的生命向其他銀河系居民表達祝福。
我在 2004 年 12 月 6 日首先穿過太陽圈終端衝擊波,也可說是太陽系的內邊界。太陽系邊緣是太陽風與星際物質相遇之地,兩者相撞會產生衝擊波。衝擊波以外就是日鞘,是飛往星際空間的最後一段路。航行者 2 號比我晚了兩年多,在 2007 年 8 月 30 日穿過太陽系另一邊的終端衝擊波,飛進日鞘。
2012 年 8 月 25 日,我走過日鞘,穿越日球頂層,終於正式進入星際空間。這裡是不受太陽風影響的未知國度,我又開始忙起來了,不斷把珍貴的星際空間數據紀錄下來,一一傳給地球上的科學家們。我所測量到的數據令科學家大開眼界,他們發現傳統的太陽圈模型是錯誤的。這些資料幫助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物理模型,我很高興在這麼遠的地方仍能為科學作出貢獻。
然而,縱使已經脫離太陽風影響範圍,我並未完全飛出太陽系。在這個區域,太陽引力仍然能夠吸引天體繞其運行。我仍要飛很遠很遠的路程,才能到達太陽系的真正邊界——奧爾特雲。科學家猜測,在距離太陽 2 光年的位置,即太陽與最近恆星「比鄰星」的一半距離,有一個由冰微行星構成的雲團,稱為奧爾特雲。這些冰微行星,應該就是長週期彗星的來源地。
可惜的是,未來當我終於抵達奧爾特雲的時候,我體內的核能電池早已用盡,再沒法為地球上的科學家檢驗他們的理論。到了 2025 年,我的所有儀器都會停止運作,我將不能再與你們說話。
300 年後,我會發現奧爾特雲真的存在嗎?幾萬年後,我將飛進真正的星際空間,遠離一切恆星的管轄範圍。真的會有外星生命發現我嗎?到時候,地球文明仍然存在嗎?我不知道。
我會帶著人類的願望,永遠徘徊在銀河系裡,直到宇宙終結。//
行星模型電子 在 (模型格納庫)HobbyGara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知名漫畫家-水上悟志老師的機器人作品《Planet With》今年在日本推出電視動畫版後,日本MEDICOS玩具公司也同步推出首款《Planet With》主題商品『老師 可動模型』>> http://bit.ly/2xo6JdG
老師 可動模型』精彩重現了動畫中貓咪般的機器人外型,整體質感相當好,全身約有20個可動部位,還附上了武器「巨貓重鎚」,效果十足!
---
格納庫網站每天有新玩具上架,歡迎隨時來逛逛,新會員首購現領現折$50,每次購物再享現金積點回饋,還會收到包含會員專屬優惠的新商品情報電子報喔~
LINE@加入請點>> https://pse.is/line-hobbygarage
每天發送一則熱門商品消息,想收到第一手玩具情報,現在就加入吧!
有任何問題,需客服協助,請使用FB私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