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冷知識重溫系列︱#香港政治大事年記】
對於不少香港人來說,會將香港政治歸類為冷知識,因為他們認為政治與自己無關。那自1997年以來,香港的政治環境究竟發生過什麼舉足輕重的事情?不如讓Beginneros和大家一起回顧。
1997: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每年供應不...
【#TBT #冷知識重溫系列︱#香港政治大事年記】
對於不少香港人來說,會將香港政治歸類為冷知識,因為他們認為政治與自己無關。那自1997年以來,香港的政治環境究竟發生過什麼舉足輕重的事情?不如讓Beginneros和大家一起回顧。
1997: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同年,亞洲金融風暴在香港爆發,香港樓價一落千丈。
1999:香港居留權爭議 發生,社會就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中國大陸分娩的子女是否擁有居留權存在爭議,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聯及時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尋求首次釋法。
2002:政府推行 高官問責制,及後引致梁錦松﹑葉劉淑儀﹑楊永強及麥齊光等四名官員因犯錯而下台。
2003:香港爆發 SARS。同年,政府草擬 基本法23條 立法,引發超過50萬人在7月1日上街遊行。另外,中國大陸推行港澳個人遊(自由行),准許中國大陸居民以個人的方式前往港澳地區旅遊。
2004: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否決#0708年雙普選(即2007年以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全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
2005:第一屆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問題」為由辭職,引起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釋法。同年,立法會否定2007年及2008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政改方案。
2007:九廣鐵路和香港地鐵合併,成為現時的 港鐵,並按2006年的訂定推行「可加可減機制」調整票價。
2008: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引發金融海嘯,影響香港經濟。
2010:泛民主派發起為爭取真普選而發動 五區總辭,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其後政府聲稱要堵塞「漏洞」,推行替補機制,取消補選,由獲最大餘數得票的候選人名單的首名補上。
2012:政府建議推行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使學生建立國民身份認同,並可以於2012/2013/2014推行,社會各界存在反對聲音,及後改為由學校自行決定是否開辦國民教育科。
2014: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2017年普選訂下「8·31」框架,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引起 雨傘運動及 佔領中環 事件。
2015:2016–2017年政制改革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被立法會大比數否決,同年爆發 食水含鉛事件。
2016:發生 旺角事件,市民因為不滿食環署於新年期間的執法行為而造成衝突,多名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
2017: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設內地口岸區以便進行「一地兩檢」。
2018:廣深港高鐵香港段 及#港珠澳大橋 正式通車,同時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的土地發展計劃。
2019:政府推行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起103萬及200萬1人上街,政府暫緩修例,社會爭取五大訴求。
2020:在疫情期間頒發限聚令,同年通過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條例草案,多名民主派人士先後涉嫌違反《國安法》被判入獄
2021:香港就選舉改革通過《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以確保「愛國者治港」,並於6月引用國安法凍結《蘋果日報》公司資產,令該報因缺乏現金流停刊。
宏觀地看,政治影響著社會﹑經濟﹑教育等不同領袖,與你每日發生的事情息息相關,看畢以上的事情,如果還繼續認為政治與你無關,也許真正與你無關的,是香港而不是政治。
------------------------
◆ 每日分享冷知識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Facebook:Beginneros
------------------------⠀
#冷知識 #香港 #hongkong
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政治大事年記︱#香港冷知識】
對於不少香港人來說,會將香港政治歸類為冷知識,因為他們認為政治與自己無關。那自1997年以來,香港的政治環境究竟發生過什麼舉足輕重的事情?不如讓Beginneros和大家一起回顧。
1997: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同年,亞洲金融風暴在香港爆發,香港樓價一落千丈。
1999:#香港居留權爭議 發生,社會就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中國大陸分娩的子女是否擁有居留權存在爭議,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聯及時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尋求首次釋法。
2002:政府推行 #高官問責制,及後引致梁錦松﹑葉劉淑儀﹑楊永強及麥齊光等四名官員因犯錯而下台。
2003:香港爆發 #SARS。同年,政府草擬 #基本法23條 立法,引發超過50萬人在7月1日上街遊行。另外,中國大陸推行港澳個人遊(#自由行),准許中國大陸居民以個人的方式前往港澳地區旅遊。
2004: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否決#0708年雙普選(即2007年以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全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
2005:第一屆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問題」為由辭職,引起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釋法。同年,立法會否定2007年及2008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政改方案。
2007:九廣鐵路和香港地鐵合併,成為現時的 #港鐵,並按2006年的訂定推行「可加可減機制」調整票價。
2008: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引發金融海嘯,影響香港經濟。
2010:泛民主派發起為爭取真普選而發動 #五區總辭,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其後政府聲稱要堵塞「漏洞」,推行替補機制,取消補選,由獲最大餘數得票的候選人名單的首名補上。
2012:政府建議推行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使學生建立國民身份認同,並可以於2012/2013/2014推行,社會各界存在反對聲音,及後改為由學校自行決定是否開辦國民教育科。
2014: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2017年普選訂下「8·31」框架,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引起 #雨傘運動及 #佔領中環 事件。
2015:2016–2017年政制改革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被立法會大比數否決,同年爆發 #食水含鉛事件。
2016:發生 #旺角事件,市民因為不滿食環署於新年期間的執法行為而造成衝突,多名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
2017: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設內地口岸區以便進行「#一地兩檢」。
2018:#廣深港高鐵香港段 及#港珠澳大橋 正式通車,同時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的土地發展計劃。
2019:政府推行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起103萬及200萬1人上街,事件待續……
宏觀地看,政治影響著社會﹑經濟﹑教育等不同領袖,與你每日發生的事情息息相關,看畢以上的事情,如果還繼續認為政治與你無關,也許真正與你無關的,是香港而不是政治。
------------------------⠀
延伸閱讀:【最暴力的和平手段︱#陶片放逐制】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buff.ly/2OqJv15⠀
◆ Youtube:https://buff.ly/2y4WjjI⠀
◆ Instagram:@beginneros⠀
------------------------⠀
#Beginneros #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