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行政學看不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行政學看不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行政學看不懂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王政忠,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三生注意!109年國中會考第六冊考試範圍公布了】 開學延後,但會考如期,台師大心測中心今天很有效率的公布了第六冊考試範圍,這是一個展現公部門行政體系橫向聯繫的好表現,值得讚許. 關於延後開學,對於國三考生以及國一二學生,我有一些看法分享: ■關於國三 1.國文科影響最小,因為國文科三家課本文本出...
行政學看不懂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三生注意!109年國中會考第六冊考試範圍公布了】
開學延後,但會考如期,台師大心測中心今天很有效率的公布了第六冊考試範圍,這是一個展現公部門行政體系橫向聯繫的好表現,值得讚許.
關於延後開學,對於國三考生以及國一二學生,我有一些看法分享:
■關於國三
1.國文科影響最小,因為國文科三家課本文本出現在會考題目的比例極低(2019年會考只出現了兩個選項31個字).
2.承上,所以即便延後開學有影響,影響重點也只在這個學期才會出現的國學常識,即便延後開學,到會考之前的時間也是綽綽有餘的.
3.再承上,所以前五個學期的閱讀理解功力積累才是決戰關鍵,也一直都是,不論是否延後開學.
4.繼續承上,多出來的這兩個禮拜,保持閱讀理解解題練習,不論是紙本或者網路資源,都好,家長老師學生都不必驚慌失措於媒體或網路一片關於遠距教學、網路教學、線上自學等等,想學願意學,紙本一樣好用,差別只是載體而已.
5.最後一個承上,我的國三國文小老師周一就主動連繫我(好棒棒的小孩),我們已經就原有的班上每人都有的閱讀理解題本,規劃了安排了且宣達了適量的在家自主練習份量,想學願意學的孩子就會好好練習,不想學不願意學的孩子,用PS4設題也只會使出多視窗絕技而已.
6.數自社英都有明確的命題範圍,跟學校選用哪一家版本無關,這樣的份量,到會考前,授課時間也都是足夠的,程度中等的孩子不用緊張;程度好的學生,私校的學生,學習進度早早就超前了,根本沒有教不教得完的問題;程度不好的孩子,現在要他線上自學新進度看得懂嗎?國文看得懂,英文看得懂嗎?英文看得懂,數學看得懂嗎?
7.繼續承上,所以新進度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那不如複習舊知識;複習舊知識,不是有舊課本舊講義舊資料嗎?所以一定要線上平台嗎?
8.線上平台自學也好,紙本學習資源也好,新進度也好,舊知識也好,想學願意學,載體都不是問題.
9.所以平常在課堂上建立學習動機、建構學習能力才是王道.
10.結論,我的小國一到現在沒人聯繫我.這就是結論.句點.
■關於國一二
1.我的小國一到現在沒人聯繫我.先說結論.
2.不過我沒有生氣,有什麼好生氣?因為延後開學的這兩週,本來就是他們暑假,朝三暮四的故事讀過嗎?
3.我也沒有焦慮,有甚麼好焦慮?學習節數根本沒有縮短啊!
4.我也沒有驚慌,有甚麼好驚慌?原本的以前的暑假的前兩週,我有安排規劃線上自學過嗎?
5.如果平常沒有實施線上自學的軟硬體環境、教與學的習慣與設計,這兩個禮拜如果真要整體性的全面對任課班級實施,恐怕效果也會很個別很差異,有人學有人沒學,有人學到這裡有人學到那裡,有人學會了有人完全沒學會有人學會一點點,那麼開學後,課堂教學就需要面對及處理這些學習的個別差異-而這些學習的個別差異,如果是過往開學後的統一課堂教學,即便仍然會出現,但對一個有經驗的教學者,明顯會是在可受控制的範圍,也會是可以處理的日常問題.
6.全然個別差異化的線上教學之所以大部分存在於體制外的實驗性質學校,那就是因為整體實施需要的各種軟硬體環境尚未成熟-尚未成熟到可以成為一個國家的國民基本教育階段的主流.
7.如果你的教學場域是已然成熟的線上個別差異化教學模式,那很好,這兩個禮拜是驗收,也是日常;如果不是,那就要謹慎思考,如果讓延後開學的這兩個禮拜的線上自學輿論氛圍形成一種檢驗-檢驗學生認不認真?在國民教育階段,這樣的輿論氛圍符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對那些弱勢的、環境未成熟的孩子是否公平正義?
8.承上,如果認真的老師在延後開學的這兩個禮拜認真的規劃了屬於新學期的新學習進度的線上自學課程,別忘了,現在是寒假,不是學期中,他們沒有逃學,他們只是放了兩個禮拜提早的暑假.
9.更別忘了,對那些不過就是放他們該放的暑假,安排他們的假期生活,享受他們的樂活人生、沉浸在可以放鬆片刻的學期空檔的孩子而言,他們沒有在兩個禮拜後少了該有的學習節數,他們不過是延後開學,不是停課.他們不是學習節數的小偷,他們只是欣喜沉醉於朝三暮四情境裡的小猴子而已.
10.我及我的學校在各種跟學生及家長的管道公告了教育主管機關以及學校老師提供的各種線上自學網路平台資源,我們善意的鼓勵學生如果願意,如果環境允許,可以善加利用這些資源延伸學習,但不會用來檢驗我的國一國二學生是否認不認真,當然,更不會用來自我檢驗:我是不是一個認真的老師?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325890
行政學看不懂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假新聞短評】
經濟學看,主動且大肆指責他人製造假新聞、洗腦的人,往往自己正在從事,所以才需要靠做賊喊抓賊達到:
1. 混水摸魚,提高訊息費用使得受眾不易分辨真假,以及
2. 降低競爭,從而保障自己收益
因此我們看到卡神為首的一群人在蔡英文政府旗下謝長廷駐日代表處明顯行政品質受到民眾質疑時,立刻丟出難以短時間認證真假的「黨國餘孽」說來幫主子卸責。(見報導:『「卡神」楊蕙如每月發一萬給網軍下線? 爭議事件一次看!』 -- "2018年間PTT出現一則貼文「大阪駐日代表處的態度的確很惡劣…是一群垃圾的老油條」等語,間接引起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殺,讓社會震驚。經檢方調查後,發現楊蕙如以每人每月1萬元為薪水,透過LINE群「高雄組」下指令給下線蔡男等人,再由下線將消息放到別的LINE群、社團PTT等特定社群,影響輿論風向,顯然是網軍首領,檢方依犯侮辱公署罪嫌起訴她與下線等人。")
我們也看到有位假專家沈伯洋,明明2017年博士論文寫的是針對「中美兩國金融詐欺與貪汙的刑事懲罰之兩國意識型態比較」,2018年回台灣忽然搖身一變成為「資訊戰專家」。
卻被我抓包其聲稱「抖音就是因為是中共洗腦工具所以被印度下架」的說法根本是沈伯洋自己胡扯,明明網路英文資訊可以輕易查詢抖音2019年4月3日是因為「有鼓勵網路色情(尤其兒童色情)」之嫌疑被印度Madras High Court禁止下載,但並未禁止已下載的app使用;同月29日印度法院就自己取消此禁令,目前印度還是可以自由下載抖音,且印度抖音上最流行的往往是印度使用者自己拍攝的影片。(請見文:https://tinyurl.com/urphdpd)
僅印度抖音一例,即很諷刺地讓我們看到嚷嚷假訊息資訊戰的主論者自己也在製造散佈假訊息。
靠「資訊戰」這個假議題四處演說,究其演說內容往往卻多只是搜羅國外各種難以驗證的陰謀論(如沈伯洋多次聲稱希拉蕊受到俄羅斯政府操作的假新聞攻擊,但事實上除了少數學者聲稱假新聞影響選情外,目前毫無直接證據證明俄羅斯政府操作)。
更甭提沈伯洋多次口口聲聲宣稱美國國會使用的牛津大學發佈之研究報告「The IRA,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2-2018」佐證俄羅斯網軍干預美國大選,卻忽略該報告自身數據出現聲稱的「意圖影響美國大選俄羅斯網軍活動」高峰為何出現在川普總統就任(2017/01/20)之後的矛盾現象(見圖)
例如此篇訪問沈伯洋的報導(https://www.feja.org.tw/46799)中宣稱:
「...舉例來說,兩年前,台灣推行新南向政策,中國隨即打出「菲律賓80%男同志有愛滋病」的新聞,一次扣合疾病,東南亞國家刻板印象、同志刻板印象等具有爭議性的議題。表面上看起來政治性不高,但伴隨一定頻率與週期,換標題再打一次,效果就非常驚人。...」(見圖)
但我卻發現,此文聲稱的「中國打出xxxx新聞」根本是「路透社報導,聯合國與菲律賓衛生部共同宣布,菲律賓已成為亞太地區愛滋病擴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見圖)
試問「此新聞是聯合國與菲律賓自己發出,與中國何干?又與打擊新南向政策何干?」
我甚至發現,越去細究沈伯洋所舉之案例,反而越發現沈在編造或扭曲事實的行為遠比過他聲稱的中共網軍更誇張且明顯。
以經濟學來看,在網路不發達的1990年代以前,因查證成本高昂,才是真正假新聞、假訊息可輕易於特定時間地域內散佈的年代。例如紅葉少棒的神話,又如二二八事件的各種綠吱謬論。今時今日,假新聞假資訊的邊際效益遞減得很低,查證成本大幅下降,事實上假訊息的效果遠不如過去,卻反被沈伯洋之流形容為「準戰爭」。
同樣以經濟學來看,試圖以假新聞、假訊息洗腦群眾的有心人士,自己最有誘因指責他人為假,也最有誘因自己造假!
如果我們清楚此類人物的真實目的並非真正要客觀、科學地找出並清楚定義問題,與研究解決方案;而只是要靠炒作某種聳動、自己其實外行的議題擷取政治、金錢或非金錢的利益名聲,則其各種矛盾可笑的說法、跳樑小丑般的行徑,就很容易預測與理解。猶如他們口口聲聲討伐的黨國圈養的老學者們一樣,他們也只是一批新的黨國假學者 -- 不是靠專業,而是靠恥度在食物鏈底層討生活、靠販賣恐懼維生的小丑,操演著換湯不換藥,三十、四十年前已經被老黨國玩爛的「三合一敵人」老哏。碰上如此悖於常理的假間諜王立強案卻失心瘋/失智地聲稱:「這一次共諜案的爆料,幾乎把我們在做調查的疑慮都解開了...」(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BToday/videos/777275939387815/
結果只是隨一個想同樣靠行銷恐懼,趁恐中之潮流騙取居留權的詐欺犯起舞,沈伯洋假資訊戰專家身分幾乎也跟著不攻自破。
一如我在「科學方法論1」(https://tinyurl.com/yxb3425o)中舉例的美國作家Paul R. Ehrlich於1968年曾聲稱1970年代會有全球性饑荒與人口大幅餓死的謬論一樣。身為昆蟲學家的Ehrlich其實經濟學完全不及格,經濟感受更是差勁,但即便被正規經濟學家以實證打臉,此人依然可以繼續販賣謬論直至今日。
也如我在「我們不害怕恐懼,我們專門製造恐懼」一文(https://tinyurl.com/y4y3otza)中提到美國川普總統舉起關稅大棒看似要砸向墨西哥,聲稱因此換得某項協議回國驕其子民,殊不知該協議早在川普恐嚇前幾個月已經談妥。這也是一場販賣恐懼的政治秀。
簡而言之:看懂沈伯洋、胡采蘋之流怎麼販賣恐懼芒果乾,就不會對他們不斷秀下限的言論感到驚奇,只有對他們靈魂之價如此低廉感到可悲與可笑。(本blog已經多次打臉胡采蘋可笑且不入流的財經相關言論,請自行以『財經大媽」關鍵字爬文)
例如2019年4月17日胡采蘋才於臉書憤怒地批評嘗試尋求妙天禪師支持的藍營總統候選人,卻對其支持的蔡英文在年底面見妙天不吭一聲。覺青綠吱的雙重標準聞名於世,正因為這些人的言論均以價值偏好先行。(見圖)
這點在先前我批判那些來此地鼓吹「母語教學優先」的人是一樣的錯誤。
可幸的一面,這些小丑也是很好的經濟學學習負面教材:學習經濟解釋必須要能客觀的觀察事實並從中建立可被證否的、邏輯自洽的科學性理論。經濟學是門科學,科學不問好不好,只問發生了什麼?背後因果關係與邏輯為何?可否在相同侷限條件下精準預測現象重複發生?
如果像沈、胡之流先拿個價值觀偏見在前,則任何有科學性解釋力的理論將寸草不生,一個人一輩子的學識也不會有任何長進。
http://yuanyu.idv.tw/?p=3353
行政學看不懂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月7日,法務部調查局以大張旗鼓的方式發新聞稿(http://bit.ly/2yNfQWo ),宣稱以違反刑法第153條煽惑他人犯罪將某民眾「函送」地檢署,並在新聞稿文末「提醒」人民在臉書或網路發言請勿「以身試法」。此一新聞稿讓媒體大肆報導,引發軒然大波;在法律圈引起不少憤怒的聲浪。
而就在7天前,香港律政司部分檢控人員的公開信,恰好成為對比。
這個對照組,凸顯法律人的靈魂為何不能丟棄。
「法律人常被其他領域嘲笑手無縛雞之力、不會動手術、不會做生意、不會算帳、不會研發科技、不會研究自然科學.........看起來好像對於人類文明沒有什麼貢獻........
但是,如果沒有法律,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文明可以繼續?
而法律人專業的最大『賣點』,就是心中 #始終相信法律、#相信自由、#相信程序與實體正義的靈魂——這樣的靈魂,比什麼金錢權力都還要可貴。
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在體系中有多「不得已」,當到了首長還在喊不得已。其實不是不得已,而是貪婪。每個月的基本月薪不夠滿足他,他想要更多。
法律人,不論心中對於財富、官位有多大的渴望,如果為了財富、權勢,服膺於政治,不惜背棄法律,那就等於把自己的專業與靈魂全部丟掉。
一個沒有專業與靈魂、服膺於權力與政治的法律人,是最可怕的怪獸,歷史可作為殷鑑。」
--Hsin-Yin Wu
【法律人的賣點是什麼?】丟掉了靈魂,還有資格談法律?
8月7日,法務部調查局以大張旗鼓的方式發新聞稿(http://bit.ly/2yNfQWo ),宣稱以違反刑法第153條煽惑他人犯罪將某民眾「函送」地檢署,並在新聞稿文末「提醒」人民在臉書或網路發言請勿「以身試法」。此一新聞稿讓媒體大肆報導,引發軒然大波;在法律圈引起不少憤怒的聲浪。
而就在7天前,香港律政司部分檢控人員的公開信,恰好成為對比。
這個對照組,凸顯法律人的靈魂為何不能丟棄。
法律人常被其他領域嘲笑手無縛雞之力、不會動手術、不會做生意、不會算帳、不會研發科技、不會研究自然科學.........看起來好像對於人類文明沒有什麼貢獻........
但是,如果沒有法律,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文明可以繼續?
而法律人專業的最大「賣點」,就是心中 #始終相信法律、#相信自由、#相信程序與實體正義的靈魂——這樣的靈魂,比什麼金錢權力都還要可貴。
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在體系中有多「不得已」,當到了首長還在喊不得已。其實不是不得已,而是貪婪。每個月的基本月薪不夠滿足他,他想要更多。
法律人,不論心中對於財富、官位有多大的渴望,如果為了財富、權勢,服膺於政治,不惜背棄法律,那就等於把自己的專業與靈魂全部丟掉。
一個沒有專業與靈魂、服膺於權力與政治的法律人,是最可怕的怪獸,歷史可作為殷鑑。
-----------
香港律政司部分檢控人員,以律政司刑事檢控科信紙發公開信,批評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報導參見:http://bit.ly/33fUhw1)
「致廣大的香港市民:
我們這一群檢控人員是服務香港市民的公僕。我們支持日前我司同事的聲明和高級檢控官的表態。
我們肩負起對廣大香港市民,法庭和普通法下的責任。我們同樣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犯法行為,無論是暴徒和黑警都絕不姑息,嚴格根據證據和檢控守則決定是否進行檢控。
根據基本法第 63 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而檢控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原則是檢控每一件案前必須考慮,是否有合理機會達致定罪和檢控是否合乎公眾利益。
遺撼地,律政司司長鄭若驊("鄭")和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梁”)似乎忘記了以上原則。
鄭其身不正,又不是刑事法專才,在處理牽涉大型公眾活動的案件時,主要考慮政治因素,在沒有充份證據,沒有合理機會達致定罪或不乎合公眾利益的情況下仍堅持作出檢控,視檢控原則如糞土。
梁曾被法庭裁定為一名不誠實的證人(區域法院編號:DCCJ 3619/2002),但這無礙他在 2015 年獲得資深大律師的名銜,更在一個月前獲政府頒發太平紳士這名譽。梁既然是資深大律師,是刑事法律專才,負責掌管香港所有刑事檢控,應該把關和作出獨立判斷,遺憾地梁亦被鄭踐踏,不能做好把關工作。
現在香港風雨飄搖,在大是大非的議題上,梁鄭對外只會背誦範本對答以搪塞傳媒的查詢,對內亦從來沒有安撫和穩定人心。他們從來沒有真誠面向法律界和廣大香港市民。鄭只懂向特首叩頭。另一邊廂,梁只求明哲保身,為未來晉升高等法院法官鋪路,梁鄭他們都愧當刑事檢控專員和律政司司長這職銜。
721 警黑勾結事件,令所有人震驚和憤慨。香港法治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絕對支持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 721 事件。在廣大香港市民對法治和我司日漸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司更需要一個有良心、有原則的人擔當律政司和刑事檢控專員,保障正義得以伸張,無辜的得到釋放,這樣才不會辜負香港市民對我司架有的期望。
無論如何,我們仍會緊守崗位,謹記我們對廣大香港市民的責任,繼續為公義和市民服務。
公僕仝人無懼風雨,與市民同行!香港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