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行政學教科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行政學教科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行政學教科書產品中有37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曹長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知名台派精神科醫師分析:蔡英文是病了,還是壞?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1/202109211921381871.htm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人說,在台灣參加過選舉的人,好像被剝了一層皮,祖宗八代都會被挖出來。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一個異...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曾鈺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施政報告就高中通識科,提出多項改革。行政長官指改革是為了糾正過去通識科被「異化」的問題。反修例事件中很多學生被捕,有人批評是源於通識科「教壞人」,但也有不少聲音指將社會問題歸咎於通識科,只是找「代罪羔羊」。究竟通識科是否真的出了問題?教育局的做法是否就能糾正問題,重回初心?' 1:33 通識科的初...
「行政學教科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Hey, it’s Samara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行政學教科書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行政學教科書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51:09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法律系日常 📍|平常怎麼上課的| ▫️正課基本上不點名 基本上是不會點名的,也比較少有功課或報告,學期分數大多是「考試占100%」,所以要不要來上課就看個人!(有時候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考的時候才會發現,同學原來你也有修這堂課喔⋯⋯)但除非你真的...
行政學教科書 在 Hey, it’s Samara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54:17
- 指考過後、開學之前是大學新生最期待卻有點緊張的一段時間🤣 不知不覺我也要升上三年級了,如果問說對法律系新生有什們建議的話,我覺得有下列十個🤣 - 1、維持英文程度且學習其他語言,從幼稚園到高中學習英文也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在英文有一定程度之後,學習其他語言所受影響其實並不大。多多學習其他能力並不是...
行政學教科書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07:11:20
在家防疫免不了都要追劇吧?!你喜歡的類型是愛情、法律、推理、懸疑、醫學、還是生活職場呢?據國外收視率調查,愛情劇不再是收視主角,因為對很多現代人來說,戀愛彷彿與自己無關。反而是以職場生活為題材的,引起熱烈迴響的越來愈多。 其實看劇也可以幫助你提早認清職場😆?不論你是社會新鮮人或職場戰將👩💼,你...
-
行政學教科書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2-05 21:00:12施政報告就高中通識科,提出多項改革。行政長官指改革是為了糾正過去通識科被「異化」的問題。反修例事件中很多學生被捕,有人批評是源於通識科「教壞人」,但也有不少聲音指將社會問題歸咎於通識科,只是找「代罪羔羊」。究竟通識科是否真的出了問題?教育局的做法是否就能糾正問題,重回初心?'
1:33 通識科的初心是甚麼?
6:14 新通識科有甚麼安排
7:31 通識科的問題與異化
9:43 教科書送審的理據
12:15 通識科的要求與教師的困難
16:51 通識科如何培養價值觀?
19:11 新課時與評分對通識科的影響
21:12 政府可考慮核心與選修科目
22:24 總結 -
行政學教科書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19:58:28談起「香港第一任行政長官」,有人認為是董建華,追溯至港英年代第一任港督是砵甸乍,但其實真正讓香港開埠的是鴉片戰爭時,那位英國駐華商務總監、被委任為「香港行政官」的查理・義律。究竟英國為甚麼選擇香港殖民,而不是舟山群島?19世紀的中英貿易戰,道德成份佔多少,貿易成份佔多少?為甚麼林則徐和義律接觸後,(教科書不會說的)晚年反而主張種植國產鴉片?義律在中國人眼中是侵略者,但為甚麼在英國人眼中卻是過份「親華」而軟弱?了解甚麼是香港,一定要從這些根本問題談起。
➡️ 本集嘉賓分別是《光明頂》客席主持馮智政,香港大學《學苑》前總編輯、《蘋果日報》專欄作者陳雅明。另外邀請了神秘嘉賓錄製了intro,希望大家喜歡。
⏺ 背景介紹:《國際梟雄》是堅離地球Patreon的Podcast節目,每週邀請不同熟悉內容的嘉賓,講述一位對國際關係有獨特影響的人物,國際、中國、香港並重。每一位人物大約分6-7集,一週內逐日分享,第一節公開在YouTube播放,其他各節在Patreon獨家,最後一節「彩蛋」放於VIP Tier內。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
行政學教科書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04:43:14🔥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招名威就是藉權勢搞霸凌的小人,
不敢不道歉但又拿「中華民國」當遮羞布,
綠委、綠媒第一時間甚至想藉此操作,
製造他因為談「中華民國」被迫道歉的假新聞。
直到現在行政院還在鬼扯「反歧視但要護國格」,
但教科書都說「台灣地位未定」否定中華民國了,
你們還要護什麼「國格」?
綠委、綠媒帶風向還不奇怪,
國民黨竟也有小政客幫忙演出,
跟著批大學不應禁止教授說「中華民國」,
真比你們常罵的王浩宇還不如!
王浩宇至少說出真相,
從頭到尾跟「中華民國」沒有關係,
是招名威道歉刻意說「身為中華民國台灣教授絕不會搞歧視」,
根本沒真的承認自己先前的歧視言論(也就等於沒道歉),
校方才說他的「道歉」是提油救火!
那些國民黨小政客是真的不懂,
還是根本為了迎合「風向」?
不過王浩宇說台灣只要扯上統獨就很好帶風向,
那我要問是誰在利用這個帶風向?
家族在大陸搞陽信融資賺人民幣的何志偉,
搭配敢說不敢當的孬種招名威,
不就是利用「抗中保台」的民粹做小政客、小網紅?
還有包括王浩宇在內的民進黨,
一連串合理化「武漢肺炎」、種族霸凌譚德塞的風向,
不都是同一套手法?
至於那些還想說招名威提「毒奶粉」、「病毒」也是在說事實的,
請問你們台灣是不是也有地溝油、塑化劑?
以後人家也說台灣人吃塑化劑特別多,
所以台灣男生懶叫都小特別娘,
你說算不算歧視?聽了爽不爽?
這個與波特王還有些神似的招名威,
就是標準的外省姓,
看網路資料籍貫還是香港?
不知道未來是否也想靠「抗中保台」取悅817,
搭配1450力捧做網紅,
哪天也要跑出來參選了?
反正台灣就是這麼low,
也因為這麼low所以難怪獨不了,
要他們真的跟大陸拚沒種,
就是一堆小政客、小網紅的咖小!
行政學教科書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知名台派精神科醫師分析:蔡英文是病了,還是壞?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1/202109211921381871.htm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人說,在台灣參加過選舉的人,好像被剝了一層皮,祖宗八代都會被挖出來。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一個異數。
蔡英文給人的印象:「出身富裕家庭、台大畢業、留學英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政大教授、國際法學者」。也因為這樣,當2019年6月11日民報刊登曹長青一篇「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打死,也不相信」。這不是因為蔡英文有多好,而是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大膽無恥的人!
其實,蔡英文的博士、論文造假疑雲,早在2015年選舉時就已被提出來過。只是,當時媒體報導很少,大家也都認為那一定是選舉抹黑。因為,如果是「野雞大學、選議員」,或許有可能;但蔡英文牽涉的是「倫敦政經學院、政大教授,而且是選總統呢」,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烏龍?那是絕絕絕…絕對不可能!
在曹長青質疑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的文章之後,同年六月蔡英文偷偷傳真了一本「博士」論文,在英國LSE婦女圖書館出現。隨後,林環牆教授在2019年8月6日親自去翻閱,並在8月27日發表轟動全台的獨立調查報告,「蔡英文博士論文與學位證書的真偽」。林教授的結論是,蔡英文頂多是「完成論文初稿,但未通過博士口試」的博士候選人而已。
接著,徐永泰博士在「四不一沒有」的嚴格限制下(「四不一沒有」:LSE聲明,這是根據作者的要求,不可以影印內容或用手機拍照其他部分,不可以帶鋼筆、原子筆,不可以帶水進去,也不可以帶手機錄音等,只可以閱讀和用鉛筆抄寫筆記,其他一概禁止。若需中途離開,需先交回論文,回來後再與館員一起拿出論文),於9月13日跟進至英國LSE婦女圖書館閱讀蔡的論文後,發表「蔡英文論文讀後感」指出,該本論文格式錯誤百出,竟有六頁缺漏,還出現了1990年代才有的電腦排版方式「微軟字間字句自動調整系統」,且該論文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小結論,但卻沒有最後的總結,比較像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學術報告集結而成(這一點,童文薰律師在比對蔡英文國圖版英文論文,跟蔡發表在國內期刊的中文升等著作,發現後者幾乎是前者部分章節的英翻中,得到證實)。至此,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已成定局。
雖然大選後,有關蔡英文的論文門報導變少了,但在彭文正、林環牆、賀德芬等人努力追查下,英國資訊委員會(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竟同意倫敦大學不公開蔡的口試委員名單,因為公布了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和痛苦(Disclosing this information would cause that individual a degree of damage or distress)。今年九月教育部公布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是「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放在LSE婦女圖書館和台灣國圖)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完全不同。逼得總統府發言人特別聲明,履歷表填的論文題目是「博士」論文的Part Two。這又是另一個謊話:沒有人在申請教職時不填博士論文題目,只填第二部的題目。那只證明一點:當時申請政大教職時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
再加上,在蔡號稱取得博士學位(1984年3月)之前一年,蔡英文在1983年6月;1983年12月在「政大法學評論」刊登的文章,都已自己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1983年10月,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也是自稱國際經濟法博士。蔡英文自27歲起即以假博士招搖撞騙,是毫無疑問的了。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27歲的你我,誰敢跟蔡英文一樣,沒有博士,卻在投稿的期刊、報紙四處謊稱博士,並在國立大學求職信上公然杜撰博士論文題目嗎?一個27歲,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為何會如此膽大包天?為何敢說謊成性?是爸爸有錢?可是有錢人子弟也很多,誰會這樣?還是爸爸有強大的黨國關係?可是有黨國關係的人也不少,誰這麼敢?而且,蔡英文說謊,不是只有27歲時假稱博士那一次而已。
我曾於2019年12月9日在某報發表一篇「小英說謊記」,敘述蔡英文親口說的謊話,摘要如下,
一、紐約辦事處大樓購買、啟用期間(2004/2005),蔡英文是不分區立委。但2019年8月17日,蔡英文在台中開講,「紐約辦事處…我們買了以後,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那你要說誰有那麼樣的願景呢?我告訴你,就是我啦,我在做行政院副院長的時候」。蔡英文講這段話時,眉飛色舞、得意洋洋。後來被阿扁打臉後,8月26日才在臉書表示記錯了。
二、2011年出版的《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的口述提到,「初到康乃爾時,記得開學不久,有一次上『國際公法』的課程時,我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妳來自那裡?』『那你們將來要跟中國怎麼辦?』…『嗯……』向來對隨堂抽問有問必答的我,剎那間腦袋裡竟然一片空白。…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他很體貼、也很嚴肅地說:『這個問題沒有理所當然的答案。妳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好好觀察、好好想想!』」
2019年9月20日「社群之夜」,蔡英文:「我到康乃爾大學法學院,去的時候,這個系主任就告訴我,就見我,看到台灣的學生他覺得很新鮮,他就問我說,『你是台灣來的?』,『那你們以後跟中國怎麼辦呢?』,我想了一想,我說『我們政府說我們要統一啊』,我們這個老師看著我說,『你真的要來唸康乃爾大學的法學院嗎?』……這個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因為他已經過世了,我可以跟各位講,他的名字叫Barceló」。三天後,彭文正博士收到Barceló教授的電子信件!九天後蔡連任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經查證係口誤。
三、2019年9月18日徐永泰博士報告,政經學院的蔡論文有一書面的作者要求,「四不一沒有」的閱讀限制。
隔天記者問,為什麼論文的閱讀要有很多的限制。蔡:「這個我不知道,這個我也想去了解一下」。再問:「他們說是妳訂的」。蔡:「那當然不是我訂的」。問:「他們說是你要求的」。蔡:「不會是吧?」
四、2019年11月28日立法院公聽會,嚴震生教授指出,在國圖的「博士」論文有444個拼字錯誤。隔天蔡為解釋錯字太多,說:「35、36年前的論文了,那時候的打字都是用傳統的打字機,有打字的錯誤,其實也是在所難免」。
但,2011年,蔡在民主沙龍座談時親口說:(我的論文,)「尤其是你打字校稿整整花了一個月,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打,然後用printer印出來。」
五、2011年民主沙龍,蔡說「你檢查了你的論文一個月以後,把論文交出去之後的那一剎那,我就覺得說我不要再考試了。……可是後來我爸爸說,你畢竟是學法律的,應該去考一張執照吧。…我又開始了我的考試生涯,我又去考了紐約的執照,考完以後……我又去考了台灣的執照。那兩張的執照就一直掛在我家的牆上。…我的考試生涯就結束了,那就開始我的教書生涯」。
其實,蔡英文的紐約律師是1987年登錄的,根本不是自稱倫敦政經畢業後(1984)先去考、再回台教書。至於蔡的台灣律師更是在1996年才通過檢覈取得,根本不是考試取得!
再加上蔡英文在《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一書中,說明姊姊蔡英玲陪她去倫敦參加博士口試的照片,後來被網友比對出,背景是波士頓的教堂。以及最新出爐的謊言,日前賀德芬老師公布的,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題目,不一樣。事實上,這題目也跟蔡英文於2011年在各大學(開南大學、交通大學、彰師大、靜宜大學)演講,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又不一樣。更是跟2011年10月出版的「小英便當與洋蔥炒蛋」一書的論文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elfguard for Domestc Market」)不同!怎麼有人連自己博士論文題目都會連續講錯、寫錯?
一個人可以在公開場合,口沫橫飛,神采飛揚,說謊,而且不止一次,不怕被抓包,也不怕這些場合可是都有錄音錄影。一個人可以在求職履歷表上謊稱博士,一騙近四十年,也不怕東窗事發。這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壞:她知道自己在說謊。就是愛說謊,隨口呼攏,說謊可以得到利益;另一種是病了:其實她不知道自己是在說謊。
在精神醫學有一少見的精神病理現象,英文叫Pseudologia fantastica(有人翻成「謊話幻想」),又名pathological lying(可翻成「病態性說謊」)。精神醫學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有限的事實,混合了大量、生動的幻想。聽者的興趣使當事人很高興,於是又更強化了本症狀。這些症狀不僅是事實的扭曲,有時還會偽造一些自相矛盾的過去生活,如聲稱父母已死,博取同情」。另也有這樣的描述;「流利、似是而非的說謊,通常是浮誇、極端事物的不真實敘述。這些敘述隱隱約約被當事人相信是真的」。但本現象不是妄想,因為如果有人找出事實來質疑時,當事人還是會承認錯誤。又,他們說謊,主要不一定為了得到實質利益或逃避責任,而是為了滿足內心某種需求,或許從中可提升自尊與自信。
我曾經一度以為,蔡英文會不會是後者,病了。如果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包容她,並給予治療。但蔡英文,博士未完成,帶著博士班筆記回國,將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進政大教書,繼續把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藉以升等副教授、教授。這位法律學者教授,終其一生,除了將博士班筆記翻成中文外,沒有其他著作發表。所以就說謊的本質,蔡每次說謊都是為了得到利益或逃避責任,而且還運用各種方法去遮掩謊話,如放在LSE的論文不讓人影印、引用,把教職升等資料封存至2049年。由此觀之,蔡英文應該是壞、不是病。
有人一定會說,當總統又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當然沒錯。問題是,我們談論的不是「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而是「讓學術詐欺、說謊成性的人當總統,對我們社會及下一代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原載台灣《風傳媒》網刊 2021年9月21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47891?mode=whole
行政學教科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舊作選篇(之52)
除憶詛咒
(此文原刊於2017年12月8日,重刊稍有增刪。)
羅馬帝國時代的元老院曾經通過一個對已故人士的懲罰立法,就是要消除這人在世的一切行狀,銷毀他生前出現過的文字、雕像等記錄。這項立法被稱作「除憶詛咒」(Damnatio memoriae)。在當時,這是最嚴重的恥辱。
歐威爾1948年的小說《一九八四》,創造了Unperson一詞,是指一個人不僅被當局殺害,而且他在現實生活中的信息、照片、文章也被一同抹去,不留一絲痕跡。因為依照極權國家大洋國的「雙重思想」原則,這樣的人應該被完全忘卻,即便是親人和朋友也不應該記得他的存在。
歐威爾的寓言也成為了預言,被共產國家不斷予以實現。而且這些極權國家沒有像羅馬帝國那樣為除憶詛咒立法,而是逕由行政手段執行,又或在專權下各地均「識做」而執行。
有一張由畫家董希文在1953年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描繪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建政那一刻。在接下來十多年,這幅油畫遭到多次修改。原畫站在前排的政府副主席高崗,到1955年高崗事件發生後,董希文奉命在畫中把他刪除,原位以一盆花代替。1968年文革期間,董又奉命在畫中把劉少奇除掉。1970年,董已病重,就由他的學生把畫中的林伯渠剷除。
記錄真實影像的照片也不斷遭到除憶的命運,儘管那時候還沒有電腦改圖功能,因此改得很著跡。毛澤東作狀為建水庫而拿鋤頭的照片,原有站在旁邊的彭真,文革爆發後,同一照片的彭真不見影了。毛澤東與林彪並坐發表講話的照片,林彪事件後同一照片只剩老毛一人了。四人幫被「一舉粉碎」後,《人民畫報》報導毛喪禮,一整排人中間就有幾個位置突兀地空着。
2018年香港教育局要恢復中史課程,10月底公開課程大綱,被記者問到何以沒有提六七暴動、六四等事件,負責課程修訂的專責委員會主席、中大歷史系教授梁元生說,這是很笨的問題,上述事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並不重要,「六七年你在哪裡?」
以歷史事件發生時「你在哪裡」作為沒有把事件列入教科書的理由,是很笨的答案。絕大部分歷史事件發生時,現在的人有誰在那裡?這種話出自平常人之口可以說無知,出自歷史專家之口就是無恥了。這回答也顯示了,不管如何荒誕,中史課程就是要貫徹中共黨慣常說的「不要糾纏歷史上發生的不幸事件」,或不要搞「歷史的虛無主義」,也就是除憶詛咒的洗腦歷史教育。
除憶,實際上一定給這個國家、民族、社會帶來詛咒。作家柏楊說:「忘記罪惡,尤其是忘記政府政黨之類的集體罪惡,罪惡一定會再來,再來到自己身上,或後人的身上。」捷克作家昆德拉說:「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美國華盛頓為納粹屠殺猶太人而建立「浩劫博物館」,創立者在博物館落成儀式致辭說:「遺忘,就意味着將受害者再殺害一次。我們沒能阻止他們第一次被殺害,我們絕不能容忍他們被殺害第二次。」
延續六四等所有記憶,就是為了不讓這國家、這城市帶來除憶詛咒。那是真正的愛國愛港。
行政學教科書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本通膨是因為各縣市加碼振興,但當阿北也加碼之後,通膨的理由就不一樣了!各位同學,請更新你的柯氏經濟學教科書版本!
#五倍券 #振興券 #加碼 #通貨膨脹 #柯文哲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