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外樓神 】
_
有瓦遮頭,是否等於安居樂業?當然不!
_
「再鋒利嘅刀都會有生鏽嘅一日!」一幢由水泥鋼筋建造而成的大廈,就算結構再嚴謹,用料再優質,經過長年累月日曬雨淋,都會日漸破損變殘舊,需要維修保養,否則隨時會有發生意外,導致人命傷亡。
_
這是港台電視31上周六(2/1)首播的新劇《格外...
【 格外樓神 】
_
有瓦遮頭,是否等於安居樂業?當然不!
_
「再鋒利嘅刀都會有生鏽嘅一日!」一幢由水泥鋼筋建造而成的大廈,就算結構再嚴謹,用料再優質,經過長年累月日曬雨淋,都會日漸破損變殘舊,需要維修保養,否則隨時會有發生意外,導致人命傷亡。
_
這是港台電視31上周六(2/1)首播的新劇《格外樓神》第一單元「真相」劇情,改編自2010年1月發生的「馬頭圍道45J號唐樓倒塌事件」,指2011年1月旺角新填地街656號一座樓齡達50年的唐樓倒塌,一人當場死亡,另外有多名失蹤者遭活埋,消防員到場搜救。事發後,屋宇署助理署長緊急召開會議,要求一班結構工程師、屋宇測量師、技術主任立即善後,包括派人到事發地點一帶現場勘察,檢查有沒有其他樓宇出現結構性危險之餘,亦要防止出事樓宇旁邊的大廈抵受不住壓力倒塌。
_
為了增加可觀度,加上劇集由屋宇署兼香港電台電視部聯合製作,劇組在相對豐厚的資源底下,製作上不惜工本:圍繞故事主線的演員已有十數人,又邀請隸屬消防處的坍塌搜救專隊客串;全數實景拍攝,更誇張到在旺角封街兼搭建綠幕,以電腦特效營造倒塌現場頹垣敗瓦的畫面。整體而言,拍得住同樣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火速救兵IV》(2018),但看過第一集之後,發現《格》劇仍然難以擺脫「功能劇」的局限。
_
所謂「功能劇」,其實就是為不同政府部門、政府機構或公營機構「Soft Sell」(軟性宣傳)以及附帶公民教育性質的劇集,多數採用單元劇的方式創作,每集故事不同。除了在無綫播放的《廉政行動》系列之外,《IT行者》、《賭海迷徒》、多輯《非常平等任務》、三輯《證義搜查線》、兩輯《隱私何價》、五輯《女人多自在》和四輯《火速救兵》等等,都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畢竟這家公共廣播機構,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很大程度上要背負這種商業傳播機構不會有的宣傳責任。
_
既然今次《格外樓神》是由屋宇署和香港電台電視部聯合製作,在創作故事方面,有必要達到一種效果:面向普羅大眾,屋宇署有甚麼社會責任,以及作為部門職員應有的專業精神,包括辦事能力和態度,稍一不慎,即會招致人命和財物損失。「真相」的故事橫跨兩集(之後每集故事不同),即約一集港劇的長度。
_
用最簡單方法介紹「真相」,就是有座唐樓突然倒冧,有人死,有人失蹤,屋宇署人員需要善後,乍聽不難明白,但編劇張飛帆參考真實案例,再改編成「真相」,當然不是純粹為「屋宇署嘅人好專業呀!」這種硬銷的說法服務,而是更希望透過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包括袁富華飾演的屋宇署結構工程師趙宇琛、張蔓姿飾演的出事現場住客李穎珊,還有陸駿光飾演的流浪漢等等,帶出何謂「家」:兩夫妻住在一起,但貌合神離,他們身處的地方能否稱得上一個「家」?流浪漢看似無處容身,但街頭巷尾,只要找到一個遮風擋雨的角落,那裏就是他的「家」。
_
但因為要切合宣傳功能,所以劇本設計上,必然會放大屋宇署的專業範疇,令觀眾明白,他們這班人的日常工作包括甚麼,而角色對話裏,亦有必要加插一些關於樓宇結構的討論。最易入口的例子,是袁富華,以及三位同事(泥鯭@RubberBand飾演的屋宇署結構工程師曾近平、李任燊飾演的屋宇署技術主任詹柏林、趙善恆飾演的屋宇署技術主任白偉琳)談論,到底出事大廈倒塌之後,旁邊的兩幢大廈會不會出事?袁富華跟泥鯭,借用工作用的筆記本、茶餐廳內的膠杯和過膠餐牌解釋,如果一幢大廈四支樁柱其中一支倒塌,大廈會向前傾倒,但假如是地基出問題,情況就會嚴重得多,相信觀眾一看便會明。
_
不過縱觀第一集,全長不足22分鐘,上述程度簡易的對白出現得不算多,反而更多涉及專業用語,觀眾很難立即消化。譬如袁富華跟李任燊事發後在出事現場周邊的樓宇檢查,發現其中一層出現Column Buckling(柱壓曲),假如觀眾不認真細看字幕,是真的不會知道這種鋼筋和石屎柱彎曲得看似懷孕的狀態,代表這種大廈有可能會出現倒塌機會。參考韓劇《沒關係,這是愛情》,由於劇情不斷出現醫學用語,每當角色講出涉及相當字詞時,劇組都會在畫面下面加插註解。
_
另一個更高階的例子,是屋宇署決定在塌樓現場設置類似書架般的鋼架,支撐左右兩邊的大廈,惟涉及保險和安全問題,工人不可以在地盤範圍施工,最終袁富華和張松枝(飾演屋宇署總結構工程師莫永康),想到先用繩索,將重達兩噸的鐵架吊進工地,再利用一條喉,將液壓油注入油壓積,然後藉此微調鐵架位置,而他們所講的「微調」,是用「積」字,在看這一段時,竟然前後看了兩三次,才約莫估計他們想做甚麼 ── 想起中學時代於明珠台看《仁心仁術》(ER)經常因為學不懂而要倒帶再看的日子 ── 我猜,演員唸對白時也不會完全明白吧,翻查資料,大概只有擁有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系碩士學位的泥鯭才知道這一大段對白是甚麼意思,據了解,部份專業對白是屋宇署要求加插,以達致「宣傳」的終極任務,可惜《格外樓神》無論篇幅及每集長度,都並非如《仁心仁術》的那種規模(每集一小時,長達15季),就算編劇和導演功力有多深厚,劇本主線與宣傳功能兩者失衡的問題依然無法避免。
_
(#08012021 )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格外樓神 #港劇 #港台電視31 #屋宇署 #袁富華 #陸駿光 #方健儀 #歐陽偉豪 #張松枝 #陳子豐 #李任燊 #張蔓姿 #張飛帆 #火速救兵IV #趙善恆 #RTHK
行動商務例子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經濟學原理:
1、機會成本:指從事這種事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
2、成本效益原則:使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樣做。
3、一價定律:當貿易開放且交易費用零時,同樣的貨物無論在何地銷售,用同一貨幣來表示貨物價格都相同。
一價定律指出。任何試圖利用富人願意多花些錢的想法的供應商,都會給競爭對手創造出直接獲利的機會。
4、市場清算價格/平衡價格:當願意以市場主流價格購買該產品的消費者數量,與願意販賣該產品的生產者數量,與願意販賣該產品的生產者數量相當時,特定產品的產品市場處於平衡狀態。
5、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雇員的工資與他為雇主在盈虧平衡點上鎖創造的價值大致成正比關係。
6、規模經濟:平均成本隨產品單位產量的增加而下降。
7、難於造假原則:倘若潛在的對手之間的某個信號真實可靠,那必定難於造假。
🔺二、生活中的經濟學
1、A的演唱會是免費,B的演唱會是40美元。如果選擇去看A的演唱會,必定會放棄B的演唱會,但B的演唱會可以在其他時間看。B的演唱會在你心目中的價值是50美元。如果不去看B的演唱會,錯失了自認為價值50美元的表演,但省下了40美元,所以放棄的價值是50-40=10(美元)。如果A的演唱會價值大於10美元,就去看A的演唱會。如果A用的演唱會價值小於10美元,就去看B。
2、一個鬧鐘,在校內賣20美元,校外賣10美元,此時你會選擇去哪裡購買呢?再來看另一個例子,如果一台筆記本電腦在校內賣5510美元,校外賣5500美元,此時你又會選擇去哪裡買呢?
對於前一個例子,很多人會選擇去校外買,畢竟便宜了一半,對於後者,很多人會選擇去校內買,因為,十美元對於五千美元來說並不算多。但在經濟學中,並不能這麼看。兩者的成本和效益是相一致的,所以答案應該是相同的。
3、產品設計既要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
4、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當且僅當收益不低於成本,才能採取行動。因此,只有收益(以願意支付額外費用的消費者數量來衡量)不低於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額外消費者數量來衡量)的時候,才應當增設某一產品功能。
5、(對一價定律進行解釋)比如有些供應商會低於另一部分的供應商的價格賣給客戶,賺取差價的同時又能提高銷量。書中指出,就算是供應商聯手向富人賣高價,窮人也會從中作梗,,他們按照窮人的價格低價買入,再比一些供應商更低一點的價格賣給富人,賺取差價。所以,發展到最後,差價就會越來越趨向零。(“一價定律”適用完全競爭市場)
6、(對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進行解釋)同一公司的同一工作小組中,生產效率最低的員工,收入比自身創造的價值要高;生產效率最高的員工,收入卻比自身創造價值低。
更高的收入實際上是對職位較低的人進行補償,畢竟大多數人更喜歡高級職位。從另一個側面講,這些人雖然得到較高的工資,但是在職業滿意度等其他方面沒得到更好的滿足。
7、設置折扣門檻:對於價格敏感者打折,又不需要對其他買家降價。打折同樣可以讓原本不用買的顧客下決心購買。
為什麼稱為門檻呢?①購買者要關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進行打折;②購買者需對想買東西的時間延後,等待打折時間。
例:*臨時變動或購買的飛機票總比提前預定的價格高。這是因為臨時變動或購買的多為商務人士,對價格不敏感或者有公費報銷,所以收全價。而提前購買飛機票的人多為度假人士,所以打折。
*百老匯的票價在演出前會打折,而提前購買這則要全價購買。這是因為提前買票的多為高收入者,他們對價格比較麻木,並且工作繁忙的他們只能騰出一晚進行觀看,時間成本也比較高,所以不願意花時間排隊等待打折票。因此,百老匯做出這樣的規定。對於排隊等打折票的人來說,如果沒有打折,或許,他們就不會進劇場了。
8、利用高價格的產品吸引眼球,提高品牌效應,促進其他價位的產品的銷售。
例:維多利亞的秘密為什麼要展出鑲鑽的內衣?這是因為這種上百萬美元的內衣可以吸引大眾的眼球,從而促使別人購買他家其他產品,幾百美元的內衣在展出內衣的對比下就不算什麼了。
9、百貨公司為什麼將男裝放在低樓層而女裝卻放在高樓層?雖然大多數男女都希望在公共場合衣冠得體,但在女性身份認同構建中,外表佔比重更大。而且,女性在服裝上的開支比男性高兩倍。說明,女性在選擇衣裝時比男性認真謹慎。因此,乘坐電梯並不會大小女士們買衣服的念頭。但是,一點微不足道的障礙,也會使許多男士打消買衣服的念頭。
以上是節選書中的部分例子,更多有趣的例子沒有呈現出來。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可樂卻裝在圓瓶子?為什麼最暢銷的書和CD賣的比那些不那麼暢銷的要便宜,而最熱門的電影,票價卻比不熱門的電影要貴?為什麼一些國家男性立法者要頒佈禁止“一夫多妻”的法律?等等很多有趣的例子。
🔺三、總結
在我的大學專業課中,也讀過經濟學,但經濟學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太能在生活中被應用。看完這本書之後,其實經濟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有沒有去尋找過。平時看似平常的設計和事物,都是隱含著經濟學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如果我們懂得了更多的經濟學原理,我們是否在遇到一些商業性活動的時候就能用換一種的思維去看待呢。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分析一下商家的商業行為,不盲目地相信售賣者,而是有自己更加理性的思考。
在生活中,很多社會的發展和一些現象和經濟學也息息相關,我們的通訊工具在更新換代,當成本效益不平衡的時候,這種產品就得考慮是推廣還是退出市場。在本書當中,還能看到一些與營銷相關的手段,涉及到很多商業活動背後的原理,並且提及政府部門出台某一政策 對於長遠的發展是有著一定的考慮。如果能夠耐心的看完本書,相信對經濟學也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行動商務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和你聊了究竟怎麼理解財務自由,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怎麼樣讓錢花得更有效率,同時也讓自己的財富增長更有效率。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錢多一點,不論怎麼說,錢多一點,總是能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窘境的概率小一點。其實要管好自己的錢也並不難,美國各大投資銀行曾經根據對客戶的統計,對客戶給出了一些建議,我把這些建議大致歸納為8條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基礎:穩定的工作和職業規劃
首先,你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
雖然很多財務自由的人是自己當老闆,但是更多的財務自由者其實依然在為別人工作,當然他們的職位可能比較高;又或者他們可能是律師、醫生等可以獨立執業的專業人士。
很多人覺得自己創業或者自己投資,就能獲得財務自由,其實完全靠自己創業或投資獲得財務自由的人反而是少數。在美國有大約150萬個家庭的淨資產在1000萬美元以上,我們可以認為這部分人算是達到財務自由了;但這些人中大部分並非創業者,而是為他人工作,或者是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
穩定的工作有三個好處。一是有各種保險福利,沒有後顧之憂;二是通常能清晰地判斷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從而能夠逐漸調整、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三是有助於保持一個良好的朋友圈子,生活會比較精彩。
第二個建議,在有了穩定工作的基礎上,就要做好職業規劃。要做好職業規劃,可以從以下五個要點入手:
想清楚10年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想一想,你現在的工作是否和這個目標一致。
判斷你目前的工作,將來是否會有收入增長的天花板,多久會達到那個增長上限?要想實現持續的收入增長,你必須要做一份經驗會隨年齡增長,而且經驗確實有價值的工作,而不是一份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工作。
判斷你所在行業的大市場前景如何。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我在清華的同學,學建築和土木工程的都發達了,學數學、物理、機械工程、經管的都改行了。
確認你的工作和你的天賦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你是否會討厭這個工作。很多人未必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工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搞清楚自己的天賦究竟在哪裡,但是至少不能選擇一份自己討厭的工作。
要確認,你的工作是否會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有些工作看似掙錢多,但實際上是以命換錢。此外,還要判斷清楚你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有法律風險。很多人為了多掙點錢,做打擦邊球的事情,冒法律的風險。出了事情,再多的錢也換不到自由。
保障:做好財務規劃,理清財務狀況
第三個建議,在做好職業規劃的基礎上,還要做好個人和家庭的財務規劃。
做好財務規劃並不是說要你找一個收益最大化的投資計劃,而是指你要根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來掙錢和花錢。據統計,一個沒有財務規劃的家庭,在實現同等生活水平的條件下,會不知不覺多花掉10-20%的錢。比如,一個家庭一周外出聚餐一次,和一周外出聚餐兩次,生活質量不會有太大差別;或者出門旅行的時候,住高檔些的洲際酒店和住次一級的皇冠假日酒店,其實也不會造成的太大差別;但就是在這些細節中,家庭的支出不知不覺就增長了很多。月光族哪怕掙錢再多,都是不可能獲得財務自由的。
當然,花錢也不要太小氣,那樣會降低你的生活水準,反而讓你失去了自由。投資銀行對此有一個很實用的建議,就是要記錄下來自己的錢是怎麼花的。很多信用卡都會提供一個服務,到年底了幫你做一個賬單分析,告訴你錢都花在哪裡了,這可以成為你規劃支出的參考。
做好財務規劃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養成把錢花在刀刃上的習慣。很多人控制預算很在行,能保證自己每個月都不會多花錢,而且也能攢錢。但這樣也未必合適,因為很多人是該花的錢沒有花,比如健身和改善伙食;而不該花的錢卻花了不少,比如打遊戲和去夜店酒吧。只有做好規劃,記錄下自己的花銷,才能讓花出去的錢更好地回報你——它們或許讓你更健康,或許讓你更幸福。
第四個建議,如果你之前沒有做好自己的財務規劃,那麼現在還需要理清自己的財務狀況。
你可能有房貸、車貸,也可能從花唄或信用卡借了錢。那麼就需要算清賬,搞清楚每一種貸款利息有多高,如果手頭有了餘錢,應該先還哪一種。如果你既有債務,又有投資,比如今天很多人在房貸還沒還清的同時,在股市或者債市上還有投資,那麼就需要算清楚,是否需要把投資撤回來先還貸款。
比如說,如果你在銀行借了300萬的房貸,利率是每年5%,同時你用20萬元的存款買了三年期的國庫券,那麼這時你不知不覺中每年就虧了4000元錢,因為三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不到3%。
所以,在保證自己有一些活期存款應急的前提下,你應該做的是賣掉國庫券,先把房貸還上。如果你那20萬投資在股市上了,除非你投資的收益率在5%以上,否則也應該先還貸。如果你是自己操作股票,那就更應該先還貸了,因為你還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炒股上,這些時間也是成本。至於那種每日計利息的貸款,比如花唄,看似每天利息沒有多少錢,其實年利息算下來高得不得了,永遠不要碰。
我在之前的信里提到,2000年前後,一些人在美國的互聯網熱潮中獲得了財務自由,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人,後來因為互聯網泡沫破碎,那些紙面上曾經的財富又都蒸發了。也有些人及時賣掉了股票,賺到了一些錢,但是這些人往往發現錢根本不夠花。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波意外的財富,讓那些原來開本田雅閣的人,把車子換成了寶馬M系列的跑車;原來出去玩住假日酒店這樣三星級酒店,後來都要住麗思卡爾頓這樣五星級的酒店;原來出行坐經濟艙,現在變成了商務艙。花錢的方式變了,掙錢的能力實際上沒有跟上,錢自然不夠花。不過,前面說的這些消費還不是最花錢的,很多人還拿這些錢去做一些風險很大的投資,投資虧損才是最厲害的。
第五個建議,理清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好財務規劃之後,還要確保預備好一些應急的存款。這些存款不需要多,但需要有。這部分存款不要放在所謂的理財產品中,因為理財產品本質上是一些風險未知的債券。
可持續:動態自由,開源嘗試
第六個建議,財務自由是一種動態,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很多人覺得,當我有了1000萬時,哪怕每年投資回報5%,我每年還有50萬的收益,這比我的工資都多,所以我已經財務自由了。這是一種靜態的想法。因為實際上,如果你的賬上真的有了1000萬,你一定不會再以年收入50萬來規劃自己的生活水平。
我在前面的信里講過,我身邊就有兩位朋友在2000年的互聯網熱潮中意外地實現了財務自由。但實際上,他們財務自由的時間都沒有超過兩年。一方面是因為後來的股市大跌讓他們的資產縮水了80-90%,另一方面,他們養成了大把花錢的習慣。因此,雖然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他們比其他同學過得富裕,但兩年之後,和同齡人相比,他們卻並沒有存下更多的錢。
理解了這一點,我建議你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掙錢能力上,努力做到收支平衡後有所結餘,讓自己花銷隨著收入的增長逐漸調整,這樣會讓你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第七條是一個比較具體的建議:如果你家庭成員中,兩個人的工作收入都還不錯,那麼其中一個人可以嘗試著創業。不過,創業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五年。提醒你一下,這個建議是針對美國人的情況,因為在美國,如果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全家的醫療保險就解決了,一份工資省著點花還是夠的。在中國這個建議是否實用,大家不妨結合自己的情況具體考慮。
我再解釋一下,為什麼嘗試創業不要超過五年呢?
一方面,五年差不多能夠創業兩次,如果兩次都不成,或者看不到前景,就要止損了。創業不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水平不行,也可能個人性格不適合創業。總之,嘗試了兩次之後還不行的話,說明這個人可能存在一些不適合創業的硬傷。
另一方面,如果你脫離自己熟悉的領域超過五年,而且已經不習慣居於人下工作,那麼五年之後很可能沒辦法再找到新的工作了。
此外,一個人創業對全家都會造成巨大的壓力,在經濟上有可能會抽乾過去的積蓄,在時間上可能會耽誤全家人的生活。所以如果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要及時抽身,不要因此毀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底層:身體永遠比錢重要
第八條建議,也是最後一個建議,身體永遠比錢重要。
很多30多歲的人一談到財務自由,就想過60歲退休人員的生活,其實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年齡的生活。60歲財務自由的人可能不太為錢發愁了,也不用上班,但他們會有自己的煩惱和痛苦。30歲的人雖然辛苦,但是有好的身體,應該去尋找自己的樂趣。有些人為了掙錢拼得太厲害,把身體搞垮了,雖然掙了一些錢,但30多歲就不得不過60歲的生活,其實這是得不償失。
小結
回顧這封信和上一封信的內容,我還要再強調兩點:
第一,一輩子不愁吃穿並不是目的,個人自由才是目的,否則一個被判了無期徒刑的人豈不更早地財務自由了?
對任何人來講,財務自由都只是手段而已。當一個人真的獲得財務自由後,他通常不會因此「退休」,可能還會工作得更辛苦,只不過他在時間上有更多的自由。既然在短時間里獲得巨額的金錢不容易,不如調整好心態,找到一個自己喜歡、或者至少是不討厭的工作,直接享受生活的自由。
第二,如果你真要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行動起來。」
行動商務例子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歇斯底里又發作了》
By Phil Smith
你見過有人歇斯底里發作嗎? 或許沒有,因為真正目睹的人並不多。
歇斯底里的定義是:“被不受控制的情緒影響”。
從最近 TMD 和 KMT 的叫囂看來,他們似乎處於歇斯底里的邊緣,因為他們好像對人們嘲笑他們為獲得政治紅利所做的努力感到沮喪,不得不如此。
這就像在親戚的婚禮上看著瘋狂的羅傑叔叔喝了一整瓶高濃度的酒,到晚上快結束時對著每個人大喊大叫。
據我所知,我們的奧運希望羽毛球公主從飛機上發了一張經濟艙的自拍照,說她多麼想念商務艙,即使是 3 小時 15 分鐘的短途飛行也不錯。但真正的含義很快就顯現出來了,不少官員都在商務艙。
那是非常可恥的,這些官員應該受到批評。多年來,圍繞奧運的腐敗事件不勝枚舉,東京也不例外,各種指控現在甚囂塵上。
檢討奧委會是完全正確的,應該調查這件事是如何發生,以及運動員是否被視為次於管理人員、教練和醫生的二等兵。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每個國家奧委會(NOC)都必須不受政府干預。但調查顯示,至少七分之一的國家奧委會主席與其政府有關。
負責台灣體育事務的官員已提出辭職,這也很對。鑑於《奧林匹克憲章》台灣應該迅速採取行動,將國家奧委會與政府完全分開。
(註:作者在此純粹指出奧委會應該扮演的角色而已,無意探討台灣奧委會的黨政歷史背景)
一切都很好,反對黨正在做出有意義的呼籲。但隨後就像打中幾拳的拳擊手一樣,他們開始炫耀,變得過於自信並虛張聲勢瘋狂揮拳。
當羽毛球女孩上傳她的旅館房間照片時,他們尖叫起來:政府怎麼敢讓她住進這樣的房間?
當她心平氣和地告訴大家,她選擇這家旅館是因為地點更靠近場館時,先前的憤怒尖叫很快變成了紅臉尷尬。
他們難道沒有想到要查證一下嗎?顯然沒有……抱歉,這是一個反問句。我最近似乎問了很多這樣的問題,例如:“他們是不是很蠢?” “他們不思考嗎?” “這些人是八歲嗎?”
然後是食物:你怎麼可能給她那樣的食物?他們對政府大喊大叫。有些人認為她吃的只是個廉價便當。
甚至有一位年輕的 KMT 官員好像自詡為某種運動員營養專家,認為便當盒裡的東西不適合運動員。面對一個顯然對胡亂塞進嘴裡的東西並不那麼謹慎的人,我不得不懷疑,他是否可以將自己定位為奧運選手戴小姐應該吃什麼或不應該吃什麼的顧問。
KMT 經常讓這類人公開發表意見,那只會讓自己失望。他們需要把會深思熟慮的人放在這些位子上,當然他們也需要更成熟一些。
呃,那個便當盒來自大倉飯店,那是東京最好的旅館之一,戴小姐似乎很滿意。當我還是一名資深編輯時,到日本出差時我住在那個旅館不止一次,真的很不錯。
更重要的是,在 Okura 網站上簡單看一下,一些便當盒的價格超過 10,000 日元,約合 2,500 新台幣。這真是賞了批評的人一記耳光。
說到令人反感又沒有格調的插曲,這就是個好例子。甩到他們臉上的雞蛋讓人不嘲笑也難,也幾乎推翻了他們提出商務艙質疑時可以帶來的任何好處。
任何教練都會告訴你不要自大,也不要過早慶祝……除非你想輸掉比賽或看起來很愚蠢,那麼這就是個好辦法。
真正讓我擔心的是,似乎所有正在運行的議題都被嚴重政治化,在這個情況下是體育。凡事政治化者已經透過 Covid 將醫療保健嚴重政治化,現在只是再度證明,他們幾乎是因為無計可施,只好每天不停將自己的水準降低到酒吧鬥毆的程度。
反對黨不但無法有效地做出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提出建設性的批評讓執政政府承擔責任,他們甚至在沒有查證事實的情況下,拋出不假思索的叫罵。
在這個醜陋的案例中,官員搭乘商務艙是可恥的,沒錯有人辭職以示負責,執政者也應該改變奧委會運作的方式和政策。在那之後,批評者就應該閉嘴,避免亂槍打鳥拖延下去讓自己尷尬。
我只希望這一切不會讓可憐的戴小姐心煩意亂,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奧運和其他比賽努力訓練。重要時刻來臨之前她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和體能準備一樣重要。
我也希望把她當做武器,拼命試圖獲得政治紅利的荒謬的政客,不要將她捲入這種曠日持久的胡說八道,進而破壞了她在球場上的機會。
我還要拜託在東京的台灣媒體,不要拿這些無意義的事來問她。
我們需要不干擾她,讓她把精力放在正確的地方,而不是得一直看手機,以防又有另一場政治風暴圍繞著她爆發。
我要把我最好的祝福給她。
Tinkerty Tonk…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2021/07/having-hysterics.ht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