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蝴蝶的一生作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蝴蝶的一生作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蝴蝶的一生作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蝴蝶的一生作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雙面維諾妮卡〉 ◎楊瀅靜 我寫下妳,維諾妮卡 妳的一生輕易被我編造,在小學的作文本上 那時的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輕率想像 長大很遠,而妳代替我先到達 虛構的未來足夠完成好幾頁文章 維諾妮卡,今晚妳會坐在梳妝台前嗎 擦好晚霜習慣清淡的香水然後梳攏頭髮 發現自己女人的長相,我坐在鏡子另一面 是女孩...

蝴蝶的一生作文 在 革命開始的時候躺下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0:32:23

    ▸ 𝔸ℝℝ𝕀𝕍𝔸𝕃 ◂    ❝ Come back to me. ❞  女人虔誠地低頭看著嬰兒,她想親吻生嫩的胎兒、像輕輕觸碰一隻蝴蝶。  往前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重回她身邊——  《Arrival》是讓人經常想念的電影,台灣片名翻譯為《異星入境》、香港翻譯為《...

蝴蝶的一生作文 在 神經病的小天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58:43

[ 心情 ] 時間總是不停的流逝著 - 上了高中後完全變成夜貓 熬到兩三點根本沒什麼 有時候甚至直接通宵 想做的事太多 能揮霍的時間太少 一天之中最喜歡半夜到凌晨三點 在世界寂靜之時  戴上耳機 沉浸在只屬於自己  不被打擾的宇宙 最安靜的時刻  思緒總是最喧囂 偶爾偷偷幻想 此刻,我們的夜貓主唱是...

  • 蝴蝶的一生作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21:00:00
    有 195 人按讚

    〈雙面維諾妮卡〉 ◎楊瀅靜
      
    我寫下妳,維諾妮卡
    妳的一生輕易被我編造,在小學的作文本上
    那時的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輕率想像
    長大很遠,而妳代替我先到達
    虛構的未來足夠完成好幾頁文章
    維諾妮卡,今晚妳會坐在梳妝台前嗎
    擦好晚霜習慣清淡的香水然後梳攏頭髮
    發現自己女人的長相,我坐在鏡子另一面
    是女孩還小看妳,卻讓妳出生長大
    大概變成我母親一樣的容貌
    穿母親的洋裝,過生活一樣
    很久以前,在〈我的志願〉我寫下:
    「26歲的我變成家庭主婦以及兩個小孩的媽。」
      
    維諾妮卡,我能成為妳嗎?
    我總是節食在夜晚跑過操場
    白天忙碌教書,偶爾寫寫文章
    已經過了妳的年紀,孑然一身
    沒有倚賴與被倚賴的問題
    維諾妮卡我想起妳還住在,我規畫的人生裡
    在廚房熬一鍋湯,客廳插一盆花
    我賽跑的時候,妳的家人正陸續回家
    第一圈第二圈……我繼續為上升的體重而跑
    妳或許福態也不在意別人審美的眼光
      
    維諾妮卡妳,還滿意那樣的生活嗎?
    我奔跑出妳的軌道,妳一直在家
    我想問妳卻已經到不了妳的方向
    維諾妮卡,我靠近過妳還是已經遠離?
    國中之後,曾經試圖把各種職業放在妳身上
    高中以後,決心讓妳去愛各種不同的人
    大學時候,如果再還給我一個維諾妮卡,
    在小學的作文本上妳不會長成我母親的模樣
    而現在,一天清晨我醒來覺得微冷
    沒有任何需要尋覓的人陪在身旁
    想起妳或許會在自己婚禮結束的時候
    輕輕地哼上一首歌,那個時代
    維諾妮卡妳就留在那裡吧
    如果有天愛情自己死亡,妳再回到我在的地方
      
    維諾妮卡,妳能成為我嗎?
    作文上曾經預言過的不會是寓言
    只是另一個身分不同身世的想像
    而我現在多麼大方,偶爾會用情色暗示
    捕捉我喜歡上的人,安排那些細節
    像吻過的毛髮一樣纖細微美
    但真的也不介意維諾妮卡式和平的家庭生活
    維諾妮卡妳漸漸微弱的時候,還是有光
    有無邊的遠景,我看出妳的美麗
    在晚餐時刻,妳切菜煮飯洗手羹湯
    美麗並且尊貴,直到我又被愛傷亡
    妳會死而復生,我的詩裡一再提起
    妳的名字──維諾妮卡

    註:此詩獲得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二獎
      

    --
       
    ◎作者簡介
      
    楊瀅靜,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出版過詩集《對號入座》(2011)、《很愛但不能》(2017)。
      
    --
      
    ◎小編林淵智賞析
      
    此首〈雙面維諾妮卡〉為楊瀅靜於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中取得二獎的作品,詩題引用了1991年的法國電影《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電影劇情描述身在兩地但卻有著極其相似遭遇的維諾妮卡,但卻隨著兩種維諾妮卡的些許性格差異,而造就了越來越分岔的人生,卻依舊維持著心靈上的聯繫。Kieślowski在拍攝時運用了大量的鏡像、反射,作為主要的意指,來隱喻一個人與其命運的雙生性。而此詩則是把此意象挪為己用,只是與電影中同時異地的雙生性不同,此詩中的雙生性則更像是成長中的另一面自己,理想、叛逆、充滿了願景,同時具備了向著未來的期望,以及向著過去的記憶,因此說是雙生性,其實維諾妮卡並非代表了單一的願景個體,而是代表著敘事者對於自己人生鋪演的敘事裡錯綜複雜的想像。詩的最後兩句「你會死而復生,我的詩裡一再提起/妳的名字──維諾妮卡」便正正昭顯了其意志的特異性:只有當我們需要之時,幻想裡的幽靈才會浮顯出來。因此關於此幽靈的生死辯證從來無關於人生,而是關於主體的形構如何被確立。
    因此,在此詩中,便鋪寫了主體的形構過程。在孩提時的志願裡,維諾妮卡成了對於未來的想像,對於「女孩」而言,一種「女人」式的未來。到了次段,則終於看見維諾妮卡與自己分岔的路途,在意之事不同、生活型態不同,選擇至此終於成為不同的路向,也成為一種隱然的遺憾;到了第三段,才終於開始對於這些錯過之物釋然,而說出了
      
    「維諾妮卡妳就留在那裡吧
    如果有天愛情自己死亡,妳再回到我在的地方」

    直到末段才終於顯現出了維諾妮卡的幽靈意識性,以及作者對於其進行的除魅。
    綜觀全詩,其實是一首時序相當安穩的詩,僅在描繪維諾妮卡時,我們才能發現唯一順時前進的只有敘事者本身,而維諾妮卡則完整地體現了其縈繞在敘事者身邊的特性:只有敘事者存在,維諾妮卡方得以存在。雙生性能在一首詩之間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著實不易。

    --

    〈45年〉
      
    窗只是窗
    妳是住在裡面的人
    在意家裡是否窗明几淨
    外面的風景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妳的婚姻也出生在這裡
    比妳的孩子年紀還大
    和一個慢熱並且講究按部就班的人
    一起活過大半輩子
    現在是結婚的第45年
      
    焦躁不安的走動
    妳的狗欣喜的撲跳
    如快捷的風又像一朵白雲柔軟多毛
    適合在晴朗的午後
    一起走一段長長的路
    相形之下妳的丈夫黯然許多
      
    他有自己的小小閣樓
    因此妳建造了地窖
    你們有各自不甚忠實的角落
    差別的是
    妳一塵不染而他藏污納垢
      
    丈夫遠行的那天
    祕密的長成妳的影
    匿在背後窺探
    而他自己的秘密是一件黑大衣
    時時遮掩匱缺的心房
    沒有愛一切家徒四壁
      
    妳注視眼前的牆
    領悟人生還有另一種風景
    窗外的樹枝蓬勃無章
    指向各種不同的方向
    如果再年輕一點
    攤開的手掌會撐起一片天空
    收編那些枝蔓
    成為通往妳命運的羅馬
      
    還缺少門
    在建造出口前
    猶豫該不該維持密室的模樣
    他的愛杯水車薪
    妳煮好最後一頓晚餐
    喝光保溫瓶裡的水
    決定了以後每一堵牆
    都要裝上落地窗或安全門
      
    他會從哪個方向進入
    不是妳需要考慮的事
    哪一邊向光
    便在那裏種下向日葵
    用花園代替家園
      
    狗機靈如蝴蝶也可以是蜜蜂般勤勉
    對於表現出愛這件事
    牠不落於人後又爭寵於往前

    --
      
    而筆者想以此首詩對照的,則是楊瀅靜於2019年出版的詩集《擲地有傷》中的一首詩〈45年〉,此詩有著類似的命題,只是不同於自我的雙生性,此詩中的雙生性則是體現在婚姻上。〈45年〉描述一個女子在結婚四十五年後,離婚後的日子。對兩首詩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基礎的語言不同(白話/口語程度)、形式不同(迴行與否),楊瀅靜偏好的詩句結構也有了許多不同之處,〈雙面維諾妮卡〉所營造的感悟皆介乎情與景之間,透過時間差來顯現出場景所折射出的情感。而〈45年〉則更愛好以隱喻帶出命題,如首段
      
    「窗只是窗
    妳是住在裡面的人
    在意家裡是否窗明几淨
    外面的風景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中所帶出的「家庭」、「自我」之特性;或是

    「他有自己的小小閣樓
    因此妳建造了地窖
    你們有各自不甚忠實的角落」

    所導言的婚姻背叛,從空間來隱喻情感的區隔。甚至連末段都以狗的忠實來嘲諷所謂的「丈夫」其實連畜生都不如。可以發現她的詩風格雖然日漸趨近於近來所興起的厭世詩風,卻也不乏深刻的思索,包括對於過去、關係之間的倫理與辯證,但有所獲必代表其有所捨棄。形式之拋棄對於美的完成或許有所後設之思考。但美的完成是否也有其機敏與技藝,或許是在我們觀察這些詩人的風格走向時,更可以去深刻的思索的。
    固然,情感之於一首詩是重要的,但這些情感終究是偶然的,我們可以把一切偶然付託於詩歌,但詩歌的完成,卻斷斷不能全然迴付於情感游移間所形成的偶然。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金車現代詩獎過去有舉辦「網路人氣獎」,2017年網路人氣獎的投稿有2000篇,但整體而言沒有太過有趣的火花。
     
    ——小編P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林榮三 #林榮三文學獎 #楊瀅靜 #奇士勞斯基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31.html

  • 蝴蝶的一生作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4 21:00:01
    有 169 人按讚

    小詩  ◎楊華
     

    人們看不見葉底的花,
    已被一雙蝴蝶先知道了
     

    深夜裡──殘荷上的雨點,
    是遊子的眼淚呵!
     

    落花飛到美人鬘上,
    停一刻又隨著春風去了。
    落花、美人、春風同是無意中相遇。
     

    秋天像美人,是無礙他的瘦。
    秋山像好友,是不嫌它的多。
     

    人們散了後的鞦韆,
    閒掛著一輪明月。
     
    --
     
    ◎ 作者簡介
     
    楊華(1906 — 1936),原名楊顯達,楊位、楊華、揚花、器人都是其筆名。台灣屏東人,生於台北。青年時代曾任教私墊,1919年後,受五四運動影響,一生堅待用漢文寫作,詩歌和小說都充滿控訴精神,對台灣人的苦難懷有同情之心,1926年開始創作,1927年因治安警察法違反事件被捕下獄,1934年參加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發表《一個勞動者的死》和《薄命》兩篇小說,1936年5月30日不堪貧病懸樑自盡。其詩短小精悍,文字樸素,自然優美,受冰心、梁宗岱影響,詩作有《黑潮集》、《心弦》、《晨光集》等,共計200餘首。
     
    --
     
    ◎小編一尾賞析
     
    楊華的詩作曾多次被選入普通高中與技術型高中的國文課本中,從詩作本身其實不難理解被選入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理解〈小詩〉這五首組詩。
     
    其一,身處日治臺灣並同時受中國五四運動影響的詩人,其詩作仍倚靠意象的經營為主,文字本身仍保有古典詩精煉的特質,同時也受到了日本俳句的影響,若單以當代的眼光來看就詩藝本身實難理解,這首詩能夠被選入課本的原因,單由於這首詩於1926年獲《臺灣民報》徵詩獎第二名,兼具了華語詩歌發展歷程初期的一種代表,彰顯了這首詩在文學史的價值。
     
    其二,回到這首詩本身,這組小詩的共同特點是藉由自然景物來比喻人生的境遇和心境,幾乎所有在詩第一句所營造的意象和譬喻在第二段都得到了答案,這樣簡單且深具意象的詩句,對新詩入門的讀者相較友善,且也打破了一般人對於新詩都艱澀難懂的普遍印象,同時也可設想對於學貫古今的國文教師來說,這也是一篇便於教學且相對好操作的新詩。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如此,在許多過往過往國文課的經驗裡一到現代選文就好被當作「文言文比較難,白話自己回家看就懂,考試不會考」而默默跳過的課程呢?到了這個禮拜的最後一天,歡迎大家在留言和我們分享自己過去在國文課上到現代詩選的課堂經驗。
     
    --
       
    美術編輯: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24.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詩在課堂 #小詩 #楊華 #一雙蝴蝶

  • 蝴蝶的一生作文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03 16:03:15
    有 124 人按讚

    我最近閉關「嚴讀」挑戰成為不一樣的自己。
    你/妳,對自己下過戰帖嗎?

    曾看到李尚龍作家寫道:

    你有多久沒有在三天或一週內看完一本書?
    你有多久沒有看過一部好的電影?寫寫影評?
    你有多久沒有寫2000字以上對生活事物敘述觀點?
    你有多久沒有聽ㄧ兩堂課,完全不看手機?

    (以上我居然都很常做,而且是興趣非常享受)

    他說明了一個人對於關注、提升自我價值的重要性,若一個人可以好好投資自己,在一個地方堅持下去,會看見不同凡響的成績,

    也不一定是閱讀,有些人可能是美食家、料理師傅、修車專家...專研食材到極致、知道螺絲釘栓在那裡...這些都是堅持出來的專業。

    而堅持,簡單來說就是消失了一年,把自己關起來拼命k書,結果考上了證照,或是一個人努力三個月,減了20公斤,煥然一新。

    你花時間堅持在什麼在上面就會成就什麼樣的結果;你投資在健身,就會降低體脂肪,你投資在養身,就會有健康身體,你投資在婚姻就有好的夫妻關係,

    我想投資書本,將來收益是- 內在美、智慧、獨到見解。

    最近大量的閱讀,認識了更多的作家,要吸收知識,是少部分的資訊,而不是網路轉發、手機資訊,那些觀點都是被很多人咀嚼過後的產物,真正的知識是長時間的思考與廣泛的涉獵,

    女生想要有知性的一面,也嚮往深度,但如果只能複製貼上,模仿別人的文章,那就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她們把時間花在修圖、擺姿勢、做指甲,但卻忘了走到書局坐下和書本對話。
    所以最長看見的就是幾句自己的寫的,再來轉貼勵志文、微信圈、愛情觀,當作自己寫的,內行人其實一眼就看出,他沒有辦法高談闊論,延伸而出的觀點陳述的文字也支離破碎,空洞匱乏,所以大量的閱讀才能有源源不絕的詞彙。

    有人問我,看書、寫作帶給妳什麼意義?

    我覺得意義不是寫給誰看,得到什麼效果,而是在書寫的過程,你文字轉換,對事件的剖析,你會運用大腦,思考邏輯,編排敘述,這些起承轉合程序中都可以使你從一件事情的觀點得到每一次的反思。

    但我在很多時候,有很多高知識分子、不熟的人、巧遇網友,都會跑來告訴我我的文章影響了她,觸動了她,這讓我覺得是寫作的一種快樂。文字若可以感染一個人,這是多麼值得感動的事情。

    寫作寫著寫著可能就成了本書,
    看書看著看著可能就成了大師。

    每一個人可以設立一個目標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的榜樣是比爾蓋茲,你就去挖掘他身上的優點,

    而我女性學習對象可能是林志玲,我可能就要很努力的讀書、進修學歷,增進自己的IQ、EQ,學習她的談吐、口條,還有她低調、神秘的自信,對自己的私事保留不多談。是一位沈穩內斂的女人。

    當妳成為林志玲,吸引的朋友就是林心如、舒淇,遇到的男人是言承旭(誤)

    意思是妳成為什麼樣的人,自然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汲汲營營的打入別人的圈子。

    要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先斷開所有舒適圈。
    我規律的排好我空檔要做什麼、幾點自己吃飯、吃飯一個小時後,幾點交什麼功課、幾點上英文會話、幾點讀哪本書、幾點寫一篇文章...,我按部就班照著時間走,和那種隔天醒來頭痛欲裂和隔天心滿意足的充實落差很大。

    我最近一天讀三本書,因為我最近挑戰看100本書的計劃,也要和姐妹朋友成立讀書會,一起分享交流。我本來想挑戰三個月看100本,但我覺得照現在的進度一個月就可以達成。

    以前一個月看完一本都很難,因為總是藉口忙啊、累啊、沒時間,其實沒時間都是因為把自己放在無謂的飯局、酒局,拿掉那些玩樂、宿醉昏睡的時間,其實綽綽有餘。

    現在增加100倍,這就是一個目標,而在這100本裡面的累積,一個月後的自己,會比現在的自己更有魅力。如果可以持之以恆,一年後是1000本的知識與智慧,那時候的自己,必定談吐非凡,薰陶出與眾不同的氣質。不要小看幾百本書的威力,那相似蝴蝶效應一般,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這讓我想到一個真實案例,我一位老朋友,20歲認識她的時候,我們都還是少女,言行舉止沒有特別的修飾,而且她有一種特別的鄉音,而我是外省人,可能又長的白白的,即便沒有內涵,"外行人"還是看不出我的俗不可耐(汗

    各自紛飛以後,三年不見的某天,我們約在一間西餐廳,店員帶位時,我遠遠看見一位淑女提早坐在桌前,我差點認不出她來(不是整形的改變,而是內在演變的外在不同,她侃侃而談她的近況、改變與觀點,她整個人氣質都不一樣了,

    原來她比我上進,她再也不去外面無謂的攪和,她開始慎選朋友,她去學英文,還有每天大量閱讀書籍,一天一定要讀一本才入睡,聽的歌曲從流行音樂變成蕭邦夜曲,也研究投資、商業管理,變成一位面面俱到的女性。

    投資自己,真的可以賦予你一個全新的靈魂。

    投資有兩種分類,收益值和半衰期。

    例如,追劇、打遊戲、購物,這些事情短時間會讓人很大的快感,可是持續性不大,之後會像是沒發生過一樣,對自己的成長毫無幫助。

    但如果是,讀書、背單字、健身、學才藝,這些事情一開始興奮感不大,但是他可以讓你變成更好的人。

    我想起學生時期,我國小寫日記,從一開始像小學生記流水帳,到可以夾雜一些情感,再慢慢字裡行間夾帶成語,以至於在國中可以參加作文比賽,先不管寫的好不好,至少長大對於書寫比較不吃力,

    小時後也學書法,每天持續的練習,一開始歪七扭八,墨水沾的到處都是,磨了多少墨水、楺掉了多少宣紙,但堅持努力了幾個月,你得心應手,連行書草書筆墨間游刃有餘。

    或是長大因為忘了小時後學過的鋼琴,左手彈就無法右手跟上,前幾年找老師教學,想喚起一些殘缺的記憶,我從台北特地跑到新北市中和上課(堅持那位老師)來回通車,自己住的房間很小買了一台電鋼琴,連續的練習,終於可以左右手分別音樂,也可以自彈自唱,原本嘴裡發聲就忘了手怎麼彈,雖然程度還是小學生XD 至少雙手不再打架。

    又或者,原本你連瓦斯爐都不會開(因為都有人幫你煮飯、買菜)你連蔥和韭菜都分不清楚,但為了學做菜,你開始專研料理,從食材開始著手,去餐廳吃到什麼好吃的,就下功夫研究,看美食節目、影片分享、烹飪書籍,去市場挑選食材,累積的經驗,現在隨便丟下去炒兩下就是滿漢全席。

    以上這些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的初期,依舊是個惡夢。

    但是如果以前沒有投資與堅持,我現在應該更空無一物,我得從頭學習寫日記,再晉升寫作文,然後從頭開始學拿毛筆、運筆 下筆,再來學習看五線譜、學習鍋鏟怎麼使用⋯⋯也或許我現在長大壓根都不會去學這麼無趣的東西。

    所以我很感謝過去的自己。

    而我現在就想,我曾經這樣努力可以成就一件事情,如果現在我拿出以前的毅力往我要的目標邁進,是不是也能成功呢? 或許不能一帆風順,那麼也可以大器晚成吧?

    我也發現我做那些事情的時候,是封閉起來的一個人,但現在很多人,害怕寂寞,無法與自己獨處,所以必須每天參與在別人圈子迷失了自己。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逼的自己越緊的才能卓越,因為成功的人都是偏執狂,

    鬆散、給自己空間、留餘地的人,永遠只會在那個地方停滯,明年的今天你再回頭看他,他還是一樣,講話一樣、思維一樣、價值觀一樣、成就一樣、去的地方一樣、玩的方式一樣、生活品質一樣、講的笑話一樣。

    這世界很多厲害的事情,都是從一個人的寂寞開始,他們切割外界一切,離開無用的社交圈,他們知道唯有偏激才能創造卓越不凡,否則只會半途而廢學到半桶水,

    我們明明有很多時間,可是卻花在無意義的社交上面;明明可以練就一技之長卻窩在被窩裏面;明明可以改變自己卻廢在追劇。

    下班後的生活,定惦了人的一生,一個人如何使用空間,什麼交友圈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我發現孤獨的人都有一種特質,而且真實的在身邊觀察的,父母、親人,親戚,剛好都有這些職位,企業家、領導人、名師(醫師 律師 機師 老師 講師...)或是看到那些國際天王巨星之所以會成功,是在無人問津的寂寞角落收集資料、埋頭苦幹經營管理實務、熬夜專研世界各地曲風、寫多少作品、多少文字、看多少書籍。

    但是混的不好的三流藝人、不專業的領袖、老闆、教授,你會看到他們流連在各大酒店、夜店,沒有紀律的生活,他們不懂得利用沒有通告的生活增進自己,增進自己不是為了多點機會、收入,而是因著努力提升自己,看很多書、學才藝,會讓你行為舉止不同,你的層次變得不一樣,

    就算拿掉那些職位、頭銜,你身無分文,你依舊是一個學識淵博,才華邁高,有超越他人的才能略謀,宏儒碩學的強者。

    那些至高者,我看見他們從起床睜開眼睛就珍惜時間,利用時間打造更好的自己,每天已經忙到焦頭爛耳,好不容易有的休息,一般人一定是犒賞自己去一個有趣好玩的局,
    但強者會關在書房持續進步,可怕的進步、誇張的進步,讓人完全追趕不上的腳步,他們不會在閒暇的時候做無謂的事情、去無用的社交,更不會在寂寞的時候刷臉書點讚、搖搖微信,

    也許享樂主義者,認為那樣的生活才是浪費,人活著就是要吃飽睡睡飽吃,酒足飯飽才是人生,其實也沒有不對,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不一樣,

    有些人目標是我要收集100個女人,玩遍各大夜店;有些人是要收藏100副張大千,嚐遍各產地魚子醬;有些人是要讀完莎士比亞全集,看完世界各地的電影或是拿到一張博士學位。

    寂寞是強者的常態,強者通過寂寞修煉,弱者浪費寂寞消遣。

    那些在台上熠熠生輝、在領域咜咜風雲的人物,他們能在一個人的時候耐得住寂寞,自然承得起今後的繁華。

    Ok,我今天也寫2000字了(應該3000了吧 ok完畢~EN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